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发热证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10)虚阳外越发热。并分别总结出其特点及其治法,最后指出《伤寒论》中还有两种病因同时所致的发热。 关键词发热 伤寒论 中医学术发掘
中图分类号 R.22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97X(2008)09—0018—02
发热可见于多种疾病。《伤寒论》中有100多个 条文提及发热.明确其病因.确立治法.充分体现了 辨证论治的法则。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目前仍对临 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现小揣浅陋,将《伤寒论》中关 于发热的证治进行归纳整理。俾对临床有所参考。 1外感发热
因膀胱气化不利,水道失调。水蓄于内.致使上 焦不行而营卫不利。故有发热之证。如《伤寒论)28 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 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 汤主之。”其头项强痛。非为表证.乃是水邪郁遏太阳 经中之阳气所致。其辨证要点为小便不利。小便不利 即为气化不利、水邪内停的反映。故治用桂枝去桂加 茯苓白术汤主之。
因瘀血阻滞于内.气血运行不畅.血与热结于下 焦,引起发热。《伤寒论)126条:“伤寒有热,少腹满, 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町余药, 宜抵当丸。”临床特点为:少腹满而小便通利。舌质紫 暗或有瘀点.脉涩。以抵当丸攻下瘀血nij除热。 5阳明气分发热
此乃邪气内传阳明.从燥化热,无形邪热,充斥 表里内外而致发热。《伤寒论)176条:“伤寒。脉浮滑。 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本条里有寒,应 作里有热解。其临床特点为不恶寒.但恶热,大汗出, 脉滑数.其中脉滑为辨证的关键。若伴有渴欲饮水. 乃热盛津伤.宜用白虎加人参汤以清热益气生津。这 里应注意的是.仲景是用人参保胃中津液的,而不是 石膏,试观《伤寒论》中白虎加人参汤各条,无一不 渴。而白虎汤各条.均没有提到口渴。由此可知。 6热郁胸膈发热
除此以外.在临床上也常常见到两种病因相兼 而致发热的证候,仲景在书中也有论述。如《伤寒论》 第38条的大青龙汤证.是风寒束表、里有郁热之证。 立解表清里之法;《伤寒论》第40条的小青龙汤证, 是风寒束表、里有水饮之证.立解表化饮之法;《伤寒 论》第146条的柴胡桂枝汤证.是太少并病之证。立 太少双解之法:《伤寒论》第165条大柴胡汤证,乃少 阳阳明并病之证.立和解少阳兼通下里实之法。不一 而足,均需对证而用。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ll参考文献
热与湿合,湿热郁蒸,交结不解而致发热。《伤寒 论)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 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 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此即论湿热郁蒸发热的证治。因湿热交蒸,热不得外 越.湿不得下泄,故而发热,口渴,身目俱黄,色泽鲜
明,小便黄赤短少。或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舌 苔黄腻。脉沉数,治以菌陈蒿汤以清利湿热。
营卫不和.卫强营弱.卫外不固,营不内守而致 发热、汗出之证,,《伤寒论》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 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
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十呕者,桂枝汤主之。”54条: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 和也。”95条又云:“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 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其临床特点 是发热、汗出、恶寒、脉浮缓,此即太阳中风证,以桂 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 3蓄水发热
~学术探讨
《伤寒论》发热证治
张涛常秀生王彦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600)
摘 要 通过整理归纳《伤寒论》中有关发热的条文,把发热的病因归纳为IO个方面:(1)外感发热;(2)营卫不和发
热;(3)蓄水发热;(4)瘀血发热;(5)阳明气分发热;(6)热郁胸膈发热;(7)阳明里实发热;(8)湿热郁蒸发热;(9)少阳病发
风寒外袭。肌表受邪.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正邪 交争,故而发热。《伤寒论)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 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 之。”46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 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一 般而言,其临床特点是:恶寒,无汗,头痛,身痛,舌淡 苔白,脉浮紧。治当以发汗解表,立麻黄汤以开之。临 床注意不可过汗。若其人年高体弱或平素阳虚.则寒 邪易直中少阴.因太阳、少阴为表里,故此证又称“太 少两感证”。症见:发热,恶寒甚。精神倦怠,脉沉。此时 宜表里同治.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解表.此时的 辨证要点为沉脉,沉脉主里。为少阴里虚寒证的确据。 但本方非常服久服之品.见效即止。 2营卫不和发热
上为湿热并重之法.若热大于湿.可予栀子柏皮 汤为主加减;若兼有表邪未解.可予麻黄连翘赤小豆 汤以解表散邪、清热除湿。 9少阳病发热
少阳病发热.其主要的特点是往来寒热,即寒热 交替出现,因邪在少阳.半表半里.枢机不利.正邪纷 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故往来寒热。《伤寒论)96 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 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其临床特点 即为上述柴胡四症。及其提纲症,即口苦、咽干、目 眩.此外。脉弦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主症,有时发 热并不表现为典型的往来寒热.可以只凭脉即定为 少阳病发热,如《伤寒论)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 发热者.属少阳。……”此条补出少阳之脉。至此可以 看出。同为头痛发热.脉不同而病位各异。若脉浮而 头痛发热,是病在太阳之表,当用汗解;若脉沉而头 痛发热。乃太少两感证。当助阳解表,太少同治;若脉 洪大或滑数而头痛发热.是病在阳明之里.当清下里 热:今脉弦细而头痛发热。是病在少阳半表半里,当 和解治之。可见学伤寒应前后互参,方能融会贯通。 lO虚阳外越发热
因阳气大衰.阴寒内盛.虚阳被格拒于外而现假 热的证候。《伤寒论》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 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 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 四逆汤主之。”通脉四逆汤与四逆汤药味全同,只是 干姜、附子的用量较大。因而温阳驱寒、回阳救逆的 力量更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虚阳外越的证候。
此类发热乃是由于无形之邪热扰乱胸膈而蕴郁不 去所致。在于火郁而不伸。《伤寒论》76条:“……发汗 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憔, 栀子豉汤主之。……”77条:“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 中窒者……”78条:“……身热不去,心下结痛者……” 均表明有火邪蕴郁于胸膈之上.或下胃之上脘而表现 虚烦,甚则懊侬.或胸中窒。或心下结痛等症状。懊侬指 烦郁特甚,坐卧不宁。使人难以忍耐,口不能述其状。手 不能指其苦.乃是无可奈何的一种火郁症状闭。治以栀 子豉汤以清宣郁热。若热邪伤气而见少气者.则加甘草 以补之:若兼呕吐者.则加生姜以和胃降逆止呕。 7阳明里实发热
外邪入里化热,津液受伤,燥结成实,或邪热与 肠中宿食结为燥屎,阻塞肠道。腑气不通所致发热, 也即三承气汤证。其临床特点是日晡潮热.手足溅然 汗出.大便不通,脘腹痞满,腹痛拒按,舌苔黄燥或焦 燥起刺.脉沉实或实大滑数,可用大承气汤攻下实 热.荡涤燥屎.此乃阳明腑实重证的治法。若燥坚不 甚.可用小承气汤轻下热结,泻热除满。 8湿热郁蒸发热
肾主水,若少阴阳虚,气化失司,水不化津。水湿 之气泛于肌肤亦口r造成发热。《伤寒论》82条:“太阳 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喟 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此条中发热不应为
虚阳外越之发热。乃阳虚水泛、水气泛于肌肤所致, 此时应以真武汤温阳利水.水去则热除。
若少阴阴虚。无以主水,可致阴虚水停。不过,肾 阴不足所产生的水液病变在病理上有其特征:一方
【l】陈明.刘渡舟运用猪苓汤的经验:76例验案分析.山东中 医药大学学报。2000,24(1):41
【2】刘渡舟.伤寒论临证指要.2版.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86 第一作者:张涛(1973一),男,主治医师,本科学
历。中医内科专业。电子邮箱:ztwk2005@sina.corn 收稿日期:2008—03—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作者:唐清华(1982一),女,硕士研究生,主 要研究方向:温病辨证方法与临床。电子邮箱:
tangyaya_O@163.om
收稿日期:2008—03—24
编辑:韦 杭冯广清
田兰塑!兰竺苎竺堂兰!塑弘善中医药
万方数据
学术探讨
面阴虚导致水停.另一方面肾阴虚不能上济心火.又 能产生内热.停水与内热相互搏结.则形成了水热互 结这一特殊的病理结果….亦可导致发热.此时当以 猪苓汤育阴利水清热。 4瘀血发热
编辑:张越傅如海
万方数据
弘岩中医药!竺竺璺竺竺兰苎!竺固
散.最易伤阴耗气.暑邪久热就易f}{现气阴两虚之 证。此证除夜寐不安、食不甘味、神识不清,还可伴见 气短、EI十、舌苔干、脉细数等。吴氏用三才汤治之。 此方补气、益阴兼顾,用人参、天冬、干地黄.方后补 充道:“欲复阴者,加麦冬、五味子、.”是以甘凉法复其 气阴。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中对邪热已去、伏暑已解 之饮食未进及不寐,提出“敛液补虚”之法,以人参、 茯神、麦冬、五味、炒自芍、辰砂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