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构造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多旋回构造说 研究方法--地质历史分析法
所谓地质历史分析法,简单地说,就是以 各种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 按地史发展的顺序,探讨不同阶段大地构造 发展的特点,着重研究和比较壳、幔各部分 构造发生、发展和转化,找出它们之间的共 同性与差异性,阐明它们的运动规律。
多旋回构造 构造迁移
中国主要构造体系略图
力球 又自地 来转壳 源惯运 于性动 地离的 球心起 自力源 转。是 速地在 度球重 的自力 变转控 化惯制 。性下
离的 心地
1-纬向构造体系;2-经向构造体系;3-新华夏系复式褶皱带;4-新华夏系断裂;5-新华夏 系褶皱束;6,7-歹字型构造体系褶皱及断裂;8,9-山字型构造体系褶皱及断裂;10-河西 系断裂;11-旋扭构造断裂;12,13-其他体系褶皱;14-祁吕贺山字型构造槽地;15-其他构 造槽地;16-中生代花岗岩;17-中生代玄武岩;18-古生代花岗岩
1978年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值得提出的 是马杏垣等(1979,1981)在前寒武纪和重力构造两方面,李 春昱等都以板块构造学说为指导来研究中国大地构造。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板块构造学说越来越被广大地质工 作者接受。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石油勘探的需要,对板内构造作了 大量的研究。
二、地质力学
研究内容与方法--七个工作步骤
(1)鉴定每一种构造变形(结构面)的力学性质,把它划分为 张性、压性、扭性、张扭性、压扭性五类。 (2)辨别构造形迹的等级与序次,按照序次查明同一断面力学 性质可能转变的过程。 (3)把有成生关系的构造形迹,包括褶皱、断裂等组成的构造 带以及和这些构造带有关的地块和岩块组成的统一体划归一个构 造体系。 (4)根据具有相似组合特征的构造体系的迭次出现及它们分布 规律划分巨型构造带,鉴定构造型式。 (5)通过对部分地或全部地占有同一空间的构造体系的相互影 响,分析它们之间的复合或联合关系。 (6)探讨岩石力学性质和各类型构造体系中的应力活动方式。 (7)模拟实验。
一、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研究简史 我国近代的区域地质调查是以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 美国
庞培勒(R.Pumpelly)、维理士(B、Willis)、德国李希霍芬 (F、 V、Richthofen)等都曾对我国的地质构造进行初步研究。
鲁迅先生在其所著《中国地质略论》(1903)中简要地介 绍了我国各时代地质特点及地质构造发育历史。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略图(据黄汲清,1980)




喜 马 拉 雅 构
滨 太 平 洋
构 造 域
古 亚 洲 构 造 域


四、断块构造
研究方法—地质力学分析与地质历史分析相结合 中国大地构造主要是受北北东和北北西向以及北东东 和北西西向两套X型剪切断裂所控制 断块、断拗和断皱三种类型
岩石圈断裂——切穿整个岩石圈到达软流圈 地壳断裂——到达上地幔顶部 基底断裂——切穿整个花岗岩质层,到达玄武岩质层 盖层断裂—切断沉积盖层,到达结晶基底顶面 层间滑动断裂——发生在各构造层之间的层间滑动面
我国的地质调查机构创造于1912年。1924-1929年相继编 出三幅1:100万地质图,值得提出的是李四光教授在1939年出 版的专著《中国地质》,黄汲清于1945年发表了《中国主要地 质构造单位》一书。
新中国成立以后,有1959年中国科学院地质所编制的1: 400万《中国及邻国边境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大地构造 纲要》;1962年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所编制1:300万《中华人 民共和国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大地构造基本特征》; 其他重要著作有:1960年陈国达的《地台活化说及其找矿意 义》;1960年李四光的《地质力学概论》 ;1963年北京地质学 院区域地质教研室的《中国区域地质》等。
中国断块构造分区略图
S-桑干期;T-太行期;J-晋宁期;Z-震旦期;C-加里东期; V-海西期;I-印支期;Y-燕山期;H-喜马拉雅期
五、地洼构造说
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主要依据可概括为构造反 差强度、岩浆活动特点、变质作用特点、地壳运动类 型,构造区的结构等五个方面。
地壳演化规律:地槽—地台—地洼 地壳发展动“定”转化递进说 地球内部物质既互相排斥,又互相吸引,称散聚交 替说。排斥就是上地幔软流层下部物质由于温度增高 密度减小,从深处向浅处运移,引起该处强烈的地壳 运动,并以水平运动占优势。吸引就是上地幔软流层 上部物质,自浅处向深处凝集,导致该处地壳运动转 弱,致使垂直运动显示优势。
中国区域构造轮廓 第一节 中国主要大地构造学术观点 第二节 中国区域构造单元 第三节 前震旦系古中国板块的形成 第四节 古生代古亚洲板块的形成 第五节 中新生代古亚洲板块的增生
第一节 中国主要大地构造学术观点 一、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研究简史 二、地质力学 三、多旋回构造说 四、断块构造 五、地洼构造说 六、波浪状镶嵌构造
经过十年动乱,我国地质科学研究又重新恢复,1978年中 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编的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 构造体系图》及说明书《中国主要构造体系》;1977年陈国达 指导,国家地震局广州地震大队主编的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 图》及说明书《中国大地构造概要》;张伯声主编的1:400万 《中国锒嵌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地壳的波锒浪状嵌构造》 (1980);张文佑主编的1:400万《中国断块构造图》及说明书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及其发展》(1974);1980年黄汲清 指导,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等编的1:400万《中 国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略图(据陈国达等简化1977)
六、波浪状镶嵌构造
地壳是由不同方向和不同规模的构造带分割成的一级套一 级的大大小小的块体,再由这些构造带、断裂带以及断层、节 理结合起来的不向等级的波浪状镶嵌构造。
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地Hale Waihona Puke Baidu(海)构造带两个大圆构造带。 中国恰好处在二大圆构造带的丁字接头和劳亚壳块的东南 一角。 “地壳波浪”或“地块波浪”。褶皱断裂隆起带的所在是 波峰,地快块沉陷带分布在波谷。不同方向的波峰与波峰相交 地区隆起相互叠加,波峰往往更高;波谷相交地区,由于双重 沉陷波谷往往更低,形成地块;波峰与波谷相交地区,则因不 同情况,有时表现较高,有时较低。 地球发展总的趋势是以收缩为主。在地球收缩时,收缩到 最小体积的趋势应为四面体,因而要发生四个收缩中心。地球 的四个收缩中心是:太平洋中部、北冰洋、印度洋和南大西洋, 这些地方表现为明显的洼陷。它们的对极是四个最明显的隆起: 非洲地台。南极地台、加拿大地台和西伯利亚地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