当代中国外交名词解释4.0
知识点当代中国外交高二历史
知识点当代中国外交高二历史知识点:当代中国外交当代中国外交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和实践。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逐渐崛起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以下是当代中国外交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独立自主和和平发展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独立自主和和平发展。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二、“一国两制”和和平统一中国积极推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
这一原则首先在香港和澳门得以实施,并取得了成功。
中国致力于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台湾与大陆的统一,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
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中国提倡维护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权威,主张以多边主义解决国际争端和问题,推动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国际秩序。
四、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国注重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倡导建设周边命运共同体。
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合作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和亚信倡议,旨在促进地区国家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五、和平解决边界争端中国致力于通过和平对话解决边界争端。
与邻国相比,中国与多个国家存在领土争端,如南海争议。
中国主张通过直接当事国的谈判协商解决争议,反对外部干涉。
六、推动全球气候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合作,主张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责任。
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七、积极参与维和行动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向维和行动派遣了大量维和人员和物资。
中国希望通过参与维和行动来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八、重视发展中国家关系中国高度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中国致力于推进南南合作,并提供援助和支持给一些发展中国家,帮助其实现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
总结:当代中国外交以和平发展、独立自主为基本原则,通过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和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推动和平解决边界争端、全球气候合作以及维和行动的开展,努力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有关外交的名词解释
有关外交的名词解释外交是现代国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涉及到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协商和合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解释一些与外交相关的重要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外交领域。
一、外交外交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协商和合作。
外交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的利益、促进国家间的合作,以及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
外交可以通过外交官、外交使团、国际组织等形式展开。
二、外交官外交官是国家派驻在其他国家开展外交活动的代表。
他们负责与外国政府以及国际组织进行协商、交流和谈判,同时也代表本国政府传递信息和政策。
外交官需要具备扎实的外交知识、语言能力和沟通技巧。
三、外交使团外交使团是一个国家派往他国的一组外交官和官员。
他们代表本国政府与外国政府进行外交交流,包括签订条约、安排贸易协议、处理领土争端等。
外交使团通常设有大使、公使和参赞等级。
四、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是由各国共同建立的、旨在处理国际事务和问题的机构。
国际组织可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制定共同政策,解决争端和冲突,以及推动全球发展。
常见的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北约等。
五、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是一个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对外行为。
外交政策可以包括对其他国家的态度、立场和努力,以及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影响力。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可以根据具体目标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而调整。
六、外交关系外交关系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建立和发展的相互联系。
外交关系可以包括外交使团的交流、外交官的互访、签署条约、开展贸易、合作计划等。
通过外交关系,国家可以增进了解、减少误解,更好地处理各类问题。
七、外交争端外交争端是国家之间因为利益、领土、意识形态等原因发生的争议和冲突。
外交争端可能导致紧张局势、外交冲突甚至战争。
解决外交争端通常需要通过谈判、调解、国际法等方式来实现,以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八、外交礼仪外交礼仪是指外交活动中的一系列规范和惯例。
外交礼仪要求外交官和使团成员在交往中遵守相应的专业行为准则。
《当代外交学》笔记整理-新版.docx
导论界定外交一、外交定义外交是主权国家(以及国家联合体)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目标,以国际法和有关惯例为基础,通过正式代表本国的最高领导人和以专职外交部门为核心的中央政府部门,以及在他们的领导下通过其他半官方和非官方的机构、社会团体以至个人,以通讯、访问、会谈、签订协议等和平方式处理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行动和过程。
二、外交属性外交主体:首先是各个主权国家;其次,日益重要的国家联合体也可以归入外交主体的范畴。
(在一些联邦制国家,它们的州或者地区被赋予少量的、次要事务领域的和受限制的缔约权。
大多数各国的次国家或地方政府、跨国公司和国际非政府组织都不是外交主体。
)外交客体:所有其他的外交主体都是其外交客体。
外交客体是外交主体的交往对象,是外交行为的指向者。
(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这日益重要的作用)外交执行者:官方外交执行者和非官方外交执行者。
官方外交执行者主要是正式代表国家的机关和个人,其中,国家领导人、专职外交部门和官员是官方外交的主渠道,其他中央政府部门也是官方外交执行者的组成部分。
非官方外交执行者包括那些不能正式代表国家的半官方、非官方机构和个人,如议会、政党、地方政府、社会团体以及民众。
外交基础和目的。
外交基础:国际条约和协定、外交惯例是规范各国外交的法律基础。
外交目的:为了实现国家或国家联合体的对外或国际政策。
【维护国家利益(即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繁荣、富强的根本需要);实现本国的外交政策或对外政策。
】外交方式:和平方式是外交的一个根本属性。
(和平方式:不涉及实际使用武力的任何非暴力方式。
经济制裁和武力威胁也可被视为特定的外交方式,即胁迫外交。
)外交的行动和过程特性:外交是外交主体的一种行动和行动的过程。
这种行动肯定受到某种政策和战略的指导。
三、外交与相关概念外交与国际关系外交是总体上在国际关系之内但也与国际关系有所区别的一个特殊领域。
外交在国际关系的背景下发生,其结果构成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育明考研: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考研重点资料-李群英《当代中国外交》第十四、十五章学习重难点
北外各专业辅导课程+历年真题、笔记等全套资料+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2500~6000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考研重点资料-《当代中国外交》教学大纲李群英编写第十四章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学习重点和难点:中美关系的主要障碍1.关于台湾问题邓小平说:“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主要障碍,甚至可能发展成为两国关系中爆发性的问题”6关于台湾问题,早在中美建交公报中就作过明确的表述:“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的合法政府。
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但是就在中美建交当月,美国总统卡特提出关于美台关系的“立法调整”法案,3 月,美国会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4 月美国总统签署生效。
《与台湾关系法》宣布,“凡当美国法律提及或涉及外国或其他民族、国家、政府或类似实体时,上述各词含义中应包括台湾”7实际上,美国一直把台湾当做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力图使美台关系带有官方性质。
里根执政后,把《与台湾关系法》作为对华政策的基石,提出要“充分实施”《与台湾关系法》,主张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上有所提高。
卡特政府曾批准美国一些飞机制造公司同台湾洽谈出售新式喷气战斗机。
里根政府继承了这一做法。
在这种情况下,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成为两国更为必要和紧迫的问题。
经过中美之间艰苦的谈判,1982 年8 月17 日,中美双方就分步骤直到最后彻底解决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公报》,又称“八一七”公报。
“八一七”公报是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的重要文件,美国在文件中做出了明确的承诺。
但后来的事实表明,美国并没有履行公报的各项规定。
对此,中国不得不进行持续的斗争。
1994 年4 月28 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对外关系授权法》,声称《与台湾关系法》的效力优于“八一七”公报。
90 年代以来,美台人员往来也十分频繁,1995 年5 月,美国甚至允许李登辉以私人名义对美国进行访问,美国政府允许李登辉访美是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立场的大倒退,完全违背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
中国外交考研知识点归纳
中国外交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国外交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机构在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中所采取的政策、立场和行动。
外交是国家间交往的重要方式,也是保障国家利益和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手段。
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了解中国外交的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中国外交考研知识点进行归纳,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一、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1. 独立自主原则:中国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 非对称原则:中国外交实行非对称原则,即在同其他国家进行交往和合作时,不追求对等,而是根据国家实力和地位的差异来确定合作方式和领域。
4. 多边主义和公平正义原则:中国外交倡导多边主义,推动国际社会通过多边机制解决全球性问题。
同时倡导公平正义,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二、中国外交的核心任务1. 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外交的核心任务是维护国家利益,包括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发展利益等。
2. 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国外交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解决地区和全球性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3. 推动国际合作:中国外交倡导平等互利、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4. 促进民族复兴:中国外交旨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外部保障和支持。
三、中国的外交政策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和平外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2. 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国倡导与周边国家互信互利、共同发展,推动区域合作与共赢。
3. 全球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外交积极推动建设全球伙伴关系,与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 协商一致的多边外交政策:中国倡导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国际问题,推动多边合作机制的建设和发展。
四、中国外交的历史和发展1.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以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为核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展友好外交关系。
当代中国外交
当代中国外交当代中国对外关系1.新中国为什么要“一边倒”?首先,从中美关系来看,中国共产党虽然具有坚定的反帝性质,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与美、英等国家打交道的可能。
但美国一次又一次以中国共产党为敌,从而排除了中国共产党在美英之间走“第三条道路”的可能性。
其次,从中苏关系来看,“一边倒”是获取社会主义阵营援助的必要条件。
,如果要走“第三条道路”,不但不可能改变美国敌视中国革命的态度,反而会导致失去苏联援助的可能。
第三,当时,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另一方面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这国际进步和反动两种力量的对立中,没有中间道路。
2.亚非会议在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历史中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万隆会议为与会国提供了难得的相互接触的机会,使亚非国家能够自由地互相接触。
这种面对面的接触促进了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是和平共处的生动体现。
万隆精神鼓舞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它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和睦邻友好,加强了亚非新兴国家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觉;它推动了日益众多的亚非国家走上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道路,此后,这些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在世界事务中所处地位日臻重要,促使国际政治力量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说,万隆会议是战后两极世界向多极世界演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它确定了中国的外交方向,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发展都是我们首要的国家利益。
中国外交的最重要任务,是为国内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也就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一个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一个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环境,一个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减少中国崛起的外部阻力,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兴衰不同的新型发展道路。
3.中美大使级会谈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一直处于敌对状态。
朝鲜战争结束后,国际局势的发生变化,“第三种势力”的国家的外交活动空前活跃。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共25张ppt)
当代中国外交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
1.背景:①新中国的成立为建立新型外交关系创造了前提 ②新中国巩固政权的需要 ③两极对峙,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和封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外交也掀开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社下会列主图义片革反命映和了建哪设些时历期史(事1件94?9~1978)
外交 部档 案馆 保存 的周 恩来 总理 真迹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
3.外交成就
与苏联等一批国家建交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成立时,还估计到会发生帝国主义的干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社会主义涉革甚命至和武建装设干时涉期,(中19国4必9~须19要7有8)盟国以反对干
2.外交政策
涉,决定站在当时已组成的以苏联为首的社会
①总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主义阵营的一边是外交战略的需要。在美国反 苏、反共反华的叫嚷下,在美国支持蒋介石失 败后,要从美国获得建设国家的援助当时看来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6年,与挪威、南斯拉夫等国家建交
1949-1953 年与中国 建交国家 数据简表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 10(均为社会主义国家) 9 (部分新兴国家) 1 (巴基斯坦) 0 0
为什么“屋子打扫干净了”,“客人” 却迟迟不来?新中国该如何大开“外 交困局”?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2: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1.外交成就 (1)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3)世纪之交,中国把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 (4)进入21世纪,中国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 伴关系。 (5)中国还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新中国三大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1)“另起炉灶”的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 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 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3)“一边倒”,就是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 一边。(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 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70年代外交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 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 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二 “中国人是一个博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 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 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2.2019年3月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回答中外记者问题时 指出:“一带一路”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给
D 各方带来的是满满的发展机遇。这说明“一带一路”
A.首创了新型的国家关系 B.体现中国主导地区秩序 C.致力于打造新区域集团 D.提倡“合作共赢”精神
外交学院历年考题-外交学
2009年专业课一政治学一、名词解释(30)1、政治关系2、政治文化3、政治参与4、政治沟通5、政治改革二、简答:1、政治决策的基本含义和特征(15)2、政治稳定的内容和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
(15)三、论述:恐怖主义的特征?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有哪些?如何预防、打击和消除恐怖主义?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
(30)国际关系理论(60)四、名词解释(20)体系洛克新安全观相对收益五、简答: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无政府性的两个命题(15)六、论述: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趋同(25)专业课二外交学外交学概论(80)一、名词解释(30)1、职业领事2、立法性条约3、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4、日本内阁官房5、外交战略决策二、论述1、论述新中国外交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20)2、外交承认的含义,并以科索沃所谓的“独立”为例,分析美国、欧盟和中国各自的外交态度(30)中国外交史(70)三、名词解释中日第四次民间贸易协定(6)中缅边界条约(6)上海合作组织(8)四、简述麦克马洪线的又来和实质(课后思考题上的)(20)五、新中国外交60年的发展有那几个阶段,各阶段个有什么特点,取得了哪些成就(30)2008年第一部分外交学概论80分一,名词解释(30分)1.外交文书2.国宴3.外交渠道4.将军大使5.管线豁免二,论述题1.请分析为什么当今驻外代表机构都是大使馆,简述使馆的组织结构(20分)2.请分析外交决策系统中决策者要素,它的分类及内涵(30分)第二部分中国外交史70分一,名词解释(1,2各6分,3,8分)1.中美大使级会谈2.第二次建交高潮3.“立足亚太,稳定周边”二,论述题1.试述中国国民政府的“以德报怨”政府。
(20分)2.请分析20世纪70年代的“一条线”战略及中国领导人对国际战略力量的划分。
(30分)政治学部分(90分)一、名词解释(6分/个)1、政治利益2、政治合法性3、政治社会化4、政治认知5、政治发展二、简答(15分/个)1、政治沟通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2、政治参与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四、论述(30分/个)1、国家主权在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中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第二部分:国际关系理论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国际制度《大国政治的悲剧》斯多葛学派多边主义二、简答(15分,任选一题)现实主义关于国家的三个假说。
外交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外交学名词解释(完整版)外交学名词解释2015.10.16分类:国关外交外交学名词解释1.外交团:(00,02,06)外交团是各国驻同一国的外交代表机关馆长及其外交人员的总称。
外交团制度不是根据国际法的规定,而是按照国际惯例和传统而形成的,所以不行使具有法律性质的职能。
主要是为了调整各国派驻同一国家的外交人员作为一个整体同驻在国政府之间的关系。
外交团的作用主要是调整礼仪和礼宾等方面所发生的关系。
有的国家外交团成员仅限于使节,也有的除使节、全体外交人员外,他们的配偶和子女也属于外交团。
领事不属外交团的成员。
2.外交庇护:(00)指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要求驻本国的他国使馆给予庇护。
根据国际法,使馆馆舍享有不可侵犯权,“外交庇护”利用使馆这一特权把使馆作为遭到驻在国追捕的公民的避难所。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中规定使馆享有的特权与豁免在于保证其能有效执行职务,使馆馆舍不得用于同“使馆职务不相符合之用途”,因此,给予“外交庇护”是同使馆职务不相符的。
所以,尽管国际法认可政治庇护,但从未承认过“外交庇护”。
中国和大多数国家都确认使馆无“外交庇护”权。
在国际上,只有拉丁美洲国家根据他们长期形成的惯例及签订的地区性公约,相互承认使馆可以接受驻在国的政治犯避难,这是一种地区性的例外。
3.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00)1963年3月4日联合国在维也纳主持召开了关于领事关系的国际会议,并于4月22日通过了《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
该公约于1967年3月19日生效。
中国于1979年7月3日加入公约,按公约规定,公约于8月1日,即存交加入书30天后对中国生效。
该公约对于以职业领事官员为馆长的领馆的设立,领事职务的等级与委派职业领事官员及其他领馆人员的便利,特权与豁免等,作了系统的规定。
4.外交豁免:(00)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一国派往外国的外交代表,不论是临时使节还是常驻使节,除享有礼节上与各自的身份和地位相应的尊荣外,还享有其他外国人所不能享有的特殊权利和优惠待遇,这种特殊权利和优惠待遇统称为外交特权。
新中国外交名词解释
新中国外交名词解释考试题库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论述题50分,每题25分中国外交史试题一、名词解释1、紫石英号事件2、“一边倒”政策3、日内瓦会议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5、基辛格6、麦克马洪线7、“一边倒”政策8、中美大使级会谈9、邓小平外交的24字方针10、中美上海公报11、迪克西使团12、万隆会议13、对越自卫反击战14、中美建交公报1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6、“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7、“麦克马洪线”18、和平崛起论19、中美上海公报20、中日复交三原则21、日内瓦会议22、“求同存异”方针:23、珍宝岛冲突24、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25、上海合作组织26、三个世界理论27、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8、美国乒乓球队访华29、炮击金门30、靖国神社事件31、日内瓦会议32、中美建交公报3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4、田中角荣35、波罗行动36、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7、戴高乐38、日内瓦会议39、中日关系四原则40、“与台湾关系法”41、万隆会议42、“另起炉灶”43、珍宝岛事件44、中苏关系正常化三大障碍45、海南岛中美飞机相撞事件46、迪克西使团47、中日联合声明48、日内瓦会议49、中苏联合舰队50、中国驻前南斯拉夫使馆被炸事件51、抗美援朝52、中苏大辩论53、“三和一少”与“三降一灭”54、珍宝岛事件55、波罗行动56、珍宝岛事件57、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58、中日复交三原则59、三个世界理论60、上海合作组织61、第一次亚非会议62、中印总理联合声明63、基辛格秘密访华64、麦克马洪线65、中越自卫反击战66、“另起炉灶”67、中美建交公报68、毛**第一次访苏69、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70、和谐世界观71、迪克西使团72、万隆会议73、“三和一少”与“三降一灭”74、光华寮事件75、麦克马洪线二、简答1、毛**第一次访苏的背景2、中苏关于共同舰队问题的争论3、简论上海合作组织4、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5、简述“和谐世界”思想6、“另起炉灶”原则提出的原因和影响7、“八一七”公报签署的背景8、周恩来-柯西金北京机场会晤9、中国战略伙伴关系构建10、中国政府解决中苏边界遗留问题的主张11、简评195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2、抗美援朝的意义13、中美“八一七”公报的意义14、邓小平和平与发展对外观念的转变15、《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签订的主要背景16、“中间地带”思想的主要内容17、“一条线”战略的内容和评价18、简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9、简评万隆会议20、中美大使级会谈的主要内容及作用21、对印自卫反击战22、简评新中国的建交原则23、 80年代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24、毛**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25、中日联合声明的意义26、简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7、简评中国对外伙伴战略28、“共同纲领”对新中国外交的阐述29、简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中间地带”思想的主要内容31、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方针32、简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33、抗美援朝的意义34、新中国建交原则提出的原因35、简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方针36、 50年代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基本原则37、毛**“三个世界”思想的主要内容38、简评中日建交三原则39、简述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个障碍40、新中国与各国建交的原则41、简评中苏论战42、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43、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44、毛**“三个世界”的思想45、简评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中的政策三、论述1. 6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3. 建国初期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斗争4. 中苏分歧的产生及其背景5. 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背景和特点6. 如何评价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政策7. 简评中国援越抗美政策8. 50-60年代中印边界争端的由来9. 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10. 从外交史上的经验教训看中国走向未来的大国外交11. 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12. 中国面向未来的大国外交13. 如何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14.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15. 简评周恩来外交风格的特点16. 60年代左倾外交的主要特征17.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18. 试论面向未来的中国大国外交19.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及影响20. 60年代中国左倾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21. 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及其影响22.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的由来23. 中苏同盟对中国外交的影响24. 试论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外交战略25. 中美关系中台湾问题的由来26. 九十年代末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27.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背景28. 试论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思想29.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与影响30. 试论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观”一、名词解释1紫石英号事件1949年4月20日,在我炮兵即将参加发动的渡江战役时发现英国皇家海军「紫石英」号快速护卫舰,大战将至,英舰未经允许贸然而来向我靠近,航线直接威胁到了解放军渡江路线,解放军炮3团7连见警告无效,便对该舰开火射击,炮战中,「紫石英」号指挥台中弹,搁浅于镇江附近江面。
外交3
1.什么是外交?理解外交的特征外交(diplomacy),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
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
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当代外交具有以下特征:①独立自主的外交权是主权国家的标志之一,外交的主导原则是主权平等;②“外交授权有限”,外交涉及国家最高利益,外交决策权在国家最高决策机关,外交机关只是执行决策机关制定的决策,仅在一定限度内可以灵活掌握,遇有重大问题须请示决策机关;③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国家领导人以各种方式的直接参与,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④全方位、多元化地参与外交活动是当代外交的发展趋势。
各国外交都受该国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国内政策和需要的制约。
综合国力是一国外交的基础和后盾。
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领域的官方对外联系以及被称为“人民外交”或“国民外交”的各类民间对外交往,是对外交的重要和必不可少的补充,但也受综合国力的制约。
2.新中国自今中国的外交演变过程1.建国初期“一边倒”一边倒,就是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对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背景:第一、两大阵营的对峙1949年4月,美国、英国、法国等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起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美国欲以此利用西欧形成对苏联的限制,进而威胁社会主义势力的发展和苏联势力在欧洲的拓展。
随后,苏联则和东欧各国签订了《华沙条约》,建立起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由此,美苏争霸的两极世界格局和两大阵营尖锐对峙的局势形成。
第二、美国对新中国政权的态度。
二战以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鲜明对立斗争的国际关系。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担心社会主义运动会冲击到本国的发展,因而他们极力采取措施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
对于新生的中国政权,美国不承认其是唯一代表中国的合法政权。
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继续支持蒋介石集团建立统治中国的政权,派飞机和运兵船把国民党进队运到解放区,帮助国民党军队抢占地盘,并提供大量武器装备国民党军队,加强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外交的名词解释
外交的名词解释外交,作为国与国之间互相沟通合作的重要手段和行为方式,是一个充满着深意和细节的领域。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外交的概念、原则、目标和实践,并着重分析外交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一、概念解析外交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进行交流、协商、调整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通常包括政府间接触、官员互访、外交谈判、签署国际协议等形式。
外交的核心是通过对话、协商和合作,解决国家间的矛盾、冲突和利益分歧,实现和平与稳定。
二、外交原则外交活动中存在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旨在引导国际社会的发展与合作。
首先,主权平等原则是指各国拥有完全平等的权利和地位,不受其他国家的干涉和侵犯。
其次,领土完整原则强调国家的领土不可侵犯,并回避使用武力解决争端。
此外,互惠互利原则是指通过互利合作、互相尊重和相互利益,共同促进国际发展和合作。
三、外交目标外交的目标是促进国家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首先,外交旨在建立友好关系和良好的信任基础,在适当的时机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
这包括通过签订条约、协议和谅解备忘录等形式,确立和巩固各国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其次,外交也旨在保护本国公民的权益和利益,包括解决外交纠纷、促进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等。
四、外交实践外交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外交手段是各国之间解决问题和争端的主要途径之一。
通过谈判、协商和对话等形式,各国可以在争议或冲突中找到共同利益,并通过妥协和合作达成共识。
其次,外交也是保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
通过外交官的努力,国际社会能更全面地了解并尊重本国,为本国争取有利条件和发展空间。
不仅仅是政府间的活动,现代外交还包括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的参与。
跨国公司通过外交手段争取资源、市场和投资机会。
非政府组织通过外交活动推动人权、环境保护和人道主义事业。
个人通过文化交流、学习和旅行等方式参与外交活动,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总结来说,外交作为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方式,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外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1)外交主体当代外交主体首先是各个主权国家。
其次是国家联合体。
(2)外交执行者在严格定义的外交概念中,正式代表国家的人员包括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以及其他经正式授权的代表,如驻外使节等。
正式国家的结构包括中央政府、外交部和常设驻外使团。
(3)外交基础和目的外交是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规范范围和基础上实行的。
外交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或国家联合体的对外或国际政策。
外交是对外政策的一种手段和途径。
(4)外交的方式和武力不同,外交是国家用和平方式处理相互之间的纠纷和利益冲突,促进共同利益实现的更为文明的手段。
(5)外事外事包括两方面,一是指一国中央政府以及政党、议会、军队、地方和民间团体的对外交往活动。
二是指中央政府之外的各种机构和团体所从事的对外交往活动。
(6)外交和谈判的重要意义古印度的《摩奴法典》就强调了外交和谈判的重要意义,提出:“要努力通过谈判、收买、离间来瓦解敌人;可并用或分用这些办法;不必诉诸战斗。
”(7)专职外交机构的建立1445年向那不勒斯和热内亚以及于1458年想罗马和威尼斯相继派出大使后,米兰公国成为欧洲第一个建立自己的外交机器的国家。
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再以条约的新形式确认了常驻外交使节制度1815年,欧洲八个国家在维也纳和会上签署了《关于外交人员等级的章程》(8)联合国宪章指导外交的基本原则最基本的外交准则集中体现在<联合国宪章>,可以归纳为:主权平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互不使用武力,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主权平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互不使用武力、支持联合国采取的防范和强制行动、敦促非联合国会员国尊重宪章、联合国不得干涉本质上处于会员国内部管辖之事务。
)(9)五项原则的核心内容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0)外交礼仪自古以来,外交礼仪都是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朝设有宾官;周朝重礼,设立春官;两汉至隋唐宋元明清以后,各朝设立礼部、鸿胪;魏晋出现“四夷馆”(11)外交特权与豁免三种理论代表性说、治外法权说、职务需要说(12)外交机构一般包括外交决策机构和外交执行机构。
当代中国外交思想概述PPT精选精品文档
在1840-1949世界殖民体系格局中,中国的价值主 要地表现在经济层面:原料与市场 在美苏主导下两极格局中,中国的经济意义被相对压 缩,政治意义被相对放大; 意识形态因素成为影响 和制约中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因素
3-Oct-19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19
国际格局
冷战态势――外交思想(战略)受到“政治孤立、经济封 锁和军事对抗”的桎梏, 带有浓厚的为争取生存空间而“斗 争”的色彩
3-Oct-19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23
和平发展――首要目标
50-53年的抗美援朝,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还击战,60年代后期 的抗美援越、1969年的珍宝岛自卫还击战,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 战都不是中国首先发动的,而是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军事透明化程度在提高
利用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特殊身份,积极促进有争议地区的和平 解决
3-Oct-19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7
马列主义的国家观、世界观和 外交观
影响的内容
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重要观念
对战争的科学看法 国家平等、民族平等的观念 和平外交的观念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观念 阶级外交观念
3-Oct-19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8
马列主义的国家观、世界观和 外交观
3-Oct-19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Mutual respect for sovereignty and each other’s territorial integrity; non-aggression; non-interference in each other’s internal affairs;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peaceful co-existence
现代外交知识点总结
现代外交知识点总结外交是国家间相互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方面面。
现代外交已经从传统的政治外交逐渐发展为多元化、综合性的外交形态,其中涵盖了很多新颖的概念和实践。
本文将就现代外交的若干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外交概念外交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种往来活动。
它包括了国家元首、政府间的外交活动,以及涉及到国家利益的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外国公民等其他主体间的交往。
外交的本质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发展。
二、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是国家在对外事务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态度、原则和行动,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利益、推动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外交政策主要包括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对外事务的主要方针和战略、以及外交手段和方式等。
外交政策是国家外交活动的总体方针和总体战略,是国家在国际中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总体谋划和总体安排。
一般来说,国家的外交政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文化传统、国家利益、国际环境等都会对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重大影响。
在现代外交实践中,国家需要根据自身的国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外交政策,以适应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三、外交手段和方式外交手段和方式是国家在对外事务中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和形式。
它包括了外交代表机构的建立和管理、外交人员的派遣和活动、国际会议的组织和参加、外交文件的起草和签署等。
外交手段和方式主要有:直接谈判、外交信函、外交文书、公开声明、讲话、国事访问、国事接见、出席国际会议、外交宴会、签署外交文件、外交活动组织等。
另外,现代外交还逐渐发展了一些新的外交手段和方式。
其中,网络外交、公共外交、经济外交、文化外交等形式愈益重要。
这些新的外交手段不仅可以更好地传递和凝聚国家形象和利益,也可以更好地推动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历年专业课真题
2011年人大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考试真题研究生考试, 科学技术, 民粹主义, 民族主义, 托克维尔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熊彼特寡头政治铁律民族主义托克维尔工具主义马克思主义绝对君主制共和自由主义民主集中制二、简答题1、简述公民与群众的关系2、简述权力,权利,权威的关系3、民主巩固的基本特征4、简述“权利”“权力”“权威”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论述题1、从比较政治的经验论述民主与民粹主义政治的关系2、结合中国政治的发展,试析科学技术与中国政治变迁的关系国际类综合一、简答题1、简述新现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主要的不同点2、简述韦伯与马克思的阶级概念的区别3、简述核不扩散条约的主要内容4、简述重商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二、论述题1、结合国际关系理论,试析欧盟与东亚不同区域合作模式的成因2、试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国际政治的影响3、试析冷战后中国“伙伴关系”外交政策2010年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真题简答题:1. 简述汉斯·摩根索现实主义原则并说明其现实影响2. 比较新自由主义与社会结构主义的异同3. 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统一的影响4. 古巴导弹危机的产生及其影响5. 霍布斯国家学说中人性论的基础6. 柏拉图关于政体分类的演变7. 亚里士多德关于“人天生是政治动物,既要学会统治,也要学会被统治”的思想内涵8. 马汉地缘政治学的基本内容论述题:1. 从国际关系理论的演变,来说明二战后关于国家实力构成因素变化的思想演变2. 论述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的背景,内容及其实质3. 运用西方思想学家的论点高度论述,好人如何应对政治生活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类专业课试题专业课二综合国际政治学试题简答1新自由制度主义关于国际合作的观点2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的内涵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意义3沃尔兹的两极稳定论4复合相互依赖理论论述用国际政治理论论述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对外援助的新特点国际关系史1四国同盟和神圣同盟关于维持欧洲和平的比较2九一八之后美国对日政策及对其评价论述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影响中国外交1尼克松主义内容及其对中美关系影响2当今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关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论述中国国际责任论述评专业课一政治学一、名词解释利益表达价值评价寡头政治铁律政治现代化参与型政治文化交易型政治家非正规性利益集团二、简答1 简述历史制度主义的特征2简述德国现代化道路的特征3简述民主社会主义的主张4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特征三、论述1论民主与法治的关系2我国政府大部门知改革的意义2008年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外交专业(初试)真题业务课一:政治学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宪政主义、2.技术专家型政治家、3.协商民主、4.社群主义、5.归口管理、6.内阁制、7.公民权利、8.政治系统理论二、简述:(每题15分)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2.简述政治博弈规则的基本内容3.简述媒体在民主政治中的作用4.简述民粹主义在政治中发展的原因三、论述:(每题25分)1.运用政治参与理论分析我国的“群体性事件”现象2.试论述新世纪以来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制度革新业务课二:综合考试(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中国外交)一、简述题:(每题10分)1. 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IPE(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2. 简述主流建构主义关于体系结构的观点3. 简述传统现实主义的研究方法4. 简述权力转移理论5. 简述华盛顿会议后美日之间权势的变化6. 简述俄国宣布武装中立的背景及影响7. 简述《共同纲领》对新中国外交政策是如何规定的8. 简述《中日联合声明》的基本内容二、论述题1. 用相关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国际气候谈判。
中国近现代外交
中国近现代外交外交,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
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
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底由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
这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一.中国近代外交(一)鸦片战争:战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二)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辛丑条约》规定,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三)辛亥革命: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列强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并在舆论上为袁世凯撑腰。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年初,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息传到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列强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两条线战略:概述:是指20世纪60年代苏联修正主义加紧危害新中国,中国必须同时应对美帝苏修两大敌人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外交方针。
背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局势出现了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当时国际政治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美苏争霸过程中出现缓和的迹象,中苏分裂,使确立于建国前夕并在50年代主导中国对外关系的“一边倒”政策失去存在的意义, 其结果不仅使我国在与美国抗衡中失去强大的依靠力量,而且在国际舞台上又增加了一个强大对手。
中美关系没有明显改善,我国也逐步走上同时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状态的道路。
同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国内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发生变化,强调阶级斗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中国成为核国家。
对于外交与国际事务,主张支持左派政权,筹备第二次亚非会议,世界范围内的农村包围城市。
为了增强同美苏两霸对抗的力量,毛泽东把我国的外交重点转向亚非拉国家,谋求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结成反帝、反霸国际统一战线,从此,我国的外交进入既反美又反苏的“两条线”战略时期。
内容:团结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
积极评价:(1)、有力地支持了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扩大了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自主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地图--改变了联合国成员的结构,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2)、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国当时的软实力--革命经验,借推进世界革命,进一步巩固了独立自主权。
(3)在实力悬殊的劣势下顶住了美苏夹击,而且突破了美国长期对我遏制的局面, 维护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大大提高中国对世界人民的影响力。
消极评价:(1)、在强调维护国家利益的问题上片面强调国家安全,忽视国家的发展。
“两条线”战略片面夸大美苏对我国安全的威胁,结果导致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估计出现错位,夸大战争的威胁,影响和削弱了经济建设。
此外,由于受美苏压制的刺激,过分排斥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缺乏对接世界先进技术的主动性,片面强调自力更生搞建设,错失发展良机。
(2)、对外交往过于突出政治因素,忽视经济技术合作。
在“两条线”战略时期,我国的外交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一方面在对外交往中,片面突出外交对改变我国在与美苏斗争的地位和发挥政治大国的作用,把对外经济关系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手段为政治目的服务,而不是作为国家对外交往所追求的一种利益目标。
另一方面,我国对亚非拉国家的经济援助不仅过于强调政治因素,而且往往脱离国情,影响了国内建设。
大量的对外经济援助,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国民经济更加窘迫,加大了我国经济的负荷,而且使一些亚非拉国家养成对我国的依赖心理。
(3)、“左”倾错误在外交领域的蔓延,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该时段我国的外交政策与活动明显地打上“左”的烙印,呈现出单一性(即重点发展同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斗争性(即外交政策以打倒帝、修、反三个敌人为主)、世界性(即外交目标是推进世界革命)的特点。
严重摧残了我国外第1期交事业。
一条线一大片:背景:“一大片、一条线”时期是指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由于中苏交恶,苏联成为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同时,这件事也使得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看到了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两个大国的不和,加上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失败以及苏联实力的急剧窜升,使得美国的战略开始出现了调整,因此,在此种国际格局的大背景下,为推动国际局势朝着有利于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各国人民的方向不断发展,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方针。
内容:“一条线”是指按照大致的纬度划出一条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一条战略线,一大片是指这条线周围的所有的国家,即团结广大亚非拉国家共同抗衡野心最大的苏联。
评价:此时中国外交已经开始改变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办法来处理国际关系。
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建国以来的最好成就。
首先是中美建交,开启了中国和美国友好的大门,这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创造了良性的外部环境,改变了同时同两个超级大国交恶的局面。
这使得中国能够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安全威胁。
其次,由中美建交带来了中国与美国盟友建交的高潮。
最后,中国进入联合国,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上开始发挥中国的影响,更加有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中印边界冲突:起因: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
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
1914年,英国侵略者为了实现其侵略企图以粗略红线划了一条划分印藏边界东段边界线的地图,即“麦克马洪线”。
而印度从一九四七年独立之后,把东段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作为一个已经确定的国界,中印争端就由此开始了。
其后印度政府不断向麦克马洪线推进。
到1953年,印度基本控制麦线以南广大的中国领土,使这一非法的虚拟线基本成为实际控制线。
此后,印度继续执行前进政策,妄图通过武力将中国边防哨所从中国领土上赶出去。
1962年在面对严重武力威胁和印方率先武力挑衅的情况下,中国军队被迫自卫反击。
中印双边间爆发严重边界武装冲突。
经过:在东段中国追击部队逼近中方传统习惯线后停止前进,在西段将印军建立的据点被全部扫除。
后中方主动停火,使边界局面恢复到1959年以前的状态。
其后,又将缴获的印军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交还给印度,并释放了全部印军战俘。
中印边界冲突后,双边关系沉寂了20多年。
评价:中印边界冲突的根本原因就是印度企图继承英国殖民政策,侵占中国领土。
中印边境的自卫反击战保卫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在国际上开创了胜利军队主动停火、主动后撤、主动交还缴获物资的先例。
此战为我国建设争取了和平环境,是一场典型的局部战争。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背景:在抗美救国战争胜利后,越南与中国在领土边界、华侨、印度支那联邦等问题上发生了公开分歧。
与此同时,越南与苏联签订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
在苏联的庇护下,越南武装入侵柬埔寨,威胁中国边界安全。
被越南驱赶的华侨和越南边民继续大量涌入中国境内。
与此同时,越南部队不断侵犯中国领土。
经过:出于打击越南侵略者、保卫边疆和平与安全的需要,中国边防部队于1979年2月17日奋起自卫还击。
自卫反击作战按预定目标进展顺利,至3月5日,中国政府宣布反击作战的目标已经完成,从即日起中国将主动撤军回国。
在16天的反击作战中,中国军队重创了越南军队,摧毁了越南在中越边境地区建立的针对中国的大规模军事设施。
影响:首先,打击了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打乱了苏联全球战略步骤,有利于维护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其次,迫使越南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态势,支援了柬埔寨人民反对越南入侵的斗争。
更直接的是保障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了中国的国威。
中美上海公报:时间:1972年2月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期间在上海与周恩来总理签署。
内容:1.两国对越南问题以及亚洲其他地区政治局势的不同看法;2.中美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利益;3.国际争端应在尊重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等基础上解决,反对任何国家在亚洲建立霸权或在世界范围内划分利益范围;4.中方反对美方在台湾问题上所持立场,反对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一国两府、台湾独立和台湾地位未定论;5.美方认识到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并对这一立场不表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并将逐步减少在台美军设施和武装力量;6.扩大两国民间交流与往来,为双边贸易提供便利;7.保持接触管道。
意义:《上海公报》是中美之间签署的第一个联合公报。
最大的意义在于美国对中国首次正式表明了承认一个中国的立场。
《上海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也为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及1982年《八一七公报》奠定了基础,并与之共同构成中美在冷战时期开启对话和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基础,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建设性公报。
《上海公报》改变了世界战略格局。
对于中国而言,这体现了中美关系改善,美国帮助中国缓解了苏联在北方的压力,推动中国走向世界。
中美八一七公报:时间:1982年8月17日,中美为解决美国对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发表的联合公报。
背景:美国与中国在1979年建交时,对军售台湾问题因未能达成共识而搁置。
1981年里根上台后,继续讨论此棘手问题,双方经过冗长的谈判过程,于1982年8月间达成协议,发表公报。
内容:中国政府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1979年1月1日中国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1981年9月30日中国提出的九点方针是按照这一大政方针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进一步重大努力。
美国政府重申: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并对中国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和九点方针中表明的中国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表示理解和欣赏。
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的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准备逐步地减少对台湾的武器出售。
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
评价:此公报再次规定了中美双方交往的原则,保证了中美双方恢复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发展。
另一方面,虽然得到了美国政府关于售台武器的承诺,但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美国政府后来也没有严格履行公报中的各项规定。
售台武器问题仍然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障碍。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背景:1972年,中日两国恢复邦交,但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因“霸王条款”拖延下来。
1976年福田赳夫初任首相,鉴于美国亚洲战略的转变和苏联威胁的增加,把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作为对外方针之一。
中日两国经过共同努力,在1978年8月12日,由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和日本外务大臣园田直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内容:1、缔约双方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
2、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的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缔约双方表明,任何一方不应在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地方霸权,并反对他国或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3、缔约双方本着睦邻友好、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为进一步发展两国间关系,促进人民往来而努力。
4、本条约不影响缔约各方同第三国关系的立场。
5、条约有效期十年。
到期后在宣布终止以前继续有效。
评价:《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为两国长期稳定和和平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同时有利于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六方会谈:指由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六国共同参与的旨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一系列谈判,目的是解决朝鲜核危机。
会谈于2003年8月27日开始。
2002年朝鲜宣布要发展核武器,希望和美国进行双方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