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第三节红细胞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理学课件)第三章血液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1.颜色: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动脉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呈暗红色。
2.比重:全血比重:主要取决红细胞的数量; 血浆比重:主要取决血浆蛋白的含量;
红细胞比重:与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成 正比。
3.粘滞度:
全血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 血浆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血液的粘滞性是形gren) 男子为0~15mm/h, 女子为0~20mm/h。
意义:血沉越快,表示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越小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临床应用:
①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向组 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一) 血细胞 blood cells
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 数
量最多,占99%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 血小板platelet 最少
(1)概念
指血液凝固后所析出来的清澈的淡黄色的液体。
(2)与血浆的区别
一无一多一少:
✓ 无纤维蛋白原(主要); ✓ 多了一些血小板释放物质;
✓ 少了一些凝血因子。
抗凝
加
剂
不加
全血
血浆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生理学》课件——第三章 血液
一、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 状态的过程
血清:在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逐渐回缩,并析出 透明的淡黄色液体,称为~~。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
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统 称为凝血因子
❖粘多糖,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 ❖具有强的抗凝作用,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 酶Ⅲ的活性而间接抗凝 ❖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EPI抑制凝血过程
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二、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 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
纤溶酶原激活物
系统包括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第三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第一节 概述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由血浆和悬浮其中的血细胞组成的红色粘稠液体。
血细胞比容
55%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 的容积百分比。
45%
男性:40~50%
女性:37~48%
(二)血 量
➢ 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
小的溶液。
等张溶液一定是等渗溶液,而等渗溶液不一定是等张溶液
第一节 概述
四、血浆PH值
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
取决于: ① 血液缓冲系统
NaHCO3/H2CO3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② 肺排酸功能
Na2HPO4/NaH2PO4
③ 肾排酸保碱功能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尿素、肌酸酐、尿酸、 胆红素 气体:氧、二氧化碳、氮 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脂类、胆固醇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 状态的过程
血清:在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逐渐回缩,并析出 透明的淡黄色液体,称为~~。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
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统 称为凝血因子
❖粘多糖,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 ❖具有强的抗凝作用,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 酶Ⅲ的活性而间接抗凝 ❖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EPI抑制凝血过程
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二、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 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
纤溶酶原激活物
系统包括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第三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第一节 概述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由血浆和悬浮其中的血细胞组成的红色粘稠液体。
血细胞比容
55%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 的容积百分比。
45%
男性:40~50%
女性:37~48%
(二)血 量
➢ 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
小的溶液。
等张溶液一定是等渗溶液,而等渗溶液不一定是等张溶液
第一节 概述
四、血浆PH值
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
取决于: ① 血液缓冲系统
NaHCO3/H2CO3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② 肺排酸功能
Na2HPO4/NaH2PO4
③ 肾排酸保碱功能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尿素、肌酸酐、尿酸、 胆红素 气体:氧、二氧化碳、氮 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脂类、胆固醇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5.淋巴细胞: 免疫
33
四、血小板 Thrombocytes
(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体积小无细胞核双面微凸的圆盘状 内有α颗粒,致密体等颗粒
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4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 参与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数量减少到50X109/L,血管脆性增高
41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1.血管收缩; 2.血小板活化,形成止松软血栓─初期止血; 3.血液凝固─第二期止血;
纤维组织增生─永久性止血
42
血小板与生理性止血
1.血小板与血管收缩: 血小板释放的TXA2、5-HT→收缩血管。
2.血小板与血栓: ①黏附+聚集→松软血栓; ②释放血小板因子等→ 加固血栓; ③收缩→坚实血栓。
0.1~0.8 0.8~4.0
50~70 1~5 0~1 3~8
20~40
32
(二)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
吞噬病原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
2.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组织 巨噬细胞
吞噬力↑
3.嗜酸性粒细胞:
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4.嗜碱性粒细胞: 参与过敏反应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素( VitB12 +内因子 ;叶酸)
27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红细胞生成的关键环节:
红系祖细胞 向 红系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 爆式促进活性因子(BPA)
早期红系祖细胞 晚期红系祖细胞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四)红细胞的破坏
生理学--血液 ppt课件
❖渗透压:指溶液中的溶质颗粒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渗透压 的高低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 ❖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某些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透过的薄膜。 上面实验中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而蔗糖分子却不能透过。细胞 膜、膀胱膜、毛细血管壁等生物膜都具有半透膜的性质。人工制造的火 棉胶膜、玻璃纸等也具有半透膜的性质。 ❖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存在,二是半透膜 两侧必须是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
(二)比重
❖全血的比重约为1.050~1.060,主要与红细胞数量成正变关系。 ❖血浆的比重约为1.025~1.030,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三)黏滞性
❖是由其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而形成的。 ❖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 ❖血浆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四)血浆渗透压
第三章 血液
人民卫生出版社
章目录
1
概述
2
血浆
3
血细胞
4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5
血量与血型
重点与难点
重点
血细胞比容、等渗溶液、血浆、血清的概念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血细胞的数量及功能 血液凝固的概念及基本步骤 ABO血型的分型依据及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
难点
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和调节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二)无机盐
❖含量约为0.9%,其中主要的阳离子为Na+,主要的阴离子为Cl-。 ❖作用: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酸碱平衡、神经与肌肉兴奋性。
(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总称为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包括尿 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等。 ❖这些物质中所含的氮称为非蛋白氮(NPN)。 ❖测定血浆NPN含量,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代谢水平和肾的排泄功能。
(二)比重
❖全血的比重约为1.050~1.060,主要与红细胞数量成正变关系。 ❖血浆的比重约为1.025~1.030,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三)黏滞性
❖是由其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而形成的。 ❖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 ❖血浆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四)血浆渗透压
第三章 血液
人民卫生出版社
章目录
1
概述
2
血浆
3
血细胞
4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5
血量与血型
重点与难点
重点
血细胞比容、等渗溶液、血浆、血清的概念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血细胞的数量及功能 血液凝固的概念及基本步骤 ABO血型的分型依据及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
难点
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和调节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二)无机盐
❖含量约为0.9%,其中主要的阳离子为Na+,主要的阴离子为Cl-。 ❖作用: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酸碱平衡、神经与肌肉兴奋性。
(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总称为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包括尿 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等。 ❖这些物质中所含的氮称为非蛋白氮(NPN)。 ❖测定血浆NPN含量,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代谢水平和肾的排泄功能。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
出血时间:临床上用细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自 然流出,然后测定从出血到自然停止的这段时间。 作用:判断生理性止血功能。 正常成人出血时间1-3分钟
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 血液凝固概念: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 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凝块逐渐回缩,析出的淡黄色液 体
二、血液的理化性质
1,颜色 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2,比重 全血—红细胞 血浆---血浆蛋白 3,黏滞性 全血—红细胞 血浆---血浆蛋白 4,血浆渗透压 正常值:300mOsm 5,酸碱度 正常值:7.35-7.45
酸中毒 碱中毒
第二节 血 浆
成分
水(91%-92%)
血浆
溶质(8%-9%)
无机盐 功能:形成和维持晶体渗透压、维持酸碱 平衡、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 血浆蛋白 正常含量60-80g/L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其他
(1)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2)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与数值
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 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蛋白质(主要是清蛋 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ppt)
(优选)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第一节 概述
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 血液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细胞比容:
概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40~50%,女性为37~ 48% 变 化: 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 时,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
血量:约占体重的7~8%
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 BFU-E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E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 血液凝固概念: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 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凝块逐渐回缩,析出的淡黄色液 体
二、血液的理化性质
1,颜色 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2,比重 全血—红细胞 血浆---血浆蛋白 3,黏滞性 全血—红细胞 血浆---血浆蛋白 4,血浆渗透压 正常值:300mOsm 5,酸碱度 正常值:7.35-7.45
酸中毒 碱中毒
第二节 血 浆
成分
水(91%-92%)
血浆
溶质(8%-9%)
无机盐 功能:形成和维持晶体渗透压、维持酸碱 平衡、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 血浆蛋白 正常含量60-80g/L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其他
(1)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2)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与数值
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 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蛋白质(主要是清蛋 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ppt)
(优选)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第一节 概述
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 血液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细胞比容:
概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40~50%,女性为37~ 48% 变 化: 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 时,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
血量:约占体重的7~8%
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 BFU-E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E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
第三章:血液
Blood
新鲜血液 +抗凝剂
4C离心 3000rpm30min,
血浆~55% 白细胞+血小板<1% 红细胞~45%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
水:91~92%
白蛋白(albumin, 清蛋白)~1/2
血 浆
溶质
血浆蛋白
球蛋白(globulin) ~1/3 纤维蛋白原~1/20
血
8~9%
无机盐(电解质)
液
小分子物质
营养物质
血 红细胞
有机物 激素
细 白细胞 胞 血小板
代谢产物
水:91~92%
血
浆
溶质
血
8~9%
液
血 红细胞 RBC (erythrocyte)
细
胞 白细胞 Platelet (thrombocyte)
血小板 WBC (leukocyte)
血细胞比容
•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 成年男性:40~50%,女性:37~48%,新生儿:~55% • 主要是红细胞比容 • 临床意义:如贫血、失水时会发生变化
• 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
– 刺激骨髓中红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统的定向干细胞→ 原始红细胞
– 加速血红蛋白合成 – 促进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进入血液
EPO生成的调节
❖ RBC减少 ❖ 血氧减少 ❖ 组织氧需增加
❖ 血氧升高
❖ 肾脏(及肝脏等)产生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 作用于骨髓 造血组织
血液的理化性质
• 血量:体重的7~8%=循环血量+储存血量 • 血液的比重
全血:1.050~1.060; 血浆:1.025~1.030 • 血液的粘滞度(viscosity)
Blood
新鲜血液 +抗凝剂
4C离心 3000rpm30min,
血浆~55% 白细胞+血小板<1% 红细胞~45%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
水:91~92%
白蛋白(albumin, 清蛋白)~1/2
血 浆
溶质
血浆蛋白
球蛋白(globulin) ~1/3 纤维蛋白原~1/20
血
8~9%
无机盐(电解质)
液
小分子物质
营养物质
血 红细胞
有机物 激素
细 白细胞 胞 血小板
代谢产物
水:91~92%
血
浆
溶质
血
8~9%
液
血 红细胞 RBC (erythrocyte)
细
胞 白细胞 Platelet (thrombocyte)
血小板 WBC (leukocyte)
血细胞比容
•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 成年男性:40~50%,女性:37~48%,新生儿:~55% • 主要是红细胞比容 • 临床意义:如贫血、失水时会发生变化
• 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
– 刺激骨髓中红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统的定向干细胞→ 原始红细胞
– 加速血红蛋白合成 – 促进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进入血液
EPO生成的调节
❖ RBC减少 ❖ 血氧减少 ❖ 组织氧需增加
❖ 血氧升高
❖ 肾脏(及肝脏等)产生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 作用于骨髓 造血组织
血液的理化性质
• 血量:体重的7~8%=循环血量+储存血量 • 血液的比重
全血:1.050~1.060; 血浆:1.025~1.030 • 血液的粘滞度(viscosity)
血液生理之红细胞PPT课件
11
(2) 减低见于 ①大细胞型贫血: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 蛋白(MCH)增加,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 或降低。如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之贫血;某些溶血性贫血, 肝疾患所致的贫血及内分泌疾患如甲状腺机能低下所致的贫血等。 ②正常细胞型贫血:此种贫血之MCV、MCH及 MCHC均正常。 如急性失血后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骨髓病 所致之贫血。 ③单纯小细胞型贫血;此种贫血之 MCV和 MCH均减少,但 MCHC正常。如慢性感染、慢性肾疾患等。 ④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此种贫血MCV、MCH及MCHC均降低、 如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维生素B缺乏所致之贫血。
8
六、结果分析
1、血液的组成
血液由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离
体后血液自然凝固,分离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血液加抗
凝剂后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浆。血清与血浆差别是:血 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 酶原)、Ⅴ、Ⅷ等。
全血适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如血细胞计数、分类和形态学
和液体时主要应用移液器来完成 。
4
四、实验项目
1. 血液的组成
2. 红细胞压积
‘pcv’
3. 红细胞计数
‘RBC’
4. 血红蛋白测定
‘Hb’
5. 白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5
五、实验方法
1、红细胞比容的测定 ①采抗凝的兔血。 ②用带穿刺针头的注射器,抽取制备好的抗凝血,将
针头插入温氏管底部,慢慢将血液注入其中,使血液 准确的装到10刻度处。 ③离心3000转/每分钟,离心半小时。 ④取出并读数,读数时以红细胞所占的容积为准不包 括白细胞和血小板沉积所形成的灰白色沉淀。
(2) 减低见于 ①大细胞型贫血: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 蛋白(MCH)增加,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 或降低。如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之贫血;某些溶血性贫血, 肝疾患所致的贫血及内分泌疾患如甲状腺机能低下所致的贫血等。 ②正常细胞型贫血:此种贫血之MCV、MCH及 MCHC均正常。 如急性失血后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骨髓病 所致之贫血。 ③单纯小细胞型贫血;此种贫血之 MCV和 MCH均减少,但 MCHC正常。如慢性感染、慢性肾疾患等。 ④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此种贫血MCV、MCH及MCHC均降低、 如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维生素B缺乏所致之贫血。
8
六、结果分析
1、血液的组成
血液由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离
体后血液自然凝固,分离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血液加抗
凝剂后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浆。血清与血浆差别是:血 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 酶原)、Ⅴ、Ⅷ等。
全血适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如血细胞计数、分类和形态学
和液体时主要应用移液器来完成 。
4
四、实验项目
1. 血液的组成
2. 红细胞压积
‘pcv’
3. 红细胞计数
‘RBC’
4. 血红蛋白测定
‘Hb’
5. 白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5
五、实验方法
1、红细胞比容的测定 ①采抗凝的兔血。 ②用带穿刺针头的注射器,抽取制备好的抗凝血,将
针头插入温氏管底部,慢慢将血液注入其中,使血液 准确的装到10刻度处。 ③离心3000转/每分钟,离心半小时。 ④取出并读数,读数时以红细胞所占的容积为准不包 括白细胞和血小板沉积所形成的灰白色沉淀。
血液生理之红细胞PPT课件
02
红细胞生成与调节
造血器官及造血过程
1 2
造血器官
骨髓、脾脏、淋巴结等
造血过程 多能造血干细胞 → 定向祖细胞 → 前体细胞 → 成熟红细胞
3
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 骨髓基质细胞提供造血微环境,造血干细胞在微 环境中增殖分化为红细胞
红细胞生成原料及影响因素
原料
铁、叶酸、维生素B12等
铁缺乏
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缺铁性贫血
骨髓微环境对红细胞生成影响
骨髓基质细胞
提供造血微环境,支持造血干细 胞的增殖和分化
细胞因子
如IL-3、GM-CSF等,促进红细胞 生成和分化
骨髓微环境的改变
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征等,可影响红细胞生成和质量
03
红细胞生理功能与 代谢
氧气运输和二氧化碳排
红细胞内含有大量血红蛋白(Hb),其主要功能是结合、运输氧气。在肺部,Hb 与吸入的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 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04
红细胞异常与疾病 关系
贫血类型及其原因
缺铁性贫血
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 障碍或丢失过多导致体 内铁储存不足,影响血
红蛋白合成。
巨幼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 缺乏,导致DNA合成障 碍,红细胞体积增大。
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由于红细胞破坏加速, 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
反映骨髓红系造血功能的活跃程度, 对贫血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有重要意义。
实验诊断在贫血等疾病中应用价值
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通过血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对贫血进行准 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高教版中职生理学基础(第4版)《血液》PPT课件
生理学基础(第4版)第三章 血液电子 课件 中职 高教版
9/25/2023
Li Hongyu, Dept. of Physiology, WCUMS
第 三 章 血 液
2
•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
第二节 血 细 胞
•
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一节 血量和血液的理化特性
凝血时间:血液自流出至出现纤维蛋白丝的时间. 正常值:2-8分.
(一按 )国凝际血命因名子法 编 号 的 凝 血 因 子
•────────────────────────────
• 编凝血号因子同特义点名 :
编号
同义名
•──────────────────────────── • 因①子除Ⅰ因纤子维Ⅲ蛋外白,都原 在血浆中; 因 子 Ⅷ • 抗 血 友 病 因 子 ( A H F ) ,
• •
因因②子子除ⅡⅢ因凝组子血织Ⅳ酶凝外原血,都致 活是素蛋白质;
因
子
Ⅸ
•抗血友病球蛋白 • 血 浆 凝 血 致 活 素 成 分 (PTC)
• •
因因③子子因ⅣⅤ子C前Ⅷa 2加缺+速乏素时, 加将速•发球生蛋 血白•,友因因病子子 。ⅩⅪ •
⑵造血原料: 蛋白质和铁。缺铁性贫血
了解 哟!
(3)成熟因子
了解
●VitB12、叶酸: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哟!
(4)红细胞的破坏:
在肝脾被破坏,脾性贫血.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雄激素:
肾性贫血
二、白细胞
掌握
啊!
(一) 总数和分类计数▲
总数:
9/25/2023
Li Hongyu, Dept. of Physiology, WCUMS
第 三 章 血 液
2
•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
第二节 血 细 胞
•
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一节 血量和血液的理化特性
凝血时间:血液自流出至出现纤维蛋白丝的时间. 正常值:2-8分.
(一按 )国凝际血命因名子法 编 号 的 凝 血 因 子
•────────────────────────────
• 编凝血号因子同特义点名 :
编号
同义名
•──────────────────────────── • 因①子除Ⅰ因纤子维Ⅲ蛋外白,都原 在血浆中; 因 子 Ⅷ • 抗 血 友 病 因 子 ( A H F ) ,
• •
因因②子子除ⅡⅢ因凝组子血织Ⅳ酶凝外原血,都致 活是素蛋白质;
因
子
Ⅸ
•抗血友病球蛋白 • 血 浆 凝 血 致 活 素 成 分 (PTC)
• •
因因③子子因ⅣⅤ子C前Ⅷa 2加缺+速乏素时, 加将速•发球生蛋 血白•,友因因病子子 。ⅩⅪ •
⑵造血原料: 蛋白质和铁。缺铁性贫血
了解 哟!
(3)成熟因子
了解
●VitB12、叶酸: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哟!
(4)红细胞的破坏:
在肝脾被破坏,脾性贫血.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雄激素:
肾性贫血
二、白细胞
掌握
啊!
(一) 总数和分类计数▲
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看如下示意图Βιβλιοθήκη 新、老红细胞哪个的渗透脆性大?
0.9% NaCl 0.65% NaCl 0.42% NaCl 0.35% NaCl
正常
膨胀
部分溶血
完全溶血
说明: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有一定的抵
抗力。这种抵抗力的大小,用渗透脆性 来表示。渗透脆性越大,表示红细胞对
低渗盐溶液抵抗力越小,越容易发生破
8
(2)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胞生成素合成不足会引起肾性贫血。
思考:人体肾脏切除后会对机体产生怎样的影响 ??
18
雄激素:
既能直接刺激骨髓造血, 又能促进肾合成促红细胞生 成素,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因此,青春期后男性红细胞 和血红蛋白数量多于女性。
19
(3)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正常数量的维持,是不断生 成与破坏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其 平均寿命为120。衰老的红细胞变 形性差且脆性加大,在湍急的血流 中受到碰撞而破裂;衰老或破裂的 红细胞易滞留于肝、脾的血窦中, 被巨噬细胞吞噬。脾功能亢进时, 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脾性贫血。
6
2、红细胞的主要生理特性
(1)、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概念: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是指红 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 破裂的特性。
正常红细胞在0.6%~0.8%的NaCl会 膨胀成球形但并不破裂,在0.42% 的NaCl溶液中,开始有部分红细胞
破裂溶血,在0.35% 的NaCl溶液中 ,全部红细胞破裂溶血。
在红细胞分裂和成熟过程中,需要叶酸 和维生素 B12 参与。
叶酸是DNA合成酶的辅酶,维生素 B12
可促进活化和利用。当叶酸和维生素 B12 缺乏时,红细胞分
裂延缓甚至发育
停滞, 引起巨幼
红细胞性贫血。
17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红细胞生成主要受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和雄激素的调节。
EPO:主要在肾合成。其主要作用是 与骨髓红系定向祖细胞膜上的受体结 合,加速其增值与分化,使血液中成 熟红细胞增多。严重肾病患者,促红细
Chapter 3 Blood
1
第三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
1、红细胞的正常值与生理功能 红细胞的形态
正常成熟的红细 胞(RBC)无核, 呈双凹圆盘形。 细胞质内含有大
3
10 12
红细胞及Hb的正常值
我国我正国常正常成成人人红红细细胞胞及及血红血蛋白的数量 红蛋白的数量 a、RBRCB的C的数数量量 男性男性:4:.45.5~~55..55××110102/1L2;/L; 女性女性:3:.38.8~~44..66××110102/1L2/L 新生新儿生儿:6:.60.×0×1100112/2L/;L;
胞 红细胞在红骨髓内发育成熟
的过程中,细胞体积逐渐由
大变小,细胞核由大变小最
后消失,细胞质中的hb从无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
到有,直到达到正常含量。
14
当骨髓受到某些药物(如抗 癌药、氯霉素等)射线等 因素的作用时,其造血功 能受到抑制,出现全血细 胞减少,称为再生障碍性 血贫
15
生成原料
铁和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 。
20
课堂小结
以上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下 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回顾今天我 们所学习的内容:
1、红细胞的正常值及生理功能。 2、红细胞的主要生理特性及临床 意义。
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条件及 场所。
21
课堂练习
1、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和__。 2、红细胞的主要生理特性有__、__。 3、红细胞生成的前提条件________。 4、血红蛋白生成的基本原料有____
成人每天需20~30mg的铁用于红细胞生 成,其中95%来自于衰老红细胞在体内 破坏后的“内源性铁”可以循环利用, 其余5%由食物提供。导致缺铁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原因有:
摄入不足,如儿童生长期、妇女月经 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对铁的需求量增大。
丢失过多,如长期慢性失血,铁离子16
成熟因子
概念: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
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悬浮稳 定性。
临床应用:临床上常用红细胞沉降率,简 称血沉(ESR)来表示。
当红细胞悬浮
稳定性差时就
会发生红细胞
叠连。
9
红细胞沉降率(ESR)
ESR的测定过程
将抗凝血垂直静置,通常以红细胞 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数值,即血沉 管上部出现的血浆毫 米数,来表示红细胞 的沉降速度。正常 男性为0~15 mm/h, 女性为0~20 mm/h。 正常人 病人 10
血沉:单位时间内血细胞下降高度, 称为血沉。
临床意义:病理情况下,如活动性 肺结核、风湿热等疾病时,会出现 血沉加快。
学习完这个知识之后,如果哪天在化 验单中看到了ESR,就要知道它具体是 检查什么的。
11
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前提条件 (1)红细胞的生成条件 生成原料
成熟因子
前提条件是红骨髓造血功能正常。
和____。 5、红细胞生成的成熟因子有__、__。
22
6、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激素主要有__ 和__。
7、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原因是 () A缺乏铁离子 B缺乏叶酸 C内因子缺乏 D骨髓破坏 E严重肾疾病
23
4
b、血红蛋白的数量 血红蛋白 hemoglobin,Hb
男性Hb:120~160g/L 女性Hb:110~150g/L 新生儿Hb:5天内200g/L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 量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5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 氧化碳。
缓冲血液酸碱度的变化。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都是靠血红 蛋白实现的,若红细胞破裂溶血 、血红蛋白逸出,红细胞将丧失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来 看下面的示意图。红骨髓与红细胞的生 成有怎样的关系呢??
12
13
红细胞生成过程示意图
骨
髓 与红组膜上的受体结
血液
合,加速其增值分化
造 血 干 细 胞
红
系 定 向 祖 细
EPO
原 红
细
胞
早中 幼幼 红红 细细 胞胞
晚 幼 红 细 胞
网 织 红 细 胞
成 熟 红 细 胞
看如下示意图Βιβλιοθήκη 新、老红细胞哪个的渗透脆性大?
0.9% NaCl 0.65% NaCl 0.42% NaCl 0.35% NaCl
正常
膨胀
部分溶血
完全溶血
说明: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有一定的抵
抗力。这种抵抗力的大小,用渗透脆性 来表示。渗透脆性越大,表示红细胞对
低渗盐溶液抵抗力越小,越容易发生破
8
(2)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胞生成素合成不足会引起肾性贫血。
思考:人体肾脏切除后会对机体产生怎样的影响 ??
18
雄激素:
既能直接刺激骨髓造血, 又能促进肾合成促红细胞生 成素,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因此,青春期后男性红细胞 和血红蛋白数量多于女性。
19
(3)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正常数量的维持,是不断生 成与破坏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其 平均寿命为120。衰老的红细胞变 形性差且脆性加大,在湍急的血流 中受到碰撞而破裂;衰老或破裂的 红细胞易滞留于肝、脾的血窦中, 被巨噬细胞吞噬。脾功能亢进时, 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脾性贫血。
6
2、红细胞的主要生理特性
(1)、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概念: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是指红 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 破裂的特性。
正常红细胞在0.6%~0.8%的NaCl会 膨胀成球形但并不破裂,在0.42% 的NaCl溶液中,开始有部分红细胞
破裂溶血,在0.35% 的NaCl溶液中 ,全部红细胞破裂溶血。
在红细胞分裂和成熟过程中,需要叶酸 和维生素 B12 参与。
叶酸是DNA合成酶的辅酶,维生素 B12
可促进活化和利用。当叶酸和维生素 B12 缺乏时,红细胞分
裂延缓甚至发育
停滞, 引起巨幼
红细胞性贫血。
17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红细胞生成主要受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和雄激素的调节。
EPO:主要在肾合成。其主要作用是 与骨髓红系定向祖细胞膜上的受体结 合,加速其增值与分化,使血液中成 熟红细胞增多。严重肾病患者,促红细
Chapter 3 Blood
1
第三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
1、红细胞的正常值与生理功能 红细胞的形态
正常成熟的红细 胞(RBC)无核, 呈双凹圆盘形。 细胞质内含有大
3
10 12
红细胞及Hb的正常值
我国我正国常正常成成人人红红细细胞胞及及血红血蛋白的数量 红蛋白的数量 a、RBRCB的C的数数量量 男性男性:4:.45.5~~55..55××110102/1L2;/L; 女性女性:3:.38.8~~44..66××110102/1L2/L 新生新儿生儿:6:.60.×0×1100112/2L/;L;
胞 红细胞在红骨髓内发育成熟
的过程中,细胞体积逐渐由
大变小,细胞核由大变小最
后消失,细胞质中的hb从无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
到有,直到达到正常含量。
14
当骨髓受到某些药物(如抗 癌药、氯霉素等)射线等 因素的作用时,其造血功 能受到抑制,出现全血细 胞减少,称为再生障碍性 血贫
15
生成原料
铁和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 。
20
课堂小结
以上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下 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回顾今天我 们所学习的内容:
1、红细胞的正常值及生理功能。 2、红细胞的主要生理特性及临床 意义。
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条件及 场所。
21
课堂练习
1、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和__。 2、红细胞的主要生理特性有__、__。 3、红细胞生成的前提条件________。 4、血红蛋白生成的基本原料有____
成人每天需20~30mg的铁用于红细胞生 成,其中95%来自于衰老红细胞在体内 破坏后的“内源性铁”可以循环利用, 其余5%由食物提供。导致缺铁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原因有:
摄入不足,如儿童生长期、妇女月经 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对铁的需求量增大。
丢失过多,如长期慢性失血,铁离子16
成熟因子
概念: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
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悬浮稳 定性。
临床应用:临床上常用红细胞沉降率,简 称血沉(ESR)来表示。
当红细胞悬浮
稳定性差时就
会发生红细胞
叠连。
9
红细胞沉降率(ESR)
ESR的测定过程
将抗凝血垂直静置,通常以红细胞 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数值,即血沉 管上部出现的血浆毫 米数,来表示红细胞 的沉降速度。正常 男性为0~15 mm/h, 女性为0~20 mm/h。 正常人 病人 10
血沉:单位时间内血细胞下降高度, 称为血沉。
临床意义:病理情况下,如活动性 肺结核、风湿热等疾病时,会出现 血沉加快。
学习完这个知识之后,如果哪天在化 验单中看到了ESR,就要知道它具体是 检查什么的。
11
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前提条件 (1)红细胞的生成条件 生成原料
成熟因子
前提条件是红骨髓造血功能正常。
和____。 5、红细胞生成的成熟因子有__、__。
22
6、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激素主要有__ 和__。
7、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原因是 () A缺乏铁离子 B缺乏叶酸 C内因子缺乏 D骨髓破坏 E严重肾疾病
23
4
b、血红蛋白的数量 血红蛋白 hemoglobin,Hb
男性Hb:120~160g/L 女性Hb:110~150g/L 新生儿Hb:5天内200g/L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 量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5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 氧化碳。
缓冲血液酸碱度的变化。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都是靠血红 蛋白实现的,若红细胞破裂溶血 、血红蛋白逸出,红细胞将丧失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来 看下面的示意图。红骨髓与红细胞的生 成有怎样的关系呢??
12
13
红细胞生成过程示意图
骨
髓 与红组膜上的受体结
血液
合,加速其增值分化
造 血 干 细 胞
红
系 定 向 祖 细
EPO
原 红
细
胞
早中 幼幼 红红 细细 胞胞
晚 幼 红 细 胞
网 织 红 细 胞
成 熟 红 细 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