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的诗歌的特色
致橡树的语言特点
致橡树的语言特点导言《致橡树》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舒婷的一首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橡树为隐喻,表达了作者对恋人的深沉爱意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致橡树》的语言特点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一、感情表达1. 深沉的爱意舒婷在《致橡树》中用一系列细腻的词汇表达了她深沉的爱意。
例如,“我爱你,像地下的铁根镇守着整座土地”,语言中透露出她对恋人的坚定爱情,就像橡树的根一样长久扎根于地下。
舒婷还用“紧紧地拥抱你”,表达了她强烈的渴望与恋人紧密相拥的心情。
2. 执着的追求诗歌中透露出作者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舒婷写道,“泪眼和忍者遥望着你”,表达了她即使遥不可及,也会坚定地追求爱情,不放弃的态度。
她还用“热爱而又痛苦着”,形容了她在追求爱情之中所经历的心理变化和矛盾。
二、意境描绘1. 自然景观《致橡树》中的语言特点之一是自然景观的描绘。
舒婷通过对橡树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和力量。
例如,“我爱你,像空中飞翔的雄鹰”,表达了橡树给人们带来的自由和壮美的感觉。
2. 人们的心理除了描绘自然景观,舒婷还通过语言描绘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她写道,“爱情的火焰,哪怕它烧尽了自己”,形容了爱情给人们带来的火热和激情。
三、修辞手法运用1. 比喻《致橡树》中充满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并增强了情感表达的力度。
例如,舒婷写道,“我爱你,像手指头被切断,痛苦,却又甜蜜”。
将爱情比作被切断的手指头,既传递了作者的痛苦,同时也传递了她对爱情的甜蜜。
2. 拟人拟人是《致橡树》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舒婷将橡树比作具有思想感情的人,赋予了植物以人类的心理,使诗歌更具生动性。
例如,“长在我肋下的你”,形容了橡树长在作者心中,与自己融为一体。
四、语言风格1. 抒情主义风格《致橡树》以抒情主义的写作风格为主。
舒婷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体验,并通过诗歌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她用感性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将诗歌情感表达的情绪渲染得更加深刻。
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
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舒婷的诗歌从女性生命、情感出发,以独特的女性话语和女性笔触构筑了一系列新颖的女性意象,表达了新时代女性的丰富情感和深沉意识,创建了一个独具女性魅力的艺术世界。
一、“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性别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现实,对于文化生产具有潜在的制约作用。
”[1] “在男权中心的宗法社会之内,女性生活处处受男性的操纵、压迫、欺骗、藐视,……而她们也有投降也有反抗;投降者被誉为‘贞女’、‘良妻’,反抗者被骂为‘淫女’、‘妒妇’;而最后,投降者只能忍辱苟延度日,反抗者到底只有一个失败!” “沉默当然并不意味着从此泯灭了认识自己的渴望。
”[3]在男权社会的大背景下,东西方出现了“妇女解放运动”,出现了“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
“文学作为文化生产的一个领域,从一开始就同性别问题密切相关。
”[1]因此“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也都对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女权主义”(feminism)这一术语1895年首次出现在英文中,是西方有较大影响的一种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是关于男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应拥有平等权利的理论。
“女权”,刻意突出女性,否定男性,把两性完全对立起来,甚至走向一个极端――彻底否定男性,对男权进行彻底颠覆,更有甚者想把上帝改成“女上帝”,致使“女权主义”由受人认可到受人异议、否定。
“女性主义”一词最早于1870年在法国出现。
“女性主义”看到了两性存在的差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去追求女性应有的本性、地位和价值。
“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在概念界定上是有区别的。
“女权主义”仅限于女性应该有的权力,在争取男女平等的过程中忽视男性的存在,甚至否定男性,同时“权”字有过于剑拔弩张的色彩,使女性与男性产生敌对。
而“女性主义”在肯定“女性”追求适当应有的权利之外,还肯定女人的自然属性,把女人自己视为次于男性的“第二性”――女人。
正如西蒙娜・德・波伏娃所说:“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
舒婷的现代诗歌与女性关怀主题
舒婷的诗歌鼓励女性追求独立自主,摆脱传统束缚, 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强调个体价值
她强调每个女性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应该被尊重和 平等对待。
反对性别歧视
舒婷在诗歌中批判性别歧视,呼吁社会消除性别偏见 ,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
爱情与婚姻的探讨
对爱情的追求
舒婷在诗歌中描绘了对真挚爱情的渴望,以及对爱情的执着和坚 守。
批判意识
她的诗歌中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对传统观念束缚女性的行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情感表达
舒婷的诗歌情感真挚,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 描绘内心世界,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 鸣。
对女性文学的影响与启示
女性视角
舒婷的诗歌从女性视角出发,关注女性的生命体验和情感 世界,为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反思性别角色
舒婷通过诗歌反思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期望和规范,揭示性别角色对个体发展的限制。
对女性权益的关注与呼吁
关注女性权益
舒婷的诗歌关注女性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中面临的权益问题,呼吁社会重视女性的权益和需求。
呼吁平等机会
舒婷倡导为女性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待遇,消除性别歧视,实现性别平等。
对和谐两性关系的追求与探索
对婚姻的反思
她对传统婚姻观念提出质疑,探索婚姻中的平等与自由。
爱情的困境与抉择
舒婷在诗歌中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抉择,以及她 们如何勇敢地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母性光辉的赞美
对母爱的歌颂
舒婷在诗歌中赞美母爱的伟大和 无私,强调母亲对子女成长的关
爱与陪伴。
母性力量的象征
她将母性力量视为一种神圣的存在 ,能够给予生命和成长的力量。
1969年下乡插队,1972 年返城当工人。
舒婷诗歌赏析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
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注释】[1]凌霄花:又名“紫葳”,木本蔓生,茎攀援他物而高升,高可数丈。
夏秋开花,橙红色。
[2]木棉:常绿乔木,产于热带,高可数丈。
[3]虹霓: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色圆弧,有七种颜色。
这种圆弧常同时出现两个。
红色在外,紫色在内,颜色鲜艳的叫“虹”;红色在内,紫色在外,颜色较淡的叫“霓”。
【赏析】《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舒婷诗歌研究综述
舒婷诗歌研究综述舒婷,中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诞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她的诗歌作品充满了独特的情感和哲理,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近年来,对舒婷诗歌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本文将综述这些研究,以展示舒婷诗歌的魅力。
一、舒婷诗歌的背景与主题舒婷的诗歌产生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对于舒婷的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她的诗歌主题多围绕爱情、人生、历史、命运等展开,深入剖析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矛盾。
二、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1、情感含蓄:舒婷的诗歌情感表达含蓄,即使在表达强烈的情感时,也多采用暗示和寓言的手法,让读者在诗歌的意象中自我感受。
2、意象优美:舒婷的诗歌中充满了优美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仅让人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同时也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3、形式独特:舒婷的诗歌形式多样,既有自由诗,也有格律诗,她的诗歌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舒婷诗歌的研究现状目前,对舒婷诗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本细读:通过对舒婷的诗歌进行逐篇细读和分析,深入探讨诗歌中的隐喻、象征、意象等元素,理解其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2、主题研究:通过对舒婷的众多诗歌进行主题分类和研究,深入剖析舒婷对于爱情、人生、历史、命运等主题的思考和见解。
3、诗学研究:从诗学的角度研究舒婷的诗歌,探讨其诗歌与当代诗歌的关系,以及其在当代诗歌创作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研究展望未来对舒婷诗歌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1、全面深入探究:对舒婷的诗歌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进一步挖掘其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艺术价值。
2、比较研究:将舒婷的诗歌与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诗歌的独特之处和借鉴之处。
3、跨文化研究: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舒婷的诗歌,分析其作品如何反映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总之,舒婷作为中国当代著名女诗人,其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通过对舒婷诗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她的作品,进一步领略其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论舒婷的诗歌创作
论舒婷的诗歌创作摘要:舒婷是中国现代文坛中的佼佼者,以其生动、自然、充满力量的诗歌作品而著称。
她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早期山水诗、中期现代诗、后期自由诗三个阶段。
其早期诗歌具有古风又不失现代感的独特风格,中期作品充满现代思潮与生活情感,后期则表现出更加自由、激情、矛盾的诗歌形态。
在艺术造诣和思想深度上,她的诗歌作品相较于当时的其他女性诗人,更具活力和现代感。
本论文主要介绍舒婷的诗歌创作,并对其不同阶段的创作风格及思想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舒婷;诗歌创作;早期山水诗;中期现代诗;后期自由诗一、舒婷及其诗歌创作历程舒婷,原名葛宝珍,1938年出生于浙江绍兴。
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开始接触文学。
1958年参加新诗社,1960年创办诗刊,并担任主编。
1961年出版个人代表作《夏天的森林》。
此后,舒婷的诗歌奠定了华语诗歌创作的重要地位,成为当代华语诗坛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创造力的一位女性诗人。
舒婷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早期山水诗、中期现代诗、后期自由诗三个阶段。
从其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可以看出,她的诗歌创作进入了不断探索、创新的阶段。
二、早期山水诗舒婷的早期山水诗以古风为主,构思新颖,富有现代感。
其代表作品有《千山走遍》、《高原之恋》、《月牙石》等。
这些诗歌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感悟,用古典诗歌语言来表达与现代情感的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千山走遍》中,舒婷借意写出人生探索之路,追寻自我和梦想。
她把草原、河流、山峦等山水形象巧妙地融入诗歌中,表现出诗人走过千山万水,只为寻觅自我和理想的坚定决心。
《高原之恋》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倾慕之情。
她借物寓情,描绘了大自然恢弘、无垠、寂静的美景,表达了自然界对人的慈爱和保护。
三、中期现代诗舒婷的中期现代诗歌作品多关注生活和人性,表现现代社会的多元化特点,更加注重现实与现代性的融合。
其代表作品有《人生》、《面具》、《暮鼓》等。
在《人生》中,舒婷表达了对生命、人类的理解和感悟。
论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作者:何蔚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09期摘要:舒婷作为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的代表诗人,其诗歌善于运用各种意象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感,诗人以其女性独有的敏感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揭示出新时代的自由、平等、爱的新观念。
常常通过假设、象征的手法来表达诗歌的主旨。
关键词:舒婷;朦胧诗歌作者简介:何蔚(1984-),女,硕士研究生,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语文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01作者舒婷在1979年发表诗歌代表作《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震撼了当时的诗坛。
作者善于在诗歌中运用意向来表达情感,抒发情怀。
她的诗歌充满着对新时期忠贞爱情的向往,对传统封建旧观念的反思。
其诗歌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善于在诗歌中借助各种意向表达情感作者舒婷的诗歌往往会借助于意向来表达情感。
诗人善于运用多个意向组,通过组合意向的方式来抒发内心的感受。
如诗歌《致橡树》,作者在诗歌中通过木棉、橡树、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木棉等各种新奇的意象来抒写作者想要赞同的观点,揭露旧时代不平等的男女观念,呼喊新时期现代独立、自主、平等、自由的新思想。
作者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简单而熟悉、生动而形象的事物来表述深刻的涵义。
整首诗歌诗人以橡树为对象,用木棉对橡树的告白为主线,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对爱情的热烈、执着、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
以木棉对橡树倾诉情怀,象征平等坚贞的爱情。
以凌霄花象征附庸的爱情,以鸟儿象征奉献施舍的爱情,以泉源象征一厢情愿的爱情,以山峰象征盲目支撑的爱情。
用凌霄花、鸟儿、泉源、山峰不同的爱情观陪衬出木棉新时期自由、坚贞、平等的爱情观。
二、诗歌形式自由,不受各种诗歌体式的制约,更能抒发内心情怀诗人为更好的抒发内心情怀,表达诗歌主旨,作者的诗歌形式更加自由,没有了像古诗四言五言的限制。
舒婷的简介及她的诗歌艺术风格
舒婷的简介及她的诗歌艺术风格1、生平: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福建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
《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的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
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创作室工作。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2、舒婷诗歌的艺术风格:舒婷擅长表现人的情感的曲折和复杂性。
她抒发的情感,常常不是单一的。
其中,包含着因时代、社会和个人生活等影响、制约而产生的多种复杂因素的纠结。
这种感情冲突,有时表现为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实现的艰难之间的矛盾;有时表现为意识到的历史责任与是否有力量承担的矛盾;有时则表现为“自我”二重性的冲突。
《中秋夜》中,诗中讲话人坚定表示:“道路已经选择,/没有蔷薇花,/并不曾后悔过。
”历史责任感排除了对“花朝月夕”的流连和眷恋。
然而,感情和心理上的矛盾并没有消失,以至靠这种理性的自觉,也难以抑制:“要有坚实的肩膀,/能靠上疲倦的头;/需要有一双手,/来支持最沉重的时刻。
/尽管明白,/生命应当完全献出去,/留多少给自己/就有多少忧愁。
”不过,她的复杂的心理矛盾所产生的忧伤,是明亮的忧伤。
这是由于这种情感,是建立在“人类善良天性”的信任上,是为“理想的太阳”所照耀的。
舒婷的诗歌艺术,有一个变化过程:从感情直接倾泻,到逐渐重视用具体诗歌意象,来凝定激荡奔流的情感。
她早期的诗,表达上缺乏节制,有些比喻,有些形象,也有陈旧感。
但在捕捉、传达曲折、变化的情感的细微之处上,却充分表现了她的敏感和细致。
她常常运用假设、让步、转折的句式,来凸现这种感情的复杂。
八十年代以后,在诗的凝练、意象的独创性和丰富的内涵等方面的追求上,都取得明显的成绩。
在《惠安女子》、《神女峰》等诗中,更纯熟地表现了从客观生活中提炼诗歌意象的方法,并继续运用她的以特殊句式表达复杂感情的手段,使她的诗中独有的既忧伤痛苦,又美丽光辉,同时也有些许沉思的激情,得到更有含蓄性的展现。
舒婷诗作简析
舒婷诗作简析——以《致橡树》为例摘要:舒婷的作品始终贯穿着关于人的价值与尊严的阐述,她善于站在生活与艺术的接触点融入自己内心世界进行细腻的表达,从而触发出情感热烈、意境独特的佳作,这些作品情理交融,处处运用象征、通感、隐喻等修辞手法,获得一种破除时空局限,极具视觉张力的艺术效果,形成了舒婷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这样的诗作,拓展了中国诗歌表现的疆土,充实了浪漫主义汇合现代派艺术的风格。
舒婷的笔触是敏锐纤细的,她善于捕捉细腻的情感体验,善于做自我的内省,由此交汇出作为一名女性所独具的生活体验。
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自始至终流淌在舒婷的诗作里,温暖平和里又充盈着激情,无论是关于祖国还是土地,也无论是关于人生还是爱情,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舒婷的视角又是尖锐深刻的,如在其《神女峰》《惠安女子》等作品里,往往能够发掘那些常人所忽视的哲理,总是闪耀出思辨的光芒,令人回味。
本文主要针对舒婷诗作的创作内涵,并分析这一主题的成因。
分三个步骤(探索性、深刻性和进步性)及三个角度(自然美、抽象美和意境美)来研究其70、80、90年代诗作中的亲情主题,并阐述其所呈现出来的诗歌美学。
关键词:舒婷诗作;创作内涵;美学特征引言“知人论世”是通常我们做作品研究的一个方法,因为创作主体所处的时代环境、家庭环境决定了创作主体的个体素质。
舒婷所成长的时代属于知青上山下乡及反思的一代,但由于家庭具有浓厚的宗教(基督教)氛围,使得舒婷的内心始终具有博爱与理想的追求,而没有导致因为生活境遇的残酷而被扭曲,她的情感表达反而更显露出时代下所少有的真诚与直率。
早期舒婷的诗作擅长借助个人感觉去展现眼前的现实,到了后期,其作品愈发关注生命本体意义,愈发注重深度发掘心灵的直觉和感悟。
总体看来,舒婷虽然也曾有在黑暗中孤独彷徨和迷惘,但却仍然能够怀揣着一盏“博爱”的明灯,来追寻明天的希望,仿佛是在黑暗中聆听理想的召唤,在现实的评判中仍然坚守光明的信仰。
一、舒婷诗歌的创作内涵分析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人,祖籍福建龙海石码镇,幼年时期,舒婷随母亲生活在外婆家生活,这令她获得了一笔珍贵的童蒙教育财富,“财富”的提供者一是她的外祖父,教她吟诵唐诗,二是她的外祖母,将三国水浒等中国经典故事当安眠曲哄其睡觉。
浅谈舒婷诗歌的语言特色
浅谈舒婷诗歌的语言特色任何诗歌的外在形式,无不是由诗人的内在情感律动而决定的,直接服从于对一种复杂情感状态的传达。
舒婷诗歌中的语言结构的明显特色就是运用转折、假设、选择和虚拟等句式。
这都是为了表现她独特的内心情感的纠结、缠绕、冲突,以及为矛盾冲突的情感寻找解脱、出路的努力。
她的诗歌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从而与读者产生共鸣,原因即在此。
在她的诗中,经常出现连接性虚词:如果……纵然……却……、虽然……但是……、与其……不如……、不是……而是……、也许……等等。
如“如果有一个晴和的夜晚,/也是这样的风,吹得脸发烫”(《寄杭城)));“无限的大海/纵有辽远的疆城/咫尺之内/却丧失了最后的力量”(《船》);“呵,母亲,/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虽然晨曦把梦剪成烟缕/我还久久不敢睁开眼睛,”纵然呼喊能够穿透黄土/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呵,母亲》)。
以及《致橡树》的前半部分也出现了“绝不”、“也不止”、“甚至”、“不”、“必须”等几个虚词,它们不仅把诗中的多个意象连贯起来,而且是诗作塑造意象表情达意的重要法宝。
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其中,攀援的凌霄花所象征的是“攀高枝型”女子的情爱模式。
诗人把那些凭借紫色嫁与豪门而依附对方过奢华生活的女性喻为“攀援的凌霄花”,她们之所以要在人前炫耀自己春藤缠绕的幸福,也许是要掩盖出售美貌与青春而付出的沉重代价,或是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或是失去人格与尊严的悲哀。
诗人对这类“攀高枝”女子的情爱观嗤之以鼻,因为它根本谈不上爱,与诗人心目中理想的爱情根本不沾边,所以诗中用了语气副词“绝不”,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爱情”断然否定的态度。
在《寄杭城》中,用一个假设出来的美丽清新的意境,来表达诗人心灵深处的序幕,真挚的友谊被赋予了诗情画意般的色彩,如此迷人而令人神往,纯洁的友情,犹如湛蓝的江水,清澈如流;《呵,母亲》中抒情主人公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挚、神圣的爱,用了一系列的转折假设句式,“企图”寻找表达这种爱的最恰当的方式,但终究为没有找到充分传达这份深挚的爱而感不安。
论舒婷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论舒婷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摘要舒婷是一个天才式的抒情诗人。
她的诗,是用真情谱写的一曲美丽而忧伤的歌!她的诗歌,将感情和艺术融合得天衣无缝,和谐的音韵性、优美的形式感、飞驰的想像、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都是那样信手拈来、自然天成,将浪漫主义的审美特征发挥到了极致,给单调的中国现代诗歌带来清新的空气。
本文从舒婷诗歌的情感和意向入手,探讨其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全文分为引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
正文部分围绕舒婷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分两章加以阐述。
浪漫主义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和丰富的想象。
第一章主要论述舒婷诗歌忧伤的情感。
舒婷的诗诞生在中国的苦难岁月,忧伤是她情感和创作的一大特色。
她的诗,既是对时代忧伤的抒写,也是对爱情忧伤的诠释,同时亦流露着温婉柔情的母性情怀;她把个人忧伤与大众的忧伤结合在一起,在忧伤中又蕴含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
第二章主要分析其诗歌的意象艺术。
她的诗歌意象十分丰富,其意象的变化与组合随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自然天成,具有“因情置象”的特点。
关键词:舒婷,忧伤,音韵节奏,意象,抒情艺术AbstractShu Ting is a genius of the Lyric poet. Her poetry, is a beautiful and sad song which composes with the true feelings! Her poetry, the feelings andart have a seamless heavenly robe, sound rhyme, gracefulform harmoniousfeeling, flying imagination, rich imagery,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on is that kind of have one's words athand, naturalTiancheng,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Romanticism to play to the extreme, to the Chinese modern poetry monotonous bringfresh air. This paper from the emotion and intention of Shu Ting's poetry of the romantic characteristics, discusses its poetry.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introduction, text,epilogue. The romantic features around Shu Ting'spoetry is divided into two chapters to elaborate. Romantic is thebiggest lyricism and rich imagination.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Shu Ting's poetry feeling of sadness. Suffering the poetry of Shu Ting wasborn in China, sad is her feelings andthe creation of a special color. Her poetry, both times sadexpression, but also to love sad interpretation, but also show a mild tenderness maternal feelings; her personal sorrow and mass sadness together, in sorrow but also contains infinite longing for the future.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analyzes the image art of poetry. Her poetry images of ten rich,changes in combinationwith the image changes, along with the changes ofmood natural Tiancheng, with "because oflove is like".Keywords: Shu Ting, blues, rhythm, imagery, lyric art引论舒婷,一个满蕴诗意的名字:舒婷的诗,“文如其名”,是缪斯腾飞的杰作! 她的诗总是浸透着真挚的感情,充满忧伤的旋律。
现代诗人舒婷的诗歌
现代诗人舒婷的诗歌舒婷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著名的现代诗人。
她的诗歌体现了对生命、社会、爱情、自然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本文将围绕舒婷的诗歌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诗人简介舒婷,原名何丽亭,1938年生于陕西,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9年留校任教。
1961年开始发表诗歌,1964年作为青年诗人代表参加了全国青年文艺工作者大会。
曾发表过许多著名的诗集,如《雨巷红灯》、《女人如水》、《黄河颂》等,被誉为“中国现代女性诗人之首”。
舒婷的诗歌经历了从早期的短小精悍,到中期的浪漫主义,再到后期的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
她的诗歌以其简练、朴素、自然、贴近生活的风格而著名,同时也秉承着自己的思想和主题。
二、诗歌风格舒婷的诗歌总体呈现出四个特点:1、自然主义舒婷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她的诗歌经常描绘自然景象,如风、花、草、水、树等。
舒婷的自然主义倾向,在她的诗歌中体现得尤为显著。
她能够发现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景物和现象,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
2、浪漫主义在60年代学生运动鼎盛时期,舒婷的诗歌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浪漫色彩。
在这期间的诗歌中,舒婷充分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温情,作品中充满了善良、温柔、柔情与爱情。
3、现代主义到了七十年代,舒婷的诗歌风格逐渐发生了转变,出现了现代主义的风格特征。
她将自己的思想与诗歌的形式、语言结合在一起,使得作品更加自然、贴近生活、具有现代主义的特点。
4、女性主义作为一位女性诗人,舒婷一直关注着女性的问题。
她以自己的视角,从女性的角度出发,为女性发声。
在她的诗歌中,女性经常被塑造成一个独立、自由、自主的形象,同时也表现出对社会不公、女性身份认同的思考和探索。
三、代表作欣赏1、《死水》死水无声无息,稳停在碧绿的荷叶里,叶子下面是漆黑的泥垢,望不尽,触不到,但它依然活着。
这首诗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敬仰之情。
她描绘了死水在荷叶下静谧的画面,形象生动,情感深厚。
浅谈舒婷诗歌的情感世界和意象特征
浅谈舒婷诗歌的情感世界和意象特征舒婷是一位著名的女性诗人,她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情感世界和意象特征。
她的诗歌语言清新简洁,富于感情色彩,深刻而真实地描绘了当代女性的内心体验,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首先,舒婷的诗歌充满了强烈的情感。
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从情感出发,抒发自己对生活、对世界、对爱情的感受。
她直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她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力量。
比如,她的诗歌《漂亮的人》就是直接表达了现代女性对自己外貌的烦恼和感受,体现了现代女性在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自我认识和心理状态。
其次,舒婷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意象特征。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大量的意象,这些意象是她对生活感受的表达,也是她的情感世界的体现。
比如,她的诗歌《荷塘月色》中,用荷叶等大量的形象描绘了荷塘夜景,充分表现了她对生活环境的感受和思考。
她还通过描写花卉、风景等自然景物,传达了她对着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舒婷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女性意识和女性思考方式。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女性独特的视角、思维方式和情感回应,她塑造了众多具有女性特质的人物形象,在描写女性的世界、社会地位以及女性的情感世界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如,她的诗歌《车站》中,通过描写两位女性的对话,传达了她对女性地位和自我认识的思考。
综上所述,舒婷的诗歌充满了情感世界和意象特征,通过她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思考方式,传达了当代女性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世界,对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舒婷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情感与意象,她将自己对生活、对爱情、对世界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情感方面,舒婷的诗歌以深刻的人情味道和纯真的感性情感而著称。
她的情感和思想观念脱离了过去,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女性形象。
舒婷的情感以自我分析、自我情感的表达为主,虽然作品中涉及到爱情的情感,但更多的是反映了女性独特的情感状态和抉择。
诗歌中所述的情感是真实的、强烈的,都是基于她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造成认真、心碎、坚强等情感的表达。
北岛、顾城、舒婷诗歌的异同
北岛、顾城、舒婷诗歌的异同北岛、舒婷、顾城诗歌的异同异:一、诗歌思想内容的侧重点1.北岛,原名赵振开,他是中国朦胧诗的领袖,曾提出过“文革”后一代知识青年的灵魂的最强音。
北岛的诗,最突出的是表达一种怀疑和否定精神,对虚幻的期许、选择的犹豫和对缺乏人性内容的苟且生活的坚持拒绝。
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内心充满痛苦和不安、热血激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感,正在努力摆脱黑暗,四处寻找光明的青年形象。
而对中国70年代“文革”前后纷乱荒诞的社会现实,他有时感到苦闷和迷茫,在他的眼里,一切都是命运之神的安排,一切都是过眼烟云,飘渺,无痕迹。
对现实的不满,使他发出了充满激愤唾弃和理想追寻的呐喊:“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此中包含的情感,展现了当代中国历史“转折”期觉醒者的内心冲突和理想精神,这种在批判、否定中的寻找个体和民族再生之路的英雄式悲壮情感,在“文革”结束之后的许多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北岛90年代以后的诗,技艺更圆熟,声音更内敛,是他独自的低语,有时似自己对镜交谈。
寂静与孤独时而对他构成威胁和敌意,时而引起他对往昔自我的反讽与自省。
这些诗有着佯装的平静和易碎的紧张,随时准备像火山爆发。
他的诗,有时候像“匕首投枪”,有时候像喷吐出的郁怒的火焰,他对于历史废墟的哀叹,对于自由的风的歌唱,对真诚的渴望,构筑起一个正义和人性的情感世界。
2.顾城,是我国新时期诗派的代表人物。
顾城的诗现实意味比较浓,富有哲理。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黑夜和光明分别是专制、压抑和人道、人性两种生存状态的总体特征。
“黑夜”作为一个时代典型的暗喻,笼罩着一代青年对往事的记忆,历史的苦难给个体带来深重的伤害。
但是黑暗并不意味着沉沦和深渊,相反,正是黑暗使一代人产生更强烈的寻找光明的愿望和毅力,它释放出巨大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精神力量。
3.舒婷,是“新诗潮”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了当时诗坛上崛起的朦胧诗派的领军人物。
【课外阅读】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
【课外阅读】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一、舒婷生平和创作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
她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1982)、《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2)、《会唱歌的鸢尾花》(1986)、《始祖鸟》(1992)、《舒婷的诗》(1994)。
二、舒婷诗歌的思想意蕴1、忧伤与憧憬并存舒婷诗歌由于失落、悲哀、迷惘所带来的忧伤、痛苦,却蕴籍着对人生道路的思考、探索,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或许追求了一生/仍然得从追求本身寻找”(《送友出国》)诗人把忧伤、悲苦,由个人家庭推及到社会,进而思考着国家和民族的安危、兴衰。
2、以“爱”为内核的诗综观舒婷的诗歌,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情感特色——以“爱”为表现主题。
“爱”始终是她诗歌的内核。
“爱”包括自爱和爱人。
三、舒婷诗歌的美学特色1、舒婷诗歌的意象特色——独立、优雅、典丽舒婷诗中的意象主要是指主体情感与具体、生动、直观的形态构成的一种审美契合。
具体看来,这种由主体直接规定审美对象所构成的意象组合,有这样几种类型特征:a、第一,诗中之“我”直接出现,以浓烈的情感使客体达到人格化。
b、第二种意境特征是隽秀自然,清新而舒展,诗中并无“我”直接出现,甚至把主体隐于客体之中,即使出现也是自然之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观之意在客观之象中消融了。
c、在舒婷作品中使用最广泛的意象表现方式是处于前两种之间的表现方法,兼备二者的基本特点,境中有象,境象结合,既具备“象”的流动性,又兼有“境”的和谐性。
2、低沉中蕴含高昂舒婷的诗歌,表面上给人以低沉的感觉。
其实,舒婷的诗在低沉中蕴含着高昂,把所感到的个人忧患,表现得婉转而热烈,缠绵而深邃。
3、追求宣判的诗歌语言舒婷诗歌中的语言结构的明显特色就是运用转折、假设、选择和虚拟等句式。
她的诗歌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从而与读者产生共鸣,原因即在此。
四、舒婷在现当代文学诗坛上的成就和地位舒婷的内心情感和她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两者共同营造了她诗歌艺术魅力的独特氛围,从而使之在新时期诗歌的地平线上凸现出一道奇异、绚丽而迷人的风景!。
舒婷诗歌赏析
那 么 ,双桅 船 ” 的是 什 么 , “ 暴 ” “ ” 具 体 形 象 表 达 出 “ 指 风 、灯 等 “ 岸 ” 代 表着 什 么 呢 ?诗 人 到 来 的 。这 些 形 象 通 过 链 接 组 合 , 海 又
底 想 以此 表 达 一 种 怎 样 的情 感 ? 形 成 了 一 幅 幅 完 整 而 流 动 的 画 你 也 许 会 认 为 这 是 一 首 爱 情 诗 。 面 。而在 画面 之下 跳 动 着 的是 诗
l 甄萼 | 臻鏊赣 穗§ 强 | §懿稻8 罄溪 鏊 穗蠢蛰鬣琵l s 强蕊毒 罄器巍 醮誊 | I . sl 鼗强 t | 基 l 麓毫 一 嚣
责任 编辑 : 冬 江
纛
舒 婷 诗 歌 赏 析
O/ 男 男
舒 婷 ( 9 2 ) 原 名 龚佩 瑜 , 于 福 建 龙 海 市 , 15 一 , 生 朦 胧诗 派 的代 表 诗人 之 一。她 17 年 开 始 发表 诗 歌 作 品 , 99
表达 的意义 较 为含 蓄 隐晦 , 些还 具 有 多义 性 。 有
【 文】 原
情 鹄
雾打 湿 了我 的双 翼 可风 却 不容 我 再迟 疑
是 一场风 暴 , 一盏 灯
把 我们 联 系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起
是 另 一场 风暴 , 一盏 灯 另
岸 啊 , 爱 的岸 心
昨天 刚
今 天你
明天我
是的,这首诗很好地表现了 爱人 人那颗诚挚的心。
l
一一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
。
i § 0|
矗0
。j 0奠 毫 囊 纛建 羹
囊0
_ g誊强蠹 0 . 一 §
【 原文】
舒婷的诗歌的特色
舒婷的诗歌的特色舒婷,原名龚佩瑜,是当代“朦胧诗”创作的代表诗人之一,她的诗歌创作受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影响,诗风开阔、刚柔并进,把女性的敏感和细腻带入到诗意的境界,传达出她灵魂的歌咏,将中国传统诗歌与现代诗歌完美的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致橡树》和《双桅船》就是她的代表作,以下从舒婷的这两部作品来分析她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一、舒婷的诗歌抒写着人生的理想舒婷的诗歌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隽永着人生的体悟,例如在诗歌《致橡树》中,作者坦诚又热情地歌唱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独立的姿态。
以“木棉”和“橡树”的形象象征相爱双方真挚的爱情以及相对立的人格。
“橡树”象征着刚毅的男性,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则象征着具有审美气质的新时代的女性人格,她充溢着刚健、丰盈的生命气息从旧式女性妩媚和纤柔中走出来,由于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独立人格,所以“仿佛永远分离”,但他们又有着共同的经历及信仰,又致使他们“却又终相依”。
这是诗人对爱情的理想,也是她对自我价值以及高尚人格的追求。
二、诗歌表达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舒婷的诗歌充盈着理想和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对时代、对人生及爱情等重要问题的思考与关注,既充满着激情又温馨平和。
例如:在《双桅船》中,诗人利用具体的形象“双桅船”来替代诗人自己的复杂的情感。
一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面又是爱情向往的“岸”。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与“岸”相遇与别离,既和谐又矛盾。
让诗人感到了前行得沉重和艰难。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诗歌中表现出诗人自我的、个性的情绪与心态,也是那个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的时代紧迫感所带来的动力。
另外,诗中的“岸”象征着女性最终的爱情归宿,而“风暴”则象征着那个时代的人所经历的不平常风云,“灯”代表着诗人坚守的光明信念。
三、诗歌的创作具有探索精神舒婷在诗歌创作的艺术表现上具有探索精神,她的探索主要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也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观来抒发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
舒婷《致橡树》诗文鉴赏要点解析
舒婷《致橡树》诗文鉴赏要点解析
1、诗文赏析
2、诗歌主旨
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
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
3、诗歌特色
象征手法的运用
本诗不是从整体上蕴含象征意义,而是在具体的形象上直接表达:橡树和木棉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这正是意象诗大显神通的地方。
这首诗就是一首意象化了的诗。
橡树的铜枝铁干,木棉的红
硕的花朵,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具体形象。
橡树:男性的阳刚气概。
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坚强有力木棉:女性的柔韧气质。
青春秀美,充满生机,坚韧不屈。
浅论舒婷诗歌的思想意蕴和意象特点
摘要舒婷,一位心中永远充满希望的诗人,在十年动乱的异化的年代,她紧紧裹住自己的骄傲。
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进行着对自我的反思,作为一位女性诗人她深入探讨女性的本体,从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出发发表爱情宣言,毅然否定数千年来压迫女性的虚假陈腐的爱情观,在人际关系紧X人性泯灭的日子,她呼唤人性寻找着真善美,用无限的爱的真情寻找理解和尊重,作为动乱年代的诗人她没有仅仅叹息和忧伤,而是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沉重的责任,用她不屈的信念扬起理想的风帆,她歌唱祖国,表达出爱国主义情怀。
她的诗充满着爱的激情而由于悲剧性时代的烙印使她的诗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呈现着美丽的忧伤的基调。
关键词舒婷诗歌自我人性爱情AbstractShuTing, a heart full of hope of poet, the turmoil of the alienation of s in ten years, she tightly wrapped his own pride. Into people's inner world, is a reflection of self, as a female poet she dives into women's ontology, starting from the value of human dignity and issued a declaration of love, resolutely deni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oppression of women fake of love, in the days of interpersonal tension humanity she calls for looking for true human nature, with infinite love feelings looking for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as unrest s poet, she not only sigh with sadness, but bravely shoulder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of the era have entrusted to, unyielding faith raise the ideal sail with her, she's ode to the motherland, to express patriotic feelings. Her poetry is full of the passion of love and because of the time stamp of the tragic makes her poems reveals melancholy, rendering the beautiful sad tone.Keywords ShuTing self human love poetry目录摘要 (1)英文摘要 (2)目录 (3)前言 (4)一、舒婷诗歌的思想意蕴 (5)二、彰显对人的价值及社会权利的追求 (7)三、呼唤女性追求 (9)四、融入了丰富的社会性内涵 (11)五、舒婷诗中的意象特点 (12)参考文献 (15)前言舒婷,出生于1952年,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舒婷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舒婷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如下是有关舒婷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1、主要内容:
(1)主要表现为对历史主义和人性价值的坚守,对理想未来的追求和歌颂。
《这也是一切》一诗就典型地体现了舒婷理想主义者的特点。
(2)对“人”的关怀与对“爱”的呼唤,并以此来表现现实和反思历史,也是舒婷作品的重要内容。
(3)作为一位女诗人,舒婷还在其诗中充分展示了女性曲折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尤其表现在一些爱情诗中。
其爱情诗总共分为三层:一是纯然抒写甜蜜而缠绵的“爱的忧伤”,如《四月的黄昏》《雨别》;二是借“爱”和“友谊”反映社会生活和同时代人的理性思索,如《岛的梦》等;三是作为独立个体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如《致橡树》《神女峰》《双栀船》。
2、艺术特色:
(1)巧妙地把握情感律动。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特别善于表现女性独有的敏感。
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在其诗中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
舒婷又能在一些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动人。
(2)浓厚的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
舒婷有着对爱的细腻感受,以及对人生苦难的体悟,都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她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反潜动着激情。
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3)意象逻辑紧密结合。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婷的诗歌的特色
舒婷,原名龚佩瑜,是当代“朦胧诗”创作的代表诗人之一,她的诗歌创作受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影响,诗风开阔、刚柔并进,把女性的敏感和细腻带入到诗意的境界,传达出她灵魂的歌咏,将中国传统诗歌与现代诗歌完美的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致橡树》和《双桅船》就是她的代表作,以下从舒婷的这两部作品来分析她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一、舒婷的诗歌抒写着人生的理想
舒婷的诗歌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隽永着人生的体悟,例如在诗歌《致橡树》中,作者坦诚又热情地歌唱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独立的姿态。
以“木棉”和“橡树”的形象象征相爱双方真挚的爱情以及相对立的人格。
“橡树”象征着刚毅的男性,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则象征着具有审美气质的新时代的女性人格,她充溢着刚健、丰盈的生命气息从旧式女性妩媚和纤柔中走出来,由于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独立人格,所以“仿佛永远分离”,但他们又有着共同的经历及信仰,又致使他们“却又终相依”。
这是诗人对爱情的理想,也是她对自我价值以及高尚人格的追求。
二、诗歌表达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舒婷的诗歌充盈着理想和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对时代、对人生及爱情等重要问题的思考与关注,既充满着激情又温馨平和。
例如:在《双桅船》中,诗人利用具体的形象“双桅船”来替代诗人自己的复杂的情感。
一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面又是爱情向往的“岸”。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与“岸”相遇与别离,既和谐又矛盾。
让诗人感到了前行得沉重和艰难。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诗歌中表现出诗人自我的、个性的情绪与心态,也是那个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的时代紧迫感所带来的动力。
另外,诗中的“岸”象征着女性最终的爱情归宿,而“风暴”则象征着那个时代的人所经历的不平常风云,“灯”代表着诗人坚守的光明信念。
三、诗歌的创作具有探索精神
舒婷在诗歌创作的艺术表现上具有探索精神,她的探索主要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也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观来抒发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
在《双桅船》中,诗的题目“双桅船”,就是用于一种象征手法。
诗歌的目的不描写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着双桅船来表现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双重的心态。
在语言又上将“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了完整的动态画面。
整首诗组合自然、意象清新,让诗人强烈的内在情绪得到自然的流露,成功的体现出诗歌从生活到艺术的转换。
总结以上可以看出,舒婷的诗具有女性的柔美、委婉和细腻,在面对人生的苦难时,她选择永不放弃,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着深入的
开拓和广阔的视野,同时她在艺术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因而形成了她独特的风格及温柔典雅的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
[1]《舒婷诗文自选集》漓江出版社1997年
[2]周俊祥《舒婷诗歌评赏》《福建文艺》1980年第2期
[3]陈敢、郭剑《舒婷诗歌艺术浅探》《广西师院学报》 199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