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3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28期
M ar2012
[摘要]文章结合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实践,从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优化师资能力结构、优化课程设计、改善实践教学条件、营造职业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实践教学
质量保障体系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3-0023-03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王洪国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基金项目:2011年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编号:53142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
出,职业院校需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主体,而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育内涵的核心,决定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各高职院校逐步建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实践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与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导致实践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借鉴其他院校经验,结合该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实践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和保证。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管理还是以传统模式为主,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具体的实践教学管理还很不规范,评价、监控、反馈体系不完备,指导教师各行其是,各实践教学环节相互孤立,缺乏系统性,特别是毕业实习环节,存在随机性、盲目性,实践教学水平难以评价,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
(二)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薄弱是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师资结构不合理。新进的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过大,普遍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实践动手能力差。如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校内专任教师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总体专任教师的一半以上,这些青年教师来校工作时间短,大部分是近几年新进的毕业生,以初、中级职称为主,没有企业工作经验,这给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带来困难。二是缺乏适当的激励机制。实践教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待遇,导致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降低了教学质量。
(三)课程设计不尽合理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针对职业能力的课程设计课时较少、内容较深,没有体现“够用”的特点。校企共同开发的校本实训教材太少,不能及时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脱节,没有体现理论知识的应用,实践教学内容严重滞后。
(四)实践教学条件不足
由于财政投入的原因或院校自身的原因,部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耗材不足,设备落后,跟不上行业、企业需求,缺少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无法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由于实训教学中消费性材料消耗较大,材料不足减少了学生动手的机会,无法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在校外实习基地方面,由于行业的原因,个别专业(如会计电算化)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且实习生很难接触核心岗位,对集中安排实习带来较大困难。
(五)职业文化建设滞后
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文化建设仍以形式、活动为主,具有明显的模仿性和复制性,地方性和区域性特色不明显,未能将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区域文化引入到实践教学中来,并将其融为一体,实现互动与对接。在职业文化内涵建设中忽视高等性和大学文化的内涵,未能将大学文化与职业特色融为一体,充分体现高等性与职业性。由于以上问题,导致学生的职业文化素质与企业需求存在明显差距,造成适应期长、上手慢等问题。
二、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策略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原有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制度的基础上,与企业合作,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督机制,成立相关机构,建设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反馈系统,由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成员参加,明确质量目标,修订考核标准,编制工作文件,构建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制定或修订《实践教学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等文件,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工作规范等做出明确规定。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实训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专职辅导员、班主任等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各负其责,形成技术指导与思想引导相结合、专职与兼职教师相结合、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校内管理与校外管理相结合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实践教学管理和监控体系。
2.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聘请高校与行业企业的专家作为主要成员,在校企合作理事会框架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根据行业企业用人需求指导和监督实践教学,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理事会下设专业指导委员会、调
23
··
参考文献:
[1]周霞中.高职开放实践性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8):103.
[2]贾文胜.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形态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5):36.
[3]许彦伟.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2010:45-46.
[4]方桐清.示范院校职业文化的构建———
以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33-34.
研室和管理中心。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与合作企业对接,承担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创新教学模式等任务。调研室对人才供求动态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估,对毕业生就业后的社会评价展开全程跟踪管理,为校企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建立和巩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提供保证。管理中心由教务处、相关系部及合作企业三方组成,主要负责实践教学秩序、教学督导等,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风、教
学质量等进行监督、
改进和帮助,即时跟踪、管理学生实习情况,沟通反馈信息,实现校企互动双赢。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能力结构
为解决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薄弱问题,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采用“培养、引进、聘请”等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能力结构。
1.加大内部培养力度,通过实践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企业锻炼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实践锻炼;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到国内外先进职业院校进行考察、培训,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掌握
行业企业最新发展动态,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项目开发能力、科研能力及服务产业的能力。通过相关制度保障,确保专业教师每年有两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2.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制定相应政策优惠措施,按照“留得住、用得上”的原则,重点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历,且有高技能和丰富的实操经验的技术骨干,以满足生产性实训岗位的运行要求。
3.加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制定相关激励措
施,提高外聘教师待遇,实行合同式管理。在稳定、
培养现有外聘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兼职实践指导教师比例,聘任企业退休技术人员与能工巧匠担
任实践指导教师,指导实训室建设、
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发挥他们实践技能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长处。
(三)优化课程设计,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不同目标进行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并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互相交叉、互相渗透、有机融合。课程设计中要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引进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作为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内容。
学校在各专业充分调研该地区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行业企业专业人士,针对行业企业中不同岗位及岗位群的特点进行分析,确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结构和要素,将这些技能结构和要素分解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进行合作,
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
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通过学校、用人单位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将专业对应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开设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对于不适合纳入教学计划的课程,可在考核前组织学生参加要求时数的培训,培训后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实现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设计思路如附图所示。
(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在数量上基本满足学习及实训的需要,而且在质量上要达到优质标准。按照“分类建设,院系落实,经费支持,目标管理”的方式,根据相关专业技能型人才能力培养目标,系统规划校内实训基地。根据专业技能培养过程,在校内建立专业通用技能训练平
台、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平台与岗位能力训练平台;与企
业共建“校中厂”,建设集生产、实训、科研、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有效地将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融为一体,充分利用企业硬件资源与真实生产过程,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要求相对接。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通过岗位综合能力训练平台与岗位目标能力考核平台双平台建设,形成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采取“校企共同负责,共同管理,专人
具体实施”
的分层管理办法。在每个实习基地,建立由校企领导、车间负责人和带队教师、工人师傅组成的三
级管理小组,对校企联合育人进行统筹规划、
统一管理。生产车间负责人和带队教师负责给学生安排生产任务和技能训练课题等日常协调、管理工作;生产一线岗位的工人师傅和带队教师共同承担对学生的技术指导和
质量考核工作。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做到“六定”,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岗位、定师傅、定目标,并在实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合格者颁发“企业经历证书”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过程中,企业以企业职工身份
发放给学生相应的工资。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保证98%以上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半年以上的企业实践训练。
(五)加强实践教学职业文化建设,营造职业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建设应从高职教育的特性出发,突出职业属性和示范功能,并立足于行业、区域、院校文化基础,着重从营造职业意识氛围、建设仿真职业文化、凝炼职业文化要求、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职业文化的构建。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应重视结合专业特色,通过营造氛围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
础。
校内外实训基地职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建设仿真的职业文化,按照“源于现场、高于现场”的思路,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强化实训场所的企业气息。在职业文化建设中,为凝炼职业文化要求,应积极借鉴和吸纳优秀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诚信观念、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
识、
服务理念渗透到学院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核心理念中去,使职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使人才培养、学校管理、价值追求提升到文化层面。教师是职业文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职业素养较高的教师能在教育教学中通过一言一行把高品味的职业文化润物无声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出真正具有高职特质的高技能型人才。为培养和提高教师专业职业素养和个人职业素养,在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通过相关的培训制度、专业实践制度、
科研资助制度来促进和保障教师专业职业素养和个人职业素养的养成。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