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鸣涧》教学设计
和政县三坪小学杨艳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大致感受诗人恬适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2、学习抓诗眼,体悟重点词所营造的情韵,感受诗人的闲适和环境的静谧,通过诵读、品味、想象、涵咏,领悟诗歌意象,感悟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默写诗歌。积累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师:她有很多好多听的名字——玉兔、夜光、冰轮、玉蟾......她挂在空中,映在水中,温情地贴在人们的心中;她是古往今来诗人的知己(相机出示有关诗句)——李白吟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王维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她是文人墨客的无限遐想——苏轼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王维慢诵:“(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她是美的寄托,情的牵挂。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你看,晴朗的夜空中升起了一轮皎洁的——明月。
2、师:月亮这一意象反复出现在我国古代诗人的笔下,寄托着诗人的无限情思。古诗词中,与月亮有关的名句我们可以信手拈来。
出示诗句,师生一起轻声吟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设计意图: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如果能在广博而浓郁的文化背景下展开,就能实现文化浸润的教学诉求。教师用诗意的语言渲染古诗词中的“明月”意象,把学生带人浓浓的诗境中,课始便很好地营造了适合古诗学习的心理氛围,为后面的学习活动奠定了情感基础。同时,这样的导入契合了教材的编排特点,突出了主题意识。】
二、听诵,感知,初入《鸟鸣涧》之诗境。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唐朝诗人王维的五言绝句《鸟鸣涧》。请大家跟我一起来书写诗题,边写边想象一下会鸟鸣涧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2、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朗诵《鸟鸣涧》,尝试边听边想象画面。
3、师:静静地听完了老师的朗诵,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从老师诵读的诗句中听出了怎样的感觉。
4、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营造的恬适、静谧之美。
师:孩子们,诗是心灵的语言,一首诗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诗人王维来到好友皇甫岳家里做客。皇甫岳的云溪别墅坐落在一条山涧旁边。白天,王维看到了漫山遍野盛开的花朵,听到了阵阵小鸟的啼鸣,觉得很快乐。夜幕降临了,白天里花枝招展的大山都被染上了漆黑的夜色,小鸟们早就回到了自己的巢里歇息了,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也安静下来了。王维坐在种了许多桂花树的庭院里,四周非常安静,连桂花飘落到衣服上的声音仿佛都能听见。嗅着阵阵花香,感受着这里宁静的美,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水乳交融,王维感觉自己的身心已完全与这静谧的春山夜色融为一体,便十分自然地吟出了这首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鸟鸣涧》。
出示诗句,学着老师的样子齐读。
【设计意图:诗歌是一种诉诸于声音和形象的语言艺术。古人创作诗歌,主要是“吟”。所以,教师不是先出示诗歌的文字形式,而是让学生通过倾听教师的朗诵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在倾听中,学生通过语调、节奏、韵律,同时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很快进入诗歌描写的情感和环境氛围中,从而达到“初读如佳肴入口,味蕾渐次绽放”的效果。】
三、朗读,想象,品味“静谧”之美。
1、师:请同学们慢慢地、轻轻地朗读每一句诗,边读边感受、想象诗句中描写的是怎样的情景。
2、师:读着品着,从诗中你读出了一个什么字?请在诗句中圈出来。
学生圈出“静”字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眼中环境的静谧,细心品读诗句,画出诗句中突出“静”的词语,并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自然环境的宁静。
预设:突出环境幽静的词语有:“落”,因为桂花小而轻,只有环境特别静,花落衣襟的些微动静才能感觉得到;“空”,是空寂的意思,夜色中的春山静得连桂花飘落的声音都听得见,此时此刻,当然是万籁俱寂;“惊”,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这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突然洒下皎洁银辉时,竟使山鸟惊觉起来,仿佛这明亮的月光是奏着曲子飘洒到大地上的。这是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夜色春山的静谧。
3、练习读出自己品味到的“静”,再展示朗读,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抓诗眼,入诗境,是学习和欣赏古诗的方法之一。《鸟鸣涧》的诗眼就在一个“静”字上,抓住了“静”字,诗中描写的自然之境便在学生心中清晰起来。诗眼是“静”,围绕“静”,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山静夜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抓诗眼,圈重点词,想象画面等读书实践,使这幅春山静夜图在学生的脑海里渐渐清晰、明朗。】
四、导思,感悟,咀嚼“静”中之“静”。
1、师:读着诗句,我们仿佛和诗人一同置身于静谧的月夜春山之中,而当我们用心发现的时候,你会看见,在这清凉幽静的夜色中,在一棵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月桂树旁,立着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
2、学生再读诗发现,交流。
3、师:此时,诗人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呢?读读诗句,哪个词告诉了我们?
4、学生再读,找出“闲”字,用心品味、感悟。
5、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月夜春山本来就是静的,但是,如果诗人没有一颗闲适、恬静的心,是无法与这自然之静谧产生共鸣的。课下,同学们搜集了诗人王维的有关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6、分享有关资料,重点认识王维是诗人,也是画家,而且具有不俗的音乐修养。他的作品被人称道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的山水诗自然优美、清雅空灵,细细品读,总能把人带入一种优雅恬适的境界之中,让人回味无穷。
7、师:结合资料,对照插图,再次品读《鸟鸣涧》,悟诗情,入诗境,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8、师生合作,教师诵读诗句,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
【设计意图:“诗言志,歌咏言。”诗人吟诗,吟的是自己此在的心境和情感。古诗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这节课上,教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由诗中的自然之景发现诗人自身的存在,悟出景之“静”与人之“闲”是相互契合又相互作用的。有关资料的引入,促进学生体味诗境诗情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古诗欣赏的水平。】
五、诵读,内化,沉淀诗情画意。
1、师:让我们和诗人一起来到云溪别墅,来到桂花树下。清幽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仿佛,桂花飘落衣襟的声音也轻轻柔柔地传人耳畔。嗅着阵阵花香,感受着宁静之美,诗人禁不住吟道——
出示一二句,师生齐诵。
2、师:边吟边体会,怎样的诵读最能表现出此境此情?
引导学生诵读时注意将“闲”字读得稍长,“落”字读得轻而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