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结合这几年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及参与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的心得,我发现当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第一、过于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体地位体现

也许与新课程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关吧,许多课都给我们这样一个明显的感觉: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的确被激发了,但学生的主体,胜似乎也过于被放大了,教师的主导、引导作用几乎被遗忘了。整堂课看起来气氛非常好,非常有趣,非常热闹。

如有一个教师上了一堂体操课,在垫子上做“仰卧推起成桥”。教师的本意是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让学生自己创设出各种各样的“桥”,先用身体,后用垫子。但实际的教学中出现了教师最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事实,问题的关键就是这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过于自主,过于放松。

另外,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开心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受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片面地认为减少对学生的纪律约束是让学生开心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往往会采用淡化纪律约束,甚至是几乎没有纪律约束的教学组织。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表现出来的纪律性非常之差。

第二、教师的动作示范和队列练习有所忽视

教师示范是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我们传统

的体育课评估中,这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打分标准,它体现了一个体育教师自身身体素质和技术的特点,以及良好的精神面貌。但实施新课程后,部分教师没有正确对待示范这个教学环节。有的教师干脆在整堂课中都没有使用一次示范,最多让学生进行一下示范。

另外,在我们的印象中,队列队形练习是传统体育教学的精华,几乎每一堂课的准备部分都会安排各种各样的队列队行练习,如四面转法、齐步走、并队走、向后转走等等。往往队列队行中学生的表现好坏还会影响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

但新课程实施后,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再没有进行一次哪怕与队列有关的内容,连调动队伍必须的齐步走都被忽视了。

第三、动作技术强调不够,教学强度和密度被淡化

《课程标准》强调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多进行游戏活动和身体活动,初中阶段要让学生进行基本运动技能的学习。也许与这个新的理念强调有关吧,我们的好多教师在上课时对技术动作规范的要求有较大的缺陷,大多数教师几乎没有指出学生在活动中的技术错误动作。但我们认为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不排斥运动技能的教学。竞技运动技能仍然是体育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和手段。没有运动技能,体育也就不可能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体育了。

在传统的体育课评信中,教学强度和密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如果一节课上的很不错,教学组织的花样也很合理,但强度和密度指标没有达到的话,就会被“一票否决”了。而进入新课程实施后,这2个指标似乎在课的评价中被蒸发了。大家注重的更

多的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组织的效果、课的评价方法的合理与否。

第四、过分强调过程评价,忽视了总结性评价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结果的评价,往往采用统一的模板去衡量每一个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

但实施新课程后,我们却又发现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评价几乎都用于过程评价,对结果评价很少涉及。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练习结果时都只采用了

笼统的口头表扬,而没有深入到内在,即学生经过练习后到底是进步了还是没有变化,教师都没有进行评价。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过于注重安全教育和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发现一些传统体育教学中的精华也随着糟粕一起被抛弃了,学生刻苦锻炼精神的培养被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忽视了,学生的挫折教育被忽视了。某个项目若有一点安全隐患,就会被彻底打人“冷宫”,如单杠类教材、跳箱类教材等。另外,还有像上文所提到的队列队形练习,因为学生不是很喜欢,练习时又比较辛苦和枯燥,若采用有可能在上课时导致不能出彩。因此,被淘汰似乎是顺理成章,不可避免。

2、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最常被提起的。但新课程后,我们似乎又有些矫枉过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的确确被确保了,

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被忽视了。

我们常常批判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为“导演”、学生做“演员”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认为这样的教学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给彻底抹杀。但在新教学中,我们又发现学生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在一定的学习范围内),老师很少去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掌握动作技能的最优化策略,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学生很“会学”,但教师“不会教”。

3、淡化了对体育学习的基本要求,使评价运用出现了偏差。新课程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在教学中要尽量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但这种做法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片面地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会学”,重要的是学生努力了就行。

正像赖天德同志在《中国学校体育))2004年第2期中的《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要注意防止虚无倾向》一文中描述的那样:“有的同志却片面地理解为,既然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课程教学要从学生各不相同的情况出发,那就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基本要求。只要他们努力了、受益了就行了。这样一来教和学都没有一个基本的可供衡量的客观标准,不管教得如何学得怎样都无所谓,那么谁还会去认真地教、刻苦地学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