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心理学 内容简介
数学教育心理学简介
工具性理解与关系性理解
前者是指“只管公式,不管理由” ,而后者则“ 不仅知道要做什么,而且知道理由” 。
工具性数学的优点
1. 工具性数学一般比较容易理解。有些课题,如两个负数相 乘,或分数相除,很难从关系上去理解。 “负负得正”以 及“除以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是很容易记住的规 则,但不易解释其原因。如果想要的是正确的答案,工具性 数学可以快速而轻易的提供。 2. 教学的效果立竿见影,而且更明显。首先,学生如果能够 迅速地得出正确的答案,当然是一件好事;其次,我们不能 低估学生从中得到成功感受的重要性。在调查中,斯根普经 常听到学生说自己是“笨蛋”,老师也这样说这些学生。这 使他很难受,他觉得,对这些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需要成 功的体验来恢复自信心,而在工具性数学上,将比在关系性 数学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3. 由于比起关系性数学来牵涉的知识较少,因此,用工具性 数学思考,可以更快速而且可靠的得到正确答案。以至于 一些数学家也常运用机械式数学思考。
著 作
论 文
对斯根普的工作的评价
斯根普(Richard Skemp)可以称得上是数学教 育心理学的先驱之一。在2002年出版的一本纪念 斯根普的著作中,作为主编的韬尔与托马斯( Michael Thomas)在序言中写道:“理查德•斯 根普是数学教育中的独一无二的人物——他是广 大教师和教育者的一个思想先知,他们从他的工 作中获得了启示;他也是创建国际数学教育心理 学协作组(International Group for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的精神 领袖。
数学教育心理学
高师数学专业课程 高等数学类课程 公共教育类课程 数学课程论 数学教学论 数学学习论 思想方法论 数学评价论 新课程改革 ……
数学教育心理学
二、概念形成
概念形成的过程分析: 辨别各种刺激模式(一般可由教师提供,也可 以由学生提供); 分化出各种刺激模式的属性,把非数学的属性 去掉; 概括出各个刺激模式的共同属性; 在特定的情境中检验假设,确认关键属性; 概括,形成概念; 用符号表示新概念; 组织,使新概念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二、概念学习素材的性质
1.数量:具体的事例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太少,学生对概念的感知不充分,对掌 握概念所必须的经验不能建立起来,对概 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比较不充分, 难以正确地抽象出本质属性。太多,非本 质属性有可能被不恰当地强化而掩盖了本 质特征。
2.变式:变式就是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 从而使得本质特征更好地表现出来。教学 中,变式的使用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 概念的本质属性。 变式的使用是我国数学教学中的优良传统 ,值得我们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教学中要防止经验对于新概念学习的干扰 。奥苏贝尔提出了应该从学习最一般的概 念然后逐渐分化出较具体的概念,如对应映射-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 函数。 但有些的概念的学习无法按照奥苏贝尔的 建议,如数的学习,教学中要注意给出恰 当数量的典型实例。
概念学习中的练习:教材认为,通过练习 ,将那些与新概念有关的旧概念激活,让 学生领悟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教材认为 ,这种练习不能与机械重复训练等同,因 为数学概念与学生的现实之间的距离比较 远,如果没有机会对概念反复联系,那么 是难以真正地理解新概念的。你是怎么看 这个问题的?
1. 概念同化的过程分析
揭示概念的关键属性,给出定义、名称和 符号; 对概念进行特殊分类,讨论这个概念所包 含的各种特例,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 使新概念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建 立联系,把新概念纳入到概体系中,同化 新概念; 用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让学生辨认,使新 概念与已有认知机构只能够的相关概念分 化。
数学专业的数学教育心理学与学习理论
数学专业的数学教育心理学与学习理论数学专业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要想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除了对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外,还需要一定的教育心理学和学习理论知识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数学专业中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和学习理论,并讨论它们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 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数学教育心理学是指将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数学教学的学科。
它研究学习者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认知发展、学习方法和策略以及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等诸多问题。
数学教育心理学通过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设计和实施针对性的数学教学。
2. 数学教育心理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数学教育心理学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数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从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难度。
其次,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还可以引导教师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再次,数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还可以指导教师进行学业发展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和弥补自己的学习不足。
3. 学习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习理论是关于学习过程和机制的科学理论,它涉及学习的目标、方法和效果等方面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一些著名的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其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和反馈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来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认知学习理论注重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策略,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等;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活动,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知识共享。
总结起来,数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和学习理论知识,以提高自己在数学教学方面的能力。
数学教育心理学讲义(一)
作为数据分析的工具 提供一种深层次、交流观点的语言
理论
一般学习理论 加数学例子 反思 感知 行动
环境 理论的建构
一般宏大理论
哲学(数学哲学与数学教育哲学) 发生认识论 建构主义认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 认知主义心理学(信息加工观点、情景认知 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
教师成为研究者
定性研究面临的问题
研究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概括性与可重复性 解决这两个问题常用的途径有: 增加研究的客观性,如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或指标 体系,对研究的对象进行特征编码,保留原始记录; 采用三角论证,即在研究某种行为是使用不同来源 的资料或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尔后比较不同来源的 信息,已确定它们是否相互证实。
定性研究的特点
研究对象的情况不清楚 进行探索性研究时,相关的概念和变量不清楚,或 定义不清楚 进行深度探索性研究时,试图把行为的某些特定方 面与更广的背景联系起来 所考察的是问题的意义,而不是次数或频数 研究需要灵活性,以便随时发现预料之前的深层次 问题 需要对所选择的问题、个案和事件进行深层的、详 细的考察
教材和参考书目
元 认 知 、 情 感数 概 率 与 统 计
技能训练
问题解决 环境、先前知识、评价
数学学习理论的研究框架
研究风格与研究方法
什么样的研究才是有的? 什么样的研究成果才是有价值的? 什么样的论据才是可靠的? 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才是有效的? (1)从“自上而下”(演绎)转向“自下 而上”。(扎根理论) (2)从“定量研究”转向“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首先通过一定规模的定量调查,发现研究对 象的基本特征,然后再针对这些特征进行深 层次的定性研究;或者首先对定量研究的概 念模型或理论框架进行定的分析,在确保研 究工具的内容信度的前提下在进行一定规模 的定量调查。
数学教育心理学第一课1
对数学的再认识
• 1、什么是数学? • 2、什么是中小学数学学科? • 3、从以下角度讨论数学的自身特点:
a.成人数学与学生自己的数学; b.学校数学与街头数学; c.学校数学与数学学科; d.大众数学与精英数学。
数学
•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 ----[德国]恩格斯 • 数学这个领域已被称作模式的科学(science of pattern),其目的是要揭示人们从自然界和数学本身的 抽象世界中所观察到得结构和对称性。 -----美国的一批学者。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数学的基本发生图”:
数学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
• (1)什么是数学? • (2)为什么要进行数学教育? • (3)应当怎样去进行数学教学?
数学教育的研究对象
• (1)教什么? • (2)来自何教? • (3)为什么要这么教? (属于数学课程理论) (属于数学教学理论) (属于数学学习理论)
作者简介
• 喻平,重庆涪陵人,教育学博士(2002年 毕业)。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 机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 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 理事,《数学教育学报》编委。从事数 学教育心理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图 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教育部 及省级科研课题多项。 • 出版专著《数学问题化归理论与方法》, 主编和参编高校教材《数学教育学导引》 等3部,发表论文70余篇。
• 从传统的数学教育的研究来看,人们关注的焦点是 “教什么”和“如何教”,造成数学教育研究内涵的 缺失,本课程重点对“为什么要这么教”进行研究。
当前数学教育研究方法的几个主要特征
• 1、从强调知识的结果,转向了强调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 2、从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转向了既发展智力因素,又发展学 生的非智力因素;
数学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数学教育心理学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数学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提高数学教学质量2.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数学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1.数学学习心理2.数学教学心理3.数学教育评价心理四、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实践应用1.教学策略改进2.课堂管理优化3.学生评估与反馈五、读后感悟与启示1.提升自身教育心理学素养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3.学以致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正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有幸阅读了《数学教育心理学》一书,深感这本书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指导意义。
数学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数学教育中师生心理现象的学科,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出现,为我们揭示了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难以解释的现象。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还为我们提供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在数学教育中,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同时,教育者还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
数学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学学习心理、数学教学心理和数学教育评价心理。
在学习心理方面,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
在教学心理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评价心理方面,教育者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实践中,我们将数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可以带来以下几点好处:一是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二是优化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完善学生评估与反馈机制,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读完《数学教育心理学》一书,我深感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需不断学习和探索。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努力提升自身的心理学素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学生为本,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同时,我将学以致用,将数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为提高我国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数学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四. 给自己提出问题
观念方面的问题
• 我的教育观是什么? • 我的数学观是什么? • 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 数学新课程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第24页/共72页
新课程中知识方面的问题:
• 我从未学过的数学内容有哪些? • 我看过但不熟的数学内容有哪些? • 我比较熟悉的数学内容有哪些?
4.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
掌握常见的软件使用技术,如Powerpoint 、 Authorware 、fash、几何画板、Mathmatics 等等。
第19页/共72页
想要“会写”,就要
1. 掌握数学教育理论;
张奠宙主编,《数学教育研究导引》,江苏教 育出版社,1998年;
[美]D. A.格劳斯主编,《数学教学研究手册》,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郑金洲. 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丛书.
原则与策略原则与策略猜想与合情推理猜想与合情推理直觉探索方法直觉探索方法逻辑探索方法逻辑探索方法整体方法整体方法逻辑与演绎逻辑与演绎综合与综合与构造构造转化与化归转化与化归抽象与模式抽象与模式反思与监控反思与监控计算机与思维计算机与思维观念与文化观念与文化第13页共72页1选修系列选修系列33中的信息安全与密码
这一目标可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来实现。
第36页/共72页
2.本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3)高师院校《心理学》公共课的不足(P 3-4)
课程设置滞后于学科的发展需要; 课程结构体系与教师职业培训相脱节; 课程内容不适合数学学科的实际需要。 本课程的设置,可以改变《心理学》公共课“讲的没有用,有用的不讲” 这样一种脱 离数学教学实际需要的状况。
第27页/共72页
六.挑战与机遇并存
《数学教育心理学》课程简介
B.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一.要有当一名优秀的新数学教师的强烈愿望 二.树立自己的形象魅力 三.要做到“三会” 四.给自己提出问题 五.制订个人发展计划 六.挑战与机遇并存
C.《数学教育心理学》课程简介
1.本课程改革的背景 2.本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数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3)高师院校《心理学》公共课的不足 3.《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培养目标和内容 4.课程学习的注意事项 (1)注意转变思维方式 (2)注意建构理解模型 (3)注意进行质疑反思
7.听觉 听觉是个体对声波的物理特性的反映。它是仅
次于视觉的一种感觉。人类的语言及其它所有与 声音有关的信息,都是靠听觉而获得的。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16~20000次/秒(赫 兹)的音波,也叫可听音。
音波是一种机械波,它是声源的震动在介质中 的传播。
听觉的感受性在1000~4000赫兹的音波范围内 最高。
按照“学习—接受—质疑—反思—超越” 的过程去学习.
为幸福而活着!
使人幸福A、B、C:
A. 有盼头; B. 有事做; C. 有好友.
定目标——有盼头 定计划——有事做(年/月/周计划) 能五行——有好友
(五行:恭、宽、信、敏、惠)
问题一:
数学思维?数学逻辑思维?数学形 象思维?它有哪几种形式?它在数学问 题解决中起什么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
5.刺激的分类 内部刺激:由有机体内部的变化而引起的刺激叫 内部刺激,如肠梗阻可引起疼痛。 外部刺激:由有机体外部给予的刺激叫外部刺 激,如光线、声音、闷热等。
通常所说的刺激主要指的是外部刺激。 适宜刺激和不适宜刺激:感受器一般只对一种刺 激特别敏感而产生兴奋,它们和刺激的关系基本 上是固定的,如眼睛与光线、耳朵与声音、鼻子 与气味,等等。这种能够使某种感受器特别敏感 并产生兴奋的刺激叫做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而 其它的刺激则叫做不适宜刺激。
数学教学心理学
“评价在数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了解学生学习进度的工具, 还是推动学生进步和改善教学的手段。”这段话强调了评价的多重功能,以及 它在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成长方面的潜力。
“数学思维是一种习惯,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实践才能形成。教师应该提供足够 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这段话强调了数学思维 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提供丰富的数学活动和挑战。
精彩摘录
《数学教学心理学》是一本深入探索数学教育与心理学交汇之处的重要著作。 这本书凭借其丰富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洞见,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宝贵 的见解和指导。以下是从这本书中摘录的一些精彩片段,它们不仅揭示了数学 教学的深层心理机制,还为我们提供了改善教学实践的启示。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一种认知过程,它要求学生不仅在知识和技能层面上掌握 数学,还要在情感和态度层面上对数学有积极的态度。”这段话强调了数学学 习的多维性,提醒我们不仅要学生的数学技能,还要关心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情 感反应。
目录的开篇部分是对数学教学心理学的简要介绍和概述,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 宏观的背景和研究方向。这部分内容帮助读者了解数学教学心理学的定义、发 展历程及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接着,目录转入数学教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部分。这一章节详细阐述了数学教 学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动机等心理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数学教学的 效果。作者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
“学生的数学学习受到其先前知识和经验的影响,因此,教学应尊重并利用这 些个体差异。”这段话强调了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即教学应适应学生的不同 背景和需求。
“数学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可能阻碍学生的学习进步。教师应该意 识到这一点,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焦虑。”这段话提醒我们注意学生 的情感健康,特别是那些可能阻碍他们学术成功的心理因素。
数学教育心理
数学教育心理数学教育心理一、数学教育心理简介数学教育心理是一个比较广泛而又比较新兴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数学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学生、教材以及教育环境所涉及的心理机制及其规律。
数学教育心理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分析数学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机制,探索数学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心理原理,并对数学教育提出有效的心理调节技术。
二、数学教育心理的内容数学教育心理包括:数学学习的心理机制、数学学习的心理因素、数学学习的心理调节、数学学习的心理认知训练、数学学习的情绪因素等。
1、数学学习的心理机制数学学习的心理机制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运用有关的心理规律和心理行为调控机制,对数学学习过程的信息接受、加工、储存、运用、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调节。
2、数学学习的心理因素数学学习的心理因素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处于某种特定的心理环境,也就是所谓的心理环境因素,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情绪、动机和思维过程等。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和学习成果等。
3、数学学习的心理调节数学学习的心理调节旨在利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促进学习者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建立正确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
4、数学学习的心理认知训练数学学习的心理认知训练是一种让学生更深入地实践数学的训练,通过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知能力的训练,从而达到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的目的。
5、数学学习的情绪因素学习的情绪因素是指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处的情绪状态,包括安心感、焦虑感、兴奋感等,这些情绪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表现、学习成绩和学习水平。
三、数学教育心理的作用1、提高教育效果:数学教育心理可以通过探索学习者的心理机制和心理原理,改善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素质,加强学习者的自信心,提高数学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效果。
2、改善教学环境:数学教育心理能够更加科学地把握教学环境的协调与调节,改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学好数学。
数学教育的教育心理学
数学教育的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学习、教育和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数学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也受到了教育心理学的广泛关注。
教育心理学为数学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本文将从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角度探讨数学教育的教育心理学。
一、学习心理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学习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和心理活动的科学。
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心理学研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能力和记忆力等认知过程,以及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等心理因素。
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者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数学教育。
首先,学习心理学揭示了数学学习的认知过程。
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个主体积极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其中包括感知、注意、记忆、理解和思考等认知活动。
教育者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供问题和引导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其次,学习心理学关注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目标,而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行为和方法。
教育者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育者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学习策略,如分解问题、归纳总结和自我评价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学习心理学探讨了学习的评价和反馈。
学习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而反馈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提示和指导。
教育者可以通过及时的学习评价和有效的反馈机制,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和改进学习效果,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
二、发展心理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生命周期内心理发展和变化的科学。
在数学教育中,发展心理学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影响数学学习发展的因素。
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规律和特点,有助于教育者合理安排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十四次课 数学教育心理学
(二)数学认知结构的特征 1.主观性
2.发展性 学习者总是不断地利用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 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当新知识与他的数学 认知结构发生作用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得到 优化和发展.
(二)数学认知结构的特征 认知结构的发展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由同化引起的发展 2)由顺应引起的发展 3)由内部运演引起的发展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首先,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 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合 学生的需要和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应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和促进者,而不是强人所难的塑造者,因为强人所难会挫 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扼杀其创造性,只会造成学生 的逆反心理。 其次,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正如每个人都 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都 是靠自己的认知来吸收精神营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 师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只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让 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体验.
第四章
一 二 三 四
数学教学的本质
数学教学的本质 数学认知结构及其发展 学生的地位与教师的作用 学习方式的转变
过去,中国的数学教育偏重 于“重教轻学说”.在数学 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采用 “灌”的教学方式,只注重 知识的传授, 忽视了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学生不善于独 立思考,不善于发现问题,不 爱也不会提出问题,动手能 力较差,缺乏创新的意识.
applied learning)和“设计学习”(project learning) 2.日本强调“综合学习” 3.台湾强调“主动探索和研究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 力” “十大能力”的第九条规定:“激发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精神” ;
第十条规定:“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心理学简介
小学数学教育心理学简介小学数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基本内容是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 阐明在学校教育中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诸多心理因素, 研究小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 发展智能与形成个性品质的基本规律。
一. 现代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学习心理问题是教育心理学中最核心的问题。
长期以来, 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观点、角度, 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学习心理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提出了各种学说、理论和原理。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巴甫洛夫和斯金纳的条件反射理论、桑代克的刺激--反应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布鲁纳和奥苏伯尔的认知学习理论等。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和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 形成了以下数学学习方法原理:(一) 发现式学习原理所谓发现式学习, 就是要求学生独立思考, 自行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原理原则。
发现式学习不同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学习, 他要求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推出结论、证实结论等去掌握知识、提高智力。
它与科学家的探索有着根本的区别, 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能在教师引导下经历发现的主要过程。
确切的说, 主要不是为了发现, 而只是用发现的方法去学习。
发现式学习的要点是:1.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 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这是发现法学习的基础。
2. 变“占有真理”为“追求真理”。
不满足于得到现成结论和方法, 更不只是单纯追求考试的成绩, 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真理有一股强烈追求精神, 这是发现学习的首要条件。
3.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探索是发现法学习的主要特点, 它贯穿在发现法学习的始终:<1> 从已有知识结构和实际中, 经过探索、分析, 发现和提出问题。
<2> 把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要回答的疑问, 以明确需要发现的目标。
<3> 经过探索, 提出解决疑问的各种可能的假设或答案。
数学教育心理学课程简介
考试
教材
?数学学习的心理根底与过程?
参考书目及文献
1)?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he Psychology ofMathematics Education?,Angel Gutiérrez,SENSE PUBLISHERS
在本科阶段,学生学习的是一般教育心理学,很少涉及数学学科内容。而数学教育心理学的根本特征是从数学学习的问题出发,揭示学生在数学概念理提供支持。因此,数学教育心理学与一般教育心理学有很大的区别。
数学教育心理学是数学教育中学习和研究难度都比拟大的一个领域。因为她的研究对象是作为“黑箱〞的学生的心理过程,学习者需要在研究方法和理论功底上下功夫。
数学教育心理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数学教育心理学
课程代码
课程英文名称
Psychology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职称
课程类别
学位根底
学时
54课时
学分
3
授课方式
面授
主要内容简介
数学教育心理学是数学教育研究的核心领域,学是教的前提,“以学定教〞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领域的共识。但我国在数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起步较晚,目前主要的理论和研究都来自国外。
数学的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
数学的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数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数学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旨在深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数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一、青少年数学学习心理特点的研究数学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因此研究青少年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青少年在数学学习中常常面临的问题包括:数学焦虑、自信心不足、兴趣缺乏等。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可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二、教师教学策略的心理学研究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的,他们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研究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使用的不同教学策略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是数学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
三、数学学习环境的心理学研究数学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刺激性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其数学学习的效果。
而单调乏味的学习环境则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降低其学习动力。
因此,研究数学学习环境中的心理学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四、数字化学习工具的心理学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学习工具逐渐应用于数学教学中。
研究表明,数字化学习工具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然而,数字化学习工具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研究数字化学习工具的心理学问题是数学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以上不同方面的研究,数学教育心理学可以为数学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环境,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学习心理特点,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数学教育心理学概述
二、 、
*数学学习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 数学学习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 学习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
论的过程。 论的过程。 体的过程。 体的过程。
*数学学习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 数学学习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 *数学学习是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 数学学习是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 *数学学习是数学美的鉴赏过程。 数学学习是数学美的鉴赏过程。 *数学学习是一个辩证的理性认识过程 数学学习是一个辩证的理性认识过程 学习是一个辩证的理性认识过程。
数学教育心理学概述
*研究学校数学教学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研究学校数学教学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1)“教”与“学”都是研究对象 “
* 需要注意两点
(2)专指学校中所进行的活动 专指学校中所进行的活动
*研究学生学数学的规律(如何学)和教师教 研究学生学数学的规律(如何学) 数学的规律(如何教) 数学的规律(如何教). *并根据这种规律发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
*次广义的学习专指人类的学习。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 次广义的学习专指人类的学习。 *狭义的学习则特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 狭义的学习则特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
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 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过程, 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比较短的 时间内系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开发智能,培养个性, 时间内系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开发智能,培养个性, 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 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
*第一类:知识的学习; 第一类:知识的学习; *第二类:运动和动作技能的学习; 第二类 运动和动作技能的学习; *第三类:智力技能的学习; 第三类 智力技能的学习; *第四类: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第四类 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数学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数学心理健康教育-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数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学术知识,更是一种能够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数学的学习和运用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会面临着困扰和挑战,甚至因为学习数学而导致心理压力的增加,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隐患。
本文将重点探讨数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数学心理健康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首先,将介绍数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机制。
然后,将重点讨论数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教育方法。
最后,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数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旨在增强人们对数学学习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认识,提高教育者和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状态,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同时,对未来的数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引起社会各界对数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教育的融合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来进行讨论与分析: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对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进行一个概述,介绍数学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对本文的结构和目的进行说明。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为三个小节来探讨数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数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数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
第一个小节将深入探讨数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我们将从认知、情绪以及社交方面来介绍数学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通过研究发现,数学能够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进而提高人们的自信心和心理韧性。
第二个小节将讨论数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育心理学》读书汇报摘要:本文是在阅读完数学教育心理学后,对其基本信息、内容简介、内容结构进行了介绍,结合本书每章内容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并最后数学素质的基本内涵的内容为例进行简单认识。
此书是数学教育主干课程系列教材,是在介绍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若干最新进展的基础上,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出发,以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为基本线索,从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分析人手,论述了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技能等的学习与教学,并对数学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数学学习的迁移问题等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学教育改革的基本观点,并最后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上。
本书理论性书籍,从中可以认识到许多深层次的内容,对教学有很重要的价值,但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归于实践,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一.基本信息1.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作者:曹才翰章建跃3.作者简介:曹才翰(1933-1999),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我国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为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奠基性贡献,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数学教育高级专门人才,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主要起草人。
生前担任《数学通报》副主编,《数学教育学报》常务副主编。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20余种,其中的许多篇目是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文献,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必读书目。
章建跃,男,1958年8月4日出生,数学本科,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硕士、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现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主任、资深编辑。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数学教育心理学,中学数学课程及教材编写,数学课堂教学。
主要著作:1.《中学数学教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2.《数学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3.《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4.《数学学习论与学习指导》,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版;5.《数学教学心理学》,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版。
4.出版时间:2006年6月第2版5.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内容简介《数学教育心理学》在介绍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若干最新进展的基础上,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出发,以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为基本线索,从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分析人手,论述了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技能等的学习与教学,并对数学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数学学习的迁移问题等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学教育改革的基本观点,并最后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上。
对第一版基础上大幅度修改,在对数学课程改革问题,数学教学中的各种复杂关系的处理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数学双基与创新的关系,数学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问题,数学知识学习与数学情感问题,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问题等,都力求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给以分析,并最终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上。
在写作思想上,理论分析透彻,对数学学习的心理机制介绍全面,实践强调可操作性提供分析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机制、科学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示范。
三、内容结构四、读书体会1.对《数学教育心理学》总体认识这本书是北师大数学科学学院主编,曹才翰教授和章建跃教授在1999年已经出版了第一版的数学教育心理学,而曹才翰于1999年10月去世,本书是章建跃在这几年整理了近几年对数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上,加入了一些课程改革问题,数学教学中的各种复杂关系的处理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数学双基与创新的关系,数学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数学教育心理绪论 建立数学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的若干思考 第一章 数学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二章 数学教育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第三章 数学知识的性质、分类和数学概念的学习 第四章 数学原理的学与教 第五章 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与解决数学问题 第六章 数学技能的训练与掌握 第七章 数学学习中的自我监控 第八章 数学学习的迁移 第九章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结束语 立足中国国情,积极稳妥地进行数学教育改革系问题,数学知识学习与数学情感问题,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问题等,这些内容对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并于2006年出版的第二版数学教育心理学,但章建跃教授还是把导师曹才翰先生放在自己名字前面,也说明章建跃教授对恩师的无比敬爱和尊重,也是我们需要向章建跃教授学习的感恩和师德。
从本书来看,作者还是比较强调继承发扬我国传统教学的优点,注意把握“双基”教学,并对教育改革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全书从数学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出发,结合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学校数学教学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数学分类上采用认知、能力和态度三大框架。
在认知学习领域从数学概念、原理、思想方法、技能学习论述了数学知识学习,态度领域是数学学习中的自我监控,在能力领域,区分了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介绍了学习迁移等方面内容,为数学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并在最后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上,有根源有内涵有应用,体现了理论的科学实用性。
本书对教师科学地理解数学学科的教和学的过程及本质提供依据,为教师改进数学教和学提供方法,非常值得在职数学教师和将从事数学教育工作者读阅。
2.对书中内容的认识及观点2.1绪论的基本观点在绪论中,首先介绍作为一个合格数学教师的条件,我们从中可以通过条件审视自己,为达到一名合格数学教师提供需要努力的方向。
介绍了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具有鲜明的数学学科特点,强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概况”,强调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和多样性,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从数学哲学研究成果中和数学史和数学思想史汲取营养,结合中国化成分,作者通过罗列这本书学科建设的考虑因素,给本书的科学实用性提供了依据,从中得到启示:以后在理论建设中,需要涉及和考虑的因素很多,要认真、全面地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成熟的研究方法等。
2.2第一章的基本观点第一章《数学教育心理学概述》主要说明,作为数学教师需要了解了数学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任务,性质是研究学校数学教学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任务是为教师科学地理解数学学科的教和学的过程及本质提供依据,同时,还应为教师改进数学教和学提供方法。
对于数学教育硕士的我们,以后要进入中小学进行教学活动,数学教育心理学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并可指导以后教学实践。
书中对数学学习、教学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数学学习的分类,了解数学学习过程、结果等,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和一些学习分类方法,而本书在数学学习分类上采用认知、能力和态度三分的框架。
在认知学习领域从数学概念、原理、思想方法学习的分类方式,为其后章节内容呈现作铺垫,认识到其合理性。
2.3第二章的基本观点第二章《数学教育中的几个理论问题》系统的介绍了数学素质的基本内涵,通过对数学素质的基本内涵的认识:精确定量思维方式、数学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几何直观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应用意识、反思与调节能力,当学生具有这些数学素养,能提高对他们生活、工作交流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让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注意数学素养的培养。
(1)启发式教学的关键问题本章指出启发式教学思想溯源深远,有其基本内涵、要求,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为学生提供良好结构功能的数学知识结构;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现有数学认知结构;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策略的指导。
使了解并认识到如果应用启发性教学,其优点有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开展思维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实现教育目标,达到全面发展,对素质教育实现有很大的意义。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本章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强调了学习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强调已有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时,指出了提取记忆系统中的信息是一个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的建构过程,使已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更加清楚,从而是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更加明确。
通过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不同倾向、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教学设计理论和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不但了解前言的新型学习理论,而且可以应用此理论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其思想对当前我国进行的教学改革有很大启发,不过我们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于自身的教学中。
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数学教学中的创造力研究有极重要的价值。
(3)关于创造力的研究书中介绍了创造力研究概述,关于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和创造力对数学教育的启示,并加入了一些创造力培养的教学内容片断使之更容易应用联系到数学教学当中,便于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的四种成分:主体、环境、过程、结果,其影响因素:认知过程、知识经验、元认知、动机和态度、环境,在理解创造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注意在数学教育中在认知过程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使学生主动形成认知结构,注重思想方法的教学,重视非认知因素和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内部规律性的体现,并且也是数学学科的优势之一,因此应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
2.4第三章的基本观点第三章《数学知识的性质、分类和数学概念的学习》阐述了数学思想、能力等的养成都是从学习数学知识上获得的,了解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的分类和从当今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的表征形式出发对数学知识分类的进一步考察,从中建立起综合的、融合的数学知识观,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提出全面的数学学习要求。
本书从数学概念学习、数学原理学习、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数学技能的学习的等分别论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
本章讨论了数学概念的学习问题。
认识到数学概念学习的重要性,概念将事物依其共同属性而分类,概念的形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事物之间的从属与相对关系,可以同化或发现新知识的固着点,同时概念之间也可以组成具有潜在意义的命题,概念学习是重要的学习课题之一。
了解概念的意义、分类、获得的不同形式、形成、同化,两种概念获得方式的融合,并通过对具体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从而认识其概念获得中的“精致”过程和概念教学的策略,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学生的经验;概念学习素材的性质;学生的概况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为我们教学中科学地进行概念教学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2.5第四章的基本观点第四章《数学原理的学与教》阐述了数学原理的学习实际上就是数学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需要对数学概念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比较复杂的独立思考、发现和整合的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对数学原理所涉及的各个概念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转换,提出关于概念之间关系的种种假设并加以检验,有时还需要有多次反复、多次交换,所以数学原理的学习对形成数学素质很有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