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区二年级地方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参观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多元文化的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人情风貌1. 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受家乡人民的热情、善良、勤劳等特点。

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家乡风情调查,访问家乡的老人,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等。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环境1. 课程内容:让学生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等。

2. 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观察家乡的地理特征,制作地理知识卡片。

第三单元:家乡的特色文化1. 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美食等。

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家乡的文化活动,如剪纸、泥塑、传统美食制作等,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第四单元:家乡的历史名人1. 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传承家乡的优秀传统。

2. 教学活动:开展历史名人故事分享会,让学生了解家乡名人的事迹,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第五单元:家乡的现代发展1. 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现状。

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了解家乡的现代发展成果。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

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调查、访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家乡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实践能力等。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制作的地理知识卡片、历史名人故事分享、实践活动报告等。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第一章:地方文化介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特色文化,如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特色美食等。

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独特之处。

组织学生进行地方文化体验活动,如制作地方特色手工艺品、品尝地方美食等。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故事、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供地方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第二章:地方自然资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2.2 教学内容: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植物资源等。

讲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的方法,如节约用水、保护植被等。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资源调查活动,了解自然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资源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章:地方历史与传说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和传说,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历史和传说的讲解,激发学生对地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讲述地方传说和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源远流长。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遗迹参观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地方历史。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地方历史和传说的人物和事件。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遗迹参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计划、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计划、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和传承地方文化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基本概况。

2. 第二课时: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特色文化。

3. 第三课时:探讨家乡的发展变化,了解家乡的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进步。

4. 第四课时:学习家乡的风俗习惯,如饮食、服饰、民居等,体验家乡的独特魅力。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评价,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概况、历史文化等。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家乡的发展变化,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共同完成家乡特色文化的调查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小组合作评价: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合作态度、探究能力等。

3. 课程总结评价:学生在课程结束时的总结发言,评价其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上册地方课》2. 教辅资料:相关家乡文化的图片、视频、资料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4. 学生用具:笔记本、笔等。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15课时,每周一节,共计一学期。

2. 课程进度:按照教材内容,依次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

3. 教学活动:结合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自然资源4. 家乡的生态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2. 难点:家乡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

2.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分析其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3. 分析家乡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生态优势和劣势。

4. 讨论家乡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背景2. 家乡的历史人物3. 家乡的历史事件4. 家乡的文化传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家乡的历史文化特点2. 难点:家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四、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家乡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分析其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3. 介绍家乡的历史人物,评价其对家乡的贡献。

4. 分析家乡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变迁。

5. 讨论家乡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三章:家乡的经济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提高学生的经济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教案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一、课题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地方文化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地方文化常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整理本地区相关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资料,制作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相关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本地区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分组讨论,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

3. 课堂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相关知识。

4.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5.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名胜古迹、博物馆等,实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2)开展“家乡美”主题绘画比赛,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家乡的美丽风光。

(3)举办“家乡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有趣故事。

6.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关注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好,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年级下册小学生地方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小学生地方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小学生地方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地方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风光2. 家乡的人文景观3. 家乡的特色文化4. 家乡的传统艺术5. 家乡的风俗习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特色文化、传统艺术和风俗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2. 讲解法:教师讲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和传统艺术,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家乡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特色文化、传统艺术和风俗习惯的相关图片、资料和视频。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绘制。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评估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课堂讨论和作品展示。

3. 收集学生的笔记和绘画作品,评估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文化考察,亲身体验家乡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艺术。

2. 邀请家乡的传统文化艺人来校进行表演和讲解,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家乡文化。

3. 开展家乡文化主题的绘画、写作和摄影比赛,展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创造力。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寻求家长的支持和合作。

3. 自我反馈: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九、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特色文化、传统艺术和风俗习惯的相关资料。

二年级地方课《人杰地灵诵江西》教学计划

二年级地方课《人杰地灵诵江西》教学计划

二年级地方课《人杰地灵诵江西》教学计划第一篇:二年级地方课《人杰地灵诵江西》教学计划二年级地方课《人杰地灵诵江西》教学计划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本班共有学生人,都来自本村的各小组,由于受年龄与地区等因素的制约,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视野不宽,见识有限,知识贫乏。

对本地本省的乡土人情、历史传统、名胜古迹、丰富物产之至甚少;学习、生活、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良好习惯未经养成;纪律、安全防范意识尚未形成;特别是自我保护能力不强。

因此,搞好地方课程教育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22课,主要涉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会与人合作,安全防护知识,地方文化底蕴和保护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设计图文并茂,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遵循学生学习知识由浅入深的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保护自我的知识,树立崇高的理想。

真正为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的和任务1、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思想意识和集体观念。

2、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4、通过对江西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民间艺术的学习了解,增加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5、通过对江西古今名人的学习了解,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用的人。

6、了解家乡的丰富物产和珍惜的动植物,教育学生保护动植物,保护生态。

四、主要措施1、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地方教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认真备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不断丰富知识体系。

3、注重师生的充分互动,构建和谐的课堂。

4、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真正体现知识的无限价值。

五、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教学内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废电池》《为家乡“美容”》《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建筑》《江西的民间艺术---------灯彩》《江南名楼----------滕王阁》《都市里的候鸟乐园》《桃红岭上闻鹿鸣》《田园诗人陶渊明》《物理学家吴有训》《珍稀植物》《珍稀动物》第二篇:六年级地方课《人杰地灵诵江西》教学计划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大岭小学叶宇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都来自本村的各小组,共54名学生,28位男生,26位女生。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动物王国》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动物王国》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动物王国》教案第一章:认识动物王国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王国的概念,知道动物王国的重要性。

2. 学习观察和描述动物的特征。

3. 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动物王国的定义和特点。

2. 观察和描述动物的方法。

3. 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讲述动物王国的神秘和魅力。

2. 讲解动物王国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王国的意义。

3. 组织学生观察动物图片,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动物的特征。

4. 讲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作业:1. 观察身边的动物,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2. 思考如何保护动物,写下自己的看法。

第二章:哺乳动物的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 学习观察和描述哺乳动物的特征。

3. 培养对哺乳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 观察和描述哺乳动物的方法。

3. 保护哺乳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讲述哺乳动物的神秘和魅力。

2. 讲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哺乳动物的特点。

3. 组织学生观察哺乳动物图片,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哺乳动物的特征。

4. 讲解保护哺乳动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哺乳动物的意识。

作业:1. 观察身边的哺乳动物,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2. 思考如何保护哺乳动物,写下自己的看法。

第三章:鸟类的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鸟类的主要特征。

2. 学习观察和描述鸟类的特征。

3. 培养对鸟类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鸟类的主要特征。

2. 观察和描述鸟类的方法。

3. 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讲述鸟类的神秘和魅力。

2. 讲解鸟类的主要特征,引导学生思考鸟类的生活习性。

3. 组织学生观察鸟类图片,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鸟类的特征。

4. 讲解保护鸟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保护鸟类的意识。

作业:1. 观察身边的鸟类,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的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人和物1. 第一课时:认识家乡的人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主要民族,认识家乡的名人。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故事讲解、小组讨论。

2. 第二课时:家乡的物产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主要物产,认识家乡的特色美食。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实物展示、品尝体验、小组讨论。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3. 第三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教学目标: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

教学方法:地图展示、故事讲解、小组讨论。

4. 第四课时: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认识家乡的生态环境。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实地考察、小组讨论。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

四、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实地考察所需的相关工具。

3. 小组讨论的问题清单。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2课时。

2. 第二单元:2课时。

3. 第三单元:2课时。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五单元:家乡的社会生活5. 第五课时:家乡的传统节日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认识家乡的民俗活动。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故事讲解、小组讨论、实践活动。

教学步骤:1. 图片展示家乡的传统节日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节日特色。

2. 讲解家乡节日的来历和习俗,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

3.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节日习俗,互相交流和学习。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节日实践活动,如制作节日手工艺品、品尝节日美食等。

6. 第六课时: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实地考察、小组讨论、实践活动。

教学步骤:1. 图片展示家乡的发展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

二年级下册小学生地方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小学生地方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小学生地方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特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气候、地貌等。

2. 家乡的人文特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人故事等。

3. 家乡的特色资源:旅游资源、物产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家乡的特色资源和地域文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地域特色。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家乡的人文历史。

3.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的相关资料。

2. 准备家乡的特色资源和地域文化的案例。

3.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新课内容进行引入。

2. 讲解:详细讲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资源和地域文化。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的思维导图。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特色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短文。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家乡特色资源和地域文化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2. 邀请家乡的民俗专家或历史文化研究者,进行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家乡知识。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教案【篇一: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1]】二年级地方教案1、拒绝白色污染活动目标:1、学生通过自行调查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知道了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有效地预防“白色污染”的产生。

从中获得了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

2、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调查工作,培养了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培养独立解决能力,增强实践。

活动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总1〕活动过程一、导入主题1、游戏:根据提供的四个词,猜出是什么物品?超市菜场、轻便结实、免费提供、袋装垃圾——塑料袋2、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塑料袋?3、塑料袋被评为了“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这是怎么回事?二、确定小主题1、关于塑料袋,你知道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图片〔人们使用塑料袋、塑料袋的危害〕2、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将各自想要研究的问题写在纸上,教师将纸条选择性地贴在黑板上,合并问题,得出以下三个主题:〔1〕塑料袋有哪些危害?〔2〕人们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如何?〔3〕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3、我们可以选用哪些途径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研究?第二课时〔总2〕活动过程一、小组汇报研究成果:主题一、塑料袋有哪些危害?1、实验:一个月前将一只塑料袋和一张白纸埋入泥土中,一个月后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照片。

2、当场实验:点燃塑料袋,请大家闻闻气味证明。

3、上网查阅资料,整理后得出:〔投影出示〕4、小品:《地球爷爷生病了》主题二: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1、首先应尽量选用无毒塑料袋。

邀请环保专家介绍怎样区分有毒、无毒的塑料袋。

〔现场实践〕2、上网查找资料。

编成小报《向白色污染挑战》二、教师生成整合:1、板书:“限塑令”,有谁对这个词有所耳闻?2、读了信息,你知道些什么?〔时间、内容〕。

了解“有偿使用”的含义3、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支持国家这个号召呢?〔讨论〕三、学生代表发言:关于现在孩子用塑料书面和自己家长小时候动手用旧挂历包书皮的情况分析,建议同学们用家中的废旧的挂历等纸张来包书面。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计划、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计划、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内容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讨论、参观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文化;(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地方课程概述(1)介绍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组成部分;(2)讲解地方课程的特点和意义。

2. 第二课时:地方文化介绍(1)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2)介绍家乡的名人、名胜古迹等。

3. 第三课时:地方艺术欣赏(1)欣赏地方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2)引导学生了解地方艺术的特色和魅力。

4. 第四课时:地方风俗体验(1)讲解家乡的节日习俗、传统手工艺;(2)组织学生动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

5. 第五课时:地方资源利用(1)介绍家乡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2)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利用地方资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地方课程的内涵和特点;2.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感受;3. 采用参观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方文化和风俗;4.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参与制作地方手工艺品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意识;4.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材;2. 课件:地方课程相关内容的PPT;3. 视频:地方文化特色表演、景点介绍等;4. 实物:地方特色手工艺品、特产等;5. 网络资源:地方文化相关网站、论坛等。

六、教学计划:第一周:地方课程概述第二周:地方文化介绍第三周:地方艺术欣赏第四周:地方风俗体验第五周:地方资源利用七、教学活动安排:1. 地方课程概述(第一周)(1)第一课时:介绍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的组成部分;(2)第二课时:讲解地方课程的特点和意义。

二年级第一学期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2)

二年级第一学期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2)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在三年级进行安全、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4)班共有40名学生。

现在的学生在安全、环境方面的认识较少,对于传统文化方面的认知就更少了。

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这些专业课程。

三、教材分析传统文化: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当然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传统文化》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古人的高风亮节;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历经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教材会让你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安全教育: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社会安全、校园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意外伤害、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以后,当我们遇到危险时,就不会手忙脚乱、束手无策了。

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真正感悟安全的意义和价值。

环境教育:这本书从学生的实践生活出发,从周边的环境问题入手,使学生对环境有个初步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环保实践,提高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四、教学目标1.新时代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存,人类的发展,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环保的重要性,掌握环保的简单知识,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

2.中央领导对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3.通过感知传统文化感悟民族精神。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居住的地方,了解地方特色和文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观察、访问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教学难点:家乡气候特点的讲解。

2. 第二课时: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 第三课时:家乡的文化遗产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传统艺术、民俗等。

教学难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4. 第四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产业,如农业、手工业、旅游业等。

教学难点:特色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5. 第五课时:家乡的环境保护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环境问题,如污染、生态破坏等。

教学难点:环保意识的培养与实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家乡的特点和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与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态度。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材》2. 辅助材料:家乡地图、图片、视频、案例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景点、企业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家乡的相关信息。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

2. 讲解与讨论: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了解和认识。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2. 家乡的历史与文化3. 家乡的特色产业与资源4. 家乡的自然风光与旅游5. 家乡的风土人情与民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特色产业、自然风光和民俗等方面知识。

2.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热爱家乡,培养他们的地域认同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特色产业、自然风光和民俗等方面的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家乡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家乡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特点,使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3. 讲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介绍家乡的历史沿革、传统文化、名人故事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底蕴。

4. 讲解家乡的特色产业与资源:介绍家乡的支柱产业、特色产品、资源状况等,培养学生对家乡经济发展的认识。

5. 讲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与旅游:介绍家乡的旅游景点、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激发学生对家乡旅游资源的兴趣。

6. 讲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与民俗:介绍家乡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传统节日等,使学生了解家乡的社会文化。

7. 案例分析与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家乡的实例,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8.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家乡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10.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的特色文化、地理景观和风土人情。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家乡的习俗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节日习俗、饮食文化、传统手工艺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习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第七章:家乡的地理景观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家乡的地理特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第十章:家乡的名人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文化名人及其成就。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名人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立志成才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方特色文化。

四、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课时1. 第四章:家乡的习俗,课时2课时。

2. 第七章:家乡的地理景观,课时3课时。

3. 第十章:家乡的名人,课时2课时。

六、教学内容1. 第五章: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戏曲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第八章:家乡的历史沿革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重要事件和人物。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的认识和尊重。

3. 第十一章: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生态特点和环境保护。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家乡的特色。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和特色文化。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时间: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地方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地用汉字书写相应的地方名称。

2. 学会简单的描述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并能够使用正确的词汇进行表达。

3. 培养学生对地方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地方的基本概念和相应的汉字写法。

2. 学会使用正确的词汇进行地方的描述。

教学准备:1. PPT或课件。

2. 地方的图片、地图等教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几幅地方的图片,例如学校、家、公园、图书馆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些地方,并引导学生讨论它们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了解“地方”的概念,并与他们先前所看到的地方图片进行联系和对比。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出示“地方”的概念图片,并进行解释:“地方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它可以是我们的学校、家、公园等。

”2. 让学生观察和感受自己所在的地方,并引导他们思考:“你们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3. 引导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帮助他们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个地方。

Step 3:地方的认知(10分钟)1. 教师出示地方名称的图片,例如“学校”、“家”、“公园”等,并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语音和笔画写出相应的汉字。

2. 学生进行模仿书写,并互相帮助纠正错误。

3. 让学生通过听读、认读和书写的活动,巩固对地方汉字的记忆。

Step 4:地方的描述(10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或描述,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描述这个地方,例如:“我的学校有很多老师和同学。

我们在学校里上课、玩耍和学习。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鼓励他们使用正确的词汇和灵活的表达方式。

Step 5: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

2. 强调地方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方的保护和美化活动。

拓展延伸:1. 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不同的地方,并进行地方描述的实践活动。

江西省二年级地方课教案

江西省二年级地方课教案

江西省二年级地方课教案二年级《人杰地灵诵江西》教案第1课我和同桌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体会同桌之间的交往是双向的。

2.了解好同桌的标准,学习与同桌友好相处的方法。

教学准备:招聘书、彩色卡纸、磁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暖身活动:你拍拍,我拍拍活动程序:以同桌为一组,按教师示范的8拍节奏拍打同桌,从肩膀,到背部。

然后,互相交换,再以相同的节拍拍打对方。

(教师请志愿者协助示范)交流游戏感受:在游戏中,你是如何拍打同桌的,同桌是怎样拍打你的?教师引导:在与同桌的交往中,往往是你付出什么,就将收获什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宽松、愉快、安全的心理环境,并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你付出什么,就将收获什么。

二、活动:“同桌招聘会”1.情境引入林兰是班里的学习委员。

她的同桌个子虽小,却是吵架。

两个人吵架的时候,班上同学常常批评林兰欺负弱小,林兰就更讨厌同桌了,她要求老师把同桌换掉。

可老师说:“他的缺点会改正的,要相信他。

”林兰为此感到很苦恼。

2.你和同桌之间是怎样相处的?学生自由发言,.述说自己与同桌之间的交往情况。

3.续前情境:有一次林兰在日记里写了一则“招聘同桌”的广告,她罗列了许多好同桌的标准,我们今天也来模拟一次“同桌招聘会”,好吗?按自己理想中同桌的标准写一份招聘书。

4.交流、应聘、竞聘。

5.小组讨论招聘条件的共同点,评出大家心目中理想同桌的主要特点。

引导:同桌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伙伴,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的同桌是一个懂得尊重、谦让、帮助、欣赏的人。

而你的希望也正是同桌对你的期待,我们对好同桌的要求,其实就是我们与同桌友好相处的方法。

设计意图:以新颖的方式催化学生彼此参与和互动,充分利用团体动力,使学生在参与和分享中获取新的想法和感受,领悟到与同桌的交往是相互的,要学会与同桌友好相处。

对好同桌的要求,就是我们与同桌友好相处的方法。

三、我与同桌:“自导自演”如果遇到下面的情境,你和你的同桌会怎么做呢?1.手工课上,同桌忘带剪刀了……2.同桌考试得了100分……3.做作业时,同桌把手臂一直伸到了……4.上课时,同桌提醒我认真听讲……同桌间友好相处的秘决:相互尊重、相互谦让、相互帮助、相互了解……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通过角色体验,给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在真情演绎中,实践与同桌友好交往的技巧。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地理景观和风土人情。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风景1. 学习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地理特点。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美丽景色。

第二课时:家乡的物产1. 学习介绍家乡的特产、美食。

2.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来校讲解家乡特产的制作过程。

第三课时:家乡的文化1. 学习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

2. 学生展示家乡的文化特色,如舞蹈、歌曲、手工等。

第四课时:家乡的名人1. 学习介绍家乡的著名人物、历史人物。

2. 通过故事、影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乡名人的事迹。

第五课时:家乡的变化1. 学习描述家乡的发展变化。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家乡的进步和变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故事、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

2. 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特色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家乡的风景、物产、文化等特色。

2.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来校讲解家乡特产的制作过程。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家乡的进步和变化。

六、第六课时:家乡的传统手工艺1. 学习介绍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土陶、织锦等。

2. 邀请手工艺人现场展示并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体验手工艺的制作过程。

七、第七课时:家乡的民间故事与传说1. 学习讲述家乡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2. 分析故事和传说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内涵。

八、第八课时:家乡的自然保护区与生态环境1. 学习介绍家乡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江西版小学二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江西版小学二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江西版小学二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家和学校在地理位置上的关系;2. 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3. 掌握基本的地理术语;4. 培养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学校和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气候、自然景观和交通状况;3. 基本地理术语的研究;4.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家和学校在地理位置上的关系;2. 培养学生对地理术语的理解和使用能力;3. 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来介绍家、学校和家乡的地理位置;2. 拼图游戏:用地图拼图游戏培养学生地理术语的研究;3. 环境观察法: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观并描述;4. 小组合作法: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一起讨论如何保护环境。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和表现评价;2. 观察学生对地理术语的掌握情况;3. 评估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描述能力;4. 回顾小组讨论活动并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江西版小学地理上册;2. 图片和地图素材;3. 环境保护宣传材料。

七、教学安排:第一课时:介绍家、学校和家乡的地理位置;第二课时:研究基本地理术语;第三课时:了解家乡的气候和自然景观;第四课时:观察家乡的交通状况;第五课时:研究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八、教学延伸: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家、学校和家乡的实地考察,进一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安排和内容调整,确保教学过程有足够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十、教学参考:1. 《江西版小学地理上册教材》;2. 网络资源:家、学校和家乡的图片、地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二年级地方课教案二年级《人杰地灵诵江西》教案第1课我和同桌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体会同桌之间的交往是双向的。

2.了解好同桌的标准,学习与同桌友好相处的方法。

教学准备:招聘书、彩色卡纸、磁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暖身活动:你拍拍,我拍拍活动程序:以同桌为一组,按教师示范的8拍节奏拍打同桌,从肩膀,到背部。

然后,互相交换,再以相同的节拍拍打对方。

(教师请志愿者协助示范)交流游戏感受:在游戏中,你是如何拍打同桌的,同桌是怎样拍打你的?教师引导:在与同桌的交往中,往往是你付出什么,就将收获什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宽松、愉快、安全的心理环境,并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你付出什么,就将收获什么。

二、活动:“同桌招聘会”1.情境引入林兰是班里的学习委员。

她的同桌个子虽小,却是吵架。

两个人吵架的时候,班上同学常常批评林兰欺负弱小,林兰就更讨厌同桌了,她要求老师把同桌换掉。

可老师说:“他的缺点会改正的,要相信他。

”林兰为此感到很苦恼。

2.你和同桌之间是怎样相处的?学生自由发言,.述说自己与同桌之间的交往情况。

3.续前情境:有一次林兰在日记里写了一则“招聘同桌”的广告,她罗列了许多好同桌的标准,我们今天也来模拟一次“同桌招聘会”,好吗?按自己理想中同桌的标准写一份招聘书。

4.交流、应聘、竞聘。

5.小组讨论招聘条件的共同点,评出大家心目中理想同桌的主要特点。

引导:同桌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伙伴,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的同桌是一个懂得尊重、谦让、帮助、欣赏的人。

而你的希望也正是同桌对你的期待,我们对好同桌的要求,其实就是我们与同桌友好相处的方法。

设计意图:以新颖的方式催化学生彼此参与和互动,充分利用团体动力,使学生在参与和分享中获取新的想法和感受,领悟到与同桌的交往是相互的,要学会与同桌友好相处。

对好同桌的要求,就是我们与同桌友好相处的方法。

三、我与同桌:“自导自演”如果遇到下面的情境,你和你的同桌会怎么做呢?1.手工课上,同桌忘带剪刀了……2.同桌考试得了100分……3.做作业时,同桌把手臂一直伸到了……4.上课时,同桌提醒我认真听讲……同桌间友好相处的秘决:相互尊重、相互谦让、相互帮助、相互了解……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通过角色体验,给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在真情演绎中,实践与同桌友好交往的技巧。

四、体验收获1.分享本次辅导的收获。

2.再做开始时的游戏,体验与同桌友好相处的快乐。

第2课快乐班集体一、教学目标:心理素质是培养其他素质的基础,是学生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根据。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生活在集体中,每天都要与不同的人进行交往,让学生学习用正确的交往态度和方法。

二、教学过程:1.进行心理测试。

(用手势表达心中的情感:高兴、生气、发火)a.同学主动把铅笔借给你。

b.小红的铅笔掉在地上,你帮她捡起来,她却说是你弄掉的。

c.在活动课上,五年级的大哥哥抢走了你的垒球。

2. 小结:集体中不可能只有快乐的事,也会有令人伤心的事。

这时,你该怎么办呢?3. 师:每个人都会碰到令人伤心的事,如果这时我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话,你一拳,我一拳,就会让更多人伤心啦!4. 介绍“五指图”,渗透处理情绪困扰的方法。

5. 再次采访小品中的当事人:你再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做?三.总结1、设计以“渴求满足的心理需要原则”为出发点。

孩子有与人交往的需要,当孩子与人交往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扰情绪的烦心事,这时,孩子又会产生解决困扰的需要。

本活动设计就以此为出发点设计的,在游戏中让学生明白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是正常的,我们应勇敢面对,开动脑子想出良好的处理方法。

2、设计以“民主平等的心理安全原则”为贯穿线。

怎样了解学生的潜意识呢?弗洛伊德认为可以分三步:倾诉——解释——教育。

然后,学生能够真心倾诉前提就是他必须有心理安全感。

因此在设计时无论从教育环境的布置,活动形式的选择,还是师生关系的处理上,都遵循了“民主平等的心理安全原则”。

第3课学会打求助电话教学目标知识1.懂得并初步掌握打电话的基本礼貌。

2.了解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紧急求助电话。

方法与能力1.能分辨文明打电话与不文明打电话的现象。

2.知道拨打生活中常用的紧急求助电话的方法和规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文明打电话能使双方交流得更愉快;同时能够明白不随便拨打紧急求助电话也是一种文明打电话的表现。

教学准备:媒体(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配音)不同颜色的小手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师: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有时侯也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你们在打电话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不开心的事呢?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们有什么感受呢?2. 出示课题:文明打电话二.解读课文,懂得和掌握打电话的基本礼貌媒体演示:明明是怎么接电话的呢?(语言亲切、有礼貌)听了明明的话后有什么感受?明明有事要和别人打电话时,他又是怎么说的呢?小结:文明打电话的含义不仅仅停留在接听或者拨打电话时的语言亲切、有礼貌上,还表现在多为别人着想上。

三.装扮礼仪树1.媒体出示书上的礼仪树,打开书,看看书上的要求,看清楚了吗?谁来说说是什么要求?2.请根据老师的要求举起你的小手,并一起说出你该说的话。

四.了解常用的紧急求助电话、使用方法和规矩1.情景设计(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有陌生人来电、发现火灾了、有人心脏病发作、发生车祸了、想了解天气情况)2.小结:注意文明礼貌的同时要注意自我保护;可拨打紧急求助电话,但平时不可以随便拨打。

五.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遇到这些情况时,如何打求助电话求助。

第4课与家人走散不要慌教学目标:让孩子提高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手偶一支教学过程:1、利用手偶为学生讲述“在公共场所与大人走散”的故事。

2、让学生帮助小主人公想办法找到爸爸妈妈。

3、为学生讲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1)不要慌张,也不要哭泣,站在原地等一会儿,也许爸爸妈妈会来这里找你呢!(2)如果等不到爸爸妈妈,可就近求助商场的工作人员或保安,告诉他们你和家人走散了,请他们帮忙用广播寻找。

(3)不要漫无目的的在商场内乱跑,更不要随便找一个人就告诉他,你的爸爸妈妈不见了。

(4)不要离开商场,更不要跟陌生人走,因为他可能是骗子。

(5)要乖乖地听商场工作人员的话,站在他们身边,一起耐心地等待爸爸妈妈来找你。

总结:与家人走散了不要慌,走散了就在原地等,用我们学到了方法找家人。

第5课防止烫伤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开水、火打交道不小心就有被烫伤或烧伤。

2、让学生知道烧伤或烫伤的几个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烧伤或烫伤的几个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烧伤或烫伤的几个主要原因。

教具(课前准备):教师:放大的课文插图,收集的有关烧伤和烫伤的资料。

学生:回忆自己或周围人烧伤或烫伤的事例。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激情导入我们在自然课里学过,开水的温度是多少?火的温度要比开水的温度高好几倍,和它们接触肯定有危险。

那我们能不能不和它们打交道呢?如果非打交道不可的话,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二、学习新课1、讲故事(介绍有关被烧伤或烫伤的材料)。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2、小结:我们虽然没有像材料里讲的那样被严重地烧伤或烫伤,但如果不注意,也有可能发生类似的事情。

请大家谈谈,你有没有被烧伤或烫伤的经历?发生这种事后,给你带来什么痛苦和不便?3、烧伤也好,烫伤也好,不论严重不严重,都会造成损失和不便,所以要积极预防。

课文从四个方面给我们找了原因,请大家读读,同座位的可以议议。

4、指名学生全班交流。

5、师小结:找到了原因,请大家回去碰到实际情况时,注意尽可能地避免。

在家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是好的,但一定要实事求是,要注意力所能及。

不能太勉强。

尤其是倒开水或热水时,最好是放在水池里慢慢地倒,避免溅到身上。

当揭锅盖时,应该注意朝着手臂相反的方向,同时脸和身体要尽量离锅远一些。

端烫的稀饭或汤时,一定要用厚布隔着。

凡是在或上烧的东西,都不要轻易去摸,否则很不安全。

6、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大家再说说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7、预防烧伤和烫伤第6课学习游泳应注意教案目标: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知道每一个学生(包括公民)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案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防溺水教育。

二、新授1、游泳中要注意的问题: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中学生游泳的画面。

学生讨论:在游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以后,教师进行总结: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2、在网上搜集学生发生溺水而导致死亡的事故,然后组织学生共同分析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教师作总结: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3、溺水的急救(1)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

教师进行详细讲解: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

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为什么?)然后拖运。

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

”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方法,全班学生每2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其他同学细心观察,最后做出总结,指出优点和缺点。

(2)如何开展岸上急救教师详细讲解急救步骤:第一步: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将其口腔打开,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其他异物。

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要从其后面用两手的拇指由后向前顶住他的下颌关节,并用力向前推进。

同时,两手的食指与中指向下扳颌骨,即可搬开他的牙关。

第二步:控水。

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到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住他的头部,使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他的背部,这样即可将其腹内水排出。

第三步:如果溺水者昏迷,呼吸微弱或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的方法效果较好。

若心跳停止还应立即配合胸部按压,进行心脏复苏。

第四步:注意要在急救的同时,要迅速打急救电话,或拦车送医院。

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方法,全班学生每2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