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美学概论

合集下载

美学概论文字版

美学概论文字版

美学概论*第一章:什么是美学一、美学:是一门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

*理解这一定义的两个要点:*其一,强调了“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了“动物”具有审美能力。

*其二,这一概念突出了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而不是其他的关系。

二、美学学科的发展历史*1、美学学科的萌芽,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什么是美”*2、美学学科的创立,1750年鲍姆嘉通出版《美学》一书。

*美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的情感领域*3、美学学科的提升,康德《判断力批判》:审美是通达人类自由境界的唯一途径。

美学的学术品格得到提升。

* 4 、美学学科的科学化马克思:不仅提出了许多著名而又科学的美学论断,而且为美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支持,也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四、美学研究的方法1、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学的研究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自上而下”的方法,这主要适用于19世纪中叶以前,另一类是“自下而上”的方法,多见于19世纪中叶以后。

*自上而下的方法:“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又称哲学思辨,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

柏拉图、康德、黑格尔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

这种方法把审美现象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加以探讨,从某种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作哲学分析。

*自下而上的方法:又称经验描述,是19世纪以来占主导地位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把美的现象作为一种经验事实,或者侧重于外在现象的描述,或者侧重于主体内在经验的分析,注重事物的外在和表面,强调吸收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手段对审美对象进行实证的考察。

*2、几个具体研究方法*第一,社会学方法。

从人类社会实践的角度来探讨美的起源、本质和特征等。

把审美现象同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习俗风气等联系起来考察,从中探讨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的变迁等问题。

理论代表人一:丹纳《艺术哲学》,三要素说:种族、时代和环境哥特式建筑何以在十四、五世纪大规模地出现在欧洲?理论代表人二: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知人论世谈文学*第二,心理学方法。

朱光潜谈什么是“美”

朱光潜谈什么是“美”

朱光潜谈什么是“美”1. 美是什么有的人相信美是事物所固有的。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事物的美丑是与生俱来的,与观者的看法无关。

所以曾经有很多科学家,会去研究最美的颜色是红色还是蓝色;最美的形体是曲线还是直线;最美的音调是 G 调还是 F 调。

辋川穗境之一(局部)宣纸设色但是关于“美”的各种判断,各种定义,都会存在争议,因为“美”没有像“高”、“矮”或“长”、“短”那样,有一个公认的评判标准,所以这样的说法欠妥。

一些哲学家认为,美是心的产物。

康德认为人心的构造是相似的,所以美的判断,是主观而又普遍的;黑格尔认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托尔斯泰以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映山·红遍(局部)宣纸设色哲学家们在同一种观点的指引下,也是会出现不同的答案,这其中的问题在于,他们都太过于理性。

艺术的欣赏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我们凭的是直觉,而不是理性地下判断。

依我看,美是物与心的融合。

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

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当外物原来是散漫混乱的时候,经过知觉的综合作用,才能现出形象来。

彩穗方华之一(局部)宣纸设色2. 美与自然人们常常说的“自然美”有两种意义。

一是常态美。

自然万物本无真伪。

真与伪是科学家们定义出来的概念,以便于思考的;自然也本无善恶,善与恶是伦理学家所分别出来,以规范人类生活的。

同理,自然也本无美丑,美丑是观赏者凭自己的情趣判断出来的。

彩穗方华之三(局部)宣纸设色自然界唯一固有的分别,是常态与变态的分别。

通常“自然美”就是指事物的常态,“自然丑”就是指事物的变态。

自然美的难,难在件件都合适。

高低合适的,大小不合适;大小合适的,肥瘦或不合适。

自然美是许多最普遍的性质之总和,就每个独立的性质说,它是最普遍的,但是就总和说,它却不可多得,所以成为人们的追求与理想,为人称之为美。

彩穗方华之一(局部)宣纸设色二是艺术美。

艺术的美丑和自然的美丑是两件事,自然美可以转化为艺术意义上的丑。

朱光潜美学思想探析_1

朱光潜美学思想探析_1

朱光潜美学思想探析
---------------------------------------朱光潜美学思想探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朱先生美学思想的渊源、形成与特色的分析,研究朱光潜的美学创造与学术贡献,以及其美学思想对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朱光潜;美学思想
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美学的开拓者之一,为中国现当代美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国美学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特殊时期他准确把握了中西方思维差异,并在东西方美学思维的比照中明确了中国现当代美学发展的方向。

1 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渊源
朱光潜研究的学术对象大多是西方美学,可以说,他是西方美学在中国的阐扬者。

中国传统文化对朱光潜的影响是潜在的、深层的,传统的审美趣味对于他来说是根深蒂固的。

朱光潜所处的学术环境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起始阶段,所以他介绍和研究西方美学的相关内容方面倍受瞩目。

朱光潜虽然是以西方美学介绍者的身份出现于学术界的,但他也是在有了较为深厚的传统学术基础时才开始接触西学的。

他对传统美学观点的引用不像对西方美学那样完整,对于传统美学的影响朱光潜先生晚年自己也承认到:“可以说,我的美学观点,是在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再吸收西方的美学观点而形成的。


2 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形成
朱光潜的学术之路从文学开始,之后转向心理学、哲学,他曾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的主要内容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的主要内容

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学者撰写的首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从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直到20世纪克罗齐等西方美学流派与美学大家的思想。

《西方美学史》由序论和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第二部分是17、18世纪和启蒙运动;第三部分是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

最后,作者对全书四个关键性美学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朱光潜选取了各个美学流派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美学观点进行评述,并对美学上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挑选的这些人物代表了各时期的主要美学思潮,展现了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概况。

浅析《朱光潜讲美学》

浅析《朱光潜讲美学》

浅析《朱光潜讲美学》作者:邢慧媛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3年第11期《朱光潜讲美学》是一本值得我们当下年轻人看的美学丛书,朱光潜先生力图通过谈心的方式谈美,而不是一本教条的美学课本。

朱光潜先生美学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美不在心,即不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中,也不在物,即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中,它在心物的关系上。

《朱光潜讲美学》共两个部分,作者在开场话中阐述了自己给友人写信谈美学的原因,第一部分是朱先生对美学的见解,第二部分是谈书美简,通过十三封信解决读者们对美学所提出的问题及疑惑的方法。

朱先生可以说是“旧时代”的人,但“新时代”的我们仍然处于此境况——“人心坏了”,我国许多的优秀传统美德的价值在今天社会已经低之又低,能做到得人想必已成为别人眼中的傻子。

经济发展带动了社会的繁荣,同时人们也开始不断追求物质与快速消费的快感,美与俗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那么怎样发现美,创造美,需要我们每代人的努力,人生美化了,想必人心也能够得到净化。

一、真、善、美“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本身所本有的特质。

”当我们看到一棵古松,任何有基本常识的人都说它是古松,但人与人看古松的角度、情境和性格不同,那么人们对于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

例如,木商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多少钱的木料;植物学家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得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所以说,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着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

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

古松对于画家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

从根本上说上述的三种人分别是以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态度来思量对古松的认识的,实用的态度的意义大半都起于维持生活,科学的态度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里活动是抽象的思考,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就是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

美感的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朱光潜美学文集

朱光潜美学文集

朱光潜美学文集
《朱光潜美学文集》是朱光潜先生的一部重要著作,集合了他多年来的美学思考和研究成果。

该书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是“美学概论”、“美学理论”、“美学批评”和“美学杂谈”。

在“美学概论”部分中,朱光潜先生对美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论述,阐明了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在“美学理论”部分中,他探讨了美的本质、美的价值、美的对象等问题,提出了“审美经验”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美学批评”部分中,朱光潜先生对著名的美学理论进行了批评和评价,如杜威的经验主义美学、康德的经验判断美学等。

他认为这些理论都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来完善和发展。

在“美学杂谈”部分中,朱光潜先生运用幽默风趣的笔触,探讨了一些与美学相关的话题,如美学的教育、美学的实践等。

他的思想深邃而又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总之,《朱光潜美学文集》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美学理论,提升审美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1 -。

朱光潜美学

朱光潜美学

朱光潜美学朱先生解放前的主要美学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悲剧心理学》和《诗论》。

阅读这些著作,首先感受到的是朱先生清新的文风,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审美享受。

朱光潜先生美学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美不在心,即不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中,也不在物,即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中,它在心物的关系上。

朱先生把这种观点简约地表述为:美是物的形象,或者美是意象。

这种观点朱先生在早期和晚期是一以贯之的。

一颗古松长在园里,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

古松在我们头脑里留下一个表象,这个表象就是古松的模样,这对于大家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然而古松的形象与古松的表象不同,古松的形象是古松的美,每个人在古松上见出不同的美,也就是见出古松的不同形象。

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

这种形象并非天生自在一成不变,并非像一块石头在地上让人一伸手即拾起似的。

观赏者的性格和情趣随人随时随地不同,所获得的形象也因而千变万化。

古松的形象是观赏者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朱先生由此得出结论说:“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

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

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

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个人看或以为它含泪凝愁,在另一个人看或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

一朵花如此,一切事物也是如此。

因为我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物,物才能呈现我所见到的形象。

我们可以说,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张而成。

欣赏中都含几分创造性。

”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的形象,即物的美呢?“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

”也就是说,要把实用的态度丢开,把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审美的态度去看待事物。

朱先生以一棵古松为例,说明这三种态度的区别。

一个木材商人、一个植物学家和一个画家同时面对一棵古松,会有不同的态度。

木材商人取实用态度,心里盘算着这棵树是宜于造房子或宜于打家具,思量它值多少钱,卖出后有多少利润。

植物学家取科学态度,他看到的是一棵叶为伞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考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并从根茎花叶、日光水分等考虑它如何活得这样老。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一、美(一)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谈论“美”:事物(东西),感觉,形容词,评价特点:转瞬即逝、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纯粹?高尚?(二)从艺术角度来谈论美:经典艺术,(诗歌、小说、绘画、雕塑、音乐……)通俗艺术(电影、电视剧、小品)“外观漂亮”、“比例协调”,“内涵深刻”,“有意思”、“好玩儿”蒙克:《点炉子的姑娘》,1883;《嚎叫》The scream,创作于1893年⏹在《嚎叫》这张作品中,前景的人物身形飘忽,面容扭曲,双手掩耳,表现出极度的惊慌恐惧,而远处两个人则若无其事。

画面中的天空,涌动着神经质的红色。

⏹对于作品的灵感来源和创作动机,作者解释:“那天,我和两个朋友散步于小径上。

夕阳西下,夜晚将至。

突然间,天空呈现血一般的红色,在深蓝的峡湾与城市上空顿时翻腾起血色的火舌。

我感到忧郁疲惫,便驻足倚在护栏上。

朋友们继续走着,而我却站在原地,浑身发抖,内心焦虑不堪,耳畔传来无边无际的嚎叫声。

”蒙克在作品表现了人类共同的某些主题,那就是深藏于我们内心的疏离、孤独、恐惧和绝望感。

对此,他曾经说道:“我们需要创造……一种向人性致意的艺术: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一种关于人们内心最深处的艺术”。

(三)从反思、分析的角度来谈论“美”美的定义阐释:心理活动,文化背景,欣赏者,创作者,社会反响……二、什么是美学(一) 美学:Aesthetics1、美学≠美美学是关于美的知识学问美学只有面对生活中的美的现象去分析,才能有所收获2、对生活中的美的现象的研究实例美心理学家朱迪斯·朗洛伊丝(Judith.H. Langlois)“人们如何判断美?”戴斯蒙德·莫里斯(Desmand Morris),英国动物和人类学家,“审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以上实例说明,仅仅从多样化的生活现象入手来讨论美、解释美,所得结论凌乱,前后矛盾,缺乏逻辑性。

因此,解释美的现象=观察生活实际+掌握相关理论3、美学来自西方文化什么是西方?地理概念文化概念什么是西方文化?希腊、希伯来——两希文明2、只有西方运用“美学”去研究美1750年,德国哲学家 Baumgarten (鲍姆加登) 著作《Aesthetik》———为“美学”命名3、美学在西方的发展历程(1)古典美学思想阶——古希腊罗马时期~16世纪柏拉图《大希庇阿斯》,提问“美是什么”古希腊———本质论美学中世纪———神学美学奥古斯丁Augustinus(2)近代美学思想与美学学科的诞生——文艺复兴后~18世纪西方人开始注重求知、人的理智思维——“认识论转向”——认识论美学两种形态:17-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审美起源于人的感官体验)休谟 David Hume伯克 Edmund Burke欧洲大陆(德法)理性主义美学(人的审美体验虽然起源于感官感受,但是需要理智加以规范,才是有价值的认识)法笛卡尔 Descartes,德莱布尼兹 Leibriz,鲍姆加登(3)德国古典美学时期 18~19世纪康德 Kant 1724-1804 《判断力批判》席勒 Schiller 《审美教育书简》黑格尔 Hegel 《美学》(4)现代西方美学时期——19世纪后期~20世纪中叶科学美学 19c后期德运用实验心理学手段研究人的审美活动费希纳(实验心理学家)→移情论、内模仿论、直觉论生命美学 19c后期德美是人的感性生命活动的表现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尼采《悲剧的诞生》语言论美学(形式主义批评理论) 19c末~20c中叶俄国形式主义,英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1.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大讨论的主要论题与影响。

答:1956年的“百花齐放”推进了美学讨论几乎是中国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文艺理论与美学最为活跃的一次学术运动,学术以运动的方式展开并且获得学术的成果,这也是政治决定一切的年代所具有的特殊现象。

去审视那种带有政治态度和政治目的的学术争论,去看待那种学理是如何在政治边界展开特殊的逻辑,这是认识和理解中国当代理论批评和美学历史的一个必要的视角。

(一)以朱光潜美学思想建构起来的批判性语境美学问题引发讨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朱光潜的那篇检讨性的文章《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载《文艺报》1956年6月第12期),有研究者马驰认为,“朱光潜这篇文章的重心还不在于对自己旧思想的清算,而在于他重新提出的…美究竟是什么‟,即美的本质的问题,也由此引发了美学界的一场持续的大讨论”。

朱光潜在《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一文中梳理了他的美学思想的学术背景,既有中国旧学的影响,更多西方唯心主义的哲学的影响,这其中康德、黑格尔、柏格森,尤其是克罗齐的影响尤甚。

朱光潜在二、三十年代就发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1928)、《谈美》(1932)、《文艺心理学》(1936),后来又译著克罗齐的《美学原理》(1946-),那时就已经形成他的美学思想。

然而,朱光潜先生如何解释似乎都是徒劳的。

黄药眠、蔡仪、敏泽、周来祥等就写文章批判朱光潜,依然把他看成是唯心主义。

对朱光潜的批判持续了多年,没有人认为朱光潜通过学习马列主义已经转变了立场和思想方法,还是一如既往地把他当成唯心主义来批判。

(二)对政治语境的僭越:美在主观说吕荧早在1953年撰文《美学问题》(原载《文艺报》,1953年第16期),批判蔡仪在40年代出版的《新美学》。

吕荧明确反对“美在客观”的论点。

他提出:“美是人的一种观念”。

他说:“美,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对于美的看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同的。

同是一个东西,有的人会认为美,有的人却认为不美,甚至于同一个人,他对美的看法在生活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原先认为美的,后来会认为不美;原先认为不美的,后来会认为美。

美学概论 第三章 第三节关于美的本质问题

美学概论 第三章 第三节关于美的本质问题
——张法,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四届霍英东基金奖获得 者。
名家点评:
•(3)读朱先生的书,是从这本书到那本书的跋涉,那光景有时也确乎可以让人忘记这其实 不过是端坐书斋在想象中游目骋怀。光潜先生追求的是对书中之理的抽绎,编织,条贯,一 生在书中过活。他读了那么多书,又那么有耐心一向我们介绍这些书中密如蛛网而且常常晦 莫如深的思想线索,叫人不得不佩服。
• (二)美在主观说。
• 认为美是人的意识、情感活动的产物或外射表现,这种理论在审美意识、审 美心理、审美感情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代表人物有休谟、康德、柯罗 齐 认为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二者的结合中。但在论说中有倾向于
客观的,也有倾向于主观的。 • (四)超自然说。 • 认为美是上帝、神或某种超越主、客观的"第三力量"创造的。 • (五)社会实践说。 • 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自然的人化,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
名家点评:
•(1) 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这种‘宏观的眼界和豁达 的胸襟’,值得学者深思。文艺理论当有以观其会通,局于一方一隅,是不会有真知灼见的。
——朱自清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家
•(2)学习美学也好,学习艺术也好,关键不在能否掌握一、两种技能,而是要看我们能否 达到一种化境。人生的境界有很多种,能够达到朱光潜先生所崇尚的‘艺术化的人生’,则 可以说‘今生无愧矣’。
• 所谓客观:是指事物的客观固有属性以及人对它的客观认识,它不同于事 物的价值属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 所谓主观:是指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价值属性以及人对它的态度。
三、美是主客观的同一
• 在审美活动的超现实性当中:存在自由、超越,在自由与超越之中,主客 体的对立消失了,

《咬文嚼字》——欣赏就美――朱光潜的美学观

《咬文嚼字》——欣赏就美――朱光潜的美学观

《咬文嚼字》——欣赏就美――朱光潜的美学观 朱光潜先生介绍了大量的西方美学着作,让中国人知道了什幺是西方美学。

朱先生早期肯定美是主观的。

后期的美学观有所改变――融合了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的观点,不再说美是主观的,而是说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不过关于美感起因的看法,朱光潜的观点还是没有变,那就是:美感是直觉到,审美无需功利考虑,主观情趣表现于意象从而得到美感。

如果用一句简单通俗的话来概括朱光潜的审美观,那就是:欣赏就美。

这是我总结的。

 克罗齐着名的美学观是:美是“成功的表现”,“是得到胜利的表现活动”。

(【3】,288-297)表现有两种意思,一是艺术家把自己头脑里的意象用文字或艺术作品形象地表现出来,表现成功就是显示美。

还有一种意思就是欣赏者借助于艺术作品或外物的形象,在自己脑海里“表现”出意象,这后一种“表现”就是审美。

克罗齐也强调情感,认为“艺术活动只是直觉,艺术作品只是意象……使本来错乱无形式的意象变为有整一形式的意象,要有一种原动力,这种原动力就是情感。

艺术就是情感表现于意象。

”情感表现于意象从而得到美感,这才是朱光潜最为欣赏并大肆发挥的。

 朱光潜的美学观之所以很有市场,就在于它和日常审美经验――“喜欢就美”相当一致。

但是朱光潜否认美感和人的现实需求有关,所以其观点应该说是:“欣赏就美”。

由“喜欢就美”可以推断出“欣赏就美”,但是反过来并不成立。

因为在朱光潜看来,现实中的美的事物只有在我们把他们当作艺术品――不考虑功利,不顾及概念,只注重形象――来欣赏,他们才会是美的。

比如,你喜欢草莓不仅因为好看,而且因为好吃,但是你欣赏草莓的就仅仅是因为好看,而不能因为好吃。

因为你要把草莓艺术化,是艺术品就不能考虑好吃。

面对性感女郎,沙漠绿洲,安逸家园……都有这个问题,喜欢和欣赏是有区别的。

人喜欢对象可能顾及对象的功利性,可能产生想象的生理快感、喜悦或失望之痛苦,而欣赏不然。

 朱光潜的这种美学观有其深厚的哲学根源。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及其价值_1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及其价值_1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及其价值---------------------------------------一、朱光潜的为学和为人朱光潜1897年10月14日(农历9月19日)出生在安徽桐城阳和一户破落地主家庭。

朱光潜自1925年-1933年留学欧洲,分别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了八年,先后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

他的早期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这段时期写的,他一直在闹穷,官费总是不到,他只有靠稿费生活。

这样,像《文艺心理学》和缩写本《谈美》、《诗论》的初稿,《变态心理学》等都是此间完成。

他用英文写的博士论文《悲剧心理学》在时隔半个世纪之后由他的高足张隆溪译成中文,他在中译本自序里有一段话耐人寻味:“这不仅因为这部处女作是我的文艺思想的起点,是《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萌芽;也不仅因为我见知于少数西方文艺批评家,主要靠这部外文著作;更重要的是我从此较清楚地认识到我本来的思想面貌,不仅在美学方面,尤其在整个人生观方面。

一般读者都认为我是克罗齐式的唯心主义信徒,现在我自己才认识到我实在是尼采式的唯心主义信徒。

在我心灵里植根的倒不是克罗齐的《美学原理》中的直觉说,而是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中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

”[1]的确,尼采的酒神艺术和日神艺术都是逃避的手段,酒神艺术沉浸在不断的变动的漩涡之中以逃避存在的痛苦(动的);日神艺术则是凝视存在的形象以逃避变动的痛苦(静观的)。

这种“从形象中得解救”暗含或者说是契合了朱先生早在出国之前就已确立的艺术是“超脱”现实苦难的鹄(人生艺术化)的观点。

朱光潜最后一次人生的转折点是在北平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对于他这样一个旧知识分子来说,过去接受的是“相当长期的封建教育之后,接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及其价值宛小平内容提要朱光潜的为学为人是统一的。

在精神上的“出世”和“入世”之间,他很好地把中西方美学素材熔铸成一个包罗万象谨严的思想体系。

他提出的美既不在心,也不在物,而是心物媾合结果的命题包含着现代哲学美学反形而上的意蕴。

朱光潜对美和美感的论述

朱光潜对美和美感的论述

朱光潜对美和美感的论述
朱光潜对美和美感的论述如下:
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美感必是极为纯粹的,它不是高举享乐主义,满足欲望的快感,也不是带有思考特质的联想,更不是带有目的性的考据和批评。

真正的美感经验是在了解作品历史和作者生平的前提下,凭直觉沉浸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完全不带个人思考过的痕迹。

当凭直觉沉浸在作品中感受美时,人们极可能会出现“移情”的心理活动。

“移情作用”是人的内心情趣与物的姿态发生往复回流,从而达成物我同一的境界,影响艺术品的美感经验。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

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柏拉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

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 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传神”这一范畴最初是由__________提出来的。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1、感知2、“自然人化”3、共同美4、“和谐”5、审美态度6、“流溢说”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2、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2、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鲍姆嘉通2、尧斯3、视觉效果、表情效果、象征效果4、《大希庇阿斯篇》5、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6、孔子7、顾恺之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感知感知包括最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或不同特征的综合反映。

2.自然人化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自然美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自然人化的产物。

最新 朱光潜《谈美》一文的美学理念-精品

最新 朱光潜《谈美》一文的美学理念-精品

朱光潜《谈美》一文的美学理念《谈美》是朱光潜在1932年于留学期间写成的一本书,在这部篇幅并不巨大的书中,他并没有用一种严肃的学术语气,而是用一种更像朋友间畅谈的口吻,力求用一种明白晓畅的语言由浅入深地去解释他所坚持的思想,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讨《谈美》中的,欢迎阅读查看。

前言《谈美》可以看成是朱光潜庞杂文艺美学思想的一部概括与缩略的简明指导,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启示意义,能够让广大受众以一种明白晓畅的途径进入他的文艺理论体系。

尽管作品在形态上稍给人些许散漫的印象,但是其中生动幽默的例子和精心筛选的经验之谈还是能看出朱先生也是费了番苦心才写成此书。

本书由 15 个小章节组成,大体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前三章为对美感产生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分别是审美时态度、与被欣赏事物的距离以及移情作用;第四、五、六章是讲解几种与美感相似的心理感受,分别带有实用主义意味的快感、联想,以及欣赏与批评考证的关系;第七、八章为美与自然关系的讨论以及自然美和美的区别和联系;第九章在简单讨论欣赏与创造的关系后,进行比较总结发现艺术与游戏的相似性;第十到十四章为艺术创造的各种条件;第十五章为全书的总结,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人生的艺术化。

这是在结构上对全书进行归纳,由此我们能够发现全书中都贯穿着一条主线是如何理解人的主观感情对在审美过程中、对美这样一种感觉的影响和作用。

《谈美》一书完整表述出对于“美”这一概念在人的主观情感中产生的完整过程以及如何去追求美感和追求美感的最终结果。

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如何日常生活中运用书中指导意见去评述周遭的事物如何用美学的观点深入理解文艺作品也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

一、发现美的方法美本是虚无与缥缈的,如何去理解美的内涵,朱先生给我们举出了一个相当生动的例子,对于古松的看法,分别是实用的、科学的、审美的。

在前两种态度中,人与物发生了实际效用的联系,既是探求物的实用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古松即成木料和显花植物,它的存在并不是独立于人的需求之外,这样就无法欣赏到古松的美感。

朱光潜的美学观点

朱光潜的美学观点

朱光潜的美学观点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美学观点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西方美学思想的启发。

他对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艺术哲学、审美心理和审美教育等方面。

首先,朱光潜强调了艺术的观念与审美的观念的区别。

在他看来,艺术是人类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一种方式,而审美则是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

他认为,艺术家通过作品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观众则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来获得审美享受。

其次,朱光潜提出了“审美情感”的概念。

他认为,审美情感是人类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

朱光潜强调,审美情感是一种高于日常生活的感受,它能够带给人们深刻的思考和内心的满足。

朱光潜还关注艺术的价值问题。

他认为,艺术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强调艺术的自由和创造性,认为艺术家应该有发挥个人才华和创造力的空间,同时也应该关注社会和人类的利益。

此外,朱光潜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主张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
艺术作品。

朱光潜认为,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技法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去。

总体而言,朱光潜的美学观点强调了艺术与审美的区别,强调了审美情感和艺术的价值,同时也关注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他的美学思想对于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西方美学史概要概要

西方美学史概要概要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笔记序论1、序论重点两个,一是美学研究的对象以及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它变成一门社会学科的经,二是美学史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编写马克思唯物主义。

2、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把美学看作一门独立的学科,他认为美学跟逻辑是对立的,逻辑研究的是抽象的思维,美学研究具体的感性或形象思维。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发展的奠基石。

3、1)历史发展来看,西方美学思想一直侧重文艺理论,根据文艺创作实践做出结论,又转过来指导创作实践。

从方法论上看,文艺是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美学必须结合文艺作品来研究,所以美学历来和文艺批评联系在一起成为文艺批评的附庸。

2)美学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论,所以历来是哲学的一个附属部门。

3)近代自然科学蒸蒸日上,他也闯入文艺领域。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不仅是是文艺创作者而且还是卓越的自然科学家。

自然科学对文艺不仅在创作工具和技巧方面有所贡献,而且自然科学对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产生了有益影响,美学不再依附于哲学与逻辑学。

渐渐成为自然科学的附庸,此后美学又受到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的影响。

4)西方从十九世纪末开始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西方“主义”盛行,大多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改换,不值一提。

随着工人运动的上升,文艺和文艺理论成为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反过来又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

美学成为一门重要的社会学科。

4、研究美学史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第一章、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萌芽一、希腊文化概况1、希腊美学思想起源公元前6世纪,盛于前5-4世纪。

也就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代。

2、希腊文化起源于地中海的爱琴海一带岛屿和亚平宁半岛,起初是奴隶制度。

3、希腊早期的生产主要是农业。

奴隶制度以及土地集中形成土地贵族阶级。

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美学起源的时代,由于战争以及工商业贸易的发展,新产生了进步的民主阶级。

土地贵族阶级与新生的民主阶级对立。

论朱光潜的美学体系及其当代意义

论朱光潜的美学体系及其当代意义

1 朱光潜美学体系的四维特性朱光潜的文艺思想与美学理论体系(尤其前期体系),是颇具特色的。

其建构体系的路向是:以“出世一一入世”二极性人生态度(艺术形而上学)和现代多学科的实证知识(心理、生理、文学、历史 -一一艺术生理学 )去融汇西方哲人学说(康德、克罗齐、尼采、叔木华、布洛、立普斯、谷鲁斯,后期则是马克思主义)。

纵横交织,层次分明,使之成为一个五彩缤纷、斑谰驳杂的理论体系。

它像磁石一样,吸摄着当年年轻一代的心。

即使是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今天,这个体系的磁力效应,也并不减色当年《文艺心理学》《诗论》,仍是难以匹比的美学入门书。

几十年来,不管是怎样的风云变幻,其读者群有增无减,这证明了这个五彩缤纷、斑斓驳杂的理论体系确是一个“谜”。

朱光潜建构体系的独特心灵历程,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寻求出路的一种艰难卓绝的尝试。

为了追逐人生与学术之谜,他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历程呵!翻开中国现代史,有谁曾不辞劳苦,从东方的香港到英伦三岛、巴黎、意大利,乃至莱茵河畔,前后度过十四年的大学生活?有谁能从飘缈的哲学玄思到精确的鲨鱼解剖.和用熏烟鼓和电气反应机测试心理反应,进行过张力距如此遥远的大脑训练?有谁曾有如此多种多样的兴趣,从中国的儒道释哲学到西方哲学(理性与非理性)、文学、艺术、心理、生理、符号逻辑,从中国诗学到西方诗学,最后用美学范式把以上万花筒式的学术成果统摄起来,成为以“情趣”为焦点的一家之言?有谁能以少年的身份熟练地使用非母语系统进入西方学术之林,并以自己的力作(《悲剧心理学》)引起西方学术界的注目?……凡此种种,只能使人惊讶、叹绝这种用西方的“火”煮自己的“肉”的学术胆识和规范,和用中国人的“灵”去灌输西方焦土的精神超度,从及二者的结合,令我们叹为观止。

因此,朱光潜当年寻求人生出路的这种艰难卓绝的尝试,不管是在现代思想史上,还是现代文学史上,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这是“五四”.之后,“中国学术、文化向何处去”的一种探险一与解答!我们必须把朱光潜的文艺思想、美学体系放到这个高度上,才能拨开历史的乌云,客观地展示它的光辉。

朱光潜美学概论

朱光潜美学概论

朱光潜美学概论
一、朱光潜生平
朱光潜,字孟实,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 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
1919年,考取官费香港大学进修资格 五四运动 1925年,考取官费赴英国留学资格,入苏格兰 爱丁堡大学文科学习
1929年《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1932年11月《谈美》Fra bibliotek




1932年秋,与奚今吾结婚 1931年转到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英文博士论 文《悲剧心理学》 1933年聘为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 发起文学沙龙“读诗会” 1936年,《文艺心理学》正式出版 1937年1月,《文学杂志》创办 全民抗战 1938年入武汉大学任教 1943年6月,《诗论》出版 1947年《克罗齐哲学述评》
译著:克罗齐《美学原理》






新中国初期的检讨 1956年12月《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 “美学大讨论” “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1963年—1964年《西方美学史》 1979年《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 美问题》 1980年 《谈美书简》 译著:黑格尔《美学》、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爱克曼《歌德谈话录》、莱辛的《拉奥孔》、维柯的 《新科学》。 1986年于北京病逝

二、朱光潜前期、后期美学思想
前期美学——审美心理学 “美感心理生成”: “心理距离”→“直觉”→“移情”(含“内 模仿” )→审美“意象”→符号“传达”→形式→ 道德 后期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 “物甲物乙”说: 自然物(“物甲” )→“感觉印象”→“意识 形态”→“物的形象”(“物乙” )→美感 “意识形态”理论 、 “实践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光潜美学概论
一、朱光潜生平
朱光潜,字孟实,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 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
1919年,考取官费香港大学进修资格 五四运动 1925年,考取官费赴英国留学资格,入苏格兰 爱丁堡大学文科学习
1929年《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1932年11月《谈美》






1932年秋,与奚今吾结婚 1931年转到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英文博士论 文《悲剧心理学》 1933年聘为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 发起文学沙龙“读诗会” 1936年,《文艺心理学》正式出版 1937年1月,《文学杂志》创办 全民抗战 1938年入武汉大学任教 1943年6月,《诗论》出版 1947年《克罗齐哲学述评》

二、朱光潜前期、后期美学思想
前期美学——审美心理学 “美感心理生成”: “心理距离”→“直觉”→“移情”(含“内 模仿” )→审美“意象”→符号“传达”→形式→ 道德 后期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 “物甲物乙”说: 自然物(“物甲” )→“感觉印象”→“意识 形态”→“物的形象”(“物乙” )→美感 “意识形态”理论 、 “实践论”
译著:克罗齐《美学原理》






新中国初期的检讨 1956年12月《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 “美学大讨论” “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1963年—1964年《西方美学史》 1979年《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 美问题》 198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谈美书简》 译著:黑格尔《美学》、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爱克曼《歌德谈话录》、莱辛的《拉奥孔》、维柯的 《新科学》。 1986年于北京病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