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最近读了功利主义相关的一些内容,感触还挺多。

功利主义,简单来说,就是主张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这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的,但真要细琢磨,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

我想起了之前的一次经历,那可真是让我对功利主义有了更深的思考。

那是一次社区组织的活动,目的是改善小区的环境。

大家决定一起把小区里一个长期荒废的小花园重新整理出来,种上花草树木,让它成为大家休闲的好去处。

一开始,参与的人那叫一个积极踊跃。

有人搬来工具,有人带来种子和树苗,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这时候,功利主义的想法似乎占了上风。

每个人都想着,等花园弄好了,大家能有个漂亮舒适的地方散步、聊天,这多好啊!这就是追求大多数人的幸福嘛。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就来了。

有些人开始抱怨干活太累,觉得自己付出太多,收获的却只是一个大家共用的花园,好像不太“划算”。

有个大叔就嘟囔着:“我这天天累得腰酸背痛的,也没见着对我有啥特别的好处,还不如在家歇着。

” 这时候,那种纯粹为了共同利益而努力的热情好像就被浇了盆冷水。

还有呢,在规划花园布局的时候,也产生了分歧。

一部分人想多种些花,觉得漂亮,能让人心情好;另一部分人则坚持要多种些能结果子的树,说这样能有实际的用处。

这争来争去的,其实不就是在衡量哪种选择带来的“功利”更大嘛。

我在旁边看着,心里就琢磨开了。

这功利主义说要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可这“幸福”到底该怎么衡量呢?是眼前的舒适美观重要,还是未来的实用价值重要?而且,每个人心里对于“幸福”的定义和期待都不一样,要达成一致可太难了。

在干活的过程中,还有个小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个小朋友也兴冲冲地来帮忙,拿着个小铲子这儿挖挖,那儿刨刨,弄得浑身是土。

他妈妈看见了,就着急地喊:“别弄了,弄得这么脏,有啥用!” 这一句“有啥用”,让我心里一震。

对于这位妈妈来说,孩子保持干净、不浪费时间做这些看起来没“用”的事,可能就是她眼中的“功利”。

可对于孩子来说,参与其中的快乐,亲手挖土的新奇体验,那就是他的幸福啊。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功利主义作为一种伦理学理论,强调追求最大化幸福和最小化痛苦的原则。

当我深入研究功利主义理论后,我对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产生了一些思考。

首先,功利主义强调的是结果导向。

根据功利主义的观点,一个行为的道德性应该被量化为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幸福程度。

这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是否可以将道德化简为对于社会幸福的追求?如果我们仅仅基于对他人的幸福作出决策,我们是否忽略了一些其他的伦理考虑?此外,功利主义在动机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与其他伦理学理论相比,功利主义更加注重行为的后果而非动机。

这使得我产生了一些疑问:是否应该将动机考虑在内,以评估一个行为的道德性?如果两个行为在结果上相同,但其动机完全不同,我们应该如何判断两者的道德性?然而,功利主义的优势在于其注重社会整体的利益。

通过追求最大化幸福和最小化痛苦的原则,功利主义试图为整个社会创造最大的福利。

这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指导原则,以确保社会的整体福利得到最大化。

在一些实际问题中,例如公共卫生政策和资源分配等方面,功利主义的原则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此外,功利主义还强调了人类共同利益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社会,我们应该考虑并关注全体成员的利益,而不是只顾及个人或少数群体的利益。

这一观点提醒着我们,在作出决策时,我们应该摒弃个人的偏见和私利,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功利主义也有一些局限性。

尽管追求最大化幸福和最小化痛苦的原则理论上看起来很理想,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困难。

例如,如何准确地衡量和评估幸福?幸福对于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

这使得确定如何最大化幸福变得复杂而困难。

此外,功利主义也被指责为一种“算计”的伦理观。

由于其结果导向的特性,功利主义的批评者认为,它在道德决策中忽视了道德的固有价值和原则。

他们认为,道德决策应该基于伦理的基本规则和原则,而不是仅仅追求最大化幸福和最小化痛苦。

总的来说,功利主义提供了一种富有吸引力的伦理学理论,强调追求最大化幸福的原则。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在我读完《功利主义》这本书后,我对功利主义这一伦理学派的理论和观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其应用和限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本文将从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应用领域以及其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这种以实际结果为导向的伦理观念,强调以最大化整体幸福为目标。

它认为,一个行为的道德性取决于其带来的后果,而不是其本身的性质。

这使得功利主义成为一种实用主义的伦理观念。

功利主义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它可以应用于个人道德决策、政策制定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

在个人道德决策中,功利主义可以帮助我们权衡不同行为的后果,选择最能带来幸福的行为。

在政策制定中,功利主义可以作为一个指导原则,帮助政府制定最符合整体利益的政策。

在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功利主义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最大化社会福利,解决社会问题。

然而,功利主义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功利主义可能忽视了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由于其追求整体幸福最大化的原则,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可能被牺牲或忽视。

其次,功利主义可能导致少数人的牺牲。

由于追求整体幸福最大化,少数人的利益可能被忽视,这可能导致不公平的结果。

最后,功利主义的计算问题也是一个挑战。

如何准确地计算不同人的幸福程度,以及如何权衡不同人的利益,都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

在我个人看来,功利主义作为一种伦理观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它强调实际结果的重要性,使人们更加关注行为的后果。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功利主义存在的局限性,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考虑和调整。

在个人道德决策中,我们可以考虑功利主义原则,但也要兼顾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在政策制定中,我们可以借鉴功利主义的思想,但也要考虑公平和正义的原则。

在社会公共利益方面,我们可以追求整体福祉的最大化,但也要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

总之,功利主义作为一种伦理观念,对于我们思考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然而,我们也不能将其视为唯一的准则,应该综合考虑不同的伦理观念和价值观,以实现更全面和平衡的判断。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功利主义》是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政治评论家约翰.穆勒写的的一本著作,最初于1861年发行在《弗雷泽杂志》上,1863年开始以单行本发行。

穆勒纠正了边沁功利主义的一些缺陷,使功利主义得到了发展。

《功利主义》共五章,分别为:1、绪论;2、功利主义的含义;3、论功利原则的最终约束力;4、论功利原则能够得到何种证明;5、论功利与正义的联系。

在开头,我先解释一下“功利”,本书的功利不是指重利轻义,按照我的理解,功利=追求快乐或追求幸福。

本书在第一章(绪论)通过对行为对错的标准引出话题,然后在第二章以“功利主义的含义”为题,对功利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阐述,他认为功利=快乐,判断行为对错的唯一最终道德标准是看行为是否能够增进人的幸福或快乐,他说:“行为的对错,与他们增进幸福或造成不幸的倾向成正比”(P7)。

他也指出幸福或快乐不但是肉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他说“做一个不满足的人胜过做一只满足的猪,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胜于做一个满足的傻瓜”(P10)。

在第三章,穆勒讨论了功利主义的道德标准如何被人们接受,他认为不论是对同胞的同情挚爱,还是因为良心这一道德情感,人们都会遵循它的。

毕竟和同胞们一起追求快乐本身就是快乐的,是符合人性的,因此一定会被人们所遵循。

第四章,是如何证明功利主义的合理性,他要证明:人生追求的最终目标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他说“能够证明一个对象可以看见的唯一证据,是人们实际上看见了它”(P35),所以功利主义是合理的。

第五章要论证功利主义和正义的关系,穆勒认为正义就是“一、行为规则,二、赞同行为规则的情感即正义感”(P53);他又认为正义感包含两个本质要素,一是相信存在着某个或某些确定的权利受到侵犯的受害者,二是想要惩罚侵害者;那么他就认为正义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是对正当权利或利益的维护,因此不同的正义标准发生冲突时,唯有社会功利才是取舍的唯一标准。

首先,老师说读书要带着怀疑的目光去读书,因此我找到了本书几点值得疑问的地方:本书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就是道德的基本准则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最近读了功利主义相关的书,这可让我心里像煮开的水一样翻腾不停。

功利主义,初听这个词儿,感觉挺高大上,好像离咱老百姓的日子远着呢。

但真读进去,才发现它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藏在生活的角角落落,时不时跳出来让人琢磨一番。

书里说功利主义讲究的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啥意思呢?就是做事得考虑让最多的人得到最多的好处。

这听起来好像挺不错,可仔细一想,问题就来了。

比如说,城市要发展,要修一条大马路。

这马路一修,交通是方便了,大家都觉得好。

可路边那些小店呢?可能就得拆迁,店主们的生计就受影响了。

这时候,怎么衡量谁的幸福多,谁的幸福少?我想起有一次和朋友出去旅游的经历,那真是对功利主义的一次生动体验。

我们去了一个挺有名的古镇。

这古镇风景美,古色古香的,吸引了好多游客。

当地政府一看,这是发展旅游的好机会啊!于是,大兴土木,建酒店、开商业街。

一开始,游客确实更多了,当地经济也上去了,政府觉得这是实现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可我们在那待了几天,发现了问题。

原来那些安静的小巷子,现在到处是叫卖声;原来清澈的小河,因为游客多了,垃圾也多了起来。

当地的居民呢,有的靠着旅游赚了钱,可有的却抱怨生活不再像以前那么宁静,连出门都得在人群里挤来挤去。

对于游客来说,可能一开始觉得新鲜热闹,但时间长了,那种过度商业化带来的浮躁感,也让人觉得不舒服。

原本是想寻找一份心灵的宁静,结果却陷入了另一种喧嚣。

这让我想到,功利主义所说的最大幸福,真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衡量的。

是经济发展重要,还是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保留重要?是游客一时的快乐重要,还是当地居民长久的安宁重要?再比如说,学校里评优秀学生。

通常的标准就是成绩好、参加活动多。

可那些成绩不那么突出,但心地善良、经常帮助同学的孩子呢?按照功利主义的标准,他们可能就不容易被选上。

但从长远来看,也许他们给班级带来的温暖和团结,对同学们的影响更大。

还有工作中,为了完成业绩,有时候不得不加班加点。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功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主张个体和社会的行为应该以实现最大化的幸福为目标。

在阅读了一系列关于功利主义的文献之后,我深感这一思想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功利主义强调以实现最大的幸福为根本目标,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人们的行为更加理性和有效。

以幸福为导向的行为可以让人们更加注重结果和效益,避免盲目的、无效的行动。

在个人生活中,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真正能够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的事物,而不是过度追求短暂的享乐或者无意义的追求。

在社会层面上,功利主义的原则要求各种机构和机制都应该以实现整体幸福为导向,从而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其次,功利主义的读后感在一定程度上让我思考到了行为的后果和伦理道德的关系。

作为一个个体,我们的行为往往关乎他人的利益和需求。

功利主义告诉我们,我们的行为应当追求最大限度的幸福,并让我们思考选择行动的后果。

我们在做决策时,应考虑到他人的幸福与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选择。

这对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功利主义的读后感也让我意识到其局限性和潜在的争议。

尽管功利主义的目标是追求最大化的幸福,但如何衡量和评估幸福却成为一个复杂而主观的问题。

不同的人对于幸福的定义和实现方式可能存在差异,这使得功利主义无法在实践中完全实现公正和客观。

此外,功利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可能带来副作用的果实。

有时候,为了实现最大化的幸福,可能需要牺牲一部分人群的利益,这引发了伦理和公正的争议。

综上所述,功利主义的读后感让我深思和反思在个体和社会层面上如何追求最大化的幸福。

尽管功利主义在实践中存在一些困难和争议,但其强调幸福作为行为的导向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应该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考虑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幸福。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功利主义是一种伦理学理论,强调行为的好坏应该根据其对最大多数人利益的影响程度来判断。

在阅读了有关功利主义的相关文献后,我对这一理论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产生了一些个人的观点和感悟。

首先,功利主义强调追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与其他道德理论相比,功利主义在伦理判断中更加考虑整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

在个人行为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抉择,而功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标准,即选择对多数人产生最大益处的行动。

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超越狭隘的个人主义,更多地考虑社会整体的福祉,从而塑造积极的社会价值观。

其次,功利主义鼓励人们追求最大幸福。

功利主义认为,行为的好坏应取决于行为所带来的幸福程度。

因此,追求个人和他人的幸福成为了这一理论的核心目标。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需要牺牲自己利益的情境,这时功利主义可能给予我们一种决策的指引,我们可以通过权衡不同人的利益和幸福来做出合理的选择。

这种追求最大幸福的精神不仅可以指导我们的个人行为,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平稳发展。

然而,功利主义也可能面临一些困境和限制。

首先,功利主义的核心原则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但如何衡量幸福的程度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人们对幸福的感受因个体差异而异,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件事情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

因此,在实践中如何准确衡量幸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其次,功利主义的关注点在于结果,而忽略了行为的动机和意图。

对于有些行为来说,即使结果是有益的,但如果动机不纯正,可能也会引发一系列负面的后果。

功利主义在处理这类情境时可能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最后,功利主义往往具有实用主义的倾向,追求直接、实际的效益,而忽视了长远的道德原则。

在一些需要权衡的抉择中,功利主义可能不考虑一些更加基本的道德价值,从而导致一些不公平或不正义的决策。

综上所述,功利主义是一种有着一定优势和限制的伦理学理论。

其强调追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幸福,对于塑造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和引导个人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功利主义,这个词儿听起来好像挺高深莫测的,但当我真正深入去了解它,去思考它,还真有了不少有意思的想法。

功利主义,简单来说,就是主张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一开始,我觉得这好像挺有道理的呀,大家都能幸福,多好!可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就拿我前段时间经历的一件小事来说吧。

我家附近有个小公园,每到傍晚,就热闹非凡。

有跳广场舞的大妈们,有玩轮滑的小朋友,还有遛弯儿的大爷大妈们。

有一天,公园管理处决定要对公园进行改造,说是为了让大家能有更好的休闲体验。

这听起来是件好事儿,对吧?但问题来了,他们计划把原来小朋友们玩轮滑的那块空地改成一个花坛,说是能美化环境,让更多人欣赏到美丽的花朵,从而获得幸福感。

可对于那些喜欢玩轮滑的小朋友们来说,这可就不那么美好了。

他们失去了自己玩耍的地方,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那块空地被围起来施工。

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也许建花坛能让更多的人感到愉悦,因为路过的人都能看到漂亮的花。

但是,对于那些小朋友们来说,他们的快乐却被忽视了。

这让我想到,功利主义在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时,是不是有时候会过于简单粗暴地计算幸福的总量,而忽略了个体的独特需求和感受呢?再比如说,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关于城市发展的决策。

为了建高楼大厦、商业中心,可能会拆掉一些老旧的小区。

从整体上看,新的建筑可能会带来经济的发展,给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和便利的生活设施,好像是增加了幸福的总量。

但对于那些在老旧小区里生活了几十年,有着深厚感情和回忆的居民来说,他们被迫离开熟悉的环境,那种失落和不舍又该怎么计算呢?还有啊,学校里的考试排名。

老师和家长们可能觉得通过排名能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整体的学习成绩,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获得更多的幸福。

但对于那些成绩不太好,每次看到排名都备受打击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可能会因此受到极大的伤害。

这难道也是功利主义所追求的最大幸福吗?我越想越觉得,功利主义虽然出发点是好的,想要让大多数人幸福,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容易出现偏差。

功利主义造成污染边沁的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造成污染边沁的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造成污染边沁的功利主义:读后感功利主义《功利主义》读书报告读了密尔的《功利主义》,似乎觉得这本书比他的《论自由》更加好懂一些,可能是因为对我来说自由有些抽象了,功利具体一些。

第一次看到“功利主义”这四个字,脑子中的第一反应就是现实主义,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做的一切往往都是为了追求个人的私利,人们一般只关注自身的利益。

所以呢我就郁闷了,在我看来功利主义说白了就是财富,名利至上,那么为什么如此浅薄的伦理道德观念会在西方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呢。

于是我迫不及待得读起《功利主义》来,读后才发现真的是一叶障目啊。

在《功利主义》中,密尔所指的“功利”并不是我们世俗地对功利的理解,即“狭隘的仅仅存在于口语中的意义上使用的一词,将其看作快乐的对立面”抑或是“把一切都交给快乐来处理,而且是交给最粗俗的快乐”。

书中密尔认为:“功利主义的标准不是指行为者自身的最大幸福,而是指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 所以我们不能光从“功利主义”四个字去肤浅地理解《功利主义》,否则很可能误解和曲解,庸俗地认为功利主义仅仅是追求个人功利和幸福的个人主义。

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着各种挑战和矛盾,包括信仰缺失、贫富差异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愈演愈烈(各地的雾霾频发不断)、道德底线不断被践踏……面对这种种中国社会问题,中国的一些所谓的公知往往谈及这些问题时说,这些矛盾就是由主张功利主义的思想导致,急功近利的发展导致社会的不协调的发展,导致社会出现裂痕,最终只是恶性循环。

我不能否定他们的观点,但是我想说的是他们在这里说的功利只能说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并不是密尔书中所指的功利主义。

这种用功利主义批评功利主义的情形屡见不鲜,说明人们很容易想当然将典型的功利主义和密尔的功利主义混淆,同时也说明人们这种典型功利主义已经根深蒂固,只要一提起功利主义人们潜意识里就将它与典型功利主义等同起来。

无独有偶,一些人针对密尔的“最大幸福原理”:功利主义的行为标准不是行为者本人的最大幸福,而是全体人员的最大幸福。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读完这本《功利主义》,我对于这个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功利主义作为一种伦理学理论,提出了“最大幸福原则”,即追求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原则。

阅读本书,我不仅了解了功利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还对其优缺点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首先,功利主义强调以幸福为中心。

这种思想理念引人入胜,因为每个人都渴望幸福,都希望过上快乐而充实的生活。

功利主义让我明白,追求个体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并不矛盾。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获得最大幸福,整个社会才能实现发展和进步。

阅读本书,我感受到了对人的尊重和关怀,也感受到了对社会的责任和关注。

其次,功利主义提倡效益分析。

这种方法在管理和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抉择和权衡利弊的情况。

阅读本书,我学到了功利主义的思维方式和决策原则。

它教会我们通过分析不同方案的利弊得失,权衡各种可能性,选择对多数人最有利的方案。

这种以实际效果为导向的决策方法,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然而,功利主义也存在一些争议和局限性。

首先,它对于价值观和伦理标准的确定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幸福的定义和衡量标准存在主观性和相对性,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幸福感受和评判标准。

其次,功利主义的强调最大化幸福的原则可能会忽视个体的权利和尊严。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追求整体的最大利益,个别个体的利益可能被牺牲或忽视,这引发了公平和正义的争议。

总的来说,阅读《功利主义》给了我对这一哲学思想的新的认识和思考。

功利主义的优势在于强调以幸福为中心,追求整个社会的最大利益。

它也提供了一种实际有效的决策思维和方法。

然而,功利主义也存在一些困扰和局限性,需要我们思考和反思。

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中,我们需要综合考量多种因素,维护个体权利和社会公平,以实现更加平衡和健康的发展。

阅读本书,我对伦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通过思考和讨论加强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收获将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促使我更加关注和思考伦理道德问题,努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功利主义》读书报告3

《功利主义》读书报告3

《功利主义》读书报告20141303031 广告1401 林曼纯一、《功利主义》的结构从《功利主义》的目录来看,这本书包含6个部分,绪论、功利主义的含义、论功利主义的最终约束力、论功利主义原则能够得到何种证明、论功利与正义的联系、术语对照表。

二、《功利主义》的作者《功利主义》是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评论家约翰·穆勒撰写的伦理学名著。

于1861年在《弗雷泽杂志》发表,1863年以单性本出版。

晚清末年,穆勒的政治学著作《论自由》(严复翻译为《群己权界论》)1859年出版。

方法学名著《逻辑学体系》(严复翻译《穆勒名学》)1843年出版。

20世纪初就开始影响中国的思想界。

还有其他方面的著作如《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商务印书馆)《代议制政府》(1861,商务印书馆)。

可见穆勒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才,在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皆有所研究。

让我最惊讶的是,穆勒既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更没有上过大学,他的全部教育都是在家里(父亲教导)完成的。

他的学习经历让人惊叹。

3岁,古希腊文8岁,拉丁文,欧几里得几何学,代数学12岁,经院逻辑学13岁,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李嘉图)14-15岁,化学和植物学,探讨高深的数学问题,精通法语所以他比一般的同龄人早熟25年。

除此之外,他的工作经历及学术研究经历也让人惊叹。

17岁,东印度公司高级职员;52岁退休。

工作35年。

他在35年的工作时间里,利用空闲的时间,取得了很大的学术研究成果。

读《功利主义》这本书的理由读这本书,了解现代西方文明。

三、其他的思想流派自由主义的三种派别:自由平等主义;自由至上主义和功利主义。

从方法论的角度:两个思想流派:契约论学派;功利主义学派。

1.(思想流派)契约论学派:合乎道德和制度就是合乎正义。

尊重和不侵犯他人的基本人权。

为什么呢?因为处于平等地位的人都会同意这一点。

每个人的理性是相同的。

学派代表是:罗尔斯《正义论》,洛克,康德。

《功利主义》读后感

《功利主义》读后感

《功利主义》读后感
《功利主义》是一部由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所著的经典著作,该书
深入探讨了功利主义这一伦理学理论,并对其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和分析。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功利主义这一伦理学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功利主义》中,密尔提出了“最大幸福原则”,即行为的好坏取决于其产生
的结果是否能够带来最大幸福。

这一原则强调了以人的幸福为中心,追求最大幸福的理念。

在现代社会中,追求个人利益和幸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目标,功利主义的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社会现象。

然而,功利主义也存在一些争议和局限性。

在实践中,如何确定“最大幸福”以
及如何权衡不同人的利益和幸福成为了一个难题。

有时候,为了追求最大幸福,可能会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和幸福,这种“为了多数人的幸福而牺牲少数人的利益”的做法在伦理上是否合理,也值得我们深思。

另外,功利主义还存在着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挑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
行为往往受到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的约束,而功利主义的理论则更注重于结果的好坏,这与传统的道德观念有所不同。

因此,如何在功利主义的理论框架下解决道德困境,也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功利主义》,我对伦理学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功利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伦理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道德和价值观的新视角,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伦理学和道德规范的思考和探讨。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更好地运用功利主义的理论,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穆勒《功利主义》读书报告

穆勒《功利主义》读书报告

人文经典读书报告(2)——穆勒《功利主义》读书报告【摘要】功利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提倡追求“最大幸福”。

约翰·穆勒在《功利主义》一书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论述了功利主义的含义、功利原则的最终约束力、功利主义能得到何种证明以及功利与正义的联系。

本文旨在通过对《功利主义》一书主要内容加以梳理的基础上,对功利主义的内涵和局限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功利主义;边沁;穆勒;最大幸福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道德哲学理论在西方影响巨大,其原则是“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以行为的实际功效作为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

功利主义哲学家的代表约翰·穆勒所著的《功利主义》一书,虽然篇幅不大,但是对功利主义的基本精神做了一个相当完备而又清晰的阐述,并对道德哲学的一些根本问题作了功利主义的说明。

本文将首先对功利主义稍作介绍,然后对《功利主义》一书的脉络和主要内容加以梳理。

一、功利主义的渊源在古代西方,影响比较大的是自然法学派思想,认为在人的自然本性中存在着一个理性的秩序,这种秩序的根源是上帝颁布的自然法,人类的这些认识通过天启理性得到。

这种论证使自然法带上了某种神秘色彩。

随着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经验主义认识论学派的兴起,宗教权威逐渐下降,为功利主义学派的兴起扫除了信仰障碍并奠定了认识论的基础:一切知识的取舍最后都要诉诸于人的日常经验而不是诉诸人的理性或上帝,伦理道德的论证也不例外。

功利主义正是建立在这种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的,因而功利主义更符合常人的经验理性,能够对当代的人类思想产生更大的影响。

功利主义的兴起过程中,18世纪苏格兰学派起了开创性的作用。

苏格兰学派的核心人物休谟,对自然法学派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认为自然法学派所宣称的出于理性的自然法原则,其实不过是由经验判断为正当的行为标准,休谟的论证为功利主义奠定了认识论和伦理学基础。

苏格兰学派的另一重要人物亚当·斯密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发扬了功利主义的精神,用经济学中“国民财富最大化”解释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功利主义的终极目的,并说明在自利的人性基础上通过公平竞争来获得效率的市场经济体制是达到“最大幸福”的根本途径。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

功利主义的读后感在我看来,功利主义是一种独特的伦理观。

作为一种伦理理论,它强调行为的结果和利益最大化。

然而,我认为功利主义也有其局限性和问题。

首先,功利主义强调最大化利益的原则。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选择那些能够产生最大利益的行为,无论行为本身的性质如何。

例如,如果一个行为可以造成一些人的痛苦,但可以让更多人获得快乐,那么根据功利主义的观点,我们应该选择这个行为。

这种观点可能忽视了个体的权利和正义的重要性。

其次,功利主义关注的是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这导致个体权益可能被牺牲以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一些少数人的权益可能被忽视或牺牲。

这种现象可能引发不公正和压迫,损害了少数人的福利。

此外,功利主义的衡量标准通常是基于量化的方法。

它使用效用来衡量快乐和痛苦的程度。

然而,效用是一种主观的度量,不同的人可能对同样的行为有不同的效用评估。

这使得功利主义的标准相对模糊和难以确定。

尽管有这些限制和问题,功利主义仍然具有一定的优点和价值。

首先,功利主义强调结果和利益的最大化,这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通过追求最大利益,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民的福利和幸福感。

其次,功利主义提供了一种决策的指导原则。

在面对多重选择时,我们可以根据最大化利益的原则来做出决策,使我们的行动更加合理和明智。

然而,我认为在实践中,我们不应过于依赖功利主义。

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伦理、正义、人权等多个方面因素,以便做出更全面和公正的决策。

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忽视了其他伦理价值和原则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功利主义是一种重要的伦理观。

它强调结果和利益的最大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功利主义也有其限制和问题,如忽视个体权益、模糊的衡量标准等。

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实现更全面和公正的决策。

【读后感】《功利主义》_291052

【读后感】《功利主义》_291052

《功利主义》读书报告作为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功利主义的主旨是提倡人们追求最大幸福。

从字面上理解,功利主义似乎与“利己主义”有相同之处。

其实不然。

穆勒写道,“一个人的高尚使他人感到更为幸福,使广泛意义上的世界成为巨大的受益者……功利主义唯有普遍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方能实现其最终目标,哪怕每个个体只能通过他人的高尚而受益,哪怕自身的幸福在泽被众人的过程中受到眼中的削弱。

”因此,功利主义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幸福,而是大多数人的幸福;功利主义强调的不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是最大多数人的幸福最大化。

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

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

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

例如,在著名的电车难题所呈现的例子中,功利主义者认为应该拉动控制杆,让失控的电车驾向另一条轨道,牺牲一个人来拯救五个人的性命。

无论是经济政治教育还是更广的社会领域,功利主义都得到广泛的利用。

在经济学上,亚当斯密所提出的一些基本理论就体现的功利主义的精神。

比如,当斯密指出,尽管雇主拥有抑低工资的力量,工资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最低水平是劳动者必须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假定社会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资基金提高,工资将高于最低水平。

就另一角度言之,一国国富、资本或所得增加,将促使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则促进人口增加。

假定商人投资同一事业,因为彼此相互竞争,自然致使利润率降低。

“功利主义之所以对当代人们的思想有重大的影响,不仅仅是因为其伦理学观点极为简单,而且符合人的理性——合乎道德的行为或制度应当能够促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更主要地是因为通过“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概念的不同解释或表述…”《功利主义》的译者徐大建先生如此阐述了功利主义的影响。

正义论功利主义读书报告

正义论功利主义读书报告

正义论功利主义读书报告
正义论功利主义是一种理论,它试图将道德理论与功利原则相结合。

它的核心思想是:一种行为只有在满足该行为的价值既可以向其直接受益者(即个体或小集团),又可以向社会整体带来正面影响的前提下才能被认为是道德上正当的。

因此,正义论功利主义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既考虑个人利益,又考虑社会整体的利益,从而使道德决策更加全面合理。

正义论功利主义认为,要想把道德风险降到最低,就必须把道德行为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使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社会的利益。

例如,一家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污染物,这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但是,如果该公司建立了一套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有效控制机制,那么这种行为就可以被认为是道德正当的,因为它能够使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的利益达到平衡。

正义论功利主义认为,道德行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利益,也应该关注社会利益。

因此,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应该通过政策、法律等手段来必要的限制个人的自由,以保护社会的和谐。

正义论功利主义是一种重要的道德理论,对于政府、企业和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把道德行为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使道德决策更加全面、合理,从而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更好地应对各种道德问题。

《功利主义》读书报告

《功利主义》读书报告

《功利主义》读书报告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二班熊华鹏学号********《功利主义》是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评论家约翰·穆勒撰写的一本伦理学名著,最初于1861年发表在《弗雷泽杂志》上,1863年始以单行本出版。

所读的为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在近现代的西方,自然科学的兴起,宗教权威开始下降,一切知识的取舍都要诉诸人的日常经验而不是上帝,伦理道德也不例外。

随之而来便诞生了功利主义。

首先书中写到功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把“功利主义”即“最大幸福原理”当做道德基础的信条主张,行为的对错,与它们增进幸福或造成不幸的倾向成正比。

接着探讨了功利主义道德标准何以可能为人们接受的问题,穆勒将这个问题表述为功利主义的道德标准对人的约束力来自何处的问题。

穆勒认为功利主义道德标准既有外在的约束力,也有内在的约束力。

表明了功利主义是完全符合人性的。

下来便是穆勒对功利主义道德标准的证明问题,为了证明人生应当追求的最终目的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穆勒写到“每个人都在相信幸福能够获得的范围内欲求自己的幸福”,而幸福就是一种善:即每个人的幸福对他本人来说是一种善,因而公众幸福就是对所有的人的集体而言的善。

最后本书讨论了功利主义理论与正义的关系问题。

读完本书后,首先我对功利主义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以前以为功利主义就贪图钱财富贵,这完全是曲解了意思,真正的功力主义在我理解看来,就是追求最大的幸福,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

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

功利主义中作为对错判断标准的幸福,不是行为者本人的幸福,而是所有相关人员的幸福。

听上去好像有点集体主义的味道,但其中又有大多数善行都不是为了世界利益,而是为了世界福利中的个人利益”这样的话,只要利己不损人就能实现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功利主义读书报告

功利主义读书报告

功利主义读书报告功利主义是一种伦理学理论,它主张人们的行为应当追求最大化幸福和利益的结果。

这种伦理观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尤其在道德、政治和经济决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此,读书报告将探讨功利主义的原则和应用,并评估其优缺点。

首先,功利主义认为幸福是人类最高的目标,行为的价值应通过其产生的幸福程度来衡量。

根据功利主义的观点,一个行为是好还是坏,取决于它对社会带来的总体幸福水平的影响。

这种观点强调了行为的结果和影响,而不是行为本身的动机或意图。

因此,功利主义在伦理判断中强调了实际后果的重要性。

功利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最大化幸福,这意味着人们应该采取行动来最大化社会总体的快乐和福利。

这对道德决策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例如,在政府决策中,功利主义可以用来评估不同政策的影响,并选择对最多人产生积极影响的政策。

在个人层面,功利主义可以帮助人们在做出决策时权衡不同选择的好处和坏处,以最大化自己和他人的幸福。

然而,功利主义也面临一些批评和挑战。

首先,它可能忽视了一些重要的道德价值,例如个人权利和正义。

有时候,为了追求最大化幸福,功利主义可能会牺牲一些个体的利益。

此外,功利主义也可能导致一种利益的主导,忽视了一些无法量化的价值,如艺术、自由和人的尊严。

另一个挑战是如何准确地衡量和评估幸福。

幸福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不同人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不同。

因此,确定社会总体的幸福水平变得复杂和困难。

此外,功利主义也可能忽视了人的自主性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将人们简化为幸福的追求者。

综上所述,功利主义是一种重要的伦理学理论,强调实际后果对行为的重要性。

它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指导道德决策和政策制定,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批评。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权衡不同的价值和原则,以寻找最合适的伦理准则。

功利主义读书报告(一)

功利主义读书报告(一)

功利主义读书报告(一)“功利主义读书”报告材料1. 什么是“功利主义读书”?“功利主义读书”指的是读书目的为实用性和功利性,即将读书视为获取知识技能、提高竞争力的手段和途径。

2. “功利主义读书”的原因2.1 社会竞争压力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市场也日益激烈,因此,人们为了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而不得不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2.2 知识技能的核心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能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

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对于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功利主义读书”成为现实需要。

3. “功利主义读书”的好处3.1 增加竞争力通过读书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和信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更容易找到工作和升职。

3.2 增加人际关系通过读书可以扩展社交网络,结识更多的人,增加人脉资源。

3.3 改善自我通过读书可以拓展自己的认知和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和修养。

4. “功利主义读书”的弊端4.1 重功轻德将读书仅仅看作获取职业技能的手段,忽视对人文艺术、国学经典的研究,可能会导致重功轻德的现象。

4.2 学习能力的欠缺如果长期只关注职业技能的学习,忽视其他领域的探究和实践,可能会导致整体学习能力的欠缺。

5. 如何避免“功利主义读书”?5.1 多元化的学习不要将读书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应当涉猎更广泛的领域和专业。

5.2 系统化的学习不要仅仅学些零散的知识,应当将学习内容系统化,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联系。

5.3 积极的实践读书仅仅只是学术知识的探寻,只有通过积极实践,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6. 结论“功利主义读书”无疑是当今社会的一种现实需要,但是我们应当充分认清它的好处和弊端,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去规避它的弊端和局限。

7. 实践案例7.1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为了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某读者定下了每个月读一本经典文学作品的计划。

他选择了李白的诗集、鲁迅的小说集、余秋雨的散文集等。

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他发现这些经典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也在实际生活中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利主义》读书报告
一、书名:《功利主义》(徐大建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二、种类:专著
三、作者:[英]约翰·斯图加特·穆勒(1806—1873)又译作密尔
翻译:徐大建
四、主要内容:
分两大部分本书,序言和正文,下面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一)译者序:
作者对功利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做了主要概括,包括近现代西方学者对古典功利主义的批判和发展,如西季威克、黑尔、罗斯特等。

除此之外,作者还重点对正文内容做了分章概括,并提出来自己的观点。

(二)正文:
正文主要分四章内容:
1、“功利主义的含义”
首先对功利主义的基本观点做了全面的澄清。

穆勒指出,“行为的对于错,与它们增进幸福或造成不行的倾向成正比。

所谓幸福,是指幸福和免除痛苦;所谓不幸,是指痛苦和丧失快乐”。

即判定行为对错的唯一最终道德标准是看行为是否能够增进认得幸福或快乐。

并提出“唯有快乐和免除痛苦是值得欲求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对“幸福”或“快乐”的概念做了进一步澄清。

穆勒认为,功利主义所谓的幸福或快乐不是指动物的幸福或快乐,而是指人的幸福或快乐,即在经验基础上的理智快乐,而非单纯的感官的快乐。

关于功利主义与传统道德之间的关系,穆勒指出判断行为的正当与否的标准,不是行为者自己的幸福,而是一切相关的人们的幸福,所以他说功利主义不反对自我牺牲,但反对把自我牺牲看作善事。

因为“一种幸福如果没有增进或不会增进幸福的总量,那么就是浪费。


2、功利主义的道德标准
这一章中,穆勒提出功利主义的道德标准对人们的约束力既有外在的,又有内在的。

他意识到边沁过分强调外在的道德制裁,而他则提出内在的即良心这种感情,并指出良心是在做出违反行为后,由感情转化成的一种悔恨的特殊感情。

3、功利主义道德标准的证明
关于功利主义道德标准的证明问题,穆勒的大致思路是要么根据原理推理,要么是诉诸实施,而功利主义的原理只能依靠后者,即“我认为,要证明任何东西值得欲求,唯一可能的证据是人们实际上欲求它。

”但穆勒并未证明,而只是认为,既然“每个人都在相信幸福能够获得的范围内欲求自己的幸福”是一个事实,那么“我们就不仅有了合适的证据来证明,幸福是一种善:即每个人的幸福对他本人来说都是一种善,因而公众幸福就是对所有人的集体而言的善”。

4、功利主义与正义的关系
这一章穆勒讨论了功利主义与正义的关系问题。

穆勒指出,在思想史的一切时代中,使人不容易接受功用或幸福为是非标准这个学说的最大阻碍之一,就是由公道观念而来的。

穆勒认为正义含有两种要素,一是行为规则,即尊重或不侵犯个人的、法定的、道德的、应得的、约定的以及天赋的权利,二是赞同行为规则的情感即正义感。

正义感含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相信存在着某个或确定的权利受到侵犯的侵害者,而是要惩罚受害者。

正义与功利的关系,一是建立在权利或利益的基础上的,是对正当权利或利益的保护。

二是既然正义即对权力的尊重,那就意味着社会对权力的保护。

不过我们之所以需要正义,需要社会对权
力的保护,是因为这涉及我们最直观关重要的利益,即安全利益。

三是根据功利主义原则,解决人们关于公平正义的争论。

总之,穆勒认为,正义是一种有别于仁慈和慷慨的底线道德,它的重要性在于通过禁止侵害他人的权利而满足人的安全需要。

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正义标准,故在不同的正义标准发生冲突时,取舍的标准唯有社会功利,即正义是建立在功利的基础上。

五、简评:
功利主义的传统细想来源于古代西方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等人的快乐主义和幸福主义。

英国边沁将其作为一种完整的理论系统提出后,穆勒的《功利主义》在此基础上又将其发展到顶峰。

之后西方的功利主义者门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边沁穆勒的功利主义进行了批判。

进入20世纪后,新功利主义规范伦理学形成,布兰特和斯马特将其发展成为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黑尔还提出普遍规则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就在各个时代的批判中发展着,无论哪种形式的的功利主义都是在证明其合理性和时代价值。

功利主义作为一种伦理道德选择的方向在西方尤其是英国受到极其的重视,而在受传统思想严重影响的中国,这种思想并不能深入人心,甚至大多数人会将其误解为利己主义,并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道德沦丧之风归因于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是一种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准则的唯效果论,虽然它在行为选择的过程中会显现出来手段上选择是否正当的尴尬局面,但在应用伦理学中,它也显现出了它不可否认的优越性和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