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盛衰动因考察的启示-最新资料
中国近代衰弱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近代衰弱给我们的启示首先我要提的是1840年的清朝的落后挨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人每个王朝到到了他的末期,发展都不行,清王朝的情况可以理解,清王朝在1840年鸦片战争挨打,到他灭亡的1912年,有72年的时间,这说明当时的清王朝还没有到他没落的时候。
前面说的中国各朝代的没落时期对外战争都可以取得胜利,而且外国对他们来说还是拱手称臣。
这说明什么?前面说的这些朝代到了后期的确都很没落,贪污腐败都很严重。
例如,东汉后期买官买爵,明王朝的腐败更不用说。
但为什么他们对外战争能取得胜利呢?因为这些朝代虽然没落,但中国并不落后,中国的生产力,文化科技程度世界第一。
周围的外族不是他们的对手。
所以他们亡于本国国内人民的起义运动。
而清王朝在1840年的落后挨打到他灭亡的1912年有70年的时间,说明当时的清王朝还没有到他没落的时候,他挨打的原因不是因为他到了没落的后期。
那么清王朝落后挨打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文明衰落了。
以前的朝代到了后期虽然贪污腐败,但中国的文明依然先进,有外族无法比拟的先进条件,如先进的武器,人员组织,遍布全国驿站,烽火台……所以他们亡于内部打击。
而清王朝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文明落后于西方,对外战争所以屡屡失败,造成本国人民的失望,在到了后期贪污腐败一流行,汉民族民族主义的觉醒,清朝灭亡了。
缺乏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要找到如何让中国持续复兴的奥秘,必须先知道19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到底差在哪里?这不仅仅是经济走下坡路的问题,而是支撑整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出了很大问题。
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一、现代化教育的缺失。
19世纪末英国教育大普及;日本建立学区,提出全民教育;而中国当时还是私塾为主,依然四书五经。
教育没有跟上时代趋势,决定了中国国民素质不足以支撑清末中国持续强大二、国家没有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英国全球扩张,不惜使用武力。
日本也搞殖产兴业建立市场,并牢牢由国家主导整个国民经济命脉。
而满清朝廷却几乎无所作为,发展工业基本是以军工为导向,结果到20世纪初国民经济几乎全部受列强控制。
国家衰弱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近年来,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应时刻警惕国家衰弱的危险。
回顾历史,我国曾经历过多次兴衰更替,从盛唐到晚清,从改革开放到如今的发展,每一次的起伏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感悟,谈谈对国家衰弱的几点体会。
一、国家衰弱的历史教训1. 忽视科技创新,导致国力衰退历史上,我国曾一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明清时期,由于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导致科技创新滞后,最终使国家陷入衰落。
这一教训告诉我们,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的不竭动力,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动科技进步,才能确保国家持续发展。
2. 忽视教育,导致人才流失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历史上,我国曾因忽视教育,导致人才流失,国家衰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然而,仍需警惕教育领域的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将严重影响国家的发展。
3. 忽视民族团结,导致国家分裂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障。
历史上,我国曾因民族矛盾、分裂势力等因素,导致国家分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团结取得显著成果,但仍需警惕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4. 忽视法治建设,导致腐败横行法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
历史上,我国曾因法治不健全,导致腐败横行,国家衰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果,但仍需加强法治建设,坚决惩治腐败,维护国家政治稳定。
二、国家衰弱的现实原因1.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我国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和挑战。
如贸易摩擦、地缘政治风险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 国内矛盾突出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
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国家的发展。
3. 体制弊端尚未完全消除我国体制弊端尚未完全消除,如权力过于集中、利益固化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国家的发展。
高中历史探索古代文明的兴衰原因
高中历史探索古代文明的兴衰原因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个古代文明的兴衰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课题。
尤其对于高中历史学习者来说,了解古代文明的兴衰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本文将探讨高中历史中古代文明兴衰的原因,并分析其中的重要因素。
一、政治因素古代文明的兴衰与政治因素密切相关。
一方面,强大的统治者和政治制度可以使一个文明得以稳定和持久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秦朝和汉朝期间,强大的统治者和高效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得中国文明得以长期繁荣。
而另一方面,政治腐败、权力斗争和外族入侵等问题,也能导致古代文明的衰落。
例如,罗马帝国的历史是权力斗争和内外战争的连续,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瓦解。
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古代文明兴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个繁荣的经济体系可以为一个文明提供强大的支撑力量。
古代文明的繁荣和兴盛往往伴随着强大的经济实力。
例如,希腊城邦时期的雅典,在文化、政治和经济方面都达到了巅峰,而城市的繁荣则源自于其强大的贸易网络和丰富的资源。
相反,经济危机和贸易中断等问题同样会导致古代文明的衰落。
例如,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和十字军东征导致了经济的衰退,直接导致了欧洲的中世纪文明衰落。
三、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对古代文明的兴衰有着重大影响。
一个文明的繁荣与否,往往与其文化的创新和影响力密切相关。
例如,古代希腊的文化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得益于其独特的哲学思想、艺术和文学成就。
而文化的退化、传统保守以及文化冲突等问题,也可能导致古代文明的衰落。
例如,埃及文明的衰落与其对外界文化封闭、宗教僵化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四、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是古代文明兴衰的外部原因之一。
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对古代文明的发展和命运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古代中国的黄河流域的洪水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农业和经济发展,而且还直接导致了一些王朝的衰亡。
类似地,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衰落与尼罗河洪水的频繁发生有关。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中古代文明的兴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对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思考
对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思考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秦统一六国,即公元221年,结束的时间则是1911年,即溥仪退位的时候。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巨大变化。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一,经济方面:1、在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统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而广大的农民则拥有很少或没有土地。
农民耕种地主的土地,交纳高额地租。
而地主又通过政治权力或暴力兼并土地,对农民剥削的加重,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基本的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主要地位。
小农经济曾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封建政府还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在中国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常常结合在一起,共同剥削压迫农民。
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力,生活及其贫苦和落后。
在社会内部缺乏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社会发展迟滞。
经过明初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空前发展,促使了商品经济出现高度繁荣。
在此基础上,若干手工业部门尤其是江南较为发达的丝织业部门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
一些富有的商人购买织机开设“机房”,成为“机户”,他们雇佣“机工”为其劳作。
“机户”开设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它与封建制度下的手工作坊有着本质的区别。
封建手工作坊主一般不脱离劳动,帮工、学徒“衣食于主人”,与作坊主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
而“机户”开设的手工工场是利用手中的资本雇佣“机工”劳动,靠剥削“机工”的剩余劳动为生。
这种占有生产资料的“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
而那些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计日受值”的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机户”与“机工”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恰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本质的特征——雇佣关系。
浅析中国古代王朝兴衰发展的原因和启示
浅析中国古代王朝兴衰发展的原因和启示作者:王佳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12期摘要: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兴衰过程,能警惕我们增强对个人前途和国家兴亡的风险意识、忧患意识,树立理性警醒意识和风险意识。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发展的原因和王朝兴衰发展的启示,希望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古代王朝;兴衰;历史引言“鉴史”是一种传统,历史上那些成功或失败,兴盛或衰亡,争斗或友善虽已成历史的陈迹和积淀,但它却永远地给人以教诫、以启迪、以反思。
这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是历史的慷慨赠予。
我们的先人们从没有拒绝这宝贵的馈赠。
历代王朝无不把修史看得至关重要,以至有“盛世修史”的说法,沿袭不衰。
历史是过去的存在,今天是从昨天走来。
古为今用是历史研究中不可或阙的社会功能。
一、中国古代王朝兴衰发展的原因在中国古代常常把“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是“舟”与“水”的关系。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高明的统治者一般都能深明其中的内涵。
以唐太宗李世民为例,他不但常以此话自勉,而且还经常教育太子,让其了解民众的重要。
唐太宗常说:“治天下者以人为本”,“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正是有了“以民为本”的认识,所以才有“与民生息”的政策。
汉朝初年,萧何“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民更始”。
“顺流与民更始”就是根据当时的现实状况,顺应战乱之后百姓的需要,制定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高祖刘邦采纳了萧何的建议,约法省禁;减轻田赋,定田租每年十五税一,招还流民,领回原有的田宅;释放战争中自卖的奴隶,恢复他们的身份。
汉惠帝时,曹参代替萧何为相国,他一切遵守萧何所定的法令,实行“清静无为”的政策,鼓励人口增殖与土地开垦,免除力田人终身徭役。
汉文帝则提倡农耕,免收天下农田租税十二年。
汉景帝即位,收民田租三十税一。
这样的治国之道使汉初凋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繁荣景象,保证了汉朝的勃兴。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王朝兴衰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王朝兴衰中国历史悠久,几千年的时间里,涌现了许多王朝的兴衰。
这些王朝的兴衰,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演进,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遗产。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王朝的兴起是如何发生的。
在古代,王朝的兴起通常与一个强大的统一者有关。
这个统一者往往具备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军事策略,能够将各个分散的部落或国家统一起来。
同时,他们还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魄力,来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使得国家能够稳定发展。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他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改革和统一的措施,使得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然而,一个王朝的兴起并不意味着它会永远繁荣下去,相反,王朝的兴衰往往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规律。
一个王朝的兴衰,首先取决于其统治者的能力和智慧。
如果一个统治者缺乏远见和智慧,只顾眼前利益,往往会导致国家的衰落。
例如,南北朝时期的刘宋王朝,统治者刘裕虽然有一定的才能,但他过于放纵和奢侈,导致国家财政破产,最终导致了王朝的灭亡。
其次,一个王朝的兴衰还与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关。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经常发生战争和外族入侵。
如果一个王朝无法应对外部的威胁,就很容易被灭亡。
例如,唐朝的安史之乱,是由于唐朝内部的腐败和外族的入侵造成的,最终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而明朝的灭亡,则是由于明朝政府无力应对外族入侵,导致国家逐渐衰落。
此外,一个王朝的兴衰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
一个王朝如果能够实施科学的经济政策,发展农业和商业,就能够保持国家的繁荣。
相反,如果一个王朝无法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就很容易导致社会动荡和王朝的衰落。
例如,明朝时期,由于政府对商业的限制和贪污腐败,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王朝的衰落。
最后,一个王朝的兴衰还与文化和思想的传承有关。
一个王朝如果能够重视文化教育,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就能够保持国家的强盛。
相反,如果一个王朝无法重视文化教育,无法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很容易导致国家的落后和王朝的衰落。
中国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
中国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众所周知中国自1840年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用屈辱写成的血泪史。
溯本究源就是封建统治走向没落,封建朝廷却任然盲目自大,不思进取。
从思想方面来说,明清以降,封建统治对人思想的禁锢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同时代而言,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思想得到了完全的解放。
这两者的区别完全改变了中国与西方各方面力量的对比,导致了被侵略者与侵略者完全两种不同的结果。
这是导致中国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
又从教育方面来说,中国自明清以来,八股取士愈演愈烈,读书人崇尚入仕,思想越来越保守。
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则纷纷建立自己的大学体系,崇尚经世致用,教育差距越拉越大。
这里也是思想方面的差距。
再从经济方面来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资本主义萌芽通过工业革命纷纷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于此截然不同,中国的封建统治者无视世界大势不仅仍旧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还视资本主义萌芽为洪水猛兽,极尽打压之势。
中国固步自封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英国使者马嘎尔尼在朝见乾隆皇帝时,乾隆皇帝所表现出来的非正常国家关系意识,乾隆皇帝要求马嘎尔尼双膝跪地,而英使则认为有损国家威严拒绝了,乾隆皇帝居然迁怒于整个使节团队,险些酿成严重的外交事件,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居然也是这种“朝贡”关系意识,由此可见中国此时妄自尊大到何种地步了。
这里同样是思想方面的差距。
最后从政治方面来说,这是我下面要着重分析的一个方面,虽然这不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但是也从正面侧面反映出了许多重要的问题,发人深省。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封建小农经济所决定的上层建筑也就是封建官僚机构,这些机构的权力往往掌握在封建官僚手中,封建官僚通过国家机器剥削人民。
虽然,资本主义国家也是通过官僚掌控国家机器剥削人民,但任有巨大的差别。
不管是英德日的君主立宪,还是法美的三权分立,都是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相比较封建主义的“人治”,资本主义的“法治”任然是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民主,是先进的制度。
中国历史盛衰动因考察的启示
历史 。1 9 4 9 年新 中国的诞 生, 中华 民族从 此开 启 了追赶 世界 的历史 。 中华 民族 由盛 至衰 的 历史 分界 线应是 欧洲 的文 艺复兴运 动 。一段 盛衰 历 史 的形 成 , 是 由 多方 面 因素综 合 而就 的。 笔者试 对影 响 中国历史 盛衰 的最 主要动 因进行考察 , 以期望为 当今 中华 民族 的复兴梦
批 开 明 的君 主和贾 谊 、 霍光 、 魏徵 、 房 玄
古代 中国政治 制度从 根本 上讲是 王 龄 、 杜 如晦 、 李靖 、 尉迟恭 、 狄 仁杰 、 姚崇 、
皇) 位世袭制 , 它历经两 次重大改革 。与 宋骡 等一批 贤臣治理 国家密 不可分 。他 的古 代 中国。中华 民族 衰败历史的起点 , ( 形成 了“ 礼 治” 、 “ 德 治” 的 们视 农业 为立 国之本 , 学 界 主要有两 种观 点 。一 种 以鸦片 战争 分封 制相结合 , 重视 商业 , 提倡 节
2 . 先进的政治制度
汉 唐盛世中 出现 的文景之治 、 昭宣 中
贞 观之 治 、 开元盛 世 , 与汉文 帝 、 汉景 彻 尾 地 受 外 敌人 侵 , 屈辱衰败的历史。 经》 《 本 草纲 目》 《 齐 民要术》 等, 无 一不是 兴 、
帝、 汉 武帝 、 汉宣 帝 、 唐太 宗 、 唐玄宗 等一
中国近现代衰落原因及感受
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悠远的历史.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长期雄居于世界的东方。
然而当历史进入十九世纪之后,中国却明显地衰落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一百多年,中国处在了西方列强的蹂躏之下,跌进了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经历的这段悲惨的命运,是一种偶然的不幸呢,还是某种社会主导因素发展的必然结果呢?这是一个当今中国社会并未清楚地认识的问题,值得进行深入地研究,并且弄清这一问题对中国今后的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让我们看一下中国近代是怎么衰落的,或者说这一衰落过程是怎么回事:唐朝时,中国文明发展到了中国历史的最高峰,其后经过一个短暂的混乱时期(五代十国),中国进入了另一个辉煌时期——宋代。
但是宋代的辉煌是有缺陷的,那就是:结构性失衡。
与大唐相比,宋代是文盛武衰,阴阳不调。
这一结构性失衡在当时的表现并不明显,宋朝是那么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教育发达、科技进步,谁曾想到在一片兴旺发达的表象下,宋朝的国土日削,称臣纳贡,终至灭亡。
一个不能保护自己的王朝,无论它的外表是如何地光彩照人,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于是乎,宋朝就成了鲁迅笔下的猪:虽然肥胖,却不是什么好事(相比之下,大唐则是丰神俊朗、孔武有力)。
这个时候,中国武功的成就在哪里?在辽、金王朝那里。
可惜的是,这一时期的文治与武功不能集中在一个政权之下,这也就是宋不如唐的原因。
到了元代,中国的结构性失衡得到了暂时的缓解,却陷入了发展减慢的深渊。
元代是一个武力极盛的王朝,宋代那种文盛武衰的局面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却没有出现文武同盛的局面。
当元朝于1279年灭亡南宋时,它的武功就达到了顶点,此后就陷入了不断的内部纷争。
那么元代的文治呢?元代的政治局面比较混乱,经济发展也不如人意,文化上也不如唐宋兴盛。
元朝凭借其广阔的疆域和各地区深厚的文明基础保持了在当时世界的绝对领先地位,却无奈地发现,中国的发展速度减慢了。
中国通史结课论文——分析中国古代盛世和衰败的原因
中国通史结课论文论文题目分析中国古代盛世和衰败的原因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分析中国古代盛世和衰败的原因摘要:中国历史上三次盛世特征,社会总体上比较安定,经济发展,国家富足,国力领先于世界;消除了内忧外患,军力国势强盛,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周边没有相抗衡的力量;文化繁荣,对周边地区有巨大的影响力;兴盛的局面持续时间较长。
盛世“盛极而衰”的内在根源,社会意志消退和睿智的领袖后继乏人;忧患意识丧失,歌舞升平,忽视潜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看不到世界潮流的浩浩荡荡。
关键词: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内忧外患文化繁荣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妄自尊大我很幸运这学期选择了《中国通史》这门课,朱老师讲课幽默而赋有哲理,这些深深的吸引力我,通过学习这门课,我才真正明白,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又是怎样形成当今的样子,这背后是什么力量主宰着中国的历史命运。
朱老师博大精深的历史知识真让人佩服,如赫连勃勃的魏晋南北史、萧让的的唐史、招福的女性史,汉史、宋史、明清史等等,还有人物传记、制度经济分析等,听来来无不畅快淋漓,让人大开眼见。
其中我对中国古代盛世和衰败的原因颇感兴趣。
下面就中国古代因何而盛,因何而衰,做一下剖析: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两千多年都是在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下度过的,这之间,自然有盛世也有乱世,这是必要的一种循环过程,也就是“先儒们所谓的“一治一乱”。
但是,跳出这种治乱兴衰的外在框架,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盛世还是乱世,其封建社会的本质并无改变。
盛世,在一定意义上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内政外交均有建树的状况。
内政方面可表现为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思想活跃、文化昌盛等形式;外交方面可变现为军事强大、贸易繁荣、影响力大等形式。
中国历史上三次盛世中国历史上三次盛世的具体情况有很大差异,但总体上看,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其共同特征。
一、社会总体上比较安定,经济发展,国家富足,国力领先于世界。
这三个朝代建立之初,都承大乱之后,人口丧亡,经济凋敝。
论近代落后的原因及教训
论近代落后的原因及教训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成绩:论文题目:论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及教训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教师:院(系):年级、班:学号:姓名:论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及教训内容摘要:一个拥有过数千年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一个拥有着数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历经过繁荣鼎盛的天朝盛世之后,为何会在近代沦为一个受尽欺辱的国家。
这巨大的落差使人不得不深思经济,政治与文化各方面落后于西方进步国家的原因,痛定思痛,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经济政治文化一、经济(一)、中国的状态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一直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
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点是土地为封建主所占有,封建主将其租给或分给农民耕种,并通过收取地租对农民进行经济剥削和超经济强制。
农民没有或只有少量土地,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并且对地主有不同程度的人身依附。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的根源,也是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和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
直到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该制度才被彻底废除。
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自然经济基础决定了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重农抑商”基本政策。
一方面,农业作为当时经济的主要部门,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从商人员社会地位极低,流动性大,不便于统治者的管理,自然备受压制。
而这种经济政策导致中国在数百年内工商业受到极大地压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中国经济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近代的中国遭受了重创,强大的经济实力也在数年之中倒塌瓦解了。
(二)、中西对比与此同时,英国等许多西方国家早已开始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的原始积累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工业革命的兴起更是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揭密中国历史盛衰循环的原因
揭密中国历史盛衰循环的原因民主制度即是一个现代国家必需的鞋带,只有避免最先被老虎吃掉,才能在工业文明阴暗的前景中求得生存的希望。
季节有春有秋,草木有枯有荣,新老更替是世间万物保持长久、生生不息的唯一方法。
中华帝国绵延数千年依然能保持住青春,奥秘亦在于此。
中国人历来有追求盛世的情结,但盛世往往可遇不可求,它的出现一般离不开下列五个条件:第一、英明的皇帝。
第二、廉洁而充满活力的官僚机构。
第三、适度的人口数量,充余的耕地。
第四、较少的受供养人数。
第五、强悍的边防军,即便不能攻击,也足以自保。
在这五个条件中,除了英明的皇帝何时产生有时例外,其余四个条件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开国初期才完全具备。
各朝开国,往往面对的是人口减少,土地荒芜的社会环境,但不需用“百废待兴”形容;农耕社会不象工商社会,各生产单位变成废墟后,需积累资金艰难重建。
农耕社会的生产单位是一家一户,有劳动力与田地就能迅速恢复生产。
人口大量损耗诚然使劳动力不足,但土地充裕反而有利于促进经济繁荣,人口繁殖相对而言要比资金积累容易。
再者,由于新王朝摧毁了旧王朝原有的产权关系,江山易主,在旧王朝中被法律保护的所谓神圣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需要得到新王朝的认可才能被重新保护。
这样,旧王朝中得利益最多,与旧政权关系最密切的受供养集团成员,要么在改朝换代的暴力浪潮中被消灭,要么被新政权打击、冷落,他们巧夺豪取来的大片良田与万贯家私,原本打算传至子孙,转眼间充归国有,或者被皇帝转赐他人。
实际上,新王朝面对的是个相对容易收拾的烂摊子,毛泽东讲,在白纸上画图更容易,它只需重建官僚体系,清肃社会不安定因素,巩固国防,鼓励农民开荒生育就够了。
那时,由于新政府官僚机构处于草创阶段,仅有个框架,又由于战争遗留下的问题太多太繁,因此它们运转效率很高。
俗语说:“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心无旁鹜专心公务的衙门一般不会黑暗。
况且,新朝代的官员多是新提拔或军人转变角色而来,他们对工作尚处于新鲜好奇、满腔热忱阶段,思想比较单纯,没有学会和习惯享受权力带来的种种好处,没有培养出油滑、形式主义、明哲保身等官僚作风。
中国历史王朝更替的内在原因及启示
中国历史王朝更替的内在原因及启示除古代中国外,全球其他地区的王朝覆灭后往往意味着人种、文化、宗教的更替,古罗马、印度、拜占庭等都是如此。
但中国的王朝却仅仅意味着座天下者的不同,其它一切照旧。
这使中国文明获得了使西方史家十分称奇的连续性。
使中国文明连续不断的原因是很多的,有制度、文字、宗教等方面的因素。
但我认为最根本的一条则是汉人很早就在东亚大陆上确立了人口、文化方面的绝对优势。
没有这些优势,中国像西罗马帝国这样早早彻底覆灭不是不可以想象。
中国文明的的另一特点是具体王朝的年限较短。
少的只有数十年,如秦、隋等;多也不超过三百年,如汉、唐、宋、明等。
这与西罗马立国近千年,拜占庭帝国享国近千年相比实在显得太短。
可见,中国文明总体连续性的另一面是频率较高的周期性振荡。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带来生灵涂炭,社会文化、经济则随之遭到严重破坏,有时甚至于因此遭到外族的奴役。
在没有过于强大的敌国外患的古代,这种周期性的变乱还不至于有亡族、亡文化之祸,但在号称“新战国”的今天,再发生这样的变乱,则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中国文明的总体连续性与周期性的振荡有什么关系吗?两者是互为因果的吗?以后的中国能在继续保持文明连续性的同时避免振荡或者减轻振荡的烈度吗?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搞清这种周期性的振荡是如何产生的。
其实类似的问题前人也问过。
黄炎培曾问过毛泽东:“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许多许多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黄炎培还指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有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但都没能跳出这一周期率。
他问毛泽东有什么方法跳出这一周期率?对此,毛泽东回答是:“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显然,毛泽东认为腐败是造成王朝衰败的根源,而民主是扼制腐败的良方。
中国由盛而衰之原因浅析
中国由盛而衰之原因浅析园林11-1班张引 110314130一、中国古代真的“繁荣富强”吗中国古代有三大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
汉景帝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治制度,使得“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
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于是出现了“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的局面。
康熙乾隆的圣贤更是不消多说。
但事实上,所谓的盛世,其实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史铁生曾经说过,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愚氓举出了智者,懦夫衬照了英雄,众生度化了佛祖。
所以,对于所谓的”盛世“,我们该怀着一种辩证的态度来看。
“文景之治”是鉴于秦亡于政所做的积极有为的调整,实现较为开明的政治,以达到巩固专政的目的。
而“贞观之治”是其实是隋唐更替、战争结束而人心思安的必然结果。
“康乾盛世”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回光返照,其强盛是漂浮的,如海市蜃楼。
也就是说,“三大盛世”都是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所谓的和谐是相对的、历史的,固有的阶级矛盾和封建帝制诟病仍然存在,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马可波罗曾经在他的游记中,向欧洲社会展现了一个地大物博的中国,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
但其中,他作为文人夸大其辞的描述占了很大比重。
欧美的城镇上总是冷冷清清,因为人是在太少了。
中国人多,两者一比较,中国自然就显得很“繁华”。
不过这样的繁华明显就是一种假象。
“清朝时光是景德镇一个地方的GDP就超过整个大英帝国的总和” 。
“唐朝时一个马车夫都比西方一个贵族富有”。
这样的论调根本就是胡诌,中国人的自我欺骗。
中国毕竟是农村式的经济,生产力低下。
老百姓就像蚂蚁,终生忙碌,埋头苦干,机械而日复一日地过着同样的生活,于是把最大的那只蚁后养得特别肥。
密密麻麻的蚂蚁来往造成了一种繁华的假象。
说什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古代中国再繁华也不如现代中国繁华。
想想看,现在你在路上捡到1万元,周围一个人没有,你捡不捡?当然少数富豪是瞧不起的,少数雷锋是会交公的,但大多数人是会欢天喜地揣兜里的。
中国通史 感受历史的辉煌与衰落
中国通史感受历史的辉煌与衰落中国通史感受历史的辉煌与衰落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历史令人叹为观止。
从古代的华夏文明到现代的社会变革,中国的历史涵盖着繁荣和兴衰的各个时期。
通过了解中国通史,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辉煌与衰落,深刻体会到中国民族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第一章古代华夏文明的辉煌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即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的兴起始于约公元前2100年的夏朝,继而宋、商、周等王朝相继兴衰。
在古代华夏文明的辉煌时期,诞生了许多伟大的文化成就和发明创造,如甲骨文、青铜器、曲艺等。
第二章中华帝国的统一与疆域扩展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个大一统的帝国,如秦、汉、唐、宋等。
这些帝国经历了战争、征服和疆域扩展,使中国的疆域得到了广泛的扩展。
其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朝时期,中国文化和科技取得了长足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第三章宋元明清四大王朝的兴衰交替宋、元、明、清四大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和动荡时期。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科技和文化发展最为昌盛的时期;元朝是外族政权入侵的时期,但也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而清朝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开启了现代化的起点。
第四章近现代的社会变革与天下大同的追求进入近代,中国遭遇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割地求和。
这个时期,中国历经了百年近代史的洗礼,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中国经历了封建帝制的终结,崛起了革命运动,探索着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
如今的中国正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结语通过了解中国通史,我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辉煌与衰落,深刻体会到中国民族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中国历史,是鲜活的教科书,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光辉历程和艰苦奋斗。
在历史的风雨中,中国人民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不断追求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的共同目标。
古代朝代兴衰的历史背景与原因分析
古代朝代兴衰的历史背景与原因分析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朝代,但在它们繁华的背后,也有着它们的兴衰历程。
在这个漫长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共性和规律,这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的意义所在。
1. 社会制度和经济基础古代朝代的兴衰,首先需要看的是社会制度和经济基础。
社会制度是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灵魂,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等方面。
经济基础则是社会制度的根基,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财富和发展动力,是一个国家能否繁荣富强的关键。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在很长时间内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封建制度下,地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的社会矛盾,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也十分尖锐。
这种社会制度导致了政治腐败,国家治理不善,对内对外都很容易造成困难。
而经济基础则是土地所有制、生产方式等因素构成的。
在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生产力,而商业和手工业则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这种经济基础下,国家的财政和军事都存在着严重的依赖性,使得国家的发展受到了很多限制。
2. 人才和领导力量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富强,除了社会制度和经济基础之外,还需要有强大的领导力量和优秀的人才支持。
人才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治理和发展的关键。
而领导力量则是对人才的组织和调配,是高明的治国之策。
在中国古代,不同的朝代对人才和领导力量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不同。
有些朝代重视文化教育,尤其是儒家思想,鼓励人们学习古代经典和文化传统,以此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文化人和文官。
有些朝代则重视武力和军事力量,吸纳一批批武功高强的将领和战士。
而领导力量则和当时的皇帝和官员紧密相关。
皇帝是朝代的最高领袖,他执掌着国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大权。
官员则是贯彻实施皇帝意志的重要力量。
3. 战争和外交战争和外交是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繁荣富强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古代中国,由于它的疆域广阔,邻国众多,外交和战争因素尤为显著。
一些朝代通过外交和婚姻联姻,缔结和平友好的关系,使国家长治久安,蒸蒸日上。
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及应吸取的教训
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及应吸取的教训中国的近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历史。
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是一部落后挨打的屈辱史,也是一部救国图强的奋斗史,发人深省。
在这段时间里,虽然有众多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但却无力挽住近代中国落后的狂澜,有人将原因归结为清朝政府,有人将原因归结为传统文化,有人将原因归结为政治制度,有人将原因归结为中国人种。
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后,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打倒孔子及传统文化,将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全部归罪于孔子及传统文化,直到今天,人们对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昔日风光无限的中国会惨遭落后的呢?一、落后的原因在我看来,可以归结为一下几个原因: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与政治腐败;经济形态上的自然经济与抑商政策;思想文化上的保守封闭与专制政策;对外关系上的华夷观念与锁国政策。
1.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与政治腐败中国封建政治制度是以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为基本统治形式。
这种统治形式,曾经推进了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统一,为中国古代文明辉煌奠定了政治基础。
但是,这种专制统治是建立在“君权神授”和人民无缘参与政治的基础上。
其结果是官僚特权、人治与腐败,人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被扼杀。
在当时,清朝的专制统治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
由于传统政治体制框架内缺乏创新机制,因此无法应对新时代来临的挑战而最终走向衰落与灭亡。
2.经济形态上的自然经济与抑商政策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基本生产结构,这种小农经济比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具有更多的活力,为中国的古代文明走在世界前列奠定了物质基础。
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给你的感悟
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给你的感悟唐朝,那可是咱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啊。
想当年,它就像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朝气蓬勃,充满无限的活力。
唐朝的盛啊,盛在各个方面。
就拿长安城来说吧,那简直就是当时世界的中心,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
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来自不同地方的商人、学者、僧侣,就像一群群归巢的鸟儿,纷纷涌向这座伟大的城市。
这里的建筑高大宏伟,就像一个个巨人矗立在大地上。
宫廷里呢,歌舞升平,那精美的服饰、华丽的舞步,仿佛是天边绚丽的云霞落在了人间。
文化上更是百花齐放,诗人们就像春天里的花朵争奇斗艳,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那都是绝世的风采。
在那个时候,唐朝就像一艘巨大而坚固的航船,在世界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可是啊,这盛景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
就好比一个人,不管他身体有多强壮,要是染上了一些坏毛病,也会慢慢垮掉的。
唐朝后期啊,政治上开始出现问题了。
那些当官的,有的开始变得贪婪起来,就像一群饿狼看到了肥肉,只想着怎么把国家的财富往自己口袋里装。
地方上呢,藩镇割据,就像一个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不听中央的话,各自为政。
这就好比一艘大船,本来各个部件都应该齐心协力朝着一个方向划桨,现在可好,各个部件开始互相拉扯,船还能走得稳吗?再说说社会经济方面吧。
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大量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就像鸟儿失去了自己的巢穴,只能四处流浪。
这农民要是没了土地,就像大树没了根基,整个社会的稳定不就开始摇摇欲坠了吗?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富的人富得流油,穷的人穷得叮当响。
这种情况要是一直持续下去,社会能不出问题吗?军事上呢,唐朝对外战争也不再像以前那么顺利了。
就好像一个常胜将军突然开始吃败仗了。
边疆的局势变得越来越紧张,敌人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开始不断地侵扰唐朝的边境。
而唐朝内部又乱成一团,哪里还有精力去好好应对外敌呢?唐朝的由盛转衰就像一场美梦突然变成了噩梦。
这让我们能想到啥呢?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人也罢,在发展的道路上可不能掉以轻心啊。
大国兴衰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笔记
大国的兴衰(50)由于民族国家产生的历史背景、地理条件、幅员大小、人口规模、文化基础、自然资源和社会构成不同,它们都是在不平等的条件下参加到国际体系中来的,因此对“大国”的界定很难有量化的指标,世界性大国一般应具备五方面的基本特征,即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有比较完善、成熟国家制度,人民有比较富足的生活水平,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全球性影响力。
对照这些基本特征,从15 世纪末大航海时代开始至20 世纪中叶二战结束,在世界舞台上曾出现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和美国等世界性大国。
大国的兴衰的历史根源长期以来受到关注。
戴维·兰德斯在其著述的经济史学著作《国富国穷》中从地理、历史、科技、哲学、宗教、国际政治和传统文化等方面对国家的兴衰平复的演变作了精湛而深刻地分析,探寻了国家贫富的根源。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反思了以往500年间世界大国兴亡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并指出科技和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
大国之兴,兴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扩张;大国之衰,衰在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以及因过度扩张而造成的科技和经济相对衰退落后。
尽管如此,但不能就此认为经济是一国成败的唯一原因,大国的崛起与衰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历史上各大国的崛起是地理条件、民族凝聚力、对外扩张、地理大发现、科技变革、军备力量、国家战略、文化传承、国际形象、领导人的贤愚素质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单一因素难以起到决定作用。
(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富足的劳动力是实现大国崛起的现实基础。
在探讨国家兴衰的根源时,国际关系学者没有忽视国家客观条件的重要性。
比如,莫德尔斯基将具备“安全剩余”的地理位置列为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之一。
日本和英国凭借海洋这一天然屏障在一段时间内为本国营造了相对安稳,远离战争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盛衰动因考察的启示
中国古代不断演绎着从衰败到兴盛再到衰败的轮回历史,这样的历史重复大多发生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之中,期间既有傲视诸夷的汉唐盛世,也有纷争不止的五代十国。
近代中国则是一部彻头彻尾地受外敌入侵,屈辱衰败的历史。
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追赶世界的历史。
中华民族的兴盛历史,属于从夏朝到鸦片战争前约3800年的古代中国。
中华民族衰败历史的起点,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以鸦片战争为起点,另一种以欧洲工业革命为起点。
前者立足自身、后者立足世界,从时间上看两者相差无几。
笔者以为,中华民族由盛至衰的历史分界线应是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这就不难理解清朝既有200年的康雍乾盛世,为何又在40年后的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
中华民族的兴盛历史有3300年。
一段盛衰历史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而就的。
复兴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衰落后再兴盛起来。
兴盛是指蓬勃发展①。
笔者试对影响中国历史盛衰的最主要动因进行考察,以期望为当今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中华民族兴盛的历史动因
1.领先的科学技术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类从青铜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花了约2500年,从铁器时代进入蒸汽机时代花了
约3000年。
据考古发现,中国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青铜器时代,商代中期已经开始用铁,公元前2世纪的秦汉时期,完全进入铁器时代。
中国完成划时代生产力转变的时间比世界平均时间和欧洲提前了约700年,比西亚提前了约500年。
日本的铁器是由中国传入的,而公元前11世纪就进入青铜器时代的美洲是没有铁器时代的,那里的铁器是由欧洲人传入的。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大明历、地动仪、九章算术、《黄帝内经》《本草纲目》《齐民要术》等,无一不是同时代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2.先进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从根本上讲是王(皇)位世袭制,它历经两次重大改革。
与分封制相结合,形成了“礼治”、“德治”的社会。
与郡县制相结合,形成了“专制”的社会。
“礼治”“德治”“专制”后成为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皇权政治统治的精髓,并在此基础形成了一套复杂、完备的宗法政治制度。
《诗经》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唐律》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西方的政治制度产生并沿袭于古希腊的较为简单以城或市镇为中心,结合周边农村形成的经济政治共同体的城邦制,实行民主制。
中国比欧洲早进入封建社会约700年,先进的政治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优秀的文化
中华文化渊源流畅,早在西周就从神本走向人本主义。
《周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追求和探索,中华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2。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产生了经、史、子、集与儒、道、释、理学等博大精深的文化财富。
文学如诗经、唐诗、宋词,艺术如书法、绘画、雕塑,史学如《春秋》《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道德如仁爱、谦和、诚信、勤俭等。
纵观世界文化发展历史,也仅有约650年历史的古希腊文明和约300历史的文艺复兴这一阶段与中国文化发展相媲美。
中国古代文化直至明清前保持了2500年的繁荣,反观欧洲经历了1000年“黑暗的中世纪”。
繁荣的文化促进了社会的繁荣。
4.开明的君主与贤臣
汉唐盛世中出现的文景之治、昭宣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与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宣帝、唐太宗、唐玄宗等一批开明的君主和贾谊、霍光、魏徵、房玄龄、杜如晦、李靖、尉迟恭、狄仁杰、姚崇、宋璟等一批贤臣治理国家密不可分。
他们视农业为立国之本,重视商业,提倡节俭,轻徭薄赋。
均田制、租庸调制、常平仓制、科举制等惠民政策,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保障社会的稳定。
5.强大的国防
汉初,刘邦受匈奴“白登之围”,被迫和亲,并每年送给匈奴大批棉絮、丝绸、粮食、酒等。
冒顿单于仍屡次违背盟约对边界进行侵扰劫掠。
文景时期,对匈奴一直实行“和亲政策”,对
北方游牧民族也采取防御性国防。
直至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匈奴王庭远迁漠北,这才基本解决自西汉初期以来匈奴对中原的威胁。
唐朝百余年保持连续不断的对外进攻战争,取得连绵的胜利,疆土极度扩张。
没有强大的国防保障,无从谈起民族的兴盛。
二、中华民族衰败的历史动因
尽管是鸦片战争彻底击碎了封建统治者的“天朝梦”,但事实上,中国封建社会至明清起,其政治制度的腐败性早已全面显现,中华民族在封建社会中开始了她的衰败,封建社会苟延残喘500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衰败了500多年的历史,直至鸦片战争起进入百年屈辱的历史。
其历史动因在于:
1.腐败的封建制度
家天下的中央集权封建专制政权,其内部朋党之争,内乱不息,政局不稳。
虽经历次改朝换代,无一能幸免于内乱纷争、兴起沉浮的封建轮回。
重道轻器、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阻隔了对自然科学的探索,阻碍甚至破坏了科学技术的巨大社会力量3。
文化为统治阶级服务,“独尊儒术”“八股科举”“文字狱”,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扼杀了创造精神。
农耕社会的经济基础一次次被内乱、战争摧毁,重农抑商制约了工商业的发展,也就阻碍了经济基础变化而带来的上层建筑变革。
2.横行的贪官污吏
有专制就有特权,有特权就必有腐败,这是整个封建专制社
会难以摆脱的宿命。
明清两代贪官污吏横行,魏忠贤、和绅更是残害忠良,贪赃枉法的代表。
吴晗在《朱元璋传》里说道:“洪武一朝……是历史上封建政权杀戮贪官最多的时期。
”就是如此,朱元璋感慨仍“奈何朝杀而暮犯”。
晚清郭嵩焘的史论说:“本朝则与胥吏共天下耳。
”《驭吏论》讲:“今天下之患,独在胥吏。
”吏治是维护封建社会正常运转的主渠道,吏治崩塌,政局不稳,百姓疾苦,国家衰败。
3.自大的闭目塞听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原本就使人们彼此隔绝。
清朝统治者夜郎自大,天朝“富有四海”,“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出于统治的需要,“华夷之别甚严”,制订《防范外夷条规》,闭关锁国,构筑了一道隔绝中外的堤墙。
中华民族与世界潮流隔绝,不明世界大势,统治者闭目塞听,其结果正如魏源所说:“以通事二百年之国,竟莫知其方位,莫悉其离合。
”
4.积弱的国防军队
一个国家强大的国防军事力量,需要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坚实的社会稳定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为依托。
衰败的封建王朝里,除了中华民族仍具有强烈的爱国心以外,其他条件无一具备。
经济薄弱,科技落后,社会动荡,吏治腐败,民族对抗,民不聊生的没落明清王朝,“文官爱财又惜死,武将惜死又爱财”,军备废弛、军纪荡然的“八旗子弟军”,“薄板旧钉,遇击即破”的海军,这样的国防如何能抵御列强的侵略?就连曾
经花重金打造的当时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北洋水师,仅仅在6年后的甲午战争中就全军覆没。
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天朝梦”从此彻底破灭。
三、中国历史盛衰动因的历史启示
1.社会稳定
稳定是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我们要坚信党的正确领导,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正确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在前进中克服官僚主义、贪污腐败,保障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努力建成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
2.经济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4。
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世界一流水平。
3.科技创新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是创新的核心,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5。
在中华民族的复兴路上,我们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大科技的研发力度,提升科技水平,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实现科技成为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进步的第一推动力。
4.文化繁荣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软实力。
当今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已日趋频繁,我们需要深度挖掘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并与时代性相结合,以宽阔胸怀对待外来文化,吸收精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5.对外开放
闭关锁国的沉痛教训与3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客观现实表明: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开放性经济体系。
6.国防强军
国防强军是国家生存与安全的保障,国防与国家的兴衰、国民的安危密切相关。
国防力量弱小会使国家、民族面临受凌辱甚至被侵略的灾难。
我们要推进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打赢信息化战争,切实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统一。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永不称霸。
引文注释
2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