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实用性在中国古代设计中所处的地位

合集下载

秦汉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

秦汉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

秦汉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秦汉时期,中原大地上涌现出了令人震撼的工艺美术创作,这些作品既具有实用性,又富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秦汉工艺美术的发展,不仅是物质文明的体现,更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果。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实用品。

陶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

秦汉陶器的制作工艺精湛,形制丰富多样。

从常见的酒器、饮器,到各种生活用具,比如灶具、罐头等,都能见证当时人们对实用性的追求。

这些陶器不仅在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还展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追求。

此外,秦汉时期的金属工艺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铜制品在秦汉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铜镜、铜钱、铜几等。

这些金属制品不仅实用耐用,还富有装饰性,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技艺和智慧。

举例来说,秦汉铜镜的外观精美,纹饰精细,不仅可作为镜子使用,同时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和艺术品的代表。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在审美性方面也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在陶器制作中,秦汉人很注重纹饰的运用。

他们运用刻画、印压和临摹等技法,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纹样。

这些纹样有的以动植物为主题,生动形象,有的以几何图案为主题,表现出艺术家的审美情趣。

此外,金属工艺中的铜镜纹饰也非常出色,以神话故事、人物形象以及自然景观为题材,既美观又寓意深远。

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在秦汉时期得到了恰如其分的结合。

工艺品的实用性保证了其在生活中的功能性,而审美性则使得这些物品不仅是实用的工具,更是一种艺术品的展示。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无论是陶器的精细制作,还是金属制品的纹饰创作,都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

秦汉工艺美术的影响不仅在当时就闻名天下,而且对后世的工艺美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成为了后来历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石,它不仅给人们提供了实用的杰作,更为后世的审美观念与艺术创作提供了启示。

总之,秦汉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使得当时的工艺品具有了独特的价值。

这些作品不仅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需求,更展示了秦汉人对美的追求与创造力。

中国古代有什么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有什么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有什么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的设计理念是一种融合了哲学、艺术和实用性的综合体现。

在古代,中国人对于设计的追求并不仅仅停留在外表的美观,更注重于内在的含义和文化的传承。

首先,中国古代设计注重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古人认为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设计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取材于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一理念在建筑、家具、服饰等方面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使得古代的设计作品更加具有内在的灵性和自然的美感。

其次,中国古代设计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

古人认为设计应该服务于人的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情感。

因此,古代的设计作品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

无论是家具、器皿还是园林,都充分考虑了人们的实际需求,追求“舒适、便利、美观”的设计目标。

最后,中国古代设计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古代设计师们深刻理解并尊重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敢于进行创新和突破。

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创新,使得古代的设计作品既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设计理念不仅仅是一种审美追求,更是一种哲学思想和文化传承。

这种设计理念在古代的建筑、家具、服饰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我们也可以从古代的设计理念中汲取灵感,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出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

实用与修饰并重的儒家思想对空间设计的启示

实用与修饰并重的儒家思想对空间设计的启示

实用与修饰并重的儒家思想对空间设计的启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空间设计领域,儒家思想所强调的实用与修饰并重的理念,也给设计师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儒家思想对空间设计的启示,希望能够为设计师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儒家思想对空间设计的启示在于实用与修饰并重的理念。

在儒家思想中,实用与修饰并重的理念体现了一种平衡的态度。

儒家注重实用,认为实用是设计的出发点和核心。

设计师们在设计空间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空间的功能和使用需求,确保空间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修饰也是设计的重要部分,可以通过设计手法和装饰元素来增加空间的美感和艺术性,提升空间的品质和氛围。

通过实用与修饰并重的理念,设计师们可以打造出既实用又具有美感的空间,满足人们对空间的多重需求。

儒家思想对空间设计的启示在于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儒家思想中,人是万物之灵,在设计中以人为本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师们在设计空间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和感受,尊重人们的习惯和文化,为人们营造舒适、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

通过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师们可以打造出贴近人们生活和情感的空间,让人们在其中得到满足和愉悦。

儒家思想对空间设计的启示在于天人合一的理念。

在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是一种自然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在空间设计中,可以借鉴这一理念,通过自然元素的运用和自然环境的融合,打造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

设计师们可以利用自然光、绿色植物、自然材料等元素,让空间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儒家思想对空间设计的启示在于文化传承的理念。

在儒家思想中,儒家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

在空间设计中,可以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传统工艺技艺等手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设计师们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和传统文化,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空间,让人们在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温度。

设计学概论_练习题以及答案

设计学概论_练习题以及答案

设计学概论_练习题以及答案(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一、选择题1.二战期间发展起来的( ) ,科学的考虑了人的舒适性和工作的效率。

1设计文化学2人机工程学 3设计美学 4设计史学2.( )是近现代旨在保存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设计运动。

1波普运动 2新艺术运动 3 绿色设计运动 4 装饰艺术运动3.按照( )的说法:“普通符号科学——它有各种名称:符号学 (semiotics,semiology) 或语义学(semasiology) ,这些术语来自希腊语的 sema( 符号 ) 。

”1 毕加索2 贡布里希 3索特萨斯 4莫里斯4.( )理论自60年代后期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确立。

1解构主义 2 抽象主义 3 立体主义 4符号学5.( )试图通过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1格罗佩斯 2贡布里希 3 米斯 4莫里斯二、简答题窗体底端1.简述设计的目标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2.简述设计学的划分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通过学科方向的确定,以及对相关学科的认识,我们便能理解研究设计史必然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3.简述当今设计学研究的现状设计学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除了从自己的种学科——美术学那里继承了一套较完善的体系之外,它还要广泛地从那些相关的学科,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建筑学、机械学那里获得启发,借用词汇,吸收观点,消化方法。

这便是当今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4.简述设计学各领域的代表人物与代表著作曾任英国美术史协会主席的佩夫斯纳爵士,在其《社会美术史》研究中,就已经孕育了对现代设计的倡导;他在1936年出版的《现代运动的先锋》更是现代设计的宣言而为西方的所有设计专业学生所必读。

实用与修饰并重的儒家思想对空间设计的启示

实用与修饰并重的儒家思想对空间设计的启示

实用与修饰并重的儒家思想对空间设计的启示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实用与修饰并重的思想在空间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启示。

实用与修饰并重是指在考虑实用性的同时,注重美学修饰,使得空间不仅具有实用性,同时富有美感。

这一思想在空间设计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首先,考虑空间的使用性。

在空间设计中,考虑实用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空间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让人们在其中能够自在地生活、工作和交往。

这需要考虑很多具体的因素,如尺寸、布局、灯光和通风等等。

在实用性方面做好考虑后,人们可以在舒适自然的空间中工作和生活,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注重空间的美感。

除了满足使用需求,空间设计还需要考虑空间的美感。

空间的美感可以为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此时,我们需要考虑色彩、材料、造型和灯光等因素,让空间在尺寸、布局等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美的感受。

再次,营造人文环境。

儒家思想强调注重道德和人际关系,因此,在空间设计中,同样需要注意如何营造人文环境。

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吸引人们在其中久留,营造出愉悦、温馨、和谐的氛围。

例如,在公共空间中,可以设计出多种不同的休闲区域,吸引人们进行交流互动;在工作空间中,可以设置不同的奖励制度,激励员工创造更加优秀的表现。

最后,强调内外关系的和谐。

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即认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最高境界。

在空间设计中,也需要考虑内部与外部的关系,让空间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的绿色化,操纵建筑、绿化与水体的关系,协调室内外环境的变化,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一份自然的舒适。

总之,在空间设计中,注重实用与修饰并重,需要考虑空间的实际使用需求同时营造出美感、人文、和谐等方面的环境要素,使得空间不仅仅是一个可以使用的场所,更是一个可以感受到人情、自然、文化的地方。

浅谈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审美性和实用性

浅谈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审美性和实用性

浅谈园林建筑的审美性和实用性谈起园林建筑,有个永恒的话题:审美性和实用性到底应该将哪个放在首位?通过这学期《应用美学》这门选修课的学习,我在心里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在我看来,实用性和审美性都是园林建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实用性应该是一座园林的基础,而审美性则更多是一种附加的功能,更多地受建造者的财力、品味等因素的影响。

《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长篇小说,通读几遍后,书中的“大观园”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贾府为了元妃省亲修建的别墅,虽然有小说虚构的成分,却将清代园林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很有研究价值。

对于这座大观园,书中有诗写到:“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始筑成,天上人家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

古往今来,更是有许多红学家花大量心思研究曹雪芹笔下的这座园林的艺术性,将大观园作为我国十八世纪上半期的园林建筑的典型,认为大观园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甚至不懈地想找到大观园的旧址。

而我今天便通过《红楼梦》中这座登峰造极的园林,谈谈我对园林建筑美学的一些小见解。

读过红楼梦的朋友们都知道,书中极力渲染了大观园的极致奢华。

但是,我们要看到大观园所满足的实用性。

首先,大观园处于书中的金陵地区,大观园的建造必须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势,这就要考虑到温度、湿度、降水、风向等因素,因为这些都将很大程度地影响到大观园内屋檐、窗户、朝向、墙体等方面的设计。

其次,大观园是为皇帝的宠妃元妃建造的。

这就要求大观园这座园林要满足皇家的规格,要严格遵照皇家对省亲别墅的要求,这甚至要细致到大门的宽高,而不是一味追求艺术性,追求个人的审美喜好。

再而,大观园是为省亲而建造的,这就要求大观园具有省亲的功能。

所以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出,贾府在大观园里建造了众亲友会面叙旧的大堂,建造了供元妃与亲友看戏玩乐的戏台等等,这些都紧贴大观园用于省亲的实用性。

最后,大观园里贾家老小和各小姐丫鬟们的住所,还有各管事处、厨房、药房,以及用于做法事的寺庙“栊翠庵”、用于祭月的“凸碧山庄”等,都是与贾府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建筑,确保了大观园的实用性。

中国传统设计思想中的实用观

中国传统设计思想中的实用观

第35卷第140期2020年12月陶瓷研究Ceramic StudiesVol.35No.140December.2020中国传统设计思想中的实用观焦流(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333000)摘要:历史上先人留下的丰富知识宝库为我们展现了历尽千年的物质文明发展,在这些生活日用的点滴中流露出了许多优秀的设计思想与观点“实用”、“美观”常被作为当代消费者赞赏的产品品质,本文则旨在从中国传统设计思想中挖握出以围绕实用为目的的观点并进行探析.首先阐述“器以用为功”的实用传统以及其中体现的“能用”、“好用”、“耐用”三个方面,接着以满足实用为首要原则的角度谈“于物用所宜”的物用标准,以及“去无用之费”的节用思想关键词:实用观;实用功能;设计思想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92(2020)12—074—(03)Practical view in Chinese traditional design thoughtJiao Liu(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Jingdezhen,33300())Abstract:The rich knowledge treasure left by our ancestors in history shows us th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and many excellent design ideas and views are revealed in the daily life."Practical"and"beautiful"are often regarded as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ppreciated by contemporary consumers.This paper aims to dig out and analyze the viewpoint of centering on practicality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design ideas.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practical tradition of "using the utensil as the work"and the three aspects of"being able to use","easy to use"and"durable",and then discusses the material standard of"suitable for material us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eting the first principle of practicality,and the thrifty idea of"quality first and then culture".Key words:Practical concept;practical function;design ideao引言中国古人在造物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基验.并不断的把这些经验形成丰富而深刻的理论.从而构建了博大精深的传统设计思想。

秦汉工艺美术的实用性

秦汉工艺美术的实用性

秦汉工艺美术的实用性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秦汉人民追求实用性成为了工艺美术发展的主导思想和特点。

秦汉工艺美术的实用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在器物制作上,秦汉时期的人们注重器物的实用功能,追求实用性和实用价值,例如制作日常生活用具的陶瓷器皿,其造型简单实用,釉色自然素雅。

这样的设计不仅方便人们的使用,而且也突出了美的审美感受。

其次,秦汉时期的建筑也充分展现了实用性的特点。

秦代建筑开始注重结构的稳固和功能的实用,建筑形式简单直接,表现出一种朴素而有力的美感。

而汉代建筑更加注重风水和祭祀功能,建筑布局更为精细合理,同时也注重外观的装饰,以增加建筑的美感。

这些建筑既满足了人们的实用需求,又具备了艺术美感,体现了秦汉工艺美术的实际意义。

再次,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还在服饰、饰品等个人装饰上展现出实用性。

秦汉时期的服饰注重人体曲线的展现和着装的实用性,凸显了东方审美中的简约和纯粹。

同时,饰品的材质和造型也注重实用性,注重经济实用和个人身份的象征。

这些精心设计的饰品既能点缀个人外表,又能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

最后,秦汉工艺美术的实用性还体现在农业生产工具上。

农业在古代中国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因此农具的制作也是秦汉时期工艺美术发展的重点。

从农具的设计和材质选择上,秦汉人民注重使用的便捷性和经济效益。

例如,农耕中使用的铁锸、铁犁等工具,其设计合理,体现了人们对农业生产实用性的追求。

总的来说,秦汉工艺美术的实用性是这个时期工艺美术的显著特征。

在各个方面,秦汉人民注重实用性和实用价值,追求经济实用和便利性。

这种实用性的追求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审美追求的完美结合。

秦汉工艺美术的实用价值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为后世的工艺美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实用与修饰并重的儒家思想对空间设计的启示

实用与修饰并重的儒家思想对空间设计的启示

实用与修饰并重的儒家思想对空间设计的启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空间设计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实用与修饰并重,注重人的修养和人与环境的和谐。

以下是儒家思想对空间设计的一些启示。

第一、注重实用性儒家思想强调实践与实用,认为人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和利用空间。

在空间设计中,要注重考虑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和便利性,合理布局,使空间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空间设计应该注重实用性,避免过度修饰和华丽的装饰,追求实用与便利,为使用者提供舒适和方便。

第二、追求和谐与平衡儒家思想强调和谐与平衡,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应该保持和谐的关系。

在空间设计中,要追求空间元素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比如在色彩搭配上,要注重色彩的搭配与协调,避免色彩过于冲突造成视觉上的不适;在空间布局上,要注重空间的平衡和流畅,避免空间的混乱和杂乱无章。

只有在空间中达到和谐与平衡,才能使人们感到舒适和愉悦。

第三、厚德载物儒家思想强调修养和道德品质,认为人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境界和品德修养。

在空间设计中,也应体现出这一理念。

空间设计应该具有人文关怀和温馨的氛围,体现主人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

设计师应该在空间中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人们在空间中感受到温暖和安宁。

第四、重视细节儒家思想强调细心和注重细节,认为细节是实现完美的关键。

在空间设计中,也应该注重细节的处理。

细致的设计可以提升空间的品质和价值,让人们在细节中感受到美和精致。

设计师应该在空间中处理好各个细节的关系,使整体效果更加完美和协调。

第五、追求健康与自然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人应该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

在空间设计中,也应该注重自然与健康的因素。

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的采光和通风设计,使室内空气流通和自然光线充足;选择绿色环保的材料和家具,为使用者创造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只有舒适和健康的环境,才能满足人们对优质生活的追求。

儒家思想对空间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实用与修饰并重,注重和谐与平衡,追求和谐与平衡,追求健康与自然,设计师可以从这些思想中汲取灵感,创造出实用、舒适、和谐、健康的空间环境。

设计概论论述汉代实用与美600字

设计概论论述汉代实用与美600字

设计概论论述汉代实用与美600字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发展阶段之一。

在汉代,实用与美的结合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概念,在建筑、服饰、陶瓷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首先,在汉代建筑方面,实用与美的结合体现在宫殿、寺庙、城墙等建筑物的设计与布局上。

比如,汉代建筑讲究建筑结构的稳固与合理,建筑材料的选用也注重实用性,如使用砖石等耐久性较强的材料。

同时,在建筑的美感上,汉代注重对称与比例,追求整体的和谐与美观,体现了实用与美的完美结合。

其次,在汉代服饰方面,实用与美的结合表现在服饰的款式、面料、色彩等方面。

汉代服饰注重实用性,以适应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

同时,汉代服饰的美感也得到了高度重视,服饰的款式多样,面料精美,色彩丰富,凸显了时代的风貌,体现了实用与美的结合。

另外,在汉代陶瓷方面,实用与美的结合呈现在陶瓷器的形状、纹饰、釉色等方面。

汉代陶瓷器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汉代陶瓷器的造型多样,既满足了实用的功能,又展现了独特的美感。

纹饰方面,汉代陶瓷器多以花鸟、人物、动物等为题材,纹饰精美而细致。

釉色方面,汉代陶瓷器的釉色丰富多样,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

总体来说,汉代实用与美的结合体现在各个方面,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服饰、陶瓷等领域。

这种理念对于后世的设计与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的设计概念强调实用性与实际效果,注重审美与艺术的体现,这种思想为后世的设计师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如今,我们也可以从汉代设计中汲取灵感,将实用与美的结合运用到自己的设计创作中,创造出更加优雅、实用的作品。

浅析中国古代设计的实用性

浅析中国古代设计的实用性

浅析中国古代设计的实用性浅析中国古代设计的实用性从明式家具看中国古代设计的实用性墨子“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我国工艺美术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制作精巧,在世界工艺文化中独树一帜,那优美的彩陶、庄重的青铜、华丽的唐锦、典雅的宋瓷、明式的家具,无一不反映卓越的创造智慧,闪烁着灿烂的艺术光彩,为世人所欣赏①。

其中,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日用工艺和陈设工艺,从材料上可分为陶瓷、玉石、金属、漆木、牙角、丝毛棉织物等。

它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属性。

是生活和美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

通过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服务于人民,工艺美术直接体现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类历史上最出的设计是从先民的生产生活之中产生的,最初的设计没有审美可言,其实用性是其的主要表现。

包括原始的审美标准也是以实用性为基础的。

物之所以为物,就是物可以为之用,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求,实用性是设计的基础。

商人信鬼神,重祭祀。

商代的青铜器庄重,威严。

商代祭祀用的鼎,尊,都是以先民的实用生活用具为原型。

鼎相当于煮饭用的锅。

尊是也是容器。

它们都满足生活实用性的基本特征。

春秋有孔子主张的“文质兼备”,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即要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墨子则是主张“先质后文”,所谓“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这就是实用第一性。

老庄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

凿户牖以为屋当其无,有室只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与无的辩证关系。

战国时的工艺专注《考工记》,则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②。

汉代的工艺美术设计上,取得实用和美的统一,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

例如,青铜多安置把手,以利取得。

铜灯既便于使用,又可以作为装饰品。

漆器中多子套盒,充分考虑节省空间容积的组合……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设计中明式家具是在实用性工艺美中做的最出色的真正做到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明式家具可以说是工艺美术史的一个巅峰的时代。

设计学概论重点

设计学概论重点

设计学概论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一、选择题二、二战期间发展起来的科学的考虑了人的舒适性和工作的效率。

1设计文化学2人机工程学3设计美学4设计史学是近现代旨在保存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设计运动。

1波普运动2新艺术运动3 绿色设计运动4 装饰艺术运动按照( 2 )的说法普通符号科学——它有各种名称符号学y) 或语义学这些术语来自希腊语的sema( 符号) 。

” 1 毕加索 2 贡布里希3索特萨斯4莫里斯理论自60年代后期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确立。

1解构主义 2 抽象主义 3 立体主义4符号学试图通过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1格罗佩斯2贡布里希 3 米斯4莫里斯二、简答题窗体底端简述设计的目标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简述设计学的划分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通过学科方向的确定以及对相关学科的认识我们便能理解研究设计史必然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简述当今设计学研究的现状设计学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除了从自己的种学科——美术学那里继承了一套较完善的体系之外它还要广泛地从那些相关的学科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建筑学、机械学那里获得启发借用词汇吸收观点消化方法。

这便是当今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简述设计学各领域的代表人物与代表著作曾任英国美术史协会主席的佩夫斯纳爵士在其《社会美术史》研究中就已经孕育了对现代设计的倡导他在1936年出版的《现代运动的先锋》更是现代设计的宣言而为西方的所有设计专业学生所必读。

德国建筑家、理论家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

他在1860年至1863年期间出版了极富思辨性的三卷本巨著《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之间的适当联系。

试论实用性在中国古代设计中所处的地位

试论实用性在中国古代设计中所处的地位

试论实用性在中国古代设计中所处的地位。

当我们走进历史博物馆,看到原始社会时期用石材加工制造的石质工具时,我们就意识到设计的产生。

设计其实就是人类把自己的意志加在自然界之上,用以创造人类文明的一种广泛的活动。

设计更是一种文明,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

新石器时期人类的定和村落的产生,制陶工艺的发明,使陶器成了这一时期的重要文特征。

随着石器制作和制陶业的发展,原始社会时期的纺织、编织以及对自身的居住环境的规划设计萌芽并逐步发展起来。

夏商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也是中国文明史的开端,出现了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分工,产生了“士”的阶层,发明了文字(商代的甲骨文和周代的金文),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的发起期和科学技术的萌发期,进入“青铜时代”。

这一时期的设计思想我们可以从青铜器上可以看出,它是一种“威严庄重”的设计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新的封建制度和生产关系取代了落后的奴隶制生产关系,使整个社会的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这一时期的文化、技术的发展。

各种思想空前活跃,特别是在设计思想方面,孔子提出了“文质兼备”的设计思想,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即要求内容和形式兼重而统一。

关于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思想家持与孔子的不同看法,如墨子在船车设计上的思想是:“车以行车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凡为舟车之道,加轻以利者,不加者,去之,”由此可见墨子的设计思想更注重功能,反对无谓的装饰,以追求“器完而不饰…‘质真而素朴”的设计理念。

韩非子也有同样的主张,反对装饰,认为“以文害用…好质而恶饰”,只要器具的质量好,就不需要什么装饰了,装饰会影响实用。

但是苟子的设计思想则与孔子“文质兼备”的设计思想相同,主张“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即“万物之美可以养乐”。

认为美的内质和美的外形都是重要的,装饰效果能给产品带来美的、舒适的感受。

曾被后世奉为经典的春秋末年的《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考工记》总结了我国古代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最可贵的是它第一次提出了朴素的工艺观,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实用与修饰并重的儒家思想对空间设计的启示

实用与修饰并重的儒家思想对空间设计的启示

实用与修饰并重的儒家思想对空间设计的启示儒家思想强调实用与修饰并重。

实用是指在设计中要考虑实际功能和使用效果,而修饰则是指在保证实用性的前提下,注重美学价值和艺术效果。

在空间设计中,儒家思想的实用与修饰并重可以为设计师提供以下启示。

一、设计中的实用性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始终以实用性为出发点。

设计的重心应该在如何满足空间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上。

因此,设计师应该深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使用习惯和偏好,从而为他们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空间;同时,还应该注重空间的功能性,注意降低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

二、设计中的修饰儒家思想认为,在保证实用性的前提下,注重美学价值和艺术效果,因此在空间设计中,修饰也同样重要。

设计师应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采用符合空间氛围和设计风格的材料、色彩和造型。

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使空间呈现出美感和和谐的氛围,增强使用者的精神享受和美感体验。

三、设计中的道德观念儒家思想强调人类之间的和谐与关系,设计师应当在设计中考虑到社会责任、文化传承等多元化问题。

合理的设计应当尊重历史文化,传承人类智慧,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设计师应该具备道德观念,尊重社会、尊重他人,不仅仅是以建造物为目的,而更是为建造物所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四、设计中的文化传承儒家思想认为文化传承是传承人类智慧的重要手段,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尊重历史文化,实现文化传承,借鉴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空间设计,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空间,不仅能够促进人们的文化交流互动,更能让使用者在身临其境的空间氛围中感受到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五、设计中的创新精神儒家思想强调创新精神,设计师应该大胆创新,突破传统设计的禁锢,勇于探索和尝试,开拓空间设计的新领域,为使用者提供更加舒适、便利、愉悦的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对空间设计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实用与修饰并重、道德观念、文化传承、创新精神等方面。

设计师在空间设计中应当坚持这些儒家思想,注重人性化的设计、和谐的空间氛围和艺术感受,更好地服务于使用者,促进人类文化交流和传承。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与实用性探究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与实用性探究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与实用性探究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古代,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居住、工作等基本需求,更是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和表达方式,承载着人们的理念、信仰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和实用性,并分别从材料、形式、风格、结构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材料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材料有木、砖、石、瓦等。

其中以木材为主要材料。

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木材种类繁多,其质地、颜色和纹理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中国建筑中,木材的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北京的故宫,全是以黄杨木和榆木建造而成。

而福建的土楼则主要采用杉木和柏木等木材建造,杉木具有耐腐蚀、防虫等优点,柏木则具有抗震、隔音等特点,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中。

除了木材,中国古代建筑也广泛使用砖、石和瓦等材料。

砖以黄土砖为主,石头则以人造石为主。

二、形式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非常多样,既有高大峻拔的宫殿式建筑,也有小巧玲珑的庭园式建筑。

而在建筑的形式上,中国人比较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即认为建筑的样式应该与自然风景相结合,体现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的理念。

因此在中国建筑中,常使用曲水流觞、假山、石桥等元素来装饰建筑,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另外,在建筑的布局上,中国古代也有独特的“中轴线”设计理念。

即建筑物中心线上分为左右对称的两个部分,这种设计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美感,还有利于建筑物的功能划分。

三、风格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主要有宫庭式、园林式、寺庙式等等。

其中宫庭式建筑主要体现了中国皇室的威严和尊贵,比如北京故宫、北京天坛等建筑就是典型的宫庭式建筑。

园林式建筑则主要强调景致的美感,常使用流水、假山、奇石等元素来营造自然景观。

而寺庙式建筑主要是为了容纳宗教活动,常常格局严谨、气魄宏大。

四、结构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主要包括柱子、梁、框架、屋面等。

其中,柱子和梁是支撑建筑物的主要结构,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

浅析中国古代设计的实用性

浅析中国古代设计的实用性

浅析中国古代设计的实用性中国古代设计的实用性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求,还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环境、社会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本文将从建筑、家具和服饰等方面,对中国古代设计的实用性进行探讨。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以实用为出发点,注重居住需求和适应环境。

例如,古代房屋的结构布局十分合理,充分考虑了居住者的生活习惯和社交活动。

例如,四合院的设计注重了家庭的团聚和邻里之间的交流,内院集中了活动区域,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同时,古代建筑还考虑到了对环境的适应,利用南方屋檐的从高到低,以遮挡夏季的炎热阳光,同时又能保证冬季的阳光照射。

而北方建筑则注重厚实的墙壁和窗户的密闭,以保证冬季的保温效果。

这些设计都充分考虑了建筑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其次,中国古代家具设计也注重实用性。

古代家具注重人的身体曲线和舒适性,以及便于使用和维护。

例如,古代床榻的设计考虑了人体的曲线,使人在睡眠时更加舒适。

古代桌椅的设计也十分注重人体工学原理,以使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方便使用。

此外,古代家具还注重使用的便捷性和维护的便利性,例如,古代宫廷用的家具多采用了拆卸式设计,方便搬运和维修。

最后,中国古代服饰设计也充分考虑了实用性和适应环境的因素。

古代服饰注重人的身体舒适和活动的方便。

例如,汉装采用立体剪裁,使服装更好地贴合身体,不妨碍人体的活动。

同时,古代服饰还注重适应不同季节和气候的设计。

夏季的服饰采用了薄透的面料,透气性好;冬季的服饰则采用了厚实的材料,能够保暖。

另外,古代服饰还注重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表达,例如官服等,这些设计都有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设计的实用性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

从建筑到家具再到服饰,古代人们注重设计的合理性、便捷性和适应性。

这些设计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求,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社会环境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通过对古代设计实用性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卓越成就。

中国传统工艺的运用

中国传统工艺的运用

中国传统工艺的运用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这些工艺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工艺的运用,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传统工艺在建筑领域的运用中国传统工艺在建筑领域的运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如木结构建筑的榫卯结构、青砖黛瓦的独特外观等。

这些传统工艺不仅赋予建筑物以美感,还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耐久性。

例如,榫卯结构的建筑物在地震时能够有效地分散震力,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传统工艺的运用使得中国的古建筑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二、传统工艺在陶瓷制作中的运用中国的陶瓷制作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从唐代的三彩瓷器到明代的青花瓷器,再到清代的粉彩瓷器,每一种陶瓷制作工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传统工艺在陶瓷制作中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美化作品,更重要的是为了表达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陶瓷制作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其精湛的工艺和细腻的质地使得中国的陶瓷作品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艺术品之一。

三、传统工艺在丝绸制作中的运用丝绸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中国的丝绸制作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被誉为“东方的黄金”。

传统工艺在丝绸制作中的运用包括丝绸的染色、织造和刺绣等工艺。

中国的丝绸制作工艺精湛细腻,丝绸制品不仅以其华丽的外观和丰富的色彩受到世界各地的喜爱,更重要的是,它们通过图案和纹样传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传统工艺在书法和绘画中的运用中国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工艺在书法和绘画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纸张、墨汁、毛笔等工具的制作工艺上。

传统工艺赋予了这些工具独特的品质,使得书法和绘画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宣纸的制作工艺使得它具有良好的墨迹吸附性和耐久性,适合长期保存书法和绘画作品。

毛笔的制作工艺决定了它的笔触和笔法的独特之处。

传统工艺的运用使得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实用性在中国古代设计中所处的地位。

当我们走进历史博物馆,看到原始社会时期用石材加工制造的石质工具时,我们就意识到设计的产生。

设计其实就是人类把自己的意志加在自然界之上,用以创造人类文明的一种广泛的活动。

设计更是一种文明,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

新石器时期人类的定和村落的产生,制陶工艺的发明,使陶器成了这一时期的重要文特征。

随着石器制作和制陶业的发展,原始社会时期的纺织、编织以及对自身的居住环境的规划设计萌芽并逐步发展起来。

夏商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也是中国文明史的开端,出现了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分工,产生了“士”的阶层,发明了文字(商代的甲骨文和周代的金文),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的发起期和科学技术的萌发期,进入“青铜时代”。

这一时期的设计思想我们可以从青铜器上可以看出,它是一种“威严庄重”的设计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新的封建制度和生产关系取代了落后的奴隶制生产关系,使整个社会的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这一时期的文化、技术的发展。

各种思想空前活跃,特别是在设计思想方面,孔子提出了“文质兼备”的设计思想,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即要求内容和形式兼重而统一。

关于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思想家持与孔子的不同看法,如墨子在船车设计上的思想是:“车以行车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凡为舟车之道,加轻以利者,不加者,去之,”由此可见墨子的设计思想更注重功能,反对无谓的装饰,以追求“器完而不饰…‘质真而素朴”的设计理念。

韩非子也有同样的主张,反对装饰,认为“以文害用…好质而恶饰”,只要器具的质量好,就不需要什么装饰了,装饰会影响实用。

但是苟子的设计思想则与孔子“文质兼备”的设计思想相同,主张“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即“万物之美可以养乐”。

认为美的内质和美的外形都是重要的,装饰效果能给产品带来美的、舒适的感受。

曾被后世奉为经典的春秋末年的《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着,《考工记》总结了我国古代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最可贵的是它第一次提出了朴素的工艺观,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也就是说,任何工艺设计的生产都不是孤立的人的行为,而是在自然界这个大系统中各方面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天时乃季节气候条件,地气则指地理条件,“材有美”说的是工艺材料的性能条件,而“工有巧”则指制作工艺条件。

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美学思想。

这不仅在当时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总结,即使在今天仍然可以作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考工记》也载有都城设计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与居民区。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统治思想。

因此,汉代的美学家、设计家继承了孔子“文质兼备”的设计思想,在谈到形式与功能的关系时,总是强调两方面的适中,其核心是“和”与“适”。

“和”是要求符合天地阴阳之“和”,符合儒家理教之“和”,而“适”则是指适合使用者的要求。

这可以看成是以使用者为尺度来评价设计产品的思想,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就是现代工业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核心思想,也可以说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大解放时期,在设计思想上也出现了新的发展。

这一时期,玄学思潮兴起,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哲学家倡导老庄的“贵无”思想,将“无”抬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天地物皆以‘无’为本”。

崇尚自然、清淡放达、超然物外的设计思想,在服饰设计上以随心所欲、坦胸露脐为美。

此时北朝的刘昼,在产品设计上主张“施用用宜”,他说:“物有美恶,施用用宜,美不常珍,恶不终弃。

”明确地指出事物的美丑是相对的,衡量它的标准在于它是否实用,并且将对人有益也作为选择物品的标准。

也就是说,要求产品材质好、外表漂亮又实用。

隋唐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重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封建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空前繁荣,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唐代以博大的历史胸襟,对各种文化均采取宽容态度,这在唐代的艺术设计中也体现了出来,如瑰奇绚丽的唐三彩,而丝织有“章彩奇丽、千花开端”之说,给人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这在审美思想上是融合多种艺术样式而突显磅礴之气。

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社会稳定,经济大大地超过了唐代,同时也就促进了宋代产品设计的发展。

在工艺制作的设计思想上正如郑樵《通志·器服略》所说的“制器尚象”那样,认为器物设计,其造型装饰是本于大自然的万象。

这种设计思想,具有中国传统儒道两家思想的文化特点,强调“天人合一,认为天下万物都是由道中产生,而道于自然,但是又有一定自然规律,人创造器物既效法自然,又要遵循自然。

这种设计思想对后世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园林建筑设计的影响更是根深蒂固。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表现为融居住、休息、浏览、欣赏为一体,追求“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同时也崇尚意境,追求诗情画意的境界,构成富有自然情趣的风景园林式建筑。

明清两朝,商品经济更加活跃,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艺术设计思想的发展。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审美与工艺应用学的总结与终结时期,在各行各业中出现了一些总结性的专着。

如关于陶瓷设计制作的有《陶说》《陶雅》《陶录》等,关于建筑设计的有《鲁班经》,关于园林设计制作的有《园冶》,还有许多综合性的关于艺术设计制作的着作,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李渔的《闲情偶寄》等。

这些书都提出、阐述了一些设计思想,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主张“天工”(自然力)和“人工”(人力)相协调以开发万物,书名“天工开物”也包括了这个意思,强调了人对自然界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他坚持从自然界本身说明自然现象,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书中还有严密的定量概念,说明他注重实践和“穷究试验”,表现出近代科学启蒙者的实证精神。

李渔的《闲情偶寄·声容部》第三篇《治服》专门对服装进行了论述,他主张:“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

”说明衣着穿戴应该根据人的外貌特征来定,也就是以人作为衡量的标准,而不能将地位金钱作为标准。

他还具体论述了服装装饰色彩的理论,他说:“大约面色之最白最嫩,与体态之最轻盈者,斯无往而不宜。

色之浅者显其淡,色之深者愈显其淡;衣之精者形其娇,衣之粗者愈形其娇……面颜近白者,衣色可深可浅,其近黑者,则不宜浅而独宜深,浅则愈彰其黑矣。

肌肤近腻者,衣服可粗可精,其近糙者,则不宜精而独宜粗,精则愈形其糙也。

”其核心思想是如何通过服装的配色以达到与人的肤色协调一致,使美者显得更美,不美者也由于服装的掩饰而不太明显。

李渔在阐述自己的装饰理论时,已经把审美和实用二者同时作为根本的条件提出了,这是中国古代工艺美学成熟的表现。

在中国,墨家学派是适用功能设计思想的代表。

墨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与西方的德莫克里特是同时代的人,墨家思想首先源于“兼爱、非攻、节用”的政治观念。

(梅贻宝先生认为墨家思想具有现代民主社会主义的特点,基本反映了市民和手工业者的主张)由此看出墨家的政治观与包豪斯的现代功能主义设计产生的政治思想基础有着极其相似的特点。

而“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其为舟车也,金固轻利,可以任重道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

这种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与现代功能主义设计也是有着惊人的相似。

此外先秦诸子还提出了许多与适用功能设计思想有关的论断,如儒家提出了“文质彬彬”、“绘事后素”思想,对造物活动中“用”与“饰”的关系确立了合理的标准;庄子朴素恬淡的造物观则则主张造物应顺应自然、和谐的原则,不应因礼乐的需求而向外界过度攫取,这是人类最早对于生态设计的思考,对现代设计在消费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显然有着借鉴作用。

韩非子,“物以致用”的功利主义思想。

这些关于造物活动的思想尽管与适用功能设计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从各个侧面完善和丰富了适用功能设计思想,为我国传统功能设计思想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墨子“故所为功(通‘工’),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显然,墨子是以器物是否实用来确立“工巧”的含义。

纵观中国古代设计,明以前的发展是十分健康的,融工巧实用和审美完好的结合之中。

纵观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起源与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各朝各时期中国古人的设计思想和倾向对当时各种设计的影响,勤劳的华夏子孙不管是在日用产品设计还是在服饰设计上,不管是在交通工具设计上还是在住宅空间设计上都创造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不管是在美观上还是在实用性上,都显示了中华民族无数设计师与设计思想家的聪明才智。

我们作为21世纪的设计师,在学习西方的现代设计理论思想的同时,还应该对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设计理论思想进行学习与研究,这对我们进行现代设计也是大有益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