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习题【部编版九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习题【部编版九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习题【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说明:整理了古诗词资料,内容有【原文】【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习题答案】【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斜照,些些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4、《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
二、赏析选择题:1、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B.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描绘出雨骤风狂,而且又以“莫听”二字表达了对狂风骤雨的厌恶之情。
“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
C.“竹杖芒鞋轻胜马”,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D.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2、根据对本词的理解,完成下列选择题。
必修四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必修四理解性默写二、《雨霖铃》1、《雨霖铃》词中交代出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的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3、《雨霖铃》中的“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两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
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
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4、《雨霖铃》下片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二句是感慨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5、《雨霖铃》中被称为“古今俊语”为人传诵的名句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雨霖铃》词中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是想象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后,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的情景,可见愈想愈远,愈远愈悲。
7、《雨霖铃》词中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两句词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是词人感叹与心爱的人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之慨。
三、《念奴娇•赤壁怀古》⑴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诗句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⑵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诗句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⑶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⑷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⑸描写小乔刚刚和周瑜结婚,周瑜意气风发的诗句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⑹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长出花白头发的诗句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四.《定风波》1、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词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高考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高考理解性默写三十八、《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1.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
”2.词中的“,,”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
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3.词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的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4.苏轼的《定风波》作于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一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一句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虚词和动词的巧妙结合使用,有效地传达出词人内心地平静与冲淡。
5.苏轼的《定风波》中“”一句写雨滴打在竹叶上发出响声,你不要感到扫兴,如果你把它当着美妙的音乐来欣赏,就“”了。
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赏它。
6.苏轼《初入庐山》诗中写道“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他想涂个清净逍遥、自在旷达的生活,即使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这才是人追求的最终生活境界。
《定风波》中相对应的句子是:,?。
7.苏轼的《定风波》中“,”写料峭的春风把酒吹醒了,有点冷。
冷吗?“”,不冷了吧。
这个转,转出了味道:当你被外在的困境所困绕时,如果一味的抱怨,可能到顺境时,你也不能把握了。
你应该时刻记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8.苏轼的《定风波》中“,,”几句写天晴后,回头看看萧瑟处,刚才还是大雨,现在已经天晴了。
大自然就是这样,月圆了就缺,缺了有圆,反复循环。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主题思想】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写出了词人当时的感受。
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独特的审美风格。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料峭春风吹酒醒,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4、《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赏析选择题:1、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 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B.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描绘出雨骤风狂,而且又以“莫听”二字表达了对狂风骤雨的厌恶之情。
“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
C.“竹杖芒鞋轻胜马”,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主题思想】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写出了词人当时的感受。
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独特的审美风格。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料峭春风吹酒醒,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4、《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简答题1、“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3分)答:拟人。
把斜阳当作人来写,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感受到斜阳给他带来的雨后无限喜悦之情。
2、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答: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
一切的风雨都会过去,经过暴风骤雨的洗礼,得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
性格: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3、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答:感悟: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定风波》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定风波》含答案古诗词鉴赏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
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③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④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吟啸:高声吟咏。
②芒鞋:草鞋。
③料峭:形容微寒。
④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27.(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词的上片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所展现的画面。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词人出游遇雨,拄着竹杖,穿着草鞋,似乎也能轻快得胜过骑马,怕什么呢?披着蓑衣,任凭风吹雨打,依然从容、镇定地穿行于烟雨之中,过好人生。
(2)乐观旷达(或随遇而安,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
示例:①“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可以看出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毫不去留意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声,把它当作背景音乐的豁达心境;②“竹杖芒鞋轻胜马”:可以读出作者虽然穿着草鞋,拄着竹杖,步伐似乎也轻快胜马的乐观心态;③“一蓑烟雨任平生”:能读出作者听任自然、随遇而安的心境;④“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可以读出词人“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的哲思⋯⋯【详解】(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
所描述的画面要符合诗歌内容,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描述,使之呈现“画面感”。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意为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作答时抓住“竹杖”“芒鞋”“蓑”“烟雨”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无惧风雨笑对人生的画面。
示例: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词人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之中,也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去。
有什么怕的呢?词人一身蓑衣,就算有再大的风雨也没什么关系,照样过好一生。
(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根据上片中“何妨吟啸且徐行”可知,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但苏州自己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表现了作者面对自然风雨时的从容淡定;根据上片“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联系下片“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可知,“萧瑟”“风雨”在此喻指作者人生中所遇的坎坷,喻指作者仕途不顺;联系“山头斜照却相迎”可知,风雨过后阳光自会到来,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风雨(磨难)”定会过去,“晴天(美好)”终会到来,作者不惧苦难,能够积极地面对人生的磨练,表现了词人胸怀坦荡、听任自然、无喜无悲、荣辱皆忘、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故这首词表达了作者面对人生苦难之时,随缘自适、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苏轼《定风波》阅读练习及答案(一)
苏轼《定风波》阅读练习及答案(一)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6分)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豪迈之情。
B.“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词人经历风雨后夕阳斜照给他带来的清新和喜悦之情。
C.“也无风雨也无晴”启示我们:自然界的雨晴实属寻常,人生也会“栉风沐雨”,只要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
D.这首词苏轼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5.林语堂先生曾评价苏东坡是个“不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这首词中“”、“”、“”等词语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人生态度。
(3分)参考答案:
4.(3 分)B (比喻应为拟人的修辞手法)
5.(3 分)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却相迎(写出三个即可)。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诗词理解性默写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诗词理解性默写定风波(苏轼)1.苏轼《定风波》词中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2.苏轼《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3. 苏轼《定风波》中“”,写诗人雨中的从容,照应小序“,”。
4. 苏轼《定风波》中“”,写雨过天晴,照应小序中“”。
5. 苏轼《定风波》中写写雨骤风狂的句子是:。
6.《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
7. 苏轼《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表达了作者不畏磨难坎坷的超然旷达的情怀。
,。
8.《定风波》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
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9. 苏轼《定风波》中“”,写诗人回头眺望来途。
10.《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
11.《定风波》中最能体现苏轼超然物外情怀的句子:。
【答案】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3.何妨吟啸且徐行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4.山头斜照却相迎已而遂晴5.莫听穿林打叶声6.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7.一蓑烟雨任平生8.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9.回首向来萧瑟处10.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1.也无风雨也无晴临江仙·夜登小阁(陈与义)1.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描写诗人回首往事的心情词句是:,。
2.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点题并回忆当年豪酣欢乐的生活画面的句子是:,。
3.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描写桥上欢歌笑语,桥下一片宁静,以静衬动的句子是:,,。
4.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的句子是:,。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主题思想】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写出了词人当时的感受。
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独特的审美风格。
【习题】一、赏析选择题:1、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B.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描绘出雨骤风狂,而且又以“莫听”二字表达了对狂风骤雨的厌恶之情。
“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
C.“竹杖芒鞋轻胜马”,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D.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2、根据对本词的理解,完成下列选择题。
1、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难堪,“不觉”指不在乎。
B. 首句中的“莫听”意思是不用管;“吟啸”的意思是放声长啸。
C. “一蓑烟雨”一句是说自己对披蓑衣、冒风雨的生活,向来处之泰然。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作者】苏轼(1037.1.8—1101.8.24),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背景】《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
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但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是使苏轼得了一场病的。
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抒胸襟。
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在给朝廷写的《湖州谢上表》中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其中有一段讥讽新法之辞。
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写的诗词百余首为罪证。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苏轼《定风波》理解性默写
苏轼《定风波》理解性默写
1.苏轼《定风波》词中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
2.苏轼《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
3. 苏轼《定风波》中“”,写诗人雨中的从容,照应小序“,
”。
4. 苏轼《定风波》中“”,写雨过天晴,照应小序中“”。
5. 苏轼《定风波》中写写雨骤风狂的句子是:。
6.《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
句子是:,。
7. 苏轼《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表达了作者不畏磨难坎坷的超然旷达的情怀。
,。
8.《定风波》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
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暖意,在写景中传
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9. 苏轼《定风波》中“”,写诗人回头眺望来途。
10.《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
11.《定风波》中最能体现苏轼超然物外情怀的句子:。
【答案】
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3.何妨吟啸且徐行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4.山头斜照却相迎已而遂晴
5.莫听穿林打叶声
6.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7.一蓑烟雨任平生
8.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9.回首向来萧瑟处
10.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1.也无风雨也无晴。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2题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前两句写作者在铺天盖地的骤雨袭击下,是那样安详自若。
“莫听”“何妨”,表现了他无所畏惧、把风雨置之度外的精神风貌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B.上阕后几句承上文继续写将风雨置之度外的精神风貌。
C.下阕前三句,表面看来是写天气变化之迅速,实际则是在暗示生活中的人事反复不定。
D.下阕后三句是说,回望刚刚走过的风雨萧瑟之外,既已云消雾散,斜阳也收敛了光辉。
12“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形象?请加
以分析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11、 B此题考查把握诗歌词句含义的能力。
一般来说,理解词语在诗中的含义往往要把词语带到句子中去,再从该句的关键性词语入手,并联系本句中的其他词语,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或联系上下文,有时还要联系诗歌之外的有关因素,经过分析综合推断,就可理解或阐发词语的含义。
B 项,上阕后几句主要表现作者经历挫折后的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
故选B
12、表现了作者是一个在人生道路上履险如夷、泰然自若、胸襟广阔、性格倔强的形象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主题思想】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写出了词人当时的感受。
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独特的审美风格。
【习题】一、赏析选择题:1、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 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B.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描绘出雨骤风狂,而且又以“莫听”二字表达了对狂风骤雨的厌恶之情。
“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
C.“竹杖芒鞋轻胜马”,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D.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解析】B、不要害怕树林里的风雨声。
“莫听”不在意,不放在心上。
2、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 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难堪,“不觉”指不在乎。
B. 首句中的“莫听”意思是不用管;“吟啸”的意思是放声长啸。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定风波》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鉴赏《定风波》含答案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词以风趣幽默的笔调,抒写词人和朋友出游时突遇风雨的所感所思。
B.“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徐”字刻画出词人在风雨中高声吟咏、悠然行走的形象。
C.“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的喜悦。
D.整首词于简朴中见深意,内蕴丰富,景、理、情水乳交融,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32.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答案】31.C32.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或:笑傲人生、潇洒乐观、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等)【解析】31.本题考查对诗歌词句的赏析。
C.有误。
“山头斜照却相迎”中根据“相迎”可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C。
3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探究。
这首词是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的第三年所作。
词人借途中遇风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了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词的最后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一语双关,“风雨”原指自然界中的现象,即“沙湖道中遇到下雨”。
而结合背景看,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他由自然中的风雨想到了人生中所经历的困难,这些挫折和不顺也如同风雨一样袭击而来。
由此可知,“风雨”隐喻仕途(或人生)挫折(或困境) 。
再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可知,词人虽然历经“风雨”,屡遭挫折,身处逆境,但他不畏惧,不颓丧,依然笑傲人生,乐观旷达,对生活满怀希望,积极自信的生活态度。
可据此作答。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知识梳理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知识梳理与练习题汇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字词理解①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这时苏轼被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
②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处。
③雨具先去:雨具先前被拿走了。
④吟啸:高声吟咏长啸。
⑤芒鞋:草鞋。
⑥料峭:形容微寒。
⑦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内容描述三月七日,在沙湖路上遇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作了这首词。
不用留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一边从容行走。
拄竹杖穿草鞋,轻便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披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度过一生。
春风微寒,将我的酒意吹醒,微微感到一些寒意,看那山头,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首来时风雨潇潇的情景,转身归去,无所谓风雨,无所谓天晴。
全诗赏析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既然自然界的晴雨皆属平常,人生中的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全词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和超凡脱俗的人生追求。
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照耀,词人都能随遇而安,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
“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政治“风雨和人生逆境。
主旨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写作特色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上阕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部编版九下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部编版九下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理解性默写班级:姓名:期中后课外古诗词目录: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二、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四、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苏轼理解性默写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长啸的句子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3、《定风波》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4、《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理解性默写1、《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的句子是: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的句子是: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作者以饱蘸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的笔触,概括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的情况,写下的感慨深沉的句子是:血泪的笔触,概括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的情况,写下的感慨深沉的句子是:二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的词句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习题及答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作者】苏轼(1037.1.8—1101.8.24),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主题思想】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写出了词人当时的感受。
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独特的审美风格。
【名句赏析】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词为作者外出突遇风雨而作,在内容上大致可分为雨中和雨后两个部分,事小旨大。
B.苏轼在雨中依然认为“竹杖芒鞋轻胜马”,写出了他对权贵的蔑视与不屑。
C.本词中的风雨具有双重含义,既指野外途中的风雨,也暗指作者人生路途中的风雨。
D.“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过天晴的喜悦之情。
33.苏轼雨后填词,写下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李商隐雨夜作诗,留下了《夜雨寄北》,同为遇雨而书的文章,请你说说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32.B 33.①苏词通过途中遇雨一事,表达了作者即使身处逆境,屡遭挫折,但依然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②李诗写于巴山夜雨之时,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的无奈,孤独寂寞的愁苦和对对方的深深思念。
【解析】3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B.“竹杖芒鞋轻胜马”,夸张手法,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故本项“写出了他对权贵的蔑视与不屑”的表述错误;故选B。
33.本题考查分析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
根据《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意思为: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据此可知,苏轼不畏风雨,勇敢前行。
也体现苏轼对于人生的困难与挫折的态度,他会以乐观的态度,不畏惧挫折和磨难,笑对生活,勇敢前行。
根据《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意为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作者】苏轼(1037.1.8—1101.8.24),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背景】《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
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但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是使苏轼得了一场病的。
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抒胸襟。
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在给朝廷写的《湖州谢上表》中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其中有一段讥讽新法之辞。
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写的诗词百余首为罪证。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主题思想】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写出了词人当时的感受。
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独特的审美风格。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斜照,些些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4、《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
二、简答题1、“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3分)2、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3、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4、“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5、“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加点的词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答案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原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主题思想】
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写出了词人当时的感受。
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独特的审美风格。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
“料峭春风吹酒醒,
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4、《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的句子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简答题
1、“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3分)答:拟人。
把斜阳当作人来写,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感受到斜阳给他带来的雨后无限喜悦之情。
2、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
一切的风雨都会过去,经过暴风骤雨的洗礼,得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
性格: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3、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感悟: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
一切的风雨都会过去,经过暴风骤雨的洗礼,得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
性格: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积极乐观的性格。
4、“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一蓑烟雨任平生”指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这一生。
表达了词人面对人生挫折、困境无所畏惧的乐观豁达之情。
5、“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加点的词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
答:这几句话描写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又长啸的潇洒旷达的抒情主体形象,“莫听”、“何妨”、“谁怕”是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