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教学设计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但在分工合作、沟通协调方面仍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使用物理模拟软件或实际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变化,从而理解动量守恒的原理。
-通过数学推导,让学生明白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并能够运用到具体的计算中。
-设计不同类型的碰撞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对于功和功率的教学,我计划如下:
-利用直观的图示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理解功与能量的关系。
4.知识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外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视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力。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尤其是惯性的概念,这是本章节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部分。
2.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解决碰撞问题。
3.对功和功率的理解,特别是功的计算和功率的实际意义,这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技能。
4.简单机械原理的运用,学生需要能够识别并应用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粤沪版)
3.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语言表述;理解什么是惯性。经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的过程,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4.知道“二力平衡”条件,知道物体受平衡力时的运动状态,了解物体在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是变化的,在逐步深入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探索精神。
重点:
速度、惯性概念的建立,比值定义法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
难点:
让学生理解“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理解“运动状态改变“
教学计划安排表
单
元
周
次
起止
时间
教学容
教
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
重难点
备
注
第
三
单
元
第
7
8
9
体上滑动、滚动时会产生摩擦,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过程,领悟科学方法,对摩擦的利弊分析,使学生知道事物具有两重性,帮助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5.知道什么是杠杆,会根据杠杆实物画杠杆的示意图,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能在实验中调节杠杆平衡,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总结规律,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教学容
教
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
重难点
备
注
第
二
单
元
第
5
6
周
10.15
11.4
11.5
11、11
第七章运动和力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物理学是深入研究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沪粤版则版八年级第一卷物理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培养高素质的物理教师队伍为积极推动,以培养学生创新时代精神和探究能力的自主学习为不断创新目标,以抓好提高工作效率为中心,紧紧围绕纲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重点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教学经管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面向全体学生,推进学生个性特长,培养优等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工作目标1、本学期是物理的开始学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获得必需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感受、领悟和运用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
发展其探究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彻底解决自卑,建立自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继续强化分组实验的教学。
教师持之以恒创造条件,完成学生的分组实验,也可把演示实验转变成变为大学生的分组实验,降低每个学生动手的机会。
3、七年级在规定计划时间内基本完成八年级物理教学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的愿望都能够提高。
三、现状分析历届初二年级共有6个班,两位物理教师,上学期这个年级的总成绩十分非常好,学生当前基础优秀,故要持续保持原有原有成绩切进一步提高,压力非常大。
四、具体措施1、认真学习《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岩荠每一节课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2、详细分析学生的情况,编制适合学生的导学案、反馈、巩固练习,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
3、始终保持组员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多讨论一些相关人员课题,多钻研教材,以较高质量基本完成教学任务。
4、学习研读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和别人成功的经验,探索适合我们学习情况的小组合作学习。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全册
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第六单元(第一节怎样认识力)教材分析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或演示实验,让学生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能分析某一个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通过生活实际分析、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解释简单的现象.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归纳出“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引起物体的形变”.4、.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或演示实验,让学生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能分析某一个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5.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通过生活实际分析、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解释简单的现象.6.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归纳出“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引起物体的形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 通过实验,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引起物体的形变.过程与方法:1、探究影响塑料尺形变的因素,能对问题进行猜想并进行实验研究。
2、从生活现象中获取知识并能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验问题的热情。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与竞争。
教学重点:理解力的概念,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究、动画演示,得到结论再联系实际,巩固应用说明:力的概念是力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重力、摩擦力、压力、浮力的基础.教学难点:力的认识教学策略:通过具体的力,分析共同点,体现由具体到一般的原则。
说明:力的概念对初学者来说较抽象.学生对施力物、受力物的提法感到生疏;不会分析某个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中的“作用”不易被理解.本节课通过分析生活实例中的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引起形变)来体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中的“作用”的含义.教法指导1.本节课的地位:力的概念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学习本章重力的基础,也是学习后面压力、摩擦力、压强、功的基础.2.学生情况的分析:力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一方面学生认识力时,不注意施力物和受力物.另一方面对力的相互性没有认识.3.本节课可分为三部分讲授: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说明:由于学生对力的概念会感到抽象、陌生,需多举例或做演示实验,为学生建立起力的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举例或做演示实验时,突出每个力的施力物、受力物;突出每个力的作用方式,以便为教师归纳、学生认识力的概念打基础.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没有认识或认识不全面,也需多举实例,在举实例时,让学生明确相互的两个力的施力物及受力物,还应明确两个力的方向,及两个力方向的特点.设计思路通过对所学和几种特殊力的复习,引出力的一般性的分析,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分析具体图片中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通过对如何知道物体受力的疑问引出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对影响塑料尺形变的因素的探究,和推门的实验,引出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通过阅读了解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方法,并知道还可以用力的图示;通过对手压铅笔、磁铁小车运动等实验的研究,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八年级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物理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同时也建立起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这一学期由于课程难度的增加和教学时间的缩短,如何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是摆在物理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为此在开学之初经过同科教师的商量讨论制定以下教学计划,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一、指导思想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继续保持已经建立起来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从而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所学内容是力学部分。
在第六章力里,首先学习力的基本概念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等。
第二三节分别学习了两种力,弹力和重力。
第七章学习运动和力,其中牛顿第一定律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惯性现象的解释很重要,二力平衡知识在初中阶段也很重要,它贯穿了整个力学部分,摩擦力的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个难点,特别是静摩擦力的知识虽然课本上没提到但平常的考试中都有,还必须得补充。
第八章学习压强,这一章知识相对简单些,会根据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九章是浮力,浮力知识虽然在尽年的中考中难度有所降低,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个难点,因为在分析浮力问题时,涉及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以及浮沉判断,初中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不足,所以浮力的学习有难度。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这一章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分子动理论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用示意图描述力。
会测量力的大小。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3.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知道简单机械。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5.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八年级沪粤版物理学科教学计划 (第二学期)
期末复习
6课时
全组老师要注重实行课程改革,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小组学习对于提高个人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在熟悉教材、纲要、标准的基础上,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制订有效的计划,选择好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同学生共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探究历程,认真批阅作业,辅导学生,认真做好物理实验活动的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加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概念、定理、公式、原理,以及实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科学探究、解答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4、能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
主
要
教
学
措
施
1、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教学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六章力和机械;第七章运动和力;第八章神奇的压强;第九章浮力与升力;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主要是力学知识、简单机械类、近代物理知识的物理知识体系。其中第六章力和机械、第八章神奇的压强、第九章浮力与升力是重点,难点在力和机械、浮力与升力,这部分内容综合性比较强。
教学目标分析(包括教学任务和要求)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____中学
教
学
计
划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制定人:
备课组成员:___________
2014-03-04
学情分析(学生知识、技能现状;学生学习兴趣、态度;班级学风等)
八年级十一个班,都来自镇周围乡村,学生对物理有兴趣,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原本在小学学过科学,但大多对这些学科不够重视,部分学生对物理科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习惯存在一定问题。学生们的思想能力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表象向内部延伸;由于学生思维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加之留守儿童有定数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所以要用有效措施培养学习物理主动积极性,校正不良学习习惯,努力提高整个年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粤沪八年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设计7篇
粤沪八年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设计7篇粤沪八年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设计7篇为保证教学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讲授法为主,不能事事都要学生去活动、去体验。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收藏转发。
粤沪八年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设计【篇1】知识目标:了解物理知识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品德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教学重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难点: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物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浮力的应用:古希腊的教学家阿基米德首先提出比重概念并发现了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的规律,并写了<<浮体论>>正因如此,才发明了潜水艇和母舰。
此外,阿基米德发现杠杆、滑轮等机械的工作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他说一句名言世”给我一个支点,我将能移动地球。
2、电磁波:科学家发现了“电”和“磁”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于是各种各样的电器才应运而生。
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跑得跟光一样快的物质。
3、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有了这一发现,人类才开始认识到了宇宙、天体的运动和变化,并制造出各种航天器。
二、有趣的物理现象(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描述)1、筷子提沙子实验现象:沙子被提起2、纸托水现象:水不流3、瓶吞鸡蛋实验现象:鸡蛋会掉入瓶中4、试管上升实验现象:水流出小试管上升三、小结本课四、作业:课后完成学习活动卡第三页A、B、C、D、粤沪八年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设计【篇2】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压强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压强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对与压强相关的物理现象较为熟悉,但压强的概念学生还比较陌生。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力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三要素
8.2研究液体的压强
教学步骤
图8-28
:①出示玻璃管,向管内倒水,可看到水穿过玻璃管流出。
②用手
为什么水不会从下面流出?
④再用另一只手堵住玻璃管的上口,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如果松开堵下口的
怎样测量大气压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根据一些客观存在的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推理.
说明分子之间有吸引力的现象有:很多物体有一定的形状,而不是一盘散沙,分子不是各自分散开,要分开物体需要用力,如:把两滴水溶到一起就可合并为一滴水……;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现象有:分子之间总是有问隙,而没有被引力作用把分子紧密地拉在一起.如: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但也能被压缩…….值得注意的是分子问的引力和斥力的。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word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word版)6.1 怎样认识力一、教材分析无论是在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生产中,还是在尖端的科学研究中,各种各样的"力"无处不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离开力,整个世界,整个宇宙都将不复存在.因此,认识"力",研究"力",运用"力"显得十分必要.力学知识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力,辨别力.而这一章,主要学习力的初步概念,同时对重力,摩擦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力和运动等概念由一个粗略的了解.而这一节则要让学生认识物理中力的概念,明白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是什么,为以后逐步深化力的概念作必要的铺垫.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根据日常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推,拉,提,压"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实例,让学生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并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通过观察实验结合实例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实验现象,让学生体会物>概念的建立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力的学习,鼓励学生立志科学研究,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通过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学习,教育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力的概念;2.力的作用效果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力的三要素难点:1.力的概念;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力的初步概念;(2)力的作用效果;(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力的三要素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实例为基础,根据日常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推,拉,提,压"等实例,将"蚂蚁,运动员,起重机,水流,磁体"等用"一个物体"来概括,讲"物体,杠铃,重物,物体,磁体"等用"另一个物体"来概括,将"推,拉,提,压"等用"作用"来概括,从而建立力的初步概念;通过观察实验结合实例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完成本设计内容需要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的实例,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课题.(多媒体投影): 力的作用(二)新课教学一、什么是力1.分析书本几张图片的情况,并在教师的指引下加以分析:蚂蚁拉物体运动员举杠铃起重机提重物水流推物体磁体推磁体(补充在物理学中推,拉,提,压等都称之为”作用”)2.请学生回答:(1)力是什么(2)力的存在要有几个物体教师总结并进行多媒体投影(结论):(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力的存在必须要两个物体,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
沪粤版八年级下物理全部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下物理全部教案6.1 怎样认识力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力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⑵知道力的单位牛顿,对1N的力形成感性认识。
知道力的三要素。
过程与方法⑶通过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⑷通过对身边常见事例的分析来认识力,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探究热情和思索兴趣。
2.教材说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通过生活事例,认识力的普遍性,归纳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活动、实验,感知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三要素有关。
本节课的编写思路:总体上按照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编排。
首先通过图片展示、学生列举一些来自生活、生产、自然界中“用力”的事例,让学生对“力的普遍性”有一个感性的认知。
然后通过活动1,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力的作用效果,进一步加深对力的认识,了解“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接着利用图片,通过介绍一些力的大小让学生学习力的单位,并对1N的力形成感性认识。
在认识了力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通过活动2,学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最后通过活动3,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力的三要素”。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具体、直观,是学生感知“力”的途径,同时,也是探究物体间相互作用,认识力的三要素的基础,因而“研究力的作用效果”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3.教学建议力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教材强调了从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力、感受力,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因而,围绕“力的作用效果”这个中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做好本节课的三个活动,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同时,让学生根据所熟知的生活中的事实,列举相关实例,充分利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也是上好本节课的重要方面。
力可以让学生首先观察教科书上的图片,也可以播放与图片内容相同或相似的生活和自然界中一些“用力”事例的视频,如马拉车,人推车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素材,同时也隐含有“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力能够产生作用效果”等信息,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感悟和理解“力”。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要针对一些物理现象设计和演示实验,培育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粤沪版八班级物理下册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粤沪版八班级物理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 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4 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老师:我们经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
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
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学生活动】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老师归纳】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
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
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
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初步判断物体是否做功;(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并会进行有关计算;(3)知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通过的距离垂直时,该力不做功;(4)知道功率的概念,会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过举例,理解功及功的必要因素,培养从生活现象中分析物理本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力未做功的实例,引起学生适当焦虑,激起其学习功的知识内容的好奇心,使之积极参与判断是否做功的讨论。
【实践活动】课外小实验:测出自己上楼时所做的功及所用的时间。
要求:1.测出:(1)体重G;(2)楼层高h;(3)上楼所用的时间,按正常速度走上去所需时间t1,快速跑上去所需时间t2。
2.计算:(1)上楼所做的功;(2)两次登楼过程的功率。
【板书】第一节功1.功的定义: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计算:功=力×距离公式:W=Fs单位:焦耳符号:J3.功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用P表示。
公式:P=W/t单位:W1W=1J/s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难点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二)讲授新课1.机械运动让学生讨论课本图11.1—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
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粤沪版)
认识力是全章的基础、
力的测量贯穿全章
探究“滑动摩擦线
难点: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实验中的原理、实验技巧;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如何调节杠杆平衡,怎样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总结规律
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是杠杆的变形
教学内容与计划安排表
单
元
周
次
5.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很多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做好心理疏导,关爱留守学生,做到多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困惑帮助化解疙瘩。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图片生动直观的提供信息,能传递物理知识,还要关注图片中其他信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尽可能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PPT课件进行教学。
6.知道什么是动滑轮”和“定滑轮”及其特点,能知道拉力和物重的关系,通过实验观察和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对动滑轮”和“定滑轮”实质理论推理,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通过实验训练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的基本技能,并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学习分析测量数据,归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7.通过了解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树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观念。
学生们的思想能力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表象向内部延伸;由于学生思维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加之大多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所以要用有效措施培养学习物理主动积极性,引导改变不良学习习惯,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发展学生科学素养。
【最新】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指导思想:以《2022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学情分析:本人所任教的班级,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看,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
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教材分析: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主要学习力学。
本册共分五章。
第六章力和机械,第七章运动和力,第八章,神奇的压强,第九章浮力与升力,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每章的导入提起了学生对本章的兴趣,每章的阅读指导突出了本章的重难点。
本书在每章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新教学理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二力平衡条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时变化。
2、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阿基米德原理及探究过程。
难点:1、重力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2、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体会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含义,并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会画重力示意图。
(3)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使学生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物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4)知道物质是有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初二下物理沪粤版教学计划5篇
初二下物理沪粤版教学计划5篇初二下物理沪粤版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
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
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
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
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
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
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
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
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件导入【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二、新课讲授1.长度的单位(1)长度单位的符号(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3) 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2.长度的测量(2)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布置自学】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时间2分钟)【提出问题】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反馈练习一】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1.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①中学生身高大约15.7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2、完成单位换算:③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nm【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7×10-5m= 7×10-5×106μm=70μm。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篇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章讲述动量的概念,并结合牛顿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定理》体现了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
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的问题。
这一章可视为牛顿力学的进一步展开,为力学的重点章。
《动量定理》为本章第二节,是第一节《动量和冲量》的延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在本章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同时《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本节教学重点(1)动量定理的推导和对动量定理的理解;(2)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一维情况下的定量分析。
3.教学难点动量定理的矢量性,在实际问题中的正确应用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量定理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传感器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学习用动量定理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质疑、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2)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粤沪八年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设计7篇
粤沪八年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设计7篇粤沪八年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设计7篇为保证教学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讲授法为主,不能事事都要学生去活动、去体验。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收藏转发。
粤沪八年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并注重多种方式进行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结合教学内容,将公式P=I2R的呈现做了处理,用阅读探究的方式出台,并以“探究卷”为桥,完成本次课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与处理】“电和热”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体内容是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编者的实施建议是根据生活现象发现问题,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结论,最后将结论应用于生活中,体现从生活走得物理──再从物理走进社会这一新课程基本理念。
尊重编者的建议,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做如下处理:第一环节:打开探究之门。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电炉子、电饼铛通电时发生的现象,并说出启示,提出问题。
第二环节:探究与发现。
通过实验探究,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电阻的定性关系;再通过阅读探究;电热功率P与导体的R及通过的电流I之间的关系式。
第三环节:应用与创新。
用结论解答课前实验现象,继而再观察多媒体的两个演示实验,根据结论判断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最后将结论应用于生活。
第四环节:拓展与延伸。
让学生用挑剔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
并对课堂中一直控制的另一个变量电流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即对于同一个用电器热功率P与电流I的关系探究,使课堂得以延伸……【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具有热效应,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单元复习
期中复习测评
9
2
2
2
1.知道压力的概念,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能在日常生活上灵活运用压强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知道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研
重点:
认识力是全章的基础、
力的测量贯穿全章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实验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滑轮组正确绕线
难点: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实验中的原理、实验技巧;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如何调节杠杆平衡,怎样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总结规律
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是杠杆的变形
教学计划安排表
单
元
周
次
起止
时间
2.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型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图片生动直观的提供信息,能传递物理知识,还要关注图片中其他信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尽可能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PPT课件进行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
一、本期教学任务与课时分配
第六章:力和机械 10课时
第七章:运动和力 8课时
第八章:神奇的压强 6课时
第九章:浮力与升力 6课时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6课时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通过本册物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拓宽思维视野,初步领悟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和物理思维方法的真谛,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培养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学生现状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对物理这门学科有很浓的学习兴趣,成绩也较理想,教学中仍需进一步加强兴趣的培养,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意识。
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反应较慢,成绩不够理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主要教学措施
1.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
2. 创设条件,切实加强科学探究的教学。
3. 重视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
4. 引导学生关注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真正通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教学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