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CT及设备要点

合集下载

电磁波的应用及防护

电磁波的应用及防护

电磁波的应用及防护1. 什么是电磁波电磁波是一种无形的能量,由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并以波动的形式传播。

电磁波的频率范围非常广泛,从极低频率的无线电波到极高频率的γ射线都属于电磁波的范畴。

2. 电磁波的应用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

2.1 通信•无线电通信:无线电波被用于无线电广播、电视传输、手机通信等领域,实现远程的信息传递。

•卫星通信:通过卫星传输数据和信号,实现全球范围的通信。

2.2 医学•影像诊断:X射线、CT扫描、MRI等医学影像技术都利用了电磁波,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治疗:电磁波也被用于治疗,如电磁波疗法用于治疗肿瘤。

2.3 家庭和办公•电视、电台:无线电波传输电视信号和电台节目。

•无线网络:Wi-Fi技术利用电磁波实现无线上网,方便家庭和办公环境的联网。

•微波炉:微波炉利用微波的加热效应来快速加热食物。

2.4 工业•电磁感应加热:利用电磁波的加热效应,实现金属加热和熔化等工业过程。

•激光加工:激光利用电磁波的特性进行切割、焊接、打标等工业加工过程。

3. 电磁波的防护尽管电磁波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但长期暴露在过量的电磁波辐射下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适当的电磁波防护至关重要。

3.1 户外防护•保持距离:尽量远离发射电磁波源,如高压线、基站等。

•屏蔽:通过植树、建造隔离墙等方式减少电磁波的到达。

•防护服:在特殊场景下,如高频电磁波暴露较高的工作环境,佩戴专业的防护服。

3.2 室内防护•优化布局:减少电器设备的集中摆放,确保办公环境或卧室的安静区域。

•屏蔽材料:使用金属屏蔽材料,如金属网或铝箔,减少电磁波的穿透。

•减少使用时间:减少暴露在电子设备辐射下的时间,例如减少手机使用时间等。

3.3 个人防护•使用手机屏幕保护膜:屏幕保护膜中的银离子能够减少电磁波的辐射。

•使用耳机:使用耳机或蓝牙耳机可以减少手机辐射对头部的直接暴露。

•选择合适的防辐射产品:市面上有一些专门的防辐射产品,如护眼屏、防辐射眼镜等。

医学影像设备学重点

医学影像设备学重点

1、螺旋扫描:又称容积扫描,由于扫描轨迹呈螺旋状而命名。

是指X 线球管和探测器连续旋转,连续产生X线,连续采集产生的数据,而被检者随检查床沿纵轴方向匀速移动使扫描轨迹呈螺旋状的扫描方式称为螺旋扫描。

2、滑环:所谓滑环是用一个圆形宽带状封闭的铜条制成的同心环和一CR(计算机X线摄影):是用IP板记录1、CT中探测器的特征? 5、个碳刷代替电缆的一种导电结X线图像,通过激光扫描,使存答:探测器最重要的特性是它们的效率、稳定单相全波整流高压次级电路构,很像电动机的碳刷和集电储信号转换为光信号,此光信号性、响应性、准确性与线性以及一致性。

三选一三相全波整流高压次级电路环结构。

经光电倍增管转换成电信号,再效率是指探测器从X线束吸收能量的百分数。

倍压整流高压次级电路3、Pitch(螺距):X线管旋转一周时扫经A/D转换后,输入计算机处稳定性是指探测器的重复性和还原性。

面床位移距离除以X线束准直理,形成高质量的数字图像。

响应性是指探测器接收、记录和输出一个信号单相全波X线机电路工作原理:宽度(即层厚)。

阳极特性曲线:是在一定的灯丝加热电流所需的时间。

特点是在高压交流电的任一半周,X4、磁场强度:单位正点磁荷在磁场中所下,管电压与管电流之间的关线管都有电流通过,都能产生X线。

该受的力被称为磁场强度。

系。

2、数据处理与接口装置的组成?电路由四个高压硅堆D1~D4构成单相5、均匀性:是指在特定容积限度内磁场灯丝发射特性曲线:是在一定的管电压答:数据处理主要由前置放大器、对数放大器、全波整流桥,两个交流输入端分别接到的同一性,即穿过单位面积的下,管电流与灯丝加热电流之间积分器、多路转换器、模/数转换器(ADC)、高压变压器B次级输出的两端。

高压变磁力线是否相同。

的关系。

接口电路等构成。

压器次级中心点接地。

在单相全波整流6、梯度磁场:是电流通过一定形状结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计算机处对数放大器:考虑到X线的吸收系数与检测到电路里,一般均将流过高压变压器中性的线圈所产生,梯度磁场是脉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的穿透X线光强之间存在对数关系,因此设置点的交流电流整流后,再用直流mA表冲式的,需较大电流与功率。

地质雷达技术应用要点

地质雷达技术应用要点
地质雷发展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是社会需求,包括环境、考古、资源和工程等领域的需求,其中最主要的是工程需求。工程需求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工程勘察,另一个是工程检测,两者对地质雷达的技术要求是不同的。目前的地质雷达在工程检测中应用的效果比较好,而在工程勘察中的效果不理想,原因是雷达目前的技术指标更接近工程检测的要求,而距工程勘察要求有较大的距离。 工程勘察对地质雷达的技术要求最主要的是探测深度和分辨率,目前的探地雷达在北方第四系地层中探测深度可达到20-25m,在南方一般为15-20m。在基岩出露地区探测可能会略深些。可解释的地层的厚度即分辨率约0.5-1.0 m左右。而工程场地勘察关心的深度一般为30-50m,公路与铁路线路勘察关心的深度在20-30m左右,因而地质雷达不能满足大多数工程场地的勘察需要,可满足部分线路勘察的需要。 电磁波在岩土介质中传播时衰减是不可避免的,因而,要加大探深度,必须对雷达的软硬件有较大的改进。硬件的改进有两方面,一个是提高天线的发射功率,另一个是提高A/D转换的动态位数。目前GSSI公司的80MHZ、100MHz强力天线是市场上见到的发射功率最大的天线,双峰值1300V,平均功率分别为3000mw和2500mw。但应用结果表明其探测深度还显不足,应进一步提高。提高探测深度的另一有效措施是提高A/D转换的动态位数n。A/D转换位数n决定了仪器探测的动态大小,是同时记录最强和最弱信号的能力。所能探测的最强与最弱信号的比值应等于2n。加大探测深度时,深浅反射信号的幅值的差异增大,因而仪器的动态范围需要增加。此外,应该提高软件的处理功能,更有效地消除噪音和干扰,提高弱反射信号的识别能力,也就增加了探测深度,可弥补硬件能力的不足。 目前的地质雷达技术指标,基本上是受工程检测需要的引导在发展。工程检测的基本要求是高分辨率,分辨率要求达到厘米级,而对于探测深度要求较低,一般为1-2m以内。近年来,先后开发出各类高频天线,包括手持扫描雷达,天线频率达到2GHz。

电磁波ct说明书

电磁波ct说明书

EWCT-1孔间电磁波层析成像仪使用手册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2012年编写目录前言 (3)1 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4)2 系统简介 (4)2.1发射机 (5)2.1.1 发射机结构 (5)2.1.2 发射机连接 (7)2.2接收机 (8)2.2.1 接收机结构 (8)2.2.2 接收机连接 (9)2.3天线 (10)2.4数据采集处理机 (10)2.5功率指示器 (11)2.5.1 功率指示器组成 (11)2.5.2 使用 (12)3 仪器连接与使用 (13)3.1系统连接 (13)3.2发射机系统连接使用 (13)3.2.1 连接使用步骤 (13)3.2.2 注意事项 (14)3.3接收机系统连接使用 (14)3.3.1 连接使用步骤 (14)3.3.2 注意事项 (15)3.4采集使用 (15)4 仪器维护 (21)4.1仪器正常工作时状态 (21)4.2锂电池使用注意事项 (21)4.3正式工作前的最后检查 (21)4.4常见故障分析 (22)4.5仪器的维护 (22)5 仪器保修 (23)前言非常感谢你选用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研制的EWCT-1型孔间电磁波层析成像仪。

孔间电磁波层析成像仪是地球物理CT技术的一种,它是通过测量透过两钻孔的电磁波能量的吸收衰减量,并通过计算机对观测数据进行层析成像处理,重建两孔间介质电磁吸收系数图像,根据介质电磁特性与地下介质的地层、构造的相关关系,重构地下结构与构造的地质剖面图,可用以探测矿体、溶洞、破碎带……等各种地质体的分布,圈定其边界,确定其产状和延伸。

EWCT-1型孔间电磁波层析成像仪设计轻便、性能可靠,它将数据采集管理和层析成像处理紧密连为一体,实现了数据采集、管理与成像处理的一体化。

该仪器与当前其它型号的电磁波仪器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探头内部电路板采用贴片电路设计,故障率低;2.采用宽频带设计,工作频点的频率偏差小于5Hz;3.采用一次性锂电池作电源,保证仪器工作电压稳定、现场工作方便;4.耗电省、功率大,发射机电源为2节2号3.6V锂电池,功率大于10W。

CT MR操作规范与维护保养

CT MR操作规范与维护保养

一、CT机操作规范(一)准备和关机1、开机是指通过接通电源将供电电流馈送给予主机和计算机系统。

CT机按照自设程序进行自检,在自检过程中,不得随意按动任一功能键及移动鼠标,待自检完成,监视器屏幕上显示人机对话时,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2、球管加热每日新开机时,首先应对球管进行加温,亦称球管训练。

球管加热是在扫描视野内没有任何物体的情况下,用空气扫描方式曝光数次。

球管训练的目的在于保护X线管。

刚开机时,球管温度低,通过管电压和管电流由低到高的训练,使得冷球管温度逐步升高,从而防止了突发的冷高压对X线管的损坏或将灯丝打断。

在开机运行期间,若间隔3h没有进行扫描,则应重新对球管进行加热训练。

3、空气校准由于诸多探测器之间存在有参数和余辉时间的差异,加之球管输出的变化,因而探测器会出现零点漂移现象,影响探测器对数据的准确采集。

零点漂移会引起探测器读得的空气的CT值不是一1000而造成失真,为了修正原始数据零点漂移所带来的误差,所以要进行空气校准,采用空气扫描方式获得探测器各通道的零点漂移值,从而保证采样数据的准确性。

4、机器内存的检查每台机器的内存是有限度的,为了保证当天扫描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前应首先检查内存的空间状况,消除一些处理完毕的图象数据。

5、关机带有冷却系统的CT肌,扫描完后至少等待20min以上再关机,以防因冷却系统停止工作而球管过热,损伤球管及阳极靶面。

(二)扫描方法1、普通平扫CT机的普通平扫是指不注射对比剂的扫描,多采用横断层面扫描,病人仰卧于检查床上,扫描部位伸入扫描架内,定好扫描基线和扫描范围,扫描层厚和间距(或螺距)依检查的需要与CT装置而定。

2、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是指静脉注射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的扫描。

增强扫描的参数一般与平扫相同。

(三)维护与保养1、CT机的工作环境除保持机房、操作间的干净卫生外,重要的是注意环境的温度、湿度条件。

肾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当热量升高到一定限度时机器会停止工作或造成损坏,必须配置空调设备,使机房温度控制在18〜22℃。

放射诊断与治疗设备详细介绍

放射诊断与治疗设备详细介绍

应用领域
X射线设备广泛应用于骨折诊断 、异物定位等领域。
注意事项
虽然X射线设备具有广泛应用, 但应避免过度照射,以免对人 体造成损伤。
核磁共振设备
核磁共振设备简述
核磁共振设备利用原子核自旋磁矩成 像,可获取人体软组织的精细结构。
工作原理
核磁共振设备利用射频脉冲激发人体 内的氢原子核,通过测量释放出的能 量来重建图像。
它由计算机控制,精度高、剂量大, 适用于颅内小肿瘤和功能性疾病的治 疗。
质子治疗设备
质子治疗设备是一种新型放射治 疗设备,利用质子束来治疗肿瘤

质子束具有剂量分布优势和生物 学效应优势,能够提高肿瘤局部
控制率和减少正常组织损伤。质子治疗设备适用于多种肿瘤的 治疗,尤其适用于眼部、中枢神 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等敏感部位的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禁忌症筛选 合适的设备。
与患者沟通,解释设备选择的 原因和可能的风险。
04
放射诊断与治疗设备的未来发展
技术进步与创新
医学影像技术革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不断进步,如增强型X射 线、光学成像、超声成像等新型技术将应用于放射诊断与 治疗领域,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精准医疗的实现
肿瘤。
放射性粒子植入设备
放射性粒子植入设备是一种近 距离放射治疗设备,通过将放 射性粒子植入肿瘤组织来摧毁 癌细胞。
它通常由植入针、粒子源和监 控系统组成,具有微创、安全 、有效的特点。
放射性粒子植入设备适用于多 种实体肿瘤的治疗,如前列腺 癌、肺癌等。
03
设备比较与选择
不同设备的优缺点比较
优点
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的病情、生理特征和治疗反应进行综合分 析,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电磁波CT几种常用成像方法应用效果对比

电磁波CT几种常用成像方法应用效果对比

电磁波CT几种常用成像方法应用效果对比赵威【期刊名称】《《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9(016)005【总页数】6页(P749-754)【关键词】电磁波CT; 岩溶勘察; 吸收系数; 成像效果对比【作者】赵威【作者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地质路基设计研究处湖北武汉43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31 引言地下岩溶一直是困扰西南地区轨道交通建设中的难题,特别是规模溶洞严重威胁着盾构隧道的施工安全。

城市环境因建筑物密集,各种震动、电磁噪声无处不在,传统的物探方法或难以施展,或难以取得理想的数据。

电磁波CT法以其抗干扰能力强,不受地形限制等优势,近年来已经在岩溶勘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3]。

在理论方面,目前主要采用的成像方法有四种:代数重建法(Algebraic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简称ART)、联合迭代法(Simultaneous IterativeReconstruction Technique,简称SIRT)、共轭梯度法(Conjugate GradientTechnique,简称CGT)和反投影法(Back Projection Technique,简称BPT)。

李才明等[4]在ART算法中引入阻尼因子,结果表明使用阻尼因子模型的图像重建结果同地质勘探结果吻合得更好,对干扰信号的抑制效果较明显。

黄玉等[5]基于SIRT算法,提出了一种位置磁矩联合迭代修正算法,提高了水下定位和目标识别精度,抑制了磁场模值及梯度测量误差。

高秀鹤等[6]在CGT算法中考虑变加权函数,改善了传统聚焦反演中聚焦因子选取困难的问题,并用理论模型验证了新算法反演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刘震等[7]在BPT算法中先用Shepp-logan算法对数据滤波,再由滤波后的数据重建出清晰度较高的CT图像。

基于数学理论提出精度与稳定性的公式,衡量算法的鲁棒性。

超长工作面电磁波(CT)坑透技术实践

超长工作面电磁波(CT)坑透技术实践

长的波 长频道 , 引用先进 成像技 术 , 高超 长工作 面杭透 效果 , 高超 长工 作 面异 常 区的预 测预报 。 提 提
关 键词 : 长工作 面 ; 超 电磁 波杭 透 ; 实践 中图分类 号 : 6 1 P 3 文献标 识码 : A 1m 的 l 0 7个接 收点 。
l 电磁 波 C T的基本 原 理
定, 接收机 在 一定 范 围内逐点 观测其 场 强值 。每 隔 5 m 布置一 发射 点 , 0 同时 在另一 巷道 有对应 的相 隔
系数 的大小及 曲线 形 态 , 合 已知 地 质条 件 , 析 结 分 异 常 的性 质 , 出相应 的地 质 推断解 释。 做
第 4期
夏森 林 : 长工 作 面 电磁 波 ( T 坑 透 技 术 实 践 超 C)
电磁波 C T技 术 利 用 电磁 波 在 地 下 岩 层 中传 播时 , 由于各 种岩 矿石 电性 ( 电阻率 P、 电常数 8 介 等) 同 , 不 它们 对 电 磁 波 能 量 吸 收有 一定 的差 异 , 电阻 率低 的岩 矿 石 具 有较 大 的吸 收作 用 。研 究 煤 层与各 种 岩 石 及 地 质 构 造 对 电磁 波 传 播 的 影 响 ( 包括 吸收 、 射 , 次辐 射 等作 用 ) 造 成 的各 种 反 二 所 异 常现象 , 而进行地 质 推断解 释 。 从
21 0 0年 1 2月
矿 业 科 学 技 术
第3 8卷 第 4期
超 长工 作 面 电磁 波 ( T 坑 透 技 术 实践 C)
夏 森 林
( 淮南 矿业 集 团顾 桥 矿 地 测 科 , 徽 安 淮南 220) 30 1

要 :17 1 工作 面 可采走 向长 2 1 m, 向宽 2 1 属超 长 工作 面 , l ( ) 1 62 倾 4 m, 选择 大功 率 坑道 透 视仪 , 用较 选

医学影像设备学重点

医学影像设备学重点

1、螺旋扫描:又称容积扫描,由于扫描轨迹呈螺旋状而命名。

是指X线球管和探测器连续旋转,连续产生X线,连续采集产生的数据,而被检者随检查床沿纵轴方向匀速移动使扫描轨迹呈螺旋状的扫描方式称为螺旋扫描。

2、滑环:所谓滑环是用一个圆形宽带状封闭的铜条制成的同心环和一个碳刷代替电缆的一种导电结构,很像电动机的碳刷和集电环结构。

3、Pitch(螺距):X线管旋转一周时扫面床位移距离除以X线束准直宽度(即层厚)。

4、磁场强度:单位正点磁荷在磁场中所受的力被称为磁场强度。

5、均匀性:是指在特定容积限度内磁场的同一性,即穿过单位面积的磁力线是否相同。

6、梯度磁场:是电流通过一定形状结构的线圈所产生,梯度磁场是脉冲式的,需较大电流与功率。

7、射频系统(RF系统):RF系统包括发射RF磁场部分加接收RF信号部分。

前者由发射线圈和发射通道组成,后者由接收线圈和接收通道组成。

1、数字X线成像(DR)依其结构可分为计算机X线成像(CR)数字X线荧光成像(DF)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

2、CR与普通X线成像比较,重要的改进实现了数字X线成像。

优点是提高了图像密度分辨力和显示能力。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4、CT不同于X线成像,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面,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的重建图像,是数字成像而不是模拟5、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的灰阶图像。

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6、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影像技术。

7、MRI是有软组织高分辨特点及血管流空效应。

8、CT图像还可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密度高低的程度。

但在实际工作中,不用吸收系数,而换算成CT值,用CT值说明单位为HU。

9、CT检查分为平扫、对比增强扫描、造影扫描。

10、物质的密度与其本身的比重成正比,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X线量多,影像在图像上呈白影。

CT机操作规程范文

CT机操作规程范文

CT机操作规程范文一、设备概述二、设备功能1.采集患者的X射线影像数据,并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

2.支持不同的扫描模式,包括静态扫描、动态扫描和增强扫描等。

3.支持不同的成像方式,包括普通螺旋CT、多层螺旋CT和降噪CT等。

4.能够实现多种功能,包括血管成像、心脏CT、肝脏CT、脑部CT等。

三、操作准备1.检查设备是否正常,灯光、屏幕、按键是否正常显示。

2.检查工作站上的设置是否符合患者的需求。

3.检查CT机的环境是否符合操作要求,如温度、湿度等。

四、操作流程1.患者准备a.将患者放置在扫描台上,并调整好位置。

b.根据患者要求选择相应的扫描模式。

c.与患者沟通好操作流程,保持患者的安静。

2.操作设备a.打开CT机电源,启动设备。

b.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例如扫描时间、扫描范围、螺距等。

c.根据扫描模式,进行相应的操作。

d.定位好扫描部位,开始扫描。

3.完成扫描a.当扫描完成后,停止设备。

b.将影像数据保存到工作站上进行处理。

c.根据需要做相关的后处理操作,例如重建、虚拟造影等。

d.将影像数据发送到PACS系统中进行存档和备份。

4.整理设备a.关闭CT机电源,清理设备表面。

b.确保设备处在关闭状态。

c.及时整理工作站上的影像数据,保护患者隐私。

五、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方可进行CT机操作。

2.患者应事先告知操作人员有无禁忌症状,如过敏史、心脏病史等。

3.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有异常及时停止操作。

4.患者在扫描过程中应保持安静,不得随意移动。

5.患者应根据医生的要求,做好扫描前的准备工作,如禁食等。

六、常见问题解答1.什么是CT机?CT机是一种通过X射线扫描人体内部组织结构的医学影像设备。

2.CT机有哪些功能?CT机可以采集患者的X射线影像数据,并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

3.CT机有哪些操作准备工作?CT机的操作准备工作包括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检查工作站设置、检查环境等。

基于电磁波CT三维技术探测工作面异常构造

基于电磁波CT三维技术探测工作面异常构造

基于电磁波CT三维技术探测工作面异常构造∗徐白杨;郭昌放;杨真;周宏伟【摘要】为了在工作面回采之前探明异常构造的类型以及影响范围,消除异常构造给工作面回采造成的影响,利用电磁波CT三维成像技术,并通过数值模型以及平顶山天安煤业有限公司11140回采工作面的应用,证明该方法直观、安全、有效,可以用来指导煤矿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In order to ascertain the abnormal structures'type and influencing range before stopping and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abnormal structures on stopping,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technology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C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ere applied in 11140 stope face in Pingdingshan Tianan Coal Industry Co.,Ltd.,which showed that this meth-od was intuitive,safe and effective to guide safety mining of the mine stope face.【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年(卷),期】2016(042)010【总页数】5页(P23-27)【关键词】回采工作面;异常构造;电磁波CT;数值模型;三维成像【作者】徐白杨;郭昌放;杨真;周宏伟【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21116;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徐州市,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21116;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徐州市,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21116;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徐州市,221116;山西凯嘉能源有限公司,山西省介休市,0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在煤矿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常因遇到未提前探明的异常地质体使开采技术复杂化、开采成本增加、可开采煤炭储量降低,甚至引发灾难性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威胁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CT原理和技术范文

CT原理和技术范文

CT原理和技术范文CT的原理是基于X射线的吸收特性。

X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它可以透过人体组织而被吸收。

当X射线通过人体时,它会与不同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

硬组织如骨骼会吸收更多的X射线,而软组织如肌肉和脂肪则较少吸收。

利用这种原理,通过多个不同角度和方向的X射线扫描,可以获取被扫描物体的多个层面的信息。

CT的扫描过程分为以下几步:首先,患者被放置在一张可以旋转的扫描床上,并被固定好以保持稳定;然后,扫描设备会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发射X射线束通过患者的身体;接着,被穿过的X射线束会通过探测器阵列进行接收;最后,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就可以生成包含横断面图像的三维数据。

CT技术的核心是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

首先,电子计算机会收集探测器上的原始数据,这些数据包括X射线束的强度和通过患者的衰减信息。

然后,计算机会利用数学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将其转换为数字图像。

最后,数字图像会经过后期处理,如滤波和增强,使得图像更加清晰和易于观察。

CT技术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和应用:1.解剖学细节丰富:与传统X射线检查相比,CT可以提供更准确、更详细的身体结构信息,可用于检测和诊断多种疾病,如肿瘤、肺部疾病和心血管病等。

2.高度靶向性:CT可以通过调整扫描参数和不同的成像技术,针对特定的组织进行扫描,以获得具有更高分辨率和对比度的图像。

例如,骨窗技术适用于骨骼结构的观察,增强扫描技术适用于观察血管结构。

3.快速和非侵入性:CT扫描通常只需要几秒钟到几分钟的时间,非常适用于急诊情况下的快速诊断。

此外,CT扫描是无创伤的,不需要手术或注射,较少对患者造成不适和风险。

4.多模态图像集成:现代CT技术还可以结合其他成像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以获得更全面和精确的诊断结果。

尽管CT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一些限制和风险需要注意。

首先,CT扫描会暴露患者于辐射,尽管剂量很小,但长期暴露可能对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

电磁波CT法与钻孔电视在溢流坝帷幕区渗漏探测结合应用研究

电磁波CT法与钻孔电视在溢流坝帷幕区渗漏探测结合应用研究
根据经验值及现场实测资料可知: 完整性较好
的弱风化灰岩吸收系数 β < 0.2 dB / m; 岩溶裂隙发
育带吸收系数 β > 0.2 dB / m; 填充泥的溶洞吸收系
数 β >0.5 dB / m。 完整岩石与裂隙带吸收系数差异
明显, 从物性上能够满足电磁波 CT 测试的地球物
理前提。
钻孔电视成像是将摄像头和带有自动调节光圈
据不同位置上接收的场强大小来确定地下不同介质
分布的一种地下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仪器采用电磁
波成像仪, 频率为 32 MHz, 发射点距为 1 m, 接收
点距为 0.5 m, 采用定发射点方式测量, 异常位置
加密测点。 其现场工作方法如图 1 所示。
站大坝段灌浆帷幕区产生渗漏的情况采用物探探测
并结合地质情况进行分析, 运用跨孔电磁波 CT 法
检查孔 1 连通性好, B12MHP - 6 与 B12MHP - 7 连
通性较弱, B12MHP - 6 号与其余孔无连通。 试验
结果详见表 1。
3.2 孔间电磁波 CT 探测成果分析
在 CMHP - 47 — B12MHP - 4、 B12MHP - 4 —
B12MHP - 6、 B12MHP - 6 — B11MHP - 9 孔之间进行
在已有排水孔中逐段测试, 查明了该坝段裂隙( 溶
洞) 的空间分布情况, 并结合钻孔电视孔壁观测,
确定了渗水位置及水源方向, 为渗水处理方案的设
计提供了充分依据。 通过电磁波 CT 法和钻孔电视
结合, 充分发挥了两种探测手段的长处, 相互补
充, 从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两个维度进行孔隙确
定, 为后期灌浆孔布置提供了明确的输入条件, 减
文献标识码:A

影像设备学重点

影像设备学重点

影像设备学重点高输出容量:1/3~1/5(4)体积小、重量轻。

2,构造:铁心、初级绕组、次级绕组、绝缘材料电离室自动曝光控时电路:利用气体电离效应,使X线胶片达到理想密度时切断曝光X线设备特点1.通过测量透过人体的X线来实现成像;2.X线作为载体;3.普通平片空间分辨率高,密度分辨率低;CT 相反;4.能转换为数字图像;数字X线成像原理:x射线透过人体,通过检测器接受信号,再通过A/D转换器进行计算机处理(此时图像可以进行存储),最后经过D/A转换器显示或者摄影。

计算机X线摄影原理(CR);1,信息采集:CR系统中入射到IP的X线量子被IP的成像层内的荧光颗粒吸收,释放出电子,其中一部分电子散布在成像层内呈半稳定状态,形成潜影;2,信息转换:用激光照射已形成的潜影时,半稳定状态的电子释放出光量子,发生PSL现象,光量子随即由光电倍增管检测到,并被转化为电信号(模拟信息),这些电信号经ADC转换为数字信号;3,信息处理:由计算机来完成,对数字化图像作各种处理,如大小测量、放大、灰阶处理、空间频率处理、减影处理等。

4,信息存储和记录:用存储媒介存储数字图像;用激光相机将图像打印记录在胶片上。

成像板(IP板)的结构和作用:(1)表面保护层:防止PSL物质层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损伤(2)PSL物质层:具有适度的柔软性和机械强度,不因湿度、温度和放射线、激光等影响发生物理性质变化(3)基板:保护PSL物质层免受外力损伤(4)背面保护层:为防止使用过程中IP之间的摩擦损伤成像板的原理:X线→PSL物质(BaFXEu 2+晶体),发出荧光,荧光强度与入射X线量相关,形成潜影→激光扫描→电信号(模拟信号)→A/D 转换(数字信号)。

IP板的特性:1,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2,时间响应3,动态范围4,存储信息消退5,天然辐射的影响。

IP使用注意事项:(1)IP使用前应用强光照射,消除存在的潜影;(2)曝光后IP必须在8h内扫描读出;(3)IP不仅对X线敏感,对紫外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以及电子等电磁波也敏感,摄影前、后的IP都要屏蔽。

钻孔电磁波层析成像CT 技术及其应用

钻孔电磁波层析成像CT 技术及其应用

・ !"・
第 # 期 $ 总第 #"" 期 % &’’" 年 & 月
程度较弱。
山西水利科技 EF$GHI FJKDA!06FGI6E
; 到限制 ( 7’ 3 左右 )
()* # $ +),-. (’* #"" % /01* &’’"
针对以上测试结果 2 建议防渗帷幕挖除 & 3 4 5 3 的表层 风化层 2 清除干净后 2 浇筑厚 ’* " 3 的混凝土盖板 2 然后按设 计要求钻灌浆孔 2 进行防渗帷幕灌浆 2 灌浆效果的检查采用钻 孔电磁波 6+ 及钻孔声波测井 2 现灌浆工程正在施工中。
切结构面, 一般延伸较短, 有碳质膜或钙质充填。其中车水桶 组中段厚层灰岩地层岩溶发育, 岩体透水性较强, 岩层层面方 向约为 ):"%B。 ’+ ’ 工作方法与技术 经过试验, 本工程区的最佳频率段为 > CDE 7 ! CDE, 因 此选择了 " CDE 7 #’ CDE 的频率段进行数据采集工作, 间频 为 ’ CDE。每个剖面测试完成后,对所测数据进行了抽样检 查, 抽样率为 % F , 检查结果表明, 均方误差小于 G % F , 满足 规范要求。 把采集到的最佳频率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 绘制 出两钻孔间的电磁波 3, 成果剖面图。 ’+ 8 应用效果评价 以 4568 和 456#% 剖面为例。 两孔口高差 ’+ ( @, 剖面方 该剖面两孔间水平距离 "A @, 成果剖面见图 ’ 。由图 ’ 可以看出, 该剖面整体 向约 6:#(%B, 上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吸收区: # & 高程 #’% @ 以上部分为相对 高吸收系数区; 岩体 ’ & 高程 #’% @ 以下部分为低吸收系数区, 完整。 高程 #’% @ 以上又可分以下两部分: ! 从 456#% 孔的高 程 #=( @ 7 #!! @ 至 4568 孔的高程 #!! @ 7 #8’ @ 为连续的 高吸收系数条带, 呈扇形由 456#% 孔向 4568 孔分布。在此条 带内,高吸收系数区主要集中在剖面的中部,靠近 4568 孔一 侧相对高吸收系数区的范围更大一些。造成此高吸收系数区 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 岩体受风化的影响, 完整性 较差; 其二, 在此剖面方向上多发育断裂构造; 其三, 有一定规 模的溶蚀洞穴存在的可能性。" 中部略靠近 456#% 孔一侧高 程 #%% @ 左右、高程 #"( @ 左右的相对高吸收系数闭合区和 靠近 4568 孔一侧高程 #"% @ 左右相对高吸收系数区推测为 岩溶的反映。

核磁共振检查(MR),您了解么?

核磁共振检查(MR),您了解么?

核磁共振检查(MR),您了解么?核磁共振检查(MR),你是否听说过这个名词?它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利用强磁场和电磁波来展现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核磁共振检查的基本原理、常见应用、优缺点和注意事项,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项技术。

一、核磁共振检查的基本原理核磁共振检查是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该现象涉及到人体内的氢原子。

在人体内,水分子是由氢和氧组成的,而氢是MR检查中的关键元素,当您置身于核磁共振机的磁场中时,您身体内的氢原子会受到强磁场的影响,使它们产生磁共振信号,这些信号随后被接收线圈捕捉,并通过计算机处理成图像。

图像中的不同组织和器官会以不同的方式响应核磁共振信号,从而呈现出不同的信号强度和对比度,例如,脂肪和骨髓通常会呈现白色,而脑脊髓和肌肉则呈现灰白色,液体和血液则呈现黑色,这种差异允许医生识别不同的组织和病变。

此外,核磁共振检查可以使用不同的扫描序列和参数来突出显示不同类型的信息。

这包括T1加权和T2加权图像,弥散加权图像,灌注加权图像以及功能性图像,这些不同的图像类型在不同的医学应用中都有其独特的用途,使核磁共振成为多功能的影像技术。

二、核磁共振检查的常见应用1.颅脑核磁共振:用于评估脑部结构、检测脑肿瘤、中风和神经系统疾病,核磁共振可以清晰地显示脑组织,包括白质、灰质和脑脊髓,以及血管和液体积聚,这使医生能够检测出脑部异常,如肿块、出血或炎症。

2.脊柱核磁共振:用于评估脊柱的结构,检测脊柱骨折、间盘膨出、脊髓压迫等问题,核磁共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清晰显示椎间盘、脊髓和神经根。

3.关节核磁共振:用于诊断和评估关节疾病,如关节炎、半月板撕裂、韧带损伤等,核磁共振可以揭示软组织的损伤,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4.心脏核磁共振: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工具,它可以显示心脏的各个房室、瓣膜、冠状动脉和心肌,提供有关心脏健康的关键信息,对于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规划,核磁共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CT设备保养与维护

CT设备保养与维护
三、螺丝紧固 根据需要打开机罩,在保证断电的情况下检查端子排上的螺丝是否 松动,接插件是否牢靠,线扣及线托是否脱落,如发现则加固之。 每三个月应检查机架旋转同步带的松紧度,方法如下:
四、主旋转同步带的张紧调整
用约5KG的力度压同步皮带,其弧度应在14±0.5MM人做身体检查时常常会遇到很多特殊的情况如病人在扫描过程中出现呕吐流血或小孩撒尿等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处理防止进入定期维护与保养1外部的三相电源检测包括三相电源的相位相辐平衡稳定及相辐均衡不移相及地线的阻值与接地良好与否
CT设备保养与维护
一、日常保养与维护 二、定期保养与维护
日常保养与维护
为减轻机械系统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需定期进行保养,添加润滑 脂。

扫描采用的润没脂可与旋转轴承的润滑脂一致。
定期维护与保养
六、软件维护 1、在非扫描状态时,要关闭各类窗口,禁止使机器处于待曝光扫描 状态。


2、定期进行水模校准及空气校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使图像质 量得以保证。
3、及时清理磁盘空间,以保证数据的畅通。


4、 开机和关机时,要严格按照机器程序及指令提示进行操作。准 备停电时要提前关机。
5、当机器长时间搁臵不用时,要定期开、关机一次,并进行一次 预热扫描,以保证软件和硬件正常运行。
定期维护与保养
6、禁止在机房及控制室内使用手机,防止电磁波干扰。 7、减少旋转阳极的空转磨损,(不曝光时,禁止旋转阳极转)。 8、定期对球管的mA、Kv、S基准值进行校准。 9、认真记录机器每天的运行情况。 10、与维修工程师保持密切联系,稍有隐患立即排除。
定期维护与保养
二、主旋转轴承的保养 CT机使用每三个月应加润滑脂一次,每次加润滑脂量根据使用的频 度不同而不同。 平均日患者大于20人次的设备则每次加润滑脂应不超过200克,平均 日患者量小于10人次的设备则每次加润滑脂量应不超过100克。 注意: 严禁使用添加二硫化钼的润滑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仪器设备 —JW-6型地下电磁波系统
• 主要技术指标: • • • • • • • • • 工作频率 扫频范围: 0.1MHz~35.0MHz; 扫频间隔: 0.1MHz~9.9MHz; 发射机输出脉冲功率: 10W~50W; 接收机测量范围: 0.2μV~30mV; 钻孔发设机和接收机尺寸:Φ=40mm; L≤1100mm; 地面采集控制器尺寸: 260×120×155mm; 钻孔仪密封性能: 15Mpa; 仪器工作温度: 0~50℃。
地下电磁波CT及设备
高 文 利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地下电磁波CT及设备
一、方法简介及应用范围 二、应用实例 三、仪器设备
一、方法简介及应用范围 —地下电磁波法
地下电磁波法是利用无线电波在
钻孔或坑道中分别发射和接收,根据
不同位置上接收的场强的大小,来确
定地下不同介质分布的一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下地球
矿体及溶洞、破碎带等 )时, 由于不同介质对电磁波的 吸收(β )存在差异,导致场强大小发生变化。 地下电磁波法层析技术(CT)就是根据实测数据, 依照电磁波在地下有耗介质中传播规律及一定的物理和 数学关系反演透视剖面上的物理量的分布,最后以图像 的形式表现出来。
一、方法简介及应用范围 —地下电磁波法
物理勘查方法。
一、方法简介及应用范围 —地下电磁波法
地下电磁波法涉及电磁波在地下有耗半 空间的辐射、传播和接收,其正反演问题的
理论基础是电磁场理论和天线理论。下式为
地下电磁波法中的场强观测值公式: E = E0'e-β r f(θ )r-1
一、方法简介及应用范围 —地下电磁波法
当电磁波穿越不同的地下介质(如各种不同的岩石、
1.固体矿产勘探应用 2.在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3.水库坝体及坝基渗漏勘查 4.工程地质方面的应用
5.煤田防治水患方面的应用
6.进行“三下”开采的采区“三带”
发育
二、应用实例 (1)—景九公路湖口大桥选址
湖口大桥选址WT5 WT11剖面地下电磁波CT图
WT5
-25
WT11
-30 -35 -40 -45 H(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 20 40 60 80
780
780
760
760
(dB/m)
0.95
740
740
0.90
720
720
0.85
0.80
700
700
0.75
0.70
680
680
0.10
高 程 (m)
二、应用实例(8) —铁路路基采空区勘查
三、仪器设备 —JW-6型地下电磁波系统
三、仪器设备 —JW-6型地下电磁波系统 仪器特点: ●灵活的频率选择。不更换任何部件,最 多有320个工作频率。 ●同步和非同步两种工作方式。 ●井下仪器与地面采集控制器采用数字传 输方式。 ●菜单操作、液晶显示、掉电保护RAM、 标准RS-232的地面采集控制器。
三、仪器设备 —JW-6型地下电磁波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包括: ●数据传输与预处理 ●数据滤波 ●层析成像(CT)等模块。 此系统具有安装简易、用户界面友好、 运行速度快等特点。
二、应用实例 (2)—湖南大桥桥墩勘查
湖南怀化舞水二桥ZK22---ZK19 电磁波跨孔CT 图
ZK22
0 2
1:100
4
ZK19
6
206
206
9.0
204 204
8.0 7.0
202
202
6.0 5.0
200
200
4.0 3.0
198
198
2.0 1.0
196
196
0.0

二、应用实例(3) —唐山体育馆地面塌陷勘查
二、应用实例(4) —深圳龙岗地面塌陷勘查
二、应用实例(5) —云南昭通水库右坝渗漏勘
二、应用实例(6) —武汉陆家街长江堤坝塌陷勘查
二、应用实例(7) —新疆小热泉子铜矿
图4 新 疆 小 热 泉 子 铜 矿 区 ZK1106
1:1000
ZK701 地 下 电 磁 波 法 CT图
ZK701
ZK1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