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第七章课后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普通化学 赵士铎 (第三版)习题答案,DOC

普通化学  赵士铎 (第三版)习题答案,DOC

普通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中国农业大学1.1(1(2)(3)1.21.31.41.5b?T b=Tb?T f=Tf1.6?=cRT1.71.82.1(1)2.2(1/4??f m r m r m=(1/4)[-1107kJ?mol-1-(-1150kJ?mol-1)]=90kJ?mol-12.3(1/4)[反应式(3)-反应式(4)+3?反应式(2)-反应式(1)]得:N 2(g)+2H2(g)=N2H4(l) (5)??f H m?(N2H4,,g)=(1/4){?r H m?(3)-?r H m?(4)+3??r H m?(2)-?r H m?(1)}=(1/4){-143kJ?mol-1-(-286kJ?mol-1+3?(-317kJ?mol-1)-(-1010kJ?mol-1))=50.5kJ?mol-12?反应式(4)-反应式(5)得:N 2H4(l)+)O2(g)=N2(g)+2H2O(l)?r H m ?=2??r H m ?(4)-?r H m ?(5)=2?(-286kJ ?mol -1)-50.5kJ ?mol -1=-622.5kJ ?mol -1 2.4?r H m ?=2?f H m ?(CO 2,g)+3?f H m ?(H 2O,l)+(-1)??f H m ?(CH 3OCH 3,l)+(-3)?f H m ?(O 2,g)??f H m ?(CH 3OCH 3,l)=2?f H m ?(CO 2,g)+3?f H m ?(H 2O,l)-?r H m ?=-183kJ ?mol -1 2.5C(s)+O 2(g)?r H m ?(1)CO 2(g) ?r H m ?(2)?r H m ?(3) CO(g)+(1/2)O 2(g)由题意知,?r H m ?(1)<0,?r H m ?(2)<0,?r H m ?(3)<0 ?r H m ?(1)=?r H m ?(2)+?r H m ?(3)?r H m ?(1)-?r H m ?(3)=?r H m ?(2)<0?r H m ?r H m ?r 2.72.82.9 ?H ??G ??S ?S n (白锡)=S n (灰锡)?r H m ?(298K)=?f H m ?(灰锡)+(-1)??f H m ?(白锡)=-2.1kJ ?mol -1<0 ?r S m ?(298K)=S m ?(灰锡)-S m ?(白锡)=-7.41J ?mol -1K -1<0 ?反应在标准状态,低温自发。

普通化学第七章课后习题解答

普通化学第七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七章沉淀反应参考答案P 142【综合性思考题】:给定体系0.02mol/LMnCl 2溶液(含杂质Fe 3+),经下列实验操作解答问题。

(已知K θSPMn(OH)2=2.0×10-13,K θSPMnS =2.5×10-13,K θbNH3=1.8×10-5,K θaHAc =1.8×10-5①与0.20mol/L 的NH 3.H 2O 等体积混合,是否产生Mn(OH)2沉淀?解:等体积混合后浓度减半,[Mn 2+]=0.01mol/L ,c b =[NH 3.H 2O]=0.10mol/L∵是一元弱碱体系,且c b /K b θ>500∴10.0108.1][5⨯⨯=⋅=--b b c K OH θ又∵ 622108.101.0][][--+⨯⨯=⋅=OH Mn Q c=1.8×10-8> K θSPMn(OH)2=2.0×10-13∴ 产生Mn(OH)2沉淀。

②与含0.20mol/L 的NH 3.H 2O 和0.2mol/LNH 4Cl 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是否产生Mn(OH)2沉淀? 解:混合后属于NH 3.H 2O~NH 4Cl 的碱型缓冲液体系此时浓度减半:c b =[NH 3.H 2O]=0.2V/2V=0.1(mol.L -1)c S= [NH 4+]=0.2V/2V=0.1(mol.L -1)[Mn 2+]=0.02V/2V=0.01(mol.L -1)A 、求[OH -] 用碱型缓冲液计算式求算:s b b c c K OH ⋅=-θ][ 55108.11.01.0108.1--⨯=⨯⨯= B 、求Qc 22][][-+⋅=OH Mn Q c=0.01×[1.8×10-5]2=3.24×10-12C 、比较θ2)(,OH Mn SP K ∵13)(,100.22-⨯=>θOH Mn SP C K Q故有Mn(OH)2沉淀产生。

基础化学第七章后习题答案

基础化学第七章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后习题答案习题1.解释并理解下例名词(1)反应速率(2)瞬时速率(3)元反应(4)质量作用定律(5)速率常数(6) 反应级数(7)半衰期(9)有效碰撞(9)活化能解(1)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率(2)反应在每一时刻的真实速率(3)反应物分子直接碰撞一步就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化学反应(4)当温度一定时,元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浓度以化学反应计量方程式中相应的系数为指数的幂之积成正比(5)反应速率方程式中的系数k,在数值上等于各反应物浓度均为1mol·L-1时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的本性及反应温度有关(6)反应速率方程式中各反应物浓度方次之和(7)反应物反应掉一半所需要的时间(8)能发生反应的碰撞(9)活化分子具有的最低能量E’ 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E平之差2.反应的速率常数k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当时间单位为h,浓度单位为mol·L-1,对一级、二级和零级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各是什么?解在数值上等于各反应物浓度均为1mol·L-1时的反应速率,故k又称为反应的比速率。

一级反应:h-1; 二级反应:L·mol-1·h-1; 零级反应:mol·L-1·h-1.3.碰撞理论与过渡态理论各如何阐述反应速率的?解碰撞理论认为活化分子在恰当的取向上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活化能越小,反应越快。

过渡状态理论认为反应物分子需克服一定的活化能,形成不稳定的高能态活化络合物,这一中间物质能转化为产物也可分解成反应物。

反应速率取决于转化为生成物的快慢。

过度状态理论借用碰撞理论中活化能的概念,进一步从反应的微观过程以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这两个方面与反应速率联系起来考虑,更直观地揭示反应的过程。

4.温度升高或降低,可逆反应的正、逆向化学反应速率都加快或减慢,为什么化学平衡会移动?解温度对不同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差很大,可逆反应的E a和E a′值不同但均大于零,温度升高时(其他条件不变),速率常数增大,因此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

普通化学习题07

普通化学习题07

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 首 页难题解析学生自测题学生自测答案章后习题答案难题解析 [TOP]例7-1 在酸的存在下蔗糖的反应中,偏光计的读数αt 如下:t/(min) 0 30 90 150 330 630 ∞ αt46.5741.0030.7522.002.75-10.00-18.75这个反应是一级反应,求反应速率常数。

解1 对一级反应,不仅反应物的浓度本身,如果有和浓度成比例的量,则可以用来代替浓度。

αt 是蔗糖溶液的偏振面转过的角度,在t = 0时溶液中只存在蔗糖,在t = ∞时蔗糖应该完全消失,而在公式lncA=lncA0-kt 中,和cA0成比例的量是α0-α∞,和cA 成比例的量是αt-α∞,因此可以用ln(αt-α∞)=ln(α0-α∞)-kt 计算各时刻的k 。

min 100.375.1800.4175.1857.46ln min 30131-⨯=++=kmin101.375.1875.3075.1857.46ln min 90132-⨯=++=k min102.375.1800.2275.1857.46ln min 150133-⨯=++=kmin104.375.1875.275.1857.46ln min 330134-⨯=++=kmin102.375.1800.1275.1857.46ln min 630135-⨯=+-+=kmin102.35354321-⨯=++++=k k k k k k解2 采用作图法,以lg(αt-α∞)对t 作图,得一直线,其斜率b = -k/2.303。

t/min 0 30 90 150 330 630 αt-α∞ 65.32 59.75 47.50 40.75 21.50 8.75 lg(αt-α∞)1.8151.7761.6771.6101.3320.942则k = -2.303⨯b 又b = - 0.00139,所以k = 2.303⨯0.00139 = 3.20⨯10-3min-1例7-2科学工作者已经研制出人造血红细胞。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下列有机物关系判断正确的是A.燃烧生成黑烟的浓厚程度:乙炔>乙烯>乙烷B.密度:石蜡>水>汽油C.熔点:新戊烷>正戊烷>丙烷D.同质量完全燃烧耗O2量:乙炔>乙烯>甲烷答案:A解析:A.烃中含碳量越高,黑烟越浓,三种物质的含碳量的关系为乙炔>乙烯>乙烷,燃烧生成黑烟的浓厚程度:乙炔>乙烯>乙烷,A项正确;B.石蜡和汽油的密度都小于水,B项错误;C.新戊烷的熔点低于正戊烷,C项错误;D.烃分子中含碳量越高,同质量是耗氧量越少,故关系为甲烷>乙烯>乙炔,D项错误。

故选A。

2、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防止感染“新冠病毒”,坚持在所有场合使用无水酒精杀菌消毒B.二氧化硅是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太阳能替代化石燃料有利于环保C.以聚丙烯为原料生产的熔喷布,在口罩材料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聚丙烯为纯净物D.将香蕉和青苹果放在一起,青苹果更容易成熟,是因为香蕉释放的乙烯有催熟作用答案:D解析:A.使用75%酒精消毒效果更好,不用无水乙醇消毒,A错误;B.硅是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B错误;C.聚丙烯属于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为混合物,C错误;D.香蕉释放乙烯,乙烯具有催熟作用,因此将香蕉和青苹果放在一起,青苹果更容易成熟,D正确;答案选D。

3、下列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A.富勒烯B.硅橡胶C.有机玻璃D.合成纤维答案:A解析:分析:相对分子质量达到1万以上的有机物属于高分子有机物,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以此进行判断。

A.富勒烯是由多个碳原子形成的单质,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A选;B.硅橡胶为人工合成的有机高聚物,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B不选;C.有机玻璃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不选;D.合成纤维是以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为原料,经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D不选;故选:A。

普通化学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

普通化学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

间是以配位键结合的。这种特殊的结合方式使得配合
物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和空间构型。下面我们就来介绍
一下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如何来解释配位键和配离子的
空间构型。 中心离子——提供空轨道:电子对接受体 Lewis酸
配位体——提供孤对电子:电子对给予体 Lewis碱
§ 7.2 配合物的结构 ——价键理论和空间构型
构的配合物。 ( © 螯合物) 最常见的螯合剂:en、EDTA
(三)金属有机化合物:金属原子直接与有机配体中的 碳原子结合的配合物。
如:二茂铁 [Fe(C5H5)2]
根据成环原子数目,可以分成四元环、五元环、 六元环、七元环,其中五元环和六元环最稳定,而且,
环的数目越多越稳定,[Cu(en)2]2+中有两个五元环,
一般来说,内轨型配合物因为有内层d轨道参与杂化,
能量较低,所以比结构相似的外轨型配合物要稳定。 稳定性:内轨型 > 外轨型 配离子的稳定性可以用稳定常数来衡量。在配离子 中,中心离子和配体通过配位键紧密结合在一起,但在 溶液中,并不是完全以配离子形式存在的,仍然有少部 分发生了解离:
[Cu(NH3)4](OH)2
[Co (NH3)5Cl]Cl2 氯化一氯· 五氨合钴(Ⅲ) c、中性配合物 [Pt(NH3)2Cl2] 二氯· 二氨合铂(Ⅱ) 四羰基合镍
[Ni(CO)4]
(4) 某些配位体具有相同的化学式,但由于配位原子不 同而有不同的命名,使用时要加以注意: -NO2-(以氮原子为配位原子) -ONO-(以氧原子为配位原子) 硝基 亚硝酸根
习惯上,配合物和配离子没有严格区分, 配离子也可以叫配合物。
二、组成
( ©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内界是整个配合物的中心,由中心离子(或原子) 和配体构成。它们在溶液中不以简单离子存在,而是一 个整体。 (一)中心离子: 配离子的核心,一般是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 也有的是原子。过渡金属的离子最适合做中心离 子(ⅢB~ⅡB):Fe2+、Fe3+、Co2+、Ni2+、Cu2+、 Zn2+、Ag+;也有少数高氧化态的非金属元素离子: Si(Ⅳ)、P(Ⅴ)。

南昌大学大学化学第七章习题答案

南昌大学大学化学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及配位平衡 习题答案 1.配合物的化学式 命名 中心离子 配离子电荷 配体 配位数 [Ag(NH 3)2]NO 3 硝酸二氨合银(I ) Ag + +1 NH 3 2 K 4[Fe(CN)6] 六氰合铁(II)酸钾 Fe 2+ -4 CN - 6 K 3[Fe(CN)6] 六氰合铁(III)酸钾Fe 3+-3 CN - 6 H 2[PtCl 6] 六氯合铂(IV )酸氢 Pt 2+ -2 Cl - 6 [Zn(NH 3)4](OH)2 氢氧化四氨合锌(II ) Zn 2+ +2 NH 3 4 [Co(NH 3)6]Cl 3氯化六氨合钴(III )Co 3++3NH 362.写出下列配合物的化学式,并指出中心离子的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答:(1)[CrCl 2 (NH 3)3 (H 2O)]Cl ,配位体为Cl -、NH 3、H 2O 。

配位原子为Cl 、N 、O 。

配位数为6。

(2)[ Ni(NH 3)4]SO 4,配位体为NH 3。

配位原子为N 。

配位数为4。

(3)NH 4[Cr(SCN)4(NH 3)2],配位体为SCN -、NH 3。

配位原子为S 、N 。

配位数为6。

(4)K 4[Fe(CN)6] ,配位体为CN -。

配位原子为C 。

配位数为6。

3.答:[PtCl 2(NH 3)4]Cl 24. 解:(1) 223344[()]Cu NH Cu NH +++ c 平 x 1 1×10-32312.59342443{[()]}11010[][]1Cu NH K Cu NH x +-Θ+⨯=== 稳x =2.57×10-16 Q=[Cu 2+][OH -]2=2.57×10-16×0.001×0.001=2.57×10-22<202.210sp K Θ-=⨯无沉淀。

(2) Q=[Cu 2+][S 2-]=2.57×10-16×0.001=2.57×10-19>366.310sp K Θ-=⨯,有沉淀。

普通化学习题及答案

普通化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溶液的渗透压力1.正常血浆的渗透浓度范围是()。

2.选择题①把红细胞置于0.9g·L-1NaCl溶液中,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溶血现象(红细胞胀破) B.胞浆分离(红细胞皱缩)C.形态正常(红细胞维持原状) D.红细胞消失(红细胞减少)②将红细胞放入下列溶液中,能使红细胞发生胀破的是()A.9 g·L-1NaCl B.12.5g·L-1 NaHCO3C.19 g·L-1乳酸钠D.5% g·L-1葡萄糖3.试排出在相同温度下下列溶液渗透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⑴c(C6H12O6)= 0.2 mol·L-1;⑵c [(1/2)Na2CO3]=0.2 mol·L-1;⑶c [(1/3)Na3PO4]= 0.2 mol·L-1;⑷c (NaCl)= 0.2 mol·L-14.100ml水溶液中含有2.00g白蛋白,25℃时此溶液的渗透压力为0.717kPa,求白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1.说明①H3PO4溶液中存在着哪几种离子?请按各种离子浓度的大小排列出顺序。

其中H +浓度是否为PO43-浓度的3倍?②NaHCO3和NaH2PO4均为两性物质,但前者的水溶液呈弱碱性而后者的水溶液呈弱酸性,为什么?2.实验测得某氨水的pH为11.26,已知NH3的K b=1.79×10-5,求氨水的浓度。

3.“Tris”是三羟甲基氨基甲烷(HOCH2)3CNH2的缩写。

广泛地在生化研究工作中用于配置缓冲溶液,其低毒性以及在25℃的pKb为5.92,便于在临床应用时控制pH。

0.050mol Tris和0.025mol HCl混合配制成2.00L的缓冲溶液,计算溶液的pH。

“Bis”是二羟甲基氨基甲烷(HOCH2)2CHNH2的缩写,它是一种性质与用途与Tris密切有关的弱碱,但是在25℃,其pKb为8.8。

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第1课时乙烯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第1课时乙烯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1课时乙烯1.下列关于乙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B.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同时伴有黑烟C.乙烯可作香蕉等水果的催熟剂D.乙烯碳碳双键中的一个键可以断裂,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使得乙烯容易发生加成反应,乙烯并不容易发生取代反应,故正确答案为D。

2.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的是( )A.C2H4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C2H4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C.C2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CH4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逐渐褪色2H4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C2H4与溴发生加成反应,B正确;C2H4燃烧属于氧化反应,C错误;CH4和Cl2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D错误。

3.下列分子中的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A.C2H4B.CHCl3C.CH3CH CH2D.CH3—CH3,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因为CH4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只要含有—CH3结构的分子就不可能满足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4.有关乙烯的下列叙述:①乙烯溶于水后可得乙醇②乙烯能发生加聚反应③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④乙烯是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②B.只有①和③C.只有②和③D.②③④5.下列物质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A.CH3CH3B.CH3CHCl2C.CH3CH2OHD.CH3CH2Br答案B解析做这种类型的题时,一定要抓住加成反应的特点:“断一加二,从哪里断,从哪里加”,所以CH2CH2的加成应该是每个碳原子上各加一个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加成后的每个碳原子上至少有两个H原子,B选项不符合。

6.对于CH4、C2H4、C3H4、C2H6、C3H6五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等质量的上述五种物质,在相同状况下体积最大的是。

(2)等质量的上述五种物质,完全燃烧时耗O2最多的是,生成CO2最多的是,生成H2O最多的是。

(3)在120 ℃、1.01×105Pa条件下,与足量的O2混合点燃,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3)CH4、C2H4、C3H4,摩尔质量小的,物质的量大,在相同条件下所占体积也大。

人教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二册第7章 有机化合物含答案

人教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二册第7章 有机化合物含答案

2020春人教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二册第7章有机化合物含答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第7章有机化合物**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的化合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B.凡是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互为同系物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也相同,则二者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D.各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都相同且分子式也相同的不同有机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 D解析A项,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如CH3CH2OH和HCOOH,错误;B项,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不一定互为同系物,如环丙烷2、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随混合烃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对混合烃的判断正确的是()①可能有C2H4②一定没有C2H6③一定有C3H8④一定有CH4⑤可能有C2H6A.②⑤B.④⑤C.①②④D.②③答案 C解析由图可知,该混合烃的平均分子式为C1.6H4,则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H4,另一气态烃中氢原子数为4,故①②④正确。

3、下列对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称为高聚物或聚合体,因为它们大部分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制得B.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但结构并不复杂C.对于一块高分子材料,n是一个正整数,因而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确定的D.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两大类答案 C解析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CH2—CH2中,n是一个正整数,但不是一个确定的正整数,故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不确定的。

4、决定乙醇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是()A.羟基B.乙基(—CH2CH3)C.氢氧根离子D.氢离子答案 A解析羟基是乙醇的官能团,决定其主要化学性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与醇反应生成水,与中和反应相似B.醇与所有酸发生的反应都是酯化反应C.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D.两个羟基去掉一分子水的反应就是酯化反应答案 C解析酯化反应是指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该反应是分子之间的反应,与中和反应(离子间的反应)有明显的差异性,A、D两项错误;无机含氧酸与醇也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但无氧酸如HBr与醇不能发生酯化反应,B项错误。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皂化反应结束后的溶液、豆浆中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试管底部均有固体析出B.糖类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均能在人体内发生水解C.向麦芽糖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检验是否有葡萄糖生成D.向溴水中加入适量正已烷,光照下振荡后静置,溶液出现分层,上下两层液体均为无色2.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乙烯与溴反应制1,2-二溴乙烷B.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取硝基苯C.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制取环己烷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羧基(-COOH),所以其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B.用FeCl3溶液能区分CH3COOH、CH3CH2OH、苯酚三种物质C.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都是高级烃D.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4.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LCCl4含有分子数为0.5N AB.常温常压下,56g丁烯(C4H8)中含有的共价单键总数为8N AC.56g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质量均为3.2g的S2、S4、S6中所含S原子数相等,都为0.1N A5.下列各组物质中,实验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A.丙烯和环己烷B.正戊烷和2-甲基丁烷C.乙烷和苯D.乙烯和己烯6.央视纪录片《稻米之路》全面展示了“稻米”这种古老食物所走过的奇妙之旅。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淀粉属于糖类,但没有甜味B.淀粉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淀粉在人体内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D.大米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物质是纤维素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B.丙烯的实验式:CH2C.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D.聚丙烯链节的结构简式:-CH2-CH2-CH2-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熔、沸点不相同B.乙烯、苯、乙酸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分子式为C4H10的烷烃,其一氯代物有4种D.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A.乙炔具有还原性B.待测液中含Fe2+C.a管发生吸氧腐蚀,b管发生析氢腐蚀D.检验溴乙烷消去反应产物A.A B.B C.C D.D10.下列实验中观察不到..颜色变化的是A.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B.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C.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D.二氧化碳通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二、填空题11.新型冠状病毒蔓延期间,为做好自我保护,我们要减少外出,避免与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密切接触,外出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是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

2020春(新教材)人教化学必修第二册第7章有机化合物习题包含答案

2020春(新教材)人教化学必修第二册第7章有机化合物习题包含答案

2020 春(新教材)人教化学必修第二册第7 章有机化合物习题含答案** 新教材必修第二册第7 章有机化合物 **一、选择题1、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周体构造,而不是正方形的平面构造,理由是 ()A. CH3Cl 只有一种构造B.CH2 Cl2只有一种构造C. CHCl 3只有一种构造D. CH4中含有 4 个 C—H 极性键答案 B分析2、依据聚乙烯的构造简式推断,丙烯(CH2===CH—CH3)聚合生成的聚丙烯的结构简式正确的选项是 ()答案 D分析丙烯合成聚丙烯的过程近似于乙烯合成聚乙烯的过程,但丙烯分子中的— CH3只好作支链,选项 D 正确。

3、目前为减少塑料荒弃物造成的污染,应采纳的有效举措是()A.将废塑料深埋B.将废塑料焚烧C.将废塑料倾倒在大海中D.将废塑料回收再利用答案 D分析从头利用是废物办理的最好方法。

4、以下相关乙醇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用酒精作燃料不会产生温室气体B.往常情况下,不可以与金属钠反响C.在加热和有铜存在下,可与氧气反响生成乙醛+D.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产生H ,体现弱酸性答案 C分析 A 项,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焚烧会产生 CO2,错误; B 项,乙醇中含有羟基,能与金属钠反响放出氢气,错误; C 项,在加热和有铜或银存在下,可与氧气反响生成乙醛,正确; D 项,乙醇属于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可以电离产生H+,错误。

5、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酯化反响的实质是酸与醇反响生成水,与中和反响相像B.醇与全部酸发生的反响都是酯化反响C.酯化反响是可逆反响D.两个羟基去掉一分子水的反响就是酯化反响答案 C分析酯化反响是指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响,该反响是分子之间的反响,与中和反响 (离子间的反响 )有明显的差别性, A 、D 两项错误;无机含氧酸与醇也能发生酯化反响生成酯和水,但无氧酸如HBr 与醇不可以发生酯化反响, B 项错误。

6、“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下边对于蛋白质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能够经过灼烧时的特别气味来鉴识蛋白质B.部分蛋白质溶液遇浓硝酸变黄C.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的最后产物是葡萄糖D.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 C分析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部分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响,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故 A 、B、D 均正确;蛋白质水解的最后产物是氨基酸。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答案解析)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完全燃烧0.1 mol 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足量浓硫酸和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称得浓硫酸增重3.6克,氢氧化钠溶液增重6.6 g ,则混合物中 A .一定存在CH 4 B .可能存在C 2H 2 C .一定含有C 2H 4 D .可能含有C 2H 6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蛋白质遇到双缩脲试剂会呈现紫玫瑰色B .可通过控制溶液的pH 分离氨基酸C .将纤维素溶解在铜氨溶液中,将形成的溶液压入稀硫酸中,取出生成物用水洗涤重新得到蓝色的铜氨纤维D .物证技术中常用茚三酮显现指纹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各项性质中,它不可能具有的是( )①可以燃烧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③能与NaOH 溶液反应④能发生酯化反应⑤能发生聚合反应⑥能发生水解反应⑦能发生取代反应 A .①④B .⑥C .⑤D .④⑤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3NH 分子的结构模型:B .3Al +的结构示意图:C .次氯酸钠的电子式:Na :O :Cl :D .HClO 的结构式:H —Cl —O5.下列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A .Al 2O 3(s)()NaOH aq →NaAlO 2(aq)()3NaHCO aq −−−−−→Al(OH)3(s) B .NaCl(aq)电解−−−−→NaOH(aq)2Cl −−→漂白粉(s) C .FeS 22O煅烧−−−−−→SO 32H O −−−→H 2SO 4 D .淀粉−−−−−→淀粉酶葡萄糖酒化酶−−−−−→CH 3COOH6.利用反应5NaCl +2CO 2+2H 2O 通电5NaClO +C 2H 4O (环氧乙烷)可实现低压高效电催化还原CO 2。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NaClO 的电子式: B .Cl -的结构示意图:C .CO 2的比例模型:D.环氧乙烷的结构简式: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熔、沸点不相同B.乙烯、苯、乙酸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分子式为C4H10的烷烃,其一氯代物有4种D.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8.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烃类物质的是()A.乙烷B.乙烯C.乙酸D.苯9.下图是制备和研究乙炔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蒸馏水替代a中饱和食盐水可使产生的乙炔更为纯净B.c中溶液的作用是除去H2S、PH3C.d、e中溶液褪色的原理不同D.f处产生明亮、伴有浓烟的火焰10.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乙醇与金属Na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褪色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C.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有油状液体生成;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D.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二、填空题11.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一些必需元素,含量高于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普通化学赵士铎 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赵士铎 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低温自发 任意温度均自发
高温自发 任意温度均不可能自发
2.9 (2)(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过程,rSm>0)
2.10 不可以。因为物质的 Sm ,不是指由参考状态的元素生成该物质(B=+1)反应的标准 摩尔熵。
2.11 H: G: S:
-40 kJ
-38kJ -6.7JK-1
-40 kJ
-38 kJ -6.7 JK-1
反应在标准状态, 任意温度均自发 2.14 (略)
2.15 2AsH3(g)=2As(s)+3H2(g) rHm(298K)=-132.8kJmol-1<0 rSm(298K)=15.71Jmol-1K-1<0
标准状态, 任意温度下 AsH3 的分解反应均自发。加热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4
第三章 化学平衡原理
1.92 10-4 2
mol L1
s1
(1) /(2)得: (0.200mol L1 )m 4.8 105 mol L1 s1
0.400mol L1
1.92 104 mol L1 s1
m2
k
4.8 105 mol L1 s1 / 2 6.0 104 mol-1 L s1
2.12 Sn(白锡)= Sn(灰锡) rHm(298K)= fHm(灰锡)+(-1)fHm(白锡)=-2.1kJmol-1<0 rSm(298K)= Sm(灰锡)-Sm(白锡)=-7.41Jmol-1K-1<0 反应在标准状态,低温自发。在转变温度,rGm(T)=0 rGm(T)rHm(298K)-TrSm(298K) T[rHm(298K)/ rSm(298K)] 283K
故: c(O2,aq) = 2.88×10-4 mol·L-1 (2) K = 85.5/1.37×10-3 = 6.24×104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全部重要知识点(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全部重要知识点(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全部重要知识点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合物是苯的同系物B.醛基的电子式:C.名称是:2-甲基-1-丙醇D.组成含C、H、O的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和答案:D解析:A.苯的同系物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的产物,通式为C n H2n−6(n≥6),该物质分子式为C13H10,不符合苯的同系物的通式,故A项错误;B.醛基的电子式为,故B项错误;C.该有机物的名称为2-丁醇,故C项错误;D.由结构可知: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OCH3,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乙醇和乙酸,即和,故D项正确;答案选D。

2、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A.CH4和CH3ClB.正丁烷和异丁烷C.C2H6和C6H12D.和CH3CH2CH2CH2CH3答案:D解析:分析: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的化合物互为同系物。

A.CH4属于烃,而CH3Cl属于卤代烃,二者不是同类物质,不属于同系物,A不符合题意;B.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因此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不符合题意;C.C2H6属于烷烃,C6H12可能是环烷烃,也可能是烯烃,因此二者结构不相似,因此不属于同系物,C不符合题意;D.和CH3CH2CH2CH2CH3都是烷烃,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H2原子团,因此二者属于烷烃的同系物,D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D。

3、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后,铜片质量不变的是A.硝酸B.无水乙醇C.食盐水D.盐酸答案:B解析:A.由反应2Cu+O Δ,CuO+2HNO3=Cu(NO3)2+H2O可知铜的质量减轻,A不合题意;B.由反应2Cu+O Δ,CuO+CH3CH2Δ3CHO+H2O可知铜的质量不变,B符合题意;C.由反应2Cu+O Δ,CuO与食盐水不反应可知,铜的质量增重,C不合题意;D.由反应2Cu+O Δ,CuO+2HCl=CuCl2+H2O可知铜的质量减轻,D不合题意;所以答案是:B。

2020春(新教材)人教化学必修第二册第7章 有机化合物练习附答案

2020春(新教材)人教化学必修第二册第7章 有机化合物练习附答案

(新教材)人教化学必修第二册第7章有机化合物一、选择题1、下列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哪一种更能反映其真实存在状况()答案 D解析这几种形式都可表示甲烷分子,其中分子结构示意图、球棍模型及空间充填模型均能反映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但空间充填模型更能形象地表达出甲烷分子中H、C原子的位置及所占比例。

电子式只反映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成键情况。

2、下列分子中的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的是()A.C2H3Cl B.CHCl3C.CH3CH===CH2D.CH3—CH3答案 A解析乙烯分子是平面结构,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上,C2H3Cl 的分子结构与乙烯类似,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CH4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含有—CH3及其类似结构的分子,其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3、航天科学家正在考虑用塑料飞船代替铝制飞船,进入太空探索。

其依据是()A.塑料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可以通过取代反应大量生产B.塑料中加入添加剂可得到性能比铝更优良的新型材料C.塑料用途广泛,可从自然界中直接得到D.塑料是有机物,不和强酸强碱作用答案 B4、决定乙醇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是()A.羟基B.乙基(—CH2CH3)C.氢氧根离子D.氢离子答案 A解析羟基是乙醇的官能团,决定其主要化学性质。

5、下列物质中,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还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是()A.乙醇B.乙烯C.乙烷D.乙酸答案 D解析乙酸既可以与钠反应放出氢气,又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而乙醇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乙烯、乙烷与二者均不反应。

6、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H—CHO,其对应的性质中不正确的是()A.与钠反应放出氢气B.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C.能发生银镜反应D.可与小苏打溶液反应,产生气泡答案 D解析葡萄糖含有羟基,故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无羧基,所以不与NaHCO3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梳理(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梳理(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梳理单选题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35Cl-和37Cl-结构示意图均可以表示为B.NH4Br的电子式:C.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为:146UD.质子数为92 .中子数为146的U原子:92答案:A解析:A.35Cl-和37Cl-的质子数都是17 .核外电子数都是18,结构示意图均可以表示为,故A正确;B.NH4Br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故B错误;C.是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故C错误;238U,故D错误;D.质子数为92 .中子数为146的U原子质量数为238,该原子表示为92选A。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热HI和浓H3PO4溶液可制得HI,说明磷酸酸性大于HIB.氯气中毒可用少量乙醇或乙醚的混合蒸汽解毒C.提纯混有少量NaCl的KNO3固体:溶解→加热→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D.可用硝酸银和稀硝酸鉴别NaNO2溶液、NaCl溶液和NaNO3溶液答案:A解析:A.加热HI和浓H3PO4溶液可制得HI,是因为磷酸的沸点高于HI,不能说明磷酸酸性大于HI,A错误;B.酒精和乙醚具有麻醉作用,减弱对呼吸道的刺激,减轻咳嗽,则在实验室不慎吸入少量氯气时,可吸入少量酒精或乙醚的混合蒸气解毒, B正确;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急剧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加得很少,则提纯混有少量NaCl的KNO3固体的操作:溶解→加热→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C正确;D.硝酸银和NaNO2溶液、NaCl溶液均产生沉淀、亚硝酸银溶于硝酸而氯化银不溶,则可用硝酸银和稀硝酸鉴别NaNO2溶液、NaCl溶液和NaNO3溶液, D正确;答案选A。

3、下列各项中的两种物质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则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的是A.C2H4.C2H6OB.C2H6.C2H6OC.C3H6.C4H8D.C3H4.C2H6O答案:C解析:C2H4+3O2→2CO2+2H2O,1gC2H4完全燃烧消耗氧气3×3228=247g;2C2H6+7O2→4CO2+6H2O,1gC2H6完全燃烧消耗氧气7×3260=5615g;2C3H6+9O2→6CO2+6H2O,1gC3H6完全燃烧消耗氧气9×3284=247g;C3H4+4O2→3CO2+2H2O,1gC3H4完全燃烧消耗氧气4×3240=165g;C4H8+6O2→4CO2+4H2O,1gC4H8完全燃烧消耗氧气6×3256=247g;C2H6O+3O2→2CO2+3H2O,1gC2H6O完全燃烧消耗氧气3×3246=4823g;所以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则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的是C2H4.C3H6.C4H8,故答案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沉淀反应参考答案P 142【综合性思考题】:给定体系0.02mol/LMnCl 2溶液(含杂质Fe 3+),经下列实验操作解答问题。

(已知K θSPMn(OH)2=2.0×10-13,K θSPMnS =2.5×10-13,K θbNH3=1.8×10-5,K θaHAc =1.8×10-5①与0.20mol/L 的NH 3.H 2O 等体积混合,是否产生Mn(OH)2沉淀?解:等体积混合后浓度减半,[Mn 2+]=0.01mol/L ,c b =[NH 3.H 2O]=0.10mol/L∵是一元弱碱体系,且c b /K b θ>500∴10.0108.1][5⨯⨯=⋅=--b b c K OH θ又∵ 622108.101.0][][--+⨯⨯=⋅=OH Mn Q c=1.8×10-8> K θSPMn(OH)2=2.0×10-13∴ 产生Mn(OH)2沉淀。

②与含0.20mol/L 的NH 3.H 2O 和0.2mol/LNH 4Cl 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是否产生Mn(OH)2沉淀? 解:混合后属于NH 3.H 2O~NH 4Cl 的碱型缓冲液体系此时浓度减半:c b =[NH 3.H 2O]=0.2V/2V=0.1(mol.L -1)c S= [NH 4+]=0.2V/2V=0.1(mol.L -1)[Mn 2+]=0.02V/2V=0.01(mol.L -1)A 、求[OH -] 用碱型缓冲液计算式求算:s b b c c K OH ⋅=-θ][ 55108.11.01.0108.1--⨯=⨯⨯= B 、求Qc 22][][-+⋅=OH Mn Q c=0.01×[1.8×10-5]2=3.24×10-12C 、比较θ2)(,OH Mn SP K ∵13)(,100.22-⨯=>θOH Mn SP C K Q故有Mn(OH)2沉淀产生。

③与0.20mol/L 的NaAc 溶液等体积混合,是否产生Mn(OH)2沉淀?解:混合后属于NaAc 强碱弱酸盐组成的体系此时浓度减半: c S= [Ac -]=0.2V/2V=0.1(mol.L -1)[Mn 2+]=0.02V/2V=0.01(mol.L -1)此时有:Ac -+H 2O HAc+OH -A 、求[OH -] ∵c s / K θbAc->500∴b b c K OH ⋅=-θ][ 65141045.71.0108.110---⨯=⨯⨯=⋅=θθa s W K c K B 、求Qc 22][][-+⋅=OH Mn Q c=0.01×[7.45×10-6]2=5.56×10-13C 、比较θ2)(,OH Mn SP K ∵13)(,100.22-⨯=>θOH Mn SP C K Q 故有少许Mn(OH)2沉淀产生。

④与0.04mol/L 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加入NH 4Cl 盐使沉淀溶解,应加入NH 4+盐的量为多少克?解:与NaOH 等体积混合后,可生成0.01mol.L -1Mn(OH)2,设溶解后[NH 4+]=xmol.L -1则依题意有:Mn(OH)2+2NH 4+Mn 2++2NH 3+2H 2O平衡: x 0.01 2×0.012)(,224232)(][][][][][2θθθb OH Mn SP j K K OH OH NH NH Mn K =⋅⋅=--++ θθ2)(,23224][][){][OH Mn SP b K NH Mn K NH ⋅⋅=++ ).(08.0100.2)02.0(01.0)108.1(113225---=⨯⨯⨯⨯=L mol ∴应加入W NH4Cl ={[NH 4+]+△c(NH 4+)}×M NH4Cl=(0.08+2×0.01)×53.5=5.35(g)⑤调溶液pH 使产生Mn(OH)2沉淀以致沉淀完全,应控制的pH 范围;解:Mn(OH 2开始产生沉淀时,溶液中Mn 2+的[Mn 2+]=0.02(mol.L -1)).(1016.302.0100.2][][16132)(,2---+-⨯=⨯==L mol Mn K OH OH Mn SP θ pH=14-pOH=14-(-lg(3.16×10-6)=14-5.5=8.5要使Mn(OH 2沉淀完全,则溶液中Mn 2+的残留浓度为[Mn 2+]=10-5(mol.L -1)).(1041.110100.2][][145132)(,2----+-⨯=⨯==L mol Mn K OH OH Mn SP θ pH=14-pOH=14-(-lg(1.41×10-4)=14-3.85=10.15应控制的pH 范围8.5~10.15⑥为除去溶液中的杂质Fe 3+,应控制的pH 范围;解:A 、求Fe 3+沉淀完全时的pH :此时[Fe 3+]=10-5(mol.L -1)).(1059.110100.4][][111353833)(,3----+-⨯=⨯==L mol Fe K OH OH Fe SP θ pH=14-pOH=14-(-lg(1.59×10-11)=14-10.80=3.20B 、求Mn(OH)2开始产生沉淀时溶液的pH :此时[Mn 2+]=0.02(mol.L -1)).(1016.302.0100.2][][16132)(,2---+-⨯=⨯==L mol Mn K OH OH Mn SP θ pH=14-pOH=14-(-lg(3.16×10-6)=14-5.5=8.5故要使Fe 3+离子完全除去,应控制溶液的pH 范围在:3.20<pH<8.5⑦通入H 2S 气体产生MnS 沉淀,溶液的最低pH 值为几?当沉淀达平衡时[Mn 2+]残留量为多少? 解:(1)通入H 2S 使MnS 刚产生沉淀,[H 2S]=0.10mol.L ,[Mn 2+]=0.02mol.L -1溶液中的[S 2-]至少为:).(1025.102.0105.2][][111132)(,2---+-⨯=⨯==L mol Mn K S s MnS SP θ 此[S 2-]由H 2S 提供,H 2S2H ++S 2- θθθ21222][][][a a K K S H S H K ⋅=⋅=-+总 ][][][2221-+⋅⋅=S S H K K H a a θθ 6111571071.21025.11.0101.7103.1----⨯=⨯⨯⨯⨯⨯= pH=-lg(2.71×10-6)=5.57方法2:依题意有:Mn 2++H 2S MnS+2H +θθθθSP a a j K K K S S S H Mn H K 2122222][][]][[][=⋅=--++ θθθSP a a K S H Mn K K H ][][][2221⋅⋅⋅=++13157105.21.002.0101.7103.1---⨯⨯⨯⨯⨯⨯= =2.71×10-6(mol.L -1)pH=-lg(2.71×10-6)=5.57(2)当沉淀达平衡时,有:MnS↓Mn 2++S 2-S s平衡时有:222)(,][][s SMn K s MnS SP =⋅=-+θ ∴).(100.5105.2][17132---+⨯=⨯===L mol K s Mn SP θ残留P 143~1462、分别用100ml 蒸馏水和100ml 1.0×10-2mol/L 的H 2SO 4溶液洗涤BaSO 4沉淀,如果洗涤对BaSO 4是饱和的,计算在上述两种情况下,BaSO 4的溶解度,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解:依题意,洗涤过程中BaSO 4溶解在洗涤液中的量即是BaSO 4的溶解度。

(1)用纯水洗涤:1044100.1)()(-⨯==BaSO K BaSO s SP θ=1.0×10-5(mol/L )(2)用稀H 2SO 4洗涤210244100.1100.1][)(---⨯⨯==SO K BaSO s SP θ =1.0×10-8(mol/L )计算可见,由于同离子效应,BaSO 4(s)在1.0×10-2mol/L 的稀H 2SO 4溶液中的溶解度仅是纯水的千分之一。

3、求常温时,Mg(OH)2在纯水中和在0.001mol·L -1NaOH 溶液中的溶解度。

(已知Mg(OH)2的K θsp =1.2×10-12)解:依题意,(1)Mg(OH)2在纯水中的溶解度:)(1069.6102.14141])([1531232---⋅⨯=⨯⨯=⋅=L mol K OH Mg s SP θ (2)Mg(OH)2在0.001mol·L -1NaOH 溶液中的溶解度)(102.1)001.0(102.1)(])([1621222----⋅⨯=⨯==L mol OH c K OH Mg s SP θ4、某一溶液中含有0.10mol·L -1Zn 2+和杂质离子Fe 3+,应如何控制溶液的pH 值,才能使Fe 3+以Fe(OH)3的形式除去?解:依题意,(1)Fe 3+以Fe(OH)3沉淀完全时,溶液中的[Fe 3+]=10-5mol/L ,此时溶液的[OH -]为:35383310100.4][)(--+-⨯==Fe K OH c SP θ =1.59×10-11pH=14-pOH=3.20(2)当溶液的pH 值增大时,Zn 2+开始以Zn(OH)2沉淀析出,此时溶液中的[OH]-为:8172)(1010.11.0102.1)()(2--+-⨯=⨯==Zn c K OH c OH SPZn θ pH=14-pOH=6.04∴应控制的pH=3.20~6.04才能使Fe 3+以Fe(OH)3的形式除去6、将50ml 含有0.95g 的MgCl 2溶液与等体积的1.8mol·L -1氨水混合,问需向溶液中加入多少克NH 4Cl 的固体(设体积不变),才能防止生成Mg(OH)2沉淀? 解:依题意,混合后)/(9.0100508.1)(23L mol O H NH c =⨯=⋅ )/(1.0100010095/95.0)(2L mol Mg c =⨯=+ (方法一)此时溶液中发生竟争反应:O H NH Mg NH OH Mg 2324222)(⋅+=+++ 2242232)(][][][θθθb SP j K K NH O H NH Mg K =⋅⋅=++ θθSP b K O H NH Mg K NH 223224][][)(][⋅⋅⋅=++ =)/(2.1108.19.01.0)1077.1(11225L mol =⨯⨯⨯⨯-- )(4.61.05.532.1][)(444g M NH Cl NH W Cl NH =⨯⨯=⋅=+(方法二)不产生Mn(OH)2沉淀的最大[OH -]为:)(1034.11.0108.1][][15112---+-⋅⨯=⨯==L mol Mg K OH SP θ 此[OH -]可由NH 3-NH 4Cl 缓冲溶液决定: 根据:sb bc c K OH ⋅=-θ][ 有:][][1077.1][2354--+⋅⋅⨯=OH O H NH NH =⨯⋅⨯=--+5541034.19.01077.1][NH 1.2mol/L) ∴所需NH 4Cl 的质量为:W = 1.2×0.1×53.5 = 6.4(g)10、将0.20mol·L -1的MgCl 2溶液与0.20mol·L -1的NH 3·H 2O 和0.20mol·L -1的NH 4Cl 混合溶液等体积混合,是否有Mg(OH)2沉淀生成?(Mg(OH)2的K θsp =1.8×10-11、NH 3·H 2O 的K θb =1.8×10-5) 解:等体积混合后:)/(10.0220.0)(2L mol VV Mg c =⨯=+ )/(10.0220.0)()(423L mol V V NH c O H NH c =⨯==⋅+10.010.01077.1)()()(5423⨯⨯=⋅⋅=-+-NH c O H NH c K OH c b θ =1.77×10-5(mol/L )2522)1077.1(10.0)()(--+⨯⨯=⋅=OH c Mg c Q c=3.13×10-11(mol/L)∵11108.1-⨯=>θSPC K Q ,∴有Mg(OH)2沉淀生成 1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⑴当CaF 2固体溶于pH =3.50的缓冲溶液(不含F -)达平衡后,测得c(Ca 2+)=1.0×10-3mol·L -1,则CaF 2的溶度积等于(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