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的研究与进展_刘家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刘家林,郑学林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指出了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是极具发展前途的绿色环保、节能的制冷技术,为当前制冷技术研究中的热点和焦点。综合介绍了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原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措施,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分析和展望。关键词: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应用

收稿日期:2011-08-

26作者简介:刘家林(1985—)

,男,河南南阳人,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研究生。中图分类号:TK5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9-0188-

041 引言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

益突出,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开始在世界能源供应结构中占据一席之地,受到各

国政府的广泛重视。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21世纪能源开发的基本选择。

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正是解决这一问题

的有效途径之一,

太阳能是一种环境友好、可再生的能源;太阳能制冷技术使用无氟工质,能吸收太阳辐

射,减弱热岛效应也满足环保的要求;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具有结构简单、初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无运动部件、噪音小、寿命长且能适用于振动或旋转等场所的优点。而且,太阳能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分布特征与制冷空调的用能特征具有高度的匹配性,因此,利用太阳热能驱动的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的研究具有极大的潜力和优势。

2 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工作

原理

太阳能吸附制冷的原理为以某种具有多孔性的固体作为吸附剂,某种气体作为制冷剂,形成吸附制冷工质对,在固体吸附剂对气体吸附物吸附的同时,流体吸附物不断地蒸发成可供吸附的气体,蒸发过程对外界吸热实现制冷;吸附饱和后利用太阳能加热使其解吸。按照被吸附物与吸附剂之间吸附力的不同,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类。物理吸附是分子间范德华力所引起的,而化学吸附是吸附剂与被吸附物之间通过化学键起作用的结果,吸附、脱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化学反应。图1为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示意图,系统主要由4大部

件即吸附床(集热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等构

成,其基本的工作过程由吸热解吸和冷却吸附组成。2.1 吸热解吸

白天太阳辐照充足时,吸附床吸收太阳辐射能后,

吸附床温度升高,使制冷剂从吸附剂中解吸,吸附床内压力升高。解吸出来的制冷剂进入冷凝器,经冷却介质冷却后凝结为液体,经节流阀进入蒸发器储存起来。

2.2 冷却吸附

夜间或太阳辐照不足时,

环境温度降低,吸附床被环境空气冷却,吸附剂开始吸附制冷剂蒸汽,系统中制冷剂蒸汽压力下降,当压力下降至蒸发温度下的饱和压力时,储存在蒸发器中的液态制冷剂开始蒸发制冷,产生的蒸汽继续被吸附床吸附,直至吸附结束,完成一个吸附制冷循环。

图1 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示意图

3 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的研究现状

最早记录的吸附制冷现象是1848年Faraday

发现Ag

Cl吸附NH3产生制冷。对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的研究则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70年代的能源危机为吸附式制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吸附式制冷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2年首届巴黎固体吸附式制冷大会和1998年第6届国际吸附基础大会又促进了国内外对吸附

812011年9月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9期

式制冷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而且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在国外,由英国University of Warwich研制的用于疫苗冷藏的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机被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用于发展中国家。法国CNRS研究所与French Company BLM开发了一种以活性碳-甲醇为工质对的太阳能制冰机,每台制冰机的集热器面积为1m2。美国的Power公司[1]采用沸石-水作为工质对,太阳能为热源,他们把沸石吸附剂装在深5cm的涂黑的金属集热盒组成共用器,冷凝器与蒸发器合装在冰箱内,对集热器面积为0.7m2的冰箱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产冰量6.8kg(0℃左右),制冷系数是0.15;法国的M.Pons等人以活性炭-甲醇工质对,太阳能为热源,成功地进行了太阳能吸附制冷机的试验。活性碳-甲醇太阳能制冰机[2]的集热器用铜制成,面积为6m2(4个集热器),吸附剂质量为20~24kg,制冷系数为0.12~0.14。

在国内,上海交通大学的刘震炎[3]等人在太阳能真空管集热管和固体吸附制冷技术的基础上,考虑到太阳能作为辐射能这一特点,成功地研制了一种新型无污染的非金属太阳能制冷管,使太阳能加热和制冷集中在一根管子上完成,且由于各根冷管自成一体,宜于密封并长期保持较高的真空度。并试制了一台太阳能冷管型制冷系统试验样机,该样机共有13根冷管,集热器面积为0.9m2,试验过程中从8时至15时接收太阳能。当此段时间的日射密度为20MJ/m2时,可使制冷箱内25kg的水在吸附制冷循环阶段从29℃下降到17℃,COP值约为7%。分析表明,这样的系统尤其适合我国的新疆、西藏等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王如竹、寿海波[4]等制作了太阳能热水器-冰箱复合机的实验样机,采用电加热器模拟实验,在热水箱内放入22℃的水,加入热量61MJ后,可得到92℃热水和-1.5℃冰9kg,制冷循环的COP值为0.41。谭盈科[5]等人试制了一台太阳能吸附制冷样机,其采光面积为1.1m2,以活性碳-甲醇为工质对,冰箱的有效容积为103L,实验得到该样机的最大制冰量为6kg/d(-5℃)。

4 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经实验研究表明,太阳能吸附式制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1)吸附式制冷基本循环不能实现连续制冷,吸附床传热传质性能差,吸附/解吸所需的时间长,循环周期长,系统调节滞后时间长,制冷功率低,制冷系数小,能量利用率低。

(2)晚上制冷不符合空调用能规律,大大限制了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的应用。

(3)太阳能是低品位能源,且供能不连续,另外,太阳能集热技术难以保证高温而稳定的驱动热源,因此,系统需要较低的驱动温度。这将是推广吸附式制冷技术实用化进程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第四、吸附式制冷系统难以根据工况的变化迅速及时地做出稳定的调节。

5 主要技术改进措施

5.1 吸附床的传热传质性能强化技术

吸附床作为整个吸附制冷系统中的心脏,其传热传质的性能对整个系统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吸附床传热传质性能强化的途径主要是吸附床结构优化,对吸附床内吸附剂进行物化处理。5.1.1 吸附床结构优化

对现有的吸附床进行结构改善或采用先进的吸附床结构。基本上所有的太阳能吸附床都采用翅片或类似的结构形式增加吸附器与吸附剂间的接触面积,减小热阻。从而大大的增加了吸附床的导热系数。

目前的吸附床大多采用平板式和圆管式结构。平板式结构单位容积内充装的吸附剂量较大,但圆管式结构的传热效率高,承压能力好,因此各国研究人员多采用圆管式吸附床结构以强化传热。圆管式吸附床可在床内设置多根开有槽或孔的内插管作为吸附质的传质通道,有效减小传质阻力,缩短吸附质进出床层的流程,减小压降,从而强化了传质,同时床内温度场分布更均匀。内插管可直接与冷凝器管路相通,也有利于吸附质蒸汽的合理流动。5.1.2 对吸附床内吸附剂进行物化处理

吸附剂为多孔介质,接触热阻大,导热性能差,增强吸附床内部的传热效果,改善吸附剂的传热性能是最有效手段。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不同大小的吸附剂颗粒混合,但这样做的效果很有限,还有一种方法是将吸附剂颗粒与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粉末或石墨混合,另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是将吸附剂与粘接剂混合,形成固化的复合吸附剂。同时考虑到减小接触热阻,使吸附剂与吸附床壁紧贴。意大利Restuc-cia等研制了紧贴于金属肋片的沸石-氢氧化铝的复合吸附剂薄层,其导热系数达0.43W/(m·K)。5.2 工质对的选择

由于工质对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吸附式制冷能否得到工业上的应用,而且公质对的热力性质对系统性能系数、设备材料、一次性投资等影响很大。选择优化的工质对可疑增大单位质量工质的制冷量,提高系统的制冷系数,减小设备尺寸,缩短循环时间,是整个系统机器的性能有较大的提高。理想的吸附工质对要求吸附容量大,吸附热小,吸附质气化潜热大,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扩散性,热稳定性好,无毒、无腐蚀、无污染、不可燃。实际应用中,符合以上条件的理想工质对很难找到,只能综合全面的考虑后

刘家林等: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工程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