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理论大全
国际投资八大基本理论
国际投资理论包括如下八重理论,分别是: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补充性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目录垄断优势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条件(二)垄断优势理论的优势要素分析(三)垄断优势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理论贡献内部化理论(一)内部化理论的由来及其含义(二)市场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假设(三)市场内部化的动因和实现条件(四)内部化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三)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一) 综合理论的基本内容(二)综合理论关于国际生产方式选择的结论(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比较优势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二)比较优势理论的推论(三)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国际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一)邓宁的国际直接发展阶段理论(二)国际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的发展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一)理论要点(二)理论贡献(三)理论局限性补充性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展开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的奠基人是美国经济学家海默(S.Hymer)。
1960年,“垄断优势”最初由他在其博士论文《国内公司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首先提出,以垄断优势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行为,后经其导师金德尔伯格(C.Kindleberger)及其凯夫斯(R Z.Caves)等学者补充和发展,成为研究国际直接投资最早的、最有影响的独立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条件垄断优势理论的前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利可图的必要条件,是这些企业应具备东道国企业所没有的垄断优势;而跨国企业的垄断优势,又源于市场的不完全性。
1.不完全竞争导致不完全市场,不完全市场导致国际直接投资。
海默和金德尔伯格提出并发展了“结构性市场非完美性理论”(Structural Market Imperfection),不完全竞争问题,表现为四个方面:商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所造成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所造成的不完全竞争。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和原因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说明。
该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摒弃长期以来流行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所惯用的完全竞争假定,根据厂商垄断优势和寡占市场组织结构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
但该理论无法解释不具有技术等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也日益增多地向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无法解释没有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对外投资行为。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贸易方面,随着产品从“创新”到“标准化”,创新国会由出口国变为进口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则由进口国变为出口国。
而且新产品的周期演进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投资方面,具体内容:投资国生产、技术等优势,而东道国拥有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等的区位优势,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投资者就可以克服到国外生产所引起的附加成本和风险。
对产品周期理论评价对产品周期理论评价对产品周期理论评价对产品周期理论评价三、市场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是英国学者巴克利和卡森以及加拿大学者拉格曼以科斯与威廉姆森等人的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内部化理论来解释企业跨国投资的原因。
内部化理论认为由于中间产品市场的交易成本过高,因此企业才选择跨国直接投资的方式,将中间产品交易内部化,即把本来应该在外部市场交易的业务转变为公司所属企业之间进行,以维持垄断优势和降低交易成本。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核心是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
所有权特定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独占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另一是企业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
内部化特定优势,是指跨国公司运用所有权特定优势,以节约或消除交易成本的能力。
内部化的根源在于外部市场失效。
区位特定优势是东道国拥有的优势,企业只能适应和利用这项优势。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所产生的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方便等;另一是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政策法规灵活等形成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等。
第3章 国际投资理论
代表人物:(英)巴克雷(Peter
J. Bukley)
主要回答了为什么和在怎样的情况下,到国外
12
内部化理论的要点
跨国公司是市场内部化过程的产物,而中间产品市 场的不完全则是导致企业内部化的根本原因。 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若厂商将“中间产品”通过 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会面临很多障碍,从而提高 了交易成本,难以保证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 于是,将中间产品臵于共同的所有权的控制之下, 使各种交易不通过外部市场,而在公司所属的企业 间的内部市场中进行,以内部市场来替代原来的外 部市场组织交易,从而可以弥补外部市场机制的障 碍。 当这种内部化跨越国界,跨国公司和国际直接投资 就产生了。 因此,内部化动机是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主 要原因。
产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贡献在于它不仅为企业跨国经
营的动因找到一种独特的视角,而且也是战后企业 跨国经营战略的一种总结。
但是,也有不少学者对这一理论提出了质疑。有人
认为,这一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美国以外其他国家 的对外直接投资。还有人认为,这种理论可以用来 解释公司初始的对外投资行为,但对于解释已经成 为国际生产与销售体系的跨国公司的投资却是无能 为力的。
国同类企业有利的垄断优势,从而在国外进行生 产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而跨国企业的垄断优势 又源于市场的不完全性。
这种垄断优势可以划分为两类:
知识资产优势——生产技术、管理与组织技能、
销售技能等一切无形资产
规模经济优势——由于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而
产生的
4
后经其导师金德尔伯格 (C.Kindleberger) 及其凯夫
第三章
国际投资区位理论
第五章 国际投资区位理论
• 1、垄断优势理论
• 2、边际产业论
• 3、国际生产折衷论
1、垄断优势理论
边际产业论
• 边际产业论的不足: 边际产业论的不足在于忽略了企业技 术优势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重要作用,而 且该理论仅仅根据日本在60-70年代某些产 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实践总结而成,因而缺 乏普遍性和说服力。
3、国际生产折衷论
•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 翰· 邓宁(John Dunning)教授于1977年提出的理论。
条件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
• 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的奠基人是美国经济学家海默。 1960年,“垄断优势”最初由他在其博士论文《国内公司的国际经营; 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首先提出,以垄断优势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行 为,后经其导师金德尔伯(C.Kindleberger)及其凯夫斯(R Z.Caves) 等学者补充和发展,成为研究国际直接投资最早的、最有影响的独立 理论。
2、边际产业论
• 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K. Kojima) 在1987年发表的著作《对外贸易论》中提 出了边际产业论,依据日本企业的海外投 资实践对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与规律作了 新的解释。
边际产业论
• 边际产业论的核心内容是:第一,对外直 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 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开始,并依次进行; 第二,企业和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小越好, 这样有利于当地比较优势产业的建立,两 国可以在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引致的贸易中 互补,并能更大程度地受益。
国际投资学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课本精炼知识点含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西方主流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论: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市场不完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
市场的不完全包括:1.产品市场不完全2..要素市场不完全3.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市场不完全4.政策引致的市场不完全。
跨国公司具有的垄断优势:1.信誉与商标优势2.资金优势3.技术优势4.规模经济优势(内部和外部)5.信息与管理优势。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对知识资产的控制。
垄断优势认为不完全市场竞争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二)产品生命周期论: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兴与衰。
(三)内部化理论:把外部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
(纵向一体化,目的在于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的外部市场,从而降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并取得市场内部化的额外收益。
)(1)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假设:1.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2.企业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3.内部化跨越了国界就产生了国际直接投资。
(2)市场内部化的影响因素:1.产业因素(最重要)2.国家因素 3.地区因素4.企业因素(最重要)(3)市场内部化的收益:来源于消除外部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1.统一协调相互依赖的企业各项业务,消除“时滞”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制定有效的差别价格和转移价格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消除国际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4.防止技术优势扩散和丧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市场内部化的成本:1.资源成本(企业可能在低于最优化经济规模的水平上从事生产,造成资源浪费)2.通信联络成本3.国家风险成本4.管理成本当市场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大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和为实现内部化而付出的成本时,跨国企业才会进行市场内部化,当企业的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时,就产生对外直接投资。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即“三优势范式”。
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
二、新古典理论
评价:
1、新古典理论引入了资本边际生产力的概念,
认为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差异才是决定资本国
际流动的因素,较好地解释了资本流动多发生
在发达国家之间的现象。
2、古典理论只从流通领域考察资本的国际
流动,而新古典理论则从资本的流通对生 产领域的影响来考察资本的国际流动,这 是新古典理论的一个进步。
相同收益的资产或有价证券的价格就会发生变化。 利率高的国家,资产和有价证券的价格低,而利 率低的国家资产和有价证券的价格高。这样就会 发生从利率高的国家向利率低的国家进行投资。
一、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理论公式:C=I/R
C是资产和有价证券的价格; I是该项资产和有价证券的常年收益,即年均收益;
第一节 早期国际投资理论
一、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二、新古典理论
一、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时间:产生在国际直接投资大发展前
理论的核心: 各国存在的利率差别是国际资本流 动的主要原因。
理论的主要内容: 假定存在A,B二国,资本在两国间可以自由流动。
如果两国间利率存在差别,那么两国的能够带来
3、虽然假设条件,较之现实生活要简单得
多,但是,这个模型的理念是值得称道的, 即国际投资能够同时增加资本输入国和输 出国的收益,从而增加全世界的经济收益。
第二节、西方主流国际投资理论
(一) 垄断优势论
(二)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 内部化理论
(四)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第三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1、厂商垄断优势理论 • 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 Hymer)在他的博士 论文中提出了以垄断优势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理 论。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市场不完全”与“垄断优 势”。
• 在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具有效率,信息不 产生费用,没有贸易障碍、公平竞争),国际贸易 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或对外扩张的唯一方式,企业 根据比较利益从事出口活动。 • 而事实是:美国跨国企业在东道国筹集并投资而不 是在美国筹集(举债投资);大量证券资本涌入美 国,而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美国;只投向某些部门。 • 这种事实难以用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来解释。
结论
• 可见,随着产品及其生产技术的生命周期演进, 比较优势呈现出动态转移的特点,国际贸易格局 相应发生变动,各国的贸易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 创新国由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而劳动成本低的欠 发达国家最终则由进口国变为出口国。
• 根据该理论,各国应当依据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 决定生产区位选择与贸易方向。
评价: 进步性: ●把比较优势原理从国际贸易领域(流通)引入到国 际投资(生产)领域;
资本移动
利息率(利润率)
各国资本的供求关系
资本供给
资本需求
(二)麦克道格尔—肯普理论
• 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由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任何一个买者和卖者都不能影响市场的价格;产 品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完全 自由流动,没有任何干扰;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市 场情况理上的距离、文 化差异和社会特点等;
(3)国家特定因素,如有关国家的政治和财政制度
(政府在关税、税收、利润汇回、汇率政策等方面对外部市场实施干预时,跨国公司 可通过内部化来避免其某些政府的干预 ;市场进入限制等);
• 没有反映新技术革命对当代国际投资的影响。产 品更新速度加快,生命周期缩短,致使三个阶段 并不一定都依次在最发达、较发达、发展中国家 中进行。而且三阶段在三国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 不明显。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综述一、主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国际直接投资的研究对象是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研究的核心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决定因素、行为方式和条件等。
目前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较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1、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 1960)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运用西方微观经济学关于厂商垄断竞争的原理来说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指出大企业凭借其特定的垄断优势从事对外直接投资。
它是一种说明当代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具有垄断优势的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的理论,开创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
后来金德尔博格〔Kindleberger,1969〕推进了海默的思想,认为跨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时具有规模优势、市场优势、生产要素优势等。
约翰逊〔Johnson,1970〕从知识资产的占用和使用的角度,阿利伯〔Aliber,1970〕从货币和资本的角度,卡夫斯〔Caves,1971〕从产品的异质化能力、知识和技术等核心资产的角度,彭罗斯〔Penrson,1976〕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论述了企业的垄断优势。
邓宁〔Dunning,1977〕进一步把这种优势开展为“所有权优势〞。
即经过其导师金德尔伯格(Charles P·Kindleberger)以及其他学者的补充,开展成为完整的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首次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不完全竞争出发,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够以自己的各种垄断优势,如技术优势、资金优势、规模经济优势、管理技能和销售渠道优势等,对他国进展直接投资,方能抵消跨国经营的各项额外本钱和由此产生的劣势。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 Theory of Product Life Cycle)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于1966年5月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一文,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引言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一国或地区的企业将资本投资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并且通过投资控制或拥有该企业的至少10%以上的股权。
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以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1.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
投资者通过跨国投资,将资金和技术引进到目标国家,从而促进了该国的经济发展。
此外,国际直接投资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工人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内生增长理论强调了国际直接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
2.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是因为市场存在失灵而产生的。
在某些情况下,市场机制无法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合理的收益。
通过国际直接投资,投资者可以绕过市场的限制,直接控制和管理资源,并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市场失灵理论对于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和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3.资本国际化理论资本国际化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是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而进行的策略决策。
通过跨国投资,企业可以利用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资本国际化理论强调了企业竞争力对于国际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
国际直接投资的作用1.促进经济增长国际直接投资可以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入,促进目标国家的经济增长。
外国投资者的投资使得目标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率和生产力水平。
2.促进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有助于扩大目标国家的出口和进口规模。
外国投资者可以通过在目标国家设立生产基地,提高本国产品在目标市场的竞争力,并促进双边贸易的增长。
3.促进技术进步国际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入,可以促进目标国家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外国投资者通常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通过与本地企业合作,可以改善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实行市场内部化也需要支付成本, 具体包括:
资源成本 通信联络成本 国家风险成本 管理成本
只有当市场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外部市场交易 成本和为实现内部化而付出的成本时,跨国 企业才会进行市场内部化。
评价
标志着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重要转折; 探讨的是中间产品市场,而非最终产品市场; 探讨的市场上扩大FDI的动机,而非如何利用外
阅读材料——约翰·邓宁简介
邓宁教授是瑞典的阿普萨拉大学、马德里自主大学和安特卫 普大学的荣誉博士,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荣誉教授。 曾任国际贸易与金融协会主席和国际经营学会主席。由彼 德.巴克利和马克·卡森编辑的纪念邓宁教授的文集于1992 年出版。由彼德.格雷编辑的收录了邓宁教授在罗杰斯大学 成果的第二本纪念文集于2003年出版,同年还出版了由约 翰·坎特威尔和拉吉尼什·纳鲁拉编辑的《国际经营与折衷理 论》,以纪念他对国际经营研究的理论贡献。2002年,邓
(2)决定市场内部化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1)产业因素(Industry-Specific Factor)主要是指产品性质、外部市场 结构以及规模经济; 2)国家因素(Country-Specific Factor)包括东道国政府政治、法律、 经济等方面政策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3)地区因素(Region-Specific Factor)包括地理位置、文化差别以及社 会心理等引起的交易成本; 4)企业因素(Firm-Specific Factor)主要是指企业组织结构、协调功能 、管理能力等因素对市场交易的影响。 2)+ 3)= 投资的地理分布 1)+ 4)= 投资的前提条件——是影响内部化行为的关键因素
本章主要内容
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资产选择理论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一、国际间接投资理论1、古典证券投资理论主要研究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和规律。
各国间存在利率差别是国际证券投资即金融资本国际流动的原因。
2、资产选择理论主要研究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国际证券的选择和优化组合。
最初由美国的投资学家马柯维兹在1959年提出。
在证券组合投资中,不同证券的收益与损失经常可以相互抵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主要内容: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投资时应遵循这样的原则,既不要把自己的全部投资都放在一种股票的债券上,也就是俗话说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是要分散投资于不同的股票。
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产业结构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pproach)1960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打破了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在完全竞争假设条件下进行分析的观念,提出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产生于市场的不完善(Market Imperfection)或不完全党争。
他的理论后来又由金德伯格(C. Kindlberger,1969)加以补充和发展,形成产业结构论。
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同时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获利的条件。
1、市场不完全性产生于四个方面:(1)产品市场不完全。
这主要与商品特异、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关;(2)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
这主要是特殊的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制度保护的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3)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4)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2、垄断优势(1)市场垄断优势。
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2)生产垄断优势。
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
(3)规模经济优势。
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四、折衷理论 折衷理论是运用折衷主义的方法对跨国
公司理论进行了概括性和总结性分析,是一 种综合性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邓宁提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折衷理论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吸收各家之长, 二是适合于解释不同形式的国际直接投资; 三是能够解释企业开展国际经济活动的三
种主要形式。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简言之,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企业,必须同时具有 企业的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生 产国际化的优势。这三种优势的不同组合将直接影响企 业的经营活动决策,见表5.1。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表5.1 企业优势和国际经营方案选择
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贸易 许可证安排
所有权优势 1 1 1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用企业内部过程转换替代市场交易,还 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于是跨越国 界的市场内部化过程,就形成了跨国公司和 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生产内部化过程带来的收益包括缩短交 易时间,避免市场的不准确性,跨越贸易壁 垒和外汇管制。 生产内部化过程形成的成本主要是跨国 经营管理不便,以及通讯联系方面的费用增 加。
国际金融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在 国际联系的。一些学者 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相关链接
一般认为跨国公司应具备以下三个因素: ①它是一个工商企业,包括设在两国或两个以上 国家的实体;②这种企业必须有一个中央决策体 系,有共同政策;③这种企业的各个实体通过股 权或其他形式形成联系,各个实体之间分享资源、 信息,同时分担责任。
内部化优势 1 1 0
区位优势 1 0 0
注:表中“1”表示具备该种优势;“0”表示不具备该种优势。
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理论1. 引言跨国公司(MNCs)是指在一个或多个国家进行业务活动的公司。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变得越来越普遍。
国际投资理论是研究跨国公司如何进行国际投资决策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探讨几种主流的国际投资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内部化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
2.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关注跨国公司为了获得利润而进行跨国投资的动机和方法。
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于18世纪提出。
该理论认为,国家应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其相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相对劣势的产品。
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行为可以解释为寻求更高效的生产和全球资源配置的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较优势理论逐渐演变为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不仅仅是出口和进口不同产品,还包括相似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贸易。
该理论将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视为一种寻求规模经济和专业化优势的策略。
3. 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是由理查德·考斯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投资时,主要考虑的是合同成本和交易成本。
合同成本是指跨国公司与外部供应商进行交易所需的成本,而交易成本是指通过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可以减少的成本。
根据内部化理论,当合同成本高于交易成本时,跨国公司将倾向于在公司内部进行生产,而不是与外部供应商交易。
因此,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行为可以解释为一种内部化的策略,旨在降低合同成本和交易成本。
4. 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市场无法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因此需要政府干预。
在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中,市场失灵可能是促使跨国公司进行投资的主要原因之一。
市场失灵可以表现为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或外部性等。
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投资来利用不同市场的优势和补充。
例如,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在低成本国家进行生产,然后再在高成本国家销售产品,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5. 结论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理论提供了解释为什么跨国公司选择进行国际投资的理论框架。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总结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国际直接投资概念国际直接投资指的是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对外投资,又称为外国直接投资。
这种控制权是指投资者拥有一定数量的股份,因而能够行使表决权并在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中享有发言权。
二、主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该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由美国学者海默和他的导师金德尔伯格共同创立。
该理论主要以产业组织学说为基础展开分析,因此也被称为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方法。
包括两方面主要内容:1.对外直接投资和垄断的工业部门结构有关,垄断优势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
垄断优势分为4类: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来自要素市场不完全的垄断优势,来自规模经济的垄断优势,来自政府干预的垄断优势。
2.产品和要素的不完全竞争性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在市场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国际贸易是企业参与和进入国际市场或对外扩张的唯一方式,企业将根据比较利益原则从事进出口活动。
现实中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关税非关税壁垒、政府管制等市场障碍和干扰是企业利用自己的垄断优势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国际市场(二)、内部化理论也称为市场内部化理论,由英国学者巴克莱、卡森和加拿大学者拉格曼共同提出。
内部化是指企业内部建立市场的过程中,以企业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解决市场不完整带来的不能保证供需交换正常进行的问题,弥补市场机制不完整造成的风险与损失。
该理论认为市场不完全竞争是由于某些市场失灵,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
内部化理论的3个假设:1.企业在不完全市场经营目的是利润最大化;2.当生产要素特别是中间产品的市场不完全时,企业就有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统一管理经营活动;3.内部化超越国界时就产生了跨国公司。
内部化过程取决于4个因素:1.产业特定因素,指与产品性质、外部市场结构、规模经济等有关的因素,是最关键的因素;2.区位特定因素,指地理上的距离,文化差异、社会特点等引起交易成本变动;3.国家特定因素,指东道国的政、法、经制度对跨国公司业务的影响;4.公司特定因素,指不同企业内部市场的管理能力。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综述一、主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国际直接投资的研究对象是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研究的核心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决定因素、行为方式和条件等。
目前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较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1、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 1960)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运用西方微观经济学关于厂商垄断竞争的原理来说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指出大企业凭借其特定的垄断优势从事对外直接投资。
它是一种阐明当代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具有垄断优势的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的理论,开创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
后来金德尔博格(Kindleberger,1969)推进了海默的思想,认为跨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时具有规模优势、市场优势、生产要素优势等。
约翰逊(Johnson,1970)从知识资产的占用和使用的角度,阿利伯(Aliber,1970)从货币和资本的角度,卡夫斯(Caves,1971)从产品的异质化能力、知识和技术等核心资产的角度,彭罗斯(Penrson,1976)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论述了企业的垄断优势。
邓宁(Dunning,1977)进一步把这种优势发展为“所有权优势”。
即经过其导师金德尔伯格(Charles P·Kindleberger)以及其他学者的补充,发展成为完整的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首次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不完全竞争出发,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够以自己的各种垄断优势,如技术优势、资金优势、规模经济优势、管理技能和销售渠道优势等,对他国进行直接投资,方能抵消跨国经营的各项额外成本和由此产生的劣势。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 Theory of Product Life Cycle)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于1966年5月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一文,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际投资理论主要内容
15
一、主流优势理论
(三)综合理论
综合理论是致力于将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综合起来进行研 究,以建立一种一般性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框架。 综合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国经济学家邓宁提出的的 折衷理论。
16
折衷理论
理论来源:邓宁1977年的发表一篇题为《贸易、经济活 动的区位和跨国企业:一种折衷主义方法的探索》的论文。 理论内容:从产业组织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各学说中选 择了被认为是最关键的三个解释变量,即厂商特定资产所有 权优势——O,内部化优势——I,国家区位优势——L,根 据这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联系性来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及其他 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活动。该理论认为,只有当O、I、L三 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投资厂商才愿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9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理论来源: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教授在厂商垄 断优势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研究而提出的 的。
理论基础: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即新产品从产生到退出 市场经历四个阶段,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销售额 (Q)
增长期 导入期
成熟期
衰退期
0
时间(t)
10
பைடு நூலகம்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7
折衷理论
理论内容:
厂商特定资产所有权优势,是指厂商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的优越于其他 国家厂商的特定优势。它主要包括:技术优势、厂商规模优势、组织管 理优势和金融货币优势等。 内部化优势,是指厂商将其特定资产所有权优势内部化的能力。 国家区位优势,是指东道国现存厂商以内部化方式将其特定资产与当 地某些资源要素结合使用的一组条件。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市场内部化的影响因素
*
*
知识产品、交易费用、转移价格、内部化
知识产品的交易费用高
转移价格 Transfer Price
手段和途径
将生产建立在公司内部。 以公司内部市场取代 外部市场。 内部化
-为什么? -知识产品的形成耗时长,费用大;在市场上转让相当于扶持了竞争对手,削弱了自身竞争力; 价格不易确定(保密需要,收益只有在投入生产过程后才能确定)。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示意图: 不同类型国家生产和出口产品的更替
0
t
0
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产品的要素密集性质发生了变化,拥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发生了变化,导致进出口的方向也发生变化。
t0为美国开始生产时间,t1为美国开始出口和欧洲开始进口时间, t1 -t2为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口时间,t3为欧洲国家开始出口时间, t4为美国开始进口时间,t5为发展中国家开始出口时间。
1
2
市场具有效率、信息不产生费用、没有贸易障碍、公平竞争
什么叫市场完全?
政府政策的不完全性 关税、进口限额等 政府其他管制,如价格管制、利润管制等 自然的不完全性:产品与要素市场、规模经济
市场不完全的表现:
对外投资的必要性——市场的不完全性
对外投资的可行性——企业的垄断优势
(1)技术优势:拥有先进的技术并且内部化使用 (2)对某些原材料的垄断。“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3)先进的管理经验。 (4)雄厚的资金实力:金融和货币方面;内部融资 (5)信息优势。 (6)国际声望。信誉和商标优势 (7)有独立的销售网络
技术内部化——防止技术优势的丧失。
微软通过建立自己拥有控制权的子公司或分公司使得许多交易都在内部进行,所有利润的归微软,这样就获得了最大利润。因为交易价格由微软自己制定,不存在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SE2 IBM在中国的历史
IBM ,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 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业务遍及 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IBM 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 914亿美元。
IBM 为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型/小型机和便携机(ThinkPad) 方面的成就最为瞩目。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准,至今仍被不断的沿 用和发展。另外,IBM还在大型机,超级计算机(主要代表有深蓝和蓝色 基因),UNIX,服务器方面领先业界。
→在一般情况下,证券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即证券的收 益越高风险也越大。
→当今资本市场上,投资风险与日俱增。 →投资者不能将收益作为资产选择的唯一准则,而应对投 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
→他指出,投资者应同时操纵若干种有价证券,并形成若 干种有效的投资组合,投资者可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一组。
→选择的标准是:在投资组合的平均收益率一定时,取风 险性最小的一组;在投资组合的风险性一定时,取其平均收益 率最高的。
二、资产选择理论
❖ 背景: 美国经济学家哈里·马科维兹
Markowtz(1952)提出,并获得诺贝 尔经济学奖。<资产组合选择>
1959 《资产组合选择:有效的分散化 》
❖ 内容:
任何证券都是一种所有权的书面凭证,投资者可以借此获 取收益。
→但是由于证券发行者不能确保投资者获得稳定收益,这 就需要投资者承担风险。
(1)1914年前,美国有大规模的直接投资,而对外证券投资 则没有;
(2)20年代,二者都迅速增长; (3)30年代,对外直接投资下降小,对外证券投资则较大; (4)二战后,直接投资增长快,证券投资发展慢; (5)地区分布,1929年在加拿大的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相差
不大,同期,美国对欧洲的比例却为2.5:1。
IBM 还在材料、化学、物理等科学领域有很大造诣。硬盘技术即为IBM所发 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铜布线技术,原子蚀刻技术也为IBM研究院发
明。
IBM目前仍然保持着拥有全世界最多专利的地位。自 1993年起, IBM连续十三年出现在全美专利注册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到2002年, IBM的研发人员共累积荣获专利22358项,这一记录史无前例,远远超 过IT界排名前十一大美国企业所取得的专利总和,这11家IT强手包括 :惠普、英特尔、Sun、微软、戴尔等. IBM在2005年提出了2,941项 专利申请,虽然少于2004年的3,248项专利申请,但是仍旧将第二名 甩开很大的距离。
(5)东道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具有人文,地域,制度等优势, 但跨国公司仍具有净优势。
A. 什么叫市场完全? 市场具有效率、信息不产生费用、没有贸易障碍、公平竞争 B.市场不完全的表现:
政府政策的不完全性
关税、进口限额、NTB等 政府其他管制,如价格管制、利润管制、Antitrust等
自然的不完全性:产品与要素市场、规模经济
C:资产或有价证券的价格 I:该项资产或有价证券的常年收益 r:资本的市场利率
❖ 案例
一张面值为1000美元、附有4%息票的债券,B国的市 场利率为5%,A国的市场利率为10%,则该债券在两国的售 价分别为:
CB = 40 / 5% = 800$ 1、仅说明资本从低利率国家向高利率国家的流
CA0%
60%
45% 40% 35%
11 10
20
30
股票种类
三、垄断优势论
❖ 背景:
美国学者、麻省理工学院的斯蒂芬·海默 S.Hymer(1960
) 《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的开始》 导师:金德尔伯格(Hymer-Kindleberger Thoery) “零公里界碑”
1、运用西方厂商垄断竞争的原理实证分析美国 1914—1956年对外投,资结论如下:
2、理论主要内容
(1)美国对外投资在于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 (2)市场不完全竞争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3)如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运行是完全有效的,则对外投资就不
可能发生;
(4) 由于存在不完全竞争,跨国公司具有垄断优势(技术优势, 先进管理,资金,信息,国际声望,销售,规模经济等);
国际投资理论大全
一、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 背景:跨国投资大发展之前 ❖ 核心:各国存在的利率差别是国际
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
❖ 内容:
假定存在A、B两国,资本在两国间自由流动。如 果两国间存在利率差别,那么两国的能够带来相同收益 的资产或有价证券的价格会发生差别,利率高的国家资 产或有价证券的价格低,利率低的国家资产或有价证券 的价格高,这样就会发生利率低的国家向利率高的国家 投资。其中,资产或有价证券的收益、价格和市场利率 的关系为: C = I / r
动,而未能说明资本为何存在大量的双向流动。 2、它以国际资本自由流动为前提,这与现实不
因此,B国居民到A国投资符,。在现实中各国对资本流动的管制处处可见。
3、即使国家间存在利率差异,也并不一定会导
致国际证券投资。
❖ 评价
4、该理论仅以利率作为分析问题的基点,有失 准确性。
实际运用起来存在很多困难,如外汇管制等。
Rp表示证券投资组合的平均收益率
C
B
A
Sp表示证券组合的风险
应选择哪种组合,为什么?
❖ 评价
理论的核心是“分散投资以分散风险” 或“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已成为一条公认的理财原则,为投资者提 供了福音。
❖ 理论的运用
❖ 英国皇室、美国大公司的规定
❖ 从同时购买雨伞&冰激凌两家公司股票中引申出两个问题: 一是,是否购买了证券市场上所有的股票,就可以规避一切 风险,为什么?二是,如果上述回答是否定的,那么投资者 大约需要购买多少只股票较为适宜?
3、评价
❖ 积极方面
(1)垄断和市场不完全竞争代替完全竞争来解释国际资本流动; (2)把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区别开来; (3)可以很好的解释跨国公司的横向与纵向投资。
❖ 消极方面: (1)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无法解释没有垄断
优势的中小企业对外投资行为; (2)没有涉及区位选择的问题。
软件方面,IBM软件部(Software Group)整合有五大软件品牌,包括 Lotus, WebSphere, DB2, Rational, Tivoli,在各自方面都是软件界的 领先者或强有力的竞争者。 99年以后,微软的总体规模才超过IBM软件部 。截止目前,IBM软件部也是世界第二大软件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