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介语产生的 直接因素
另一种类型 的心理过程
中介语的特点
• 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 学习者创造的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 的语之间的独特的系统。 的语之间的独特的系统。 • 中介语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不 中介语不是固定不变的, 断变化的动态语言系统。 断变化的动态语言系统。 • 中介语是由于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规律 尚未完全按掌握的情况下所做的不全 面的归纳和推论而产生的语言系统。 面的归纳和推论而产生的语言系统。 • 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 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 • 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 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
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
Corder( 科 德 关 于 中 介 语
的
的 中的 语 语 的 理
的 的 理 的
) 的 理 论
的中介语 的 的 的
假 设
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 1971年,Nemser提出并采用“近似系统的说法”。 年 提出并采用“ 的说法” 提出并采用 近似系统的说法 指的是学习者在试图用目的语时实际运用的偏离的语 言系统。含义有三: 言系统。含义有三: 一、近似系统是不同于源语言和目的语系统的,即学 近似系统是不同于源语言和目的语系统的, 习者的语言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习者的语言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二、近似系统以目的语为参照。 近似系统以目的语为参照。 三、近似系统的不断演化说明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 统。
于是,人们试图寻找一种新的理论来全面的反 于是, 映和解释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 映和解释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 Selinker,Corder以及Nemser三位学者几乎在 Selinker,Corder以及Nemser三位学者几乎在 以及Nemser 同一时间提出了大致相似的理论,构成了早期 同一时间提出了大致相似的理论, 的中介语理论。 的中介语理论。
Selinker被称为“中介语之父” Selinker被称为“中介语之父”。其中介语的定义包 被称为 括三个方面:首先,中介语是可观察到的言语输出。 括三个方面:首先,中介语是可观察到的言语输出。 其次,中介语是高度结构化的。( 。(指的就是中介语内 其次,中介语是高度结构化的。(指的就是中介语内 在结构的系统性)最后, 在结构的系统性)最后,中介语是独立的语言系统 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的语)。 (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的语)。 一般认为,中介语( 一般认为,中介语(Interlanguage )这术语是美国 学者Selinker 1972年首先使用的 他的《中介语》 Selinker于 年首先使用的, 学者Selinker于1972年首先使用的,他的《中介语》 一文,标志着中介语理论的形成。 一文,标志着中介语理论的形成。 Selinker认为 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者来说, 认为, Selinker认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者来说,整个学习 过程伴随着母语规则迁移和目的语规则泛化, 过程伴随着母语规则迁移和目的语规则泛化,从而产 生一系列逐渐趋近始终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的中间过 渡状态的语言,这种语言有其自身的多边形的特点。 渡状态的语言,这种语言有其自身的多边形的特点。 Selinker就把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这种在自觉地学习过 Selinker就把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这种在自觉地学习过 程中所形成的中间状态称为Interlanguage 中介语)。 Interlanguage( 程中所形成的中间状态称为Interlanguage(中介语)。
中介语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
国内最早引进中介语理论的 是鲁键骥,他在1984 1984年发表 是鲁键骥,他在1984年发表 了《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 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 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一 首次引进了“中介语” 文,首次引进了“中介语” 偏误”两个概念。 和“偏误”两个概念
近年来,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中涉及对外汉语中介语研究的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几个方面: (一)关于母语迁移的研究与运用 母语迁移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规律的分析和研究, 母语迁移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规律的分析和研究,是对外汉语界 关于中介语问题讨论的主要方面。如关联词语、 字的使用, 关于中介语问题讨论的主要方面。如关联词语、“了”字的使用, 语音等问题。 语音等问题。 (二)关于目的语知识迁移的研究与应用 使用已经学过的目的语的有限的、 使用已经学过的目的语的有限的、不充分的规则来错误地或不适 当的类推到新的语言现象上,也是留学生发生偏误的一个方面, 当的类推到新的语言现象上,也是留学生发生偏误的一个方面, 尤其在中高级阶段。 尤其在中高级阶段。这种现象就是一般所说的过度概括或过渡泛 化。 (三)关于学习策略交际策略的研究与应用 留学生习得汉语的学习策略是近年来讨论较多的问题。 留学生习得汉语的学习策略是近年来讨论较多的问题。交际策略 的使用对学习汉语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的使用对学习汉语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交际策略跟一个人的语 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Selinker“潜在的心理结构”及五个“中心过程” 潜在的心理结构”及五个“中心过程” 潜在的心理结构 1.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按照 语言迁移( 语言迁移 ) 按照Selinker 的观点,语言迁移需要两个条件, 的观点,语言迁移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母语和目 的语的相互作用构成“跨语言情境” 的语的相互作用构成“跨语言情境”,这是语言 迁移的前提。 迁移的前提。二是学习者在接触目的语时产生的 语际识别效应。 语际识别效应。 2.由训练造成的迁移 原因主要是教学过程中训练 由训练造成的迁移 方法不当。 方法不当。 3.目的语材料的过渡泛化。这指的是第二语言学 目的语材料的过渡泛化。 目的语材料的过渡泛化 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将某一目的语的规 则推广到超越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外。 则推广到超越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外。 4.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了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了 解决学习问题而采取的策略。 解决学习问题而采取的策略。 5.第二语言交际策略,这是指学习者运用目的语 第二语言交际策略, 第二语言交际策略 表达意义遇到困难时采取的策略, 表达意义遇到困难时采取的策略,目的是为了解 决交际问题。 决交际问题。
虽然偏误分析有力地推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 虽然偏误分析有力地推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但 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本身有难以回避的缺陷。 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本身有难以回避的缺陷。
• 操作困难 • 研究内容上,只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者 研究内容上, 的偏误身上,不顾及学习者正确的地方( 的偏误身上,不顾及学习者正确的地方(用观 察到的偏误去推测整个语言系统难免以偏概全) 察到的偏误去推测整个语言系统难免以偏概全)
(四)关于学习环境 四 关于学习环境 运用语言进行真实的的言语交际总是在特定的社会 环境和文化环境中进行的, 环境和文化环境中进行的,语境可以帮助言语交际 者排除歧义、补充信息、领会会话含义。 者排除歧义、补充信息、领会会话含义。
(五)中介语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观念的影响 偏误分析、中介语理论等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引入, 偏误分析、中介语理论等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引入, 尤其是中介语的引进, 尤其是中介语的引进,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对外汉 语教学的某些观念。( 。(如改变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 语教学的某些观念。(如改变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 的态度,不再逢错必究等) 的态度,不再逢错必究等)
什 么 是 中 介 语 ?
中介语,Interlanguage,也有人译为 中介语,Interlanguage,也有人译为 ,Interlanguage, 过渡语" 语际语",是指在第二语 ",是指在 "过渡语"或"语际语",是指在第二语 言习得过程中 过程中, 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 习策略, 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 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 于目的语, 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 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中介语 既指学习者语言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 静态”的语言系统, 的“静态”的语言系统,可以把他看 做是某一阶段的“切片” 做是某一阶段的“切片”;也是指学 习者从零起点到靠近目的语的语言发 展轨迹, 展轨迹,可以把它看作是各阶段相接 而形成的一种连续体。 而形成的一种连续体。
Nemser (奈 姆 赛 尔 ) 关 于 中 介 语 的 理 论 假 设
稳定的中介系统 Nemser也把稳定的中介系统称作永久的中介系统和 也把稳定的中介系统称作永久的中介系统和 次系统,这其实就是Selinker的僵化现象。 的僵化现象。 次系统,这其实就是 的僵化现象
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
wenku.baidu.com
Selinker( 赛 林 克 关 于 中 介 语 的 理 论 假 设 )
中介语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20世纪50年代,对比分析一统天下。然而60年代 20世纪50年代,对比分析一统天下。然而60年代 世纪50年代 60 后期, 后期,人们发现对比分析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在理 论和实践上都面临挑战。对比分析, 论和实践上都面临挑战。对比分析,尤其是其 强势说” 忽略了学习者作为语言主体, “强势说”,忽略了学习者作为语言主体,同时 也忽视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也忽视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人们开始将眼光投 向学习者本身越来越倾向其“弱势说。 向学习者本身越来越倾向其“弱势说。对比分析 弱势说”强调解释, 的“弱势说”强调解释,但其解释还是从母语和 目的语两种语言的对比中得来。 目的语两种语言的对比中得来。 偏误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和目的 语的语言系统进行对比,从心理语言学、 语的语言系统进行对比,从心理语言学、社会语 言学、 言学、篇章分析等角度出发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解 释学习者产生偏误的原因, 释学习者产生偏误的原因,不仅仅局限于母语和 目的语。 目的语。
Selinker
的“僵化”概念 僵化”
僵化也叫石化、化石。 Selinker认为 僵化就是母语的词条、规则和次系 统倾向保留在与目的语相关的中介 语中,不管学习者的年龄有多大, 也不管学习者接受的训练和指导有 多少,这种倾向都不会改变。 可见,僵化是存在于中介语的一种 心理机制,无法消除,可以出现在 语言学习的任何阶段。 引起僵化的主要原因:学习策略, 即对输入语言的理解和对输出语言 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