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正弦定理ppt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第1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第1课时正弦定理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53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第1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第1课时正弦定理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53

45°=
23,
∴C=60°或 C=120°.
当 C=60°时,B=75°,
b=cssiinnCB= s6isnin607°5°= 3+1; 当 C=120°时,B=15°, b=cssiinnCB= s6insi1n2105°°= 3-1. ∴b= 3+1,B=75°,C=60°或 b= 3 -1,B=15°,C=120°.
代入已知式子得
cos ksin
AA=kcsoisn
BB=kcsoisn
CC.
∴csoins
AA=csoins
BB=csoins
C C.
∴tan A=tan B=tan C.
又∵A、B、C∈(0,π),
∴A=B=C.∴△ABC 为等边三角形.
法二:化边为角
由正弦定理得sina A=sinb B=sinc C.
提示:sina A=sinb B=sinc C
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 (1)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
比相等,即 (2)解三角形
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 A,B,C 和它 们的对边 a,b,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 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 解三角形.
[问题思考] (1)在△ABC 中 sin A=sin B,则 A=B 成立 吗? (2)在△ABC 中,sin A∶sin B∶sin C=a∶b∶c 成立吗? (3)在△ABC 中,若 A>B,是否有 sin A>sin B? 反之,是否成立?
—————————[课堂归纳·感悟提升]————————— 1.本节课的重点是正弦定理的应用,难点是正
弦定理的推导.
2.本节课要牢记正弦定理及其常见变形:
(1)sina A=sinb B=sinc C=2R(其中 R 为△ABC 外

版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1.1 正弦定理(一)课件 新人教B版必修5.pptx

版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1.1 正弦定理(一)课件 新人教B版必修5.pptx
12
跟踪训练1 如图,锐角△ABC的外接圆O半径为R,角A,B,C所对的 边分别为a,b,c.求证:sina A =2R. 证明
13
类型二 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2 已知△ABC,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a=20,A=30°,C= 45°. 解答 ∵A=30°,C=45°,∴B=180°-(A+C)=105°, 由正弦定理得 b=assiinnAB=20ssiinn3100°5°=40sin(45°+60°)=10( 6+ 2), c=assiinnAC=20sisnin3405°°=20 2, ∴B=105°,b=10( 6+ 2),c=20 2.
A.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由sin A=sin C,知a=c,∴△ABC为等腰三角形.
1 2 3 247
3.在△ABC中,已知BC= 5 ,sin C=2sin A,则AB=_2__5___.
答案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 AB=ssiinn CABC=2BC=2 5.
18
命题角度2 运算求解问题
例4
在△ABC中,A=
π 3
,BC=3,求△ABC的周长的最大值.
解答
19
反思与感悟
利用sina A=sinb B=sinc C=2R 或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a=ksin A,b= ksin B,c=ksin C(k>0)能够使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相互转化.
22
跟 踪 训 练 3 在 △ABC 中 , 角 A 、 B 、 C 的 对 边 分 别 是 a 、 b 、 c , 若 A∶B∶C=1∶2∶3,求a∶b∶c的值. 解答
23
当堂训练
25
1. 在△ABC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答案 解析

高中数学: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运用》课件必修

高中数学: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运用》课件必修

04
习题与解析
Chapter
基础习题
01
02
03
基础习题1
已知三角形ABC中,a=4, b=6, C=120°,求角B。
基础习题2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 A=60°,a=3, b=4, 求角 B。
基础习题3
已知三角形ABC中,a=3, b=4, c=5, 求角A。
提升习题
提升习题1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 a=5, b=4, sinB=√3/2, 求角A。
高中数学13《正弦定理、余弦定 理及其运用》课件必修
目录
• 正弦定理 • 余弦定理 •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综合运用 • 习题与解析 • 总结与回顾
01
正弦定理
Chapter
正弦定理的定义
总结词
正弦定理是三角形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它描述了三 角形边长和对应角正弦值之间的比例关系。
详细描述
正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ABC中,边长a、b、c 与对应的角A、B、C的正弦值之比都相等,即 $frac{a}{sin A} = frac{b}{sin B} = frac{c}{sin C}$ 。这个定理是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尤其在已知两 边及一边的对角时,可以通过正弦定理求出其他角 和边长。
余弦定理的应用
总结词
余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求 角度、求边长、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等。
详细描述
余弦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解决各种三角 形问题。例如,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和夹角,可以 利用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的长度;或者已知三角形的 三边长度,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求出三角形的角度;此 外,余弦定理还可以用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如判断 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等。因此,掌 握余弦定理对于解决三角形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数学理科基础知识讲解《46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学课件

高中数学理科基础知识讲解《46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学课件
--
(3)先讨论点P的位置.当∠OBP<90°时,线段PB上存在点到点O的距离小于圆O的半径,点P不符合规划要求;当∠OBP≥90°时,对线段PB上任意一点F,OF≥OB,即线段PB上所有点到点O的距离均不小于圆O的半径,点P符合规划要求.设P1为l上一点,且P1B⊥AB,由(1)知,P1B=15,此时P1(-13,9);当∠OBP>90°时,在△PP1B中,PB>P1B=15.由上可知,d≥15.再讨论点Q的位置.
--
对点训练1(2019江苏丹阳高级中学模拟)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时可以选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与D,测得∠BCD=15°,∠BDC=30°,CD=30,并在点C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60°,则塔高AB等于( )
D
--
二、测量距离问题的模型案例2(2019江苏,18)如图,一个湖的边界是圆心为O的圆,湖的一侧有一条直线型公路l,湖上有桥AB(AB是圆O的直径).规划在公路l上选两个点P,Q,并修建两段直线型道路PB,QA,规划要求:线段PB,QA上的所有点到点O的距离均不小于圆O的半径.已知点A,B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为AC和BD(C,D为垂足),测得AB=10,AC=6,BD=12(单位:百米).(1)若道路PB与桥AB垂直,求道路PB的长;(2)在规划要求下,P和Q中能否有一个点选在D处?并说明理由;(3)在规划要求下,若道路PB和QA的长度均为d(单位:百米),求当d最小时,P,Q两点间的距离.
--
考点4
对点训练4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方向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 脚c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 m后到达b处,测得此 脚c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 顶d的仰角为30°,则此 的高度cd= m.

高中数学第二章解三角形2.1.1正弦定理课件北师大版必修5

高中数学第二章解三角形2.1.1正弦定理课件北师大版必修5

中,
sin
=

sin
=

.
sin
【做一做1】
在△ABC 中,若 3a=2bsin A,则角 B 等于
.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及正弦定理可知 3sin A=2sin Bsin A⇔
3
π

3=2sin B⇔sin B= 2 ,所以角 B 为3 或 3 .
π

答案:3 或 3
知识拓展1.正弦定理的证明
Bcos A,又 sin B≠0,则 sin A= 3cos A,即 tan A= 3,又△ABC 为锐角三
π
角形,所以 A= .
3
答案:(1)7∶5∶3 (2)A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二
探究四
思维辨析
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2】 在△ABC中,
(1)若A=45°,B=30°,a=2,求b,c与C.
(2)若B=30°,b=5, c=5 3 ,求A,C与a.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中解的个数的判断方法得出解的情况,再求
出各元素的值.
解:(1)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
C=180°-(A+B)=180°-(45°+30°)=105°.
sin
由正弦定理得,b=
sin
1
=
sin 105°=sin(60°+45°)=
(5)在△ABC中,若 cos = 1 + cos2 ,则△ABC为等腰三角形或直
角三角形. (
)
答案:(1)
(2)
(3)× (4)× (5)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三
探究四
思维辨析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正弦定理》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正弦定理》PPT课件

2.正弦定理的常见变形:
(1)a=2Rsin A,b=2Rsin B,c=2Rsin C(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2)sin A=2aR,sin B=2bR,sin C=2cR(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3)三角形的边长之比等于对应角的正弦比,即 a∶b∶c=sin A∶sin B∶sin C.
题型一 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
【学透用活】
[典例 1] (1)在△ABC 中,c= 3,A=75°,B=60°,则 b 等于 ( )
32 A. 2
3 B.2 2
3
6
C.2
D. 2
(2)在△ABC 中,已知 BC=12,A=60°,B=45°,则 AC=_________.
[解析] (1)因为 A=75°,B=60°,
[方法技巧]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就是根据题目条件,分析其是不是等腰三角形、直角
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利用正
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的方法如下:
(1)化边为角,走三角变形之路,常用的转化方式有:①a=2Rsin A,b=2Rsin
B,c=2Rsin
C(R
为△ABC
+ccos B=asin A,则△ABC 的形状为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
解析:由射影定理得 bcos C+ccos B=a,则 a=asin A,于是 sin A= 1,即 A=90°,所以△ABC 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答案:B
[应用二] 设△ABC 的内角 A,B,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 a,b,c.已知 bcos
形,故选 D.
答案:D

6.4.3.2正弦定理-【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1)

6.4.3.2正弦定理-【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1)
3
2
=
,
sin sin45 °
解:由正弦定理及已知条件,有
3
2
故 sin A= .
因为 a>b,所以 A>B.所以 A=60°或 120°.
当 A=60°时,C=180°-45°-60°=75°,
c=
sin 2sin75 ° 6+ 2
=
=
.
sin
sin45 °
2
当 A=120°时,C=180°-45°-120°=15°,
方法规律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解三角形的方法
(1)由正弦定理求出另一边对角的正弦值.
(2)如果已知的角为大边所对的角时,由三角形中大边
对大角,大角对大边的法则能判断另一边所对的角为锐角,
由正弦值可求唯一的锐角.
(3)如果已知的角为小边所对的角时,那么不能判断另
一边所对的角为锐角,这时由正弦值可得到两个角,要分类
a=
= π = 2= .
sin sin
2
答案:D
(
3 2
D.
2
)
探索点二 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例 2】 已知下列各三角形中的两边及一边的对
角,解三角形.
(1)b=10,c=5 6,C=60°;
(2)a=2 3,b=6,A=30°.
解:(1)由正弦定理,得
sin 10·sin60 ° 2
(2)化边为角:将题目中所有的条件,先利用正弦定理化
边为角,再根据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得到三个内角的关系,
进而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易错提醒:在两种解法的等式变形中,一般两边不要约
去公因式,应移项提取公因式,以免漏解.

高中数学人教A版_正弦定理(15张PPT)

高中数学人教A版_正弦定理(15张PPT)
结论
LsinA=s nB= sin C
文字叙述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_正弦的比相 等
正弦定理
以上我们利用向量方法获得了正弦定理。事 实上,探索和证明这个定理的方法很多,有些方 法甚至比上述方法更加简洁。你还能想到其他方 法吗?
利用三角形的高证明正弦定理(1)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锐角三角 函数的定义,有CD=asin B,CD=bsin A。
6.4平面向量的应用 6.4.3第二讲正弦定理
(1)在△ABC 中,若A=30°,B=45° ,AC=4, 你还能直接运用余弦定理求出边BC吗?[提示] 不能。(2)在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因此我们由那视频可以得出:
B
C
定理推导
又因为sin C=sin 90°=1
同理,过点C 作与CB垂直的单位向量m, 可
【提示】 成立,如图,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不妨设A为钝 角。过点A作与AC 垂直的单位向量j,则j与AB 的夹角为A; 与CB 的 夹角为 C.仿照上述方法,同样可得:
在钝角三角形中的这个边角关系成立吗?
条件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如图,△ABC 为锐角三角形,过点A 作与AC 垂直的单位向量j, 则j 与AB 的夹角 ,j 与CB的 夹 角
也即asin C=csin A,即因
因为AC+CB=AB, 所以 j·(AC+CB)=j·AB. 由分配律,得j·AC+j·CB=j·AB,
利用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
4, 请你用正弦定理来求出
练一练
B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 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正弦定理PPT精品课件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正弦定理PPT精品课件

由c sin C
=
a sin A

c 16
=
5 12
,解得c=
4 3
65 13
证明:作外接圆O,过B作直径BC’,
连接AC’
∵ BAC 90, C C '
sin C sin C ' c
c
2R
c 2R
A
sin C
B
a
O
C
b
同理 a 2R, b 2R
sin A
sin B
C’
a b c 2R sin A sin B sin C
解析: asinA=bsinB(边角混合式)
方法1:都化为边
把sinA= a , sin B b 代入上式,得
2R
2R
a a =b b 2R 2R
[例 3] 在△ABC 中,acosπ2-A=bcosπ2-B,判断△ABC 的形状.
解析: asinA=bsinB(边角混合式)
方法2:都化为角 把a=2R sin A,b=2R sin B代入上式,得 2R sin2 A=2R sin2 B
a sin A sin A
sin A
=2 cos A=2 3 = 3 42
例4.三角形ABC中 (3)b=2asinB,则A=______.
2R sin B=2 2RsinAsinB 1=2sinA sin A= 1 A=300 或1500
2
下课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正 弦定 理
第二课时
正弦定理: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
例1.在ABC中,a=8,B=600,C=750,求c边。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册课件PPT(全册)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册课件PPT(全册)人教版
答:此船可以继续一直沿正北方向航行
变式练习:两灯塔A、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 等于a km,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30o,灯塔B 在观察站C南偏东60o,则A、B之间的距离为多 少?
练习2.自动卸货汽车的车厢采用液压机构。设计时需要计算
油泵顶杆BC的长度.已知车厢的最大仰角是60°,油泵顶点B 与车厢支点A之间的距离为1.95m,AB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 6°20’,AC长为1.40m,计算BC的长(精确到0.01m).
(按角A分类)
A的范围
a,b关系
解的情况
A为钝角或直角
a>b a≤b
一解 无解
a<bsinA
无解
A为锐角
a=bsinA bsinA<a<b
一解 两解
a≥b
一解
思考 : 在ABC中, a x, b 2, A 450,若这个三角形有
两解,则x的取值范围是 _____2_,_2____
正弦定理的推论: =2R (R为△ABC外接圆半径) (边换角)
(2)方位角:指北方向线顺时针旋转到目标方向线
所成的角叫方位角。
B 30°北
点A在北偏东60°,方位角60°.
A 60°
点B在北偏西30°,方位角330°. 西

点C在南偏西45°,方位角225°. C 点D在南偏东20°,方位角160°.
45°20° 南D
3.水平距离、垂直距离、坡面距离。

坡面距离
C ba
AB a=bsinA 一解
C b aa
C
C
b
a
a
b
A B2 B1 A
B
bsinA<a<b 两解
一解
A

第6章 6.4 6.4.3 第2课时 正弦定理-【新教材】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

第6章 6.4 6.4.3 第2课时 正弦定理-【新教材】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

释 疑 难
sin A=2aR,a=2Rsin A;sin B=2bR,b=2Rsin B;sin C=2cR,c=2Rsin
作 业
C.由这些变形形式,我们可以实现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转化. 返 首 页
·
24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探 新
【例 3】
在△ABC 中,若 sin A=2sin Bcos C,且 sin2A=sin2B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6.4 平面向量的应用 6.4.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第2课时 正弦定理
2
·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境 导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 1.通过对正弦定理的推导及应用
堂 小


·
探 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正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培养 提


知 及其证明.(难点)
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时 分


疑 思维的轨迹,可以提高我们的分析解题能力.
作 业

返 首 页
·
16
·
情 境
[跟进训练]
课 堂



探 新
1.如图,锐角△ABC 的外接圆 O 半径为 R,证明sina A=2R.
·

提 素















返 首 页
·
17
·
[证明] 连接 BO 并延长,交外接圆于点 A′,连接 A′C,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正弦定理》名师课件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正弦定理》名师课件


,
2

与的夹角为
2



=
=

− .仿照上述方法,同样可得
探究新知
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
=

思考1: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至少已知几个元素?
思考2:正弦定理可以解决哪类解三角问题?
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
典例讲授
例5、在△ABC中,角, , 所对的边分别为, , .
2
2
2
2
求证:(1) cos2A − cos2B = − ; (2)
2 −2
2
=
sin(A−B)
sinC
.
证明
(1)左边= 2 1 − 2sin2 A − 2 1 − 2sin2 B = 2 − 2 − 2(b2 sin2 A −2 sin2 B).



=
, 得 bsinA = sinB , ∴ 2 sin2 A − 2 sin2 B = 0
sinA sinB
∴ 左边 = 2 − 2 = 右边
∴ 2 cos2A − 2 cos2B = 2 − 2
典例讲授
例5、在△ABC中,角, , 所对的边分别为, , .

典例讲授

例4、在△ABC中,: : = 2: 3: 10,则cosC =________.

解析
设角, , 的对边分别为, , ,
∵ : : = 2: 3: 10,
∴ : : = 2: 3: 10.
设 = 2, = 3, = 10, >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A
能否用一个等式把
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
来?
C
B
讲授新课
思考1:
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 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讲授新课
思考1:
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 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两种情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讲授新课
思考2:
还有其方法吗?
讲授新课
思考2:
还有其方法吗? 用向量来研究这问题.
1.1.1正弦定理
复习引入
如图,固定△ABC的边CB及∠B, 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A C
B
A
C
B
复习引入
如图,固定△ABC的边CB及∠B, 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思考:
∠C的大小与它的对A 边AB的长度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C 系?
B
A
C
B
复习引入
如图,固定△ABC的边CB及∠B,
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讲解范例:
例2. 在△ABC中,已知a=20cm, b=28cm,A=40o,解三角形(角 度精确到1o, 边长精确到1cm).
练习:
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 形(角度精确到1o, 边长精确到1cm): (1) a=20cm,b=11cm,B=30o; (2) c=54cm,b=39cm,C=115o.
思考:
∠C的大小与它的对A 边AB的长度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C 系? B 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
∠C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
A
C
B
复习引入
如图,固定△ABC的边CB及∠B,
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思考:
∠C的大小与它的对A 边AB的长度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C 系? B 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
∠C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 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
解三角形:
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 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 解三角形.
讲解范例:
例1. 在△ABC中,已知A=32.0o, B=81.8o,a=42.9cm,解三角形.
练习:
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 形(角度精确到1o, 边长精确到1cm): (1) A=45o,C=30o,c=10cm; (2) A=60o,C=45o,c=20cm.
思考: 在△ABC中,
这个k与△ABC有什么关系?
课堂小结
1. 定理的表示形式: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课堂小结
2. 正弦定理的应用范围: 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它两边及
一角;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
边的对角.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课后作业
1. 阅读必修5教材P.2到P.4; 2. 教材P.10习题1.1A组第1、2题.
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 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 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思考: 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思考:
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 以求其他边,如
思考: 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 以求其他边,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