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合集下载

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提纲
前言
张爱玲的文字是凄美的,故事中的人物主要是关于女性的命运及出路更是使人产生恻隐之心,主要有两种轨迹:一为由妾而寡;一为由良而娼。

本文就从几部经典作品中品味这两种命运的轨迹及她的作品如此悲凉的原因。

一、张爱玲经典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1、《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薇龙的姑母梁太太年轻时不顾家人的反对一如反在顾地嫁给香港富商做小妾,丈夫死后不甘寂寞周旋于形形色色的男人之中,还利用薇龙做诱饵时常在家办聚会而薇龙则从一个一心求学的单纯姑娘蜕变成一位堕落沉迷洒色的失足女子,最终无脸再回家。

2、《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范柳原的调情故事,虽然最终两人走在一了一起却是战争的成全,白流苏得到的婚宴只是一座没有爱情的空壳。

3、《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因为自己委屈嫁给了患骨痨病的丈夫做偏房而得不到爱情得不到尊重以此来报复自己的儿子和女儿,结局令人唏嘘。

4、《心经》中小寒的好朋友绫卿与她的父亲扭曲的爱情,她的母亲为了维持这个家庭的完整一直忍辱负重地不道破她父亲的婚外情,最终也只能以泪洗面,而女儿的反对最终也显得苍白无力只能去北方的“三舅母”家暂住。

二、小说中女性悲剧产生的原因
1、时代的影响;
2、生活环境影响;
3、中西文化的影响。

三、总结。

沉香屑第一炉香

沉香屑第一炉香

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一炉香》叙述的是上海女学生葛薇龙求学香港,被其姑母梁太太(富豪遗孀)所利用,来作为吸引男人的诱饵,满足其虚荣,荒糜的生活。

在求学的过程里,生活在梁家的葛薇龙终不免也陷入其中,变得热衷于这种享乐主义的声色犬马的生活中,与花花公子乔琪开始了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的恋爱与婚姻。

故事的结局不言而喻:葛薇龙失去了利用的价值之后就会被乔琪无情的抛弃。

作为张爱玲的处女作,《沉香屑?笫一炉香》一经发表,就在上海引起巨大轰动,使其的写作才华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现收录于张的小说集《传奇》中。

人物介绍葛薇龙:山上海至香港求学的普通女孩;梁太太:热衷声色犬马的富豪遗孀乔琪乔:社交红人,花花公子。

点评鉴赏《沉香屑一一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可以称作是尖锐矛盾冲突中的典型代表。

葛薇龙原本是一个纯洁而富个性的女学生。

由于家境贫穷,不得不违拗地向生活腐落的富孀姑母求助。

当她笫一次踏入姑母的华艳的豪宅,就深深被“依稀还见的那黃地红边的窗根,绿玻璃窗里映着海色那巍巍的口房子盖着绿色的琉璃瓦”所震惊,她内心只觉得很有点像古代的皇陵。

还未谙熟世事的她,已经慢慢卷入这种半封建式豪奢腐化的生活氛围。

早是年老珠黃的姑母当然不是省油的灯,她为了“用这女孩吸引男人”从而收留葛薇龙,心里早早打起了她的如意算盘。

经典语句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询香港的故事。

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沉香屑?第一炉香》“总有一天,你不得不承认我是多么可鄙的一个人。

那时候,你也要懊悔你为我牺牲了这许多〜一气,就把我杀了,也说不定〜我简直害怕〜”薇龙笑道:“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沉香屑?第一炉香》(玩笑的语气中透着坚强与倔强,被骗乂怎么了,懊悔[1]乂怎么了,我全都愿意,只要……我爱你)“她在人堆里挤着,有一种奇异的感觉。

头上是紫黝黝的蓝天,天尽头是紫黝黝冬天的海,但是海湾里有这么一个地方,有的是密密层层的人,密密层层的灯,密密层层的耀眼的货物……然而在这灯与人与货之外,还有那凄清的天与海一一无边的苍凉,无边的恐惧,她的未来,也是如此一一不能想,想起来只有无边的恐怖,她没有天长地久的计划,只有在这眼前的琐碎的小东西里,她的畏缩不安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休息。

从《第一炉香》中葛薇龙的堕落看女性的独立意识

从《第一炉香》中葛薇龙的堕落看女性的独立意识

010《名家名作》·评论[摘 要] 张爱玲创作的小说《第一炉香》塑造了一个纯洁腼腆的女学生葛薇龙如何在姑妈和上流社会的诱导中迷失方向,沦为姑妈和乔琪乔手中的傀儡。

将葛薇龙的堕落分为了三个阶段,并分析其中蕴含的女性独立意识。

[关 键 词] 葛薇龙;堕落;女性独立从《第一炉香》中葛薇龙的堕落看女性的独立意识楼应宁《第一炉香》是张爱玲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文中的主人公葛薇龙一直饱受争议,有人怜她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有人斥她被人利用而不自知。

而事实上。

葛薇龙的人生就像张爱玲在《天才梦》里的那句名言:“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

上面爬满了虱子。

”葛薇龙堕落的过程分为三步:初始、沉沦、自弃。

一、葛薇龙堕落的三个阶段(一)初始小说开场中的葛薇龙是个未见世故的女学生。

她想念书,于是大着胆子来求从未见过的姑妈。

面对姑妈的奚落,葛薇龙赔笑道:“姑妈忘不了,我也忘不了,爸爸当初做了口舌上的罪过,姑妈得给我一个赎罪的机会。

姑妈把我教育成人了,我就是您的孩子,以后再慢慢地报答您!”葛薇龙很聪明,通过观察姑妈家的富丽装潢和人来人往,就能推测出姑妈所处的是个“鬼气森森”的世界。

但她很自信,她不管外头人如何说闲话,只想好好念自己的书。

她的初衷是美好且天真的,于是她拎着皮箱进了姑妈家的门。

但事与愿违,一个混迹人情江湖多年的姑妈,怎么可能白白提供学费和住宿给葛薇龙?她从一开始就准备将葛薇龙包装起来,卖出去。

茨威格曾经用这样一句话评述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一生: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码。

葛薇龙欠缺独立意识从请求姑妈资助就可以看出来。

面对付不起学费的窘境,她宁愿依附不知底细的陌生姑母,也不愿意自己务工读书或回上海过朴素生活。

葛薇龙觉得自己独自一人留在香港念书就是独立,其实无非是换了个经济依仗——从父母换成了姑妈。

与此同时,葛薇龙抵抗不住姑妈家奢靡生活的诱惑,从搬行李这一事上可见一斑。

她嫌弃自家的佣人不够体面,催促她赶紧离开,这是堕落的开始。

浅析20世纪30年代妇女的命运

浅析20世纪30年代妇女的命运

浅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女性的命运读《沉香屑·第一炉香》《日出》《啼笑因缘》有感【内容摘要】陈白露、葛薇龙、沈凤喜,是这三部小说的三位女主人公。

她们在20世纪30年代那个纷繁的社会背景下,由于自身止不住的欲望和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的影响下,为了生活,不得不一步一步的堕落、迷失,最后成为交际花或者嫁给年老的军阀。

而这只不过是中国广大妇女的命运的缩影,在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无数女性都在重复她们的命运。

【关键字】命运 20世纪30年代堕落迷失选择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曹禺的《日出》和张恨水的《啼笑因缘》,虽然是三部文学意义不同的作品,但是这三部作品的基本情节都是十分相似的:都是描写了一个女人如何贪图金钱虚荣而沉沦堕落、迷失的故事。

三个故事的女主人公葛薇龙、陈白露、沈凤喜,都是年轻美貌的女子,且都是学生的背景,她们都放弃和背叛了自己的情感原则,或成为名噪一时的交际花,或嫁给年老的军阀。

如果我们把她们的堕落视为一个过程,那么其中关键的转折点便是她初次为了金钱而屈从一个她不喜爱的男人的那个时刻。

以下便是分析的女主人公堕落、迷失的关键时刻。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葛微龙家境清贫,可是为了生活,为了学业不得不向生活腐化的姑母求助。

“她第一次踏足梁太太在香港半山的豪宅后,惊羡之余便不禁感慨到:‘再回头看姑妈的家,依稀还看见黄地红边的窗棂,绿玻璃里映着海色。

那巍巍的白房子,盖着绿色的玻璃瓦,很有点像古代的皇陵……’但微龙到底年轻自信:只‘要我行得正,立得正,不怕她不以礼相待。

外头的闲话,尽他们说去,我念我的书。

将来遇到真正喜欢我的人,自然会明白的,决不会相信那些流言。

’”这是微龙的第一次选择,笔者认为这一次的选择开启了她的堕落、迷失之门。

当葛薇龙住进梁太太家当晚便发现了一壁橱的合身的漂亮的衣服,“开了壁橱一看,里面却挂满了衣服,‘金翠辉煌’,不觉咦了一声道‘这是谁的?想必是姑妈忘了把这橱腾空出来’,她到底不脱孩子气忍不住锁上了房门,偷偷地一件一件试着穿,却都合身,她觉然省悟,一个女学生哪里用得了这么多?”这个省悟使她害怕,不觉人也膝盖一软,但薇龙在临睡前又重新悄悄说道:“看看也好。

张爱玲第一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

张爱玲第一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

张爱玲第一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内容梗:《沉香屑·第一炉香》叙述的是上海女学生葛薇龙求学香港,求助姑母梁太太(富),梁太太想让薇龙当自己吸引男人的诱饵便答应了。

薇龙辞别父母搬进梁太太家,整日的声色犬马生活使薇龙渐渐上瘾,迷失了自己。

薇龙深知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便想尽早嫁人,薇龙碰到了纨绔子弟乔琪,并将目标锁定在他身上。

在梁太太和乔琪的设计下,薇龙最终嫁给乔琪,成为乔琪和梁太太谋取钱财和男人的工具。

的结局不言而喻:葛薇龙失去了利用的价值之后就会被乔琪无情的抛弃。

《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经发表,就在上海引起巨大轰动,使其的写作才华在界崭露头角。

现收录于张的集《传奇》中。

点评鉴赏:《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可以称作是尖锐矛盾冲突中的典型代表。

葛薇龙原本是一个纯洁而富个性的女学生。

由于家境贫穷,不得不违拗地向生活腐落的富姑母求助。

当她第一次踏入姑母的华艳的豪宅,就深深被“依稀还见的那黄地红边的窗,绿璃窗里映着海色那巍巍的白房子盖着绿色的琉璃瓦”所震惊,她内心只觉得很有点像古代的皇陵。

还未谙熟世事的她,已经慢慢卷入这种半封建式豪奢腐化的生活氛围。

早是年老珠黄的姑母当然不是省油的灯,她为了“用这女孩吸引男人”从而收留葛薇龙,心里早早打起了她的如意算盘。

单纯爱美而又世俗的女学生,到底脱不了孩子气,当她面对着一大橱华美的衣服,“忍不住锁上了房门,偷偷地一件件试穿着。

”,热乎劲一过,葛薇龙又突然醒悟:“一个女学生那里用得着这么多?这跟大三堂子里头买进一个人有什么分别?”虽然她已经对以后在梁家扮演的角色心知肚明,但顽强的虚荣心和物质欲,无形中战胜了她脆薄而孱弱的抵抗力,她满脑子回味着“柔滑的软缎”,对自己连说两遍“看看也好!”逐渐沉迷于丽生活的薇龙,如果说还来得及挽回,那么暴雨夜里司徒协确套在她手上的那副金刚石的子,则是彻彻底底地把她囚囿于奢华的堕落中。

与此同时,不幸地,她又忍不住爱上了一个放荡不的纨绔子弟乔琪,还一心想着“要离开这儿,只能找一个阔人,嫁了她。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沉香屑第一炉香》是中华民国时期女作家张爱玲早期的小说作品,于1943年在《紫罗兰》杂志上发表。

后被收录于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第一炉香》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第一炉香读后感范文张爱玲的小说总是给人一种刺骨的讽刺,像是局外者一般看透了人情变换,将手中的人物投入现实中久久不能自拔。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薇龙就是一个便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女子,在张爱玲的手中翻覆。

正因为张爱玲的生长的家庭环境才造成了她的独特性格,才造就了她非同一般的写作风格。

文中的薇龙起初是一个单纯的大学生,跟随家人在香港读书,有着自己的目标,有着自己的尊严。

为了能够在香港继续能够读书,于是她放下自己的姿态请求姑母来援助自己。

来到姑母家的时候着实是薇龙震撼了一下,“四周绕着矮矮的白石字阑干,阑干外就是一片荒山。

这园子仿佛是乱山中凭空擎出的一只金漆托盘。

”相信这时候的薇龙在心中也羡慕了一把。

姑母是一个富翁的遗孀,交际手段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薇龙的投靠并不是出于亲戚之间的慈悲,而是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将其作为吸引男人的诱饵,满足其虚荣、荒糜的生活。

自己人老珠黄之后,总要找一个接班人。

梁太太是自私的,也是世故的,正是这世间的无奈将薇龙一步步推进深渊。

单纯而爱美的大学生自然经受不住那样的诱惑,“她到底不脱孩子气,忍不住锁上房门,偷偷的一件一件试穿着”。

但是此时的她还是没有陷入荒糜的困境,“一个女学生哪里用得了这么多?这跟长三堂子里买进一个人,有什么分别?”然而过了一会儿,“薇龙不由想起壁橱里那条紫色电光绸的长裙子,便细声对楼下的一切说到看看也好!”也许这时的薇龙注定要融入原本憎恶的荒糜生活。

顺着梁太太的安排,薇龙周璇在各个交际场合,逐渐在交际界小有名气。

薇龙知道在这些场合是很难找到正经的可托付终生的人,当她对爱情有点点憧憬的时候,梁太太却将那人收罗了去。

只怕在这样的环境中经受的诱惑远远不止这些,直到乔琪的出现使薇龙陷入了自己的幻想,即使直到这场恋爱是以悲剧收场的。

浅论葛薇龙的悲剧命运

浅论葛薇龙的悲剧命运

浅论葛薇龙的悲剧命运作者:杜正华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2期摘要:葛薇龙是张爱玲名作《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主人公,她原本是一个纯洁而有个性的女学生,为求学而客居姑妈家中,不幸爱上一个放荡不羁的纨绔子弟乔琪而不能自拔,为了得到乔琪的爱,不惜将自身卖给“交际”,变成“造钱”的交际花以取悦并不爱她的丈夫。

本文从小说主人公葛薇龙的人生悲剧历程入手,探索其人生悲剧原因,以期给我们新的思考。

关键词:葛薇龙;悲剧;悲凉中图分类号:I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007-02一《沉香屑·第一炉香》1943年4月发表于上海《紫罗兰》杂志。

故事从薇龙站在香港高级住宅走廊上的场面开始。

姑母是父亲的亲姐姐,年轻时自愿嫁给一个比她大得多的香港商人为妾,父亲认为她辱没了家风,大怒之下与她断绝了关系。

现在,姑母是一个继承了巨额财产的寡妇。

张爱玲调侃说:“英国人老远的来看看中国,不能不给点中国给他们瞧瞧。

这里的中国是面目全非的中国,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是荒凉、精巧而滑稽的中国。

”葛薇龙在玻璃门里瞥见她自己的影子——她自身也是殖民地所特有的东方色彩的一部分,她穿着南英中学的别致的制服,翠蓝竹布衫,长齐膝盖,下面是窄窄的裤脚管,还是满清末年的款式;把女学生打扮得像赛金花模样,那也是香港当局取悦于欧美游客的种种设施之一。

然而薇龙和其他的女孩子一样的爱时髦,在竹布衫外面加上一件绒线背心,短背心底下,露出一大截衫子,越发觉得非驴非马。

这种不调和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暗示着薇龙与新的环境——香港的格格不入。

身为一个从小在小城镇的自然环境中长大的淳朴的中学生初入充满各种诱惑的香港大都市,在她的眼中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那么的隔阂。

这为她以后走向悲剧的人生做了不动声色的暗示。

葛薇龙,本是破落家庭的小姐,因为想读书,被迫投靠一个给阔人做姨太太、以勾引男人为能事的姑妈,薇龙明明知道环境不好,但她想:“姑妈在外面的名声原不很干净,我只道是造谣言的人有心糟踏寡妇人家,再加上梁季腾是香港数一数二的阔人,姑母又是他生前的得意人儿,遗嘱上特别派了一大注现款给她,房产在外,眼红的人多,自然更说不出好话来。

清醒的陨落 浅析《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葛薇龙的人物形象

清醒的陨落 浅析《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葛薇龙的人物形象

清醒的陨落浅析《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葛薇龙的人物形象史红华(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摘要:《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成名作,小说通过讲述葛薇龙由一位清白、单纯的女孩子堕落为一位高级交际花的沉沦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现代都市人在欲望的压力之下是如何一步步清醒地走向毁灭的。

张爱玲通过描述葛薇龙的爱情悲剧向读者深刻地剖析了人性,尤其是人性中的弱点,不动声色但发人深省。

关键词:物欲与情欲的重压;人性的弱点;清醒的陨落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1-0105-02 1943年,《沉香屑——第一炉香》发表在当时上海著名的鸳鸯蝴蝶派刊物《紫罗兰》上。

作品发表以后,张爱玲一举成名,现收录于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中。

小说描写了来自上海的纯真女生葛薇龙,在金钱的诱惑下心甘情愿地陷入姑母梁太太和香港花花公子乔琪共同设下的情网,成为了香港洋场社会的奴隶。

作品一开始写上海女学生葛薇龙到香港求学,因家庭经济拮据不得不投靠她的姑母梁太太。

姑母年轻时凭着长相出众,嫁给香港富豪做了四姨太,葛家人认为其自甘下贱,有辱家门,于是和她断绝往来。

现在姑妈是在上流社会的声色场里纵情欢乐的人物。

老头子遗嘱上给她留下了一大笔遗产,她什么都不缺,整天就是应酬——办宴会、打牌、跳舞、打情骂俏,名声也不好。

葛薇龙初见姑母,姑母对她的态度极其冷淡刻薄。

“薇龙放胆上前,叫了一声姑妈,她姑妈梁太太把下巴腮儿一抬,眯着眼望了她一望。

薇龙自己报名道:“姑妈,我是葛豫琨的女儿。

”梁太太劈头便问道:“葛豫琨死了么,”薇龙道:“我爸爸托福还在。

”梁太太道:“他知道你来找我么,”薇龙一时答不出话来。

梁太太道:“你快请罢,给他知道了,又一场大闹呢~我这里不是你走动的地方,没准沾辱了你好名好姓的~”薇龙陪笑道:“不怪姑妈生气,我们到了香港这多时,也没有来给姑妈请安,实在是该死~”梁太太道:“哟~原来你今天是专程来请安的~我太多心了,我只当你们无事不登三宝殿,想必有用得着我的地方。

读《沉香屑·第一炉香》有感800字_800字读后感

读《沉香屑·第一炉香》有感800字_800字读后感

读《沉香屑·第一炉香》有感800字_800字读后感
她看到身后贫穷困苦的小村镇,于是,毅然向着建在悬崖边缘的繁华都市走去。

——题记
她是一个悲哀的女子,因为她牺牲掉了她的快乐,去典当了一些拜金的物质生
茶会、
白石圆柱,登时就觉得有点像古代的皇陵。

就这样,一个平凡普通的女孩子也卷进了物欲横飞,利欲熏心的交际圈,被世风的浓黑所抹浊。

甘愿当初违拗地向生活腐落的富孀姑妈,变为与大三堂子头买进一个人没有什么分别的地方接受了自己,并认真学习起来,努力扮成梁家所需要她扮成的那个角儿。

在与浪子乔琪乔的爱情失败之后,心中所想的出入,竟然是,只能找一个阔人,嫁了他。

这是一种极大的讽刺!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单纯美丽的女子沉陷了,显然,这种为物质所活的物质主义
者的思想在她的心中已经成型。

我惊讶于张爱玲女士的笔下竟能构造出这等富有生命的文字,张爱玲女士在文前曾提到过,说她接下来所讲述的是一支关于战前香港的故事,我无法想象在那个年代到底如此这般地陨落了多少女子。

张爱玲女士笔下的女子许多都是寡妇出生,而都正如葛薇龙自己形容自己与那些妓女一样:“她们是不得已,我是自愿的!”自愿的,都是自愿守寡的,或者说她
拔。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浅谈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悲剧的塑造

浅谈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悲剧的塑造
中的孟娴鹏等人物 。
有理想 、 有抱负 , 但性格 的过分软弱让她无原则地迁就他 人 , 并

次次被别人利用 。当她在姐姐 和母亲的谋划下被姐夫强暴 ,
张爱玲写道 : “ 她实在恨极 了,刷的一声打了曼璐一个耳刮子。 这一下打得不轻 , 连曼桢 自己也觉得震动而且眩晕 。 她怔住了 , 曼璐也怔住 了……曼桢见 了, 也不知怎么 的, 倒又想起她从前 的好处来 , 过去这许多年来受着她的帮助 , 从 来也没跟她说过 感激的话 。” 由此可见 , 而对家人 的背叛, 曼桢也曾反抗过 , 她怨 恨曼璐毁 了她 的幸福 ,可 善 良心和软弱的性格压制 了她 的反 抗, 在心理矛盾 冲突中, 她最终还是选择了默默承受。张爱玲借
种种 的精神生活 ,对她们而 言都 是一 件可望而不可 即的奢侈
品,甚至连婚姻也成为 了一种经 济关 系。代表人物有 《 沉香 屑——第 一炉香》 中的梁太太 、 葛薇龙 , 《 倾城之恋》 中的自流苏
等女性人物形象。
5 2 西= 冀 = 职教
观主义者 , 可又是一个活泼的讽刺家 , 记录近代 中同都市生活的

个忠诚宽厚的历史家” 。张爱玲小说 中的人物几乎都是悲பைடு நூலகம்形
人的姨太太 , 为的就是换取切实的金钱 。 金钱不仅锁住 r她的
建意识 和封建家庭所毒 害的女性人 物形象 , 有《 金锁 记》 中的 曹七 巧 、 姜 长安 , 《 倾城之 恋》 中的 白流苏 , 《 红玫瑰 与 白玫瑰 》
害在曹七巧身上赤裸裸地表现 出来。小说末尾作者写道 : “ 三十 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 , 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 然而三十年前 的故事还没完——完 不了。” 南此可见, 在 “ 存天理 , 灭人性” , “ 父母之命 , 媒妁之言” 的封建宗法社会 中, 女性不能掌握 自己的

张爱玲笔下苍凉色调的女性悲剧命运

张爱玲笔下苍凉色调的女性悲剧命运

张爱玲笔下苍凉色调的女性悲剧命运要: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同苍凉色调的悲剧命运。

她通过描写这些女性形象由于宗法社会压迫、男人摆布与支配、追求名利牺牲婚姻导致生存状态苍凉,展现这些女性形象孤独与凄凉、恐惧与自私、疯狂与不可救药的心理,来抒发自己对于人生充满痛苦与不安、孤独与漂泊、荒诞与不可理喻的感悟。

关键词:张爱玲苍凉女性形象悲剧命运自身特殊的成长经历,导致她笔下塑造出的女性形象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悲剧色彩。

苍凉是指张爱玲在她生活的世界中的存在体验,是一种由于缺乏亲情、爱情、对周围的世界不信任,找不到生命的本源意义而产生的孤独感、无助感和虚无感。

本文旨在探究张爱玲笔下苍凉色调的女性悲剧命运,分别从“女性生存状态的苍凉”,“女性苍凉的心理体验”,“作者在女性苍凉的心理体验中感悟到的人生内蕴”这三个方面来探究,以领略其笔下传达的女性命运之悲剧。

一、女性生存状态的苍凉“回顾张爱玲的苍凉美学,可以加深我们对于女性书写的悲哀体认,进而去填补这被压抑的空白。

也许大部分女性作品的基调都是悲怆与苍凉的,这种不被了解的声音,正是女性研究的宝库。

”[1]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生活在宗法社会下封建的家庭里,为了从宗法家庭的迫害下解脱出来,她们遭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与痛苦。

即便在生活上获得了一些自由,也还是没能逃脱宗法社会的迫害,这些遭受迫害的女性形象以一种苍凉的状态生存着,面对上一代人对她们的迫害与折磨,她们最终沦为了宗法家庭的牺牲品。

由于这些女性形象生活的家庭背景不同,所以她们面临不同的客观环境时,所反映出的生存状态也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传统的宗法意识,已经深深烙在当时的宗法家庭里,所以,要想摆脱宗法家庭的迫害,对于当时的女性来说并非易事。

《金锁记》中长安的生存状态是苍凉的,出生在宗法家庭,母亲七巧也是深受传统宗法意识迫害的女性,所以长安注定要遭受封建宗法家庭所带来的一切迫害。

七巧因为自己年少时被裹过脚,受到过封建社会的迫害,所以想在女儿身上撒气,并且自己有着“天下的男子都是一样混账”的思想,加上为了控制女儿的自由,所以在长安十三岁时替她强行裹脚,“为了完全控制成长的女儿,竟硬给长安缠脚,虽然后来中止了,但长安的脚已不能完全复原。

葛薇龙形象分析

葛薇龙形象分析

从单纯走向堕落——葛薇龙形象分析10105012023 10汉语言文学(2)班:陈俏霞内容摘要:在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是一个在世俗和欲望的夹逼下的一个手无寸铁的可怜女子。

从一开始的单纯想着只要自己能行得正,立得正就好,根本不用理会那些流言,不习惯甚至抵触姑母的奢华生活,到屈服、习惯,甚至人格丧失,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那个社会时代中国女性社会生存的命运,也体现到了人性的内心深处的弱点。

关键词:葛薇龙;女性命运;金钱;情爱;悲剧葛薇龙,一个刚从上海来香港的单纯女孩,曾经,她单纯的认为“只要我行得正,立得正,不怕她不以礼相待,外头人说闲话尽管他们说去,我念我的书将来遇到真正喜欢我的人,自然会明白的,决不会相信那些无聊的流言。

” 所以她即使受了气,也想着要留在姑母家。

即使听了很多很多关于姑母不好的流言,可是她依然相信姑母还是有一点的亲情在,但她并不知道随着岁月的洗礼,姑母早已变得麻木不仁,以至后来被姑母利用,使变成一个交际花,一个堕落的女人。

她曾经相信爱情,相信婚姻,可却在乔琪乔的玩弄下变得屈从,变得沉沦,甚至变成了婚姻爱情的奴隶。

这一切不仅是因为她为了追求经济安稳和社会地位而自甘堕落,不敢反抗命运变得软弱,更是她习惯了安逸的生活,追求心理上的依赖,为了一个虚幻的梦想而付出的代价,最重要的是因为她要在那男权的社会中绝处逢生,因此,悲剧就产生了。

一开始,她单纯,可爱,相信婚姻,相信爱情,看不惯姑母为了钱而做别人的妾,认为她姑母是“小型的慈禧太后”,认为那是“鬼气森森的世界”,可是她还是闯进去了。

渐渐的,她开始鄙视那过去的生活,也不过是一夜的时间,她便看不起陈妈,“薇龙忽然之间觉得自己并不认识她,从来没有用客观的眼光看过她一眼——原来自己家里做熟了的佣人是这样的上不得台盘。

”①这时候的她大概已经开始变坏了,只是她仍然不察觉,慢慢地向那无尽的深渊迈进。

慢慢地,她开始习惯了这一切…习惯是一个很恐怖的词语,也是一个很令人心痛的状态,当一切已成习惯,悲剧就产生了。

第一炉香_1200字

第一炉香_1200字

第一炉香_1200字昨晚应室友之邀去看合唱比赛,无奈粗人一个,实在没那个音乐细胞,于是中途落跑,出来是才8点多,回寝室又太早,上网有太晚,在学校里随心而走,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图书馆前,看着久违的图书馆,突然就决定走进去了,无奈人满为患,于是随手拿了本书就出来了,回寝室一看才发现原来是张爱玲的小说集,虽说我喜欢看小说,但张爱玲的小说却从未看过,没有理由的,只是习惯性了不去看。

一个人呆寝室实在是无聊的慌,姑且就拿出来看吧,这一看才发现我错过了多少。

题记第一篇是沉香屑:第一炉香。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一个充满殖民气息,“中西合璧”的香港。

葛薇龙,一个普通的上海女孩,应战乱全家搬到香港,刚考上香港的华南大学,无奈家里经济拮据,香港消费过高,难以支撑,眼看着又要搬回上海,无奈之下找到了与家里断绝关系的姑母,请求支助,“慷慨”的姑母慷慨解囊。

于是“幸运”的葛薇龙幸运的留了下来。

而结果却是。

葛薇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是被社会染黑的悲剧,抱着坚定的信念读书,结果却为了她自以为是的爱嫁给了浪荡子乔琪。

或者说这是一个笑话,又或者说人生本来就是一个笑话,不同的只是名字。

葛薇龙并不爱乔琪,可她却自以为自己爱他,嫁给他,为他用自己的美貌弄钱。

又或者说不是为乔琪,而是为她自己。

故事的结尾写到他们去湾仔看热闹,葛薇龙被一大帮水兵当成是被卖的人,乔琪有些介意那帮水兵的“无礼”,可薇龙却说本没有区别,乔琪骂她胡说,葛薇龙说了句很让人心痛的话:怎么没有区别,她们不得已,我是自愿的。

是的,她比她们更悲哀。

其实她也曾经挣扎过,在她不小心看到乔琪和丫鬟睨儿有私情的时候,她想要回上海,她曾说:我不喜欢以前的自己,更不喜欢现在的自己,所以要回去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结果却在“热心”姑母和乔琪留下了,在每隔5分钟换一次主意之后,还是决定留下了。

吸引她留下的究竟是什么,她真的是被她的姑母和乔琪留下的吗?也许吧。

葛薇龙是葛悲哀的女人,她的悲哀在于她从一个大学生变成的交际花,而且是自愿的。

葛薇龙

葛薇龙

浅析葛薇龙形象09语教六班操玉兰摘要:葛薇龙是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女主人公。

书中主要讲述葛薇龙如何由一个女学生一步步堕落为卖淫养夫的女子。

本文从葛薇龙其人和她的存在意义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解析,从而剖析作者张爱玲赋予葛薇龙身上的丰富内涵。

用葛薇龙的悲剧给当代女性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以借鉴。

并为探求女子独立道路作出思考。

关键词:张爱玲葛薇龙形象引言: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张爱玲无疑是成功的。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夏志清先生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书中给张爱玲以专章的殊荣,可以说确立了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张爱玲的作品基本以婚姻恋爱为题材。

在她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

这些女性或是传统家族里的为生存而结婚的女子,或是披着新女性外衣骨子里依附性很强的旧女子。

本文主要通过讲述葛薇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及她这个人物的存在意义来解析葛薇龙这一人物形象。

从葛薇龙的人物性格,命运和她的存在意义领略作者所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一:葛薇龙其人葛薇龙是个受过教育的新式女子,可难掩骨子里的传统性。

对于婚姻她作茧自缚。

她也是个自甘堕落的可悲女子,沉迷于奢华生活和无望的爱恋。

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女性命运和前途的问题,作者赋予了深重的女性意识。

(一):新女性表象下的旧女子葛薇龙与张爱玲笔下的其他女子似乎有点不同。

她有一个新的身份——女学生,可以说是得到了解放的女性。

并且她自己也是想完成学业,找一份工作自食其力的。

也因此来到了她姑妈梁太太这里寻求帮助。

但是尽管接受了新式教育,她的思想仍然是相当的传统的。

如她刚到姑妈家对着玻璃门扯衣襟的时候会因为想到有人曾说“上海的女人就是粉蒸肉”这句“非礼之言”而眉毛一皱,掉过身子不去照镜子了。

再说她在衣柜里看到姑妈为她准备的一大堆衣服时,脸上一阵一阵的发热,说道“这跟长三堂子里买进一个讨人有什么分别?”这些言行都让我们明白葛薇龙其实并未解放,她心里还是很保守的,一个恪守封建礼教的女人。

对_沉香屑第一炉香_的精神分析批评

对_沉香屑第一炉香_的精神分析批评

《沉香屑 第一炉香》 是现代著名作家张爱玲的一篇小说。 它把张爱玲的苍凉和冷漠表达得丝丝入扣, 震人心弦。小说 描写了来自上海的纯真女生葛薇龙, 在金钱的诱惑下心甘情 愿地陷入姑母梁太太和香港浮浪少年乔琪共同设下的情网, 成为洋场社会的奴隶。这篇小说这样赤裸地撕掉亲情的伪 装,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只有欲望、 金钱和情欲。 张爱玲用她细腻的笔触, 写尽了人性的悲凉、 自私、 虚伪 和冷酷的本质。作为一个作家, 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风格与 特点?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可推断出, 作品是作家无 意识心态的流露。 《沉香屑 第一炉香》 的苍凉与残酷的风格 无疑和作家张爱玲的生活背景是有联系的。 她出生于一个地 位显赫的官僚家庭, 遗少型的父亲沉迷古典文学却蓄妓吸毒, 但她母亲黄逸梵颇具现代意识, 在张爱玲四岁时因忍受不了 丈夫的陋习而与其姑姑同赴英国留学, 致使童年的张爱玲极 度地缺乏母爱。后来, 张的父母离婚。父亲娶了庸俗、 残暴、 自私、 专横的姨太太后, 母亲不但勇敢地冲出了家庭的牢笼, 而且更勇敢地再与姑姑一起出洋留学, 而年幼的张爱玲, 则在 失去了母爱之后, 还要承受旧家庭的污浊。 如果说张爱玲的家庭给不了她温暖与保护, 那么她的爱 情则与绝望紧密相连。1944 年, 与胡兰成举行婚礼, 开始了 她的第一次婚姻。 但是, 很不幸, 这段婚姻维持了两年就宣告 破裂了。张爱玲一生在感情上都没有找到依赖与安全感, 从 而形成了她独特的悲剧情怀。 这些对张爱玲的创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张爱玲作为 一个接受现代教育的贵族小姐, 在她的世界里耳熟能详的旧 家庭的衰颓与世态炎凉,变为她笔下独特的“张爱玲世界” ——生存的麻木与虚无, 人与人之间无爱的隔膜。 “苍凉” 于 是成为她作品的基本意境。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无意识和性本能内容渗透于 《沉香屑 第一炉香》 的人物之中。 女主人公葛薇龙无意识里潜藏着对物质生活的强烈渴 望。 葛薇龙原本是一个纯洁而富个性的女学生。 当她第一次 踏入姑母的华艳的豪宅, 就深深被 “依稀还见的那黄地红边的 窗棂, 绿玻璃窗里映着海色那巍巍的白房子盖着绿色的琉璃 瓦”所震惊, 已经慢慢卷入这种半封建式豪奢腐化的生活氛 围。 当她面对着一大橱华美的衣服, “忍不住锁上了房门, 偷 偷地一件件试穿着。虽然她已经对以后在梁家扮演的角色心 ” 知肚明, 但顽强的虚荣心和物质欲, 无形中战胜了她脆薄而孱 弱的抵抗力。其实, 葛薇龙是虚荣的, 是女性天生的对华服、 美景等的虚荣, 她把每一件衣服都细看过, 知道它们穿在自己 身上的美丽, 自己也陶醉于这种虚荣中。对所谓的上流社会

浅析《第一炉香》中葛薇龙清醒的堕落

浅析《第一炉香》中葛薇龙清醒的堕落

鉴赏浅析《第一炉香》中葛薇龙清醒的堕落苗文敬 青岛大学文学院 摘要:《沉香屑·第一炉香》讲述了纯真女学生葛薇龙一步步清醒的走向堕落、最终沦为高级交际花的故事。

张爱玲对于作品中女主人公葛薇龙的堕落并未进行批判,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同情、怜悯。

本文想通过分析葛薇龙堕落的发展历程,探索其悲剧的必然性以及产生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纯真;堕落;人性;清醒《沉香屑·第一炉香》于1943年发表在当时上海著名的鸳鸯蝴蝶派刊物《紫罗兰》上,作品一经发表便引起轰动,张爱玲一举成名。

一、葛薇龙堕落的发展历程张爱玲在故事开端便指出葛薇龙是一个极普通的上海女孩,和其他女孩一样爱时髦。

她皮肤白净,平淡而美丽的小凸脸,眼睛长而媚,鼻子纤瘦,小嘴肥圆,面部表情稍嫌呆滞却显出温柔敦厚的古中国情调,可见葛薇龙颇有几分姿色。

葛薇龙的堕落是清醒的、主动选择的结果,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通过阅读作品不难发现,葛薇龙曾面临多次抉择,任一次正确的抉择都可以帮她摆脱这个肮脏、复杂的现实。

(一)第一次抉择:是否进入那个鬼气森森的世界梁太太年轻时因执意嫁给阔人做小与家人决裂,丈夫去世后得到大笔遗产,过着奢靡荒淫的生活。

无辜的薇龙第一次见姑妈便遭受一番奚落,姑妈和女仆越轨的言行使她意识到姑妈的坏名声并不是有人刻意造谣。

她第一时间意识到姑妈家不是正经女孩该来的地方,不应冒险趟浑水,却又不甘心白受气。

内心挣扎之后她决定按原计划向姑妈提出要求,若姑妈依了自己,学费和生活费便不成问题;若不依,不趟这浑水也许是自己的幸运。

表面看觉得薇龙对于姑妈是否同意资助自己采取听天由命的态度,实际上薇龙更期望姑妈依了自己。

“不能白来一趟、白受这些气”只是薇龙自我安慰、获得内心坦然的借口。

回去的路上,薇龙回头看梁太太的豪宅很有点像古代的皇陵。

内心再次挣扎,“我既睁着眼走进了这鬼气森森的世界,若是中了邪,我怪谁去?”。

其实,薇龙对于姑妈奢侈放荡的生活并不是彻底的厌恶,鄙薄的同时夹杂着向往之情。

对欲海沉沦众生悲剧的悲悯之情——论《沉香屑·第一炉香》葛薇龙的悲剧原因及意义

对欲海沉沦众生悲剧的悲悯之情——论《沉香屑·第一炉香》葛薇龙的悲剧原因及意义

作者: 张健
作者机构: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辽宁朝阳122000
出版物刊名: 理论界
页码: 163-164页
主题词: 悲剧原因 人性 欲望 悲悯
摘要:叔本华认为人生之所以痛苦,是由于人有欲望;王国维认为欲望是产生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葛薇龙的悲剧是对叔本华、王国维悲观主义人生观的最好诠释,对物欲、情欲的痴迷使她一步一步走向沉沦的深渊。

张爱玲对葛薇龙并没有持有简单的道德价值判断,她在剖析葛薇龙人性弱点的同时,超越其上,对人类众生命运的悲剧性进行了形而上的思考,字里行间充满着悲悯之情。

《第一炉香》葛薇龙人物形象

《第一炉香》葛薇龙人物形象

《第一炉香》葛薇龙人物形象如下是有关《第一炉香》中葛薇龙的人物形象:葛薇龙是张爱玲小说《第一炉香》的主要人物。

《第一炉香》讲述了女学生葛薇龙从上海到香港求学,因投靠姑妈梁太太而逐渐陷入物欲横流的上流社会,最终沦落为姑妈和浪荡公子乔琪乔的赚钱工具的故事。

具体而言,葛薇龙的形象有如下几个特征:首先,葛薇龙是一个清醒的沉沦者。

葛薇龙出生于一个家道中落的家庭,家庭经济的拮据使她面临着生活的压力,而姑母梁太太的出现为她提供了一个看似诱人的选择。

她在理智上明白与姑母在一起可能会陷入堕落的深渊,但在情感上却又渴望那种物质上的享受和社交场上的风光。

如她所说:“我一面陶醉在纸醉金迷的生活里,一面又厌恶这种生活。

”其次,葛薇龙渴望爱情,并在爱情中多次妥协。

即使知道乔琪乔是一个花花公子,她仍然不愿意放弃。

葛薇龙深知乔琪乔对她的感情并不真诚,却无法割舍感情。

为了能够与乔琪乔在一起,她委曲求全,甚至出卖自己的灵魂。

她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的不平等地位。

再次,葛薇龙有一定的女性觉醒意识。

葛薇龙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后,她不再甘心成为男性的附属品,而是试图寻找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她对姑母梁太太的行为表示不满,对乔琪乔的欺骗感到愤怒。

然而,葛薇龙的自我觉醒是有限的。

她在面对社会的压力和男性的诱惑时,仍然显得软弱无力。

最后,葛薇龙的形象象征着当时社会中许多女性的命运。

她在物质欲望和爱情的追求中迷失了自己,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在封建礼教和资本主义金钱观念的双重压迫下的无奈和悲哀。

她的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引发了人们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综上所述,葛薇龙在殖民地香港的社会环境中,在清醒与沉沦间挣扎,于爱情中无奈妥协,其形象体现了时代女性的悲剧命运、文化冲突及女性意识觉醒与局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侯云云****:***2014 年 5 月16 日摘要张爱玲(1920—1995)是20世纪40年代红透整个大上海的天才传奇女作家,她以生花的妙笔塑造了文学史上一个个形态各异、性格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其浓郁的悲剧气质又为其作品营造了一种“苍凉”的意境,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女性人物不仅拥有传奇的生活经历,而且还是悲剧的代表,悲剧的命运、悲剧的情感、悲剧的婚姻、悲剧的存在。

本文主要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色彩描写这两大点出发,以张爱玲的的成名作——于1943年在周瘦鹃所办的《紫罗兰》创刊号发表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为例,分析女主角葛薇龙和梁太太的悲剧命运,以此来阐释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理解张爱玲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女性意识的重建、自审。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精神分析;色彩;悲剧意识AbstractEileen Chang(1920-1995),a talented female writer who swept through Shanghai in 1940s.By portraying the strength of numerous female characters clearly, she created an artistic conception from the deep sense of tragedy.Living in that circumstance,the female character does not only having legendary experience, but also being the representative,the fate, the emotion , the marriage and the existence of tragedy. In that way ,numbers of her characters made their names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This thesis starts from the psychoanalysis and characteristic description proposed by Freud, is trying to explore the sense of tragedy in Eileen Chang`s work.Take her masterpiece The First Furnace Aloes Crumbs,Sweet as an example, which was published on the issue Violet established by Zhou Shoujuan in 1943.By analyzing the tragic fate of the chief actress Ge Weilong and Mrs. Liang , to get a hint of the attention of female destiny and the reestablishment and self-examination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 paid by Eileen Chang.Key Words:Eileen Chang; Femininity; Psychoanalysis; Color ;Sense of tragedy引言 (1)1精神分析学视角 (2)1.1潜意识的驱使 (2)1.2力比多的诠释 (3)1.3变态心理的控制 (5)2华丽光色,“可喜”色彩 (6)2.1色彩的对照 (7)2.2与比喻的结合 (8)2.3与意象的结合 (9)2.4色彩橙红 (9)2.5色彩黑、灰 (10)结语 (11)谢辞 (12)参考文献 (13)著名学者夏志清评价张爱玲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由此可见,张爱玲在中国文坛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40年代张爱玲出现在中国文坛上,直到21世纪的今天,在这相当长的时期内,就引发了对张爱玲研究的层层热潮,出现了大批“张迷”。

悲剧问题,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中外古今的学者和大家都有独特的见解,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鲁迅等等都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阐述过悲剧理论。

作为一名成功的女性作家的,张爱玲对悲剧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作品中弥漫着的苍凉美,就是其悲剧意识的表现。

“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

”①对张爱玲小说中悲剧意识的研究更是研究的重点。

《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成名作,女主角葛薇龙和梁太太是悲剧的代表,更是人性弱点和精神、心理病态的典型,作品更是运用一系列色彩描写,烘托、衬染这这种悲剧意识。

本文主要从精神分析和色彩描写两方面重点分析这两位女性的悲剧意识。

叔本华认为悲剧是把个体生命的痛苦和毁灭显示给人看,使人看穿生命意志的虚幻性,从而放弃生命意志,所以悲剧是“意志的清静剂”。

他把悲剧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伦理悲剧、命运悲剧和存在悲剧。

他认为第三种悲剧即存在悲剧的感染力更强,因为它是“一种轻易而自发的,从人的行为的性格中产生的东西”。

张爱玲善于写大城市中的饮食男女,写他们的纸醉金迷、醉生梦死,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就是叔本华所认为的感染力更强的悲剧的存在。

张爱玲所描写的女性是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市民,她们属于比较软弱的阶层,但是她们的生活和命运充满了无奈和艰苦,她们的悲剧命运不是某一个因素造成的,她们自身可能是悲剧的主人公,同时又有可能是他人悲剧的来源,他们的命运像是“被诅咒了一样”,充满了悲剧。

张爱玲曾经说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②她认为生命虽美,像华美的袍,但却是有缺陷的,是充满蚤子的。

生命是美好的,但却是充满伤痕、泪痕的。

“生命有它的图案”,但是却无法复制、还原,“我们惟有临摹”。

因此,在她的小说中荒凉的意境,或是华丽的描述的背后,深藏着的是隐①今冶.《张迷世界》[M].广州:化成出版社,2001.9.第44页.②同上,第24页.隐的哀痛和苍凉。

悲剧人物暂时跳出自我的空壳子,看看自己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空虚的。

这种苍凉的意味,是张爱玲小说的特色,也是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意识的显现。

1精神分析学视角与一般的女作家生活背景不同,张爱玲出生在败落的官宦之家,父亲拥有旧式家庭遗少的通病;母亲是新式女子,曾多次出国留学。

父母的离异、后母的到来以及旧式大家庭诸多的矛盾生活,对张爱玲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其创作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

同时,这种生活经历也使得张爱玲对中西方文学了如指掌。

实际上,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悲剧意识也可以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视角进行窥探的,其小说中细腻的女性刻画、心理描写等,是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分不开的。

著名学者夏志清先生就曾说过:“张爱玲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也受西洋小说的影响,这是从她心理描写的细腻和运用暗喻以充实故事内涵的意义两点上看出来的。

”①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张爱玲是“当代中国第一位心理小说家”,足以见得张爱玲作品与弗洛伊德学说的紧密关系。

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了许多观点,比如力比多、潜意识、心理变态、“恋母”情节、释梦等等,而这些学说在张爱玲的作品中都有映射。

从精神分析学视角分析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悲剧意识,你就会发现,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是被情欲主宰、支配的,这也是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

1.1潜意识的驱使潜意识概念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重要理论基石之一,是指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是相对于“意识”的一种思想。

在弗洛伊德看来,所谓潜意识就“是一种不能为意识所知的特殊心理活动”②。

潜意识处于心理结构的最底层,由各种最原始、未经丝毫雕琢掩饰的、赤裸裸的本能和欲望构成。

作为生物本能能量的仓库,潜意识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

在弗洛伊德看来,文学家的任务不仅要表现人的意识活动,还要深入到人的①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6.第261页.②(奥)弗洛伊德著,郭本禹译.《精神分析新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5.第290页.意识底下的神秘力量中去,发觉人物内心的奥秘,解释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内心情感。

张爱玲在作品中十分注重潜意识对人物的影响,并且她还善于以细腻、犀利的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潜意识活动,深入剖析人物性格。

张爱玲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潜意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塑造人物性格,营造悲剧氛围,这在处女作《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就能显现出来。

葛薇龙原本是个单纯的女学生,家庭的败落、爱美的年龄等,使她也有其他平民女学生所具有的“孩子气”。

这种隐藏的心理在薇龙搬到姑母梁太太家时,就显现出来了。

小说在写葛薇龙搬来姑母家时,她打开衣橱,发现里面挂满了华丽的衣服,张爱玲在表现薇龙“小女孩气”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刻画。

小说中这样写道“她到底不脱孩子气,忍不住锁上了房门,偷偷的一件一件试着穿,却都合身,她突然省悟,原来这都是姑妈特地为她置备的。

家常的织锦袍子,纱的,绸的,软缎的,短外套,长外套,海滩上用的披风,睡衣,浴衣,夜礼服,喝鸡尾酒的下午服,在家见客穿的半正式的晚餐服,色色俱全。

一个女学生哪里用得了这么多?薇龙连忙把身上的一件晚餐服剥了下来,向上一抛,人也就膝盖一软,在床上坐下了,脸上一阵一阵的发热,低声道:‘这跟长三堂子里买进一个讨人,有什么分别?’坐了一会,又站起身来把衣服一件一件重新挂在衣架上,衣服的胁下原先挂着白缎子小荷包,装满了丁香花末子,熏得满橱香喷喷的……‘看看也好!’便微笑着入睡。

”①这一大段对葛薇龙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详细,“看看也好!”是薇龙的潜意识的驱动,在这种驱使下,她内心的好奇心、新鲜感不断滋生,慢慢地将自己诱导至姑母的虎口。

这一大段的心理描写为后文为薇龙的自甘堕落做铺垫,埋好伏笔。

薇龙的悲剧命运与自己潜意识的支配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1.2力比多的诠释弗洛伊德认为,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常驱使人去寻求快感,他将之称作力比多(或欲力)。

力比多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性冲动,是推动个体一切行为的原始内驱力。

“力比多的概念是一种包罗一切爱的或生命本能的力量,即生本能,是一种机体生存、寻求快感和逃避痛苦的本能欲望。

”②这种精神分析术语反映在①张爱玲.《传奇》[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第122至123页.②郭本禹等.《潜意识的意义:精神分析心理学(上)》[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第40至45页.文学中,就是文学创作的动机,文学家进行文学创作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种欲望,这是一种本能的欲望,其中最强烈的就是性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