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药物学概论
药物学基础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药物学基础概论第一节绪言【知识点】1、概念:(1)药物: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以及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被称为药效学。
(3)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即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过程、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等科学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4)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物(5)非处方药: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物2、熟悉临床用药护理中护士的工作任务:(1)用药前:多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2)用药时:多与病人沟通当时情况(3)用药后:密切观察病人后续情况3、“三查”“八对”“一注意”:三查:是指在用药时,要做到操作前检查、操作中检查、操作后检查。
八对:是指在用药时,要做到对床号、对姓名、对药名、对药物剂量、对药物浓度、对用药方法、对用药时间、对药品批号一注意:是指在用药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自我检测】一、名词解释1、药物二、单项选择题1、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被称为()A.药效学B.药动学C.临床药理学D.药物学第二节药学效应动力学【知识点】1、概念:(1)不良反应:药物应用时出现的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的药物反应。
(2)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3)受体激动药:指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4)受体阻断药: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2、药物的基本作用兴奋作用与抑制作用: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作用称为兴奋作用;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作用称为抑制作用。
3、药物作用的类型:局部作用与吸收作用、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选择作用4、药物的两重性: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5、不良反应:(1)副作用;产生原因是药物的选择性比较低;副作用随用药目的的改变而改变,故防治作用与副作用可以互相转变。
《药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1)第一阶段:主要利用天然药物;德国化学家塞特纳从鸦片中提取分离出第一个活性成分-—吗啡。
(2)第二阶段:开创化学药物的应用领域;磺胺药、抗生素的发现与大量使用成为了药物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3)第三阶段:60年代开始,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等药物的发现成为药物发展史上第二次飞跃的标志。
(4)第四阶段:生物技术药物;Hirose和Itakura用基因工程法表达了生长抑素,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基因工程法生产具有药用价值的产品,标志着基因工程药物开始走向实用化阶段。
2。
药学的定义P5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应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及其合理应用的科学,也称为药物科学。
药学与化学、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是要学的理论基础,药学与医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化学是药学的研究基础。
(2)医学为药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3)药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1)研究新药及其制剂(2)阐明药物作用机制(3)研究药物制备工艺(4)制定药品的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5)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6)促进、评估及保证药物治疗的质量,制定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1)制定研究计划和制备新化合物阶段(2)药物临床前研究阶段(3)药物临床研究阶段: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4)药品的申报与审批阶段(5)新药监测阶段按照其适用范围可以将GMP划分为三类:(1)具有国际性质的GMP(2)国家权力机构颁布的GMP(3)工业组织制订的GMP8.国家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行执业药师制度【熟悉】P16—17第二章生药学概论生药一般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药材的总称。
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

①预防作用:指提前用药以防止疾病或症状 发生的作用。接种各种疫苗等
②治疗作用:指符合用药目的,能缓解症状 或消除病因以达到治疗效果的作用。
对因治疗:是指针对病因进行的治疗。如 青霉素治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对症治疗:是指用以缓解疾病症状的治疗。 如阿司匹林使发热病人体温下降至正常
(4)药熟悉药物三(查:作用用药时、做到用操途作前、检不查、良操反应、 注意事项、用作七法中 对检 :、查 用相、 药操 时互作 要作后 做检 到用查 对、。 床号禁、对忌姓症等) 对医嘱有疑义名浓,、 度对 、及药 对时名 用、 药与对 方医药 法物 、师剂 和沟量 对、 用通对药时药。间物 2.用药时 (1)要根据病人用药目的指导病人用药。 (2)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避 免发
脂溶性或水溶性小分子易透过血管壁
5.组织器官的屏障作用血Βιβλιοθήκη 脑屏胎盘屏障
障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三)代谢(生物转化)
定义:药物作为外源性活性物质在体 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 代谢的场所:肝脏、肠、肾、肺。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转化的方式、步骤 :
氧化、还原、水解 第一步:药物
代谢产物
第二步:
结合
药物或代 谢物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肝肠循环
生物转化
胆道
药物
无活性结合物
胆囊
肝脏
门静脉 肠道吸收
酶
原型药物
小肠
肠道
4.其他途径:通过唾液、乳汁、汗液、泪液等排泄。
三、药动学基本概念
1.生物利用度
是指非血管给药时,药物制剂实际被吸收入 血液循环的药量与所给药量之比。
2.消除半衰期(t1/2) 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时间。 意义: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 可根据t1/2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药物学基础概论绪言ppt课件

第一节 绪 言
• 一、药物学的有关概念与任务
为了加强对药品的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
的用药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
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简称药品管理 法)。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使用方便,2000年1月1日 起国家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 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护药理物药学理基学 础
世界最长寿老人119岁
2
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概论
• 学习目标
掌握 熟悉
了解 √
•1. 知识点具树:有立良安好全的 、职合业理素用如 不质药药 良和意物 反科识效 应应 、学。动严力谨学的、工药物作代作谢风动, 力学、 受体激动药、受体阻断药、
2.掌握
药物学常用概念()首及关意消义除。、 影响药物作用的主肝要药因酶素诱导。作用和抑制作用、
人工合成 基因工程药物:红细胞生成素(EPO)
天然药物: 植物、 动物、 矿物
(Poppy)
合成药物:
天然物质的有效成分 人工合成
(Raw opium)
(Opium tincture)
毛地黄 ( foxglove )
颠茄 ( deadly nightshade )
地高辛 ( digoxin )
阿托品 ( atropine )
根据该管理办法,将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大类。
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 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 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处方药一般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专用性强,有的会产生过 敏反应和依赖性。
根据药物的安全性,非处方药又分为甲、乙两类,乙类较甲
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概论练习题(客观题)

第一章药物学基础概论练习题(客观题)一、单选题1.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制的科学称为 [单选题]药物学药理学药剂学药效学(正确答案)药动学2.下列对选择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选择性是相对的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正确答案)是药物分类的依据是临床选药的基础大多数药物均有各自的选择作用3.药物依赖生物膜两侧的浓度,从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的转运称为 [单选题] 主动转运被动转运(正确答案)出胞和人胞单纯扩散易化扩散4.容易受首关消除影响的药物应该避免哪种给药方法 [单选题]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口服(正确答案)直肠给药舌下给药5.药物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是 [单选题]时效关系(正确答案)最小有效量时量关系治疗量量效关系6.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是 [单选题]时效关系最小有效量时量关系(正确答案)治疗量量效关系7.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可以使体内相应的受体数目增多,称为 [单选题] 受体向上调节(正确答案)受体向下调节耐受性高敏性部分受体激动药8.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单选题]不耗能,无竞争性抑制耗能,无选择性无选择性,有竞争性抑制由载体进行,不耗能由载体进行,耗能,逆浓度差转运(正确答案)9.决定药物副作用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单选题]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选择作用(正确答案)药物的安全范围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给药途径10.消费者不需凭医师处方直接可以从药店购买的药物称为 [单选题] 处方药非处方药(正确答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11.药物被吸收入血之前于用药局部呈现的作用称为 [单选题]局部作用(正确答案)吸收作用选择作用防治作用不良反应12.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和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 [单选题]治疗作用预防作用副作用(正确答案)局部作用“三致”反应13.有些由胃肠道吸收的药物,经门静脉入肝时即被转化灭活,使药效降低的现象称为[单选题]首关消除(正确答案)耐受性耐药性特异性以上皆否14.酸化尿液,可使弱碱性药物经肾排泄时 [单选题]解离↑、再吸收↑、排出↓解离↑、再吸收↑、排出↑解离↓、再吸收↓、排出↑解离↑、再吸收↓、排出↑(正确答案)解离↑、再吸收↓、排出↓15.在用药护理中,护士需请示医生后才能做的是 [单选题]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和过敏史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用药前要仔细核对患者的姓名、药名、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用药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是否要立即停药(正确答案)16.药物血浆半衰期是指 [单选题]药物被机体吸收一半所需的时间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正确答案)药物被代谢一半所需时间药物排泄一半所需时间药物毒性减小一半所需的时间17.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 [单选题]解离度降低脂溶性增加易透过血脑屏障易被肾小管重吸收经肾排泄加快(正确答案)18.药物的治疗量为 [单选题]等于最小有效量大于极量等于极量在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正确答案)在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19.用阿托品治疗胃肠绞痛时,患者伴口干、心悸等反应,属于 [单选题] 后遗效应副作用(正确答案)毒性反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20.药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是 [单选题]半数有效量治疗指数半衰期生物利用度(正确答案)安全范围21.碱化尿液,可使弱酸性药物经肾排泄时 [单选题]解离↑、再吸收↑、排出↓解离↑、再吸收↑、排出↑解离↓、再吸收↓、排出↑解离↑、再吸收↓、排出↑(正确答案)解离↑、再吸收↓、排出↓22.与用药目的无关,用药后对机体产生不利或有害的反应称为 [单选题] 治疗作用不良反应(正确答案)毒性反应继发反应过敏反应23.药物随血流分布到各组织器官所呈现出的作用,称为 [单选题]局部作用吸收作用(正确答案)首关消除不良反应24.受体激动剂与受体 [单选题]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正确答案)既无亲和力又无内在活性以上皆否25.受体阻断剂与受体 [单选题]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正确答案)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既无亲和力又无内在活性具有较强亲和力,仅有较弱内在活性26.药物的吸收是指 [单选题]药物进入胃肠道药物随血液分布到各组织器官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正确答案)药物与作用部位结合静脉给药27.药物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 [单选题]口服给药(正确答案)舌下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28.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的药物称为 [单选题]药酶诱导剂(正确答案)受体激动剂药酶抑制剂受体阻断剂部分受体激动剂29.药物在体内经生物转化和排泄使血浆药物浓度降低的过程称为 [单选题] 代谢消除(正确答案)解毒灭活活化30.采用首剂加倍的方法,在几个半衰期内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单选题]1个(正确答案)2个3个4个5个31.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服药时间宜在 [单选题]饭前饭时饭后(正确答案)空腹睡前32.药物起效快慢取决于 [单选题]药物的吸收过程(正确答案)药物的血浆半衰期药物的排泄过程药物的转运方式药物的生物转化过程33.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 [单选题]肝脏肾脏(正确答案)肠道腺体呼吸道34.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剂量与药物作用的关系为 [单选题] 时效关系时量关系最小有效量治疗量量效关系(正确答案)35.硝酸甘油舌下给药的目的在于 [单选题]避免刺激胃肠道增加吸收避免首关消除(正确答案)减慢药物代谢避免被胃肠道破坏36.连续用药使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称为 [单选题]耐药性抗药性耐受性(正确答案)成瘾性高敏性37.服用催眠量的巴比妥类药次展出现的宿醉现象是 [单选题]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正确答案)特异质反应38.丙磺舒与青霉素配伍使用,能增加后者的疗效是因为 [单选题]药效学作用机制上产生协同作用延缓耐药性产生两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正确答案)竞争血浆蛋白以上均不对39.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称 [单选题]毒性反应后遗效应(正确答案)继发反应副作用40.药物的排泄过程是 [单选题]药物的重吸收过程药物的再分布药物的彻底消除过程(正确答案)药物的排毒过程药物的分泌过程41.药物的安全范围是指 [单选题]LD50/ED50ED50/LD50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正确答案) ED95与LD5之间的距离LD95与ED5之间的距离42.催眠药服药时间宜在 [单选题]空腹时饭前饭后睡前(正确答案)定时服43.药物产生作用最快的给药方法 [单选题]舌下含服(正确答案)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给药44.药物的半衰期长说明此药 [单选题]易吸收生物转化快作用强起效快消除慢(正确答案)45.若要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坪值,需 [单选题]每隔一个半衰期给一次剂量每隔半个半衰期给一次剂量每隔两个半衰期给一次剂量首剂加倍(正确答案)增加每次给药剂量46.某药t1/2为12h,按t1/2给药达坪值时间应为 [单选题] 1天1.5天半天2.5天(正确答案)5天47.药物血浆半衰期取决于 [单选题]血浆蛋白结合率消除速度(正确答案)吸收速度组织器官血流量48.药物的生物转化是指 [单选题]药物由肾小球滤过的过程通过血脑屏障入脑组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与血浆蛋白结合药物在体内酶的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发生的改变(正确答案)49.硝酸甘油口服后进入体循环药量约10%。
药学概论-第一章绪论

1929年——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发现了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 1949年以前——青霉素依赖进口——达官显贵使用; 抗日战争期间——汤非凡研究抗生素; 1950年——陈毅批准建立青霉素试验所; 1950年9月——得到青霉素钾结晶; 1953年5月1日——正式生产——开创我国抗生素工业的新纪元 我国微生物制药主要发展方向:广开菌源、应用新的筛选体系及基因工程技术。
1.2 药学的起源与发展
❖ 药学各学科的发展与我国药学研究的现状
药物制剂 • 由一般制剂到缓释、控释、速释 • 由以工艺为主到与生物相结合
现在我国生产的药物制剂已达3000多种,中成药制剂也有3000多种。 目前我国制剂学已从简单的调配发展成集药学、生物学、化学、物理
学、数学、工艺学及至电子学为一体的完整现代药剂学。
❖ 现代药学的发展
3 20世纪40-60年代
——合成药物大量上市,生物化学取得巨大进展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学时期
医学、化学、生物学三者紧密结合,研究体内调控过程,从整体直 达分子水平。多学科渗透交叉,可称为生物药学时期 。
1.2 药学的起源与发展
❖ 药学各学科的发展与我国药学研究的现状
“反应停”事件——现代医学蒙羞
“反应停”(α-苯肽茂二酰亚胺,塞利多米 ) ——作为抗生素合成,后发现它并无抗生素活性,却有镇静作用,于1957年10月, 在德国作为非处方药上市,用于治疗晨吐、恶心等妊娠反应,是“孕妇的理想选择”。
1960年,美国一家小公司梅里尔公司获得经销权,向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提出上市销售的申请,由弗兰西斯·凯尔西负责审批。 凯尔西注意到,有医学报告说该药有引发神经炎的副作用,可使服用该药的患者感到 手指刺痛,因此她怀疑该药会对孕妇有副作用,影响胎儿发育。这引起了梅里尔公司 的不满,对她横加指责和施加压力。
药学概论全套PPT课件101p全

药学的地位
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药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二章 中药与天然药物
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中药和天然药物的概念 中药的起源和发展 中药学的研究范围
中药的药性(性味和功能)
四气:寒、热、温、凉(石膏治热性病, 附子、干姜治寒性病)
五味:辛、甘、酸、苦、咸(辛散、酸 收、甘缓、苦坚、咸软)
药学任务
研制新药 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 研制新的制剂 制订药品的质量标准, 控制药品质量 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 GAP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MP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GCP (Good Clinic Practice)、GSP (Good Selling Practice) ADR(Adverse drug reaction)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胆碱进入胆碱能神 经末梢需载体。(有饱和情况)
K+、Na+、Ca2+通道,顺电位差
特殊转运(Specialized transport)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耗能,由低浓度 或低电位一侧到高侧。如钠钾ATP酶。有饱和 现象,同一载体转运的两个药物可出现竞争性 抑制作用。
发展:从古代到二十世纪初使用天然药物 药物合成 二十世纪40至60 年代生化药物 生物制药 (医学、化学、生物)
药学各科发展情况
药物化学已由过去的随机、逐个多步骤合成已发展到计算机辅助设计、 定向一步固相合成药物的组合化学阶段,大大提高了新药研究的速度和 命中几率。
药理学对新药的筛选也发展到高通量、机器人筛选,或者酶、细胞、受 体进行筛选;对药物作用机理研究从整体、器官水平发展到细胞、分子 水平、量子水平。
药物学概论

三、分布
影响因素 1、与血浆蛋白结合率: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者,起效快,持效短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者,起效慢,持效久
2、体内屏障
四、生物转化(药物代谢) 生物转化主要部位:肝脏 药物代谢主要酶:肝药酶
药物 肝药酶诱导剂 肝药酶抑制剂
五、排泄
排泄药物主要途径:肾脏 1、肾脏排泄:
碱性尿液+弱酸性药物 重吸收 排泄 碱性尿液+弱碱性药物 重吸收 排泄 问题:如何加快弱酸性药物的排泄?
后,达稳态血药浓度(坪值)
4、用首次剂量加倍法,可使药物在第一 个t1/2达坪值。
第四节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1、剂量 最小有效量 最大治疗量(极量) 治疗量 常用量
2、剂型 3、给药途径 4、给药时间 5、药物相互作用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1、年龄、体重 2、性别 3、个体差异 4、心理因素 5、病理因素
二、吸收
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1、药物理化性质 2、给药途径 (1)胃肠道给药:
首关消除:某些口服药物首次通过肝 时,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药量明显 减少的现象。
问题:如何避免首关消除? (2)注射给药 (3)呼吸道给药 (4)经皮给药 3、吸收快慢:顺序: 静脉>吸入>肌内>皮下>直肠>口服>皮肤 4、生物利用度:药物被吸收利用的程度
如何使弱酸性药泄 3、其他排泄途径 六、药物的消除与蓄积 (一)药物的消除:
恒量消除: 恒比消除: (二)蓄积:
(三)血浆半衰期(t1/2):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多数药物按每一t1/2给药一次 2、停药后经5个t1/2后,药物基本消除 3、连续重复恒量,定时给药,经5个t1/2
药学概论第一章

中药、生药与天然药物第一节中药与中药学一.药物的分类1. 在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1).化学合成药物(西药)合成药:阿司匹林,奥美拉唑半合成药:蒿甲醚,头孢氨苄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直接提取:麻黄素,紫杉醇(2).生物制品:干扰素,球蛋白(3).天然药物:各种银杏制剂,人参皂苷制剂(4).草药(民间使用的药物):黄花蒿(青蒿)2.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1).中药:人参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2).草药:黄芩茎叶(清热解毒)3. 民族药: 藏药,蒙药二、中药的起源及资源第一个问题是有关的概念中药它是和西药相对而言的。
它是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它是随着西药传入中国以后,为了和西药相区别,所以我们把它叫中药。
那么它具有一下这么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从中药的产地上来说,绝大多数的中药都是产自中国;第二点也是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中药的认识和使用,它必须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运用形式。
第三点是中药它充分的反应了我国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的方面的多种特点。
第一个是秦汉时期的代表作,秦汉时期的代表作,书名叫神农本草经。
我们简称本经,它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或者说最早的药学专著,这本书的作者并非出自一神医之手,尽管书名叫神农,实际上它是一个讲座,就像皇帝内经似的,并不是皇帝自己做的,这本书的作者可以说是若干个医家陆陆续续编写而成的,这本书的成书年代,有关这本书的成书年代是有争议的,那么不管怎么争议,一般人认为它不会晚于公元2世纪,这本书收载的药物数一共是365种药,古人讲一年有365天,这个药物就有365种,那么这种书的这个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除了刚才讲的,药物数目之外,它有六个起点,第一个它的序言部分总结了药物的四性五味有毒无毒使用方法剂型选择等等,而且按照药物的有毒无毒养生延年和驱邪治病的不同,分为上品、中品、下品。
一共是三品,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三品分类法。
第一章药物学基础概论

影响药效的因素
(一)机体方面的因素 1.年龄 2.性别 3.心理因素 4.遗传因素 5.病理因素
(二)药物 方面的因素 1.药物的化学结构 2.剂量 3.剂型 4.给药时间和次数 5.联合用药及药物的相互作用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1.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2.不同给药途径的吸收特点
(1) 口服给药:
① 主要吸收部位:小肠
②
特点:最常用、最安全、最简便的给药途径。
③ 吸收途径:药物经消化道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最后
进入体循环。
④首关消除(又称首关效应):药物在吸收过程中部分被
肝脏和胃肠道的某些酶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注意:首关消除较多的药物不口服给药,如硝酸甘油。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2)舌下含服: ①特点:吸收迅速,无首关消除
②例子:硝酸甘油舌下给药。 (3)直肠给药
①经直肠或肠粘膜吸收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4)注射给药: ①静脉注射可迅速准确地进入体循环,没有吸收过程。 ②由于肌肉组织血流量较皮下组织丰富,故肌肉注射比皮下 注射吸收快。 ③当休克时,因周围循环不良,皮下和肌肉注射速度均大大减 慢,需静脉注射才能达到急救目的。
药物的作用机制
(4)受体的调节:受体数目和亲和力的变化称为受体的调节 向下调节: 见于:长期使用激动剂,使受体数目减少 (受体脱敏) 表现:耐受性
向上调节 见于:长期使用受体阻断药,使受体数目增 (受体增敏) 表现: 反跳现象
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简单扩散是药物转运的最主要方式。
5.不良反应
(8)依赖性:精神依赖性 生理依赖性
第一章药物学基础概论

三、处方基础知识
过敏试验:
§1-1 绪言
7/14/2020
三、处方基础知识
§1-1 绪言
处方格式由三部分组成: 1.前记 2.正文 3.后记
《处方管理办法》第五条
7/14/2020
三、处方基础知识
§1-1 绪言
普通处方------白色 急诊处方------淡黄色(右上角标注“急诊”) 儿科处方------淡绿色(右上角标注 “儿科)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淡红色(右上角标
7/14/2020
一、药物学的有关概念与任务
药物学
药物
§1-1 绪言
机体
药效学 药动学
7/14/2020
一、药物学的有关概念与任务
§1-1 绪言
药物效应动 力学 药物对机体的 作用
药物代谢动 力学 机体对药物的 影响
药物的作用 机制
药物的体内过程 及血药浓度随时
间变化规律
7/14/2020
一、药物学的有关概念与任务
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
(试行)》
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7/14/2020
二、临床用药护理中护士的工作任务 用药前
§1-1 绪言
评估 病史 用药史 药物过敏史
了解
身体状况 有无药物禁
忌证
了解 辅助检查
结果
熟悉 药物作用
应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7/14/2020
二、临床用药护理中护士的工作任务 用药时
§1-1 绪言
药物学基础是护理、助产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门课程的任务:
职业素养:学会关心、尊重病人,养成以人为本、 关爱生命健康的职业素养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药物学基础 第一章

我国于1989年正式成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制订了相应法规,如新药药理、毒理研究指南等。
(1)副作用
化疗严 重脱发
A.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 B.不适,反应轻微; C.是药物固有的,可预知; D.随治疗目的不同可以转化; E.原因——药物作用广泛,选择性低造成的。
(2)毒性反应
A.药物剂量过大或体内蓄积过多; B.危害机体的反应,较为严重; C.可以预知,应该避免发生。 ①急性——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等系统功能。 ②慢性——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三致作用:致 突变、致癌、致畸胎。
2.受体的调节 ① 受体脱敏:长期使用一种激动药后,受体激 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 如:长期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疗 效变弱。
② 受体增敏:因受体激动药水平降低,或长期 应用拮抗药——造成受体对激动药的敏感性 和反应性升高的现象。 如:长期应用β受体拮抗药普萘洛尔——突然 停药——β受体的敏感性增高——“反跳”现象 。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一、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
1
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
受体+配体
存在于cell膜或cell内,能识别、结合特异性配体并通 过信息传递引起特定生物效应的大分子蛋白质。
指能够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
1.受体的特性: (1)饱和性——数量有限——有最大效应。 (2)特异性。 (3)可逆性。 (4)高灵敏性——很低浓度的配体就能与受 体结合而产生显著的效应。 (5)多样性——受体亚型分类的基础。 (6)可调节性
耐受性和耐药性
按国际禁毒公约规定,依赖性药物分类: 麻醉药品:如吗啡、大麻等 可产生生理依赖性。 精神药品:如镇静催眠药、致幻药、 其他:烟草、酒精等可产生心理依赖性。
药学概论1-4章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药学的概念 一、药的含义二、药学的概念 1药学一、 现代药学起源1、 药学起源于原始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
2、 最早记载的医学实践之一可能是在巴比伦时代(公元前2006年)3、 世界上较早系统记载药物的专著:中国魏晋时代的《神农本草经》,收载了365种药物。
4、 世界上已知的重要药学著作:公元前1500年“艾柏斯纸抄本”。
5、 古罗马时期最著名最有影响的医学大师:盖伦。
6、 在公元8世纪,率先开设世界上第一家私人药店,开发出天然糖浆剂、保鲜剂、蒸馏水、醇类制剂:阿拉伯人。
7、 官方编撰的药典是:公元7世纪 唐朝政府苏敬、于志宁编的《新修本草》。
公元659年又称《唐本草》。
8、 第一个向盖伦说提出严峻挑战的:瑞士医生 巴拉赛尔苏斯 9、 1805年,从植物中提取出第一个活性成分:吗啡。
10、1818年分离出:番木鳖碱 11、1819年分离出:奎宁12、1820年,另外两位药物化学家又一次分离出了奎宁,并对此进行治疗性研究,这标志着纯化合物药物应用于临床的一个新的起点。
1821年,巴塞罗那爆发疟疾,帕莱蒂尔将药送去,并建立制药工厂,从此各国逐渐建立制药工业。
13、吗啡分离成功是现代药学开始的一个里程碑。
以生产奎宁为主开设的药厂是现代制药工业的鼻祖。
2药学-化学-医学的关系药学是化学和医学间的桥梁学科。
二、现代药学的发展(一)药学发展的四个阶段葡萄球菌感染有效,成为第一个对任何全身细菌性感染真正有效的化学药物。
(二)药学各学科发展现状药学逐渐发展成具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大量实验手段的重要学科。
三、我国药学的现状与发展(一)药物化学方面1、我国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上原料药生产的第二大国。
2、我国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化学药物中约97%以上是外国研制的,我国仅仅是仿制生产。
3、1993年化合物实体(即药物、农药)纳入专利保护制度。
(二)药物制剂方面1、现在我国生产的药物制剂已达3000多种,中成药制剂也有3000多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一、选择题1.口服给药的优点是()A.给药剂量准确B.不会发生首关效应C.所有的病人(如昏迷、呕吐病人)均可应用D.使用方便、安全2.成瘾性是指病人:()A 对药物有精神依赖性B 产生躯体和精神依赖,停药后有戒断症状C 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D 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E 使用较大剂量才有作用3.药物的半衰期愈长,说明该药作用:()A 出现快B 出现慢C消除快 D 消除慢 E 吸收多4.药物的内在活性是指()A.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B.药物激动受体的能力C.药物水溶性大小D.药物对受体亲和力高低E.药物脂溶性强弱5.首过效应主要发生于下列哪种给药方式()A.静脉给药B.口服给药C。
舌下含化D.肌内注射E.透皮吸收6.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特点为()A.药物的半衰期与剂量有关B.为绝大多数药物的消除方式C.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不变D.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递增E.体内药物经2~3个t1/2后可基本清除干净7.用药的间隔时间主要取决于()A.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B.药物的吸收速度C.药物的排泄速度D.药物的消除速度E.药物的分布速度8.药物的副反应是()A.难以避免的B.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C.剂量过大时产生的不良反应D.药物作用选择性高所致E.与药物治疗目的有关的效应9.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的药物称为:()A.药酶诱导剂B.受体激动剂C.药酶抑制剂D.受体阻断药E.受体部分激动剂10.药物依赖生物膜两侧的浓度差,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的过程称为:()A.主动转运B.被运转运C.出胞和入胞D.单纯扩散E.易化扩散11.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和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A.治疗作用B.预防作用C.副作用D.三致反应12.药物的首过效应可能发生于()。
A.舌下给药后B.吸入给药后C.口服给药后D.静脉给药后13.下列给药途径中,一般说来,吸收速度最快的是()。
A.吸入B.口服C.肌肉注射D.皮下注射14.下列关于药物被动转运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A.药物从浓度高侧向低侧扩散B.不消耗能量而需载体C.不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D.受药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极性影响15.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药理学基础是()A.用药剂量过大B.机体的敏感性过高C.用药时间过长D.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16.下列对零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单位时间消除恒定比例的药量B.常为小剂量用药时的消除方式C.多次用药经4~5个半衰期血药浓度达稳态D.半衰期不是恒定值17.下列对部分激动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较弱的内在活性和较强的亲和力B.具有较弱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C.单独使用时,呈现弱的激动剂的作用D.具有激动和拮抗两种特性18.长期使用受体阻断药可使受体数目()A.减少,对激动药的敏感性降低B.减少,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增高C.增多,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增高D.增多,对激动药的敏感性降低19.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A.仍然具有活性B.不易被其他药物排挤C.可被其他药物排挤D.促进药物的分布20.下列哪项不是联合用药的目的()A、增强疗效B、减少不良反应C、减少耐药性的发生D、达到多种治疗目的E、促进药物的消除21.某药在多次应用治疗量后疗效下降,可能使患者对药物产生了()A、耐受性B、过敏性C、耐药性D、高敏性E、依赖性22.下列哪项不属于影响药物效应的病理因素()A、疾病严重程度B、肝功能不良C、肾功能不良D、药物相互作用E、潜在性疾病23.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A、ED50与LD50的比值B、LD50与ED50的比值C、LD50与ED50的差D、ED95与LD5的比值E、LD1与ED99的比值24.某药的治疗指数大,则说明该药物()A、作用强B、毒性强C、安全性大D、安全性小E、作用弱25.药物常用量的剂量范围是指()A、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B、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C、比最小有效量大些,比极量小些D、不超过极量E、比最小有效量大些,比最小中毒量小些26.经肝药酶转化的药物与药酶抑制剂合用后其效应()A、减弱B、增强C、不变化D、被消除E、超强化27.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C、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D、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E、呈解离型,再吸收障碍28.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A、消化道B、呼吸道C、肾脏D、汗腺E、乳腺29.药物在体内经生物转化和排泄使血液浓度逐渐降低的过程称为()A、代谢B、消除C、解毒D、灭活E、排泄30.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药物()A、作用增强B、代谢加快C、排泄加快D、分布加快E、暂时失去药理活性31.药物被动转运的特点是()A、需耗能B、需载体C、有饱和现象及竞争抑制D、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E、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32.关于受体激动剂的概念正确的是()A、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B、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C、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D、与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E、与受体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33.肺结核患者用治疗量链霉素肌注治疗一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但却逐渐出现头晕、恶心、耳鸣、听力下降并发展为耳聋,链霉素引起的耳聋是属于()A、治疗作用B、副作用C、超敏反应D、对因治疗E、毒性反应34.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A、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B、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C、副作用和毒性反应D治疗作用和副作用E、副作用和超敏反应35.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出现口干现象称为()A、副作用B、毒性反应C、超敏反应D、治疗作用E、以上均不是36.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不包括()A、提高机体的生理功能B、降低机体的生理功能C、产生新的功能D、产生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E、掩盖某些疾病现象37.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A 肾B 肝C 皮肤D 呼吸道38.、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的药物称为()A药酶诱导剂 B 药酶抑制剂 C 受体激动剂 D 受体阻断剂39.药物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A.口服给药B.舌下给药C.直肠给药D.肌肉注射E.皮下注射40.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A 治疗作用B 预防作用C 副作用D 继发反应41.《本草纲目》收载药物()A 1892种B 365 种C 659种D 11000种42.反复用药后,停药出现戒断症状是指()A 成瘾性B 习惯性C 副作用D 不良反应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属于()A 预防作用B 治疗作用C 选择作用D保护作用二、填空题43.治疗指数是与的比值。
44.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时,受体数目,亲和力,称为向下调节。
45.长期应用受体阻断药时,该受体数目,亲和力,称为向上调节。
46.药物半衰期长,则给药间隔时间,药物半衰期短,则给药间隔时间。
47.主动转运的特点、、。
48.影响被动转运的因素有、、。
49.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包括、、、。
50.联合用药的结果可能是药物原有的作用增加,称,也有可能使药物原有作用减弱,称。
51.药物消除的类型、。
52.用药中的护理程序包括、、、、五个步骤。
53.用药护理中的护理程序包括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54.用药护理的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3.不良反应——74.选择作用——75.吸收作用——76.局部作用——77.抑制作用——78.兴奋作用——79.药物学——80.药物——81.治疗指数——82.常用量——83.治疗量——84.极量——85.最小有销量——86.高敏性——87.耐受性——88.血浆半衰期——89.蓄积——90.恒量消除——91.恒比消除——92.消除——93.肝肠循环——94.药酶抑制剂——95.药酶诱导剂——96.肝药酶——97.生物利用度——98.首关消除——99.药物的吸收——100.主动转运——101.配体——102.受体——103.药物依赖性——104.二重感染——105.继发反应——106.特异质反应——107.变态反应——108.停药反应——109.后遗效应——110.毒性反应——111.副作用——四、判断题112.对某药有过敏反应史的患者,当再次用该药时,可减少剂量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113.毒性反应是因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所致。
()114.毒性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剂量不足。
()115.任何途径给药,均需通过吸收过程才能进入血液循环。
()116.比最小有效量大些,比极量小些是指药物常用量的剂量范围()117.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ED50与LD50的比值()118.某药的治疗指数大,则说明该药物安全性小()119.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120.护士在执行给药方案时应按经验处理医嘱()121.古代药物学阶段这一时期应用的药物均为天然药物()122.受体激动药、受体拮抗药共同点为都具有亲和力()123.肝是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124.过敏反应的发生与用药剂量无关()125.药酶抑制剂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126.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副作用()127.静脉注射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128.肌内注射比皮下注射吸收快()129.药物分子小、脂溶性高易吸收()130.《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131.《本草纲目》是唐代李时珍所著()五、问答题132.护士在执行给药方案时应注意哪些工作?133.药物的作用类型有哪些?134.药物学可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135.什么是联合用药?它的目的是什么?136.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起效快还是起效慢,为什么?137.受体激动药、受体拮抗药和受体部分激动药或拮抗药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138.简述受体的类型?139.简述受体的调节?140.有关药物与受体作用的学说?141.受体作用机制的要点是什么?142.说出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有哪些?143.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有哪些?第一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43.(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44.(减少减弱)45.(增多增强)46.(长短)47.(逆浓度差转运需消耗能量需特异性载体)48.(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药物的脂溶性体液的PH)49.(吸收分布代谢排泄)50.(协同作用拮抗作用)51.(恒比消除恒量消除)52.(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实施计划,护理评价)53.(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实施计划,护理评价)54.(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55.(吸收,分布,代谢,排泄)56.(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57.(恒比消除,恒量消除)58.(游离型,结合型)59.(简单扩散,易化扩散,膜孔滤过)60.(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61.(离子通道偶联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酪氨酸激酶偶联受体,细胞内受体)62.(亲和力,内在活性)63.(选择作用)64.(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继发反应,耐受性和耐药性,药物依懒性)65.(防治作用,不良反应)66.(兴奋作用,抑制作用)67.(酸性环境)68.(药动学,药效学)69.(天然药物,人工合成药物,基因工程药物)70.(《本草纲目》 52 1892)71.(《新修本草》, 884)72.(《神农本草经》,365)三、名词解释73.指不符合用药目的,給机体带来不适或损害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