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概论复习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中特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 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2)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使之提升为创新的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让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现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1)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第二章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毛泽东为我们党制定的第一条总路线。它的基本内容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个对象;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战时期还包括部分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性质:它既不是一般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前途: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主要内容。
(1)依据:
第一,中国国情决定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第二,中国革命的力量决定必须发动土地革命。
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非党强大,并长期占据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地区。
(2)内容:
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开展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建立、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土地革命,即使进行了也不能巩固成果。同样,离开了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就丧失了保障。
农村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它进行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的依托,只有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的有效的斗争。而它的巩固和发展又依靠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
3.党的建设
(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经济成分。
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
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3、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经验。
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四章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①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③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从性质上讲: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从发展程度上讲: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2、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新世纪以来,首先,经济实力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属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