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共鉴:中国《古泉五十名珍》、 中国铜币的《十大珍》、中国银元《十大珍》

合集下载

古币五十大珍

古币五十大珍

古币五十大珍中国钱币文化博大精深,品种浩繁,本人参考资料整理,抄袭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不吝赐教。

1 桥足半釿布:战国时期铸币。

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釿”字而得名。

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国地区。

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

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

除此之外,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布当釿”和“四布当釿”的长足釿布。

2 三孔布:圆足布之一种。

因其首部和两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

这种布币发现极少,所见面文有二十余种,背文纪值,分“两”和“十二朱”等。

3 博山刀:齐明刀之一种。

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齐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国攻占齐大片领土时铸。

清代嘉庆年间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样特殊,习称“博山刀”,传世极少。

背面铸有三字或四字,一般开头两字都是“莒冶”。

1979年,莒县故城遗址曾出土有这种刀币的钱。

4 晋阳匕:即圆首刀,战国时期铸币,又称直刀、刀。

形体轻薄,钱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几种,多出于今、、等地。

“成白”又释作“成帛”,灵寿战国故都城址曾出土这种刀币的钱,可证其铸地。

5 齐六字刀:齐刀,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齐返邦长大化”、“齐大化”、“齐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之大化”等刀币的总称。

除此之外,一般将“莒邦”等残刀亦归入齐刀围。

6 东周、西周(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

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7 共屯赤金(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

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8 壮泉四十:新莽钱,始建国二年(10)铸。

“六泉”指规则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指小布一百、么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

古泉五十珍,长啥样

古泉五十珍,长啥样

古泉五十珍,长啥样古泉五十珍,长啥样?2017-10-18 18:30摘自:《两河木艺》“古泉五十珍”是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的五十種極其珍貴的錢幣,很多已經失傳或僅有壹枚,其價值不可估量。

湖南電視臺東方尋寶海選報名,壹三伍肆玖陸陸柒零玖壹。

1、橋足半斤布:戰國時期鑄幣。

系從空首布演化而來,因其錢文多鑄有貨幣單位“斤”字而得名。

產生於戰國早期,主要流通於魏國地區。

基本形制為首部平實、圓肩(或平肩)、圓襠、方足。

錢文紀地、紀值,壹般分二斤、壹斤和半斤三等。

除此之外,當時楚國地區也曾鑄行過錢文分別是“殊布當斤”和“四布當斤”的長足斤布。

2、三孔布:圓足布之壹種。

因其首部和兩足部各有壹小孔而得名。

這種布幣發現極少,所見面文有二十余種,背文紀值,分“兩”和“十二朱”等。

3、博山刀:齊明刀之壹種。

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齊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國攻占齊大片領土時鑄。

清代嘉慶年間山東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樣特殊,習稱“博山刀”,傳世極少。

背面鑄有三字或四字,壹般開頭兩字都是“莒冶”。

1979年,山東莒縣故城遺址曾出土有這種刀幣的錢範。

4、晉陽匕:即圓首刀,戰國時期鑄幣,又稱直刀、趙刀。

形體輕薄,錢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幾種,多出於今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

“成白”又釋作“成帛”,河北靈壽戰國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這種刀幣的錢範,可證其鑄地。

5、齊六字刀:齊刀,戰國時期齊國鑄行的“齊返邦長大化”、“齊大化”、“齊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陽之大化”等刀幣的總稱。

除此之外,壹般將“莒邦”等殘刀亦歸入齊刀範圍。

6、東周、西周(圈錢):又稱“環錢”,戰國時鑄幣。

形制為圓形圓孔,源於玉壁或紡輪,主要流通於三晉地區。

7、共屯赤金(圈錢):又稱“環錢”,戰國時鑄幣。

形制為圓形圓孔,源於玉壁或紡輪,主要流通於三晉地區。

8、壯泉四十:新莽錢,始建國二年(10)鑄。

中国银币十大珍品,你有几个?

中国银币十大珍品,你有几个?

中国银币十大珍品,你有几个?1、奉天光绪癸卯一两:光绪29年(公元1903年)铸,孤品,现藏台湾鸿禧美术馆,文物原币市场价值为200万元。

2、吉字戊申大清银币一两:光绪34年(公元1908年)铸,孤品,系天津造币厂代铸样品,仅试铸,未流通。

3、湖南光绪七钱二分:光绪24年(公元1898年)铸,系湖南省委托英国伯明翰造币厂代铸样品,目前存世量不足10枚, 文物原币市场价值为70万元。

4、陕西光绪七钱二分:光绪25年(公元1899年)铸,系陕西省委托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代铸样品,文物原币市场价值50万元。

5、广东光绪七钱二分番版光绪15年(公元1889年)铸,因其“置洋文于面,体制未合”,遭到清廷大臣的非议而未能发行流通,存世不足10枚,文物原币市场价值60万元。

6、浙江光绪七钱二分光绪24年(公元1898年)铸,系浙江省通过上海的洋行委托英国伯明翰造币厂代铸样品,未正式铸造发行,文物原币价值50万元人民币。

7、庚戌春季云南宣统七钱二分:宣统2年(公元1910年)铸,该银币为试铸样币,仅存世2枚,文物原币价值40万元。

2007-11北京诚轩庚戌春季云南省造宣统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样币一枚 3,192,000元8、民国十五年孙中山正像壹元1926年(民国十五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由广东造币厂试铸了面值为壹元的银币样币,【督造官吏】:廖仲凯。

正面镌孙中山正面像,上铸“中华民国十五年”七字。

背面正中镌“壹元”二字,外圈有两束嘉禾。

该币因属试铸样币,为中国银币十珍之一。

文物原币市场价值50万元。

9、民国十八年孙中山西服像嘉禾壹元1929年(民国十八年),天津造币厂试铸,镌孙中山身着西服半身正面像。

该币因属试铸样币,数量稀少,中国银币十大珍之一,目前估价100万元。

10、吉林光绪元宝七钱二分1908年戊申吉林造光绪元宝中心铸,为吉林币最稀少品种之一,文物原币目前市场估价80,000-100,000元。

中国金银币“错版三宝” 贵州省造汽车币1928年,贵阳至桐梓省道竣工通车,贵州造币厂铸造发行贵州汽车银币以示纪念。

中国古币五十名珍

中国古币五十名珍

中国古币五十名珍下面是“中国古泉五十名珍(不含铁泉)”列表:1、三孔布2、晋阳化及晋阳新化3、齐六字刀4、东周、西周(圜钱)5、共屯赤金(圜钱)6、壮泉四十及中泉三十7、国宝金匮直万8、大泉五千9、太夏真兴10、咸通玄宝11、开平通宝、元宝12、天成元宝13、永平元宝14、开元通宝背巨星(闽)15、天德重宝、天德通宝16、天策府宝17、乾封泉宝(楚)18、乾元重宝(楚)19、大蜀通宝20、保大元宝(背天)21、大齐通宝22、永安一十、五百、一千23、元丰重宝24、绍圣重宝25、元符重宝26、建国通宝27、圣宋通宝28、靖康通宝及元宝小平29、应运元宝30、应感通宝31、建炎元宝32、大宋通宝(当拾)33、临安府铜质钱牌34、天显通宝35、会同通宝36、天禄通宝37、应历通宝38、保宁通宝39、皇统元宝40、崇庆元宝、通宝41、至宁元宝42、贞祐通宝、元宝43、元德重宝、通宝(楷)44、大德通宝(西夏)45、中统元宝46、大元国宝47、至正权钞48、天启通宝(徐)49、天国通宝及太平天国镇库大钱50、祺祥通宝、重宝如果你的那一枚钱币是真品,市场价格应该在100000元以上。

不过金代的钱币铸造精良,而且用的是青铜,铜质偏红。

1、铜质:黄铜。

黄铜在明嘉靖是才使用造钱,万历、天启间才普遍的。

2、文字:金代的钱币以精美著称的。

3、包浆:古钱经过千百年流传下来,表面的包浆应该是比较润的。

古钱五十名珍件件价值连城!

古钱五十名珍件件价值连城!

古钱五十名珍件件价值连城!古钱五十名珍件件价值连城!中文名称,古钱五十名珍南宋有《泉志》清代《古金所见录》又称古泉1930年出版《古钱大字典》,1982年成立中国古钱学会,出版《中国钱币》杂志。

由著名学者列出的古钱五十珍有:1。

桥足半皇斤布2。

三孔布3。

博山刀4。

晋阳匕5。

齐六字刀6。

东周、西周(圜钱)7。

共屯赤金8。

壮泉四十9。

国宝金匮直万10。

大全五千11。

太夏真兴12。

永光13。

景和14。

咸通宝玄15。

开平通宝、元宝16。

天成元宝17。

永平元宝18。

天德重宝19。

天策府宝20。

乾封泉宝(楚)21。

广政通宝22。

大蜀通宝23。

保大元宝24。

永通泉宝25。

大齐通宝26。

乾亨通宝27。

永安一十、五百、一千28。

建国通宝29。

圣宋通宝30。

靖康通宝31。

应运元宝32。

应感通宝33。

建炎元宝34。

大宋通宝35。

临安府铜质钱牌36。

天显通宝37。

应历通宝38。

保宁通宝39。

贞观宝钱40。

元德重宝、通宝41。

皇统元宝42。

崇庆元宝、通宝43。

至宁元宝44。

贞群元宝、通宝45。

大朝通宝46。

中统元宝47。

大元国宝48。

至政权钞49。

天启重宝50。

天国通宝简介50枚极为罕见珍贵的古钱币。

历来就是泉界收藏者倍受推崇的至上珍品,其收藏价值、欣赏价值及研究价值是无可限量的,也是极其重要的。

具体现根据多年收集的历代古泉五十名珍资料,编辑整理如下,以供藏者参考。

古泉五十名珍1 桥足半釿布:战国时期铸币。

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釿”字而得名。

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

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

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

除此之外,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布当釿”和“四布当釿”的长足釿布。

2 三孔布:圆足布之一种。

因其首部和两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

这种布币发现极少,所见面文有二十余种,背文纪值,分“两”和“十二朱”等。

3 博山刀:齐明刀之一种。

古币五十珍图谱_最全、最新

古币五十珍图谱_最全、最新
20 乾封泉宝(楚):楚马殷所铸大钱。有铜、铁二种,背有天、策、天府、天 策、策府等字,铜钱数量少于铁钱,钱文隶书,与唐高宗乾封泉宝不同
。 21 广政通宝:后蜀钱。孟昶广政年间(938-965)铸,有铜、铁、铅三种平钱。
22 大蜀通宝:后蜀钱。钱文形制与广政通宝接近。存世极罕。
23 保大元宝(背天):南唐钱。李璟保大年间(943-957)铸,背上“天”字,形 制厚重,存世极少。
27至宁元宝:P金代卫绍王至宁元年(公元1213)铸造。存世仅有一枚折五型铜 钱孤品,书体与北宋崇宁小平楷书相似。珍罕无定价。
28大宋通宝(当拾):南宋大钱 大宋通宝当拾 直径一般:52MM.厚:3MM
29贞佑通宝、元宝:铸期:宣宗贞佑年间(1213-1216年)特征通宝,小平,钱 文真书顺读。元宝小平,钱文真书旋读。 贞佑元宝,早年流入日本(日本平岛 春水藏) 国内仅发现此一枚。
古币五十珍图谱
中国钱币文化博大精深,品种浩繁,本人参考资料整理,抄袭之处在所难 免,望读者不吝赐教。
1 桥足半釿布:战国时期铸币。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 币单位“釿”字而得名。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基本形制为首部 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 釿三等。除此之外,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布当釿”和“四布当釿” 的长足釿布。
41圣宋通宝:直径2.4厘米,穿0.65厘米,厚0.1厘米。钱币完整,未见拼接、 挖补、改刻的痕迹,应当是一枚真品古钱。“圣宋通宝”行书旋读,字体与行书圣 宋元宝相同,只是“元”作“通”。背右下角现一斜月,左侧边郭有一个直径0.1厘 米的圆形深孔,形态较规则,似乎是用作定位用。
宋徽宗赵佶于崇宁二年(1103年)铸圣宋通宝,行、篆二体,以一当五,崇宁 三年(1104年)乃止。圣宋通宝钱行世只有8个月,世间所见甚少。 42贞观宝钱(西夏文):西夏崇庆贞观年间(公元1101~1113年)铸造,形制 为小平钱,直径2.5CM。钱形较大。目前存世仅有一枚,极其珍贵。

中国铜元十大珍介绍

中国铜元十大珍介绍

中国铜元十大珍介绍我国的铜元史,一般认为自光绪二十六年(1900)两广总督李鸿章奏准在广东创铸始,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止,历时五十年。

五十年中生产的铜元数量极其巨大,版式极为复杂,其中不乏珍贵的品种。

过去的钱币界对于中国铜元中享有盛名的大珍品,它们分别为:“安徽方孔十文”、“江南甲辰二十文”、“吉林辛丑二十个(币中的“个”字为繁体)”、“奉天中花十文”、“四川光绪当三十”、“广西光绪十文”、“江西辛亥大汉”、“安徽九星十文”、“袁像大面型十文”、“哈尔滨兵舰壹分”。

以下让本人分别介绍一下:一.【安徽方孔十文铜元】仅见红铜质。

币面中央凿一方孔,孔外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安徽省造”,下缘铸“每元当制钱十文”,左右两侧铸满文“宝皖”;背面方孔外为龙图(俗称“立龙”),上缘铸英文纪地“安徽”,下缘铸英文纪值“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花星,俗称“梅花星”。

安徽省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安庆银元局内开铸铜元。

安徽方孔十文铜元系安徽铜元中的初铸品。

这枚铜元的铸造情况,在现存档案中尚未见到明确记载。

不过,根据它存世极稀及制作精美的特点,人们便将其定为试铸样币。

它之所以未被发行,很可能是因为中间凿有方孔,制造时容易损坏机器和颇费工时的缘故。

这一点,在直隶总督李鸿章《机铸制钱亏损工本无法筹补》的奏折中,可以获得间接证明。

其奏略云:“查阅造成制钱,字画轮廓均尚清楚,惟机器时有损坏,极费工力。

缘西洋造钱,系属平面,中无方孔,压成较易。

今以西洋机器造中国钱式,须另添打眼挺杆,由钱模正中穿透,始能撞出钱孔。

地位殊窄,撞力过大,挺杆上下与钱模互相磨触,最易伤损。

每日每座机器,模撞修换数次及十数次不等。

人工既费,成数亦少。

二.【江南甲辰二十文铜元】黄铜质。

正面中央铸满文“宝宁”,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江南省造”及干支纪年“甲辰”,下缘铸“每元当制钱二十文”;背面中间为龙图,俗称“飞龙”,外环铸珠圈,上缘铸英文纪地“江南”,下缘铸英文纪值“二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梅花星”。

中国《古泉五十名珍》、中国铜币的《十大珍》、中国银元《十大珍》

中国《古泉五十名珍》、中国铜币的《十大珍》、中国银元《十大珍》

中国《古泉五十名珍》、中国铜币的《十大珍》、中国银元《十大珍》中国历代古泉五十名珍历代古泉五十名珍,历来就是泉界收藏者倍受推崇的至上珍品,其收藏价值、欣赏价值及研究价值是无可限量的,也是极其重要的。

1桥足半釿布:战国时期铸币。

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釿”字而得名。

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

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

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

除此之外,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布当釿”和“四布当釿”的长足釿布。

2三孔布:圆足布之一种。

因其首部和两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

这种布币发现极少,所见面文有二十余种,背文纪值,分“两”和“十二朱”等。

3博山刀:齐明刀之一种。

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齐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国攻占齐大片领土时铸。

清代嘉庆年间山东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样特殊,习称“博山刀”,传世极少。

背面铸有三字或四字,一般开头两字都是“莒冶”。

1979年,山东莒县故城遗址曾出土有这种刀币的钱范。

4晋阳匕:即圆首刀,战国时期铸币,又称直刀、赵刀。

形体轻薄,钱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几种,多出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

“成白”又释作“成帛”,河北灵寿战国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这种刀币的钱范,可证其铸地。

5齐六字刀:齐刀,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齐返邦长大化”、“齐大化”、“齐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阳之大化”等刀币的总称。

除此之外,一般将“莒邦”等残刀亦归入齐刀范围。

6东周、西周(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

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7共屯赤金(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

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8壮泉四十:新莽钱,始建国二年(10)铸。

“六泉”指规则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指小布一百、么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

古币十大古珍

古币十大古珍

11中国古钱十大珍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

至今已流行了三千余年的中国古钱币中出现了不少的珍品,时至今日常以“古泉五十名珍”最为珍贵,在此当中,又有十余枚古泉更为海内之孤品,当属无价之宝,国之文物。

那么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古钱币可以称得上十大珍品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

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成时期。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

那么现存的哪些古钱币可以称得上十大珍品呢国宝金匮直万【国宝金匮直万】王莽政权“新”铸造钱币,形制特殊,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方孔圆钱形式,面文为篆书“国宝金匮”四字,旋读,悬针篆。

下以短颈联方形泉身,身面、背有直纹两道,纹内直书悬针篆“直万”二字,背无字。

新莽实行黄金国有,令发将黄金输于御府,发给国宝金匮直万作为凭证。

西汉末年王莽政权“新”铸造钱币,形制特殊,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方孔圆钱形式,直径为3厘米,面文为篆书“国宝金匮”四字,旋读,悬针篆。

下以短颈联方形泉身,边长为2.8厘米,身面、背有直纹两道,纹内直书悬针篆“直万”二字,背无字。

新莽实行黄金国有,令发将黄金输于御府,发给国宝金匮直万作为凭证,非流通之钱,有人认为是流通货币,因为折价太高而没有正式进入流通领域。

也有另外一种意见认为该物并非货币,而是藏金柜上的拉手或者装饰之类,象征着王莽拥金无数。

现今只有一枚完整钱存世,另有一枚只存上部半枚,且流失海外,不知所踪。

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新莽实行黄金国有,令发将黄金输于御府,发给国宝金匮直万作为凭证,非流通之钱,真品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我国历史上面值最大的铜币,当推新朝王莽(8—24)发行的“国宝金匮直万”古铜币,面值为一万枚五铢钱。

据史料记载,王莽在位16年,由于国库空虚,共进行了4次货币改革,每改一次,就搜刮老百姓一次。

“国宝金匮直万”是王莽最后一次货币改革铸造的,其形状如葫芦。

中国铜币十小珍和中国银币十小珍

中国铜币十小珍和中国银币十小珍

中国铜币十小珍和中国银币十小珍中国铜币十小珍1、中心“粤”字大清铜币二十文2、中心“淮”字大清铜币二十文3、安徽方孔光绪元宝十文4、大中华民国云南铜元一仙5、中心“津”字嘉禾拾枚(1936年)6、大清铜币中国孔双花二文7、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五文8、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山西)9、中华民国双旗嘉禾伍佰文(河南)10、中心“汴”字大清铜币二文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粤”字二十文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粤”字二十文,正面上字为“光绪年造”下方中心“龙”,背圈内“大清铜币”直读、中心“粤”字。

齿圈下方四字满文两侧“丙午”双圈中间有字为“户部”下方字为“当制钱二十文”。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粤”字二十文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淮”字二十文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江苏省于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开铸铜元,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又在淮安府清江浦增建铜币厂,于次年9月开铸中心“淮”字大清铜币,币值有十文和二十文两种版别,其中二十文大钱乃试铸,存世不过二三枚。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淮”字二十文1902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方孔十文铜样币1902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方孔十文铜样币一枚,红铜质。

安徽省造光绪元宝十文,俗称安徽方孔铜圆,位列铜元小十珍之列,此钱向有不破版、破版二种版别,此枚为不破版,据统计存世仅有四枚,为钱币收藏大家张璜旧藏,系四枚中品相最美者,极为珍罕,近未使用相关链接:自秦始皇统一货币以后,两千年来,中国流通着金属铸造的方孔钱,它既是一种货币形态,也是中国的国粹之一,是古代中国文化意识的缩影,正是这种天圆地方惟我独尊的妄自尊大的思维,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步伐;直至十九世纪,蒸汽机带来的工业革命,列强的军事和经济入侵,惊醒了中国的一批有识之士,学习西方的科技,改革中国的现状,是当时洋务派的旗帜,痛定思痛之后,中国终于引进了西方的造币设备,学习西方国家,用机器制造出了方孔制钱,其最早期的代表为中央造币机构宝津局机制方孔制钱和地方土法制作的宝浙局机制方孔制钱;然而,机制方孔制钱的制作耗工费时,机器易损,产量低、成本高,形制重量难以统一,使用不便,因此注定了它是短命的,千百年传下来的国粹--方孔制钱,也终于到了它寿终正寝之日,而中国货币发展史上,从传统铸造的方孔制钱跨越到近代机制货币的分水岭和里程碑,就是安徽方孔铜圆安徽方孔铜圆虽然带有方孔,有着传统制钱的形态,但它却是依据近代货币的全新概念设计制造的,所以它历来被称之为铜圆,虽然它仅处于少量试制阶段,但它的存在使人们看到了中国两千多年来方孔铸钱的终点和墓碑,使人们看到了孔方兄与近代工业化社会的格格不入之处,正因如此,安徽方孔铜圆以其历史地位和意义名列中国铜圆大珍之前茅,如从中国货币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无论哪一枚中国铜圆珍品都无法与之相比长期以来,安徽方孔铜圆一直存在着破版与无破版两种版别之说,据统计,目前可以见到存世的无破版安徽方孔铜圆民间收藏有两枚,分别为四十年代中国铜圆大王张璜先生收藏(即此次拍卖的这一枚)和中国钱币学家马定祥先生所收藏,此外,已知上海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各藏一枚,四枚之中,以张璜先生这枚品相最好;破版安徽方孔铜圆,四十年代在江浙一带一次出现了二十枚,据称为币模破裂后所打制,币上有模子破裂后的裂纹痕迹,故称为破版,查阅当年试制安徽方孔铜圆的文献资料可知,在试制安徽方孔铜圆的短短两天内,由于模具的设计缺陷和操作失当,导致模具的损坏和破裂,以致无法继续试制,设备也只好送去上海修理,而最终只好放弃这种带方孔的设计,由于铜圆试制一般都是单枚打制用以测试效果,所以很难想象在模具破裂后的短时间内,又连续毫无意义的试打制了数十枚破版的样品,因此,安徽方孔铜圆破版币,在民国时期即有原模后制之说,究竟安徽方孔破版币是否原模后制,比较破版与无破版币两枚实物之后,答案很明确:破版币确为原模后制,根据有二,其一,破版币的滚边工艺与无破版币的完全不同,以致视觉上看来破版币明显的比无破版币薄,其二,破版币的齿模与无破版币所用的齿模不同,从而边齿的形式和齿数也不同,由此分析,在试制安徽方孔铜圆的极短时间里,变更滚边工艺和更换齿模既不可能也不切实际,实物的比较和研究证实了民国时期的传说,由此可知,当时在极短的两天内试制的无破版安徽方孔铜圆样币是极其稀少的,当然,破版的安徽方孔铜圆虽然是在民国时期制作,但面、背模具均为原模,仍不失其欣赏及研究价值,品相精美者近年成交价格也已超过15万元人民币。

中国历代古钱币50个珍稀品种图文一览表知识分享

中国历代古钱币50个珍稀品种图文一览表知识分享

中国历代古钱币50个珍稀品种图文一览表中国历代古钱币50个珍稀品种图文一览表三孔布战国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最为珍贵的品种,是现今钱币界公认的名珍之一。

“共少半釿”圜钱存世不超过八枚之数,极为珍罕,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中曾有拓本,评级无定价,因实物已轶,众泉家难窥其庐山真目,一直误认为是臆造品或改刻赝品。

新币十一铢为王莽篡权时候铸造新朝王莽时期所铸钱币,字体优美、铸工精良、造型别致,如大泉五十、一刀平五千等都是珍品;其中有一款神秘的钱币,造型奇特,上呈方孔圆形,书“国宝金匮”四字,下呈长条方形,书“直万”二字,被古钱币投资收藏者称“国宝金匮直万”,价值无可估量。

大泉五千,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传世极少,早期评为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至今亦鲜有发现!开平通宝钱据传为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年间(907-910年)所铸造,但史书没有记载。

“大齐通宝”是南唐开国皇帝李弁铸造的第一种南唐钱币。

它之所以称“大齐通宝”,是因为吴国皇帝让位给他前,已封他为齐王。

所以他登皇帝位时,便国号“大齐”。

由于国名“大齐”时间短,同时此钱铸量又少而精,流传至今已屈指可数,故格外珍贵难得。

唐国通宝铸造于李璟交泰元年七月。

大唐镇库币是由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所铸造(铸造的具体时间约为南唐元宗保大元年至十五年间,即公元943-957年)“乾封泉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唐代稀见钱币之中的该钱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间所铸,铸时仅八个月,存世量相当之少。

乾元重宝是中国唐朝由官方铸造发行的铜质铸币。

有“乾元重宝”和“重轮乾元重宝”两种。

因官价规定,面值大于开元通宝,并且有很高的兑换率,又因乾元年间发行,所以称为“乾元重宝”,民间俗称“乾元大钱”。

闽开元大铜钱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

永隆通宝背闽铜钱五代直径52mm,美品。

五代初期,人称“白马三郎”的王审知继其兄王潮占据福建,受梁封闽王。

保大背天五代十国古钱币。

此泉位列古泉五十名珍,极为珍罕。

中国铜元十珍

中国铜元十珍

中国铜元十珍我国的铜元史,一般认为自光绪二十六年(1900)两广总督李鸿章奏准在广东创铸始,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止,历时五十年。

五十年中生产的铜元数量极其巨大,版式极为复杂,其中不乏珍贵的品种。

一、安徽方孔十文铜元安徽方孔十文铜元,仅见红铜质。

币面中央凿一方孔,孔外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安徽省造”,下缘铸“每元当制钱十文”,左右两侧铸满文“宝皖”;背面方孔外为龙图(俗称“立龙”),上缘铸英文纪地“安徽”,下缘铸英文纪值“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花星,俗称“梅花星”。

安徽方孔十文铜元的存世数量共约十枚左右。

这种稀少程度,虽不能说是名列榜首,但由于它形制特殊,令人瞩目。

二、江南甲辰二十文铜元江南甲辰二十文铜元,黄铜质。

正面中央铸满文“宝宁”,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江南省造”及干支纪年“甲辰”,下缘铸“每元当制钱二十文”;背面中间为龙图,俗称“飞龙”,外环铸珠圈,上缘铸英文纪地“江南”,下缘铸英文纪值“二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梅花星”。

江南甲辰二十文铜元,存世仅见两枚。

其中一枚藏于上海博物馆,由钱币收藏家孙鼎先生捐赠。

另一枚为中国铜元专家邬德华先生(法国人)收藏,归国时携往巴黎。

三、吉林辛丑二十个铜元吉林辛丑二十个铜元,仅见红铜质。

正面中央为一盆栽万年青图案,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吉林省造”,下缘铸“制钱二十个”,左右两侧铸干支纪年“辛丑”;背面中间为龙图,俗称“坐龙”,上缘铸英文纪地“吉林”,下缘铸纪值文字,分别为阿拉伯数字“20”及英文货币单位“文”(纪地、纪值文字外均有装饰性线框及花星),左右两侧铸满文“清国”,意即“大清国”。

吉林辛丑二十个铜元,据知仅有两枚存世。

四、奉天中花十文铜元奉天中花十文铜元,正面中央铸一花星,俗称“六瓣星”,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奉天省造”,下缘铸“当制钱十文”,左右两侧铸满文“宝奉”;背面中间为龙图,上缘铸英文纪地“奉天省”,下缘铸英文纪值“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花星,俗称“长花星”。

中华古币五十珍品

中华古币五十珍品

古泉五十名珍1.桥足半斤布2.三孔布3.博山刀4.晋阳匕5.齐六字刀6.东周、西周(环钱)7.共屯赤金(环钱)8.壮泉四十9.国宝金匮直万10.大泉五千11.太夏真兴12.景和13.咸通玄宝15.开平通宝、元宝16.天成元宝17.永平元宝18.天德重宝19.天策府宝20.乾封泉宝21.广政通宝22.大蜀通宝23.保大元宝(背天)24.永通泉货25.大齐通宝26.乾亨通宝27.永安一十、五百、一千28.建国通宝29.圣宋通宝30.靖康通宝31.应运元宝32.应感通宝33.建炎元宝34.大宋通宝(当拾)35.临安府铜质钱牌36.天显通宝37.应历通宝38.保宁通宝39.贞观宝钱(西夏文) 4.元德重宝、通宝(楷)41.皇统元宝42.崇庆元宝、通宝43.至宁元宝44.贞佑通宝、元宝45.大朝通宝(铜)46.中统元宝47.大元国宝48.至正权钞49.天启通宝(徐)50.天国通宝先秦时期:桥足半布,三孔布,博山刀,晋阳匕,齐六字刀,“东周”、“西周”(圜钱),共屯赤金(圜钱),特大型空首布,“东周”、“安周”空首布,耸肩尖足空首布,晋半平首布,梁半尚二百(金)当,垂二,阴晋半,洮涅锐角布。

新莽时期:中泉三十、壮泉四十。

南北朝时期:太夏真兴、永光、景和。

唐代:咸通玄宝。

五代十国:开平通宝、开平元宝、天成元宝、永平元宝、天德重宝、天策府宝、乾封泉宝(楚)、广政通宝、大蜀通宝、保大元宝(背天)、永通泉货、大齐通宝、乾亨通宝、永安一十、永安五百、永安一千。

两宋时期:建国通宝、圣宋通宝、咸平元宝(折十)、祥符元宝(折十)、九叠篆皇宋通宝、建炎元宝、大宋通宝(当拾)、临安府铜质钱牌、绍熙通宝、绍熙元宝(折五)、庆元通宝(背永)、开禧通宝(折十背利)、嘉定元宝(背越)。

辽代:天显通宝、应历通宝、保宁通宝、通行泉货、会同通宝、天禄通宝、天朝万顺(契丹文)、清宁元宝、咸雍通宝、乾统元宝、乾统通宝。

西夏时期:贞观宝钱(西夏文)、元德重宝、元德通宝(楷书)、大安通宝、大德通宝、乾元宝、光定元宝(篆书)、人庆宝钱(西夏文)。

中国历代古钱币50个珍稀品种一览表

中国历代古钱币50个珍稀品种一览表

中国历代古钱币50个珍稀品种一览表三孔布币战国三孔布币是先秦钱银中最为宝贵的种类,是现今钱币界公认的名珍之一。

“共少半釿”圜钱存世不超过八枚之数,极为珍罕,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中曾有拓本,评级无定价,因什物已轶,众泉家难窥其庐山真目,一向误认为是臆造品或改刻赝品。

新币十一铢为王莽篡权时分铸造新朝王莽时期所铸钱币,字体美丽、铸工精巧、造型特别,如大泉五十、一刀平五千等都是珍品;其间有一款奥秘的钱币,造型奇特,上呈方孔圆形,书“国宝金匮”四字,下呈长条方形,书“直万”二字,被古钱币投资收藏者称“国宝金匮直万”,价值无可估量。

大泉五千,我国古代钱币的一种,传世很少,早期评为我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至今亦鲜有发现!开平通宝钱据传为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年间(907-910年)所铸造,但史书没有记载。

“大齐通宝”是南唐开国皇帝李弁铸造的第一种南唐钱币。

它之所以称“大齐通宝”,是因为吴国皇帝让位给他前,已封他为齐王。

所以他登皇帝位时,便国号“大齐”。

因为国名“大齐”时间短,一起此钱铸量又少而精,撒播至今已屈指可数,故分外宝贵可贵。

唐国通宝铸造于李璟交泰元年七月。

大唐镇库币是由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所铸造(铸造的具体时间约为南唐元宗保大元年至十五年间,即公元943-957年)“乾封泉宝”,我国古代钱币之一。

唐代稀见钱币之中的该钱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间所铸,铸时仅八个月,存世量相当之少。

乾元重宝是我国唐朝由官方铸造发行的铜质铸币。

有“乾元重宝”和“重轮乾元重宝”两种。

因官价规则,面值大于开元通宝,并且有很高的兑换率,又因乾元年间发行,所以称为“乾元重宝”,民间俗称“乾元大钱”。

闽开元大铜钱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

永隆通宝背闽铜钱五代直径52mm,美品。

五代初期,人称“白马三郎”的王审知继其兄王潮占有福建,受梁封闽王。

保大背天五代十国古钱币。

此泉位列古泉五十名珍,极为珍罕。

南唐保大元宝背天,折五型直径33mm,折拾型直径45mm,其字文雄健深峻,形制深沉真诚与楚钱风仪极类,应为马希萼奉南唐为正朔时所铸,故面文用南唐年号,背文则保留了楚铸旧制。

古钱币五十珍品|时期|图片|十大真品

古钱币五十珍品|时期|图片|十大真品

古钱币五十珍品|时期|图片|十大真品中华五千年历史,各代君王行政,起起落落,争夺王位,每位君王都要给自己的国家制造钱币,作为买卖交易。

今天呢?我们来讲讲古代钱币五十珍品:一. 桥足半釿布(战国早期魏国)桥足半釿布:古钱五十珍品之首,战国时期铸币。

铸造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

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

除此之外,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布当釿”和“四布当釿”的长足釿布。

二. 三孔布币(先秦)布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铲状铜币。

铲状工具曾是民间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现的铸币铸成铲状。

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便于铸造和携带。

三孔布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

战国晚期,赵国,青铜,由圆足布演化之别种;首与两足部各有一小圆孔,故名。

三孔布背文皆以“朱”“两”纪重,首开“铢”、“两”纪重制,对后世影响极大。

旧称“三窍布”。

铸于战国晚期约公元前3世纪左右。

三孔布铸造精工,形制奇特,品相端美,传世及出土数量极微,迄今国内仅藏数十枚,中国古钱“五十珍”之一。

三孔布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

旧称“三窍布”。

铸于战国晚期约公元前3世纪左右。

形同圆首、圆肩、圆足、圆裆;独具的特征是:布首及两足各有一只圆孔,故称“三孔布”。

面文多为地名,背文有纪重和纪值文字。

分大、小二型,各布均以“两”、“朱”计重。

大布通长5.5厘米,重8克上校,背文“十二朱”即半两。

大小布值恰好为2:1。

世传三孔布面文有:上尃、下尃、上苑(艾)、安阳、南行唐(鱼阳)、北九门、文雁乡、相、阿、妬邑等;1983年山西朔县又出土一枚仅见的“宋子”,计约15种左右。

三孔布铸造精工,形制奇特,品相端美,传世及出土数量极微,迄今国内仅藏数十枚,中国古钱“五十珍”之一。

中国古代钱币五十珍加图片

中国古代钱币五十珍加图片

中国古代钱币五十珍加图片布”指小布一百、么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

其中规则直一在始建国元年(9)已铸,大泉五十则在西汉居摄二年(7)已铸,始建国元年(9)又铸。

9 国宝金匮直万:新莽时铸钱。

上部方孔圆形,有直读“国宝金匮”;下部方形,“直万”两字直书于两竖纹之间。

传世仅两枚。

10 大泉五千:三国吴钱,史志无载。

近年曾有出土。

11 太夏真兴:夏赫连勃勃真兴年间(419-475)铸钱。

钱文隶书,面重郭,存世极少。

12 永光:南朝宋前废帝永光元年(465)铸钱。

形制薄小,重二铢,存世极少。

、13 景和:南朝宋前废帝景和元年(465)铸钱。

重二铢,钱形薄小,存世极少。

14 咸通玄宝:唐钱。

咸通十一年(870)桂阳监钱官王彤所铸,寻即废止,存世极罕。

15 开平通宝、元宝:梁钱。

开平是五代梁朱温年号(907-911),存世仅通宝、元宝大铜钱各一枚,对其真伪钱币界看法不同。

另有开平元宝铅质小钱,系南汉刘隐奉梁正朔而铸。

16 天成元宝:五代后唐钱。

天成年间(926-930)铸。

17 永平元宝:前蜀钱。

永平年间(911-915)铸,存世极罕。

18 天德重宝:闽钱。

天德年间铸,有铜、铁两种,当百使用,背穿上“殷”字,以纪国号。

19 天策府宝:楚钱。

马殷受梁封天策上将军,建天策府,于乾化元年(911)铸天策府宝,有铜、铁两种。

据《十国纪年》载,当时城中行用铁钱,城外使用铜钱。

其所指城中城外可能是指境内境外。

铜钱又有背龙及鎏金等品。

20 乾封泉宝(楚):楚马殷所铸大钱。

有铜、铁二种,背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字,铜钱数量少于铁钱,钱文隶书,与唐高宗乾封泉宝不同。

21 广政通宝:后蜀钱。

孟昶广政年间(938-965)铸,有铜、铁、铅三种平钱。

22 大蜀通宝:后蜀钱。

钱文形制与广政通宝接近。

存世极罕。

23 保大元宝(背天):南唐钱。

李璟保大年间(943-957)铸,背上“天”字,形制厚重,存世极少。

五十名珍

五十名珍

五十名珍
中国钱币收藏界对50个品种珍稀古钱币的统称!
1.三孔布
2.共少半釿
3.新币十一铢
4.国宝金匮直万、国宝珍匮五千
5.大泉五千
6.开平通宝、元宝
7.大齐通宝
8.唐国通宝楷书大钱
9.大唐镇库
10.乾封泉宝大铜钱(光背、背字)
11.楚乾元重宝大钱
12.闽开元大铜钱
13.永隆通宝背闽大铜钱
14.保大背天
15.顺天元宝(背上月下百、千)
16.永安五百
17.应天、乾圣、应圣元宝
18.皇佑元宝小平对钱
19.建国通宝小平对钱
20.建中靖国楷书小平
21.圣宋通宝(当五、光背)
22.靖康通宝银钱
23.建炎元宝折二、通宝楷书折二背川
24.景炎通宝楷书小平
25.大丹通宝
26.天显通宝
27.会同通宝
28.景福通宝
29.天盛元宝折十
30.元德重宝楷书折三
31.天辅元宝
32.天眷元宝、通宝、重宝
33.皇统通宝篆书折二
34.崇庆元宝篆书折五
35.至宁元宝折五
36.贞佑元宝小平、通宝折三
37.中统元宝篆书
38.大元国宝光背
39.窗国通宝
40.徐天启篆书折二大样
41.永乐通宝背三钱
42.弘治通宝折十
43.万历通宝大钱(光背、背龙纹)
44.西王赏功
45.咸丰元宝宝伊当五百、当千
46.咸丰元宝宝苏当五百、当千
47.咸丰通宝宝福背大清一百
48.咸丰通宝盛京当制钱壹吊
49.祺祥通宝小平光背,重宝宝巩当十、宝云当十
50.太平天国大钱及镇库大钱。

中国铜元“十大珍”:找到一枚你就发财了!

中国铜元“十大珍”:找到一枚你就发财了!

中国铜元“十大珍”:找到一枚你就发财了!安徽省造九星十文开国纪念币。

民国元年(1912)铸造,史料失载。

至今仅见一枚,素有“孤品”之称。

上世纪30年代被发现,辗转流藏于很多大收藏家之手,现下落不明。

江南省造甲辰光绪元宝二十文。

清代顶级珍稀铜元,属于试铸样币,黄铜质。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吉林省造光绪元宝辛丑制钱二十文。

此币币面干支纪年为“辛丑”,即光绪二十七年(1901)。

是吉林省在正式铸发铜元前一年的样币。

哈尔滨壹分军舰图红铜币。

中国钱币唯一以军舰为图案的钱币,史料未记载其铸造背景。

与民国十八年东三省壹分铜元图案非常相似,推断此币为沈阳造币厂所铸。

民国二十五年广东人像一仙。

此币为试铸样币,未正式发行,中国铜元顶级珍品,极为罕见目前所知存世量仅三枚!北京瀚海拍卖2011年成交价:1800000RMB。

广西省造光绪元宝十文。

由于历史原因,广西铜元局还未开机铸造便被裁撤。

传世的广西光绪十文铜元,并非广西省所铸。

传言其为广东造币厂代铸的样币,十分稀少。

奉天省造光绪元宝中花十文红铜元。

中国嘉德2005年秋拍,成交价:341000人民币。

天津造袁世凯像大面型共和纪念十文。

此币分为小面型和大面型两种。

其中,前者较少,后者珍稀!俗称“大面孔”,有红铜和铅质两种,均为试铸样币。

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当三十文(飞龙版)。

2010年12月,在美国Stack&Bowers拍卖会上以310万人民币成交,可以说是一飞冲天!水龙版,又称“立龙版”。

在清代的铜元铸造中,面值当三十只有四川一家,因不符合户部关于铜元铸造的规定,所以此币未正式发行,只有试铸样币。

很多收藏界爱好者称其为铜元第一珍!江西省造辛亥大汉铜币当制钱十文。

辛亥年(1911年)同盟会革命分子设计铸造,极为罕见。

中国嘉德2010年春拍:成交价224000元。

银元收藏里面的十大珍和十小珍

银元收藏里面的十大珍和十小珍

银元收藏里面的十大珍和十小珍银币,简而言之就是银质的钱币,在习惯金银锭与铜钱的中国,它明显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史籍中有关中国银币的最早记载是明朝,据明代诗人高启所著《天界玩月诗序》中云:“《元史》成,中书表进,诏赐纂修之士一十六人银币。

”但明代银币颁行并不广泛,也没有实物佐证。

所以,人们一般认为清代末期乃至民国是中国银币铸制与发行最为广泛的时期,特别是清末乱世,军阀混战,清廷官票的信用极为低下,所以上至中央下到各省都开始仿造外国银币铸造了一批铭文、形制、规格及发行范围不同的银币,同时,发行银币也是体现政治的需要,如袁世凯做了民国大总统之后,为解决军费和提高个人政治影响便发行了对近代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大、版别最多的“袁大头”。

有明确记载且有实物佐证的最早官铸银元是从清光绪十五年开始的,次年流通于市场。

此前之银元均系地方及私人所铸,成色重量也不一致,因非政府明令许可,故未广泛流通。

在收藏市场上,官铸银币与地方铸银币品种繁多、年代不一,鉴别极为困难。

且近两年银币收藏及拍卖价格一路飘红,有很多珍稀版别已进入数百万元行列,形势极为诱人,同样也造就了大批赝品进入收藏市场,使银币收藏更加鱼龙混杂。

好在银币收藏同样受传统文化影响颇深,自然沾染了演义武侠中排座次占名号的噱头,诸如“四大金刚”、“八大景致”、“十八罗汉”、“一百单八将”等稍带戏剧色彩的名头也就出现在银币收藏中。

收藏者将从光绪至民国中央至各省铸造的银币按成色、工艺、珍稀程度、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收藏价值等等综合分析,筛选出来中国银币“大十珍”和“小十珍”。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称谓完全是约定俗成,《中国银币目录》《中国银圆珍品图录》《中国近代金银币图典》和《中国近代机制币》等典籍中均有提及,但却并未注明来源。

不管怎么说,这样的称呼便在收藏家中流传开来,如果作为一个银币收藏爱好者不晓得银币“大、小十珍”,往往被人耻笑。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品类繁杂、版别浩瀚的中国近代银币中,“大、小十珍”确实相当具有代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代古泉五十名珍桥足半釿布
三孔布
博山刀
晋阳匕
齐六字刀
东周、西周(圜钱)共屯赤金(圜钱)
壮泉四十
国宝金匮直万
大泉五千
太夏、真兴
永光
景和
咸通玄宝
开平通宝、元宝
天成元宝
永平元宝
天德重宝
天策府宝
乾封泉宝(楚)
广政通宝
大蜀通宝
保大元宝(背天)
永通泉货
大齐通宝
建炎元宝
至宁元宝
大宋通宝(当拾)
贞佑通宝、元宝
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大朝通宝
乾亨通宝
天显通宝
中统元宝
永安一十、五百、一千应历通宝
大元国宝
建国通宝
保宁通宝
至正之宝
圣宋通宝
贞观宝钱(西夏文)(元徐寿辉)天启通宝靖康通宝
天国通宝
应运元宝
皇统元宝
应感通宝
崇庆元宝、通宝
元德重宝
会同通宝
九叠篆皇宋通宝
中国铜币《大十珍》:
1、安徽省造九星开国纪念十文铜元(民国元年);
2、江南省造甲辰光绪元宝二十文铜元(光绪三十年);
3、吉林省造光绪通宝辛丑制钱二十文铜元(光绪二十七年);
4、哈尔滨壹分军舰图红铜币(民国十九年);
5、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五文铜元(光绪二十六年);
6、广西省造光绪元宝十文铜元(光绪三十一年);
7、奉天省造光绪元宝中花十文铜元(光绪二十九年);
8、天津造袁世凯像共和纪念十文铜元(民国元年);
9、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当三十文铜元(光绪三十年);
10、江西省造辛亥大汉铜币当制钱十文铜元(宣统三年)。

中国银元《十大珍》
1、广东省造库平壹两寿字银币
2、陕西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银币
3、湖南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银币
4、奉天省造一两光绪元宝银币(光绪二十九年)
5、福建官局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银币
6、中华民国21年“金本位”银币(三种)
7、中华民国15年、18年孙像试铸壹元银币(两种)
8、中华民国18年双旗地球银币
9、浙江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本省)银币;
10、吉林省造光绪十年厂平壹两银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