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探讨
摘要:城市是人类文明与创新的核心载体,安全是现代化城市的第一要素,城市安全是城市可持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和迅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公共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已经十分紧迫。本文将探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内涵、分析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我国公共管理与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外国的经验,为我国的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1、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公共安全已经不仅仅是指传统的安全和公共安全秩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现代工业、新技术、信息产业高速发展, 安全问题已经延伸到生产、生活、环境、技术、信息等社会各个领域,。公共安全是指为了使公众享有安全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秩序,由政府及社会提供的预防各种重大事件、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的基础保障,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根据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公共安全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4大方面。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付、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急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四个过程。应
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滚轮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
应急管理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应急管理将重点主要集中在事件发生时的紧急控制和处理阶段,即应对阶段。虽然应急管理也有灾前的准备和灾后的恢复,但应急管理中的准备和预防是为应对服务的,恢复是对灾后造成后果的即时性、被动性的活动,也就是说是应对活动的自然延伸。而公共安全管理中的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是建立在防灾、减灾思想基础上的,也就是能够预防的阻止、不能预防的就减轻其影响和损失。它不仅关注应对阶段,而且关注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等一系列过程。面对高风险社会的现实和众多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我们必须要从应急管理模式向公共安全管理模式转变。
2、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水平、社会的不断整合,加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严重和公共安全事件的出现,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有着非凡的意义。最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加强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至少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有助于稳定社会公共秩序、化解社会矛盾和危机、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有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有助于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公共安全的典型案例的启示——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案例引发的启示
2008年从1月10日开始,一场持续近1个月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袭击了中
国南方十九个省区市,其影响范围之广、所造成的灾害之重为历史罕见,属五十年一遇,部分地区为百年一遇。此次灾害天气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受拉尼娜极端气候影响所致。
受灾害影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交通中断,电力、供水设施遭受重创,春运受阻,群众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时值春运高峰,南北交通大动脉京珠高速公路广东、湖南段被冰雪覆盖断路,积压了大批车辆,受困者有的长达十几天;广州、杭州等地的火车站大批旅客滞留,许多旅客不得不留在当地过年。几十万子弟兵和武警战士,数十万警力,18万电力抢修人员,成千上万名干部群众都紧急行动起来。投入人员之众、物资之多,为1998年抗洪以来所仅见。
截止2月12日,灾害波及21个省(区、市、兵团),因灾死亡107人,失踪8人,紧急转移安置151.2万人,累计救助铁路公路滞留人员192.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7亿亩,绝收2530万亩;森林受损面积近2.6亿亩;倒塌房屋35.4万间;因为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等省(区)受灾较为严重。
雪冰冻灾害引发了我们关于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深入思考:重要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不足,我国电力、公路、铁路等重要基础设施设计和建设缺乏防灾备灾的合理考虑;市政公用设施规划设计未充分考虑抗灾需要,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不足;抢险救灾必要装备匾乏,抢险救灾技术力量不足;需加强重特大灾害的综合风险预警能力,对极端灾害性天气可能造成的经济社会影响预评估和相应的准备不充分、不到位;突发事件应急的“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法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4、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思考
4.1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现状与问题
1950年-1992年间,各类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共计2.6亿元,灾害损失占同期国民收入的5.09%,占同期国家财政收入的12%以上。
我国GDP连续多年保持8%的高速增长,但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失也逐渐上升。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500亿元,约占GDP总量的6%。每年夺去20万人的宝贵生命。
2003年的SARS事件、2004年禽流感事件、北京密云踩踏事件、北京暴雨淹城事件、北京大学堵车事件、重庆天原化工厂气体泄露事件……
由以上几组数字和典型案例可以知道,目前受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影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问题仍然比较严峻。
我国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起步较晚,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与应急能力发展逐渐无法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其主要矛盾表现为:
①现行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与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的矛盾。
公共安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与数据库的落后,致使城市公共安全信息管理技术平台缺乏长期规划和运行保障,有限的资源利用方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管理水平基本停留在行政部门一级,无法实现全社会共同监管。
②较强的公共安全管理与应急子系统与较弱的综合管理水平的矛盾。
我国现行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实行的是分灾类、分部门、分地区的单一减灾管理模式。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灾害的评估、预警机制不健全,防灾减灾行动难以实现统一的指挥协调,资源配置无法优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