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旭冲刺押题阶段理论-白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白斌

理论法学冲刺讲义

白斌

一般答题技巧

一、【特别提示】在法律问题的讨论中,任何时候都会涉及价值评价/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法律思维的基本特征之一。

【判断】在确定法律关系客体的标准时,不涉及法的价值评价。()

【判断】法律适用的过程并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过程,而有法律适用者的价值判断。()

【判断】出租车司机甲送孕妇乙去医院,途中乙临产,情形危急。为争取时间,甲将车开至非机动车道掉头,被交警拦截并被告知罚款。经甲解释,交警对甲未予处罚且为其开警车引道,将乙及时送至医院。在此事件的认定中,交警进行了法的价值判断。()

【判断】贾律师在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件辩护意见中写到:“首先,被告人刘某只是为了满足其上网玩耍的欲望,实施了秘密窃取少量财物的行为,主观恶性不大;其次,本省盗窃罪的追诉限额为800元,而被告所窃财产评估价值仅为1,050元,社会危害性较小;再次,被告人刘某仅从这次盗窃中分得200元,收益较少。故被告人刘某的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主观恶性小,依法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1)辩护意见既运用了价值判断,也运用了事实判断。()

(2)“被告人刘某的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主观恶性小,依法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属于事实判断。()

(3)“本省盗窃罪的追诉限额为800元,而被告人所窃取财产评估价值仅为1050元”,属于价值判断。()

【判断】法律人在处理法律问题时没有自己的价值立场。()

【判断】某县法院的法官在审理一起合同纠纷时认为该合同内容违反了社会公德,因此判定该合同无效。在本案审判中,法官的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

【判断】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

【判断】某地电缆受到破坏,大面积停电3小时,后查知为邢某偷割电缆所致。邢某被控犯“危害公共安全罪”,处以5年有期徒刑。邢某不服上诉,理由是自己偷割电缆变卖所得仅50元钱,顶多属于“小偷小摸”行为。二审法官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维持原判。法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对邢某行为所作出的判断是一种事实判断。()

【判断】法官在进行法律推理时,既要遵守和服从法律规则又要在不同利益冲突间进行价值平衡和选择。()

【判断】法律推理是严格的形式推理,不受人的价值观影响。()

【判断】法院在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中不需要运用价值导引的思考方式。()

二、反对绝对化的表述,赞成相对化的表述。

1、绝对化表述的标志:“全部……都”、“任何……都……”、“只要……就……”、“只有……才……”“对于……,只……”等全称判断或者是“绝对”、“一切”、“纯粹”、“一定”、“完全”、“唯一”、“仅仅”、“无例外地”等极端词汇,或者“要么……要么……”这样非此即彼的表述都是错误的。

【注意】“仅仅……不能……”便是正确的。

【说明】遇到这些标志,不一定全部选错,但一定要“提心吊胆”。

【判断】凡属道德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必为法律调整;凡属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则不一定为道德所调整。()

【判断】平等的社会不承认绝对的人身依附关系,法律禁止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奴役。()

【判断】作为一种法律思维活动,法律推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绝对事实和真相。()

【判断】不知道法律的人不享有权利。()

【判断】在紧急状态下是不存在法律的()

【判断】严格执法等于实现了公平正义。()

【判断】一切民事案件均可以优先适用这一条文。()

【判断】任何人只要知道自己的权利,就等于知道整个法律体系()

【判断】有法律,就不会有紧急状态()

【判断】权利构成法律上所规定的一切内容。()

【判断】任何时候,法律都以紧急状态作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判断】任何时代,法只要以社会为基础,就可以脱离立法、法学和司法判决而独立发展。()

【判断】任何时候,行为人只要没有错误,就应获得利益。()

【判断】任何人不得剥夺公民的私有财产。()

【判断】一切国际条约均不得直接作为国内法适用。()

【判断】从实证的角度看,一切法律都是自由的法律。()

【判断】在任何社会,利益需要实际上都是法律内容的决定性因素。()

【判断】在任何历史时期,权利总是第一性的,义务总是第二性的。()

【判断】任何法律责任的设定都必定是正义的实现。()

【判断】法律解释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解释者往往只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

【判断】只有“国法”才有强制性。()

【判断】法的适用过程完全排除道德判断。()

【判断】在历史上,法与道德之间要么是浑然一体的,要么是绝然分离的。()

【判断】近现代立法者均持“恶法亦法”的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立场。()

【判断】人类一切法律都维护公平正义。()

【判断】违法行为并非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唯一根源。()

【判断】自由对人至关重要,因此,自由是衡量法律善恶的唯一标准。()

【判断】禁止一切差别是宪法和公平正义的要求。()

【判断】一切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判断】服务大局是把法律作为解决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唯一手段。()

【判断】“宪法法律至上”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是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判断】依法治国仅要求运用法律约束国家机关和官员的权力,而无需约束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判断】仅根据社会实效性要素,并不能将实证主义法学派、非实证主义法学派和其他法学派(比如社会法学派)在法定义上的观点区别开来。()

【判断】历史上所有的法律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

【判断】“国法”仅指国家立法机关创制的法律。()

【判断】在古代法律中,支配权仅指财产上的权利。()

【判断】程序公正只适用于“陌生人社会”,实体公正只适用于“熟人社会”。()

【判断】实现了法制,就不会出现牺牲个案实体正义的情况。()

【判断】司法民主要求所有案件均应无例外公开审理,以促进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特别注意】任何权利都不是绝对的,都可以被限制;但存在绝对权和绝对义务。不要混淆这两个问题。

【判断】司机赔偿3000元是绝对义务的承担方式。()

【判断】住宅自由不是绝对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严格依法对公民住宅进行搜查并不违宪。()

2、相对化表述的标志:“不一定”、“可能”、“可以”、“或许”、“不完全是……”、“不是每一个……都……”、“A是……之一”等。

【判断】不是每个法律条文都有法律责任的规定。()

3、表述中存在“一定的”、“一定程度的”,“一定意义上”,该选项一般是正确的。【例外情况】“一定的”无法限定全句,只能限定整句话的某个部分。

【判断】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并不一定违反道德()

【判断】法律后果不一定是法律制裁()

【判断】检察官徐某因泄露国家秘密构成犯罪而被追诉。如果徐某主观上出于过失,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缓刑,不一定予以开除。()

【判断】《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该规定事实上允许法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以习惯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

【判断】西方法律格言说:“任何人不得因为自己的错误而获得利益。”这个格言表明,利益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行为的正确与错误。()

【判断】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这段话表明,特定时空下的特定国家的法律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判断】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文化现象()

【判断】法与宗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判断】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因此,它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不具有客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