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图的绘制及判断
控制图如何制作
控制图如何制作控制图,是制造业实施品质管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它最早是由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休华特在1924年首先提出的,它通过设置合理的控制界限,对引起品质异常的原因进行判定和分析,使工序处于正常、稳定的状态。
控制图是按照3 Sigma 原理来设置控制限的,它将控制限设在X±3 Sigma 的位置上。
在过程正常的情况下,大约有99。
73%的数据会落在上下限之内。
所以观察控制图的数据位置,就能了解过程情况有无变化。
工具/原料•电脑•待解决问题方法/步骤1. 1确定抽样数目,平均值—极差控制图的抽样数目通常为每组2~6个。
确定抽样次数,通常惯例是每班次20~25次数,最少20组,一般25 组较合适,但要确保样本总数不少于50个单位。
2. 2确定级差、均值及均值、级差控制界限(通过公式计算)。
3. 3制作Xbar—-R控制图.4. 4分析控制图并对异常原因进行调查及对策;继续对生产过程进行下一生产日的抽样并绘制控制图,以实现对工程质量的连续监控。
END注意事项•制作Xbar--R控制图,需要明确记录抽样数据的基本条件(机种、项目、生产线、规格标准、控制界限、抽样时间及日期、抽样频次等),在控制图的上方可开辟“基本条件记录区”以记录上述条件;另外抽样的数据及计算出的X 和R值记录在控制图的下方区域,形成“抽样数据区”,最下方可作为“不良原因对策区",这样就可形成一份完整的Xbar ——R控制图。
二、控制图的轮廓线第3页 /(共6页)控制图是画有控制界限的一种图表。
如图5-4所示。
通过它可以看出质量变动的情况及趋势,以便找出影响质量变动的原因, 然后予以解决。
图5—4控制图我们已经知道:在正态分布的基本性质中, 质量特性数据落在[μ±3]范围内的概率为99。
73%, 落在界外的概率只有0. 27%,超过一侧的概率只有0。
135%, 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这个结论非常重要,控制图正是基于这个结论而产生出来的.现在把带有μ±3线的正态分布曲线旋转到一定的位置(即正态分布曲线向右旋转9,再翻转),即得到了控制图的基本形式,再去掉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 就得到了控制图的轮廓线, 其演变过程如图5-5所示。
brc质控图的绘制步骤
brc质控图的绘制步骤控制图的绘制控制图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规定的抽样间隔和样本大小抽取样本;②测量样本的质量特性值,计算其统计量数值;③在控制图上描点;④判断生产过程是否有并行。
控制图为管理者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生产过程信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根据工序的质量情况,合理地选择管理点。
管理点一般是指关键部位、关健尺寸、工艺本身有特殊要求、对下工存有影响的关键点,如可以选质量不稳定、出现不良品较多的部位为管理点;②根据管理点上的质量问题,合理选择控制图的种类:③使用控制图做工序管理时,应首先确定合理的控制界限:④控制图上的点有异常状态,应立即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后再进行生产,这是控制图发挥作用的首要前提;⑤控制线不等于公差线,公差线是用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的,而控制线是用来判断工序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⑥控制图发生异常,要明确责任,及时解决或上报。
制作控制图时并不是每一次都计算控制界限,那么最初控制线是怎样确定的呢?如果现在的生产条件和过去的差不多,可以遵循以往的经验数据,即延用以往稳定生产的控制界限。
下面介绍一种确定控制界限的方法,即现场抽样法,其步骤如下:①随机抽取样品50件以上,测出样品的数据,计算控制界限,做控制图;②观察控制图是否在控制状态中,即稳定情况,如果点全部在控制界限内。
而且点的排列无异常,则可以转入下一步;③如果有异常状态,或虽未超出控制界限,但排列有异常,则需查明导致异常的原因,并采取妥善措施使之处在控制状态,然后再重新取数据计算控制界限,转入下一步;④把上述所取数据作立方图,将立方图和标准界限(公差上限和下限)标准偏差减少,采取措施以后再重复上述步骤重新取数据,做控制界限,直到满足标准为止。
SPC控制图的绘制方法及判断方法
6 与规格比较;确定控制用控制图
✓ 由分析用控制图得知工序处于稳定状态后;还须与规格要求进 行比较 若工序既满足稳定要求;又满足规格要求;则称工序进 入正常状态 此时;可将分析用控制图的控制线作为控制用控 制图的控制线;若不能满足规格要求;必须对工序进行调整; 直至得到正常状态下的控制图
✓ 所谓满足规格要求;并不是指上 下控制线必须在规格上 下限
解:
18
解:
• 由表 3给出的计算公式计算表
7中每个样本的移动极差
R
并记入表
si
7中。
如
Rs2 x2 x1 1.13 1.09 0.04
依次类推。RS3 x3 x2 1.29 1.13 0.16
• 计算出 x和Rs
k
x xi
i 1
k 34.12 1.312 26
k
Rs Rsi •由表 4给出的公式计算控i2制界
中
如
L1=14 0
S1=12 1
……
……
• 计算最大值平L均 、值 最小S值 、平均极R差 和范围中M值 :
k
k
L
Li
i1
341.9 13.68
Si
i1
308.1 12.32
k 25
k 25
R LS 13.6812.321.36
M LS 13.6812.3213.00
2
2
16
•计 由算 5表 ,最 n当 5 大 时 C值 A 1 , 、 L 91中 .最 36心 3 小线 值 C2L 和 中上 心、 线下 UC 控 、 L L制 C。 L线 C1LL1.368 C2LS1.232
内侧;即UCL>TU;LCL< TL 而是要看受控工序的工序能力
控制图的作法及使用(教材)
二:管制图原理
μ- kσ
μ
μ+kσ
二:管制图原理
当一分配经证实为一常态分配时,则算出此常
态分配之标准差σ及平均值μ后,其特性可用 下列图表说明:
μ±kσ μ±0.67σ 在内机率 50.00% 在外机率 50.00%
μ±1σ μ±1.96σ μ±2σ μ±2.58σ
μ±3σ
68.26% 95.00% 95.45% 99.00%
1.3 非机遇原因 又称为:可避免之原因、人为原因、
特殊原因、异常原因、 局部原因等等。 例如: Δ 未遵照操作标准而操作,所发生之变异。 Δ 虽然遵照操作标准,但操作标准不完善,以致 发 生之变异。 Δ 机器设备之变动,发生之变异。 Δ 操作人员之更动,造成之变异。 Δ 原材料之不同,发生之变异。 Δ 量具不准确,造成之变异 。
二 .管制图原理 二:管制图原理
2.何谓变异性
在生产中变异永远存在.例如:同种原料内的变
化,机械的振动,当这些变化量极小时,制程仍 可被接受.这些称为机遇原因(chance cause) 或一般原因(common cause),称其在管制中 (in control)。
二 .管制图原理 二:管制图原理
一:管制图的概论
1. 所谓管制图:管制图上均包含有中心线
(Central line (CL)) 及上下两条管制界线 [Uppe r and Lowe r Control Lim i ts, (UCL)(LCL)],用以测知制程是否在正常状态 。 2. 管制图系于 1924 年由美国品管大师 W. A . S h e w h a r t 博士发明。
7.c控制图(缺陷数控制图) 用于控制一部机器,一个部件,一定长度,
SPC控制图的判定方法
SPC控制图的判定方法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控制图是一种统计工具,用于分析和监控过程中的变异性,并判断过程是否稳定。
通过控制图的使用,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将介绍SPC控制图的判定方法。
一、控制图的基本原理1.1 数据收集与分类要绘制SPC控制图,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产品尺寸、重量、时间等方面的测量结果。
收集的数据需要根据特定的要求进行分类和整理,以便后续的统计分析。
1.2 参数与变量在控制图中,可以使用参数图和变量图两种类型的控制图。
参数图适用于可计量的特征,如长度、重量等,而变量图适用于计数型数据,如不良品率、缺陷数等。
1.3 控制线的设定控制图通常包括中心线、上限线和下限线。
中心线代表过程的平均值,上限线和下限线则用于判断过程变异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控制线的设定需要根据过程的稳定性和要求进行调整。
二、SPC控制图的判定方法2.1 过程是否稳定在绘制控制图之前,首先需要判断过程是否稳定。
稳定的过程指的是过程产生的变异性仅来自于随机误差,而不是系统性的因素。
判断过程是否稳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过程能否满足规范要求:通过对过程数据进行规范性能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判断过程是否满足要求。
(2)过程的输入是否稳定:观察过程的输入数据,如材料的质量、设备的稳定性等,判断输入是否稳定。
(3)过程是否存在特殊因素:通过了解和分析过程中的特殊因素,如人为因素、设备故障等,判断过程是否稳定。
2.2 控制图的规则绘制了控制图后,可以通过判断数据点的分布情况,在控制图上标示出不同的规则。
常用的规则有以下几种:(1)单点超出控制限:单个数据点超出上限线或下限线。
(2)连续点在中心线同一侧:三个或更多连续的数据点在中心线的同一侧。
(3)多点连续递增或递减:连续五个或更多数据点递增或递减。
(4)趋势:六个或更多连续递增或递减的数据点。
控制图的实施步骤
控制图的实施步骤简介控制图是质量管理中常用的一种统计工具,用于监控和改进过程稳定性和一致性。
它能够帮助我们识别生产过程中的特殊原因变异,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本文将介绍控制图的实施步骤,并给出相应的操作指南。
步骤一:收集数据收集数据是实施控制图的第一步,通过收集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对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进行分析。
数据可以是连续型的,也可以是离散型的,关键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收集数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 - 数据的选择:选择与所控制的过程相关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收集。
- 数据的来源:可以从生产线上直接获取数据,也可以通过抽样检查的方式获取。
- 数据的记录:将数据记录在一个可靠的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分析和使用。
步骤二:绘制控制图在步骤一中收集到数据之后,我们需要将数据绘制成控制图,以便于直观地观察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常见的控制图包括: - 均值控制图:用于监控过程的平均水平是否稳定。
- 范围控制图:用于监控过程的变异程度是否稳定。
- 过程能力指标控制图:用于评估过程的能力和稳定性。
在绘制控制图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确定控制图的类型:根据所要监控的指标类型,选择合适的控制图类型。
2. 计算控制限: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计算控制限,常见的控制限包括上限、中线和下限。
3. 绘制控制图:使用数据和计算得出的控制限,将数据点绘制在控制图上。
可以使用Excel等软件进行绘制,也可以使用统计软件进行自动生成。
步骤三:分析控制图绘制好控制图之后,我们需要对控制图进行分析,以便判断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主要的分析方法包括: - 规则检验法:通过检查控制图中的点是否满足特定的规则,来判断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
- 趋势分析法:通过观察控制图中的趋势,来判断过程的变化趋势。
- 频率分析法:通过计算控制图中的异常点的频率,来判断过程是否存在特殊原因变异。
分析控制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了解各种规则和趋势的意义。
控制图八大判异准则+控制图制作模版
控制图八大判异准则-精简顺口溜版控制图八大判异准则-精简顺口溜版口决:(就三句,很简单吧!只要记住以下兰色部分的三句话就行了,不过第一次要对照下面附件中的图看才明白。
)23456,AC连串串(连增或连减);81514,缺C全C交替转;9单侧,一点在外。
控制图八大判异准则提练(口决、图片对应项目):1、2/3A(连续3点中有2点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外<即A区内>)2、4/5C(连续5点中有4点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3、6连串(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即连成一串)4、8缺C(连续8点在中心线两侧,但没有一点在C区中)5、9单侧(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6、14交替(连续14点相邻点上下交替)7、15全C(连续15点在C区中心线上下,即全部在C区内)8、1界外(1点落在A区以外)解说:23456,AC连串串(连增或连减);---2/3、4/5、6分别对应A、C、连串串;即2/3A;4/5C;6连串。
81514,缺C全C交替转---8、15、14分别对应缺C、全C、交替转;即8缺C;15全C;14上下交替。
9单侧,一点在外---9点在同一侧;一点出A区外。
第四节控制图1控制图——过程控制的工具。
用来表示一个过程特性的图象。
它有两个基本用途:①用来判断过程是否一直受统计控制。
②用来帮助过程保持受控状态。
2控制图的构成:UCLCLLCL取样时间①收集:收集数据并画在图上。
②控制:根据过程数据计算试验控制线识别变差特殊原因并采取措施。
③分析及改进:确定普通变差的大小,并采取减少它的措施。
重复三个阶段,从而不断改进过程。
3控制图的益处:①供正在进行过程控制的操作者使用。
②有助于过程在质量上和成本上能持续地、可预见的保持下去。
③使过程达到:——更高的质量。
——更低的单件成本。
——更高的有效能力。
④为讨论过程的性能提供共同的语言。
⑤区分变差的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作为采取局部措施或对系统采取措施的指南。
控制图
与均值-极差控制图类似,这种控制图也是用于观察连续数据的均值和变异性(标准差) 的变化情况。如果点子在控制限内随机分布,且无异常点,说明过程处于控制状态;如果 点子超出控制限或出现异常点,说明过程可能失控。
3.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这种控制图用于观察单个数据值和连续数据的变化情况。如果点子在控制限内随机分布, 且无异常点,说明过程处于控制状态;如果点子超出控制限或出现异常点,说明过程可能 失控。
4. 观察控制图
观察控制图上的点 子分布情况,判断 过程是否处于控制 状态。
5. 采取行动
如果发现异常点或 过程失控,采取适 当的措施解决问题 并防止问题再次发 生。
控制图的局限性
1. 数据必须是连续的
控制图只能用于观察连续的数据,对于离散的数据或非连续的数 据,需要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分析。
2. 需要足够的样本数量
控制图原理
控制图基于中心极限定理和概率统计原理。中心极限定理表明,当样本量足够大时,任何随机变量的 取值都会围绕一个中心值波动,且这个波动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图的上下限来判断过 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
控制图的原理是通过对过程进行多次抽样,计算统计量(如均值、中位数、极差等),并将这些统计 量绘制在图上。通过观察图的走势,我们可以判断过程是否受控,并发现异常情况。如果过程受控, 则说明过程的质量稳定;如果过程失控,则说明过程的质量存在问题。
平均数与标准差控制图
总结词
平均数与标准差控制图是一种常用的统计 控制图,用于监控一组数据的平均值和标 准差。
VS
详细描述
平均数与标准差控制图由两个图表组成: 一个图表显示平均数,另一个图表显示标 准差。这种控制图适用于需要了解数据分 布情况的应用场景,如科学研究、质量控 制和金融分析等。
Qc七大手法之控制图
第七章控制图 95第七章控制图一.前言:为使现场的质量状况达成目标,均须加以管理。
我们所说的“管理”作业,一般均用侦测产品的质量特性来判断“管理”作业是否正常。
而质量特性会随着时间产生显著高低的变化;那么到底高到何种程度或低至何种状态才算我们所说的异常?故设定一合理的高低界限,作为我们分析现场制程状况是否在“管理”状态,即为控制图的基本根源。
控制图是于1924年由美国品管大师修哈特(W.A.Shewhart)博士所发明。
而主要定义即是[一种以实际产品质量特性与依过去经验所研判的过程能力的控制界限比较,而以时间顺序表示出来的图形]。
二.控制图的基本特性:一般控制图纵轴均设定为产品的质量特性,而以过程变化的数据为刻度;横轴则为检测产品的群体代码或编号或年月日等,以时间别或制造先后别,依顺序点绘在图上。
在管制图上有三条笔直的横线,中间的一条为中心线(Central Line,CL),一般用蓝色的实线绘制;在上方的一条称为控制上限(Upper Control Limit,UCL);在下方的称为控制下限(Lower Control Limit,LCL)。
对上、下控制界限的绘制,则一般均用红色的虚线表现,以表示可接受的变异围;至于实际产品质量特性的点连线条则大都用黑色实线绘制。
控制状态:96 品管七大手法上控制界限(UCL) 中心线(CL)三.控制图的原理:1.质量变异的形成原因:一般在制造的过程中,无论是多么精密的设备、环境,它的质量特性一定都会有变动,绝对无法做出完全一样的产品;而引起变动的原因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偶然(机遇)原因;一种为异常(非机遇)原因。
(1)偶然(机遇)原因(Chance causes):不可避免的原因、非人为的原因、共同性原因、一般性原因,是属于控制状态的变异。
(2)异常(非机遇)原因(Assignable causes):可避免的原因、人为的原因、特殊性原因、局部性原因等,不可让其存在,必须追查原因,采取必要的行动,使过程恢复正常控制状态,否则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控制图的判断
六.控制图的判断:
1.控制状态的判断(过程在稳定状态):
(1)多数点子集中在中心线附近。
(2)少数点子落在控制界限附近。
(3)点子的分布与跳动呈随机状态,无规则可循。
(4)无点子超出控制界限以外。
2.可否延长控制界限做为后续过程控制用的研判基准:
(1)连续25点以上出现在控制界限线内时(机率为93.46%)。
(2)连续35点中,出现在控制界限外点子不超出1点时。
(3)连续100点中,出现在控制界限外点子不超出2点时。
过程在满足上述条件时,虽可认为过程在控制状态而不予变动控制界限,但并非点子超出控制界限外也可接受;这些超限的点
子必定有异常原因,故应追究调查原因并加以消除。
3.检查判断原则:
(1)应视每一个点子为一个分配,而非单纯的点。
(2)点子的动向代表过程的变化;虽无异常的原因,各点子在界
限内仍会有差异存在。
(3)异常的一般检定原则:
X
X
X
X
X
X
X X 检定规划1:(2/3A)
3点中有2点在A 区或A 区以外 检定规划2: (4/5B) 5 检定规划3:(6连串)
连续6点持续地上升或下降 检定规划4: (8缺C) 有8点在中心线的两侧,但C 区并无点子 检定规划5: (9单侧) 连续9点在C 区或C 区以外 检定规划6: (14升降)
连续14点交互着一升一降 检定规划7: (15C) 连续15点在中心线上下两侧的C 区 检定规划8: (1界外) 有1点在A 区以外。
第七章控制图
收集和重新收集预备数据的要求
? 1、绘制控制图所要收集的预备数据不宜过少,否 则不足以对过程判稳。按照判稳准则的具体要求, 一般取预备数据数 ≥25。
? 2、分析改进后重新收集数据应区别情况处理 ? ①异常数据比较多时: ? 重新收集数据; ? ②仅出现个别异常数据时: ? 去掉异常数据后重新计算、判稳,如果仍有一
5、接下来根据?
x
?
?x
n
,UCL ?
LCL
?
6?
X
的关系利用前面得
到的控制界线估计过程参数? x 用于计算过程能力指数。
重新计算前的控制界线:
控制线 x 图
S图
CL 81.5384 0.8608
UCL 82.9398 1.9510 LCL 80.1370 0
重新计算后的控制界线:
控制线 x 图
S图
是否达到
否
Ⅰ
Ⅱ
Ⅲ
Ⅳ
2、根据统计稳态和技术稳态是否达到可以分成四种情 况。显然状态Ⅳ是最不理想的,也是现场所不能容忍的, 需要加以调整使之逐步达到状态Ⅰ。从上表可见,从状 态Ⅳ达到Ⅰ的途径有二:状态Ⅳ→Ⅱ→Ⅰ或状态 Ⅳ→Ⅲ→Ⅰ,究竟通过的哪条途径应通过具体技术经济
分析来决定,有时,为了更加经济,宁可保持在状态Ⅱ 也是有的 。
.
.
.
.
.
.
.
.
.
.
.
.
.
.
.
.
.
25
81.06 79.88 81.69 81.79 81.240 0.910
20
20
? ? x ? xi 20 ? 81.5384; s ? si 20 ? 0.8608
控制图类型的绘制
控制图类型的绘制引言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控和评估过程稳定性的图表工具。
它能够帮助我们识别过程中的特殊因素和异常情况,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控制图有许多类型,每种类型都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数据类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控制图类型,并详细介绍它们的绘制方法和解读方法。
1. 均值图均值图是用于监控数据的中心趋势的一种控制图。
它通过绘制数据的均值和控制线来反映过程的稳定状态。
下面是均值图的绘制步骤:1.收集数据,计算每组数据的平均值。
2.确定控制线的位置。
通常有一个中心线(平均值的线)和上下限,上下限可以通过计算平均值的标准差得到。
3.将数据的平均值绘制在均值图上。
4.根据控制线的位置,判断数据的稳定性。
均值图的解读方法是观察数据是否在控制线内波动,如果有超出控制线的数据点出现,则可能表示过程存在特殊因素。
2. 范围图范围图是用于监控数据的变异性的一种控制图。
它通过绘制数据的范围和控制线来反映过程的稳定状态。
下面是范围图的绘制步骤:1.收集数据,计算每组数据的范围(最大值减去最小值)。
2.确定控制线的位置。
通常有一个中心线和上下限,上下限可以通过计算范围的标准差得到。
3.将数据的范围绘制在范围图上。
4.根据控制线的位置,判断数据的稳定性。
范围图的解读方法是观察数据的范围是否在控制线内波动,如果有超出控制线的范围出现,则可能表示过程存在特殊因素。
3. 标准差图标准差图是用于监控数据的离散程度的一种控制图。
它通过绘制数据的标准差和控制线来反映过程的稳定状态。
下面是标准差图的绘制步骤:1.收集数据,计算每组数据的标准差。
2.确定控制线的位置。
通常有一个中心线和上下限,上下限可以通过计算标准差的标准差得到。
3.将数据的标准差绘制在标准差图上。
4.根据控制线的位置,判断数据的稳定性。
标准差图的解读方法是观察数据的标准差是否在控制线内波动,如果有超出控制线的标准差出现,则可能表示过程存在特殊因素。
4. p图p图是用于统计控制的一种控制图。
控制图的原理与绘制
控制图的原理与绘制1. 引言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控过程稳定性和异常情况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以及是否存在任何特殊原因造成了异常情况的发生。
控制图通常由上下限线和一系列的数据点组成,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点的模式和分布来判断过程的稳定性和品质。
2. 控制图的原理控制图的原理基于统计学和过程控制的概念。
它使用统计方法来衡量过程的变异性,并将这些统计量与事先设定的控制线进行比较。
控制线一般由上限线(UCL)和下限线(LCL)组成,代表了过程的变异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的数据点被认为是正常的,而超出这个范围的数据点则可能表明过程存在异常情况。
控制图的主要原理是基于正态分布假设,也就是我们假设过程的数据是服从正态分布的。
基于这个假设,我们可以利用统计学的知识计算出各种控制统计量,比如平均值、标准差、极差等。
通过计算这些统计量,我们可以确定过程的中心线和控制线,并通过绘制数据点和控制线来进行过程的监控。
3. 控制图的绘制步骤3.1 数据收集和准备控制图的绘制首先需要收集一组数据,这些数据一般是从过程中抽样得到的。
在收集数据之前,需要确定抽样的方法、频率和样本量,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计算统计量在绘制控制图之前,我们需要计算一些统计量,比如均值、标准差和极差。
这些统计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和变异性,并用于确定控制线的位置。
3.3 绘制控制图绘制控制图通常使用一些专门的软件工具,比如Excel或统计软件,也可以使用编程语言如Python来编写程序进行绘制。
在绘制控制图时,需要确定控制线的位置和数据点的标记方式,通常使用不同的颜色或标记来表示正常和异常的数据点。
3.4 分析结果绘制完成后,我们需要对控制图进行分析和解读。
可以观察数据点的分布模式和位置关系,判断过程的稳定性和异常情况。
如果数据点超出控制线的范围,我们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改进,以确定是否存在特殊原因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控制图
控制图控制图(Control Chart )又称管理图、休哈特图,是一种将显著性统计原理应用于控制生产过程的图形方法。
控制图是区分过程中正常波动和一场波动,并判断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工具。
正常波动是由普通原因(偶然因素、随机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大量存在,对产品质量经常发生影响,但它造成的质量波动往往比较小,在生产过程中是允许存在的,如材料成分的微小变化、设备的轻微震动、刃具的正常磨损、夹具的弹性变型等;一场波动是由特殊原因(异常因素、系统因素造成的。
这些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并不大量存在,对产品质量也不经常发生影响,一旦存在,它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就比较显著,如机器设备带病运转,操作者违章操作等。
控制图的控制界限就是用来区分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的。
1、控制图的基本结构1)以随时间推移而变动着的样品号为横坐标,以质量特性值或其统计量为纵坐标; 2)三条具有统计意义的控制线:上控制线UCL 、中心线CL 、下控制线LCL ; 3)一条质量特性值或其统计量的波动曲线。
2、控制图原理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点出界就判异”小概率事件原理:小概率事件实际上不发生,若发生即判异常。
控制图就是统计假设检验的图上作业法。
第二种解释:“抓异因,弃偶因”控制限就是区分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的科学界限。
休哈特控制图的实质就是区分偶然因素与异常因素的。
UCLLCL样本统计量数值x 或R14 15 16 17 18按用途分类1)分析用控制图——用于质量和过程分析,研究工序或设备状态;或者确定某一“未知的”工序是否处于控制状态;2)控制用控制图——用于实际的生产质量控制,可及时的发现生产异常情况;或者确定某一“已知的”工序是否处于控制状态。
4、R X -图的绘制1)确定控制对象(统计量)一般应选择技术上最重要的、能以数字表示的、容易测定并对过程易采取措施的、大家理解并同意的关键质量特性进行控制。
2)选择控制图对于计量数据而言,R X -控制图是最常用最基本的。
之控制图的设计与观察分析
集成化:控制图将与其他数据分:控制图将实现移动化,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查看和控制数据
总结与展望
总结控制图的设计与观察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重要性:控制图的设计和观察分析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控制图的设计:通过控制图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控制图可以帮助确定过程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控制图的目的和作用
目的:监控生产过程,及时发现异常
作用:帮助分析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控制图类型:包括X-R控制图、P控制图、C控制图等
控制图应用:可用于质量控制、生产管理、项目管理等领域
控制图的分类
控制图的设计
设计原则
控制图的设计应遵循统计原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成本控制:通过控制图分析生产成本波动,优化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
质量管理
数据分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控制图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帮助我们发现潜在的问题
控制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控制图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控制图可以帮助我们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其他应用场景
控制图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优点
直观明了:通过图形直观展示数据变化情况
易于理解:易于理解,无需复杂的数学知识
及时发现异常:能够及时发现数据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便于分析:便于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缺点
控制图可能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和使用
控制图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控制图可能无法准确预测未来趋势
控制图的设计与观察分析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控制图的作用与使用方法
03
自动调整与优化
通过算法和模型,自动判断数据 是否处于控制界限内,提高分析 的准确性和效率。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自动调整控 制图的参数和阈值,优化控制效 果。
控制图与其他质量管理工具的整合
与六西格玛管理的整合
利用控制图识别并解决关键质量问题,推动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 。
与精益生产的整合
结合控制图和精益生产理念,实现生产过程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详细描述
控制图是一种统计工具,用于监控和分析过程数据,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波动并采取相应措施。它通过将实际数据 点绘制在图上,并设置控制界限,来判断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控制图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异常波动,预防不良 品产生,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控制图的类型
总结词
控制图有多种类型,包括均值-极差控制图、均值-标 准差控制图、不合格品率控制图等。这些不同类型的 控制图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数据类型。
服务业流程改进
服务流程监控
01
控制图可用于服务业中,如酒店、餐饮、医疗等,对服务流程
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
优化服务流程
02
通过分析控制图上的数据,发现服务流程中的瓶颈和问题,进
而优化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
提高服务效率
03
控制图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服务效率,减少等待时间,提高整体
服务质量。
科研实验数据分析
控制图所依据的数据应来自可靠的来 源,避免数据误差对控制图的准确性 造成影响。
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应准确无误,且应完整收集,避 免遗漏或错误的数据影响控制图的判 断。
异常点的识别与处理
识别异常点
在控制图中,如果数据点超出控制限 或呈现异常趋势,应视为异常点。
控制图如何制作
第7页
共7页
<上一页
预览:
总损失为最小。如图5-7所示。这就是大多数控制图的控制界限都采用μ±3方式的理由。
图5—7两种错误总损失最小点
X—R控制图的操作步骤及应用示例
用于控制对象为长度、重量、强度、纯度、时间、收率和生产量等计量值的场合。X控制图主要用于观察正态分布的均值的变化,R控制图主要用于观察正态分
步骤3:计算Xi,Ri。
步骤4:计算X,R。
步骤5:计算R图控制线并作图。
步骤6:将预备数据点绘在R图中,并对状态进行判断。
若稳,则进行步骤7;若不稳,则除去可查明原因后转入步骤2重新进行判断。
步骤7:计算X图控制线并作图。
将预备数据点绘在X图中,对状态进行判断。
若稳,则进行步骤8;若不稳,则除去可查明原因后转入步骤2重新进行判断。
的X和R值记录在控制图的下方区域,形成“抽样数据区”,最下方可作为“不良原因对策区”,这样就可形成一份完
整的Xbar--R控制图。
二、控制图的轮廓线
第3页/(共6页)
控制图是画有控制界限的一种图表。如图5-4所示。通过它可以看出质量变动的情况及趋势,以
便找出影响质量变动的原因,然后予以解决。
图5-4控制图
以上是X-R控制图的介绍。
步骤8: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并检验其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若过程能力指数满足技术要求,则转入步骤9。
步骤9:延长X-R控制图的控制线,作控制用控制图,进行日常管理。
上述步1~步骤8为分析用控制图操作步骤,在这里如果直接SPC软件来做的话,就不需要自己计算跟画控制图,控制图计算公式已嵌入SPC软件中,只要把相关样本数据录入
(5)控制对象要选择容易测定并对过程容易采取措施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图 13
12 4
R图
3 2 1
0
样本号
图5 铸件质量分析用控制图(x—R图)
(5) 根据本节“控制图的观察与判断”标准,工序处于稳定状 态。 由表6给出的数据,进而可计算出工序能力指数。 13
工序能力指数计算
ˆ S
k n 1 xij x 2 kn 1 i 1 j 1 2 k n xij k n 1 i 1 j 1 xij kn 1 i 1 j 1 kn
2 1 14.0 12.6 12.72 2 2 2 14.0 12.6 12.72 0.535 25 5 1 25 5
e x T 12.94 13.00 0.06 C pk T 2e 15 11 2 0.06 1.21 6S 6 0.535
表2 控制图的样本与样本容量 控制图名称 样本数k 一般k=20~25 K=20~30 一般k=20~25 样本容量n 一般3~6 1 备 注
X R 图 ~ X R 图 L—S图
X—Rs图
~ X 图的样本容量常取3或5
pn图、 p 图
C图、U图
1/p~5/p
尽可能使样本中缺 陷数C=1~5
7
5
12
x (4) 做出 图及 R图的坐标系,并将横坐标样本号单位对齐,将 x i Ri在图上打点,联结点成平均值、极差 表6中各样本的 、 波动曲线,图5即为分析用控制图。
14
UCL=13.719 CL=12.940 LCL=12.161 UCL=2.86 CL=1.35
5 10 15 20 25
4
控 制 图 绘 制 的 一 般 工 作 程 序
确定受控质量特性
选定控制图种类
收集预备数据
计算控制界限
作分析用控制图
判断工序是否处 于稳定状态
NO
结束
YES
与规格比较,确定 控制用控制图 应用控制图控制工 序
5
图名称
X R图
步
骤
xi
计 算 公 式
备
注
(1)计算各样本平均值 (2)计算各样本极差Ri
j 1
x
5
1j
(2)由表4的计算公式计算总平均 x 和极差平均R 。 x
x
i 1
25
i
25
i
13.00 12.94 12.72 323.50 12.94 25 25
1.9 1.3 1.1 33.80 1.35 25 25 25 (3)查表5,当n=5时,得A2 0.577, D4 2.115, 得X R图的控制线为: R
16
计算最大值中心线 CL1、最小值中心线 CL2 和上、下控制线 UCL、LCL。 由表5,当n 5时,A9 1.363 CL1 L 13.68 CL2 S 12.32 UCL M A9 R 13.00 1.363 1.36 14.85 LCL M A9 R 13.00 1.363 1.36 11.15
注:表5在第16页
查表5,当n=5时,得m3 A2 0.691
15
3 L—S控制图(两极控制图)
原理:它是通过极大值,极小值的变化掌握工序分布变化的状态。其适用 场合与 X R 控制图相同。但因只用一张图进行控制,因此具有现场 使用简便的优点。 例3:若对例1,采用L—S控制图进行控制,试作出分析用控制图。 • 由表3的计算公式首先找出表6中每个样本的极大值Li和极小值Si并记入表6 中。 如 L1=14.0 S1=12.1 …… ……
表5 控制图系数表 样本大小 2 3 4 5
X 图 用
A2 1.880 1.023 0.729 0.577 D3 -
R 图 用
D4 2.267 2.575 2.282 2.115
~ X 图 用
M3A2 1.880 1.187 0.796 0.691
X 图 用
E2 2.660 1.772 1.457 1.290
计算最大值平均值 L 、最小值S 、平均极差R 和范围中值M: 341.9 L 13.68 i 1 k 25 k R L S 13.68 12.32 1.36
i 1
L
k
i
S
k
i
308.1 12.32 25
L S 13.68 12.32 M 13.00 2 2
1.109 1.054 1.010 0.975
1.263
1.914 1.143 1.104 1.072
9
各类控制图作法举例
10
1x R 控制图(平均值——极差控制图) • 原理: x 图又称平均值控制图,它主要用于控制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 特性的平均值; R图又 称极差控制图,它主要用于控制产品质量特性的分散。 x R图的联合使用,掌握工序质 “ xR ”控制图是通过 图和 量特性分布变动的状态。它主要适用于零件尺寸、产品重量 、 热处理后机械性能、材料成分含量等服从正态分布的质量特性 的控制。 R • 例1 某铸造厂决定对某铸件重量采用 x 图进行控制,每 天抽取一个样本,样本容量n=5,共抽取样本k=25个,测取的预 备数据如表6所示。该铸件重量规格要求为13 ±2(公斤),并希望 工序能力在1~1.33之间,试作控制图。 解:
pn i
ni
k
计算各样本的平均缺陷数 c
计算各样本的单位缺陷数ui
c
c
i 1
k
i
k
ui
ci ni
ci——第i样本的缺陷数(各样本 样本容量相等) 6 各样本样本容量不等
3 收集预备数据
收集预备数据的目的只为作分析用控制图以判断工序状态。 数据采集的方法是间隔随机抽样。为能反映工序总体状况, 数据应在10~15天内收集 ,并应详细地记录在事先准备好的 调查表内。数据收集的个数参见表2。
i 1
R
25
X图:CL x 12.94 UCL x A2 R 12.9 0.577 1.35 13.719 LCL x A2 R 12.94 0.577 1.35 12.161 R图:CL=R 1.35 UCL D4 R 2.115 1.35 2.86 注:表5在第线计算公式可 知,平均值的 3倍均方差为A2 R ,即3 ˆ 又由式
2 x
n
即
ˆ x n ˆx ˆx S= n A2 R 3 34 2 0.06
因此有 C pk
3T 2e 6 n A2 R
6 5 0.577 1.35
L—S图用
A9 2.695 1.826 1.522 1.363
6
7 8 9 10
0.483
0.419 0.373 0.337 0.308
0.076 0.136 0.184 0.223
2.004
1.924 1.864 1.816 1.777
0.549
0.509 0.432 0.412 0.363
1.184
数据列中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值
LS 2
(pn)i——第i样本的不合格品数 (各样本样本容量皆为n) ni——第i样本的样本容量(各样 本样本容量可以不等)
X—Rs图 Pn图 P图 C图 U图
Rsi xi xi 1
p p n n
pi
pn
p
i 1
k
n i
计算各组不合格品率pi
i 2
~ X R 图
(1)找出或计算出各样本 ~ 的中位数 X i (2)计算各样本极差Ri
x n1
1 x n x n 1 n为偶数 i 2 2 i2 Ri maxxij minxij xi
2
——n为偶数时,第I样 1 x n x n 1 i 2 i2 2 本 中按大小顺序排列起的
作分析用控制图并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在坐标图上画出三条控制线,控制中线一般以细实线表示, 控制上下线以虚线表示。 将预备数据各样本的参数值在控制图中打点。 根据本节介绍的控制图的判断规则判断工序状态是否 稳定, 若判断工序状态不稳定,应查明原因,消除不稳定因素,重 新收集预备数据,直至得到稳定状态下分析用控制图;若判 断工序处于稳定状态,继续以下程序。 6 与规格比较,确定控制用控制图 由分析用控制图得知工序处于稳定状态后,还须与规格要求 进行比较。若工序既满足稳定要求,又满足规格要求,则称 工序进入正常状态。此时,可将分析用控制图的控制线作为 控制用控制图的控制线;若不能满足规格要求,必须对工序 进行调整,直至得到正常状态下的控制图。 所谓满足规格要求,并不是指上、下控制线必须在规格上、 下限内侧,即UCL>TU;LCL< TL。而是要看受控工序的工序 能力是否满足给定的Cp值要求。 8
本例的R图与~ x R控制图中R图完全相同,因此只计 算~ x 图的控制线。 ~ 由表3的计算公式找出表 6中每个样本的中位值 x 。如 ~ x 13.1; ~ x 13.2 ~ x 12.8 并将中位值~ xi 填入表6中。 x ~
i 1 k 1 2 25
由表4的计算公式计算中位值 的平均值。 ~ x 由上例 313.2 12.53 k 25 R =1.35
i
~ x 图的控制线为: CL ~ x 12.53 UCL ~ x m3 A2 R 12.53 0.691 1.35 13.463 ~ LCL x m3 A2 R 12.53 0.691 1.35 11.597 其它程序与例 1完全相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