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

合集下载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期邪正交争,正气尚存,后期正不胜邪而机体脏腑功 能失调,病情虚实夹杂,故对于本病的治疗应注意从 整体出发,根据各个分期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国家中医药 管 理 局 颁 布 的《艾 滋 病 中 医 药 临 床 治 疗 技术方案》对各型的辨证论治为: ( 1) 急性感染期: 治 疗原则是尽快透邪外出,消除急性感染的症状。风热 型用银翘散加减,风寒型用荆防败毒 散。( 2 ) 潜 伏 期: 治疗原则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发病时间。 根据此期患 者 的 临 床 表 现 进 行 辨 证 分 型,多 以 气 血 两亏、肝郁气滞、痰热内扰等证型为主,治疗多以八珍 汤或 归 脾 汤 加 减、柴 胡 疏 肝 散、温 胆 汤 加 减 为 主。 ( 3) 发病期: 治疗原则是治标与固本并行,以达到减 轻机会性感染症状,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降 低其死亡率的目的。此期患者常因免疫力低下而并 发机会性感染,多见痰热壅肺、肺肾不足、气虚血淤、 肝经湿蕴、气郁痰阻、脾肾亏虚、肾阴亏涸等症候,方 选清金化痰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生脉散和百合固金 汤加减、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淤汤加减、龙胆泻肝汤 加减、消瘰丸合逍遥丸、参苓白术散加减、补天大造丸 加减等[2]。刘德[3]在研究艾滋病辨证特点的过程中 总结出: 早中期患者多以肺胃阴虚、脾胃虚损为主,前 者方用参苓白术散、百合固金汤等加减,后者则多选 用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汤加减; 晚期患者多以脾肾 亏虚、热盛痰 蒙 等 证 型 多 见,方 选 四 神 丸、金 匮 肾 气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
目前,HAART 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治疗艾滋病最 有效的方法,通过有效抑制 HIV 的转录与复制,使艾 滋病患者获得免疫重建,但是,在获效的同时,也产生 各种各样的毒副作用,加重艾滋病患者的心理负担, 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最终难以达到治疗的预期效 果。而多年来的研究证明,中医药能有效地改善艾滋 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及减少抗病毒药物的 毒性。因此,采用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方法 治疗艾滋病,不仅能明显减少艾滋病的病死率,还能 明显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很多临床研究结果 也证明了这一点。危剑安等[30]对 8 例 HIV / AIDS 患 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给予抗病毒药物双汰芝 ( AZT + 3TC) 、奈韦拉平( NVP) 的同时给予中药扶正 排毒胶囊,治疗 6 个月后,患者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 前明显下降( P < 0. 05) ,CD4 + T 淋巴淋巴细胞有所升 高( P > 0. 05 ) ,病 毒 载 量 低 于 检 测 下 限。 李 秀 惠 等[31]通过对照试验发现扶正方联合西医抗病毒药治 疗艾滋病能有效提高机体 CD4 + T 淋巴细胞的水平。 屈冰等[32]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艾滋病合并气管 食管瘘 1 例,给予拉米夫定片、士多宁片抗病毒治疗, 同时给予中药爱可扶正片、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 以补益气血,并给与营养支持,治疗 9 个月后,患者气 管食管瘘基本愈合,拔除胃管,可正常饮食,患者体重 增加了 15 kg,复查为 CD4 104 / mm3 ,胸片检查正常。 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 而且中 医 药 对 抗 病 毒 药 起 到 了 增 效 减 毒 的 作 用。 黄凌等[33]研究发现当归芍药散加味在对抗高效抗逆 转录病毒疗法带来的肝功损害方面疗效显著。孟坤 等[34]给予 HAART + 喘 可 治 注 射 液 联 合 治 疗 3 例 艾滋病患者,治疗 4 个月后,3 例 患 者 HIV-RNA 降 至 < 50 copies / ml,CD4 + T 淋巴细胞明显上升,且患者 均感觉良好,发热、疲惫、腹泻等症状明显减轻,皮肤 疱疹也消失。李淑梅等[35]采用玉屏风散结合西药治 疗艾滋病患者 50 例,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CD4 + T 淋巴细胞明显提高,病死率明显下降。方路

中医药在抗艾滋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抗艾滋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抗艾滋病中的研究进展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它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染。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一直在不同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抗艾滋病方面也有着重要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理论与艾滋病中医药理论认为,艾滋病是由湿毒侵袭人体而引起的。

湿毒在中医药理论中是一种病邪,可通过药物来进行调理。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主要采用中药煎剂、针灸、艾灸等疗法。

中药煎剂通过药材的炮制和搭配,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二、中医药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中医药在抗艾滋病病毒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些中药具有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对艾滋病病毒的复制和炎症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例如,绿藜芦檗、板蓝根等中药可以有效抑制HIV病毒的复制。

此外,核苷类药物是目前抗艾滋病病毒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中医药中的黄芪、党参等药物可以增强核苷类药物的疗效,减少其副作用。

三、中医药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各种细菌和病毒。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提高体液免疫力与细胞免疫力,从而减轻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

临床研究显示,中药麦芽可以增强患者体液免疫功能,黄芪、党参等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四、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艾滋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身体状况,同时还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显示,中药大黄可以改善患者的食欲和肠道功能,女贞子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境和睡眠质量。

五、中医药在预防艾滋病传播方面的研究中医药在预防艾滋病传播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研究成果。

中药杨梅可以抑制HIV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另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理人体湿毒,提高个体抵抗HIV病毒的能力,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1 5 3 4
G u a n g x i Me d i c a f J o u r n a Z , No v . 2 0 1 3, V o 1 . 3 5, No . 1 1
●文 献 综述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 展▲
陈子 瑶 邓 鑫 梁
( 1广西 中 医药 大学 , 南 宁市
汤或归 脾 汤加 减、 柴 胡疏 肝散 、 温胆 汤 加减 为主。 ( 3 ) 发病期 : 治疗原则是治标 与 固本并行 , 以达 到减 轻 机会性 感染 症 状 , 提 高艾 滋 病 患 者 的生存 质 量 , 降 低其死亡率的 目的。此期患者常因免疫力低下而并
发 机会 性 感 染 , 多 见痰 热 壅 肺 、 肺 肾不 足 、 气虚血淤、 肝 经 湿蕴 、 气郁痰阻、 脾 肾 亏虚 、 肾 阴亏涸 等 症 候 , 方
研专 项( J D Z X 2 0 1 2 0 2 2 ) 。 通信作者 : 邓鑫 , E — ma i l : 2 6 0 4 4 6 3 9 1 @q q . c o n r
用补 中益气 汤 、 香砂 六 君 汤 加 减 ; 晚 期 患 者 多 以脾 肾
学的“ 疫病” 、 “ 伏气 温病” 、 “ 虚劳” 等范 畴… 。病 因
不外乎 “ 邪实” 和“ 正虚 ” 两端 , 正 虚 为后 天 正 气 亏 虚
或先天禀赋不足, 邪实多为湿热、 秽浊、 疫毒等。病机 为机体正气亏虚, 湿热疫毒之邪通过精 窍、 皮肤伏于 血络、 营分而致病 …。艾滋病初期多 以邪实为主, 中
【 关键词 】 艾滋病 ; 中医治疗; 中西医治疗; 针灸治疗
【 中图分类号 】 R 5 1 2 . 9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2 5 3 . 4 3 0 4 ( 2 0 1 3 ) 1 1

新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运行机制探讨

新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运行机制探讨
学 术 探 讨
Ac a d e mi c s t u d y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t h n o m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a c y ・ 6 3・
新疆 ・ 国家 中 医临床 研 究 基地 中 医药 防治艾 滋病运行 机 制探 讨
李静茹 马建萍 马秀兰 张 颖 艾 合买提 曾 琳
8 3 0 0 0 0 0 新疆 ・国家 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艾 滋病研究室 ,新疆 乌鲁木齐
【 摘
要】 新疆维吾尔 自 治 区为艾滋病高发地 区,以新疆 国家 中医I f 缶 床研究 基地为艾 滋病研究 中心 ,通过 建立制度 、健 全机制 ,加
更 进 一 步 的 理 解 和 把 握 ,对 中 医 药 治 疗 艾 滋 病 有 了 系 统 、 全面 的认识 ,提 高 了诊 疗水 平 ,逐 步建立 一支 中医药 防治
艾滋病 的专业 队伍 。 4 加 强 基 础 建 设 ,完 善 配 套 设 备 在近几年 的基 地建 设工作 中,为保 障 中医药 防治艾 滋
行机制健康发展 和有 效运 行 的相关 政策 ,监 督各 项 目相关 工作 的进展 ,在 工作 中多 方协 调 ,从 而促进 中 医药 防治艾 滋病 临床科研 基地 建设工作 的全面 、有序 、顺利 的开展。 根据需要邀请 疆 内外专 家共 同参 与基地 业务 建设 方案 的制定 ,在专 家委员 会及 院外 专家 的指导 下 ,制 定 中医 防 治艾滋病 临床科 研基 地业 务建 设 的总体方 案 。新 疆 国家 中 医临床研究基地艾 滋病 研究 室负责 中医药 防治艾 滋病 临床 科研基地业务建设 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 ,按 照 “ 突 出重 点 、 分类指导 、分级管 理 、加 强监督 ” 的原 则对 基地 共建 各合 作单位进行分工 ,监督 各合作 单位 基地 业务 建设 的实施 及 进展情况 ,制定 各种 制度 ,保 障 中医药 防治艾 滋病 临床 科

益气养阴、解毒清热法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

益气养阴、解毒清热法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

益气养阴、解毒清热法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作者/梁杰王婷王从亮方路王莉段呈玉目的:探讨积极有效的中医药参与防治艾滋病的方法。

方法:从益气养阴和解毒清热论治97例HIV抗体阳性患者,分别观察他们的症状体征积分、CD4细胞指标的变化。

结果:在此辨证思想的指导下,治疗HIV抗体阳性患者,可以有效地改善症状,延缓CD4细胞的下降。

结论:益气养阴、解毒清热法治疗艾滋病能取得一定疗效。

标签:益气养阴;解毒清热;艾滋病红河州是云南省的艾滋病重灾区之一,艾滋病流行形势十分严峻。

积极有效地发挥中医药辨证施治的优势,参与防治艾滋病,已经成为目前医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

对于现代医学定义的艾滋病而言,中医理论历代著述中,并无与之相应的病名。

但《素问·刺法论》指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根据艾滋病具有发病广、病情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的特点,应归属“疫病”范畴。

笔者自2005年9月~2006年8月采用益气养阴、解毒清热法治疗艾滋病97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制订的《艾滋病诊疗指南》[1]。

1.2中医症状计分标准选取符合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脾肾不足证候之HIV 抗体阳性患者,并对其临床症状按以下积分标准计分,以发热、咳嗽、乏力、纳呆、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以皮疹、黏膜溃疡、口糜、疱疹、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体征,无症状者计0分,症状轻微者计2分,症状明显,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者计4分,症状严重,且影响日常生活、工作者计6分;以气短(胸闷)、自汗、盗汗、恶心、脱发、头痛、胸痛、腹痛、腹胀、肌肉痛、关节痛、腰痛、皮肤瘙痒、月经失常为次要症状,无症状者计0分,症状轻微者计1分,症状明显,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者计2分,症状严重,且影响日常生活、工作者计3分;合计最高分为114分。

1.3病例入选标准入选患者HIV抗体均为阳性,并经省CDC确认。

1.3.1第1组CD4细胞计数在200~500个/mm3之间,有或无临床症状者。

中医药对艾滋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艾滋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艾滋病治疗的研究进展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衰竭的疾病。

随着全球艾滋病疫情的严重性日益凸显,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全球医学界的关注焦点。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也为探索艾滋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对中医药对艾滋病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对艾滋病毒的影响中医药对艾滋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调整患者的免疫功能,阻断病毒复制,减轻症状等方面产生疗效。

中医药提倡以整体观念看待疾病,认为艾滋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而非单一病因。

因此,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往往是综合运用多种中药组合而成的方剂,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协同作用,以期达到治疗的效果。

二、中医药对艾滋病的免疫调节作用中医药对艾滋病的免疫调节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途径。

中药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例如,人参、黄芪等中药被广泛应用于艾滋病患者的免疫调理中,具有促进免疫细胞生长、增加白细胞数量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抑制病毒的复制。

三、中医药对艾滋病症状的缓解艾滋病患者常常面临着疲乏、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而中医药在缓解这些症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药中的多种药材具有滋养身体、增加食欲、调理脾胃的功效,如枸杞子、当归等,被广泛用于艾滋病患者的调养中。

这些中药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四、中医药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结合目前,常规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已成为控制艾滋病的标准方法。

而中医药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结合,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策略。

中医药可以减轻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外,中药中的一些化合物还具有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有望成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有力补充。

总结起来,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是,由于目前相关研究的不足以及中医药本身的复杂性,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提高其临床应用水平,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我国中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现状

我国中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现状
关键 词 : 药 ; 滋 病 ; 究现 状 中 艾 研
次 的科 学 研 究 , HI AI 对 V/ DS的 中 医 病 因 病 机 有 了一 定 的认
识 , 成 了一 些 基 本 的 方 药 [ 。 现 就 我 国 中 药 防 治 艾 滋 病 研 形 8 ]
中 图分 类 号 : 5 2 9 R 1.1
准 将 AI DS分 为 AI DS感 染 早 期 ( V) AI HI 、 DS相 关 综 合 征 ( RC 、 I S后 期 ( D S 。 HI 感 染 后 , 异 性 地 侵 犯 人 体 A )A D AI ) V 特 免 疫 系统 C 4 D T淋 巴细 胞 , 成 C 4 淋 巴 细 胞 数 量 减 少 造 D T
感染常用 的 中药 有 金银 花 、 公英 、 蒲 紫花 地 丁、 败酱 草 、 青 大
叶 、 蓝 根 、 腥 草[ 1 。 板 鱼 30  ̄]
1 2 中药复方 .
主要有扶正排毒 片、 爱康 胶囊 、 复方艾可清 、
严重威胁 。联合 国艾滋病 规划 署数 据显示 : 全球 至今共 有超
过 60 万 人 感染 了 艾 滋 病 病 毒 , 近 3 0 00 将 0 0万 人 死 于 同 艾 滋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O 7 3 9 2 1 )0 0 6 -0 1O —2 4 ( O 11 - 0 9 3
究 回顾 如 下 。
1 治 疗艾滋病 中药的研 究
艾 滋病 , 即获 得 性 免 疫 缺 陷 综 合 征 ( c urd I A q i mmu o e e nd一
病有关疾病 ] 。据我 国卫生部公 布 的艾 滋病疫 情评估 报告 显示 , 截至 2 0 0 9年底 , 中国现存 活艾 滋病 病毒 感 染者 和艾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现状与思考文献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现状与思考文献

(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现状与思考(2)王融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概况[J].继续医学教育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建立评价标准,对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社会亦迫切需求传统医学的评价方法。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1996年明确指出:“传统/替代医学疗法的有效性评价是一个关键和核心的问题”。

目前,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疗效评价文献,多是借用西医的病毒载量、CD4 T细胞计数的生物学指标作为中医药疗效的标准。

若仅以病毒载量或CD4 T细胞作为指标来评价中医药的疗效,这显然不能完全符合中医药治疗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际情况。

中医学的特色是整体观和辨证施治,中医药强调从整体上对机体进行,是涉及到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治疗。

因此,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也应该是多方面不同层次的,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西医的生物学指标。

虽然由于西医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 retroviral therapy, HARRT治疗方案),即鸡尾酒疗法的出现,使得艾滋病在抗病毒治疗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仍存在西医药物治疗毒副作用大、治疗费用高昂、患者心理负担大的问题,经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不明显,所以实际情况中临床上不能进行推广应用。

临床上常可见到,一部分患者经西药治疗后,生物学指标检测结果好转,但临床表现在长时间内不减轻或反而加重,而加用中医药治疗后病情好转,也有一部分患者抗病毒治疗检测指标未见好转或未经抗病毒治疗者,经中医治疗临床表现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现在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新的健康观念深入人心,传统的疗效评价标准需要改进,使之既能评价患者的生物学改变,又能评价其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改变,从而实现对健康的全面评价[19]。

我们认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价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在方法学上要有所提高或突破,应该在充分运用现代数理统计、循证医学及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的基础上找到一种能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全面、综合、客观的评价方法,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特色和优势,使其能为国际接受和承认。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除了西药治疗外,中医药也被一些专家作为辅助治疗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对艾滋病治疗的理论基础1. 养阴清热:中医认为艾滋病是由于人体阳气亢盛导致阴虚火旺,因此应以养阴清热为主要治疗原则。

2. 调理脾胃:艾滋病患者常伴有胃肠道炎症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因此中医药治疗也注重调理脾胃功能。

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研究1. 中药治疗艾滋病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一些中药复方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提高免疫功能,被应用于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并取得一定的疗效。

2. 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艾滋病:在现代医学的理论指导下,一些医生也尝试将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艾滋病,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三、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1. 改善免疫功能: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艾滋病毒的能力,减少病毒复制。

2. 缓解症状:中医药在缓解艾滋病患者症状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例如对于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改善有积极的效果。

3. 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协助治疗艾滋病不仅仅关注疾病的治疗,也注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四、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挑战与展望1. 临床研究的不足:目前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还相对不足,且存在研究方法不规范、样本量不够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2.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由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方法较多且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治疗效果的评估和监测也较为困难。

3. 多学科合作:中医药作为辅助治疗的一种选择,需要与西医、心理学等多个学科进行合作,形成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虽然还面临一些挑战,但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完善治疗评估标准和规范,促进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中的应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艾滋病医案民间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

艾滋病医案民间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

艾滋病医案民间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艾滋病医案:民间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

长期以来,专业的抗病毒药物一直是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手段。

然而,近年来,一些民间中草药被称为能够简便高效地根治艾滋病的良方。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被认为有效的中草药治疗艾滋病的案例。

1. 黄连黄连,中药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

根据一些实际医案,黄连与其他中草药的配合使用,在治疗艾滋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黄连可以通过抑制HIV病毒在人体的复制和增殖,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达到根治艾滋病的目的。

2. 人参人参,中药名,被视为滋补强壮的良药。

研究表明,人参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并对艾滋病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患者在配合专业治疗药物的同时,适量摄入人参,能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帮助患者更好地抵抗病毒的侵袭,并提高生活质量。

3. 当归当归,中药名,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然而,近期有研究认为当归也对艾滋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当归具有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改善机体的抵抗能力。

一些服用了当归的艾滋病患者,证实了其对病毒抵抗能力的提高和身体状况的改善。

4. 中草药的局限性虽然中草药在一些艾滋病治疗方案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中草药无法完全根治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治疗过程需要综合运用现代药物和中草药,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而且,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差异,对中草药的疗效也会有所差别。

因此,在考虑用中草药治疗艾滋病时,建议患者要咨询专业医生,并遵循科学的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民间中草药在治疗艾滋病方面具备一定的潜力,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中草药治疗艾滋病的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验证。

只有通过科学的、综合的治疗方案,才能更好地控制艾滋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能够治好艾滋病(研究材料)

中医能够治好艾滋病(研究材料)

中医能够治好艾滋病艾滋病即后天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名为英文缩写为“AIDS”的音译。

艾滋病(AIDS)在全球流行日趋广泛,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11月21日称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将达到4030万。

2005年新增感染人数为490万,有310万人因艾滋病死亡。

目前全球每天产生15000例新的HIV感染者,有8000人因AIDS而死亡。

每年全世界约有500万人感染上HIV。

该病于1981年6月在美国首先报告,迄今已蔓延到世界近百个国家,我国也不例外,1985年6月底在北京协和医院发现首例AIDS病例。

我国自1994年以来AIDS病例数和HIV感染者数迅速增加,全国各省区无一幸免,但以云南、新疆、四川等地最为严重。

截至2005年8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254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30158例,累计死亡7643例。

到今尚无理想的治疗AIDS的方法。

该病临床症状呈多样化,有的患者只有感冒症状,但并不发病,而成为无症状带毒者。

有的患者有发热、头痛、咽炎、咳嗽、皮疹、肌痛、关节痛、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便血、体重减轻、抽搐、肿瘤、严重的二次感染以及颈部、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还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表现。

最后因病人的免疫系统崩溃而迅速死亡。

该病的特点是:传播、蔓延快,且大多数是由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所传播,不易觉察。

潜伏期长,一般为6个月至2年,不易早发现、早诊治。

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患者大多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

据目前研究所知,该病是T细胞白血病毒Ⅲ型(HTLV-Ⅲ)感染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其次是血液传染,以及围产期母婴传播,其他如眼泪、唾液等也有传播作用。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防止性传播,对血库血及血制品供血者进行病原体病毒检测。

该病的病因、病机尚未研究清楚,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医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难题,我国已组织中医药专家在国内外参加防治该病的研究。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实验研究
03
总结词
研究发现中药对HIV病毒具有抑制作用,能够减轻病毒对人体的损伤。
详细描述
近年来,中药抗艾病毒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发现,一些中药材如黄酮类化合物、茶多酚、甘草甜素等具有抑制HIV病毒的作用。这些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干扰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降低病毒的数量和活性。
详细描述
总结词
针灸治疗艾滋病具有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艾滋病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可以缓解艾滋病患者的症状,如发热、咳嗽、乏力等,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机体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艾滋病实验研究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实验研究
减毒增效
中西医结合理论还强调通过减毒增效的方法,即在中医治疗基础上,选用具有减毒增效作用的中药,提高治疗效果和减轻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理论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
02
VS
近年来,中药治疗艾滋病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中药可以缓解艾滋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有一定的抑制病毒作用。
详细描述
中药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中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对于艾滋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调节免疫治疗的潜力
中药调节免疫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一些中药能够刺激免疫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应答、抗炎、抗氧化等方面的作用,为中药治疗艾滋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药调节免疫治疗前景
针灸治疗艾滋病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针灸可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扶正祛邪,对于艾滋病的治疗具有一定作用。
总结词

中医药抗艾滋病优势的科学分析与前景展望

中医药抗艾滋病优势的科学分析与前景展望

谢谢观看前景展望源自前景展望中医药在抗艾滋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未来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以下是关于中医药抗艾滋病发展的几点建议:
前景展望
1、加强科研力度:鼓励开展更多的中医药抗艾滋病研究,加大对相关科研项 目的支持力度,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促 进中西医结合,为中医药抗艾滋病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
结论
结论
中医药抗艾滋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通过调节免疫、抑制病毒复制等多 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来验证其疗效。未 来发展中,应加强科研力度、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创新药物研发、推广中西医 结合治疗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推动中医药在抗艾滋病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中医药抗艾滋病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将为全球艾滋病防治工作带来新的希望和 突破。
中医药抗艾滋病优势的原理分析
2、优越的配伍组合:中医药方剂的配伍讲究君臣佐使,针对不同病症进行个 体化治疗。对于艾滋病患者,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和体质状况,采取不同的中 药配伍,能够更好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药抗艾滋病优势的原理分析
3、严谨的逻辑思考和科学实证方法的应用:中医药在抗艾滋病过程中重视临 床实践和科学实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需要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数据分 析进行验证。在实验研究中,中医药通过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等方法,观察其抑 制病毒复制、调节免疫等方面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前景展望
4、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将中医药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提高治疗效果。针对艾滋病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前景展望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艾滋病防治交流与合作,分享中医药 抗艾滋病的经验和技术成果,推动中医药在全球艾滋病防治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进展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进展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进展发布时间:2022-03-17T06:56:32.85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期作者:幸继红[导读] 艾滋病属于慢性且恶性的疾病,一旦进入到艾滋病期便无有效治疗的方式幸继红凉山州西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凉山 615000艾滋病属于慢性且恶性的疾病,一旦进入到艾滋病期便无有效治疗的方式,面对这一世界性的难题,我国中医也参加了防治的行列之中,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已经总结出相对完整的体系,经过临床应用证实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患者机会性感染,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了许多艾滋病患者的治疗结局甚至成为了他们重生的希望,以下主要就目前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进展做一些科普。

一、艾滋病在现代医学体系下,艾滋病又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发病原因较为明确,是由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在临床上表现复杂多样,由于艾滋病毒潜伏期较长,且早期以及潜伏期无特异性症状,常被患者忽视或者以其他疾病进行诊治,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往往表明患者疾病已经发展到晚期,极大的提升了治疗难度且难以保证有效的治疗效果,最终患者死于感染、肿瘤等并发症,这也是艾滋病防治过程中的难点之一。

自1981年美国出现首例病例,面对这一未知的病毒,医学上也束手无策,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目前医学上对艾滋病的发病原因以及致病机制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形成了以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以及并发症治疗的等方式为主的相对完整的治疗体系,如果患者能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生命。

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发现,现代医学中常用的抗病毒药的高效联合疗法虽然能够控制病情发展,但也存在着停药反应大、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局限性,对患者来讲治疗痛苦大且经济负担大,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许多患者甚至因此放弃治疗,在广泛推广时具备一定的难度,因此寻找一种疗效确切、经济性高且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案成为临床上和患者的共同需求。

抗病毒中药研究论文

抗病毒中药研究论文

抗病毒中药研究论文1抗病毒中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1.1抗艾滋病病毒(HIV)中药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在中医学中被认为是“邪”“毒(热)”所致。

目前,国内外从中草药中筛选出了大量抗HIV和抑制艾滋病逆转录酶(RT)活性的中药,其中以清热解毒中药居多。

有文献报道[1]用感染的H9细胞系,筛选了27味清热解毒中药,发现其中12味有抑制HIV作用,如紫花地丁、夏枯草、穿心莲、金银花、螃蜞菊、牛蒡子、黄连、淫羊藿、紫草、狗脊、贯仲、苦参等。

有研究在体外抗HIV实验中筛选了500种中草药,发现其中50种可抗HIV活性,如桑白皮、紫草、巴豆、槟榔、白头翁、防风、蔓荆子等。

关氏等[2]用猴艾滋病毒(SIV)在HUT-78细胞系中观察40种中草药的筛选实验,结果发现紫花地丁、天花粉、甘草等有抑制HIV的作用。

此外有报道,还有灵芝、槲寄生、姜黄、芦荟等中药的提取成分具有抑制HIV的活性,包括抑制逆转录酶,干扰病毒进入细胞等作用;诸多海洋藻类植物中也有不少具有抗HIV的活性物质,如蓝藻门的鞘丝藻、纤细席藻、钝顶螺旋藻及红藻门、褐藻门的海带等。

研究表明[4],这些中药的抗HIV活性成分主要是多糖类、生物碱类、黄酮类、萜类、蛋白质类,以及甾醇、酚类、木脂素等。

综观对抗HIV中药的研究发现,目前对抗HIV有效中药的筛选主要是在动物身上,但由于种属间的差异,这些中药与临床实际应用还有一定差距。

因此,必须作进一步的临床观察,才能确定其实际疗效。

作为抗HIV中药的临床研究,中外学者多采用中药复方,较成功的主要有小柴胡汤、人参汤、克艾可、红保方等,在对艾滋病患者的实际治疗中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4]。

1.2抗SARS病毒中药非典是由SARS病毒或其他致病微生物引起的肺部炎症,临床多以发热、咳嗽、气促为主症,属中医“温病”范畴,又因其具有传染、流行和致死特点,当属于温病中的“瘟疫”“疫疠”之类。

国内对中药防治“非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处方和有效成分筛选两个方面。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总结词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艾灸等,实施过程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
详细描述
中医治疗艾滋病通常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不同的中药汤剂、针灸、 艾灸等治疗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医生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以达 到最佳治疗效果。
利用减毒或灭活的病毒刺激人体免 疫反应。
中医药在艾滋病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1
中医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有助于提高患者免 疫功能,缓解症状。
2
中医药对调节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 具有显著优势。
3
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 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04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实践 与效果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方案及其实施情况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情况
总结词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多 数情况下可控可处理。
详细描述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但 多数情况下可控可处理。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 的治疗方案调整,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相互补充、 协调发展是未来的趋势。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 可以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
中医治疗艾滋病可以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减轻 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成果可以促进中医药的国 际化发展,提高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影响 力。
VS
临床观察

中医药抗HIV病毒文献研究及临床观察初探

中医药抗HIV病毒文献研究及临床观察初探

中医药抗HIV病毒文献研究及临床观察初探目的本研究针对中药是否具有抗HIV病毒作用以及作用效果如何等一系列学界和临床关心的问题,通过梳理中医药在抗HIV病毒方面文献,阐述中医药抗HIV病毒研究现状和进展,探讨其作用和效果。

通过对临床试验祛毒增宁胶囊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的初步观察,对受试者治疗24周后的疗效指标等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医药抗HIV病毒方面提供新的临床依据,丰富中医药抗HIV病毒的研究。

方法1运用文献梳理法,阅读整理20年中医药抗HIV病毒方面相关文献,针对现有研究状况,梳理出以往中医药在抗HIV病毒方面所做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结果,从单味中药及其抗HIV活性成分研究和中药复方抗HIV病毒研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2临床研究:将已完成24周临床试验的2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HIV/AIDS患者,服用中药制剂祛毒增宁胶囊和安慰剂。

由于艾滋病属于特殊性疾病,课题尚未揭盲,所以按照病例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以0周、4周、12周、24周为访视点,进行病毒载量、中医症状(疲劳、腹泻、发热、体重)、免疫指标的疗效的客观描述分析,以及安全性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腹部B超、心电图、不良事件等)。

受试者访视结束后,对未揭盲的病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1文献研究1.1理论认识中医认为,艾滋病属于中医伏气温病,依据其具有强烈传染性、流行性特点,这与“瘟疫”发病一致;又因其感染以后损害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人体正气不足的慢性虚损性病症特点,又与中医“虚劳”相似。

对于病毒多数学者认为属于特殊疫毒侵犯人体造成邪盛正虚的致病表现。

1.2单味中药通过文献整理,共计对403味中药进行了体外抗病毒活性成分筛选,发现105味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HIV活性作用,其中32味具有较强活性作用,分别是红花、大叶钩藤、紫苏、大黄草、苦楝、荔枝、滇黄精、粳稻、六角莲、大丽花、含羞草、松萝、南烛、大蒜、云南甘草、有瓜石斛、金钗石斛、水青树、七叶莲、狗脊、甘遂、昆明滇紫草、白花蛇舌草、紫草、青羊参、姜黄、齿翼臭灵丹、九节菖蒲、小伸筋草、小乌泡根、白补药、黄花紫茉莉。

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治疗皮艾探索

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治疗皮艾探索

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治疗皮艾探索皮肤艾滋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一旦患上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

传统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因此人们对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治疗皮艾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

皮肤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HIV)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疾病。

中医认为,皮肤艾滋病多由脾胃虚弱、体质亏损、湿热痰浊等因素引起。

因此,通过草本抗病毒方法调理脾胃、提高免疫力、清除湿热痰浊,可以有效治疗皮肤艾滋病。

一种常用的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是采用茵陈蒿、马兰头、青黛、侧柏叶等草本植物制成的中药煎剂。

这些草本植物具有抗病毒、消炎、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调节体内的湿热痰浊,减少病毒的繁殖和传播。

研究发现,这种中药煎剂能够显著减轻皮肤艾滋病患者的症状,促进病情的好转。

除了中药煎剂的应用,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还包括外用草药膏剂。

例如,采用板蓝根、连翘、金银花等草本植物制成的外用草药膏剂可以直接涂抹在受感染的皮肤上,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

这些草药膏剂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繁殖,加速皮肤的愈合,缓解皮肤艾滋病引起的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理患者的内外平衡。

通过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治疗皮肤艾滋病时,同时也会搭配饮食调理和中药浴疗法。

例如,适当调整饮食结构,以养阴清热、益气健脾的食物为主,帮助患者恢复体质、增强免疫力;另外,利用中药配方制成的浸泡膏剂进行中药浴疗法,可以通过皮肤吸收中药成分,加速病毒的排出和康复。

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治疗皮肤艾滋病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通过多项临床观察和研究,发现草本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可以有效抑制HIV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同时,这些草本植物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中医草本抗病毒方法治疗皮肤艾滋病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皮肤艾滋病的病理机制复杂,治疗过程可能会较长,需要患者坚持长期治疗。

中医药防治HIV/AIDS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医药防治HIV/AIDS研究现状与展望
1 . 1 . 3 “ 状 态 学模 式 ” 论 治。
可将艾 滋病 病毒感染机体后 的状态 分态 、 艾 滋 病 肿
艾 滋病病名 在 中医古籍 中并无 记载 , 但 根据 其
2 01 3 一 O 4 — 2 2 收 稿 日期 :
其 他一 些 非药 物治 疗 , 如 针刺 、 艾灸、 心理疗 法 等 。 从研 究 内容来说 , 中 医对 艾 滋 病 的 研 究 目前 主要 侧 重 于 中 医药 防治 及 证 候 学 研 究 两 方 面 。现 就 近 年 来 我 国 中医药对 H I V / A I D S治 疗 及 证 候 的相 关 性 研 究 进行 概述 。 1 中 医 药 对 艾 滋 病 的 防 治 及 证 候 研 究
世 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 ★新疆基地 / 艾滋病 ・ 慢性阻塞性肺病
中 医药防 治 H I V / AI D S研 究现状 与展 望六
张 颖 ,马建 萍 , 马秀兰, 艾合 买提 ・ 阿不都 热依 木 ,李静 茹 ,曾 琳
( 新疆 ・ 国家 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新疆维吾尔 自治 区中医医院 乌鲁木齐 8 3 0 0 0 0 )
2 0 1 3 第十五卷
第五期
 ̄ r V o 1 . 1 5 N o . 5
实现有机 结合 , 避 免 了西 医 的 “ 病” 与 中医的“ 证” 机 械结合 的问题 , 对 艾 滋 病 的 治 疗 形 成 纵 横 交 叉 的 诊
性传 染病 , 是人类最严 重 的传染病之一 。 近3 O年 来 , 通过 持续 的医疗 实践 , 祖 国医学对 A I D S的认识和研究 不断加深 , 相关科研 和临床水平 有 了 长 足 的发 展 。目前 对 于 本 病 的研 究 主 要 分 为 理 论性 研究和 临床研究 两大类 。理论性研究 多是 根据 艾 滋病 中医临床 特点 以及 中医药辨证论 治法则 , 进 行 理论 性 探讨 ; 临床 研究 包 括治 法研 究 、 自拟方 研 究、 成 药研究 等方面 , 对A I D S的治疗相 对集 中在辨 证分 型治疗 、 分期 分型治 疗 、 单病 单方 治疗等 , 还 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探讨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现状。

方法:通过收集对中医药防止艾滋病的研究的相关资料,发现及分析目前的问题,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过探讨中医药防止艾滋病的研究,使得人们对于中医药对艾滋病的防治上有了新的认识,由此使得人们在中医药的使用上更有目的性。

结论: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的探讨上,可以使人们展望这类研究的发展趋势,保证了中医药对艾滋病的防止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中医药;艾滋病;现状
aids),该病是由于人们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从而致使被感染者的cd4+t 细胞的数量有所减少,他们的免疫功能会有部分或完全性的丧失,随后发生了多器官、多系统和多病原体的机会性感染,包括肿瘤等,在临床上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

该病作为现代性的一种新出现的病种,在中医历代的文献中尚无出现艾滋病这一说法。

就近些年来看,根据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预后转归等方面,各中医界人士提出艾滋病应属于中医疫病、伏气温病、虚劳、阴阳易等范畴。

在经过认真的现状调查分析和原因分析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中医病机病因的认识:数十年来,大多的医家对于艾滋病
的中医辨证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研究。

目前的认识是,疫毒之邪入侵是该病的外因,内因则是人们的体内正气较虚弱。

通过现代医学证明,hiv是通过母体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等传播方式进入人体内,所攻击的对象——cd4+t淋巴细胞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免疫细胞,最后会致使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

临床上表现为[1]:①急性感染期(持续时间为数周或6个月),最为常见的症状是发热、皮疹、肌痛以及头痛,但是症状轻微,在持续1-3周后就可自行缓解;
②无症状期,及临床潜伏期,历时较长;③临床期,及最终阶段,主要表现为连续性的发热、虚汗、腹泻、体重有所减轻、记忆力逐渐减退等,包括各种机会性的感染和肿瘤。

1.2方法
1.2.1 中医辨证论治:多数的中医学家分别从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等多角度进行了探索。

有学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表达了病变的各种证候,在指导临床用药上,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性和病位;有学家以基本病机来确定主要证候,根据症状来加减药物;另外有学者指出辨证论治的依据可以是cd4+t细胞计数,同时把艾滋病分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阳气欲脱证型[2]。

1.2.2 中药治疗(1)研究单味药:目前,国内外专家通过对上千种如紫花地丁、夏枯草、穿心连、金银花、甘草、黄连、黄芪、虎杖、丹参、柴胡、灵芝、三七、当归、冬虫夏草、雷公藤等中草药进行在抗艾滋病上的药效研究,发现了近百种可以体外抗hiv的
活性物质。

(2)研究有效成分:多糖类:香菇多糖、黄芪多糖、茯苓多糖、红毛五加多糖等都可以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

除外,紫花地丁、空心莲子草、夏枯草中的硫酸脂多糖等对hiv具有抑制作用。

蛋白类中也有抗hiv的天花粉蛋白等。

萜类:如甘草甜素拥有对干扰素进行诱导、免疫激活作用、增强杀伤细胞活动的功能,同时可以抑制hiv增殖等[3]。

还有秋水仙碱、罂粟碱有抑制hiv的作用的这类生物碱类。

:起到抑制hiv活性作用的黄酮类中的有金丝桃蒽酮等。

1.2.3 复方研究:近年来,学者在对中药复方的研究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如我国第一个中药复方,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研制出来的新血片。

研究发现,新血片能够在患者体内增加
cd4+t的细胞数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慢病毒的复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得到改善,同时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4]。

另外,对hiv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的复方药还有中研ⅰ号、艾通、新世纪康保、复方三黄散胶囊等。

1.2.4非药物治疗:对针灸治疗艾滋病的研究,在1982年就有不少学者已经开展。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学者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探讨了针灸的可行性和治疗方案。

一直到今天不管是理论还是临床治疗上都对针灸防治艾滋病的效果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
究和探索。

2 结果
以对有效成分的研究为例,对于药物成分的认识有助于对症下
药,充分了解了各药物的特性,对hid的治疗更有针对性,起到了指导性和示范性。

3 讨论
3.1与一般温病不同,艾滋病不是卫气营血之传变,而是邪毒直接侵入血络而潜伏于营分中,并且状态会相对稳定,而且历时较长。

在急性感染期,艾滋病毒入侵的时候,为了邪毒犯表,会郁于腠理,导致表卫失和。

在无症状期即潜伏期,由于正邪相持,正气会渐渐耗损,致使气血阴阳及脏腑的功能日渐失调,每况愈下。

3.2通过这些有益的研究的探讨,在制定中医证候的统一诊断标准和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统一疗效标准上,我们就可以初步制定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方案。

同时,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指导和示范性的作用[5]。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出因为流行病学研究较缺乏,规模小、比较散落,造成了目前辨证方法的种类繁多,证候的概念较模糊,在艾滋病辨证论治上人们没能够达成统一的共识,同时缺乏统一、客观的标准,给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临床研究带来了困难。

参考文献
[1]倪量,李峰,关静.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吉林中医学,2008,28(4):249-250.
[2]王融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概况[j].继续医学教育,2007,20(9):67-73.
[3]孙利民,危剑安,黄霞珍,等.从中医理论谈艾滋病的发病机
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2):100-101.
[4]黎耘,周正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3):273-274.
[5]王健,吕维柏.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现状与思考.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2):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