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教学文案
小学数学教案编写片段
小学数学教案编写片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小学加减法口算练习,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内容:加减法口算练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加减法口算练习中的进位借位问题。
教学准备:
1. 小学生加减法口算练习题目
2. 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5分钟)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口算问题,让学生快速回答,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加减法口算知识。
二、讲解加减法口算练习(10分钟)
教师讲解加减法口算练习的方法和技巧,重点讲解进位和借位的问题。
三、学生练习(20分钟)
学生在黑板上做加减法口算练习题目,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进位借位模式进行计算。
四、评价和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的评价,总结学生在加减法口算练习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
力提高口算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口算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加减法口算,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针对小学生的加减法口算练习进行了讲解和练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
助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加深对加减法口算知识的理解。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际
操作中更好地掌握加减法口算练习。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通用11篇)数学是我们从小就学的,那么大家知道数学的课堂实录怎么写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小学数学课堂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篇1教学目标:1、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2、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内容:人教社教课书82---83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电脑课件、迷宫作业图、卡片、信封、信箱、筐子、20个沙包、小黑板。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谁喜欢做游戏请举手,这么多同学都喜欢。
那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满足同学们的要求,带你们一起去数学乐园里做游戏,愿意去吗?生:愿意师:(板书数学乐园)(上课伊始,利用孩子们喜欢做游戏这一情景,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师生共同做游戏,共同探究㈠用起立游戏激发兴趣师:去数学乐园之前老师先说个游戏,看那些同学在游戏中反应快,合作的好,思维敏捷,做的对,老师就带他一起去数学乐园,行吗?师:1、请你在心理数一数,并用手指或卡片表示?从前数你排第几?从后数你排第几?从左数你排第几?从右数你排第几?2、请后2排的小朋友起立。
3、请第2排的小朋友起立。
4、请左数第3竖行的小朋友起立5、请右数第1竖行的小朋友起立6、仝瑶小朋友你可以告诉大家你的位置吗?(起立游戏让学生感到既紧张又轻松,从而确定自己在班里的位置,这一游戏让孩子们感知前后左右等空间方向,又区分了几个和第几个。
)师总结:刚才在游戏中,小朋友注意力很集中,合作的也很好,每一个人的表现都很出色,很棒的,因此,我要做出决定,带我班小朋友一起去数学乐园做游戏,高兴吗?生:高兴师:大家一起说两遍出发啦----㈡用走迷宫的游戏再次激发兴趣师:数学乐园到了,数字娃娃在守门,听它在说什么?数字娃娃:欢迎小朋友来到数学乐园,来数学乐园游玩的小朋友,你们不需要买票,只要你们开动脑筋,能从迷宫中走出去就可以到数学乐园里做游戏了。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
我的教学故事——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及反思教学片段一课堂不精彩,人生不精彩。
课堂教学精彩了,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成了享受人生的过程。
怎样使课堂精彩起来,怎样使我们的教学变成享受人生的过程?希望这组数学教学片段能给大家以有益的启迪。
精彩的课堂应该是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课堂。
师生不再按“计划课堂的程序机械被动的模仿,而是在多维互动的交往活动中“共同创造和分享新知识、新思维、新发现、新体验。
我的《找规律》,让学生设计出了“庆“六一”儿童节的舞台设计,结果,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被学校采纳。
这样的成功,这样的喜悦,孩子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老师自然也从中体验到了育人的喜悦。
这样令人陶醉的课堂,怎能不是精彩的课堂?精彩的课堂应该是呵护学生心灵、关注学生情感的课堂。
过分、片面地注重知识的教学,反而不利于知识的学习,情感是知识学习的催化剂。
赋予知识以情感,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价值,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也是我们过去所忽视的。
教学片段二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反思四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片段三教师出示数学课本第39页例1场景图。
(引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出已知条件与问题,整理成下题。
)李叔叔正在看一本书,看了两天。
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师:你能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与问题列出算式吗?(学生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做。
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反馈交流。
)生1:要求还剩多少页没有看?我是这样算的:234-66-34=168-34=134(页)师:谁能解释一下吗?生2:要求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先用这本书的总页数减去昨天看了的66页,等于168页,再用168页减去今天看了的34页,就求出还剩134页没有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片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片段五、《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片段1、写分数。
出示教材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并说说为什么?图略(有六张图,分别是3/4、4/4、5/4、2/5、10/5、12/5)2、分类先观察上述六个分数,再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此进行合理的分类。
(教师话音未落,下面就有学生在窃窃私语:很简单啊,分成分母是4的、分母是5的不就行了吗?)师指出:不能按分母是4的、分母是5的这样来分两类,这样太简单了,没有挑战性。
(“唉”,学生有些失望,但也有些跃跃欲试)先给予一定时间的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大约五分钟后,教室里开始静下来,学生基本上组内达成共识)小组汇报交流,主要意见如下:生1:我们把这些分数分成了三类,分类的标准是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
第一类:分子比分母小的,有3/4、2/5第二类:分子与分母相等的,有4/4第三类:分子比分母大的,有5/4、10/5、12/5生2:我们把这些分数也分成了三类,分类的标准是把这些分数跟1比较大小。
第一类:比1小的分数,有3/4、2/5第二类:跟1相等的分数,有4/4第三类:比1大的分数,有5/4、10/5、12/5生3:我们分成了二类,分类的标准是有的分数实际上是整数,有的不是。
第一类:实际上是整数的,有4/4(是1)、10/5(是2)第二类:不是整数的,有3/4、2/5、5/4、12/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黑板上相应板书。
3、概括特征师:第一种分法与第二种分法的结果相同,但它们的分类标准却不同,看看它们的标准有没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分子比分母小的,实际上就是这个分数比1小;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实际上分数值就等于1;分子比分母大的实际上就是分数值比1大。
教师把上述内容的板书合并在一起。
并指出第一类是真分数,第二类与第三类是假分数。
追问:如果让你来概括一下什么叫真分数,你该怎么说呢?什么叫假分数呢?指名说说,后小黑板出示真、假分数的概念。
数学教学片段设计
数学教学片段设计以下是 6 条关于数学教学片段设计的内容:1. 嘿,咱来讲讲认识图形那一块儿的教学片段设计呀!就像带小朋友们进入一个奇妙的形状王国。
你看,咱可以把各种图形的卡片藏在教室里不同的地方,让孩子们去寻宝,找到一个就大喊:“哇,我找到三角形啦!”或者“嘿,这儿有个正方形!”这样不比干巴巴地讲有趣多啦?这不就像他们在玩一场超级有趣的游戏,还能顺便把知识学了。
咱就得让数学变得好玩,不然孩子们咋会喜欢呢?2. 想不想知道怎么教加减法呀,嘿嘿!比如说拿糖果来举例呀,把一堆糖果摆出来,问孩子们:“这里有 5 颗糖果,再给你们 3 颗,那一共有几颗呀?”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数,去感受增加的过程,多有意思呀!这就好像在搭积木,一块一块堆起来,知识也一点一点进脑袋啦!这方法难道不比死记硬背来得强?3. 来,说说乘法!咱可以设计成一个购物游戏呀,让孩子们当小顾客去买东西。
“哇,这个铅笔 3 块钱一支,我要买 4 支,那得多少钱呀?”他们就得想 3 乘 4 等于多少呀。
这多像在模拟生活中的场景,让他们知道数学可不是只在书本上,而是到处都能用得到呢!不这么教,孩子们能学得扎实吗?4. 讲分数的时候呀,咱可以用切蛋糕来比喻呀!把一个蛋糕切成几块,然后问:“这一块是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呀?”孩子们肯定会瞪大眼睛去观察,去思考。
这就像在探索一个神秘的谜题,充满了挑战和乐趣。
这种方式难道不会让孩子们对分数有更深刻的理解吗?5. 学几何图形的角度时,咱就带孩子们去操场上呀!看看各种建筑物的角呀,然后问他们这是什么角。
“哇,那个钟楼的角好尖呀,是锐角吧!”他们肯定会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多热闹呀!这不就像在外面玩耍的同时把知识也学了,多棒呀!不这样做,数学能变得这么生动吗?6. 教方程的时候,咱可以设计个神秘的密码箱游戏呀!给他们一些条件,让他们通过解方程来找到打开密码箱。
小学片段教学数学优秀教案
小学片段教学数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为小学数学中的数的认识和运算。
三、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数的概念和数的分类。
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小学数学中的基本运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的概念进行分类。
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小学数学中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教案、教具、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好课本、练习册等学习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小游戏或者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等教具,向学生介绍数的概念和分类,包括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等,让学生明确数的概念和分类。
3. 例题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讲解小学数学中的基本运算方法,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运算的步骤和方法。
4. 练习(2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逐步提高。
5. 拓展(1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和方法。
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预告。
七、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个别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练习和拓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片段教学数学优秀教案
学校片段教学数学优秀教案学校片段教学数学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拟娴熟地推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经受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发觉过程,体会观看比拟、归纳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学问中的规律之美,激发同学宠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把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教法学法:1、教法:情境激趣,引导探究。
2、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生成问题激兴导入1、同学依据课题提出问题。
师:知道这节课我们要争辩哪局部内容吗师:你看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依据同学答复板书:向哪移变化)师:带着问题学习会让我们的学习过程更清楚,学习目的更明确。
信任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解决心中怀疑。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利用学校生对于新学问的“古怪心〞,引导同学自主发问。
这些“问题〞来自于同学本身的思考,也就是他们急于探究新知的动力,有利于调动同学乐观参与到学习和探究中去。
)2、出示孙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动画,将情境中的数据列出,感知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及小数大小变化。
师:课前老师通过和同学们沟通知道同学们都爱看西游记,这天师徒四人正行走在西去取经的路上,突然杀出一个妖怪,想不想看当时是什么状况(放动画片)(设计意图:孩子好动,宠爱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同学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同学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究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预备,在心理上产生猛烈的“我要探究〞的冲动。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从情境中提取数据让同学填空0.009米=(9)毫米①0.09米=(90)毫米②0.9米=(900)毫米③ 9米=(9000)毫米④1、推导右移规律。
引导同学借助整数局部,从上往下观看(1)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小组争辩沟通)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精彩片段集锦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精彩片段集锦一、《圆的认识》教学片断(一、)立足学生现实生活世界,体验圆之美、数学之美情景1:(课起始阶段)(课件出示:圆。
)师:认识吗?生:圆。
师:你想到了什么?生:球是圆的。
生:想到了一个封闭图形。
生:十五的月亮是圆的。
生:画圆要用到圆规。
师:一个“圆”字让大家浮想联翩,张老师这里拍下了一些生活中的情景,看看大家能不能从这些情景中找到圆?(屏幕呈现旭日东升、皓月悬空、星球的陨石坑、信号塔发射的电磁波等。
)师:从这些现象当中能找到圆吗?你有什么感受?生:圆就在我们身边。
生:我们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圆形的。
生:圆是非常美的图形。
师:是啊!刚才我从大家的眼神中也读懂每位同学都有这种美的感受。
西方哲学家曾经称圆是最美丽的图形。
【评析:直截了当的导入,让学生先说说对圆的认识,悄然走进了学生的认知世界。
课件的展示让学生加深了对圆的认识。
这样的认识是真实、生动的。
让学生观看“旭日东升”等自然现象后谈谈感受,充分调动听觉、视觉多种感官,刺激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圆就在身边。
】二、《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断师: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了带有百分数的物品,请拿出来。
(学生拿出了有关物品放在桌上。
)师: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内容?生:百分数。
师:谁来说一说?会读吗?知道它们的意义吗?生1:羊毛含量占这件毛衣的90%,有90%是羊毛。
生2:这瓶酒的酒精含量占这瓶酒的48%,不太辣。
生3:实际完成是计划的150%,超额完成了。
生4:我国人数占全世界的25%,我国人口比较多。
生5: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的5%,人多地少,要控制人口,保护耕地。
生6:……(多名学生上台介绍。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利用课前调查与数学信息收集,使学生初步了解百分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3、《7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断1、引领学生走进“7”的世界,为学生开辟广阔的视角。
小学数学教案讲授片段
小学数学教案讲授片段
教学内容:比较大小(大于、小于、等于)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2. 能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正确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或数字图案卡片;
2. 比较大小练习题;
3. 小组讨论过程所需的小组活动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或数字图案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数字大小,引导学生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二、授课:
1. 讲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通过实物或数字图案让学生理解这三个概念的意义;
2. 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及其对应英文表达的强调和讲解。
三、练习:
1. 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较大小的练习,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数字或数字图案,用符号表示大于、小于、等于的关系;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总结: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大于、小于、等于?
2. 如何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五、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后,带回家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六、拓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如利用游戏或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内容,加
深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巩固和延伸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
应用知识的能力。
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微型课教案文案
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微型课教案文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
2.培养学生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技能。
3.培养学生比较物体长度和排序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
2.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3.比较物体长度和排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2.难点: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含义,准确测量物体长度。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比如测量铅笔、书本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2)引入长度单位“厘米”,让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厘米”的概念。
(3)通过观察尺子,让学生找出1厘米的长度,并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
3.学习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1)示范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注意尺子要与物体平行,紧贴物体边缘。
(2)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互相交流测量结果。
4.比较物体长度和排序(1)拿出几根长短不一的小木棒,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长度。
(2)引导学生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词语描述物体长度的关系。
(3)将小木棒按照长度从短到长排序,让学生体验排序的过程。
5.巩固练习(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批改作业,针对错误进行讲解。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五、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回家后,用尺子测量家中的一些物品,记录下它们的长度,明天课堂上分享。
2.复习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练习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学会了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够比较物体长度和排序。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
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我的教学故事——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及反思教学片段一课堂不精彩,人生不精彩。
课堂教学精彩了,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成了享受人生的过程。
怎样使课堂精彩起来,怎样使我们的教学变成享受人生的过程?希望这组数学教学片段能给大家以有益的启迪。
精彩的课堂应该是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课堂。
师生不再按“计划课堂的程序机械被动的模仿,而是在多维互动的交往活动中“共同创造和分享新知识、新思维、新发现、新体验。
我的《找规律》,让学生设计出了“庆“六一”儿童节的舞台设计,结果,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被学校采纳。
这样的成功,这样的喜悦,孩子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老师自然也从中体验到了育人的喜悦。
这样令人陶醉的课堂,怎能不是精彩的课堂?精彩的课堂应该是呵护学生心灵、关注学生情感的课堂。
过分、片面地注重知识的教学,反而不利于知识的学习,情感是知识学习的催化剂。
赋予知识以情感,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价值,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也是我们过去所忽视的。
教学片段二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反思四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片段三教师出示数学课本第39页例1场景图。
(引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出已知条件与问题,整理成下题。
)李叔叔正在看一本书,看了两天。
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师:你能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与问题列出算式吗?(学生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做。
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反馈交流。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优秀6篇)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优秀6篇)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 经历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现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帮助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程的数学教育,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年龄较小,形象思维发达,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只有少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同学们想想你学过哪些数?关于这些数你们都知道些什么?生:①我知道7大于5,2小于6。
②我知道4的后面是5,前面是3。
③9在10的前面,10比9多1。
④10是最小的两位数,9是的一位数。
⑤我还知道2,4,6,8,10是双数。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生:钟面、日历、手表上的数……师:(投影显示一包原装的铅笔)你能猜出这包是几根吗?(猜猜看)让学生打开自己与屏幕上一样的一包,数数有几根。
让学生拿小棒,数出10根,用皮筋扎成1捆。
师:你知道这10个1根是几个十根吗?(1个十)师生一起在1捆(10根)后面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数。
11,12,…,20,再把10个单根的扎成一捆。
从1数到20,从7数到18。
(二)动手操作1. 假如你是小售货员,老师要买10枝铅笔,你怎样拿给老师呢?怎样拿得快呢?2. 小组讨论怎样摆小棒就能让老师和同学们不用去数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小棒。
小学数学短视频文案
【开场白】(镜头缓缓推进,背景音乐轻快活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踏上小学数学的启蒙之旅,用短视频的方式,让大家轻松掌握数学的奥秘。
让我们一起打开数学的大门,探索知识的宝藏吧!【第一部分:数字的世界】(镜头切换至动画数字,背景音乐渐入高潮)(画面文字:认识数字)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要从认识数字开始,走进数学的世界。
数字是数学的基础,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1. 0到9的数字:从0开始,我们认识了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
每一个数字都有自己的特点,它们可以组成各种有趣的数字。
2. 数字的顺序:从1到10,数字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记住这个顺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数学运算。
3. 数字的大小:数字的大小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
记住,数字越大,代表的数量就越多。
【第二部分:加减法的奥秘】(镜头切换至动画演示加减法,背景音乐节奏明快)(画面文字:加减法的乐趣)加减法是数学中最基础的运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奥秘吧!1. 加法:加法就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在一起。
比如,2 + 3 = 5,这就是将2和3合并成了5。
2. 减法:减法就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
比如,5 - 2 = 3,这就是从5中减去了2,剩下了3。
3. 加减法运算的规律:加法和减法都有一定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完成运算。
【第三部分:乘除法的挑战】(镜头切换至动画演示乘除法,背景音乐渐入高潮)(画面文字:乘除法的挑战)乘法和除法是数学中的高级运算,它们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应对这些挑战!1. 乘法:乘法就是将一个数重复相加。
比如,2 × 3 = 6,这就是将2重复相加了3次。
2. 除法:除法就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
比如,6 ÷ 2 = 3,这就是将6分成了2份,每份是3。
3. 乘除法的运算技巧:掌握乘除法的运算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完成运算。
【第四部分:数学应用】(镜头切换至实际应用场景,背景音乐轻松愉快)(画面文字:数学在生活中)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
小学数学教案重点片段
小学数学教案重点片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数字卡片、练习册
教学过程:
1.引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出示一道加法题目,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并引导学生探讨加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
2.教学示范(10分钟)
教师示范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让学生跟随一起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技巧。
3.合作探究(15分钟)
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出题并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互相帮助,加深对加减法规律的理解。
4.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纠正错误,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5.拓展应用(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例如购物结账、计算时间等,拓展学生思维。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练习册中相关练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明天我们将学习更多有关数学的知识,敬请期待!。
小学片段教学数学优秀教案
小学片段教学数学优秀教案【教案名称】:小学片段教学数学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小学数学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2. 掌握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提高数学运算和问题解决能力;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有趣的数学问题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本节课的数学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 教师通过示范解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学生合作探究(20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2. 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分享思路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一些巩固练习题,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2. 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纠正他们的错误,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今后学习中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或讲解知识点,巩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的教案和教学课件;2. 学生个人课本和练习册;3.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纸张和笔。
【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解题能力。
3. 教师可以采用口头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更多的练习和拓展,提高数学运算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可以参加数学竞赛或活动,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片段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片段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
2. 能够熟练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
3. 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加法做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1. 加法的概念理解。
2. 加法的运算方法掌握。
教学难点:
1. 多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足够数量的教具和练习题。
2. 学生需要准备好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再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二、讲解(10分钟)
1. 讲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即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的运算。
2. 讲解加法的运算方法,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加。
三、示范演练(15分钟)
1.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简单的加法运算,让学生观察并跟随操作。
2. 带领学生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加法练习题。
四、小组合作(15分钟)
1.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加法题目,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完成。
2. 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困难问题。
五、总结(5分钟)
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2. 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一些加法运算的练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1.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不仅停留在计算的层面上。
2.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小学课堂教学短视频文案
【短视频开头】(镜头缓缓推进,孩子们稚嫩可爱的面孔充满好奇,手中紧握着各式各样的教具,背景音乐轻快)旁白:“这里是充满活力的小学课堂,在这里,孩子们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在快乐中成长。
”【短视频正文】(镜头切换,展示课堂上的各种场景)1. 数学课堂(镜头对准一位正在讲解几何图形的老师,孩子们认真聆听,不时举手提问)旁白:“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公式和数字,老师通过趣味故事,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几何知识。
”(展示孩子们动手操作,用积木搭建几何图形的场景)旁白:“看,这就是孩子们亲手搭建的几何世界,他们在实践中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 语文课堂(镜头聚焦在一位正在朗读诗歌的老师身上,孩子们跟读,眼神中闪烁着对文字的热爱)旁白:“语文课堂,文字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充满温度的故事。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感受语言的魅力。
”(展示孩子们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的场景)旁白:“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共同探索文本的深层含义。
”3. 科学课堂(镜头捕捉到一位正在展示实验现象的老师,孩子们瞪大眼睛,全神贯注)旁白:“科学课堂,孩子们化身小小科学家,通过实验探索未知的世界。
每一次成功的实验,都是对好奇心最好的回应。
”(展示孩子们分组进行科学实验,记录数据,分享发现)旁白:“在实践中学习,孩子们不仅掌握了科学知识,更培养了严谨的科研态度。
”4. 美术课堂(镜头对准一位正在指导孩子们绘画的老师,孩子们画笔飞舞,创意无限)旁白:“美术课堂,是孩子们挥洒创意的天地。
在这里,他们用色彩和线条,描绘出心中的世界。
”(展示孩子们完成的作品,展示墙上的画作琳琅满目)旁白:“每一幅作品,都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的窗口,在这里,他们尽情表达,自由翱翔。
”5. 体育课堂(镜头展示孩子们在操场上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旁白:“体育课堂,孩子们在奔跑中释放活力,在合作中学会团队精神。
每一次运动,都是对健康的承诺。
数学片段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如概念、公式、定理等。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选取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这一章节。
三、教学重点1. 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2. 分数与整数、小数的联系。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的意义。
2. 分数与整数、小数的相互转化。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教学挂图。
3. 学生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图片:一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2. 引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1. 理解分数的意义(1)教师讲解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2)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分数的意义。
(3)教师展示分数的表示方法:分子表示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
2. 分数与整数、小数的联系(1)教师讲解分数与整数的联系:整数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分数。
(2)教师讲解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分数可以化成小数,小数也可以化成分数。
(三)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以及与整数、小数的联系。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教师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4. 教师在课后反思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教案范文(5篇)_1
优秀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教案范文(5篇)优秀学校数学片段教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确定位置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确定位置的必要性;2、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力量训练目标:1、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使同学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2、引导同学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同学主动参加观看、操作与活动;2、训练同学能把思索的结果用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同时要让同学很好地沟通和合作。
教学重点: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方法;2、比较敏捷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敏捷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法。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
学具预备:直尺、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现图片)同学们还记得吗?去年也就是20__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胜利放射,10月16日6时28分返回舱在内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陆,圆了几代中国人的幻想,让全中国人为之傲慢和骄傲!但是你们知道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快速地找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的吗?这全依靠于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
大家肯定觉得很奇妙吧!学习了今日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二、引导探究:1、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需要物体的位置,同学们有这样的体验吗?2、假如现在有同学想去看电影,(1)如何找到电影标上所指的位置?(以6排3号为例,指名说,再用课件展现),(2)假如是3排6号,与6排3号指的是同一个座位吗?假如将6排3号记作(6,3),3排6号该怎样表示?(3)从刚才的争论中,你知道了在电影院内确定一个位置一般需要几个数据吗?这两个数据都代表有肯定的实际意义,而且在排列上有肯定的挨次性,这是在平面内确定位置的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也就是用有序排列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两个数据可以确定一个位置。
3、指名任一同学:你能用刚才这种方法描述一下你所坐的位置吗?4、刚才有同学提到了在地图上确定某城市的位置,大家想一想在地图上是利用什么来确定位置呢?请看题(P126随堂练习)(1)分组争论:如何找到震中的位置?(2)在这张地图上你能找到位于东经1130、北纬400的城市吗?你能描述大连的大致位置位置吗?哈尔滨呢?小结: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有经度和纬度,象GPS 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就是通过监测出神舟5号返回舱降落位置的经度和纬度,从而关心科学家快速地找到英雄杨利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
断
我的教学故事
——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片断及反思
教学片段一
课堂不精彩,人生不精彩。
课堂教学精彩了,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成了享受人生的过程。
怎样使课堂精彩起来,怎样使我们的教学变成享受人生的过程?希望这组数学教学片段能给大家以有益的启迪。
精彩的课堂应该是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课堂。
师生不再按“计划课堂的程序机械被动的模仿,而是在多维互动的交往活动中“共同创造和分享新知识、新思维、新发现、新体验。
我的《找规律》,让学生设计出了“庆“六一”儿童节的舞台设计,结果,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被学校采纳。
这样的成功,这样的喜悦,孩子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老师自然也从中体验到了育人的喜悦。
这样令人陶醉的课堂,怎能不是精彩的课堂?精彩的课堂应该是呵护学生心灵、关注学生情感的课堂。
过分、片面地注重知识的教学,反而不利于知识的学习,情感是知识学习的催化剂。
赋予知识以情感,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价值,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也是我们过去所忽视的。
教学片段二
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
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反思四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片段三
教师出示数学课本第39页例1场景图。
(引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出已知条件与问题,整理成下题。
)
李叔叔正在看一本书,看了两天。
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师:你能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与问题列出算式吗?
(学生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做。
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反馈交流。
)
生1:要求还剩多少页没有看?我是这样算的:
234-66-34
=168-34
=134(页)
师:谁能解释一下吗?
生2:要求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先用这本书的总页数减去昨天看了的66页,等于168页,再用168页减去今天看了的34页,就求出还剩134页没有看。
师:怎么知道昨天看了66页?
生2:“看到第66页”就说明看了66页。
师:理解得好!还有与他的算法一样的吗?
(许多学生举手示意算法相同。
)
师:还有与他的算法不一样的吗?
生3:我是这样算的——
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
师:谁看懂了?能不能解释一下呢?
生4:这种算法是先算出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也就是先算出66+34的和,再用总页数减两个数的和。
因为这个“和”正好是一个整百数,这样计算简便。
即,234-100=134(页)。
师:计算时认真观察,就能做到“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教师再次呈现学生的几种不同的算法,引导学生继续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
生5:我认为还可以这样算——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师:请你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生5:我是这样想的,先用这本书的总页数减今天看了的页数,也就是先算234-34=200(页),这样相减正好得到一个整(几)百数。
一个整(几)百数减一个两位数比较简单,容易口算。
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
这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6:我喜欢生1的算法。
因为这样列式,计算过程清楚。
生7:我喜欢生3的算法。
他是先求出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用总页数减去两天所看的页数的和,而这个“和”正好是一个整(几)百数,这样计算非常简便。
师:从上面的算法看出,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依次减去那两个数,或者先求出两个数的和,再减去这个和,也可以先减去两个数中的一个数,再减去另一个数。
至于哪种方法更简便,计算时要根据题目的数字特点恰当选用。
生3的算法是今天新学的,生5的算法也很巧妙,能使繁杂的计算变得简捷。
请同学们仔细比较辨别,何时用何种方法,要依据具体题目确定。
(独立完成“做一做”。
4人小组讨论交流,突出生3的算法。
)
反思:
“简便计算”是运算定律(或性质)的简单应用,是提高学
生运算技能和增强数感的重要内容。
本教学片段体现了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把简便计算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通过计算,能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3.尊重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放手让学生通过提问、列式、计算等形式自主探索出计算“连减”的几种简便方法,加深了学生对运算定律(性质)的理解,展示了学生自我探索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4.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主动探究新知,在解决问题中掌握所学知识;注意引导学生相互学习,让学生在有效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培养参与意识;利用与同伴交流、比较异同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培养优化意识,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