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18年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课程标准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
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小学学段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第3册备课 (泰山2018版)
信息技术备课第三册单位:教师:时间: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依据,以打造“自主、合作、探索、高效”的优质课堂为目标,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变革教学方式,采用项目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努力实现学校制定各项教学指标。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更新最频繁、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以及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为此,从小学好计算机就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使每个小学生掌握有关计算机的知识特制订计划如下:二、教材分析: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共分六册,本学期四年级学习第二册。
本册分为两个单元:体验图形化编程和指挥机器人行动。
二、教学目标和任务: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以下几种能力:1、操作能力:学习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习常用scraino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习怎样利用scraino软件辅助于实用功能的实现。
2、思维能力:利用常用的scraino软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
3、想象能力:利用scraino软件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
4、创造能力:指导学生利用scraino软件创造出实用的小程序。
三、教学重难点:灵活应用scraino软件编辑程序。
四、学生情况分析:由于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种种困难,但相信只要想办法就会做的更好。
五、教学措施: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资源的学、主动的学。
2、采取边讲解,边上机实践的原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对于学生操作中的问题,教会学生处理的方法。
4、加强备课,特别是上机课的备课与准备工作。
5、发挥更多的自然优势搞好教学。
6、发挥学生的好动性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上机操作。
7、利用优生指导差生的方法进行教学。
2023版小学阶段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
2023版小学阶段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概述2023版小学阶段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
该标准为小学生提供了一套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信息科技教育内容,并规定了课程目标、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使其能够主动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意识和安全意识,使其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
知识点1. 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等。
2. 信息获取和加工:包括信息搜索、筛选、整理和处理等技能。
3. 信息表达和交流:包括文字处理、图片处理、多媒体制作等技能。
4. 信息安全和伦理:包括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网络道德等知识。
5. 问题解决和创新:包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施和评估等技能。
教学要求1.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境和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强调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项目中进行合作研究。
4.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养成良好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惯,提高信息素养水平。
5. 关注信息安全和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保护个人隐私和他人权益。
以上为2023版小学阶段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简要概述,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可根据本标准进行进一步制定。
该标准旨在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
2023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
2023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一、课程目标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研究中的能力。
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应掌握计算机操作、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使用等基础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2. 信息素养学生应理解信息的价值和使用,能够批判性地评估信息,并能够有效地管理个人和共享的信息。
3. 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学生应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
4. 应用信息技术学生应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研究中,包括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解决问题和展示知识。
二、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计算机基础、网络基础、办公自动化和编程基础。
1. 计算机基础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的组成、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等。
2. 网络基础包括网络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的工作原理、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等。
3. 办公自动化包括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的制作等办公应用软件的使用。
4. 编程基础包括基础编程语言的研究,如Scratch、Python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研究和实践操作。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评价方式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项目实施、小组合作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素养。
此外,评价还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2023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最终,让学生能够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研究中。
小学信息技术(2018泰山版)第1册教学的计划.doc
①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对信息技术的积极体验。
②加强学科整合,体会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③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创造意识。
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习习惯上来看,本年级学生遇到问题大都能积极动脑思考,学习风气比较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态度端正,上课专心听讲,学习目的明确,上课积极动脑,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勇于发言,勤学好问,但每班都有几个同学课上学习不够认真积极,对学习要求不高,对电子游戏有迷恋倾向。
从初步了解的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具有了计算机的初步知识,能较好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学生的发展不够均衡,还有个别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操作水平有待提高。
本学期要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之上,加深对计算机的认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用电脑使用的技巧,熟练掌握键盘的操作。
教
材
简
析
1.教材设计思路:
人们获取信息一般是这样的过程:通过人的感官获取信息,大脑对信息进行选择、甄别、加工处理。最后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进行表达输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主要以计算机为核心,计算机处理信息也遵循这样的一个过程。教材编写也是这样的思路: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表达、交流。根据这样的思路,本册书中的三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信息工具知多少,第二单元体验输入法技巧,第三单元描绘美丽家园。
2.本册教材的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实际需要,精选了最实用,最新颖的教学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水平、心理及认识结构的特点。按照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本教材还对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编排,设置了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学习模块,借此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惊神,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认真钻研;积极探索,及时总结,评价的良好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2023年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3年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未来的研究和生活奠定基础。
教育目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基本操作、网络安全、信息检索和创新思维等。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培养综合能力。
课程内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等。
2. 网络安全与使用:包括网络安全意识、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良好行为规范等。
3. 信息检索与利用:包括信息的获取、评估、组织和利用等。
4. 创新思维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创新和应用。
5. 信息技术与社会: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教学方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2.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境教学:通过情境设置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4. 多媒体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和教具,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评价方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式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通过实际操作考察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
2. 项目作业的评价:通过项目作业考察学生的信息检索、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3. 综合素质的评价:通过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信息素养等方面进行评价。
总结通过本文档中所提供的2023年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希望能够为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提供指导和参考,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为他们未来的研究和生活奠定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3版义务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3版义务教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以适应21世纪的信息化社会。
1. 技能目标- 掌握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的基本技能,包括基本操作、文本处理、表格制作和网络搜索等。
- 理解计算机编程的基本原理,能使用简单的编程语言完成简单的编程任务。
- 研究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研究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素质目标- 培养信息素养,理解信息的价值和使用信息的规则,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
- 培养创新思维,通过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通过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提高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 信息技术基础-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包括开机、关机、使用软件等;- 文本处理,包括创建、编辑、保存和打印文档;- 表格制作,包括创建、编辑、保存和打印表格;- 网络搜索,包括使用搜索引擎、评估信息的可靠性等。
2. 计算机编程基础- 计算机编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算法、编程语言、编程环境等;- 使用简单的编程语言完成简单的编程任务,包括创建、编辑、保存和运行程序。
3. 信息技术的应用- 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包括在线研究、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自主研究等;- 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包括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信息表达等。
三、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任务驱动式和项目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团队中解决问题和创新。
四、评价方式以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同时考察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2018年新课程标准
2018年新课程标准近年来,中国教育系统面临着质量提升和发展的挑战,因此,中国教育部于2018年发布了新的课程标准,以指导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主要着眼于改革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改善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提升中国教育的全球影响力。
新的课程标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
新的标准强调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主张将教育从普通的知识传播转变为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习与教学的深入结合。
新的标准要求教师要引导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在经验丰富的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能够触及未知的领域,更好地利用实践活动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还强调了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
新的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社会实践、审美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的要求,努力让学生发展出复合素质。
为此,新的课程标准建议在学生的综合发展中,增加实践性活动,如体育、公益活动、实验、访谈、讨论和表演,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技能和文化素养。
此外,新的课程标准还要求改善教师的教学水平。
新的标准提出,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教学素养,不断深入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加强教学科学的研究,提高职业教育的素质。
因此,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进行专业性培训,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更新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
最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提升中国教育的全球影响力。
新的标准要求学校要加大投入,建设具有现代特色的学习环境,如图书馆、实验室和网络资源等,以及其他活动设施。
此外,中国教育部还希望通过加强中国的教育宣传活动,提升中国的教育影响力,向全球发出中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果。
总而言之,2018年新的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为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向。
新的标准旨在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培养优秀的学生,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受益终身,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3版义务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3版义务教育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2023版,以适应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需求。
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效率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 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机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和评估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网络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内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常见软件等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2. 网络基础知识:包括网络的组成、网络安全和网络使用规范等内容;3. 搜索与评估:包括信息搜索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对搜索结果的评估和筛选;4. 信息处理与表达:包括文字处理、图像处理、音频处理等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操作和运用;5. 信息安全与网络素养:包括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等内容;6. 创新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项目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课堂讲授: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和技能;-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机和相关软件来提高技能;- 项目实践: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综合能力;- 讨论与合作: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考核评价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评价应综合使用以下几种方式:- 日常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考试测试:通过笔试、机试等方式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项目评价:对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作品展示: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评价其创新和表达能力。
总结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2023版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合理的课程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信息处理技能,提高他们在信息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苏教基﹝2018﹞8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的通知各设区市教育局,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教育局: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义务教育课程结构的重要内容,是我省重要的地方课程。
根据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精神,省教育厅对《江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2003年试行稿)》和《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3年修订稿)》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
请抓紧转发给各县(市、区)和各学校,并切实做好相关组织工作,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附件:1.江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2.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省教育厅2018年3月13日附件1江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承载着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构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符合江苏经济和教育发展实际,同时又具有一定弹性和开放性的劳动与技术课程体系,既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江苏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决策、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素养、促进江苏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由国家规定、地方组织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探索适合江苏教育实际的劳动与技术课程体系,切实加强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现以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验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及教育部相关文件为指导,制订本纲要。
2018年新课程标准
2018年新课程标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正在进行当中,伴随而来的是一个新的课程标准,以满足当今社会对知识和技能的新要求。
2018年新课程标准旨在加强个人发展、综合技能和素养培养,强化新一代学习者对知识、技能、思维和行为的深入理解,致力于培养出全面、系统、综合的建立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018年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包括:
首先,课程内容偏向于实践性的内容,突出实践与学习的关系,提倡经常的活动与游戏,以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
其次,学校的资源有限,课程中需要系统性地并且涵盖全面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全面的知识。
再次,注重任务教学,让学生练习和实践。
老师和学生应多以研讨和分组活动为主,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实现真正的教育效果。
最后,强调尊重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应对面临的挑战和改变。
让学生渴望学习,看到学习的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是2018年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新课程标准强调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学习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激发学生有创意的想法,并能用自己力量去实现。
2018年新课程标准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课程内容和实施范式,在这种新课程框架内,学校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实用的知识,以及
丰富的实践性的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他们学习赋予新的意义,激发其学习热情。
新课程标准可以让教育更加有效、更具创新性,凸显学生素养和技能的强化,促进学生反思和思维的拓展,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取得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综合性建树。
新课程标准将有助于推动新一轮教育改革,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人才,为构建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社会提供能力支持。
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2023年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2023年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提高信息素养,发展信息处理与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安全、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以满足研究、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求。
1. 技能目标- 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信息设备操作技能和网络技术应用;- 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处理、创新和交流;- 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和创新性实践活动。
2. 素养目标- 形成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观;- 具备信息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基本了解。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涵盖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操作技能、应用实践和安全防护等方面。
1. 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设备和网络技术;- 信息的分类、获取和处理。
2. 操作技能- 基本的信息设备操作;- 网络技术的应用;- 信息处理和创新应用。
3. 应用实践- 信息技术在研究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4. 安全防护- 信息安全基础;- 信息设备的安全使用;- 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保护。
三、评价方式1. 过程性评价:重在观察和记录学生的研究过程,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等;2. 结果性评价:通过定期的测试和考核,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3. 综合性评价:通过学生的研究表现、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方式1. 教师讲解:明确理论知识,提供操作示范;2. 学生实践:通过实践操作,加深理解和技能掌握;3. 小组合作:通过团队协作,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合作精神。
以上为2023年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整体内容,以期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引。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根据教学计划,随着我校各种条件的具备,已作为必修课开设。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使用北京出版社:信息技术第一册。
知识点要求:1、进一步学习“画图”软件的操作方法2、熟悉资源管理器,学会使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和文件夹。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求1、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学会使用简单的软件,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四、教学评价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评估学生的作品和竞赛的方法。
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五、教学措施我校大部分学生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
所以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入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
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六、教学内容安排周次教学内容课时1第18课使用橡皮擦工具12第19课使用复制粘贴13第20课使用变形工具14第21课绘制曲线图形15第22课绘制特殊效果16第23课绘出国画效果17第24课设计绘画作品18综合实践(一)19综合实践(二)1 10第25课:浏览文件和文件夹1 11第26课:使用计算机中的“库”1 12第27课:操作文件和文件夹1 13第28课:管理文件和文件夹1 14综合实践(三)1 15期末总复习一1 16期末总复习二1 17期末测试1吕振锋2018年2月23日。
2018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课程标准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
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小学学段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2018年新课程标准
2018年新课程标准2018年,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新一轮课程改革规定,即新课程标准,这一改革是为了积极应对国家教育发展形势变化,以满足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促进人才培养,构建未来学习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强化学习质量和效果。
新课程标准由九个方面组成,分别是:一、核心素养,二、学习规律,三、教学改革,四、教育资源,五、考核体系,六、学生发展,七、课程评价,八、学习支持,九、学习自主管理。
首先,新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作为新的课程发展的核心支柱,将“关注学生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出发点,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态度,表达自我,具备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综合素养等,通过教学改革来实现这一目标。
其次,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规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习更有效。
强调开放式学习,以组织活动、实践活动、调查研究活动和讨论等各种形式,创设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实践有效性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以适应学生多样性、提高学习效果为目标,实施以探究为主体、以深入精准为原则、以问答探讨为方式的多元化教学,以学习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以及以活动为主导的多学期课程。
此外,新的课程标准还注重考核体系的改革,通过课堂知识考核、作业考核、比赛考核、课外活动考核、实践学习考核等多种形式,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能力发展、社会实践和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旨在推动学生理解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成果。
最后,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学习支持、学习自主管理以及课程评价,以及教育资源等,努力为学生提供全面充分的课堂支持,提供有形、有效的课程评价,以及丰富的教育资源,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新的课程标准旨在建构和实施一个全面、多元、开放的新形势下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实现学习的个性化、深层次发展,构建新的学习体系。
2018版的初中及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已由专家组起草完成。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备一技之长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培养,改进方案,动手创新↓↓↓↓↓高中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趣自选门类专业发展信息→知识→智慧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计、制作、创造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2018年新课程标准
2018年新课程标准2018年,国家发布了新的教育课程标准,旨在推动国家教育全面发展、改善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升学的能力,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职业能力。
2018新课程标准基于国家课程改革方案,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课程实施的通用性内容,以及课程目标、主要内容、教学方法等。
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扩大学生的信息获取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核心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灵活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参与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升学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学校全面实施七大学科的新课程,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和地理。
在新课程中,每一门学科都增加了新的主题,并强调了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习,以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技能训练、习惯养成、实践学习、课后指导和辅导。
在理论知识部分,既要重点讲解核心知识,又要把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
对于技能训练,新课程标准主要强调学生掌握语言技能、信息技能、分析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
习惯养成,新课程标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习惯。
实践学习,新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多大胆创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项目实践、调研活动、实验等学习活动,以拓宽视野、丰富经历,帮助学生发现自我的潜能,掌握相关技能,培养创新思维。
另外,课后指导和辅导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开展系统而有效的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学习有效性,以达到及时反馈、有效改进的效果。
通过2018新课程标准,鼓励学校改革、创新,把学生成长作为自己的核心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期达到学生学习更好、发展更快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成良好习惯主题班会
你相信吗??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
截细细的链子,拴
得住一头千斤重的
大象?
在印度和泰国,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 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
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
小象渐渐地习惯
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
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
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小象是被链子绑住,
而大象则是被习
惯绑
住。
.
翁瑶瑶同学回答小象的启示
请同学们看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山村里,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
赶牛车下山卖柴。
父亲较
有经验,坐镇驾车。
山路
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的
眼神好,总是在要转弯时
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生病没有下山,
儿子独自驾车下山。
行至途中,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
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
动。
.
“爹,转弯啦!”这头
牛为什么会这样呢?
尝试练习
1.十指交叉握双手在眼前,看上一眼。
看看哪只手的
大拇指压在上面。
松开双手,重握一次,这一次让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压在上面。
你注意到了什么?
思考:从这两项练习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小结:这是一些简单的行为习惯。
但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至少在动作方面,是按预定程序进行的。
经过有意识的努力,如果我们设定了所要达到的目标,习惯就可以改变。
起初做,我们会感到笨手笨脚,甚至可能做错。
但是,经过接二边三的练习,我们就能形成新的习惯。
.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
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
一个企业,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是如此,
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