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商业区形成与演变的空间句法研究
浅谈成都市商业空间的演变
浅谈成都市商业空间的演变
熊鹰;李月;唐菱
【期刊名称】《四川建筑》
【年(卷),期】2024(44)2
【摘要】介绍了在成都市商业建筑发展过程中,对于商业模式演变的探索。
浅析了随着时代发展,商业建筑受地域、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时代形成的不同商业空间特征。
探索在商业空间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从而发掘未来商业空间发展的新趋势。
【总页数】4页(P40-42)
【作者】熊鹰;李月;唐菱
【作者单位】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3
【相关文献】
1.郊区中心型地铁站邻近商业空间的自组织演化——以成都市犀浦地铁站为例
2.基于POI的成都市地下商业空间演化与机制研究——以火车北站、春熙路、环球中心片区为例
3.TOD导向下地铁站域商业空间演变与优化路径——以成都市3个城市级地铁站域为例
4.基于POI的成都市核心城区商业空间格局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空间解析与衍生_旧城更新中的符号_省略_法_以成都新都老城区城市设计为例_赵珂
规划中除保留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城墙外 , 拆除桂
湖 周边 的 围墙 . 对 / 绿心 0 实行透 绿 , 增 强 / 绿
水 ! 荷花 ! 桂花与现代城市居民游憩公园有机结 合 , 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 彰显成都平原园
林 文化 "
53 ) 章法规律寻 求 " 翻看新都老城 的演进
历史 , 可 发现 中 国传 统的 风水 思想 是组 织 新都 老
及 表 达 思 想 和意 义 的 / 所 指 0 部 分 " 城 市作 为
则符号 0 , 如 5 周礼 #考工记 6 中的营国图是作 为中国古代都城建造法则的符号 " 这些复杂的城市空间符号遵循某些语法形成 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 , 因此 , 探寻城市空间符号 关系实质上是寻求组织城市空间符号关系的语法
法"
运用符号学的结构语法层次分 析法 , 可将 城 市 空间 符号 系统 分 为词 汇 ! 语句 和章 法 三个 层 次l ] " 按 照人 们 对 符号 的 认知 规 律 , 城 市空 间 的 4
宝光寺塔
丰 圭一 胡! 元 ] 林
符号学解析通常采取词汇一语句一章法的递进层
次展开 词 汇 层次 是 由单 一元 素组 成 的城市 空 间 符 号 , 运 用 中心 词 分析 法探 究城 市 的词 汇符 号 ,
历 史 文物 中心 词 汇符 号 ; 还有 明代 状元 杨 升庵 雕
像这一名人中心词汇符号 ( 图1 ) " 一旦中心词汇 与其他词汇组合成为语句 , 新都老城的历史文化
内 涵将 随之 变得 清 晰 , 中心 词汇 的标 志性 作用 也 将 更加突 出 " ( 2 ) 语句符 号组织 " 在新都 老城 中 , 以始 建
基于空间句法的商业街区空间研究
基于空间句法的商业街区空间研究作者:应卓加庞颖来源:《绿色科技》2020年第04期摘要:基于空间句法的理论,以哈尔滨哈西商圈为例分析了其街区空间结构。
将哈西商圈的轴线图,导入Depthmap进行运算,结合拓朴学相关计算方法,通过分析该空间的整体集成度、局部集成度、全局深度和选择度等拓扑数值,定量的探究空间的结构,了解整体街道空间和局部空间的联系,发现空间结构中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对应的优化策略,为空间日后的改造提供思路。
关键词:空间句法;商业街区;定量分析;集成度;可理解度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04-0143-031 引言商业街区作为人们社会活动和社交场所,它良好的空间结构和优美的空间环境可以间接性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达到促进沟通和交流的作用。
因此,如何使人们在空间中能快速的理解和感受空间,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背景在全球的目光聚集在经济的时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商业区已经成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中商业区中街区的空间构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占据重要位置。
如何宏观调控商业街区空间,满足人们对交通、安全等街道需求,这个问题是一直在被讨论和研究的。
目前商圈中的街道空间不再仅仅承担着交通和引流的作用,同时担负着人们社交、促进经济贸易发展的使命。
人们已不再满足街道空间的基本功能,为了打造更人性化的街道空间,哈尔滨全面实施“1356”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
根据哈尔滨南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指出,着重打造哈西“高铁新城+总部经济”商圈,对哈西区域进行全面规划和建设,力求打造一个经济、文化和政治集一体的新城区,给人们带来崭新的居住和旅游体验。
2.2 研究对象哈西商圈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南岗区是哈尔滨的中心城区,是全市经济发展迅速、政治来往密切、媒体传播迅速的重要功能区。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城镇街巷格局分析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城镇街巷格局分析摘要:历史城镇更新改造中,由于街巷格局多为自发形成,常规规划策略理论支撑不足。
本文采用空间句法的轴线模型分析方法,以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为例,提取其街巷格局系统的全局集成度、局部集成度和可理解度,分析其城镇街巷的可达性以及城镇的空间结构特征,为城厢镇的保护与更新提供理性化的指导思路。
关键词:历史城镇;街巷格局;空间句法;集成;可理解度;可达性如今,历史城镇的更新改造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方面,城镇街巷格局多为自发形成,由于不适应现代高效快速的经济发展而惨遭破坏;另一方面,有别于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传统的街巷格局自由多变,与其他城镇可比性研究不强,在交通需求的预测上也缺乏理性支撑。
基于此,本文探讨空间句法理论在历史城镇保护与更新中的运用,研究历史城镇道路格局演变,探索如何使得土地功能布局与道路格局形成关联,保护历史城镇的同时,使之适应现代的经济体制并且良好发展。
1、概念解析20 世纪70 年代,英国学者比尔·希列尔首次提出空间句法理论系,理论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定量描述城市空间形态,探究人类活动行为与空间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解读城市空间形态对人类空间行为的影响方式和程度。
2、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城厢镇位于成都市东北部,青白江区内,距成都市25公里,距青白江区城区4公里,位于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内。
老城范围为城厢镇护城河以内,唐巴公路以南,家珍路以西,城堰街以北,用地规模7 0.28公顷。
城厢镇历史悠久,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古镇大体上保持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形态和路网格局,即十字街格局,外围护城河环绕。
本研究提取民国和现在两个时期的空间形态信息,以空间句法原理为基础建立句法轴线地图,利用Depthmap软件,提取计算数值包括全局集成度、局部集成度和平均深度等,建立空间句法集成核图、全局集成度图、局部集成度图和平均深度值图,分析城镇街巷结构以及城镇的空间结构特征,为城厢镇的保护更新提供理性化指导。
城市特色商业街空间形态分析——以成都市东郊记忆为例
3 流 线分析
3 . 1 联 系理 论
Hale Waihona Puke 根据美国学者罗杰的观点 : 连接理论分析 的课题是城市 诸要素之间联系的“ 线” 。这些“ 线” 由街道 、 步行道 、 线性开场 空间活在空间上连接城市各个部分 的其它连接要素组成 , 主 要 利 用交 通 流线 的动态 性 ,组 织一 个 联系 系统 或 空 间 网络 , 从 而形 成一 个联 系空 间 的组 织结 构 。
丰富了街道立面天际轮廓线 ,并体现其步行空间的亲切感。 有些商铺后退 5 m修建 , 有些商铺则邻管廊修建, 形成凹凸有 致的街道空间 , 使侧界面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化。 立 面 改 造 是 利用 保 留 的 旧有工 业 厂房 红 砖 墙 、老 式 门 窗 、生锈 了的钢材构建与重新装饰现代大面积玻璃幕墙 、 广 告宣传画及店招等立 面形成鲜明对 比与反差 , 突出音乐公园 的沿袭 历史 并 赋予 新 的街 道意 义 。
空 间地 界 面 是通 过红 砖 铺地 以界定 空 间 ,形 成交 通 、 景
彩等具体事物( 环境要素 ) ; 内在的人类长期使用的痕迹 以及 相关的文化事件( 人性需求 ) 所决定。 就东郊记忆建筑而言 , 工业感建筑使场所具有 自明性与 场所感 。 边界 、 节点和标志物对于传达场所的意义非常重要。 东 区音 乐公 园 的业 态 定 位 有 7 项: 音 乐 主题 零 售 、 酒 吧 娱乐 等, 基 本 能满 足 办公 、 演绎 、 旅 游等 各类 人群 的消 费需 求 。
分布带。其建筑实体 的空间形态主要呈沿街布置 , 部分建筑 还进行了后退处理 , 有利于体现体验式的项 目创意 。架空管 廊贯穿始终 , 街 区感和导向性都比较好 。对中央大道沿街的 旧工业建筑底部进行改造 , 使得原有工业建筑的内部空间串 联起来 ,改造成高端老牌音 乐器材 的体验式街道——天籁 街。 形 成缩 放 有致 、 韵 律完 整 的有 机空 间序 列 , 大 大提 升 了建 筑外部空问组合的趣味性。
历史街区商业外部空间设计研究——以成都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历史街区商业外部空间设计研究——以成都市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历史街区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功能和形象的重要体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利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其中,商业化是历史街区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
商业空间不仅是历史街区保护和利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街区商业空间的发展需要注意外部空间的设计,因为历史街区的外部空间不仅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商业活动进行的场所。
而历史街区的外部空间设计需要考虑到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经济利益和游客体验等方面因素,为历史街区内的商业活动提供合适的环境。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选取了成都市难得糊涂街历史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街区商业外部空间设计的分析,探讨如何为历史街区内的商业活动提供合适的外部空间。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成都市难得糊涂街历史保护区商业外部空间设计的研究,解决历史街区商业活动的外部环境问题,实现历史街区保护和商业利用的双重目标。
三、研究内容(一)成都市难得糊涂街历史保护区的概况本部分主要介绍成都市难得糊涂街历史保护区的概况,包括其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商业特色等方面。
(二)历史街区商业外部空间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本部分主要介绍历史街区商业外部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包括商业外部空间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案例分析等方面。
(三)成都市难得糊涂街历史保护区商业外部空间设计的现状分析本部分主要对成都市难得糊涂街历史保护区商业外部空间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商业外部空间的特点,商业活动的空间需求和商业外部空间的存在问题等方面。
(四)成都市难得糊涂街历史保护区商业外部空间设计的优化策略本部分主要针对成都市难得糊涂街历史保护区商业外部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包括商业外部空间的功能划分、景观要素的营造、交通导向的设置等方面。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
空间句法在成都少城空间优化中的应用
空间句法在成都少城空间优化中的应用钟婷【摘要】空间句法是一种从空间形态出发理解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行为的城市空间理论与方法,常用于空间规律的挖掘以及规划评估与多方案比选.该文以成都少城为例,通过采用空间句法模型对商业区与居住区进行空间使用的量化实证研究,得出不同尺度下模型的适用性,发现规律并用于为城市决策提供量化支撑.【期刊名称】《重庆建筑》【年(卷),期】2018(017)010【总页数】6页(P10-15)【关键词】空间句法;成都少城;空间规律;空间优化;城市规划【作者】钟婷【作者单位】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0 引言当下,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越来越趋向于“人”,城市发展越来越突出了人性化的趋势。
城市规划的方法,随着规划任务的扩展和科学思维与认识方法的发展而变化,随着信息网络化和计算机有关软件、硬件的大量开发和升级,进行信息化数据收集、分析建模、模拟等量化方法已经成为城市规划技术的重要手段。
“空间句法作为一种空间理论与方法,从拓扑网络的角度理解空间,以实证方式从各个尺度上重点研究空间形态结构对于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的影响。
”[1]研究人的行为与空间形态的互动规律,桥接人与物的城镇化。
自上世纪70年代创立以来,空间句法在建筑、规划领域得到了较多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空间句法的理论与研究方法逐渐被中国城市规划学者们所熟知。
图1 空间句法应用思路1 空间句法介绍空间句法理论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成环境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Bartlett Faculty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的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教授提出,是一种从空间形态出发理解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行为的城市空间理论。
其核心观点是人们塑造了空间,同时空间也影响了我们的行为,空间与社会关系相互映射,空间布局反映社会模式,空间塑造社会模式[2]。
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分析-以成都锦里古街为例
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分析-以成都锦里古街为例·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分析———以成都锦里古街为例阚逸群,刘锟(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5)【摘要】通过对成都锦里古街的现状调研,分析其空间形态及场所精神。
指出影响锦里古街空间形态的因素,并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可能性。
【关键词】锦里古街;空间形态;因素【中图分类号】TU-024城市空间形态是指城市要素在城市土地上的投影,它受着自然地貌、资源分布、交通情况、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1]响。
城市空间形态分为城市外部空间形态和内部空间形态。
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 城市内部空间形态包括街道空间形态、建筑空间形态、广场空间形态等。
历史街区空间形态属于城市内部空间形态,历史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长久形成的独特空间形态,具有独特的魅力。
笔者在本文以成都锦里古街为例,分析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
1 成都锦里古街概况1. 1区位锦里古街处于成都市市区交通发达地段,位于武侯祠东侧,占地面积1. 1 hm2,街道总长350 m,总建筑面积8 000 m2。
古街呈南北走向,北邻锦江沿江景观带,东望彩虹桥。
古街位于武侯祠大街中段,此街可直达市中心天府广场。
古街附近有3个公交车站及20条公交线路,便利的交[2]通条件提高了锦里古街的可达性。
1. 2规划背景锦里古街所属区域属于三国文化区。
三国文化是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武侯祠是三国文化的具象载体。
锦里古街作为武侯祠旅游产业的延续,同样承载了成都的历史文化价值。
锦里原本就是西蜀历史上最为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这一区域历来也是成都人举办各种节庆民俗活动的场所。
锦里古街由旧民房改造而来,成都政府于2003 年确立了锦里古街与武侯祠博物馆一体规划,以蜀汉三国文化为背景,川西民俗为内涵,明清建筑风貌为外表,并融入现代生活元素,创造独特的旅游形态,形成体现成都特有文化氛围的旅游休闲街区。
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POI结合空间句法理论对城市商业空间布局规划的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POI结合空间句法理论对城市商业空间布局规划的研究作者:任天兴申思马特合刘燕梅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以成都市玉林社区为研究样本,收集POI大数据商业情况,结合空间句法理论及技术,分析深度、整合度、可理解度等与商业分布情况特征的关系。
验证各匹配程度,梳理当中不相符合的情况,依托理论与实际调研勘察情况对其进行分析解释,进一步以空间句法轴线分析结果解析样本空间优劣势,提出更新建议及更为合理的商业布局模式。
关键词:大数据POI;空间句法;商业空间;城镇规划一、研究背景空间句法理论是由比尔·希利尔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通过量化空间元素以数学方法对空间关系进行抽象和建模分析的研究,比尔希利尔相信事物间存在内在逻辑的有效性,即人们置身于空间系统中的时候会选择那些便捷性高、效率高的路径,以此来研究社会和经济因素是如何逐步影响并形成空间的。
而这种逻辑的有效性也得到了大量的验证。
本文针对空间句法理论中的轴线研究法来建立目标区域的轴线网络图,即用轴线来表达城市道路,每一相连的轴线与轴线之间都存在一个拓扑关系。
本文用到了空间句法中的变量有:深度值(depth)、平局深度(mean depth)、整合度(integration)、和可理解度(intelligibility)四种,通过这些变量可以体现出街巷空间的可达性、通过性和空间的认知情况。
二、研究方法1.POI剥取本研究通过大数据POI(Point Of Interest)扒取实验点成都市芳草街区的商业属性,主要分为四大商业类型:餐饮业、购物零售业、居民服务业、文娱体育四大商业体系,并将各商业类型下细分店面业态进行POI数据的收集。
1)餐饮:中餐、西餐、火锅、咖啡奶茶、烤肉、快餐;2)购物零售:超市、服装箱包鞋店、干杂糕点、便利店、水果蔬菜、药店、五金;3)居民服务:酒店、美容美发、银行、诊所、宠物、家政、小学、房产中介;4)文娱体育:健身房、KTV、保健按摩、酒吧、网吧、电影院;通过大数据POI笔者查出了以上对应四大业态的38种商业具体属性,在扒取数据的时候笔者发现了大数据POI扒取的问题,即大数据POI扒取得到的数据是不会删减的,意味着在一个区域里只要是从其统计开始,只要是出现过的店铺都会将其记录。
2300多年来成都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研究
成机制 、发展趋 势 ,存 在 问题及 其对 策等
。
定的时空传承性。因此 ,从更大时间尺度研究城
பைடு நூலகம்
收稿 日期 :2 1 0 2 0 1— 2— 2;修订 日期 :2 1 —0 2 . 0 1 4- 0
基 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 转型期 中国西部城市生 长过程 的影响 因素解析及其制度响应研究” (0 70 4 资助 47 16 ) 作者简介 :刘定惠 ( 97一 ,女 ,湖北 省武穴市人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为城 市与区域规划 . 17 )
极大的发展 ,在城市外围形成了以商业功能为主的 锦官城 ,成为手工业者聚集地 。以军事防御和生产
战略物资的军官城与车官城 ,成为军队驻地。少城 西南 ,因人 口不断增加 ,商业 日趋繁荣 ,形成 当时 商贸集散的中心——南市 。
公元 36年 ,桓 温 伐 蜀 ,结 束 了少 城 67年 的 4 5
一
年代才兴起 ,主要研究领域及其内容包括 :( )住 1
房 政 策和住 房制度 。主要探 讨 了 中国住 房 政策 的基 本 方 向 ,住 房 制 度 改 革 的 公 平 与 效 率 等 问题 J 。
( )居住区位选择。分析住房价格、交通便捷性 、 2 居民个人社会属性等对居住选址 的影 响 J ( ) 。 3 居住空问结构。主要对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历史演 变过 程 、现 状 特 征 及 其 成 因 等 进 行 了实 证 研 究 ¨ ( )居住郊 区化 。主要研究 内容包 括 : 。 4 中西方居住郊区化比较、居住郊区化分布特征 、形
第 2 3卷
刘定惠:20 多年来成都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研究 30
2 1
市居住空 问的演 变过程将有助于揭示其 演变规 律。 本 文 选 择 有 着 230多 年 历 史 、且 历 经 23 0多 年 0 0 不易其址 ,不更其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作为
基于空间句法的商业街区节点空间量化分析方法研究
体墙与玻璃幕墙 的不同空 间状况 下 , 量 化分 析 的结 果一样 ,
这与物质空间现实相矛盾 。
法则 , 以解释基本 的但 又是 根本不 同 的空间安排 如何 产生 。
到1 9 7 7年 , 空 间 句 法 研 究 则 略 具雏 形 。 1 9 8 4年 , 希 利 尔 和汉
森在其著作《 空间的社 会逻辑 》 一 书 中首先 提 出了建筑与居 民点空间组 织的句法 理论 , 他们认为建筑及城 镇 的空 间布局
会对人类活动 、 社 会 交 往 的方 式 及 强 度 产 生 很 大 的 影 响 。 …
空间句法理论关注的是空间与空间 、 空 间与人之 间的关 系。通 过量 化描 述思想对 欧式几 何所 描述 的空 间对 象转译 为以拓扑为代 表的句 法逻辑关 系 , 而这一转译 过程通过 三种 空间分割方式 : 一是 当城市 系统 内建筑或建 筑群体 比较 密集 时, 一般采用轴线方法 ; 当城市 自由空间呈现非 线性布局 时 , 则采用凸多边形方法 ; 或者采用视 区分隔法 。 l 2
在 关 系 图解 基 础 之 上 , 空 间 句 法 发 展 了 一 系 列 基 于 拓 扑
图1 虚拟空间 V G A( I n t e g r a t i o n H H) 分析 A
2 . 2 应 用 范 围局 限 性
空间句法在分 析商业街 区空 间时, 通常应 用在外部 空间 分析 , 尺度相对较宏 观 , 主要探讨 建筑 布局 的合理性 相关 问 题。极少应用 如节 点空 间相对微 观尺度上 的分析 。
2 . 1 空 间描 述 模 糊 性
l 关 于空 间句法基 本概 念和原 理
空 间句法是一种 通过 对包括 建筑 、 聚落 、 城市 甚至 景观 在 内的人居空 间结构 的量化 描述 ,来研 究 空间组 织与 人类 社会之 间关 系的理论 和方法 (B a f n a , 2 0 0 3 ) 。空 间句法产生 于2 0世 纪 7 0年代末 , 它是 由伦敦大学 巴利特学 院的 比尔 ・ 希列尔 ( B i l l Hi l l i e r ) 、 朱利安妮 ・ 汉森( J u l i e n n e Ha n s o n ) 等人
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分析——以成都锦里古街为例
四川建筑
第3 2卷 1期
2 1 .2 020
5 3
【 关键词】 锦里古街; 空间形态; 因素
【 中图分类号 】 T 04 u一 2
城市空 间形态是 指城 市要素在城市 土地 上 的投影 , 它受 着 自然地 貌 、 源 分 布 、 通 情 况 、 济 发 展 等 因素 的影 资 交 经 响 』 。城市空 间形 态 分 为 城市 外 部 空 间 形 态 和 内部 空 间
场所精 神的改变 。
5 锦 里 古街 空 间形态 的可 持续 发展
重建后 的锦里古街保持线 型的街道空 间布局 , 以局部 节
点的放大来组织 串连 。历史 文化 、 民俗 、 筑等 是传统 街 区 建 的生命力所在 , 统街 区 的更新发 展是 动态 的过 程 , 以后 传 为
的 发 展 留有 空 间 。
形态 。
【 文献标识码】 A
立, 锦里古街 的功能 由居住 为主转 变为商业娱乐 为主。 以成 都明清时期建筑风格为主 , 同时建 筑功能定位 为商铺 、 吧 、 酒
餐馆等 。
2 2 空 间布 局 .
城市外部空 间形 态是 由人创造的有 目的的外部 环境 ; 城 市 内部空 间形态 包括街 道空 间形 态 、 筑 空 间形 态 、 建 广场 空
与 旧的交融 , 文化 遗存得 以延续 。 使
锦 里 古 街 过 去 是 建 筑 基 础 是 古 旧 民房 , 以居 住 为 主 要 功
能, 现在 以多功 能商业 为主 , 足人们 不 同需 求。业态 的转 满 变给锦 里古街带来了活力 , 使得传统 文化得 以更好 的发扬和 推广。商业是锦里古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动力。
通 条件提高 了锦里古街 的可达 性 J 。
探讨古成都城市空间结构历史轨迹
探讨古成都城市空间结构历史轨迹1 成都概况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681平方公里。
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地区毗邻,南面与眉山地区相连,西南与雅安地区、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
二千多年來,成都一直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 古代成都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2.1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空间结构历史轨迹据考证,成都并非成都平原最早产生的城市,早在4500年前左右,在今新津县城西北便己形成了占地60公顷的"宝墩古城"。
此后,沿峨江自西北向东南方向便逐渐发展有"芒城"、"双河古城"及"紫竹村古城" [1]。
2.2 江城相依,两城相连2.2.1秦灭古蜀,两江依城公元前311年,张仪、张若在成都平原修筑三城,包括成都城、临邛古和郫城,互成犄角之势[2]。
秦城分为东大城、西少城,两城相连,壮丽非常。
当时的秦成都周边并无大河,直到李冰建都江堰,"穿二江(检江、郸江)成都之中",才将两条大河引至成都城南,极大地改善了成都的水利和交通条件。
并直观的体现出秦朝少城与大城相连,两江与双城相依的城市空间结构。
2.2.2 汉续秦态,诸城相生与秦相比,两汉时期成都城市空间范围上并无明显扩大,整体核心城区仍与秦朝基本相同,仅在城市空间内部,因为"十八门"的修筑而产生一定变化,但城市外延空间却因为南市、锦官城与车官城的出现而得以极大的丰富,城市的辐射力在这一时期得到显著体现[3]。
2.3 隋扩大城,隋城相连公元346年,桓温伐蜀,结束了少城657年的建城史,也使得大汉时期城南繁华的场景日趋萧条。
从此以后,成都城市不再出现"双城并立"的结构形态,而是以大城为核心,逐渐向外扩展,大城也由此奠定了其在成都城市空间结构中的中心地位[3]。
成都市空间结构研究及其优化组合
成都市空间结构研究及其优化组合【摘要】: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能够合理的引导经济要素流动,从而使得城市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文章立足于空间结构理论,分析了目前成都市的空间机构现状,指出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且指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空间结构; 环状+放射; 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是指主要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围绕不同层次的经济中心,通过城市间的联系开展经济活动所形成的城市间、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点、线、面”结合的有机联系系统,也是低于经济活动结构、社会结构和自然环境条件在空间上的投影。
①从横向的构成要素来看,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节电、轴线、域面。
“节点”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经济活动内聚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极化作用,使得经济活动向区域的经济中心集中而形成的中心;“轴线”是指连接节点之间的线,如交通线、江河沿线等;“域面”是指经济活动的范围,一般作为经济活动的“底盘”存在。
空间结构就是这些点、线、面的不同组合的表现形式。
从纵向的构成层次来看,城市空间大致存在三个尺度的空间状态。
一是建成区空间,这是城市空间中最基本的空间实体,它的演化与发展最能反映城市的本质现象和趋势;二是都市区空间,包括建成区、城市郊区的卫星城镇以及城市边缘的乡村等,它反映了城市的生长及可能的演化方向;三是城市群空间,是指一个中心城市辐射区域内,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共同构成的空间体系,包括了城镇空间与区域基质空间在内的一个地域系统,它所反映的是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区域之间更为宏观的关系。
一、成都市空间结构现状根据研究需要,文章对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即研究的空间构成尺度界定为成都市建成区范围。
以成都四环路为界,包括成都四环路以内的用地范围。
根据城市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成都市空间结构的现状主要是按照“环状”+“放射”的发展格局。
“环状”主要是有四环组成,四环线以市中心为中心,围绕中心由三环及外环组成。
大都市区空间演变研究——以成都为例
、
/
一
理论与实践 T H E O R E T I c A L H O R I Z O N
、0
大 都 市 区 空 问 演 变 研 究
以成都 为例
一杨 建
【 提 要 】空间演 变历 来是 国 内外大都 市区研 究的热点。所谓大都市 区,是 以某一特 大城 市为 中心 ,有
区的空间演变过程。
一
过 程的 出现使得大伦敦地 区的城市发展逐渐超 出都市
区 范 围 而 成 为 英 格 兰 东 南 大 都 市 带 的 核 心 部 分 ( Wa r n e s ,A. M. 1 9 9 1 ) 。埃伯 纳通过对 新泽西 州普林
、
国 际大 都 市 区的 空 间演 变
城市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 ,聚集于城 市的非
管 理 学 院理 论 经 济学 创 新 团 队成 果 。
T H E O R E T I C A L H O R I Z O N 理 论 与 实 践
的分散状态 向空 间的集 中状态发展 。城市集 聚带来 了
市 一体发 展的轨道上来 ,并与其发生着越来越密切 的
经济社 会联系 ,逐渐形成 由核心城市和外 围地 区共 同
组成 的新 的城市 空间形态—— 大都 市区 。世 界银行 、 亚洲开发银行在对 中国大都市 区的研究 中 ,都把成都
作为典型 的研究对象。 1 . 点状发展 阶段 ( 古代 ) 。当时的经济活动 以农业 为主 ,城市 的经济功能 十分微 弱 ,城市 的政治功能是 城市 的主要 功能。受当时政 治、经济的影响 ,成都城 市的空间结构主要受人为控制力 的左右 ;城市形态受 自然地理条件 的制约 ,主要在两江 ( 现府南河 )以内 发展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缓慢 ,处于点状发展阶段 。 2 . 轴 向扩展 和内向填充 发展 阶段 ( 解放初期一8 0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街区商业组织优化研究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街区商业组织优化研究历史街区保护一直是建筑,规划界领域的高频研究课题,成果多集中在历史建筑保护和修缮技术、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与城市设计等方面。
国内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理论日趋成熟,但历史街区大面积消失,历史街区更新后仍然缺乏活力等问题仍然存在,历史街区如何与所处的城市共同发展,与城市其他区域在功能、人口、资金、信息、能源上的实现协同的可持续的发展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如何保持历史地段的街区肌理与空间特质,实现其功能更新,是解决历史地段发展的重要课题。
空间句法是从空间构形入手,对空间结构可视化模拟与空间属性量化分析。
本研究应用空间句法对国内不同更新方式的历史街区代表性案例的空间可达性与可识别性属性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得出历史街区更新空间可达性、可识别性与商业组织布局的关联规律,从而应用规律指导历史街区更新方案商业组织及优化。
选取“修旧如旧,整体保留”的成都宽窄巷子、“肌理保留,新旧结合”的上海新天地北里、“单体保留,推陈出新”的武汉天地为案例,分析其空间结构的可达性与可识别性的空间属性特征。
并与实际调研数据相比较,研究其空间属性与商业业种、业态分布,商业开发形式等商业组织方面的基本关联及偶发性情况的影响因素。
应用不同商业业态、业种所需的空间特质,并通过调整商业业态、业种布局与组合方式等手段对长沙化龙池与白果园有机棚改造项目方案商业组织进行优化,提高历史街区更新的可操作性。
研究通过研究所得空间可达性、可识别性与商业组织布局关联规律,构建历史街区商业组织量化分析优化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建筑 第30卷1期 2010.02成都市商业区形成与演变的空间句法研究黄 涛,李 异,胡应红(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摘 要】 空间句法理论作为新兴的城市形态量化分析的辅助手段,在国内城市研究中较少。
文中利用空间句法理论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成都市商业区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总结了圈层式扩展城市的商业区发展的特征,为空间句法理论在中国城市的应用提供了实例。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商业中心区; 空间句法; 成都【中图分类号】 T U98412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09-03-30[作者简介]黄涛,男,硕士,研究方向:城市设计;李异,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设计;胡应红,女,硕士,研究方向:乡土建筑。
1 理论简介和主要观点“空间句法”(Space syntax )是进行城市形态分析的一种工具,研究的对象是城市空间本身的结构特性,也就是对街道系统构成城市空间方式的研究。
空间句法分析过程是利用数学模型作量化研究,因此该理论可以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之初,定量分析和预测城市中各街道的人、车流量。
表现在具体参数上,就是集成度(I ntegrati on Value )概念,它反映城市轴网或由轴网围合的地块与周边的集聚程度,比较城市不同地块可达性与可渗透性的优劣,进而标志单纯因街道网络结构而形成的城市的活力区。
图1 街道图解示意人们使用街道的先决条件是感知并到达街道,使用者到达程度的难易会影响街道的使用频率,因此,街道的等级分化并不完全依赖于自身的长度或其它自然属性,而是它与其它街道间的连接组织关系。
在这一系统中,任一对象都会影响到其它关联或受到其他关联的影响。
空间句法理论认为街道本身是作为线性空间通过街口和转折与其它对象(街道)关联的。
这可以通过图解分析,计算从某一街道到达其它各街道所要经过的街的数量。
如图1所示,从不同的街道出发到达其它街道的总步数是不同的,这个总数反过来也可以表达其它街道到达这一街道的难易程度。
对于已经给定的街道网,利用上述图解方法可以得到不同街段的集成度信息,这种集成度就表示了街道可达性的高低(图2)。
它反映了城市街道聚集城市功能的原动力,这种动力为城市业态的分布奠定了基础。
图2 街道集成度图示在早期,理论提出者希列尔教授和他的工作组分别研究了亚特兰大、伦敦、东京和曼彻斯特等东西方不规则自由网格城市的街道轴线,从中总结出集成度与零售点分布的内在联系———街道活力的本质来源于街道结构,高集成度的街道具有较好的可达性,进而吸引商业及服务设施的聚集。
本世纪初,国内学者开始关注空间句法理论,以中国城市作为实例验证理论的适用性(其中主要有朱东风的《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城市内部中心性研究》.2006,何子张等人的《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厦门城市形态发展研究》.2006,鲁海军等人的《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道路网可达性分析》.2007等)。
在以上的研究基础上,笔者选取成都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商业中心区的形成演变与街道格局的关系。
2 成都市街道与商业区演变的研究本文对街道网结构研究的时间跨度为从1949到2007年,选取这个时间段的原因有二:首先,成都历经多朝兴衰毁建,街道结构变化较大,现有的城市路网基本上是在清初至清中期确定并保留至今的;其次,直至上世纪50年代,成都市内的府南河、金河等一直是重要的水运通道,河道与支流构成的水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业态的聚集,这对街道网络的研究会造成一定干扰,而上世纪50年代后,水运逐步衰退,现有河道已不再通航,此时的研究可将干扰降至最低。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对成都进行了1950年、1975年、1985年、1993年和2007年城市轴线地图的构建工作(图4、图5),除2007年以电子地图为基础外,其他各时期均以成都市地图出版社提供的当年城市地图为准,通过对城市轴线地2・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四川建筑 第30卷1期 2010.021950年 1975年 1985年图3 成都路网分析图的计算,得到集成度数据文件,并在A rchvie w (A rcvie w 的Ax woman 插件是一套进行空间句法模型计算的常用软件。
)中进行图示分析。
1993年 2007年图4 成都路网分析(1)1950年之前,城市三城相连的格局分明,成都城内仍保留原有的皇城城墙,城墙对东西城区联系造成一定的阻碍。
从分析结果可知,高集成度街道分布零散,主要位于城墙周围沿线和大城区,城市的中心区模糊,仅在城市东南春熙路片区聚集了较多的高集成度街道。
该时期东西两城区街道集成度相差较小,城市中心略偏城东(表1)。
对比相应时期的实际情况,1949年末,成都仍是一个手工业、商业和休闲娱乐业较为繁荣的传统消费型城市[4],由于居民出行方式单一,活动范围受限,工商业区无法远离居住地而独立存在,文献资料显示,当时的工商业税收额中,电气工业占9%,手工业占13%,商业占78%(宋应:在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50)。
占绝大多数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都是以点状随机散布在城市居民区内,处于依附状态,城市土地处于混合状态,因而造成了该时期商业区不明确的现象。
1951年至1969年,成都陆续拆除了皇城城墙、门楼、明远楼、致公堂和蜀王府等古建筑,至此城市东西两区的阻碍被打破,由此带来城市空间格局的新一轮演变。
(2)1975年句法分析中,最高集成度区域依然位于盐市口-春熙路片区。
但从图示中也可以看到,高集成度街道的分布情况开始扩展,除建国初的东大街和红星路外,大慈寺路和江汉路———三槐树路也进入了第一梯队,并由以上四条街道构成了成都市东、西两区的集成中心,即骡马市商业区和春熙路商业区。
对这两个商业区来说,早期优越的交通条件是吸引商业用地布局的主要因素,街区的高集成度满足了区域可达性的要求。
这时的城市发展沿上述四条高集成度街道呈脊状发散,结合周边的第二梯队街道在这两个区域间形成了“L ”形的商业带。
但与此同时,一环路的兴建打断了大城区原有的方格网状街道布局的延续,加上城市受两河环抱的地理因素制约,其中心区域拓展的动势已经大大减弱(图5),集成度分布趋于稳定。
图5 1975年集成核受河道的影响与建国初期相比,在70年代后期,大城区凭借其方格形街道网的布局在高集成度街道的分布的扩展上取得较大优势,东大街、大慈寺路和红星路的集成度开始急剧上升,这预示城市空间发展面临跃迁,将向东部大规模扩展。
另一方面,一环路的建成改变了城市扩展的方式,从图示可以看出,一环路全线大多数路段的集成度值都处在第二、三梯队,这些路段在街道网络结构上所处的位置使它们有足够的资格(如较强的可达性)接纳商业单元的进驻,这种街道结构的变12・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四川建筑 第30卷1期 2010.02迁为日后城市形态的变化奠定了基础。
(a )1985年 (b )2007年图6 城市生长轴线(3)1985年的计算图示结果与前一时期基本相同,二环路的建设引起的城市扩张并没有导致集成核的迁移或变化,在河道的限制下,集成核通过高集成度街道为生长轴进行延伸,这个时期的集成核较之上一阶段,虽在范围上没有很大突破,但已经具有较强的沿高集成度街道呈星状发散的趋势,形成十字形的扩张趋势(图7)。
(4)对1993和2007年的路网分析表明,集成核这种星状发散的情况被进一步加强,城市发展从沿两条生长轴生长转向多方向发散式生长,反映了城区强烈的放射性生长趋势(图7),这说明一、二、三环路的建成在很大程度上使城市发展摆脱了传统城区方格街道网的扩展形态,放射形环状发展为成都市路网扩张的主要方式,这一改变促使城市形态呈现单核环状扩展。
与上一时期对比,城市集成度分布再度出现分散,以人民南路和南大街为轴线,在城南形成新集成中心。
图7 高集成度街道与商业分布在软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2007年成都市地图和实地调研以及网络资料,选取商业网点与高集成度城市街道图进行叠加分析,图示结果表明,商业网点分布与高集成度街道关系非常紧密(图8),集成核的分布与商业网点之间形成对应关系,其中以太升路(4172)、红星路(4189)、大慈寺路(5105)和东大街(4194)等几条轴线集成地位最高,对人流的吸引程度最高。
事实证明,该街区商业点密集,尤以春熙路、盐市口为代表的商业区最为完善,反映出成都现状商业“单中心”的极化现象。
据统计,中心城大型百货店(营业面积超过5000m 2)共25家,分布在以春熙路为中心约1000m 半径范围内就有19家,占总量76%。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图8 街道网络构形对商业分布的影响3 结论(1)在城市形成的过程中,城市土地的利用受到政策或地理因素影响,但另一方面,城市发展和布局的原动力也来源于人对空间的理解和干预,城市街道网络形成的街道空间结构能够调整人流密度的分布,进而决定城市活力街区尤其是商业区的分布,这种土地利用模式同商业区的自组织行为再次共同作用,在时间积累下逐步加大了商业区内的路网密度,从而保证商业区的有效利用和地位的稳定。
(2)通过对成都市空间句法分析,可以得出空间可达性是决定城市商业区分布的重要因素,集成度这一数值的图形化可以直观地描述空间可达性。
较高的空间集成度有利于促进城市不同区域的相互交流,从而自发地形成城市商业中心区。
参考文献[1] 段进,比尔・希列尔.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2] H I L L I ER B,HANS ON J.The Social Logic of Space [M ].Ca m 2bridge:Ca 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3] 张愚,王建国.再论空间句法[J ].建筑师,2004(3)22・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