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社会学复习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社会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人口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点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人口过程:是指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三者相互作用构成了当今世界人口的基本形态。人口过程受到人口结构、经济、文化和政治变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人口结构和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变迁。

粗出生率:又称一般出生率,是最基本的出生指标,表示某地某年平均每1000人中出生(活产)人数。

粗死亡率:也叫总死亡率,简称死亡率,是指一定地区在特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的死亡人数。

生育意愿:生育意愿是人们关于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它包括三个方面:①人们的生育目的.即为什么要生育子女;②对生育数量的看法,即生育几个子女理想子女数;③对子女性别的看法,即希望生育什么性别的子女。

人口迁移: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括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

出生性别比:也叫婴儿性别比,是指某一时期内每100名女婴所对应的出生男婴数。

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是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人口年龄结构是最基本的人口结构,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的创造。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过程。

婚姻制度:社会规定的有关夫妇关系建立的一整套社会规范,任何社会都有特定的婚姻制度。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一定时间内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结构。人口分布主要关注两点:一是空间位置:所在地点的地理特征、行政区划、社会特征。二是人口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的组织化程度与人们之间交流的频率。

人口密度:是指某一时点单位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以每平方公里常住的人口数来表示,反映人口在地域分布上的稠密程度。

环境意识:是指人类对于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与人口关系的解释和认识。人们常说的“大地是母亲”、“人定胜天”等拟人化的说法表达了人类对环境的认识。这些认识是人类世界观和信仰的一部分。不同的环境意识形成不同的人类行为。

人口政策:人口政策是社会政策的一部分,由政府颁布的,目的在于影响人口的增减、过程、规模、结构或分布。

家庭计划:也称为家庭生育计划。这是一项以家庭为单位各自考虑其经济条件和妻子的健康状况等而有意识地安排生育数和生育间隔的措施。家庭计划的核心是节制生育。

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对生育进行预先的设计,实行人类自身生产的计划化。即人们有计划地生育子女,繁衍后代。

人口质量是人类具有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微观角度看,人口质量是个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是指个体的素质。个体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

质等三方面。从宏观角度看,人口质量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综合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以及认识人类自身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条件和能力。

优生学:优生是消除不利表型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增加有利表型的等位基因频率的办法改善人口的群体的遗传素质,有关优生的科学被称为优生学。它是运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改善人的遗传素质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是研究如何提高人口出生素质,防止出生缺陷的科学。

大题

人口的双重属性

(1)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受生物规律的支配,并以此为基础构成了人类自身的历代繁衍和世代更替。

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表现为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等等。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与其他生物所类似的属性。

(2)人口的社会属性。人类进化过程中,人口数量、质量、人均寿命等生物属性受社会影响发生巨变,即人口具有社会属性。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在:①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物质生产资料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②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包括语言、习俗、信仰等影响人口的生物属性。③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表现为社会的政治力量——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性的规范和控制力量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

6、社会毛细管学说

(1)法国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阿森·杜蒙特把法国生育率的下降与现代文明的发展、社会结构变化和个人提高自身地位的愿望等因素联系起来,用“社会毛细管学说”来解释当时法国生育率逐渐下降的这一现象,创立了“社会毛细管学说”。

(2)“社会毛细管学说”是一种类比的说法,是指所有的人都有一种想从社会低的地位向高的社会地位上升的渴望。这种向上发展的渴望就好比油灯中的油,会顺着燃烧的灯芯自然地向上。这种现象称之为社会毛细管现象,或称毛细管的吸引现象。出生率的变化和“社会毛细管现象”的作用程度成反比。

(3)阿森·杜蒙特认为:法国当时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是“社会毛细管”作用的结果。因为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产生了个人向上的强烈要求,个人为了满足自己向上的欲望,宁愿减少生育,以减轻养育子女的负担。

(4)阿森·杜蒙特断言:在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现代文明社会,养育较多的子女将阻碍人们的社会发展。其结果是人们减少生育,以减轻养育子女及子女数目过多而造成的沉重负担,达到轻装上阵向上发展的目的。

7、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主要内容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前提、两个级数、两个抑制和三个命题的理论。

(1)建立人口理论的两个前提。①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②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恒状。这两个前提亦称建构人口理论的“两个公理”或“自然法则”。

(2)两个级数的理论。人口的增殖力与土地的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不平衡的,前者要大于后者。在不加限制的情况下,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其增殖力是无限的;而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增长。因而人口增长势必有超过生活资料增长的趋势。因此,人口过剩和食物匮乏是必然的。

(3)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①积极性抑制:通过增加人口死亡率,减少现存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