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修订版)
事业单位收支业务管理制度(3篇)
事业单位收支业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事业单位的收支业务管理,规范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保障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事业单位的全面收支业务管理。
第三条收支业务管理应遵循合法、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效益最大化。
第四条事业单位应设立财务部门,负责收支业务的管理工作,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财务知识和技能。
第二章资金收入管理第五条事业单位的资金收入主要来源包括政府拨款、社会捐赠、自筹资金等,具体收入项目和数额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第六条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金收入管理制度,包括资金收入的凭证制度、财务报表体系和账务核算制度等。
第七条事业单位资金收入应当按照拨款计划执行,拨款计划应由财务部门制定。
拨款计划应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八条事业单位对于政府拨款的使用,应按照拨款用途、拨款方式等要求进行,不得挪用、截留或侵占。
第九条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财务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准确性,及时核对账务,及时完成财务类报表。
第三章资金支出管理第十条事业单位的资金支出应按照拨款计划或者项目计划执行,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支出计划或者项目用途。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应当建立采购管理制度,明确采购方式、程序和标准,确保公平竞争和节约使用。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对于资金支出应制定支出计划,按照支出计划执行,并做好相应的备案手续。
第十三条事业单位的资金支出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重大资金支出项目应进行公开招投标。
第十四条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必要的费用应结合工作需要进行审批。
第四章财务监督和审计第十五条事业单位应当接受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第十六条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拨款和支出状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
第十七条审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保障资金的安全和正常运转。
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收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事业单位所有收入管理活动,包括财政拨款、非财政拨款、经营收入、捐赠收入等。
第三条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收入管理;(二)真实性原则:收入来源真实,收入数额准确;(三)安全性原则:确保收入资金安全,防止资金流失;(四)效益性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第二章收入来源第四条事业单位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一)财政拨款:按照国家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规定,依法取得的财政拨款;(二)非财政拨款:包括事业单位自筹资金、社会捐赠、技术服务收入等;(三)经营收入: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取得的合法经营收入;(四)其他收入:其他符合国家规定的收入。
第三章收入管理第五条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制度,明确收入管理的职责分工,确保收入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六条收入管理职责:(一)财务部门负责收入核算、统计和分析,建立健全收入台账,确保收入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二)业务部门负责收入的收取和核对,确保收入来源合法,收入数额准确;(三)审计部门负责对收入管理进行监督,确保收入管理制度的执行。
第七条收入收取管理:(一)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业务流程收取收入,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或降低收费标准;(二)收取收入时,应当向缴费人出具合法票据,并做好收费记录;(三)收费记录应当与财务部门提供的收入数据一致。
第八条收入核算管理:(一)财务部门应当及时对收入进行核算,确保收入入账及时、准确;(二)收入核算应当与会计制度相一致,不得随意调整收入核算方法;(三)财务部门应当定期对收入进行核对,确保收入核算的真实性。
第九条收入分析管理:(一)财务部门应当定期对收入进行分析,了解收入结构、收入来源等;(二)分析结果应当作为事业单位决策的重要依据;(三)对收入异常情况,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范本关于单位收入管理及核算的规范一、收入管理原则1. 预算管理:单位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依据“收支两条线”管理要求,应纳入预算管理或应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得直接计入事业收入。
此类资金需根据上缴方式的不同,直接缴入财政专户或由单位集中后上缴。
事业单位在收到财政专户返还款时,依据经过批准的部门预算、用款计划和资金拨付方式,再计入事业收入。
二、事业收入的核算1. 科目设置:单位应设置“事业收入”总账科目,并按收入的种类或来源设置明细科目,以核算事业收入业务。
2. 确认与结转:在收到款项或取得收入时确认事业收入,年终余额按规定将“事业收入”科目余额转到“事业结余”科目。
三、上级补助收入的确认和核算1. 确认原则:核算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若资金用于补助事业单位的日常业务且非指定专项用途,则确认为上级补助收入。
2. 科目设置与结转:设置“上级补助收入”科目,登记实际收到的上级补助收入数。
年终结账时,将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账户,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
四、其他收入的确认和核算1. 确认原则:其他业务收入,如有价证券及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固定资产的残值变价收入等,以实际收到货币资金确认收入。
单位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其他收入,可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加以确认。
2. 账务处理:设置“其他收入”科目,贷方登记其他收入的增加数,借方登记冲销转出数。
年终结账时,贷方余额转入“结余”科目,结账后该科目无余额。
可按收入的主要类别设明细账进行核算。
五、非税收入管理1. 管理范围:包括政府性基金、专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其他政府非税收入等。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 收费管理:财务部门应严格按照收费许可证批准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实行收费,使用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财务科统一印制票据,并及时上缴财政专户。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收支业务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收支业务管理制度范文为切实加强本局财务管理,严肃财政纪律,规范财务工作秩序和财务行为,根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及有关财政制度,结合本局实际,制订实施本制度。
一、基本原则(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依法理财。
(二)坚持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坚持量入为出,根据经费来源,合理安排使用。
(三)加强财务管理,积极推进财务管理服务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进一步促进局财务工作及其他相关业务工作的健康开展。
(四)加强财务监督,重点加强事前、事中监督,发挥有限经费的最大效益。
二、预算管理(一)局本级部门预算编订,严格遵循财政部门时间和程序流程安排,根据财政部门各项预算编订规定进行科学合理编制,充分考虑事业发展需求和预算年度收入增减因素,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科学统筹安排各项资金。
(二)预算编订应遵循保障局本级正常运转所需的前提,包含人员工资、机关正常办公等基本性支出需求,既要贯彻勤俭节约原则,又要保障日常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三)预算编订应充分考虑本单位事业发展需求和规划,由局机关各科室和单位根据年度重点工作和工作计划,编制经常性项目资金申请书,具体列明资金使用方向、范围和具体安排,实现项目预算“立项有依据,绩效有目标、计算有标准”,确保预算项目切实可行;同时编订预算年度内设备、设施、自动化办公设备更新的政府采购计划表,以备局本级总体预算编制所需。
三、收入管理(一)统一专户。
在经营活动期间所发生的一切收入,其中属于国库收入的资金先统一缴入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心,通过财政结算后转入本单位存款帐户;其他资金专户收入,要及时缴入单位账户,任何科室不得在帐外私存和私设小金库。
(二)规范管理。
局所管理的各部门必须建立健全收支管理制度;严禁任何科室外购票据。
对当日的收入款项应当日入库,不得坐支。
四、支出管理(一)人员经费局机关干部职工正常晋升、职务晋升等工资变动,负责人事工资工作人员要及时填写工资福利变动相关表格,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凭审批表向财务资产科申请相应变动人员的工资福利补发,并存入个人档案。
事业单位收入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事业单位收入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高效,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事业单位,包括事业单位的各类收入活动、收入核算、收入分配等。
第三条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收入管理。
(二)真实性原则:收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三)安全性原则:确保收入资金安全,防止资金流失。
(四)效益性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事业发展。
第二章收入分类第四条事业单位收入分为以下几类:(一)财政补助收入: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二)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三)上级补助收入: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四)附属单位缴款:指事业单位所属企业或其他单位按规定缴纳的收入。
(五)其他收入:指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附属单位缴款以外的各项收入,如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第三章收入管理职责第五条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负责收入管理,具体职责如下:(一)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制度,确保收入管理规范、有序。
(二)负责收入核算、收入分配和收入资金的管理。
(三)定期对收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向单位领导汇报。
(四)配合审计、税务等相关部门开展收入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收入管理工作负总责,具体职责如下:(一)严格执行收入管理制度,确保收入来源合法、合规。
(二)加强对本部门收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收入数据真实、准确。
(三)及时将收入上缴财务部门,确保收入资金安全。
第四章收入确认与核算第七条事业单位收入确认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确认应以实际发生为准,不得提前或延后确认。
(二)配比原则:收入确认应与成本、费用配比。
第八条事业单位收入核算应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具体核算方法如下:(一)财政补助收入:按照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执行。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范文(3篇)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范文为了加强我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认真搞好乡财县管乡用的管理工作,规范各单位的财务核算,根据《会计法》、《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县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一、资金管理(一)、财务预算与管理乡属各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统一管理,收入与支出根据各单位收费、经营等实际情况编制预算收支方案,再由乡镇政府与乡财政所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预算方案。
(二)、现金、存款管理1、乡财政所设立资金结算统管账户,统一管理各单位财务,货币资金(现金、存款)由核算会计管理。
各单位现金、存款等货币资金须及时存入资金结算账户,其他人不得管理现金。
2、任何单位不准坐支现金、不准侵占、____公款,不准公款私存、不准白条抵库、不准留用各项收入。
3、乡属各单位不准在乡信用社私设账户,统一由财政所在信用社设立资金结算账户。
4、各单位大额支出费用实行银行转账,日常公用支出由报账员在备用金中支付后再报账列支。
5、严格控制资金出借,未经主管领导同意的不得向外借款。
办理预支资金超过____元由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办理。
6、各单位由报账员可以申请留有____元的备用金,用于各单位报账。
7、核算会计必须每月与开户银行及总出纳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帐帐,帐实相符。
(三)、收入、支出管理1、各单位的收入、支出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坐支”现金。
2、各单位的收入必须按规定存入财政结算户,私设“小金库”和公款私存。
3、各单位取得的各项收入通过财政结算户,支出经审批后,由财政结算户拨付到支出专户,才能列支各项费用。
4、严格执行单位领导一支笔审批制度。
各单位的支出票据,由核算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审核后,由报账员填经费支出报账单,财政所稽核后方可列支。
5、支出票据报销办法。
支出票据由经办人、证明人和单位领导签字后,由报账员在备用金中预支,四费采用一单五签的审批办法。
6、各单位的差旅费报支,由出差人员在出差结束后____天内必须报清票据,不得拖延,造成账务处理不及时。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制度____年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管理,规范财务行为,保障财务资金安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制度适用于全体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应坚持遵循规范性、透明性、科学性、有效性和便利性的原则。
第四条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应当符合国家财务法规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公共财务资金的合理、合法、透明的使用。
第六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收支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内部财务审计及外部审计。
第七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八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对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证财务资金的安全和正确使用。
第九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应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疏漏。
第十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信用建设,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惩处。
第二章收支管理的基本原则第十一条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收支行为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超越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收支活动。
(二)计划性原则:收支行为应具有合理的计划性,根据预算和工作计划,科学安排和合理使用资金。
(三)节约性原则:收支行为应节约为本,严禁浪费行为,保障财务资金的合理和有效使用。
(四)责任性原则:收支行为应明确责任,确保单位财务人员依法依规履行职责,保证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五)公开性原则:收支行为应透明公开,接受公众监督,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十二条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的会计原则进行财务核算,依法依规编制财务报告。
第十三条行政事业单位应依法申报、存储、归集和使用相关财务信息,确保财务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事业单位财务收支业务管理制度(3篇)
事业单位财务收支业务管理制度是指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制度。
该制度旨在确保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规范、透明和高效。
一、会计核算制度:1. 事业单位应建立完整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基础、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报表制度。
2. 事业单位应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进行记账、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
二、预算管理制度:1. 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编制预算,并按照预算执行。
2. 事业单位应加强预算控制和执行管理,确保预算支出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三、收入管理制度:1. 事业单位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资格要求收取各类收入。
2. 事业单位应加强收入核算和管理,确保收入的合法、正确和及时入账。
四、支出管理制度:1. 事业单位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开展支出活动。
2. 事业单位应加强支出审批、备案和支付管理,确保支出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五、财产管理制度:1. 事业单位应建立财产登记、存放、使用和处置管理制度。
2. 事业单位应加强财产的管理和保管,确保财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六、财务报告制度:1. 事业单位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形式编制财务报告。
2. 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报告的审计和监督,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和准确。
七、内部控制制度:1. 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督等。
2. 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和监督,确保财务收支活动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
八、监督管理制度:1. 事业单位应接受上级单位和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2. 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确保财务收支活动的规范和透明。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事业单位财务收支业务管理制度的内容,不同的事业单位可能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不同的具体制度,以确保财务收支活动的有序进行。
事业单位财务收支业务管理制度(2)第一条为加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合理组织收入、节约费用开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财务监督,使各项财务收支符合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促进我镇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制度。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范本(六篇)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范本为强化我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确保乡财县管乡用的管理工作的严谨性,依据《会计法》、《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县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以下财务管理制度。
一、资金管理(一)、财务预算与管理1. 乡属各机构的财务收支实行集中管理,收入与支出需根据各机构的收费、经营等实际情况编制预算方案,再由乡镇政府与乡财政所结合实际情况,共同编制预算。
(二)、现金、存款管理1. 乡财政所设立统一的资金结算账户,集中管理各机构财务,货币资金由核算会计统一管理。
各机构需将现金、存款等货币资金及时存入结算账户,禁止非指定人员管理现金。
2. 严禁各机构坐支现金,不得挪用、私吞公款,不得公款私存、白条抵库,不得留存各项收入。
3. 乡属各机构不得在乡信用社私自设立账户,统一由财政所在信用社设立资金结算账户。
4. 大额支出需通过银行转账,日常公用支出由报账员从备用金中支付后再进行报账。
5. 未经主管领导批准,不得对外借款。
预支资金超过特定金额需经主管领导审批。
6. 各机构可由报账员申请留存一定数额的备用金,用于报账。
7. 核算会计须每月与开户银行及总出纳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确保账账、账实相符。
(三)、收入、支出管理1. 各机构的收入、支出应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现金坐支。
2. 各机构的收入必须存入财政结算户,不得私设“小金库”或公款私存。
3. 各机构的收入通过财政结算户,支出经审批后,由财政结算户拨付到支出专户,列支各项费用。
4. 执行单位领导一支笔审批制度,所有支出票据需经核算会计审核真实性、合法性,由报账员填写经费支出报账单,财政所稽核后列支。
5. 支出票据报销需经办人、证明人和单位领导签字,报账员预支后,采用一单五签的审批办法。
6. 差旅费报支需在出差结束后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得拖延,以免影响账务处理的及时性。
7. 核算会计应严格遵循会计制度,审核报销票据,准确核算账务,每月特定日期前完成当月账务,并及时、准确填报会计报表。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三篇)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一、建立健全财务机构岗位责任制根据国家有关的会计法规,结合单位类型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财务机构,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制定职责分明的岗位责任制。
岗位责任制包括:财务机构内部岗位设置及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对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必须设置财务管理员岗位)。
重点应当明确单位领导对财务机构的领导职责权限;财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权限;出纳人员的职责权限;其他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并在财务机构内部建立必要的内部牵制制度会计回避制度:出纳以外的人员不得经管现金、有价证券和票据;出纳人员应做好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工作;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本单位的会计或者出纳;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其他主要负责人的近亲不得在本单位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人员的近亲属不得在同一会计机构担任会计工作;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其他主要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以及会计人员因执行公务发生的财务收支,本人不得审批。
二、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一)、现金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明确现金开支范围。
2、根据单位日常零星支出的需要,明确库存现金(或备用金)限额的管理办法。
3、明确各项现金收入账时间,制定控制坐支现金行为的管理办法。
4、建立库存现金的盘存制度,保证账实相符,并对可能发生的现金长短款的处理做出明确规定。
(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银行存款开户、使用以及销户的管理办法。
对出租、出借银行账户、签发空头支票及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公款私存等事项的处理办法应当明确。
2、明确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办法。
对办理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应分开保管的制度应当明确。
三、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单位应当根据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财产物资管理等文件规定,建立健全实物资产的管理制度,对实物资产的购置、验收入库、领用、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的被盗、毁损和流失。
事业单位收支业务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事业单位收支业务管理制度范文【导言】事业单位是在国家计划和预算管理体制下,依法由国家批准或授权设立,经验收监督管理,从事非盈利性活动,独立承担法人责任,自主承担经济风险,主要通过经营收入及政府拨款等方式筹措资金。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收支管理,维护财务安全,制定科学、完备的事业单位收支业务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制度的目的、范围、责任、程序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正文】一、制度目的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收支业务管理,确保收支合规、财务安全和经营效益,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合理运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体事业单位的收支业务管理,包括经费的申请、核定、支出和监督等环节。
三、制度责任1. 收支经费管理责任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是单位的经费管理主体,负责组织制定年度收支预算,合理安排单位的预算使用,保障正常运行。
2. 预算部门责任预算部门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责任部门,负责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和需求,编制预算,并监督预算执行情况。
3. 支出管理责任支出管理是事业单位的重要环节,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制定支出管理制度,并对支出进行核实审核,确保支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四、制度程序1. 收支预算编制事业单位负责人根据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和需求,组织编制年度的收支预算,经过合法合规的审批后,作为全年收支的依据。
2. 预算执行预算部门负责根据年度预算安排,将预算金额分配到各个项目和部门,确保预算的合理使用和执行。
3. 支付申请各部门根据实际需求,提出合理的支付申请,经过财务部门的审核核实后,将支付申请提交给负责人审批。
4. 支付审批负责人根据支付申请的合理性和预算的情况,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如有变动或调整,经过财务部门调整后再进行审批。
5. 资金拨付财务部门根据支付申请的审批结果,将相应的资金拨付到指定的账户,确保支付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6. 资金管理财务部门负责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进行管理,规范资金的流动和使用,确保资金的安全。
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修订版)
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修订版)收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单位的收入管理,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保障单位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和财政部有关规定,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单位的收入管理行为,用于保障单位收入准确、及时计量和核算。
收入是指单位依法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收入核算是指对收入取得的过程及其去向进行正确、系统、完整、及时地记录、反映和监督等一系列经济活动。
第二章收入的分类单位收入分为: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等。
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
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第三章收入的确认和核算财政补助收入的确认和核算:1.财政直接支付收入确认:按入账通知书中标明的金额确认收入。
2.财政授权支付收入确认:按到账通知书标明的额度确认收入。
3.财政实拨资金收入确认:将资金直接拨入事业单位的开户银行事业单位在收到开户银行转来的收款通知时确认补助收入。
4.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设置“财政补助收入”总账科目,设“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明细科目,在基本支出科目下设“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个明细科目。
财政补助收入年终余额转入“事业结余”,设“基本支出”、“项目支出”明细帐。
上级补助收入的确认和核算:1.上级补助收入的确认:核算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属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用自身组织的收入和集中下级单位的收入拨入的非财政补助资金,用于补助事业单位的日常业务,若是指定专项用途并需单独报账,不能作为上级补助收入。
2.上级补助收入的核算:设置“上级补助收入”科目。
收到上级补助收入时,登记实际收到的上级补助收入数,年终结账时,将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账户,结转后,科目无余额。
第四章票据管理第十二条规定了票据管理的要求。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制度单位收入管理规范第一章总体规定一、单位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中取得的收入,应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原则执行。
凡属应纳入预算管理或应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得直接计入事业收入,而应依据上缴方式的不同,直接缴入财政专户或由单位集中后统一上缴。
二、事业单位在收到财政专户根据已批准的部门预算、用款计划和资金拨付方式返还的款项时,方可将该笔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第二章事业收入的核算一、单位应设立“事业收入”总账科目,以详细核算事业收入业务。
该科目需按收入的种类或来源设置明细科目,并在收到款项或确认收入时,及时确认事业收入。
年终时,应将“事业收入”科目余额按规定转入“事业结余”科目。
第三章上级补助收入的确认和核算一、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主要用于补助事业单位的日常业务。
若指定专项用途并需单独报账,则不应作为上级补助收入处理。
二、单位应设置“上级补助收入”科目,用于核算收到的上级补助收入。
年终结账时,应将科目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账户,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
第四章其他收入的确认和核算一、其他收入包括有价证券及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固定资产的残值变价收入等,以实际收到货币资金为确认依据。
单位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其他收入,可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确认。
二、单位应设置“其他收入”科目,核算除拨入经费和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
该科目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借方登记冲销转出数。
年终结账时,应将贷方余额转入“结余”科目,结转后无余额。
同时,可按收入的主要类别设置明细账进行核算。
第五章非税收入管理一、非税收入管理范围涵盖政府性基金、专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
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经营服务收入依法纳税后的余额及与非税收入相关的暂收款项也应纳入此管理范畴。
二、财务部门应严格按照收费许可证批准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执行收费,并使用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
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事业单位收入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收入分类(一)经营收入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
(二)拨款收入政府拨款或社会捐赠的收入。
(三)投资收入投资活动所得的收入,包括财产租赁、股权投资收益等。
(四)其他收入非以上分类的其他收入。
三、收入管理流程(一)收入预算事业单位应每年制定收入预算,由财务部门审核、负责人审批后生效。
(二)收入实现1.经营收入由销售部门或服务部门负责实现和收取。
2.拨款收入由相关部门负责向财政部门申请拨款并接收。
3.投资收入由投资部门负责实现并收取。
4.其他收入由相关部门负责实现和收取。
(三)收入核算1.收入核算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国家财务管理规定进行。
2.财务部门负责收入的核算、登记和记录。
(四)收入统计1.财务部门应每月进行收入统计,形成报表。
2.报表由财务部门上报给上级财务部门备案。
(五)收入使用1.收入应按照相关预算执行。
2.相关部门应按照收入使用计划进行支出。
3.支出应符合财务管理规定,并进行相应的说明和备案。
(六)收入监督1.上级财务部门对下级事业单位收入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
2.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并定期向财务部门提供相关报表和数据。
四、收入管理责任(一)财务部门责任1.制定并修订收入管理制度。
2.审核收入预算和收入报表。
3.监督和检查收入核算和登记工作。
4.保管收入凭证和账册。
(二)相关部门责任1.制定并实施收入使用计划。
2.执行相关收入核算和登记工作。
五、违规处理(一)对未按照本制度收入管理的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等处理。
(二)对严重违规行为的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撤职等处理。
(三)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利用职务便利牟取私利的人员,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修订版于2024年生效。
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订。
事业单位部门收入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部门收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管理事业单位部门收入,提高部门经济效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事业单位各部门的收入管理。
第三条收入管理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合规收入,动态优化收入结构。
第四条事业单位部门收入管理应当遵循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以支撑业务为导向,同时拓展多元收入来源。
第五条事业单位部门收入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高效的原则,加强对收入的监督和管理,积极创新收入管理方式和方法。
第二章收入项目第六条事业单位部门的收入项目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一)政府补助和专项资金;(二)事业收入;(三)捐赠收入;(四)服务收入;(五)学术交流收入;(六)其他收入项目。
第七条事业单位部门应当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服务领域,开发适合自己的收入项目。
第三章收入结构第八条事业单位部门的收入结构应当合理多元,不过分依赖单一渠道或项目。
第九条事业单位部门的收入结构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不断优化调整。
第十条事业单位部门应当重视收入项目的结构性和周期性,多元化展开业务,降低风险。
第四章收入流程第十一条事业单位部门的收入流程应当包括以下环节:(一)收入预算:依据部门的年度经营计划,编制年度收入预算;(二)收入核算: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收入核算制度,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三)收入征收:部门应当加强对收入的征收管理,建立健全的征收流程和控制措施;(四)收入清算: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收入清算制度,对收入进行统一清算;(五)收入分配:部门应当合理分配收入,激励部门内部单位、个人进行业绩奖励;(六)收入使用:部门应当根据收入来源及规定用途,合理使用收入。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部门的收入流程应当规范、高效、透明,建立明确的流程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
第五章收入管理第十三条事业单位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收入管理制度,明确收入管理责任和权限。
第十四条事业单位部门应当强化收入核算和监督管理,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修订版)
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修订版)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修订版)第一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推进,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也迎来了一次修订。
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它对于事业单位的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问题的存在、修订的必要性以及修订的原则等方面对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探讨。
首先,我们要正视事业单位收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在收入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弊端。
一方面,收入入账不规范。
部分事业单位存在收入不入账、乱账错账等情况,这种现象一方面可能导致事业单位财务运作混乱,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财务纠纷。
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有些事业单位缺乏独立的监管机构,使得工作人员的收入管理权力过大,难以保证公平和透明性。
这些问题威胁到了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给事业单位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面对问题,修订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首先,修订的目标在于确保事业单位的收入管理规范。
通过制定和完善收入管理制度,明确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来源、管理程序和责任,从而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运作。
其次,修订的重要任务是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收入监管机制。
通过设立独立的监管机构或者加强内部监管力量,加强对事业单位收入管理的监督和检查,提高公平、公正和透明性。
在修订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时,我们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制度的修订要符合法律法规。
只有在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进行修订,才能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其次,修订要科学合理。
要充分考虑不同事业单位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最后,修订要注重实施过程。
要在修订的同时,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在修订中需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明确的目标,并遵循相关原则。
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和修订,才能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运作规范和透明,为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二篇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修订版)近年来,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的修订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管理,加强财务监督,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收入不断增长,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分配和使用收入,确保收入合法取得、安全保管和有效使用。
第三条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包括财政拨款、经营收入、事业收费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第四条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要求接受财务监督,并依法提供相关财务信息。
第二章收入预算和执行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编制和执行收入预算,确保收支平衡。
第六条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收入预算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历史收入情况、市场需求变化、经营环境等。
第七条收入预算执行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预算指标和预算安排,合理组织运作,确保预算的执行。
第八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及时上报财务报表,按照规定使用财务软件和财务制度,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三章收入征收和管理第九条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合理确定事业收费项目和标准,确保征费公平、合理。
第十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收费管理制度,规范收费环节,杜绝乱收费、乱摊派现象的发生。
第十一条行政事业单位收费标准应当公示,并向社会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二条收费收入应及时入库,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挥霍。
第四章收入使用和监督第十三条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应按照需求合理安排使用,不得超出预算范围。
第十四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的收入分配机制,根据业务完成情况和员工贡献,进行合理分配。
第十五条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使用应公开透明,接受内部和外部的监督。
第十六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确保收入使用的合规性和合理性。
第五章收入监督和评估第十七条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财务制度要求,接受财务审计和监审,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第十八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对收入管理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九条行政事业单位应配合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收入组织管理和监督工作,及时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单位财务管理,健全财务制度,杜绝违纪违法行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财政部《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结合我办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财务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监控制度,防止财产、资金流失、浪费或被挪用。
第三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包括。
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现金及银行存款管理、财务监督等项管理。
第二章预算管理第四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审核、报批。
部门预算由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组成。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实物),要1据实及时入账,不得隐瞒,更不得另设账户或私设“小金库”。
第六条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支出预算,应当保证本部门履行基本职能所需要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对其他弹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应当严格控制。
支出预算包括: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专项支出。
人员支出预算的编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没有政策规定的项目,不得列入预算。
日常公用支出预算的编制应本着节约、从俭的原则编报。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预算的编制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
专项支出预算的编制应紧密结合单位当年主要职责任务、工作目标及事业发展设想,并充分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本着实事求是:从严从紧、区别轻重缓急,急事优先的原则按序安排支出事项。
第七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专款专用,不得虚列项目辜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浪费、套取、转移专项资金,不得进行二次分配。
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事业单位的收入管理,提高收入使用效率,保障事业单位的经济稳定运行,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收入来源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来源包括:1. 政府拨款:由政府按照年度预算安排的经费;2. 业务收入:依托事业单位的业务开展所得的收入;3. 捐赠收入: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所得的收入;4. 投资收入: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并获得的收入;5. 其他收入:各种意外收入及其他各类收入。
三、收入管理权限1. 政府拨款的管理权限由事业单位所属的管理部门负责,需按照政府财政部门的规定进行使用;2. 业务收入、捐赠收入、投资收入及其他收入的管理权限由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使用。
四、收入管理流程1. 政府拨款的管理流程:(1)政府拨款由管理部门安排,并根据年度预算执行;(2)事业单位依照相关规定向上级部门提出经费使用计划,经批准后使用;(3)使用完毕后,需进行资金清算,并按照规定向上级部门报销。
2. 业务收入、捐赠收入、投资收入及其他收入的管理流程:(1)事业单位依照相关规定制定收入使用计划,并报上级部门审批;(2)收入使用计划经批准后执行;(3)使用完毕后,需进行资金清算,并按照规定进行报销。
五、收入使用规定1. 政府拨款的使用规定:(1)政府拨款主要用于保障事业单位的基本开支,如人员工资、办公经费等;(2)禁止将政府拨款挪为他用。
2. 业务收入、捐赠收入、投资收入及其他收入的使用规定:(1)必须按照事业单位的收入使用计划进行使用;(2)禁止挪为他用,不得用于违法违规活动。
六、收入使用审计为确保收入使用符合规定、合理高效,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对收入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七、收入使用追踪事业单位应建立收入使用追踪机制,对收入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置。
八、处罚措施对违反收入使用规定的人员或单位,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直至追责。
九、附则本管理制度由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负责解释,如有变动需及时进行修改并报相关部门审批。
2024年收入业务管理制度(3篇)
2024年收入业务管理制度为强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收入业务内部控制,遵循《____会计法》、《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并结合行政单位的具体实际需求,特此制订本控制制度。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确认、计量与记录,必须严格依照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执行。
单位从财政部门同级或上级获取的资金,以及从主管部门、上下级单位和其他单位获取的非财政补助收入,包括投资收益、捐赠收入等,均应纳入单位收入进行核算监督,严禁在往来款项中挂账或账外设账,杜绝私设“小金库”现象。
二、依法取得并应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的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具有代收性质的非税收入,亦属于收入控制范围。
以下非税收入必须严格执行收缴分离制度,按照国库集中收缴的相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严禁隐瞒、滞留、截留、挪用和坐支:(一)行政事业性收费;(二)政府性基金;(三)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含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处置等所得收入;(四)捐赠收入;(五)社会抚养费收入;(六)主管部门集中收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七)其他应纳入非税收入管理的财政性资金。
三、行政单位收入业务内部控制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清,不相容岗位未分离,可能导致错误或舞弊;(二)未按规定项目和标准收费,可能导致收费不规范或乱收费;(三)收入收款业务缺乏统一管理和监控,可能导致收入不实、应收未收或私设“小金库”;(四)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可能导致私设“小金库”和资金体外循环;(五)票据、印章管理松散,可能导致收入资金流失。
四、单位所有收入应全部纳入预算,统一核算与管理,严禁账外设账或私设“小金库”。
五、单位财会部门应统一归口管理各项收入,并进行会计核算。
其职责包括:(一)制订收入内部管理制度,并监督相关部门和岗位执行;(二)全面掌握各业务部门的收费项目,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三)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妥善管理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等相关材料;(四)进行收支业务分析与对账,实施会计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入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单位的收入管理,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保障单位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和财政部有关规定,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单位的收入管理行为。
第三条本制度用于保障单位收入准确、及时计量和核算。
第四条收入是指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依法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第五条收入核算是指对收入取得的过程及其去向进行正确、系统、完整、及时地记录、反映和监督等一系列经济活动。
第二章收入的分类
第六条单位收入分为: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等。
第七条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
第八条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第九条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第三章收入的确认和核算
第十条财政补助收入的确认和核算
一、财政直接支付收入确认
单位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按入账通知书中标明的金额确认收入。
二、财政授权支付收入确认
单位收到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
通知书”时,按到账通知书标明的额度确认收入。
三、财政实拨资金收入确认
将资金直接拨入事业单位的开户银行事业单位在收到开户银行转来的收款通知时确认补助收入。
以实际收到货币资金确认收入。
四、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
设置“财政补助收入”总账科目,设“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明细科目,在基本支出科目下设“人
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个明细科目。
财政补助收入年终余额转入“事业结余”,设“基本支出”、“项目支出”明细帐。
第十一条上级补助收入的确认和核算
一、上级补助收入的确认
核算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属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用自身组织的收入和集中下级单位的收入拨入的非财政补助资金,用于补助事业单位的日常业务,若是指定专项用途并需单独报账,不能作为上级补助收入。
二、上级补助收入的核算
设置“上级补助收入”科目。
收到上级补助收入时,登记实际收到的上级补助收入数,年终结账时,将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账户,结转后,科目无余额。
第四章票据管理
第十二条票据由财务科按票种设置票据登记簿,如实反映收费票据的购领、使用、结存情况,并定期向区财政报告。
收费票据在启用前,应当检查票据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号等情况,一经发现,应及时向区财政收费管理机构报告。
开具的票据必须内容完整,字迹工整,印章齐全。
如填写错误,应另行填开。
填错的票据应加盖作废戳记,保存其各联备查,不得涂改、挖补、撕毁。
如发生票据丢失,应及时查明原因,声明作废,并写出书面报告,报区财政收费管理机构处理。
第十三条已开具的收费票据存根,应妥善保管,保管期一般应为五年。
保存期满需要销毁的票据存根,报区财政收费管理机构核准后销毁。
第十四条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原则上由财务科使用,各科室因业务需要,经领导批准方可领取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在使用中,要严格按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范围使用票据,严禁以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代替收费票据使用。
第五章单位收入的监督
第十五条任何科室一律不准私设小金库,一切现金收入包括废旧物资出售或其他现金收入等都必须交回财务科,不得私自截留、自行处理,更不能贪污挪用,一经发现,将依法严肃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制度单位财务科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