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大全(完整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之公式法(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之公式法(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之公式法高中物理最基本、最重要的解题方法是公式法(不仅高中物理,初中物理亦然;不仅物理,数学、化学、生物亦然)。

高中物理公式林林总总、浩浩繁繁,大体分为定义式、决定式和关系式三种,或者定义、定理、定律三种,有些公式也可以叫方程。

公式,不要死记硬背,要知道公式的来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一、定义式速度t xv =,单位:m/s 加速度tv a ∆∆=,单位:2/sm电场强度定义式qFE =,单位:N/C 电势定义式qE P=ϕ,单位:V 电势差定义式B A AB U ϕϕ-=,单位:V 电流定义式tQI =:单位:A 电源电动势定义式qW E 非=,单位:V 电阻定义式I UR =,单位:Ω 电容定义式U QC =,单位:F电感定义式tI EL ∆∆=(E 为自感电动势),单位:H弹簧劲度系数定义式x Fk =,单位:N/m电阻率定义式LRS=ρ,单位:m Ω折射率定义式vcr i n ==sin sin二、 决定式重力势能:mgh E p = 弹性势能:221kx E P = 动能:221mv E k =点电荷电场强度决定式2rkQ E =电阻决定式S L R ρ= 电容决定式kdSC πε4=电感决定式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0.08D.D.N.N)/(3D+9W+10H)D--线圈直径,N--线圈匝数,d--线径,H--线圈高度,W--线圈宽度 单位分别为毫米和mH 。

弹簧决定式弹簧的弹性系数k 与弹簧的直径,弹簧的线径,弹簧的材料,弹簧的有效圈数有关。

具体关系是:与弹簧圈的直径成反比,与弹簧的线径的4次方成正比,与弹簧的材料的弹性模量成正比,与弹簧的有效圈数成反比。

k =F/λ=Gd 4/8D 23=Gd/8C3n 上式中:k :弹簧的刚度(即所说的弹性系数,中学物理叫劲度系数或倔强系数k); F :弹簧所受的载荷;x :弹簧在受载荷F 时所产生的变形量;G :弹簧材料的切变模量(钢为8×104MPa ,青铜为4×104MPa); d :弹簧丝直径; D2:弹簧直径; n :弹簧有效圈数;C :弹簧的旋绕比(又称为弹簧指数)。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全汇总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全汇总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全汇总题型1 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题型2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题型3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题型4 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解题方法指导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解题方法指导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GAO ZHONG WU LI GONG SHI ZONG JIE一、力学1.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 k 为劲度系数, 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g 极>g 赤, g 低纬>g 高纬)3.求F1.F2的合力的公式:两个分力垂直时:注意: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1-F2 ( ( F( F1 +F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x 合=0 Fy 合=0推论: 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 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 三角形法, 相似三角形法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 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 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 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为动摩擦因数, 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 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m (f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 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 也可以作负功, 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1)公式: F=G (适用条件: 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G 为万有引力恒量: G = 6.67×10-11 N ·m2 / kg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 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步骤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步骤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步骤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步骤高中物理解题篇一:高一物理解题方法技巧一、解答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方法一隔离法和整体法1.所谓隔离法,就是将物理问题的某些研究对象或某些过程、状态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的方法.隔离法的两种类型:(1)对象隔离:即为寻求与某物体有关的所求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将某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2)过程隔离:物体往往参与几个运动过程,为求解涉及某个过程中的物理量,就必须将这个过程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2.所谓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也包括两种情况:(1)整体研究物体体系:当所求的物理量不涉及系统中某个物体的力和运动时常用.(2)整体研究运动全过程:当所求的物理量只涉及运动的全过程时常用.例:如下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球,重力大小均为G,两球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一根轻绳两端固定在两个球上,在绳的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当绳被拉直后,两绳间的夹角为α.问当F至少为多大时,两球会发生滑动?【解析】设绳子的拉力为FT,水平面对球的支持力为FN,选其中某一个球为研究对象,发生滑动的临界条件是FTsin=μFN① 又FT cos②2μG再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F+2FN=2G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F=. αtanμ2方法二等效法等效法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思维方法,其实质是在效果相同的条件下,将复杂的情景或过程变换为简单的情景或过程.1.力的等效:合力与分力具有等效性,将物体所受的多个恒力等效为一个力,就把复杂的物理模型转化为相对简单的物理模型,大大降低解题难度.2.运动的等效:由于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等效性,所以平抛运动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小船过河”中小船的运动可以看作是沿水流的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在计算大小不变方向变化的阻力做功时,如空气阻力做功的时候,可以应用公式W=fS,只是式中的S是路程而不是位移,不管物体的运动方向如何变,均可等效为恒力f作用下的单向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1)

高中物理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1)

高中物理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题型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题型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题型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

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主要有两种情况。

(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题型4: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主要有两种情况。

高中物理常见12种题型及解题套路

高中物理常见12种题型及解题套路

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要用图解法分析.4、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5、圆周运动问题题型概述: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多为匀速圆周运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圆周运动.对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重在考查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及临界问题,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重在考查最高点的受力情况.思维模板:(1)对圆周运动,应先分析物体是否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是,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向心力,由F合=mv2/r=mrω2列方程求解即可;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则应将物体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合力等于向心力.(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模型:①绳模型: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②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③外轨模型:只能提供背离圆心方向的力,物体在最高点时,若v<(gR)1/2,沿轨道做圆周运动,若v≥(gR)1/2,离开轨道做抛体运动.6、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题型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思维模板: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桥梁,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根据力来分析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分析力.对于多过程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受力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GMm/r^2=mv^2/r=mrω^2=mr^4π^2/T^2①GMm/R^2=mg②.对于做圆周运动的星体(包括双星、三星系统),可根据公式①分析;对于变轨类问题,则应根据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分析轨道的变化,再根据轨道的变化分析其他各物理量的变化.7、机车的启动问题题型概述:机车的启动方式常考查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恒定功率启动,一种是以恒定加速度启动,不管是哪一种启动方式,都是采用瞬时功率的公式P=Fv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f=ma来分析.思维模板:(1)机车以额定功率启动.机车的启动过程如图所示,由于功率P=Fv恒定,由公式P=Fv和F-f=ma知,随着速度v的增大,牵引力F必将减小,因此加速度a也必将减小,机车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F=f,a=0,这时速度v达到最大值vm=P额定/F=P额定/f。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解题方法指导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解题方法指导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1)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 ·m 2/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全汇总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全汇总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全汇总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4、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

高一物理解题方法技巧

高一物理解题方法技巧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一、解答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方法一 隔离法和整体法1.所谓隔离法,就是将物理问题的某些研究对象或某些过程、状态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的方法.隔离法的两种类型:(1)对象隔离:即为寻求与某物体有关的所求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将某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2)过程隔离:物体往往参与几个运动过程,为求解涉及某个过程中的物理量,就必须将这个过程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2.所谓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也包括两种情况:(1)整体研究物体体系:当所求的物理量不涉及系统中某个物体的力和运动时常用.(2)整体研究运动全过程:当所求的物理量只涉及运动的全过程时常用.例:如下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球,重力大小均为G,两球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一根轻绳两端固定在两个球上,在绳的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当绳被拉直后,两绳间的夹角为α.问当F至少为多大时,两球会发生滑动?【解析】 设绳子的拉力为F T,水平面对球的支持力为F N,选其中某一个球为研究对象,发生滑动的临界条件是F T sin=μF N ① 又F T cos=F ②再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F+2F N=2G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F=.方法二 等效法等效法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思维方法,其实质是在效果相同的条件下,将复杂的情景或过程变换为简单的情景或过程.1.力的等效:合力与分力具有等效性,将物体所受的多个恒力等效为一个力,就把复杂的物理模型转化为相对简单的物理模型,大大降低解题难度.2.运动的等效 :由于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等效性,所以平抛运动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小船过河”中小船的运动可以看作是沿水流的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在计算大小不变方向变化的阻力做功时,如空气阻力做功的时候,可以应用公式W=fS,只是式中的S是路程而不是位移,不管物体的运动方向如何变,均可等效为恒力f作用下的单向直线运动。

高中典型物理模型及解题方法

高中典型物理模型及解题方法

高中典型物理模型及方法(精华)◆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 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 记住:N= 211212m F m F m m ++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 212m m m N +=讨论:①F 1≠0;F 2=0 122F=(m +m )a N=m aN=212m F m m +② F 1≠0;F 2≠0 N=211212m F m m m F ++(20F =就是上面的情况)F=211221m m g)(m m g)(m m ++F=122112m (m )m (m gsin )m m g θ++ F=A B B 12m (m )m F m m g ++F 1>F 2 m 1>m 2 N 1〈N 2(为什么)N 5对6=F Mm (m 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 第12对13的作用力 N 12对13=F nm12)m -(n◆2。

水流星模型(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研究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并且经常出现临界状态。

(圆周运动实例) ①火车转弯②汽车过拱桥、凹桥3③飞机做俯冲运动时,飞行员对座位的压力。

④物体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汽车在水平公路转弯,水平转盘上的物体,绳拴着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绕绳的一端旋转)和物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翻滚过山车、水流星、杂技节目中的飞车走壁等)。

高三物理公式法高考物理解题方法大全(解析版)

高三物理公式法高考物理解题方法大全(解析版)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公式法(解析版)高中物理最基本、最重要的解题方法是公式法(不仅高中物理,初中物理亦然;不仅物理,数学、化学、生物亦然)。

高中物理公式林林总总、浩浩繁繁,大体分为定义式、决定式和关系式三种,或者定义、定理、定律三种,有些公式也可以叫方程。

公式,不要死记硬背,要知道公式的来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一、定义式速度t xv =,单位:m/s加速度tva ∆∆=,单位:2/s m电场强度定义式qFE =,单位:N/C 电势定义式qE P=ϕ,单位:V 电势差定义式B A AB U ϕϕ-=,单位:V 电流定义式tQI =:单位:A 电源电动势定义式qW E 非=,单位:V 电阻定义式I UR =,单位:Ω 电容定义式U QC =,单位:F电感定义式tI EL ∆∆=(E 为自感电动势),单位:H 弹簧劲度系数定义式xFk =,单位:N/m 电阻率定义式L RS=ρ,单位:m Ω 折射率定义式vcr i n ==sin sin二、 决定式重力势能:mgh E p = 弹性势能:221kx E P =动能:221mv E k =点电荷电场强度决定式2rkQ E = 电阻决定式S L R ρ= 电容决定式kdSC πε4=电感决定式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0.08D.D.N.N)/(3D+9W+10H)D--线圈直径,N--线圈匝数,d--线径,H--线圈高度,W--线圈宽度单位分别为毫米和mH 。

弹簧决定式弹簧的弹性系数k 与弹簧的直径,弹簧的线径,弹簧的材料,弹簧的有效圈数有关。

具体关系是:与弹簧圈的直径成反比,与弹簧的线径的4次方成正比,与弹簧的材料的弹性模量成正比,与弹簧的有效圈数成反比。

k =F/λ=Gd 4/8D 23=Gd/8C3n 上式中:k :弹簧的刚度(即所说的弹性系数,中学物理叫劲度系数或倔强系数k); F :弹簧所受的载荷;x :弹簧在受载荷F 时所产生的变形量;G :弹簧材料的切变模量(钢为8×104MPa ,青铜为4×104MPa); d :弹簧丝直径; D2:弹簧直径; n :弹簧有效圈数;C :弹簧的旋绕比(又称为弹簧指数)。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大全(完整版)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大全(完整版)

yH
qH mH e 1 4 = 2
yH e qH e mH 2 3 3
(2)以相同的初动能 Ek0 进入电场,因为 E、 l、 mv 2 都相同,所以 y q
yH qH 1 yH e qH e 2
(3)以相同的初动量 p0 进入电场,因为 E、 l、 mv0 都相同,由
1 qE l 2 qEml 2 y 2 m v02 2(mv0 )2 qm
③ 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平衡及变化。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
对于质点而言, 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即加速度 为零, 则
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 F= 0。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 FX =0,∑ FY = 0 。 对于刚体而言, 平衡意味着, 没有平动加速度即 = 0,也没有转动加速度即 = 0(静
(二)、受力分析步骤:
1、判断物体的个数并作图:①重力;②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 场力)
;③场力(电场力、磁
2、判断力的方向: ①根据力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去判;
②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去判;
a 由牛顿第三定律去判;
b 由牛顿第二定律去判(有加速度的方向物体必受力) 。
二、运动学解题的基本方法、步骤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和基本规律是我们解题的依据,是我们认识
三、动力学解题的基本方法
我们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求解动力学习题. 们根据不同的动力学规律把习题分类求解。
由于动力学规律较复杂, 我
1、应用牛顿定律求解的问题 ,
这种问题有两种基本类型: ( 1)已知物体受力求物体运动情况, ( 2)已知物体运动情况 求物体受力.这两种基本问题的综合题很多。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加速运动公式可得qeqeqe22111以相同的初速度以相同的初速度以相同的初速度vv进入电场进入电场进入电场都相同所以都相同所以都相同所以mm222以相同的初动能以相同的初动能以相同的初动能eek0k0k0进入电场因为进入电场因为进入电场因为eemvmvmv22都相同所以都相同所以都相同所以qqyhyhyh333以相同的初动量以相同的初动量以相同的初动量pp进入电场因为进入电场因为进入电场因为eemvmvmv00都相同由都相同由都相同由qmqmqmmvmvmvqemlqemlqemlvvqeqeqeyy444先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电场在加速电场加速后粒子的动能先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电场在加速电场加速后粒子的动能先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电场在加速电场加速后粒子的动能quququmvmvmv为加速电压为加速电压为加速电压elelelquququqelqelqelvvqeqeqeyy是相同的是相同的是相同的yy的大小与粒子质量电量无关所以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之公式法(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之公式法(公式大全)

重力势能: Ep = mgh
弹性势能:
EP
=
1 2
kx2
动能: Ek
=
1 mv2 2
点电荷电场强度决定式
E
=
kQ r2
电阻决定式 R = ρ L S
电容决定式 C = εS 4πkd
电感决定式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0.08D.D.N.N)/(3D+9W+10H)
D--线圈直径,N--线圈匝数,d--线径,H--线圈高度,W--线圈宽度
r
qB
周期T = 2πr = 2πm v qB
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公式 E = mc2 , ∆E = ∆mc2
折射率 n = c v
四、 定理
∑ 动能定理:
W
=
∆Ek
=
1 mv2 2

1 2
mv02
∑ 上式用到求和 W ,求差 ∆Ek ,同时上标和下标 v02
动量定理: F合∆t = ∆p = m∆v = mv'−mv
到另一个物体,总能量不变。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
移到另部分,总量不变。
动量守恒定律:物体或物体系不受力或所受合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简单的情况是
电功公式W = UIt = I 2Rt = U 2 t R
电源电动势计算式 E = U内 + U外 = U + Ir
电源效率η = W有 = P有 = I 2R = R W总 P总 EI R + r
电阻串联 R = R1 + R2 + R3
1
电阻并联
=
1

完整版)高中物理解题技巧

完整版)高中物理解题技巧

完整版)高中物理解题技巧物体在重力场中的状态分为三种:超重、失重和重力平衡状态。

在解题时,要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情况,确定物体所处的状态,再根据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在本例中,利用超重状态下的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D。

技巧一:合成法解题典例1】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

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或沿水平方向时,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

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

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超、失重解题典例2】如图2-2-4所示,A为电磁铁,C为胶木秤盘,A 和C(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B为铁片,质量为m,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F的大小满足:A。

F=MgB。

Mg<F<(M+m)gC。

F=(M+m)gD。

F>(M+m)g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加速度(其它部分都无加速度),所以系统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系统处于超重状态,所以轻绳对系统的拉力F与系统的重力(M+m)g满足关系式:F>(M+m)g,正确答案为D。

对于超、失重现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物体在重力场中的状态分为三种:超重、失重和重力平衡状态。

在解题时,要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情况,确定物体所处的状态,再根据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汇总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汇总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与解题方法技巧模板大全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 杆) 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4、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 x=v0t,y=gt2/2,速度满足 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指导(完整版)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

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第一步:看懂题。

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

”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

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

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

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5.对于平衡态变化时,各力变化问题,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研究。

静力学习题可以分为三类:①力的合成和分解规律的运用。

②共点力的平衡及变化。

③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平衡及变化。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 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 =0。

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 X =0,∑F Y =0 。

对于刚体而言,平衡意味着,没有平动加速度即α=0,也没有转动加速度即β=0(静止或匀逮转动),此时应有:∑F =0,∑M =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 =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① 三个力必共点。

② 这三个力矢量组成封闭三角形。

③ 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

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及步骤(一)、受力分析要点:1、明确研究对象2、分析物体或结点受力的个数和方向,如果是连结体或重叠体,则用“隔离法”3、作图时力较大的力线亦相应长些4、每个力标出相应的符号(有力必有名),用英文字母表示5、物体或结点:⎩⎨⎧解法。

受四力以上:用正交分成法或正交分解法。

受三个力作用:力的合 6、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列动力学方程①受力平衡时⎩⎨⎧=∑=∑0F 0F Y X②受力不平衡时⎩⎨⎧∑∑y max F XX ma F == 7、一些物体的受力特征: ⎩⎨⎧均可传。

杆或弹簧:拉力、压力(张力)不能传压力。

绳或橡筋:不能受拉力 8、同一绳放在光滑滑轮或光滑挂钩上,两侧绳子受力大小相等,当三段以上绳子在交点打结时,各段绳受力大小一般不相等。

(二)、受力分析步骤:1、判断物体的个数并作图:①重力;②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③场力(电场力、磁场力)2、判断力的方向:①根据力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去判;②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去判;a 由牛顿第三定律去判;b 由牛顿第二定律去判(有加速度的方向物体必受力)。

二、运动学解题的基本方法、步骤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和基本规律是我们解题的依据,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题途径的武器。

只有深刻理解概念、规律才能灵活地求解各种问题,但解题又是深刻理解概念、规律的必需环节。

根据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可知求解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为(1)审题。

弄清题意,画草图,明确已知量,未知量,待求量。

(2)明确研究对象。

选择参考系、坐标系。

(3)分析有关的时间、位移、初末速度,加速度等。

(4)应用运动规律、几何关系等建立解题方程。

(5)解方程。

三、动力学解题的基本方法我们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求解动力学习题.由于动力学规律较复杂,我们根据不同的动力学规律把习题分类求解。

1、应用牛顿定律求解的问题,这种问题有两种基本类型:(1)已知物体受力求物体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运动情况求物体受力.这两种基本问题的综合题很多。

从研究对象看,有单个物体也有多个物体。

(1)解题基本方法根据牛顿定律ma F =合解答习题的基本方法是① 根据题意选定研究对象,确定m 。

②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受力图,确定合F 。

③ 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确定a 。

④ 根据牛顿定律、力的概念、规律、运动学公式等建立解题方程。

⑤ 解方程。

⑥ 验算,讨论。

以上①、②、③是解题的基础,它们常常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

应用动能定理求解的问题动能定理公式为k 1k 2E E W -=合,根据动能定理可求功、力、位移、动能、速度大小、质量等。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 ·① 选定研究的物体和物体的一段位移以明确m 、s 。

② 分析物体受力,结合位移以明确总W 。

③ 分析物体初末速度大小以明确初末动能。

然后是根据动能定理等列方程,解方程,验算讨论。

(例题)如图4—5所示,木板质量千克10m 1=,长3米。

物体质量千克=2m 2。

物体与木板间摩擦系数05.0=μ,木板与水平地面间摩擦系数1.0=μ,开始时,物体在木板右端,都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33F =牛的水平恒力拉木板,物体将在木板上滑动,问经过2秒后(1)力F 作功多少?(2)物体动能多大?(10g =米/秒2)应用动量定理求解的问题从动量定理12P P I -=合知,这定理能求冲量、力、时间、动量、速度、质量等。

动量定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① 选定研究的物体和一段过程以明确m 、t 。

② 分析物体受力以明确冲量。

⑧ 分析物体初、末速度以明确初、末动量。

然后是根据动量定理等建立方程,解方程,验算讨论。

【例题8】 质量为10千克的重锤从3.2米高处自由下落打击工件,重锤打击工件后跳起0.2米,打击时间为0.01秒。

求重锤对工件的平均打击力。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的问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是p2k 2p1k 1E E E E +=+知,可以用来求动能、速度大小、质量、势能、高度,位移等。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方法是① 选定研究的系统和一段位移。

② 分析系统所受外力、内力及它们作功的情况以判定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 分析系统中物体初末态位置、速度大小以确定初末态的机械。

然后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列方程,解方程,验算讨论。

四、电场解题的基本方法本章的主要问题是电场性质的描述和电场对电荷的作用,解题时必须搞清描述电场性质的几个物理量和研究电场的各个规律。

1、如何分析电场中的场强、电势、电场力和电势能(1)先分析所研究的电场是由那些场电荷形成的电场。

(2)搞清电场中各物理量的符号的含义。

(3)正确运用叠加原理(是矢量和还是标量和)。

下面简述各量符号的含义:①电量的正负只表示电性的不同,而不表示电量的大小。

②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是矢量,应用库仑定律和场强公式时,不要代入电量的符号,通过运算求出大小,方向应另行判定。

(在空间各点场强和电场力的方向不能简单用‘+’、‘-’来表示。

)③电势和电势能都是标量,正负表示大小.用qU = 进行计算时,可以把它们的符号代入,如U 为正,q 为负,则ε也为负.如U 1>U 2>0,q 为负,则021<<εε。

④ 电场力做功的正负与电荷电势能的增减相对应,W AB 为正(即电场力做正功)时,电荷的电势能减小,B A εε>;W AB 为负时,电荷的电势能增加B A εε<。

所以,应用B A B A AB U U q W εε-)=-(=时可以代人各量的符号,来判定电场力做功的正负。

当然也可以用)-(B A U U q 求功的大小,再由电场力与运动方向来判定功的正负。

但前者可直接求比较简便。

2、如何分析电场中电荷的平衡和运动电荷在电场中的平衡与运动是综合电场;川力学的有关知识习·能解决的综合性问题,对加深有关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这类问题的分析方法与力学的分析方法相同,解题步骤如下:(1)确定研究对象(某个带电体)。

(2)分析带电体所受的外力。

(3)根据题意分析物理过程,应注意讨论各种情况,分析题中的隐含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

(4)根据物理过程,已知和所求的物理量,选择恰当的力学规律求解。

(5)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

【例题4】 如图7—3所示,如果H 31 (氚核)和He 24(氦核)垂直电场强度方向进入同—偏转电场,求在下述情况时,它们的横向位移大小的比。

(1)以相同的初速度进入,(2)以相同的初动能进入; (3)以相同的初动量进入; (4)先经过同一加速电场以后再进入。

分析和解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所受电场力远远大于所受的重力,所以重力可以忽略。

带电粒子在偏转电场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做类似于平抛的运动,在原速度方向作匀速运动,在横向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加速运动公式可得202)m qE 21at 21y v l (== (1)以相同的初速度v 0进入电场, 因E 、l 、v 0都相同,所以mq y ∝ V 0323241=⨯⨯==H e H e H H e H H m q m q y y (2)以相同的初动能E k0进入电场,因为E 、l 、mv 2都相同,所以q y ∝21==e H H e H q q y yH (3)以相同的初动量p 0进入电场,因为E 、l 、mv 0都相同,由qm mv qEml v l m qE y ∝==202202)(221 834231=⨯⨯==H e H H H e H H m q m q y y (4)先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电场,在加速电场加速后,粒子的动能12021qU mv = (U 1为加速电压) 由 12122024421U El qU qEl v l m qE y === 因E 、l 、U 1是相同的,y 的大小与粒子质量、电量无关,所以:11=e H H y y 注意 在求横向位移y 的比值时,应先求出y 的表达式,由题设条件,找出y 与粒子的质量m 、电量q 的比例关系,再列出比式求解,这是求比值的一般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