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与物态变化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的知识点并不是十分的多,而且比较容易掌握,下面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我国的温度单位:℃(摄氏度)(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2、温度计(1).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
(注意根据不同的测温需要选择液体。
(2)种类:常见的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
它们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不同,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也不同。
(3)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要两认清,一是认清量程,二是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测量时一是注意放: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原因有:一是易碰破,二是容器底和容器壁处的温度与液体中间的温度有差异);二是注意等:放入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因为热传递需要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三是注意正确的读: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与凝固1、熔化(1)定义:固态变为液态。
例如①春天来了,雪山上的冰雪熔化。
②太阳出来路上积雪熔化。
(2)熔化吸热。
例如①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造成气温降低。
②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冰棍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2、熔化规律: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时不变的那个温度值就叫熔点);非晶体熔化时也吸热,但温度一直上升。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
(1)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能继续吸到热。
(2)熔化的图像:晶体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反映图像上就是图像上有一段是平的,与时间轴平行。
画图讲解图像各段含义。
3、凝固:(1)定义: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例如:水结成冰,工厂里用铁水浇铸成零件。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一、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
1、温度计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等。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例如,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在温度升高时膨胀,在温度降低时收缩,从而指示出温度的变化。
使用温度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摄氏温度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 100℃,将 0℃到 100℃之间平均分成 100 等份,每一份就是 1℃。
二、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1、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变成水就是熔化过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冰、海波、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石蜡、松香、玻璃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变成冰就是凝固过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凝固温度。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2、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就越快。
沸腾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还会随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初中历史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全)
初中历史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全)在初中历史学科中,了解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总结初中历史中涉及到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全部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概念和内容:1. 温度的概念与测量:- 温度是物体内部粒子运动的快慢程度的体现。
- 温度的测量单位为摄氏度(℃)或华氏度(℉)。
- 常用的温度测量工具包括温度计和红外线热像仪。
2. 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 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凝结,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 物质的物态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
在一定温度下,物质会经历特定的物态变化过程。
3. 温度与升华:- 升华是一种物态变化,指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直接转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阶段。
- 一些物质,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接触空气时可以发生升华。
4. 温度与融化点、沸点:- 融化点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不同物质的融化点各不相同。
- 沸点是指物质在一定压力下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不同物质的沸点也各不相同。
5. 温度与相变图:- 相变图是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物态变化的图表。
- 相变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规律。
总之,通过研究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初中历史学科中,我们需要了解温度测量方法、物质的相变规律以及相变图等相关概念和内容。
以上是初中历史中关于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全部知识点。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物态变化与温度
物态变化与温度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呈现的状态改变过程。
根据温度的不同,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的物态之间进行相互转换。
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能够观察到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物态变化的现象。
本文将从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以及气态到液态的角度探讨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在固态到液态的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间距逐渐增大,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从而使得物质的形态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这个转变过程存在一个临界温度,称为熔点。
当温度达到熔点时,物质的结晶结构开始破坏,分子逐渐离开固定位置,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以水为例,其熔点为0摄氏度。
当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强,水变为固态冰;当温度升高到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强,水变为液态。
这种由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是温度对分子间距以及分子热运动的影响。
在液态到气态的过程中,物质的分子能量逐渐增加,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引力逐渐克服,从而使得物质的形态由液态转变为气态。
与固态到液态相似,液态到气态的转变也存在一个临界温度,称为沸点。
以水为例,其沸点为100摄氏度。
当温度低于100摄氏度时,水分子热运动增强,液态水逐渐转变为水蒸气;当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进一步增强,水变为气态水蒸气。
这种由液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也是温度对分子能量以及分子热运动的影响。
与固态到液态以及液态到气态相反,气态到液态的过程中,物质的分子能量逐渐减小,分子热运动减弱,分子间的引力逐渐起作用,从而使得物质的形态由气态转变为液态。
这个转变过程也存在一个临界温度,称为露点。
以水为例,当气态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到饱和状态时,水蒸气中的水分子会凝结成液态水滴,此时的温度即为露点。
这种由气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是温度对分子能量以及分子热运动的影响。
总之,物态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能够影响物质分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的物态。
物态变化与温度(共18张PPT)
云,形状各异。你是否知道云从哪里来 ?
雨,来自何处?又漂向何方?
传说纷飞的雪花来自天上“婆婆”的 羽毛枕头。你是否相信?
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1、人可以造雨吗?
将冰放入试管中,然后加热,观察冰的变化。
不断加热,水沸腾后,用玻璃片靠近试管口。
通过观察你可知:在加热过程中,冰变成了
水,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玻璃片上又复
273 .15℃。
在微观粒子和天体研究方面都采用热力学温标。
寒暑表
体温计
实验用温度计
常用温度计
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汞、煤油、或酒精等液体的热胀 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构造
管内液体 量程 分度值 使用方法
实验用温度计
玻璃泡与玻 璃管相连
水银、煤油
-20℃~ 100℃
1℃
不能离开被 测物体读数
-30℃~
寒暑表
同上
酒精
50℃ 1℃ 直接读数
玻璃泡与支
35℃~
可以离开人
体温计玻璃管之间来自汞42℃ 0.1℃ 体读数,用
有缩口
前需要甩
1、数字式温度计:根据物质导电性与温度
关系制成的。 2、用双金属片制成的温度计。
°C
最高温度值?
120
使用前 假如上空的温度较低,水还能以雪的形式降到地面。
物理学中,物质有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原成水。如果把水放入冰箱,水还能复原成
冰。
2、云、雨、雪 是怎样形成的?
太阳照射使地面的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 上升。在上升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 滴或小冰晶,形成了云。
当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雨便产生了。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温度:通常把物体的叫做温度。
2、摄氏温度:把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的温度规定为100℃。
3、温度计
(1)原理:根据的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
①使用时,要认请温度计的和,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只与充分接触,
③待示数后再读数,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
二、熔化和凝固
5、熔化:物质从变成,熔化要。
凝固:物质从变成,凝固要。
6、熔点和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
7
8、晶体的熔化曲线与凝固曲线
(1)物质在AB段是态,热,温度。
(2)物质在BC段是态,热,温度。
(3)物质在CD段是态,热,温度。
(4)物质在DE段是态,热,温度。
(5)物质在EF段是态,热,温度。
(6)物质在FG段是态,热,温度。
(7)物质熔化用时,熔点是;凝固用时,凝固点是,说明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
固点是的。
9、装有晶体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时,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1)(2)。
三、汽化和液化
10、汽化:物质从变为叫汽化,汽化有和两种形式,都要。
液化:物质从变为叫液化,通过和可以使气体液化。
12、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1)(2)。
四、升华和凝华
13、升华: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升华,升华要。
凝华: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凝华要。
八上物理物态变化温度笔记。
八上物理物态变化温度笔记。
标题:八上物理物态变化温度笔记一、引言在八年级的物理课程中,我们将会学习到物态变化和温度的概念。
物态变化是物质在形态上的变化,如固态、液态和气态,而温度则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本篇笔记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物态变化和温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物态变化与温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程度的量度。
当我们给物体加热时,分子运动加剧,温度升高。
反之,当物体冷却时,分子运动减缓,温度降低。
而热量则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2.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例如,冰融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水蒸发成水蒸气需要释放热量。
3. 熔点与沸点: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是两个重要的物态变化温度。
熔点是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沸点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这些温度取决于物质的分子结构和能量。
三、笔记整理1. 物态变化和温度的关系:物态变化通常伴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温度的变化又是由热量的吸收或释放引起的。
2. 理解温度的意义:了解温度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物质的状态,以及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冰河时代的开始和结束。
3. 物质的三态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到物质的三态。
例如,冰箱用于降低物体的温度,使其保持固态,以保持食品的新鲜;而蒸馏器则利用物质的沸点将其转化为气态,以便提取其中的有用物质。
4. 熔点和沸点的应用:熔点和沸点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应用。
例如,炼钢工业中需要控制钢水的温度以制造高质量的钢;而制冷设备则利用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来实现制冷效果。
四、实验与观察1. 观察水的沸腾:通过观察水在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气泡的产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沸点的概念。
2. 观察冰的融化:通过对比冰在室温和加热条件下的融化过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熔点的定义。
3. 观察气化过程:我们可以观察到液体在受热时逐渐变为气体,这个过程称为气化。
通过观察气化过程,我们可以理解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转变。
《温度与温度计》温度与物态变化PPT优质课件
例题
1.温度是表示_物__体__冷__热__程_ 度_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 据_液__体__热__胀__冷_ 缩_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 示采用的是__摄__氏__温度,它把1标准大气压下冰__水__混__合__物_的温 度规定为 0℃,把1标准大气压下__沸__水__的温度规定为 100℃.
例题
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物质中,没有确定形状,没有确定体
积的是( A )
A.气体
B.液体和气体
C.固体和气体
D.固体和液体教育网
二、温度
课堂探究
用“冷”无法描述凉 水与冰的冷的程度
有时,人们对冷热的感 觉是不可靠的
因此,人们引入温度这一物理量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
温度用字母t表示。越热的物体温度越高;越冷的物体温度越低。 人们用摄氏度(℃)作为常用的温度单位。摄氏度是这样规定的:在1个 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水沸腾时的温度定 为100 ℃。
5、三种常见的温度计
名称
量程
分度值
液体
结构(有无 缩口)
实验室温 度计 -20 ℃~110 ℃
水银、
1℃ 煤油
无
体温计 35 ℃~42 ℃
0.1℃ 水银
有
寒暑表 -30 ℃~ 50 ℃
1℃ 酒精、
无
煤油
6、体温计
(1)量程: 35 ℃ ~42 ℃ (人的正常体温约 37 ℃ )
(2)分度值: 0.1 ℃
2、用同一只温度计测 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C ) A.0℃的水温度高 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二者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
课堂小结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物态变化,如水从液态变成冰固态,或从液态变成水蒸气气态。
而这些变化与温度密不可分,而温度的测量对我们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至关重要。
温度的概念温度是一个物体热能状态的表征,通常用开尔文(K)或摄氏度(℃)表示。
温度越高,说明该物体分子运动越激烈,所含热能也越多。
相反,温度越低,说明分子运动越缓慢,所含热能也越少。
温度的测量温度的测量需要使用温度计。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两种。
水银温度计:内部充满的是水银,当温度升高时,水银会膨胀而上升,反之降温时水银会下降。
电子温度计:采用热敏电阻、热电偶等电子元件来检测物体温度的变化。
在不同物体温度下,电子元件的电阻值、电压等都会发生变化。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主要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固态:物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距离小,交叉错综,无法自由流动。
液态:物质分子排列松散,分子间距离较大,能相互滑动,所以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分子彼此独立,分子间距离很大,散乱运动,自由滑动,具有高度流动性。
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物质物态的变化与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有直接关系,下面我们逐一探究。
固态与液态的转化:当物质升高到一定温度时,固态物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以至于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改变,变得松散起来,从而变成液态。
这种转变的温度称为熔点,熔点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种类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液态与气态的转化:当液体物质升高到一定温度时,液体分子对周围环境的吸引力大大减小,分子的运动速度会变得更快,足以克服液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约束,自由地运动,以至于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这种转变的温度称为沸点,沸点的大小也取决于物质的种类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固态与气态的转化: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物质直接由固态转变为气态,这个过程叫做升华。
如干冰在室温下从固态转化为气态,这是在固态状态下物质分子的运动速度足够大,可以跨越液态状态直接转化成气态,同时外界压力不影响其转化过程。
九年级-物理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一、温度1. 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3.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用T表示, 单位是开尔文。
通常用摄氏温度, 用t表示, 单位是摄氏度(℃)。
摄氏温度中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 沸水的温度为100度, 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 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 两种温度的换算关系T=t + 273.15K4.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 下有玻璃泡, 里盛水银或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 在玻璃管外面均匀地刻有刻度。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 目的是: 温度变化相同时, 体积变化大, 上面的玻璃管做细, 目的是: 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 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读数准确。
②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4.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 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以便准确读数。
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医用温度计也叫做体温计, 内装液体是水银, 比普通温度计多一个细弯管, 使温度计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的温度, 所以体温计用前要把升上去的液体用力甩回到玻璃泡里, 并消毒后再测人体温度。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分度值是0.1℃。
二、物态变化1. 熔化(1)定义: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熔化需要吸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 晶体如:海波、冰、石墨、水晶、食盐、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 非晶体没有熔点。
(3)熔点 :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第一节--物态变化和温度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物态变化和温度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思考:自然界的水存在的形式有哪些?固态:冰雪霜雾凇雹液态:水雨露雾“白气”气态:水蒸气二、温度: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三、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缩口。
每次使用前都要将体温计甩几下。
其他温度计不能甩。
四、物态变化: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熔化;1、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的物质例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2、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熔化图象:晶体熔化特点:非晶体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二、凝固 :1、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2、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一.认识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一样则冷热程度一样,0℃的冰与0℃的水,冷热程度一样)。
(2)符号:t ,(3)单位:℃(摄氏度)(4)规定: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位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0-100℃之间划分为100,每一份就是1℃。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37℃,读作37摄氏度,-6℃读作零下6摄氏度。
(5)测量工具:温度计,其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估:观察温度计的量称,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在量程内。
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但不接触容器的杯壁与杯底。
)读:待温度计内的液面稳定时再水平读数。
让人感觉最舒适的室内温度约25℃。
二、物态变化(1)定义:物质状态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即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2)认识物态变化图表(3)常见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4)注意: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滴,雾、热水冒的白气,冰棍冒的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三、认识汽化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1)蒸发:一种缓慢的汽化,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2)沸腾:一种剧烈的汽化,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发生沸腾要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3)影响蒸发快慢的3个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通速度(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质量无关)探究实验:控制变量法(4)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
四、认识熔化(1)物体由固体变为液体时,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叫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叫非晶体。
常见的晶体:冰、海波、食盐、石墨、金属。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沥青、玻璃、石蜡。
e、沸腾实验与熔化实验(1)沸腾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自下往上(安装时点燃酒精灯,因为保证利用酒精的外焰进行加热)(2)测量工具:温度计、钟表(3)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沸腾后的特点: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内能减少)沸腾后气泡的特点:气泡由小变大(4)沸点小于100℃的原因:当地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初中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温度与物态变化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它能够影响物体的物态变化,即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发生相应的物态变化。
下面是温度与物态变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1.温度的概念:温度是物体内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也可用开尔文(K)表示。
2.温度的测量:温度可以通过温度计测量,如普通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等。
3.热量与温度的区别:热量是能量的传递方式,而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
4.温度的传递方式:温度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
传导是指热量在物体内部沿着分子间的碰撞传递,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辐射是指热量通过辐射波传递。
5.温度与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由于分子的热运动情况发生变化,导致了物质的体积发生变化。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时物质膨胀,温度降低时物质收缩。
6.温度与相变:相变指的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如固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气体的凝结等。
相变时,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而吸收或释放了一定数量的热量。
7.熔化:固体熔化是指物质从固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的过程。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了一定数量的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8.凝固:液体凝固是指物质从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释放了一定数量的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9.沸腾:液体沸腾是指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局部的不断汽化的现象。
沸腾过程中,物质吸收了大量的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0.汽化:液体汽化是指液体从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分为沸腾和蒸发两种形式。
在汽化过程中,物质吸收了大量的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1.凝华:气体凝华是指气体从气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
在凝华过程中,物质释放了大量的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2.升华:固体升华是指固体从固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
在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了大量的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本章内容要点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三个概念:温度、熔点、晶体两个规律:晶体的熔化规律、液体的沸腾规律两个重要的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探究液体的沸腾特点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水的三种状态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处于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物质分别称为固体、液体、气体。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水的三种状态的特征地球下的水循环地球的71%是水。
太阳照射地面附近使温度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迅速上升。
在上升过程中,由于高空的空气较低,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液态)或小冰晶(固态),就形成了云。
当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便降落下来,这就是雨。
如果高空中的温度较低,水还可以以雪的形式或冰雹的状态降到地面。
雪或冰雹再变成水,水变水蒸气上升,继续循环。
物态的变化物理学中,将一种物质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温度我们感到有的物体是冷的,有的物体是热的,人们引入温度这个物理量来准确表示温度的冷热程度,温度用t表示。
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物质的某种特性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制成的。
液体温度计的分类1.根据温度计的物质分,液体温度计可以分为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汞温度计。
2.根据用途分:可以分为酒精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3.液体温度计依靠的原理是热胀冷缩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温度计使用前应注意A观察它的量程。
不要超出温度计的测量范围B认清它的分度值。
分度值反映了温度计的精确程度2 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的正确方法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B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时要稍微等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相平。
D 读数时要注意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的位置,液柱上表面在零刻度线以上时,温度读作零上多少摄氏度,在零刻度一下时,读作负多少摄氏度。
第1部分 第11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中考新突破 ·物理(贵阳)
知识要点·归纳
核心素养 · 实验
重点难点 · 突破
贵阳真题 · 精练
中考权威·预测
课后作业
第一部分 教材同步复习
8
【知识链接】
温度计的使用
中考新突破 ·物理(贵阳)
知识要点·归纳
核心素养 · 实验
重点难点 · 突破
贵阳真题 · 精练
中考权威·预测
课后作业
第一部分 教材同步复习
凝华
从○31 __气____态直接变成○32 __固____态
9
吸、放热 ⑱__吸__热__ ○21 _放__热___ ○24 __吸__热__ ○27 _放__热___ ○30 _吸__热___ ○33 _放__热___
中考新突破 ·物理(贵阳)
知识要点·归纳
核心素养 · 实验
重点难点 · 突破
贵阳真题 · 精练
贵阳真题 · 精练
中考权威·预测
课后作业
第一部分 教材同步复习
28
(1)东东在组装实验器材时需要按____自__下__而__上______(选填“自下而 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安装.
核心素养 · 实验
重点难点 · 突破
贵阳真题 · 精练
中考权威·预测
课后作业
第一部分 教材同步复习
20
核心素养 ·实验
实验一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设计和进行实验】 1. 主要实验器材及作用 温度计原理:_____液__体__的__热__胀__冷__缩_________ 石棉网的作用:___使__烧__杯__受__热__均__匀_________
度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物态变化与温度
°C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会 测量时先估测所测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避免在温度过小时测量不出,过大时损坏温度计。 选
准确迅速地读数。
观察分度值的目的:
观察零刻度的目的:
认准是零上还是零下的温度值。
注意:若温度计太久未使用,最好要校准一下。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二、温度和温标: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的测量需要使用温度计。 2、温标——温度的标准测量 1)摄氏温标 ① 单位:摄氏度 符号: ℃ 表示(读法):10 ℃读作:10摄氏度 —10 ℃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
②摄氏温标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的温度规定为0 ℃,把一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 。 0 ℃和100 ℃ 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 摄氏度。 2)热力学温标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温度单位是热力学温标。 单位:开尔文 简称:开 符号: K
2、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注:其他类型的温度计是利用固体或气体
的热胀冷缩性质或物质的某一种特性制成
的。
转动式温度计 (金属片的膨胀)
热敏电阻温度计(电阻)
液晶体温度计 (液晶随温度变化颜色)
红外辐射温度计 (辐射红外线)
彩色温度表:它是根据高温物体发光的颜色测温度。彩色温 度表上一种颜色代表一种温度,将赤热高温的物体的颜色与 彩色温度表的颜色对照,就可估测出物体的温度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 冷冻库的温度——约—20℃ 纯水沸腾的温度——100℃ 沸腾时的液态氢的温度——约—253℃
物态变化与温度课件共23张PPT
D
热胀冷缩
39.5℃
试一试 练一练
某同学用体温计(量程为35-42 ℃)测热水的温度(70 ℃).请你指出他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计量程太小
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感温泡没有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
量程: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
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从上往下看,温度偏大
从下往上看,温度偏小
4
5
3
√
×
×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一估,二看)
使用时(三要)
一估: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二看:看清量程;看清分度值。
一要:温度计的感温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 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B
小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液体热胀冷缩
3.温度计
温度计
2.温度
摄氏度 符号:℃
物体的冷热程度。
1.水的 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 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水的三态:
物态变化:
定义:
测量工具:
单位:
工作原理:
使用方法:
一估、二看、三要
1.-20℃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20度 B.零下摄氏20度 C.负摄氏20度 D.零下20摄氏度 2.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所测患者的体温是________。
欢迎各位老师的光临!
物态变化与温度
第一章
固态
液态
气态
冰、雪、霜
初三物理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1.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状态.2.物态变化:物质由向的变化成为物态变化。
3.物体的叫温度.常用字母表示,单位,符号。
热力学温度用字母表示,单位,符号。
4.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的温度定位0℃。
5.10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位100℃。
6.要准确判断或测量温度,就必须选用科学的测量工具是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内的液体多为、或等物质。
7.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8.体温计里装的液体是。
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
9.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和。
估计被测温物体的温度是否在温度计的量程内。
(2)温度计玻璃泡要 _____ __ 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
(3)待示数后再读数。
(4)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读数,看温度计是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熔化与凝固: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熔化。
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凝固。
二、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1)晶体:固体物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但温度却保持,即有固定的,这类固体叫做;常见的晶体有:等。
晶体熔化时的叫做熔点。
常见晶体的熔点(1个标准大气压):固态酒精,固态汞,冰,海波,萘,熔点最高的金属是。
影响晶体熔点的因素:或。
(2)非晶体:固体物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其温度就会不断,即没有固定的,这类固体叫做。
常见的非晶体有:等。
即:晶体的熔化条件:晶体的熔化特点:非晶体的熔化特点:如何区别晶体与非晶体:三、凝固凝固点:晶体凝固的条件:晶体凝固的特点:非晶体凝固的特点:第三节汽化与液化汽化:物质从变为的过程。
液化:物质从变为的过程(一)汽化-------沸腾、蒸发1)汽化的两种方式:和;出现了少许小气泡,随着水的温度升高小气泡逐渐,并开始上升,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还没有到达液面就消失了,同时听到吱吱的响声,到达一定温度后,烧杯底部出现大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上升到破裂,里面的散发到空气中,这时水就沸腾了。
5.1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1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 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我设计这节《物态变化与温度》的物理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态变化并不陌生,但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知道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让学生理解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知道在不同温度下,物质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特别是升华、凝华这两个概念。
2. 教学重点: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这一影响。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包括加热器、冷却器、观察容器等)。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2. 理论讲解:简要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实验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物质的物态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理解升华、凝华的概念。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学生对升华、凝华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2. 活动重点: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理解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是否理解了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进一步理解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观察环节:1. 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冰、蒸汽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直观地理解物态变化。
例如,我让学生将冰块放在室温下观察其融化过程,然后将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的蒸发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b.不同液体沸点不同,物质又一特性。 c.在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是100℃。 d.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 沸腾和蒸发的不同点
缓慢 剧烈
任何温度
表面
吸热,液体温度 下降
沸点
表面和 吸热,液体温度 内部 不变
二. 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放热)
1.气体液化的方式: a.降温(降至一定温度时气体就会液化) b.压缩体积 2.”白气”“白雾”都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 成的。
量程 35℃ ~42℃ 分度值 0.1℃
2、特点 ⑴测温范围小 35℃~42℃
⑵精确度高 每小格为0.1℃
⑶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管 段用力下甩。
正答案:3789.673℃
测体温时
读体温时
水银膨胀能 细弯通管过升到直 管内。
体温计离开人体, 水银遇冷收缩,直 管内水银来不及退 回玻璃泡就在细弯 管处 断,开故仍然指
2、固体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没有熔点
非晶体: 熔化和凝固都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熔化条件:((12))温能继度续要达吸到热。熔点。同时具备 晶体凝固条件: (1)温度要达到凝固点。同时具备 (2)能继续放热。
汽化
液态
气态
液化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一、汽化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复习课件
物质有三种状态
•它们分别是 固态 、
气态 。
液态 和
• 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物理学中,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 为物态变化
°C
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水银、酒精、煤油
实
验 用 温 度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在液
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1).液体的温度
a.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上空 气流动的快慢。
b.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2.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 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温度/℃
认识非晶体熔化曲线:
时间/min
表示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收热 量,温度持续上升。
自然界中的松香、沥青、玻璃等都是非晶体。
2、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即没 有熔点。
常见的非晶体: 玻璃、石蜡、沥青、松香
3.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比较和条件
◆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 物质凝固时都要放热。
实例:松香、玻璃、蜂蜡、沥青、橡胶等。
晶体熔化特点:
温度/℃
继续吸收热量,
D
温度保持不变。
认识晶体熔化曲线:
B
C
(1)AB段物质处
于固态,表示晶体
吸热升温过程。 A
时间/min
(2)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
收热量,温度不变。
(3)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4)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 完全处于固态;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 态。
应用:帮助分离混合气体。
体 温 计
寒 暑 表
计
温度计的构造
a、构造
玻璃泡
毛细管
测温液体 玻璃管
温度计的原理
温度计是根据一般液体的热 涨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温度的单位: 摄氏度 符号:℃
温 度 单
纯净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 氏度 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
位
摄氏度
的 规
记作1℃
定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水银柱
一、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 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滴等
二、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
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
3.固体的分类
固体
晶 体: 原子排列有规则
实例: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萘、 明矾、各种金 属等。
非晶体: 原子排列没有规则
细弯
示原来的温度。
管
! 使用体温计前要往下用力甩几下。
3、细弯管作 用测量体温时,水 银膨胀能通过细 弯管升到毛细管 内,不能自动退 回液泡中。
练习:请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内容。
1.用测了38.5 ℃发烧病人的体温计没 有向下甩就去测正常人的体温,其测量结 果会是 3℃8.。5
2.体温计的形状是三棱体,横 截面如图所示,其作用相当于 凸透镜,使我们能看到里面很细 的水银柱 正、立 的放虚大像,以便 于读数。
最高温度值? 分度值?
最低温度值?
正确使用温度计:
A.看清温度计的 量程和分度值;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浸在液体中,不要靠碰
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C.温度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
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
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内 的液面相平.
体温计 1、体温计
◆ 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凝固点。同一 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 2.能继续放热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 固体
熔化 (吸热)
液态 (熔化和凝固是互逆过程)
凝固 (放热)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有熔点)
晶体 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都是固液共存状态
(1)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 的室内,镜片上蒙一层小水珠。
(2)夏天吃冰棍时,揭开包装纸后,冰棍会冒白 气。 (3)打开冰箱门,可看见一团白气。
(4)装冰水的杯子外壁会“冒汗”
(5)梅雨季节有些房间的地面和家具会“出汗”
什么条件下气体才能液化?
气体液化的方式: 1.降温(降至一定温度时气体就会液化)
晶体熔化规律
1、晶体:晶体具有固定熔化温度,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 晶体的熔化条件 : a.达到熔点 b.继续吸热
3 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影响晶体熔点的因素
•晶体的熔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熔点降低。 •晶体的熔点与有无杂质有关。有杂质,熔点降低。
非晶体熔化特点:
继续吸收热量, 温度持续上升。
0
-1 ℃
等分100份 1份为1摄 氏度
100
101 ℃
人的正常体温是37℃
读作37摄氏度
北京一月的平均气温是 -4.7℃
读作 负4.7摄氏度 或 零下4.7摄氏度
使用前 应认清 量程和 分度值
°C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