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和庄子不可知论思想的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休谟和庄子不可知论思想的比较【摘要】在哲学史上,休谟的认识论被称为怀疑主义,不可知论。但与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的不可知论思想相比较,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休谟自称是温和的怀疑主义者,由于他一方面揭示了人们的认识能力具有局限性,另一方面他又并不对其进行彻底否定,而只是要求人们“小心翼翼”地使用。休谟自始至终都站在经验主义的立场上,把一切认识都归结于知觉。庄子哲学虽然也是怀疑主义、不可知论,然而庄子哲学的理论归宿却不是“以物观之”,而是“以道观之”。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休谟和庄子思想之间确有很多的相通之处,但更有很大的不同。通过休谟和庄子思想的比较,使我们加深了对休谟认识论的理解。

【关键词】休谟;怀疑主义;不可知论;庄子;思想比较

一、在“存在”问题上的相同认识

在西方哲学史上自苏格拉底、柏拉图以来,存在问题成为西方哲学的主要问题。对于存在问题虽然哲学家们意见不一,不过人们普遍地“把存在当作独立于人以外的概念来加以追逐”。其中亚历士多德对于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的论述最具代表性。然而,休谟通过对知识起源的分析发现,人们根本不可能把握这一“存在”,而只能根据习惯相信“存在”是存在的,其实“存在”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设。

休谟在《人性论》中说“人的心灵是一个舞台;各种知觉在这

个舞台上连续不断地出现”。也就是说人的心灵中除了知觉以外并不存在任何其它东西。至于外界对象的存在,休谟认为这只是一个假设,或者说只是一个信念。休谟在他的《人性论》中论述到“外界对象只是借着它们所引起的那些知觉才被我们所认识”。正因为如此,休谟说“当我的知觉在一个时期内失去的时候,倒不如在酣睡中。……我便觉察不到我自己,因此真正可以说是不存在的”。要以说休谟“存在”问题是持怀疑态度的。然而,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战国时期的庄子亦有相类似的思想。在他的《庄子.齐物论》中有个著名的寓言《庄周梦蝶》,他说:“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至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在庄子看来,知觉的生动性给予心灵真实存在的观念,如果说梦中的蝴蝶是虚幻的,那么现实中的庄周同样也是不存在的;如果说现实中的庄周是存在的,那么梦中的蝴蝶也是真实的。因为,我们判断两者是否真的存在所凭借的同样是知觉。

在“存在“问题上,休谟与庄子有基本相同的认识。除此之外,休谟与庄子在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方面亦有相类似思想。

二、在怀疑主义思想上的类似认识

我们在读过休谟式即经验——习惯——想象——信念。休谟认为“经验是以对象的过去种种结合来教导我的一个原则。习惯是决定我预期将来有同样现象发生的另一个原则;这两个原则联合起来

作用于想象,并使某些观念比其他没有这种优势的观念、能在较强烈而较生动的方式下被我所形成。心灵借这种性质才使某些观念比其他观念较为生动,离了这种子性质,我们便函永不能同意任何论证,也永不能使我们的视野超越呈现于我们感官之前的那些少数对象之外。[人性论 p295-296] 正如休谟所述:知识是不过是想象中发生的观念间关系的结合,只不过是心灵对于在习惯基础上形成的观念间关系的信念,并且对理性主义知识给予了其无情的批判。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解释休谟的哲学是怀疑主义的,其认识论是不可知论。同样,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哲学亦是怀疑主义的,其认识论也是不可知论。我们可以通过《庄子·逍遥游》中一句话来例证上面的认识。庄子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也就是说朝生暮死的菌类植物是不可能知道“月”的概念的,夏生秋死的夏蝉也不可能知道“年”的概念的。因为,这些已超大型出了穹拉的认识限度。因此,庄子在《大宗师》篇中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即人的天然禀赋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之性寻无极之知,安得而不困哉。

三、休谟与庄子在认识论上的不同认识

前面,我们对休谟与庄子在“存在”问题和对哲学怀疑主义精神上进行了浅显的比较。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休谟和庄子在认识论方面的不同认识。

首先,从整体上来说,休谟哲学并未彻底摆脱西方传统哲学的

窠臼。休谟仍然把人置于西方传统哲学主客二分世界观的模式之下,把世界作为外在于人的存在。因此,在认识论上,休谟的认识论仍是一种反映论。即认识是主体对客休的反映。休谟的哲学的成就在于他看到了这种反映只是人们主观上的想象,但并不具有恒常的稳定性。然而,庄子则是在“天人合一”世界观的模式下,把人看作世界万物中的一员,是内在于世界之中的。因此,庄子区分了两种知识,即“小知”和“大知”;庄子认为“小知”类似反映论的认识论是对事物有区别的认识;而“大知”则是超越于具体事物,是更高层次的对道的认识。从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说庄子对知识的认识要比休谟更深刻些。

其次,休谟虽然对传统形而上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但休谟并没有克服经验主义自身的局限性。尽管如此,休谟依然提醒我们凡事都要小心翼翼决不能盲地信从。休谟认为人性中最普遍、最显著的弱点是轻信。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克服轻信和盲从的人生态度,从现实出发,着手于实际。

庄子则不然,他提倡大智慧,认为我们应“以道观之”而不是“以物观之”,彻底否定了“小知”的必要性。他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即是说小知有取有舍,故有间隔而分别;大知,无是无非,故闲暇而宽裕。大庄子看来,儒墨之流所谓的“知”只是“小知”有是非争论,不利于修生养性。因此,庄子崇尚“大知”,提出了人们应在“道”的层次上“万物齐一”。当然,通过例证,我

们看到了休谟的认识论也好还是庄子的认识论也罢,都有其各自的窠臼,但休谟从正面肯定了人类知识所具有的积极作用;然而,庄子从“道”的角度崇尚“大知”有其独特的意义,。然而由此而否认“小知”的积极意义并不可取。拘尼于经验式的“小知”,“大知”也将是空调玄虚的。休谟哲学和庄子哲学各有其长短,我们应该各取秘长,各补其短,而不能简单地信用一方而否定另一方。

【参考文献】

[1](英)休谟.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张世英.哲学导论[m].北京:北大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