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家谱
山东崔姓字辈大全
46崔文诗 临沂苍山县大仲村镇西石渠村
我们村现有崔姓869人,我知道的辈分依次是济、克、玉、保、文、庆、学。
47崔尚军 临沂临沭县后崔街
辈分排列为凤、广、社、会、尚、在、臣、宫、月。不知来自那里。
48崔伟 临沂
我们老家的辈分中有:宝、允、荣、光、兆,我是宝字辈的,上面还有什么:奇、守等。具体不祥。QQ:397290019 lycuiwei@
9崔呈杰 祖籍山东莱州府潍县崔家庄
爷爷出生地在内蒙古敖汉旗老爷庙,我们这里的辈份是:国宝廷良,永相呈广,凤明秀起,聚瑞庆长。请联系QQ414502309邮箱tlccj@
10凯利 祖籍山东蓬莱登州府
我的是现居住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我们是六世祖阿尔赛,汉军崔氏,名枝禄,正黄旗(两广总督)后人.我是十五世系(锡),世系字辈::;永,锡,多,魁,俊,诚,明,增,景,权,鸿,福,益,和,受,广,积,定,元。邮箱是:cuizhongkai120@
东部地区: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东营;+东三省和内蒙
中部地区:济南、淄博、泰安、莱芜
鲁西北地区:聊城、德州、滨州
鲁南地区:菏泽、济宁、枣庄、临沂
东部地区: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东营 +东三省和内蒙
1.崔承天, 辽宁营口苇子峪
苇子峪的崔姓家族的祖籍是高句丽东宁卫.万历四十五年,明朝向高句丽借兵三户,有崔氏家族哥仨及其家属,从万历四十五年起,各辈的排序是:国,玉,文,政,显,承,丕,发,朝,祥,守,志,怀,忠,顺,鸿,喜,延,庆,长.我是第六代,据说,已到十二代了.
家谱记载:一代:崔夏,许氏。二代:祥生、长生、秋生。三代:禄德、禄河、禄智、禄发,禄声、
。四代:有其、仁、义、礼、智、公、常。五代:云,崔景云,庆,通,天,长,风,六代:成字,崔成有、发富花科荣玉太升贵永财喜、七代:文字:文章,文辉,文亮,文秀。八代:凤字:凤祥,凤江。 崔凤江是我爷爷,我父辈殿字。
崔氏家谱序(简体)
崔氏家谱序(简体)崔氏家谱序1(简体)兰西二十里许有巨镇曰崔家崖,始盖荒陬2旷漠区也,而襟山带河3蔚然胜地,崖以崔名。
乃自宋神宗元丰初4崔氏始来自晋之洪洞者,槐发5公实卜居于斯,于今八百余年矣。
其云礽6不可谓不远,世泽不可谓不长。
中经元明清三代而一姓绵延,视历朝之存废兴亡,忽焉如坠者不可同日语也。
崖之下川平如掌,元至元7间崔氏报垦为耕地。
河流中大小草滩十数,有曰马滩8者崔氏所献明肃王牧马处,故以名焉。
崔诚望族哉,惟年湮代远谱牒久佚9,世系遂不详。
今其裔前甘肃陆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二团团长积福君重作家谱,将以振遗绪而绍来叶10,甚盛事也。
远者不可悉,惟有清嘉庆间崔氏叙事碑犹可考见概略,斯碑即崔氏数典毋忘之资也,可不宝诸11!按碑所记,其族有迁至河北红柳台12及洮沙13与凉14之黄羊川者,以谱缺莫能详稽,同宗每引以为憾。
夫家乘之所贵,上以追远慎终16,述祖功宗德于无替,下以垂谟17示范,励子孝孙贤于方来18。
非徒以考统系19,而统系固其大端也。
吾国以家族制20为奠国之基,严血统而亦定民族,所係岂浅鲜哉!予重积福君之请为叙其畧如此,并以考之世系,列诸简端,即此断代为史之例。
俾21崔氏子若孙世世守之,木本水源,支分派别永矢弗谖22,不亦善乎!清赐进士度支部23主事前甘肃政务厅厅长王烜24谨识25(印章26)崔氏始祖名槐发,原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大槐树下人也,至兰卜居西郊崔家崖,生三子,老庄只留一房,而两房有移居本县红柳台27及姑臧黄羊川者,迄今列祖之名讳失考于万历28年,而可考者曰天民、天进、天福、天友,迄今阅世已十世29矣,又相传谓有居兰之北山及洮沙县30者,因家谱失传皆无可考。
第一世天第二世仁、进、泉、清、浩、汉第三世国第四世文第五世蕴(yun)第六世学第七世廷、有、尔第八世生、建第九世春第十世集第十一世林第十二世延附:派字摘千字文十六句,共六十四世,于延字下接续: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崑岗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行端表正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笃初诚美慎终宜令1注:保留前三篇原繁体文书以示原貌,为阅读方便用简体重示,并对冷僻字注音及必要的词语作以注释。
崔氏家谱电子版(详细)
崔氏家谱电子版(详细)崔姓发源于山东境内。
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
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
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开国君主是吕尚。
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
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后人以邑为氏,称为崔氏,并尊仁爱有德的季子为崔姓得姓始祖。
而这位丁公佶,相传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儿子。
由此可见,崔氏中国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后代,追本溯源还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
他们的得姓,算起来大约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季子后人一直仕齐国卿大夫。
秦汉时,季子后裔崔意如任秦国(都今陕西咸阳)大夫,封东莱侯。
长子崔伯基为西汉东莱侯,居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一说今山东武城县西),后分衍出鄢陵(今属河南)、南祖、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等支派。
次子崔仲牟,居博陵安平(今属河北),后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
崔姓一族可谓门庭显赫,人丁兴旺,故有“清河”、“博陵”两大郡望。
另东汉末年,军阀争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避居朝鲜,后发展为朝鲜大户。
魏晋南北朝时,崔姓依旧以门第高贵、族大人众而著。
史载,西晋时,崔姓位居北方士族之首,遂被列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有:“崔殷(崔伯基八世孙)有七子,长子崔双为东祖,次子崔邯为西祖,三子崔寓为南祖,亦号中祖。
崔寓四世孙崔林,魏司空、安阳孝侯,曾孙崔悦,前赵司徒、左长安、关内侯,有三子:浑、潜、湛。
崔湛之孙崔蔚,北魏郢州刺史,居荥阳(今属河南),号郑州崔氏。
”唐代崔姓官仕宰相者多达二十七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列二十三人,该书《校勘记》又增补四人),由此可见唐代崔姓地位显赫之一斑。
全国各省崔氏辈分收集
崔氏家谱字辈派语汇编山东宁阳辈分应兆本学延(贻)洪成玉祥河南周口崔氏辈分志成隆光玉贞印宝思存山东苍山县字辈凤振文学继建江苏东海县迁入山东日照梭罗树村吉照永维久恩延世科昌江苏海安广世益恒荣庆河北省正定县东平乐村字辈合友刚朝世守恒上汉毓生云均发荣显时际景泰庆乐安康积善攸久宗祖泽长德隆望重明清瑞昌昭宣奕业启迪贞祥江苏泰州族谱红宝章步世山西省洪洞县迁至河南省西平县,现辽宁省营口大石桥市居住。
今已600余年,已经24代,辈序世木永远涵,忠文玉伦先,正蕴长礼基,石焕培振元。
浙江诸暨市枫桥镇枫溪村字辈不详山西兴济崔氏一、五世祖玉珂公排崔氏辈份20世:积廷文天玉金广本培承先志督守忠传继世永昌二、七世孙广武公续排崔氏辈份40世:德和仁裕厚逸千良纯宽洪俊理敬容庄孝友秉信树正伦常聪通睿智亚敏华章兴宁祥泰家富国康山东商河郑路镇孙家村崔氏字辈孝士传吉光玉秀庆春祥修德兴元本,荣保顺天长辽宁辽阳县穆家黄青德有文治重永秉玉维政天廷尚常纪宏云万世庆山东东营市利津县崔姓化芳承传吉,世业永安长四川宜宾崔姓朝廷万顺玉学传家发达远国正天兴得太平湖北枣阳家谱正大光明丙耀红成都北门崔家桥字辈智凤文应启。
正大生光明。
山东德州祖籍是河南枣强县元恩长金玉忠厚传家法安徽合肥化心贤良广慧曾于庆浙江省台州市章安街道古桥村崔姓字辈不详河南扶沟县辈分字振景文世殿,广学蕴金玉,俊德肇常明,国家尚鸿儒,荣华庆中兴。
湖南永州市双牌县松柏文有达,政楚成灯明一二三四五,元仕大朝廷山东济宁一支玉光运保太宗山西洪洞崔氏字辈远建开明俊兆玉东方成义起曾祥利万士之恒征山东桓台辕文庄部分字辈:维光凤鸣殿亦若守安方尊贤兴儒业致花本朝章安徽亳州崔氏一支炳心同居正绍先景玉龙吉林梅河口市国庭永明成、玉德传家远。
山东东阿文立吉永(同)昌家齐山东省阳谷县七级镇文。
怀。
玉。
清。
衍。
存。
新。
行。
正。
道。
辽宁海城崔氏族谱原籍山东省莱州府平度州蓼兰村原排二十字:基有登永玉,洪文万天理德仲远高修,广常振守启又绪二十字:世运景达开,宗昭奎庆绪宪治延久昌,荫明树其义三续六十字:扬荣华政善,传国家新春良绍盛令举,葆民和廉贤仁存全秉惠,诚信介江安思恩英立孝,敬寿耀怀恒根深本滋茂,林壮栋柱升大道虔诚顺,健实作增隆江苏海安虎墩(东台富安)崔氏字辈:重大伯叔永,子朝道秉绍,克士之尔我,德隆昌宗广,世业恒荣庆,群良必肇贤。
所有崔姓家谱目录
所有崔姓家谱目录江苏海安虎墩崔氏族谱,(明)崔三锡纂修,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木刻版,清顺治年间补修本八册。
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太邑崔氏宗谱四卷,(明)崔弘奄纂修,1996年影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西奉新建昌盱南崔氏族谱(建昌崔氏族谱)十六卷,(清)崔仁懋等编,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江西省抚州市建昌县南城崔坊崔氏祠堂。
江西奉新建昌盱南崔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中国书网()。
注:该谱为清雍正五年版续修。
崔氏宗谱草稿,著者待考,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路2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号楼14E)。
注:始迁祖为[明]崔文忠。
浙江鄞县崔氏重修庆源堂谱序一卷,著者待考,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章村乡。
福建浦城崔氏合修族谱十一卷,(清)崔维城、崔映魁主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崔氏宗谱八卷,(清)崔廷诤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镇江润洲崔氏宗谱六卷,(清)崔元鸣等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江阴崔氏宗谱四卷,(清)崔纪龙等重纂,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八行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四明章溪崔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章村乡。
江苏泰兴润东崔氏续修族谱八卷,(清)崔敦文等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鄞县四明章溪崔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章村乡。
胶东莱阳崔氏族谱《博陵郡崔氏族谱》
胶东莱阳崔氏族谱《博陵郡崔氏族谱》系出博陵,家谱名曰:《博陵郡崔氏族谱》第一世仍朝仪大夫崔闰。
(居原籍未迁)第二世元至元时历奉仪大夫莱州知州崔执中(其子孙析居莱阳崔各庄一带)。
第二世元历奉直大夫任沂州知州崔谦。
第三世仁谖牧掷扇胃I较刂县崔元甫。
第五世明仁诔械吕扇位Р恐魇麓奘ぁ第九世增广生崔熙。
第十世附生崔科。
第十世工诗书郡增生崔允第。
第十世崇祯附生殉难崔大章。
第十世崇桢附生殉难崔袒。
即'南陈北崔’之崔子忠第十世授卫定远将军崔允成。
第十一世庠生崔致宏。
d4第十一世附生崔致恒。
第十一世痒生崔尔凤。
第十一世附生崔尔瞻。
e第十一世附生崔长庚。
第十一世曲阜祀生崔尔望。
第十一世附生崔尔表。
第十一世附生崔尔嶷。
`第十一世附生崔鸣阳。
&|第十一世康熙丙寅科岁进士任济南临邑县训导崔M崧。
!第十一世附生崔Mi。
;dR4a@第十一世附生崔嘉胤。
第十一世袭任守备崔嘉善。
第十一世袭任江南水师营把总崔嘉绩。
第十一世恩荣八品崔起凤。
E第十二世康熙戊子科副榜崔元锋。
第十二世附生崔毓秀。
+第十二世庠生崔元镶。
第十二世附生崔元铎。
第十二世附生崔元E。
第十二世附生崔元k。
第十二世增生崔元铭。
第十二世副监生崔元铨。
第十二世雍正癸卯科岁进士崔元\。
第十二世附生崔元。
第十二世赠登仕郎崔元e。
第十三世庠生崔之。
`第十三世附生崔之E。
第十三世庠生崔之恪5谑三世附生崔席珍。
第十三世附生崔奇珍。
第十三世附生崔殿珍。
.第十三世附生崔d珍。
第十三世增生崔之洙。
第十三世太学生崔之涵。
_第十三世恩荣修职郎崔之I。
第十三世太学生崔抡仕。
第十三世太学生崔云清。
第十三世府经历崔S。
第十三世附生崔廷琮。
第十三世府经历崔廷琬。
第十三世庠生崔。
第十四世曲阜祀生崔甫昌。
第十四世乾隆辛酉科贡生崔澄原。
第十四世恩荣八品崔洛原。
第十四世增生崔广原。
第十四世太学生崔文原。
第十四世修职郎崔含英。
第十四世恩荣八品崔。
第十四世恩荣八品崔渌。
第十四世恩荣九品崔沣。
崔氏九支族谱记
崔氏九支族谱记001 (山东)崔寨村崔氏碑记“据《崔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十二年(一四一四年)崔氏祖从山西洪洞县仁孝村迁此建村,以姓氏命名崔寨,后因村庄扩大,分为两村,该村在东,故命东崔寨。
一九八九年四月立。
”墓碑碑文(碑阴)碑文记载:“吾始祖山西省洪洞县仁孝村人也。
自明朝永乐十三年惟仪祖迁河北省开州府,移山东省东明县怀良村,东至古路沟西至草庙为记,依姓起村名即崔寨村……”前清处士先祖考讳顺卿字殿臣妣德配程孺人崔公之墓(碑阳)该碑碑额上书“水源木本”,右联“承祖宗冰霜雨露”,左联“报先人春祠秋曾”。
中间字为“前清处士先祖考讳顺卿字殿臣妣德配程孺人崔公之墓”。
002 (河南)清凉集崔谢张陈序谱碑溯自元顺帝不君,天下鼎沸,刘福通、韩林儿等盘踞亳城,掠地攻城,豫东淮北之地,废为战场。
民生其时,不死于兵,即死于疾,其生存者盖亦寡矣,故明太祖定鼎之初,即下诏迁民。
时有崔公金明者,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名士也,家亦在迁中,公念半去半离乃为令制,而骨肉分散实为难堪。
因携四子同来,分为崔、谢、张、陈四姓,卜居于邑之艮方清凉集,使分门别户,各占土宇村落。
一姓虽分四姓,四姓乃属一脉。
即开越制之嫌,更免生离之悲。
又恐久而易疏,因将四姓祖茔交互而葬,以志不忘。
其为后人计,亦可为周而密矣。
厥后各姓户族蕃衍,家业扩充,南北分居者四五十里,蒙业而安者十四五村,虽非名门世胄,亦邑东之一大望族也。
使无谱以联属之,则班次之间有不错乱者乎!爰于民国十三年三月间修谱功竣,崔群象斋、谢君贯琼、张君文敬、文光、致远等,复聚而议曰:“今者虽成书,一经兵燹,仍为易失,是谱之寿世不如碑之延年,于是便议立碑于前墓祖始,以垂永远。
议定问记于愚,愚素不文,然念张君文君、谢君贯琼与我有朋友之义,象斋、文光与我有师弟之情,致远则又与我有姻亲之关,是不忍辞也,爰抒俚语以志之,不敢言文也,谨将其村庄罗列于左。
清庠生当选县议员后充小学教员孙步丹撰文清庠生师范学校毕业后充小学教员崔象斋书民国十三年吉月谷旦立洪武三年春,我始祖讳金明始迁古城村,此风雨飘摇家室未定之秋也。
崔氏家谱字辈
崔氏家谱字辈
辽宁锦西崔氏字辈:“封文显德克永康祥”。
辽宁辽阳崔氏字辈:“德有文治重永秉玉维政天廷尚常纪宏云万世庆。
”
河北庆云崔氏字辈:“志朝启延中首学裕汝泽振峰全”。
河北临西崔氏字辈:“大善晓子恩建国志占鸿亚天道海永士林仁廷功”。
山东日照崔氏字辈:“基肇荣惟久恩延世克昌书传兴裕远尊祖耀增光崇文家国盛孝敬显宗堂诗礼承绍绪仁德恒祯祥忠厚喜益寿乾坤平安康”。
山东利津崔氏字辈:“化芳承传吉世业永安长”。
四川宜宾崔氏字辈:“朝廷万顺玉学传家发达远国正天兴得太平”。
四川威远崔氏字辈:“子成光言廷清正方泽扬益太永兴祥嘉士新生盛国中绍明良平华天甫昌江河炜信章宏达奎玙敬师凯卓建刚”。
河南渑池崔氏字辈:“友应从连之学凤殿中云鸿道书月乐德”。
湖北宜昌崔氏字辈:“百世声传芹藻香子孙繁衍邦家光”。
广东惠东崔氏字辈:“建必光尧应爱如德”。
崔氏一支字辈:“忠良庆尚广启治政长庭”。
崔氏一支字辈:“大膺克之文学永启世代宏昌善良广继福远泽长传承祖德光明志向家庭清正宜尽振新安守繁荣”。
全国各省崔氏辈分收集
崔氏家谱字辈派语汇编山东宁阳辈分应兆本学延(贻)洪成玉祥河南周口崔氏辈分志成隆光玉贞印宝思存山东苍山县字辈凤振文学继建江苏东海县迁入山东日照梭罗树村吉照永维久恩延世科昌江苏海安广世益恒荣庆河北省正定县东平乐村字辈合友刚朝世守恒上汉毓生云均发荣显时际景泰庆乐安康积善攸久宗祖泽长德隆望重明清瑞昌昭宣奕业启迪贞祥江苏泰州族谱红宝章步世山西省洪洞县迁至河南省西平县,现辽宁省营口大石桥市居住。
今已600余年,已经24代,辈序世木永远涵,忠文玉伦先,正蕴长礼基,石焕培振元。
浙江诸暨市枫桥镇枫溪村字辈不详山西兴济崔氏一、五世祖玉珂公排崔氏辈份20世:积廷文天玉金广本培承先志督守忠传继世永昌二、七世孙广武公续排崔氏辈份40世:德和仁裕厚逸千良纯宽洪俊理敬容庄孝友秉信树正伦常聪通睿智亚敏华章兴宁祥泰家富国康山东商河郑路镇孙家村崔氏字辈孝士传吉光玉秀庆春祥修德兴元本,荣保顺天长辽宁辽阳县穆家黄青德有文治重永秉玉维政天廷尚常纪宏云万世庆山东东营市利津县崔姓化芳承传吉,世业永安长四川宜宾崔姓朝廷万顺玉学传家发达远国正天兴得太平湖北枣阳家谱正大光明丙耀红成都北门崔家桥字辈智凤文应启。
正大生光明。
山东德州祖籍是河南枣强县元恩长金玉忠厚传家法安徽合肥化心贤良广慧曾于庆浙江省台州市章安街道古桥村崔姓字辈不详河南扶沟县辈分字振景文世殿,广学蕴金玉,俊德肇常明,国家尚鸿儒,荣华庆中兴。
湖南永州市双牌县松柏文有达,政楚成灯明一二三四五,元仕大朝廷山东济宁一支玉光运保太宗山西洪洞崔氏字辈远建开明俊兆玉东方成义起曾祥利万士之恒征山东桓台辕文庄部分字辈:维光凤鸣殿亦若守安方尊贤兴儒业致花本朝章安徽亳州崔氏一支炳心同居正绍先景玉龙吉林梅河口市国庭永明成、玉德传家远。
山东东阿文立吉永(同)昌家齐山东省阳谷县七级镇文。
怀。
玉。
清。
衍。
存。
新。
行。
正。
道。
辽宁海城崔氏族谱原籍山东省莱州府平度州蓼兰村原排二十字:基有登永玉,洪文万天理德仲远高修,广常振守启又绪二十字:世运景达开,宗昭奎庆绪宪治延久昌,荫明树其义三续六十字:扬荣华政善,传国家新春良绍盛令举,葆民和廉贤仁存全秉惠,诚信介江安思恩英立孝,敬寿耀怀恒根深本滋茂,林壮栋柱升大道虔诚顺,健实作增隆江苏海安虎墩(东台富安)崔氏字辈:重大伯叔永,子朝道秉绍,克士之尔我,德隆昌宗广,世业恒荣庆,群良必肇贤。
崔氏族谱
崔氏族谱崔氏出自姜姓,齐丁公伋,嫡子季子让国叔鱼,食采邑于崔,遂为崔氏。
山东济南朝阳县西北有崔氏故城。
季子生穆伯,生沃生野。
八世孙夭,生杼,齐正卿,子三,子成、子明、子强,庆封派卢蒲嫳带兵攻崔氏城,杀成与强,尽俘其家,子明奔鲁,生良。
十五世,意如,秦大夫,封东莱侯,子二:业,字初,,西汉袭东莱候,居清河东武城,生昱;仲牟。
昱,生绍,襄国太守,封穆侯。
绍,生雅思,光禄勋,嗣侯,生忠,扬州刺史,生泰。
泰字世荣,散骑常侍,迁居歈县,子二:恪,丞相司直,生殷;景。
殷,郡功曹,子七:双,为东祖;邯,为西祖;寓,为南祖,又称中祖;金;虎;蕃;固。
寓,四世孙林字德儒,三国魏司空,封安阳孝侯。
林曾孙悦,前赵司徒,左长史,关内侯,子三:浑、潜、湛。
湛生凯,后魏平东府咨议参军,生尉,自宋奔后魏,居河南荥阳,号郑州崔氏。
一世,尉,后魏郢州刺史,子二:暹字元钦,武川镇都督,武津县公,子二,瓒、庆宾;幼字季阳,后魏永昌郡守,子五,彦珍、景茂、彦璋,孙公礼,泗州刺史、彦穆、彦升。
三世,瓒字绍珍,尚书右丞,生茂,字祖昂,袭武津县公。
庆宾,曾孙神鼎,亳州刺史,子二:克让,晋州刺;贞固,生广,眉州刺史。
玄靓,蔚六世孙,吏部员外郎。
何,彦珍五世孙,朗州刺史,生温卿。
景茂,生士宪,益州行台兵部尚书,普安公,曾孙叔瑜,吏部郎中。
彦穆,后周少师,司徒,东都公,子四:君绰,丞相府兵曹参军;君肃,隋黄门侍郎,子二,思黙,邢州刺史、思约;君宙,子二,思敬,孙希乔,监察御史、千里,生元综;君赡,隋千官侍郎。
五世,思约,和州刺史,子四:骞;逢年;言道,岳州刺史;哲,巴县令,子三,均,丹州刺史、志廉、广。
七世,志廉,右庶子,子三:杰、儒、伷,右拾遗。
六世,宰相,元综,相武后。
彦升,曾孙玄籍,利州刺史,子三:恪,申州刺史,生胜,生郃,字秉公;憬;恂,杭州刺史,清河男。
许州鄢陵房:蔚少子彧。
一世,彧,居鄢陵,孙子今,隋本州主簿,生枢,利州刺史,生义直,峡州刺史,子六:知悌,户部尚书,生佑之,博州刺史;知久;知俭;知让;知温;知逊。
崔姓辈分口诀顺口溜
崔姓辈分口诀顺口溜1. 引言崔(Cuī)姓,是中国的一个常见姓氏,其源流悠久,辈分众多。
在中国古代社会,家族和辈分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维护家族的尊严和地位,人们对辈分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为了更好地记忆和传承辈分,人们往往创编口诀和顺口溜。
本文将以崔姓辈分为例,为大家介绍崔姓辈分口诀顺口溜,并深入探讨崔姓辈分的由来、特点和传承。
2. 崔姓辈分的由来崔氏源于中国古代的崔姓始祖崔杼。
相传,崔杼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智慧聪明、有德法的贤人,被尊为天师。
崔氏后裔世代相传,形成了庞大的崔姓家族。
3. 崔姓辈分的特点崔氏辈分繁多,分为上溯和下启两个部分。
上溯辈分从祖先开始,向上延伸至更早的历史时期;下启辈分则是从祖先开始,向下延伸至今。
3.1 上溯辈分崔氏上溯辈分以“天、地、人”三个层次为基础。
具体辈分如下:1.天:天帝、太昊、炎帝、黄帝、巫咸、大皋、堯、舜、禹、夏后氏、商汤、周武王、周文王、周公。
2.地:岳子、眭叔、子胥、大招、崔杼。
3.人:长孙崑、崔斯山、崔商、崔季卿、崔大官、崔士平、崔雍、崔渊、崔稚然、崔少候。
3.2 下启辈分崔氏下启辈分主要以子孙后代为基础,记录了崔氏历代后裔的辈分变化。
3.2.1 崔氏下启辈分的家谱记录崔氏家族通过家谱来记录、传承下启辈分。
根据家谱记载,崔氏后裔的辈分顺序如下:1.族长2.子孙辈3.重孙辈4.孙辈5.初孙辈6.子辈7.孙男辈8.第三子辈9.重重孙辈10.侄辈11.重曾孙辈3.2.2 崔姓辈分口诀顺口溜为了更好地记忆和传承崔姓辈分,人们创编了口诀和顺口溜。
以下是崔姓辈分的口诀顺口溜:大家喜闻崔杼长孙崑,季大官商、渊、士一样完稚然、少候站前排4. 崔姓辈分的传承与发展崔氏辈分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崔氏家族通过口诀和顺口溜的方式将辈分知识传承给子孙后代,以此维护家族的尊严和地位。
4.1 传统文化的传承崔氏辈分的传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崔氏家族通过家谱的记载和口诀顺口溜的传承,使得后代子孙了解崔氏辈分的重要性和崔氏家族的渊源。
【崔氏谱序】四川西昌《崔氏宗谱》(清代乾隆本、咸丰本)序
【崔氏谱序】四川西昌《崔氏宗谱》(清代乾隆本、咸丰本)序崔氏宗谱叙当思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以;虽盛弗传族谱之作,乃先后相承,基业典守不可无者也。
自始祖之相传皆有族谱之遗,但传之久远,恐至朽坏不清,蒙混不明,以至后人无所稽查。
家谱之制,但不可少。
至十一世祖增生、明旭定为宗谱,藏于主内,各存其一。
俾代代相传,不使支派蒙混不清,以志不朽。
但族众人繁衍各地别处,未免尽执。
沿及十三世祖廪生泽久竭心搜揽妥族,征查考记支派,清序欲笔,宗本时卒,三十有二春。
此时余方二八,族内无多吉人,帏前孑壹,丹枝于丙戌岁,乃沐书于两郊。
承先启后,始笔,宗本使奕世子孙世守勿失,而知木本水源,以待后人,振我人文之盛也云。
乾隆三十一年莫(暮)春后庠泽昌撰序注:丙戌岁(1766年),即乾隆三十一年。
莫春,暮春。
庠,秀才。
吉人,善良的人。
孑壹,孤单。
丹枝,丹桂的树枝。
比喻科举及第。
两郊,两邻。
奕世,累世,代代。
谱序当思木无本,则枝叶不生;水无源,则流派不长。
而吾人生居在世,犹木之有本,犹水之源。
是家谱之制,即木本水源,不可无矣。
何也,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
所以昭信纪,重本篤亲,使后世子孙不敢忘所自也。
盖支分派别之际,系序易淆,数世以茫然,不知祖,考所自出,或相视如秦越焉。
故家谱之作,蕃衍之日,诚及而作,于迁析之初者,尤不容缓忆。
自吾始祖崔三,籍隶江南苏州府云京县,奉命来川,征讨有功,身膺总戎之职,传今一十四代。
立有宗谱相传,朽坏。
蒙十一世祖增生、明旭创立宗本,藏于主内,沿及有十三世,廪生泽久,增生、泽昌目击子孙具繁迁居,众复竭心搜揽合族征查考记支派,头绪颇清。
今世孙世元逐代详(情)查,有迪祖之后,崔玉生凤桢支派多混,昭穆错倒。
按鼻祖至今相传一十余代,世远人湮,时移地易,分派日繁,宗祠未立久之,而亲者、疏者远矣,心窃惧焉。
惟是殚端竭心力彻底详查,遍户考究,举凡远居近处,添载宗谱,似觉较前愈清。
愿子孙重本篤亲,不忘所自,由此以注(往),按此以遗,可也。
崔氏家谱字辈大全
崔氏家谱字辈大全崔氏家谱是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家族世世代代的辉煌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
崔氏家谱字辈更是家族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承载了家族的血脉传承和世代相传的家风家训。
在崔氏家谱字辈中,每一个字辈都承载着特定的含义和象征,反映了家族对于后代子孙的期许和祝福。
崔氏家谱字辈大全如下:一世,崔。
二世,长、仲、季、孟。
三世,伯、仲、叔、季。
四世,公、母、叔、姑。
五世,昌、兴、发、贵。
六世,全、胜、利、富。
七世,德、义、礼、智。
八世,忠、孝、仁、信。
九世,和、平、安、福。
十世,顺、祥、昌、盛。
崔氏家谱字辈的排列顺序,既有家族的历史传承,也有着对后代子孙的期许和祝福。
从长辈到晚辈,每一个字辈都承载着家族的期望和祝福,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族和谐、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在崔氏家族中,世代相传的家训和家风也与字辈密不可分。
家族长辈们常常通过家谱字辈来教育后代子孙,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观念。
每一个字辈都象征着一种美德和品质,通过家谱字辈的传承,家族的文化底蕴得以传承和发扬。
崔氏家谱字辈大全的编排,既是家族历史的记录,也是家族文化的传承。
它承载了家族的血脉传承和家族文化的延续,也是家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来源。
在当今社会,崔氏家谱字辈的传承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家族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崔氏家谱字辈大全记录着家族世世代代的辉煌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它承载了家族的血脉传承和世代相传的家风家训。
每一个字辈都承载着特定的含义和象征,反映了家族对于后代子孙的期许和祝福。
崔氏家谱字辈的传承不仅是家族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崔氏家谱字辈大全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让家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崔氏家谱字辈大全
崔氏家谱字辈大全崔氏家族历史悠久,世代相传,家谱记载着世系沿革、字辈排行,是家族文化的珍贵遗产。
崔氏家谱字辈大全,详细记录了崔氏家族世系的发展,字辈的命名和排行,是家族成员了解自身世系、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资料。
崔氏家族源远流长,根植于中华大地。
家谱记载了崔氏家族的迁徙史、发展史,以及各个时期家族成员的事迹和贡献,是一部家族的历史长卷。
字辈排行更是家族血脉传承的重要标志,每一个字辈都承载着家族的期许和寄托,也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崔氏家谱字辈大全中,记录了丰富的家族世系信息。
从远古时代的远祖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家谱中详细记载了每一代的家族成员,包括姓名、出生年月、配偶、子女等信息,清晰地展现了家族的世系延续和发展。
这些珍贵的资料,不仅让家族成员了解自己的根和源,也有助于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家谱中,字辈排行更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崔氏家族世代相传,每一代都会为新生的家族成员取一个寓意吉祥、寄托美好的字辈。
这些字辈承载着家族的期许和祝福,也是对家族传统的传承和弘扬。
家谱字辈大全中,这些字辈的含义和由来都有详细的记载,让人们更加了解家族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家谱字辈大全是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家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来源。
通过研读家谱,家族成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文化传统,增强家族凝聚力和归属感。
同时,家谱也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家族成员传承和弘扬家族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念。
在当今社会,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显得尤为重要。
家谱字辈大全作为家族文化的珍贵遗产,不仅是家族成员了解自身世系、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对家族传统和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我们应当珍视家谱,传承家族文化,让家族的凝聚力更加强大,让家族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崔氏家谱字辈大全,是一部家族的历史长卷,也是家族文化的珍贵遗产。
通过研读家谱,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增强家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武城崔氏源谱
武城崔氏源谱按:土城只是天下崔氏起源,真正发展壮大成望族是在东武城,在此之前没人能知东武城是今天的何处,前不久郝金龙在《衡水晚报》撰文《东武城考》找到东武城的今地,发现的墓葬也可能是崔氏墓,希崔氏族人关注并研究。
我不姓崔,但确实为崔氏武城谱下了很大功夫,征求崔氏族人意见。
序号以姜太公为一世推算。
为使辈份清晰而采用后错一格的排列,文档格式不同,下载会有不同。
“-”后序号是长幼的序号。
→01姜尚→02丁公伋→03季子,让位于弟姜得后食采于崔(章邱土城),遂为崔氏→崔姓始→→04崔穆伯→05崔沃→06崔野→13→14崔夭,僖公28年(B632),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次于城濮→15崔杼,续妻棠姜,齐正卿,任齐景公右相,B550弒庄公,B?-546→16崔成,庆封杀→16崔强,庆封杀→16崔明,东郭偃妹棠姜生,逃鲁国→17崔良→崔广字少通,秦乱隐于商山,四皓之一,为刘盈傅→31→32崔意如,为秦大夫,封东莱侯,(武城西),约B215,二子→33崔业字伯基,汉东莱侯,居清河东武城,(33世另有安平崔氏谱)→34崔昱,太常信侯→35崔绍,襄国太守/穆侯→36崔雅,光禄勋,嗣侯→37崔忠,清河东武城,扬州刺史,四子→38崔泰字世荣,散骑常侍,始居歈县,为西祖→39崔景字子成,泰少子,淮阳太守,南祖崔氏→40崔琏(挺)字子建→41崔权,破虏将军→42崔济字元先,谏议大夫,亦称南祖→43崔湫字道初→44崔融字子长,安定侯→45崔温,字道和,中书令→46崔就字伯元,魏常山太守→47崔公安,上谷太守→48崔岳字元嵩,晋大司徒,关内侯→49崔牧字伯兰,后赵尚书\仆射→50崔荫字道崇,后赵征东大将军→51崔怡字少业,聊城令→52崔旷,宋乐陵太守,随慕容德渡河,居齐郡乌水,号乌水房→53崔某,清河太守,二子→54崔灵延,刘骏龙骧将军\长广太守→55崔光(451-523)孝伯字长仁,鄃人,中书博士\太子少傅\相魏宣武→56崔励(480-528)字彦德,袭父爵\太尉长史\齐州大中正→57崔挹,袭,武定末太尉→57崔损字至无,相德宗,谥曰靖→56崔勖,武定末安州刺史\朝阳伯→56崔勔字彦儒,清河太守\赠征虏将军\齐州刺史→57崔权,太尉参军事→56崔劝→56崔劼,字彦玄,相北齐高湛,66岁病卒→57崔拱,天统中任城王湝丞相谘议参军→57崔撝,扬州录事参军→56崔廓之,临水令\领军功曹参军,武平中卒→56崔勊→56崔勍→56崔劬→56崔勉→55崔敬友(455-514),梁郡太守→56崔鸿(?-526)字彦鸾,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57崔子元,秘书郎,被其叔崔鹍所杀→58崔廓(?533-612)字士玄,安平人,隋隐士,著论言刑名之理→59崔赜(550-616)字祖浚,隋越王长史\著作郎,撰<区宇图志> →56崔鹍→54崔灵茂,宋库部郎中,居全节→55崔雅宝,后魏祠部郎中→56崔逵字景通,北齐三公郎中→57崔德仁,司徒长史→58崔君实,许州治中→59崔县解,宜君丞→60崔融字文成,清河郡公→61崔翘,唐礼部尚书\清河郡公→62崔异,渠州刺史,二子→63崔能字子才,岭南节度使\清河郡公→64崔彦曾(?-869),御史大夫→63崔从字子乂,淮南节度使\清河公→64崔慎由,字钦止,相宣宗→65崔胤(?-903)字昌遐字垂休,相唐昭宗→66崔有邻→64崔安潜字进之,太子太傅\正孝公→65崔柅,C893起居郎\官至尚书→65崔舣,右拾遗→53→?55崔荣先字隆祖,北魏朝,州辟主薄,崔光族弟→56崔铎,有文才,冠军将军\中散大夫→56崔觐,宁远将军\羽林监→53→54→55崔长文(455-534)字景翰,魏孝庄帝丞相→56崔慈懋字德林,C532征虏将军\徐州征东府长史→54→55崔庠(?-535)字文序,平原伯\颍川太守→56崔罕,袭爵,齐受禅→38崔恪→38崔因(殷),居武城,为东祖(有争议者)→39-2崔邯,为西祖→39-3崔寓,号中祖,司徒浩、武陵公宽,及许州崔暹,其后也→43→44→45→46崔彤,随晋南阳王保避地陇右,遂仕于沮渠李皓→47崔剖字伯宗,送款魏世祖,卒赠凉州刺史\武陵公\谥曰元→48崔宽(410-472)字景仁,居武城,弘农太守\武陵公\镇西将军→49崔衡(435-489)字伯玉,袭武陵公徙爵齐郡公\赠冀州刺史→50-1崔敞字公世,袭爵,例降为侯,钜鹿太守\齐郡侯\赵郡太守→51-崔钟字公禄,征北将军\冀州大中正,诬敞子非兄之胤→50-2崔朏,侍御史\与愉同逆伏法→49崔怒,尚书郎→43崔琳(?-244)字德孺,幽州刺史\大鸿胪\C239魏司空\安阳亭侯\安阳乡侯→44崔述,嗣侯→45→46崔悦,琳曾孙,前赵司徒右长史,关内侯,三子→47-1崔浑→47-2崔潜,仕慕容暐,为黄门侍郎→47崔玄伯(?-418),名宏,北魏白马侯\周兵将军\天部大人\赠司空→48崔浩(383-449)字伯渊,东郡公\北魏太常卿\司徒\司空→48崔简字冲亮\览,魏中书侍郎\征虏将军\爵五等侯\参著作事→48崔恬(?-449)字叔玄,上党太守\平南将军\豫州刺史\进爵阳武侯,坐浩伏诛→47崔徽(?-443)字玄猷,龙骧将军\散骑常侍\平西将军\济南公→47-3崔湛→48崔恺,后魏平东府咨议参军→49崔蔚,自宋奔后魏,为郢州刺史,居荥阳,号郑州崔氏,二子→50-1崔暹(?-528)字元钦,本武城人居荥阳\颍川间,魏平北将军\瀛州刺史\赠司徒公→50-2崔幼字季阳,后魏永昌郡守→51-1崔彦珍→51-2崔景茂→51-3崔彦章→51-5崔彦升→51-4崔彦穆,后周少司徒/东郡公→52-1崔君绰→52-2崔君肃→52-4崔君瞻→52-3崔君胄(宙)→53崔千里→54崔元综,相唐武后。
崔氏(山东)字辈
崔氏(山东)字辈崔照海东部地区: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东营;+东三省和内蒙中部地区:济南、淄博、泰安、莱芜鲁西北地区:聊城、德州、滨州鲁南地区:菏泽、济宁、枣庄、临沂东部地区: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东营+东三省和内蒙崔承天(辽宁营口苇子峪):苇子峪的崔姓家族的祖籍是高句丽东宁卫.万历四十五年,明朝向高句丽借兵三户,有崔氏家族哥仨及其家属,从万历四十五年起,各辈的排序是:国,玉,文,政,显,承,丕,发,朝,祥,守,志,怀,忠,顺,鸿,喜,延,庆,长.我是第六代,据说,已到十二代了。
崔伦文 (吉林):据说先人是从山东济南来到这里的、我们这里也有家谱、但我没有看到过、据老人说是二十个字:齐国建至顺、永长背后伦、家中未宝善、五谷万年春崔龙飞、崔维刚、崔维栋、崔维浩、崔维忠等(日照地区):基(吉)肇(照)荣(永)维(为)久恩(本)延(元)世科(克)昌书传兴裕远尊祖耀增光崇文家国盛孝敬显宗堂诗礼承绍绪仁德恒祯祥忠厚喜益寿乾坤平安康现鼎盛字辈为永、维、久、恩(本)崔熙斌 (烟台市芝罘区南车门)祖谱记载,始祖崔林系山东栖霞泥都村人,任山东莱西市桃花寨提督,建村桃花寨,第十二世迁入烟台市牟平区南车门村,现烟台市芝罘区南车门.我现在是二十三世.从二十世辈分为:广、运、熙、盛、丕、咸、永、昌 QQ:281898365烟台蓬莱市马格庄,村里基本都姓崔,据说祖上是兄弟俩(三?)清初从云南过来的。
目前辈份排行有:连、成、大、红。
崔春鹏烟台莱州市(原掖县)家谱一世祖汝刚,汝昆,汝仑,二世祖璜,三世祖光耀,四世祖祥,至我已经13代了,1到13世辈份为汝、□、光、百、□、永、有、廷、启、明、鸿、天、春,,我曾祖崔明义出生于1890年后,据说一世祖可能是从山东莱阳迁去的。
联系:************************崔东梁 (烟台莱阳后淳于村)我的祖籍山东莱阳后淳于村,系占山户,现村中已无崔家人了。
子、其、志(我辈)、洪、瑞,现祖谱已失,有同支的宗亲请联系,电话;0535--6710636崔仕杰(青岛东兴村)我是青岛的。
中国安徽崔氏家谱
中国安徽崔氏家谱铜陵滉水崔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安徽铜陵)崔前进崔2011年堂始迁祖世德(又名一,字仁仲),南宋初自河南迁居安徽铜陵滉潭之侧。
卷首目录、十一修谱序、凡例、道德规范、组织机构、名目、人口分布图、敕命、军功袭赠、先贤遗训、家礼图、家规、派行引、本源系图,卷一图传引、世德公小引、世系图、世系,卷二至二十二世系,卷末老传、略、序等、小传、宗祠变迁记、原六跋、新跋。
濡须崔氏宗谱八卷(安徽省巢湖市无为县)崔筱云;崔筱云崔1929年三戟堂南宋绍兴年间舜民自铜陵迁无为,是为始迁祖。
但舜民以后世系不详。
此谱断以彪堂为大房之祖,志清(字澄江号仲辅)为二房之祖,二人皆为明宣德至嘉靖间人。
崔氏族谱不分卷(安徽)崔尊岳崔民国30年(1941)德星堂是为潜山、桐城、六安三地合谱。
始祖与之(字正子,諡清献),宋代人。
曾孙华三,明洪武间避乱自江西鄱阳迁居潜山。
华三次子元寅(原名大寅),又迁桐城。
元寅后裔长权,再徙六安。
卷首谱序、诰敕、名贤考、家政、家规、凡例、源流辨,卷一至十九世系,卷末家礼、传、契议、跋等。
崔氏宗谱八卷(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崔廷诤崔清光绪七年(1881)清河堂谱奉明初六安侯王志为一世祖,其子广避害,从母崔氏姓。
书名据版心、书签题。
五修本。
安徽省肥东县长岗崔崔氏宗谱(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等;崔效甫崔2015三戟堂始迁祖琪,明洪武间自江西生鄱阳县瓦屑坝迁安徽肥东长岗崔。
卷一崔氏来源及始祖画像、图腾、论谱、续谱委员会、简报、凡例、公告、谱序、辈字、集资情况、族贤、后记、家规、家训、族人守则等,卷二至三世系。
太邑崔氏宗谱四卷(安徽省黄山市)程文绣;崔弘庵崔明万历十六年(1588)始祖群,字敦诗,号养浩,唐代人。
始迁祖景荣,字廷松,号继塘,行寿一,元代人。
书名据版心、目录题。
博陵郡乐善堂崔氏宗谱一卷首一卷末一卷(安徽省)崔榮齋;崔荣斋崔2013年始迁祖仲祥(行二),元至治元年自山东兖州喜鹊窝老鹳巷迁居凤阳府怀远县梅家桥东陈村庄。
山东崔姓家谱
山东崔姓家谱山东崔姓家谱崔姓是中国的一个大姓,尤其在山东省分布广泛。
崔姓源自姜姓,起源于西周时期的齐国,始祖为齐国君主丁公佶的嫡子,因被封于崔邑(今山东章丘)而得名。
崔姓家谱作为记录家族历史、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山东地区尤为丰富和多样。
崔姓的起源与迁徙崔姓源自姜姓,其始祖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齐国君主丁公佶的嫡子。
丁公佶的嫡子因让位于其弟叔乙,而被封于崔邑,因此以邑名为氏,称为崔氏。
崔姓在山东地区有着深厚的根基,是山东的望族之一。
崔姓在历史上的迁徙也颇为频繁。
据记载,崔姓在汉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达到极盛,广泛分布于清河、博陵等地。
唐代以后,崔姓大批南迁,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省。
宋代时,崔氏最集中的地方在清河和博陵。
此外,还有部分崔姓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迁徙至其他地区,如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地。
崔姓的迁徙不仅仅是地理上的移动,也伴随着文化和经济的交流。
崔氏家族在迁徙过程中,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并在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
例如,在江苏和浙江地区,崔姓家族与当地的吴越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家族文化传统。
这种文化的融合不仅丰富了崔姓家族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
山东崔姓家谱的特点山东崔姓家谱作为记录崔氏家族历史的重要文献,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山东崔姓家谱通常包含姓氏起源、族谱传承、迁徙历史、家族分支、著名人物、家规家训等内容。
在山东地区,不同支系的崔姓家谱在班辈字序上可能有所不同,但都遵循一定的规律。
例如,山东利津崔氏的班辈字序为“化芳承传吉世业永安长”,而山东芝罘崔氏的班辈字序则为“广运熙盛丕咸永昌”。
这些班辈字序不仅体现了崔氏家族的传承有序,也反映了不同支系之间的文化差异。
山东崔姓家谱的编纂不仅仅是对家族历史的记录,更是对家族文化的传承。
家谱中详细记录了家族的迁徙路线、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家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地位。
这些信息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也为研究山东地区的社会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乐善堂崔氏宗谱序
乐善堂崔氏宗谱序乐善堂崔氏宗谱序文在古老的澥河南岸躺卧着澥阳最长的河流波浪沟波浪蜿蜒壮阔绵延二十余里古有行蛇飞龙之美称大沟的两岸铺展着肥沃的土地居住着我氏十房族人有各庄异姓相陪互为谊邻共同发展自明正统五年庚申公园一四四零年忠祖自菜园迁徙澥南波浪沟下游之西村居住慢慢变易村庄大沟西因此而得名古属凤阳府管辖今在固镇县何集乡新集村境内与怀远接壤北面有戴庄李庄为邻料沟北岸二份宗族的崔家是我氏最旺盛最富足的氏族之一承经于胡庄周庄朱庄小张庄为邻族内房派宜人支盛叶茂人口众多外迁频繁主要塞居于瓦疃街南东乡西桥口杨圩张单杨沟湾东翟庄今崔圩窑西崔庄灵璧崔老宅崔埝崔庄崔圩西北场崔沟等自然庄居住我二份以灵璧宗族为最大支派因此称其为边崔由于我份支派众多村庄普遍难以明细详谈只能言我大沟单支敬请族内谅解大沟西自四世祖忠公迁居以来迄今有五百六十五年的悠久历史古今人才辈出遍居固灵怀三县彦诚祖之次子忠公为我二份之始祖初居新集西菜园因明成祖办保甲之令甚严而我崔氏只有九户难成一保在永乐十七年巳亥公元一四一九年议立九人后分为十户编作一排其中五家搬迁土楼居住至此我崔氏一里十家就立于此延至正统五年因族大村小难以定居便迁徙大沟西居住其勤俭立业耕读治家也为地方之绅士晚年寿终正寝葬于西大地癸山丁向之吉地娶妻妾孙李氏生顺芝阔三子顺公为本地之庠生配杨氏生三子长子锦宏邑庠生顺次子锦安元配王氏生一子旺云配杨氏在成化十九年癸卯公元一四八三年迁西桥口居住杨氏后来带子天宝改嫁瓦集南雄公曾孙大超为妻天宝后来又迁陈集东翟庄西居住顺三子锦昂配赵氏生一子新云在成化十六年庚子公元一四八零年迁灵璧崔老宅后世又迁崔垫居住忠祖次子芝公元配何氏生锦乐公一子其在明代为文秀才景泰六年乙亥公元一四五五年迁瓦疃街南居住后世子孙又搬迁于西桥口戴集东乡后东乡杨沟湾等居住忠祖之三子阔公元配孔氏生锦芳公一子其在景泰六年乙亥与锦乐公同迁瓦集街南居住坟葬澥河北岸母茔旁锦芳元配孟氏生二子长子荣云又名碾子弘治四年辛亥公元一四九一年迁徙灵璧县崔老宅居住次子江云又名磨子同年迁往崔老宅居住其二公的后裔子孙分居于大庙崔老宅崔位王沈崔庄高楼崔圩崔庄高楼街潼郡常台小张庄桃园后台胡集西北场大崔崔沟杨疃庙后崔庄汴河南崔小庄崔庄沟南崔庄等居住锦宏公元配张氏生如云梦云飞云公三子长子如云居大沟西为本地之文生次子梦云元配安氏生天定天兴公二子其在明嘉靖七年戊子公元一五二八年迁西桥口居住锦宏三子飞云元配张氏生天礼公一子其在嘉靖十一年壬辰公元一五三二年迁瓦集南居住又在嘉靖二十七年戊申公元一五四八年迁东翟庄居住如云公元配胡氏生勇猛公二子其家道中落日渐衰败逼迫子孙变迁移居东北其勇公又名大莽元配朱氏生子二分支为大沟巷东其次子猛公又名二莽元配张氏生从明从辉从泰公三子长子从明分支东院次子从辉分支中院惟我祖从泰公分支西院元配刘氏生明卫公一子延至十五世振继振和公又分支西场振江祖之孙绪恒公兄弟四人在民国六年丁巳公元一九一七年迁移小戴庄居住至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大沟西崔氏迄今有五百六十余年了回眸岁月我几多感慨跨越六个世纪历尽春秋百度五百余年的大沟西与族人沉浮与时具进虽屡遭踬跛然步履铿锵弦歌不辍以自强不息之精神传递恢宏的世系家事家史是一种语言用最直接的方式最真实的语调于我们对话让我们走到家世的深处去聆听祖先的历程去读懂流离的悲壮回眸岁月我心存感恩泛黄而有虫蛀的谱卷铭记着我氏全族世系十家分支的乐善堂之路更记录着历代先贤们的殚精竭虑悉心擘画从创谱者的筚路蓝缕到续修者的奠定堂庑开拓进取无不带上传家以始祖始祖以世系的使命意识近七百载的春风化雨使得乐善子孙带上了磅礴大气的文化烙印孕育成超越世俗的生命大族回眸岁月我无不感奋七百历程光辉璀璨迁徙之旺任重道远当先贤们随着岁月的步伐渐渐的走出我们目光的时候我们虔诚地把他们的精神气象珍藏心底同声相应迈进续修让我们铭记祖先的使命和担当使宗谱走向未来修志家谱不仅是家世情怀更为了让家史走近让记忆廓清让乐善精神融入每位族人的生命让每一位乐善堂族人传承崔氏宗谱的光荣和梦想于是乎我便研究散乱的宗谱草本梳理脉络还原宗谱今编乐善堂崔氏宗谱一书以怀先贤以启后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二,奉“养气”为始祖,“养气”生一子名“化蛟”,“化蛟”生五子,“连捷”、“连喜”、“连升”、“连名”、“连旺”,保存在崔羽生。
其三,奉“化蛟”长子“连捷”为始祖,保存在崔爱平家。
其四,奉“克俊”为始祖,“克俊”生二子,名“养吾”、“养心”;“养吾”生一子,名“化鸾”,“养心”生一子名“化凤”;“化鸾”生二子,名“连声”、“连庆”,“化凤”生二子名“连芳”,“连标”,保存在崔三丑家。这四张家谱把我村崔姓全部覆盖。
二、正文
1、谱系、传记索引表:
本家谱包括两部分:先祖在谱系中的排列位置和传记中的生平简介。根据先祖的名讳查得在谱系表和传记中的页码,再来了解先祖在谱系表中的次第排列情况和在传记中记载的生平事迹。
2、崔氏谱系表:
本家谱中的谱系表包括两部分:谱系简表和谱系详表。
(1)始祖崔国华谱系表(二十世)。
(2)谱系简表:全面显示各位先祖在谱系中的排列次序,观之一目了然。
(2)谱系详表:详细介绍先祖的妻室和后代情况。
3、传记:介绍每个人的身世,它包括以下内容:
(1)父亲名讳,所生子女的姓名。
(2)生卒年代。
(3)妻子的名讳和娘家的地名。
(4)个人的生平简介。
崔姓少典之子,因居于姜水(渭水支流)之滨而得姜姓。西周初年,其后人有姜姓吕尚,字子牙,人称姜子牙,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姜太公之子在周成王时为齐丁公。齐丁公嫡子季子本该继承齐国国君之位,却让位于其弟叔乙,自己食采于崔邑(公元前1004年)。其后人以邑为氏,称为崔姓,并尊仁爱有德的季子为崔姓得姓始祖。
序………………………………………………………1
谱例………………………………………………………2
崔姓寻根…………………………………………………3
崔姓家训…………………………………………………5
崔姓名人…………………………………………………6
姓名索引表………………………………………………10
崔姓世系表………………………………………………14
郡望堂号
崔姓郡望主要有三个:
1、清河郡,西汉时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东汉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
2、博陵郡,治所在博陵(今河北蠡县南);
3、荥阳郡,治所在荥阳(今河南荥阳县东北)。
北原崔姓源流:北原崔氏始祖,为宋时武翼大夫“崔国华”,长子名“昭”,迁移到原曲、固新一带;次子名“哲”,我村崔姓为其后裔,现存有崔国华家谱十二世(见13页表一)。我村现存有四张旧家谱:
繁衍播迁崔姓发源于山东境内。季子后人一直仕齐国卿大夫。秦汉时,季子后裔崔意如任秦国(都今陕西咸阳)大夫,封东莱侯。长子崔伯基为西汉东莱侯,居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一说今山东武城县西),后分衍出鄢陵(今属河南)、南祖、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等支派。次子崔仲牟,居博陵安平(今属河北),后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崔姓一族可谓门庭显赫,人丁兴旺,故有“清河”、“博陵”两大郡望。另东汉末年,军阀争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避居朝鲜,后发展为朝鲜大户。魏晋南北朝时,崔姓依旧以门第高贵、族大人众而著。史载,西晋时,崔姓位居北方士族之首,遂被列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有:“崔殷(崔伯基八世孙)有七子,长子崔双为东祖,次子崔邯为西祖,三子崔寓为南祖,亦号中祖。崔寓四世孙崔林,魏司空、安阳孝侯,曾孙崔悦,前赵司徒、左长安、关内侯,有三子:浑、潜、湛。崔湛之孙崔蔚,北魏郢州刺史,居荥阳(今属河南),号郑州崔氏。”唐代崔姓官仕宰相者多达二十七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列二十三人,该书《校勘记》又增补四人),由此可见唐代崔姓地位显赫之一斑。此期,崔姓繁衍之地以北方为主,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山西、甘肃遍布崔姓。宋元时期,有较多崔姓南迁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地。明朝初年,有山西大槐树崔姓移民于人迹稀疏之地。明清之际又有大批崔姓族人迁往辽东一带,多与朝鲜族杂居。清末又有入居东南亚国家者。总之,唐代以后,崔姓虽陆续有迁徙之举,但仍不失为一北方姓氏。今日崔姓尤以山东、河南、黑龙江、辽宁、江苏等省多此姓,上述五省崔姓约占全国汉族崔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1、崔姓寻根:介绍崔姓的来源,使后人明白崔姓的来龙去脉。但是涉县崔姓的来历却无从考证,涉县的崔姓主要分布在北原、河南店和固新村一带。
2、崔氏家训,告诫后人要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本家谱所记的事一定真实,每个人所做的好事善行后代会发扬光大,所做的坏事丑事也会流传后世。
3、崔氏名人:据《涉县志》的记载,在北宋至南宋其间,北原出一位名人,名崔国华官至武翼大夫,他在太学学习,十年不脱衣、不灭灯,终于成为国家的栋梁。先人的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传记………………………………………………………24
序
家谱者,家族繁衍之脉络也。凡华夏子孙,多有家谱。想我崔姓家族,乃百家姓之大姓也,自太公之孙季子采食崔邑,遂生此姓,迄今已历三千年矣。惜时光荏苒,逝者如川,崔姓族人,南迁北徙,天各一方。各支脉族谱亦多难继续,虽则如此,崔氏后裔,仍不乏勤勉之辈,倾毕生之智力以续族谱,所为何者?但为昭示后继,勿忘祖先,时念寻根也。
崔家各位先祖世代以耕读为本,遵循忠实可靠、与人为善、勤俭持家、互帮互助之原则,后代子孙要继承前人优秀传统,学习前人奋斗精神,克服前人存之缺点,实实在在做人,过好平凡每一天。
编写人,景太,景升,天家、天贵,由天家执笔编写。
公元2011年2月14日,农历辛卯年正月十二。
谱例
本家谱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诸论
今之我辈所修本脉之谱系,上下逾二百五十余年,凡十二代,远可上溯至清乾隆年间。奉先祖崔连登为始祖,第次排列,无一断代,后辈观瞻,一目而了然也。谱成之日,皆自欢喜。惟愿后来者当惜来之不易,且能继修不辍,如此,吾族谱系得永世绵延,吾心无憾矣。
现存家谱奉始祖“连登”六世孙“继唐”为高祖,由高祖五世孙“景惠”、“景太”、“景升”于庚午年(公元1990年)清明绘制。因家谱缺少各位先辈事例,由“景太”、“景升”口述,高祖六世孙“天家”、“天贵”整理并编写各位先祖生平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