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
作者:梁迎春
鲁迅播下的种子,分散各地,影响全国。自‚木刻讲习会‛以后,新兴版画运动开始发端,在上海先后成立了‚上海一八艺社‛、‚野风画会‛、‚春地美术研究所‛、‚MK木刻研究会‛等。
不同时代的鲁迅像
1.曹白《鲁迅像》,1935年。已故木刻家曹白与鲁迅交情颇深,鲁迅还以曹白《坐牢纪略》为基本素材,撰写了《写于深夜里》。
2.1956年,鲁迅逝世20周年时,赵延年创作的木刻作品《离家》。在周家做过多年长工的老王记得:‚大先生(鲁迅排行老大)的行李还是我挑咯。
3.赵延年木刻作品《鲁迅像》,1961年,是鲁迅肖像中最为著名的一幅。
4.套色木刻作品《学习鲁迅的革命硬骨头精神》,中央美术学院红大刀集体创作,1967年。
5.赵延年木刻作品《鲁迅与我们同在》,1985年。
1931年8月,鲁迅创办‚木刻讲习会‛,六天授课后与全体学员拍照留念,成为中国新兴木刻的开端。
‚说起鲁迅,大家都会想到他是民族脊梁的文学巨匠,其
实他有很多面,对现代艺术有重要贡献,尤其是一手带动了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张远帆说。8月17日,‚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特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展。
从1931年鲁迅创办‚木刻讲习会‛,拉开全国规模的新兴木刻运动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80年。张远帆说,作为策展人之一,他试图梳理鲁迅对新兴木刻版画的影响,以及版画语言在这80年间的发展变化。
鲁迅点燃的星火
‚由这个讲习会开始,就像一个火把落进干柴堆,新兴木刻运动之火迅猛地燃向了大江南北。‛
2011年8月底,杭州疾风骤雨,浙江美术馆的参观者却络绎不绝。鲁迅的艺术藏品之专精,让更熟悉他文学家身份的观众有些惊讶,‚没想到鲁迅那么热爱美术。‛
‚直观鲁迅‛展厅容纳了鲁迅生前的藏品,中外版画比重最大。展览中还有鲁迅与艺术家李桦的通信,信中讲述鲁迅如何推广新兴木刻。李桦是中国第一代版画家,也是当年参与‚木刻讲习会‛的成员,直接受过鲁迅指导。
‚这不过是鲁迅的一小部分藏品。‛张远帆表示,鲁迅收藏的中外版画,包括梅斐尔德、麦绥莱勒等不同国家280多位版画家的原作共4000多幅。鲁迅曾拿出自己的收藏举办外国版画展览会,把国外优秀的版画作品介绍给中国青年。
‚美术,伴随鲁迅的一生。‛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赵辉
说,鲁迅作为近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文学家,他把美术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来推动,‚著名版画家赵宗藻就把鲁迅称为‘艺术的父亲’。‛赵辉说,鲁迅的艺术审美最终汇聚在一点,就是他晚年大力倡导的木刻。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描述道:在病中,鲁迅先生不看报,不看书,只是安静地躺着。但有一张小画是鲁迅先生放在床边不断地看着。‘这是苏联木刻家毕珂夫的《波斯诗人哈斐诗集》的首页,画着一个穿着大裙子、飞散着头发的女人在大风里边跑,在她旁边的地上,还有小小红玫瑰花的花朵。’‛赵辉说。
‚在新兴木刻的收藏中,鲁迅是最全面的,现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机构、个体,能有他那么丰富的收藏。这些收藏正是鲁迅为重构新文化精神内核的一种储备,完整地反映了他的艺术观。‛赵辉说。
鲁迅与版画的关系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末,时值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已写出小说《呐喊》、《彷徨》、散文诗《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鲁迅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他南下到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28年底开始,鲁迅和文学青年创办朝花社,出版了画集《艺苑朝华》,开始介绍并刊登木刻作品、连载美术理论书籍。此后他编辑出版了《木刻士敏土之图》、《引玉集》等画册,推介外国版画艺术。从选编、序跋、装帧设计到配页、编号、撰写广告,无不亲躬而为。
在《〈木刻记程〉小引》一文中,鲁迅解释了自己对木刻、版画的投入,‚一方面还正在介绍欧美的新作,另一方面则在复印中国的古刻,这也都是中国的新木刻的羽翼。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实在不仅是一种奢望了。‛
许多学生在鲁迅影响下走向木刻。‚被杭州国立艺术院开除的进步学生、上海一八艺社研究所成员江丰在看了《木刻士敏土之图》后,顿开眼界,认为真正找到了革命艺术表现形式的学习范本。‛赵辉说。
1930年,鲁迅在《艺苑朝华》第一期第五辑《新俄画选》里写道:‚当革命之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他意识到,木刻版画是当时最合适的艺术宣传工具。
当时国画和油画间的创作内容远离现实,终日沉浸在苹果、静物、隐林山水之间,‚木刻版画是正合于现代中国的艺术,木刻黑白分明,容易表现,且复制性强,易于宣传。也符合了鲁迅对版画的期望,一是大众、二是战斗的思想。‛张远帆说。
为了使木刻更广泛地传播,鲁迅开始推广珂勒惠支的作品。1931年9月20日出版的左联刊物《北斗》创刊号上,刊登了珂勒惠支木刻组画《战争》中的第一幅《牺牲》。母亲抱着刚出生的婴儿‚献祭‛,紧闭双眼,表情悲怆。这是鲁迅引入中国的第一幅版画,为纪念‚左联‛五烈士柔石等人惨遭国
民政府杀害。
同时,鲁迅开始筹划出版《珂勒惠支版画选集》,还为它设计海报广告,选用了《德国的孩子们饿着》做封面,刊载‚21幅作品、欲购从速‛等字眼。遗憾的是,鲁迅并没有看到这本自己筹资印刷的画册最终出版,直到他去世后,许广平才最终编定,由三闲书屋出版了这本画册。鲁迅对珂勒惠支的欣赏可以用推崇备至来形容,他曾在《写于深夜里》写道:‚她‘虽然现在(在希特勒政权之下)也只能守着沉默,但她的作品,却更多地在远东的天下出现了。是的,为了人类的艺术,别的力量是阻挡不住的。’‛
鲁迅对木刻的推广并不止于欣赏,赵辉说,鲁迅重视人才培养,他生前与50位青年版画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1931年8月17日,鲁迅主办的‚木刻讲习会‛在上海北四川路的一幢三层楼房顶层授课,为期六天。他特意邀请日本好友内山完造的弟弟内山嘉吉,给13位青年艺徒讲授木刻技术,并亲自主持、翻译。亲历者李桦事后创作了木刻版画《鲁迅在木刻讲习会》,生动还原当时讲课场景。鲁迅穿着白袍子,站在黑板前,亲自授课,众学生围着听讲。
张远帆说,当时的讲授内容主要是木刻技法方面的知识,如工具的种类和它们的功用、如何打稿和刻印的各种方法。鲁迅每天提着一包版画书籍和图片,给学员们传阅,借以扩大他们的眼界。
内山嘉吉在日本《日中》杂志上发表木刻讲习会回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