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的诊断标准、治疗及预防
鼠疫传染病防控方案
![鼠疫传染病防控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86ae87580216fc700afdc0.png)
鼠疫传染病防治诊疗控制方案.鼠疫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原发于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啮齿类动物之间,主要通过蚤类相互传播。
一、流行病:(1)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自然疫源地分布在亚洲、非洲、美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目前存在着1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2)症状:鼠疫的潜伏期很短,多数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到9天。
开始的症状与体征是无特征性的发热、畏寒、不适、头及四肢疼痛、恶心、喉痛,最早被疫蚤叮咬的地方其相关的淋巴结出现淋巴腺炎,受害的淋巴结发热、肿胀、红肿、变软、化脓。
指导意见:全身中毒症状:起病急,高热寒战,体温迅速达到39℃~40℃,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伴有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皮肤黏膜先有出血斑,继而大片出血及伴有黑便,血尿。
与之同时或在症状出现稍前有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部最多),典型病例淋巴结有明显触痛、硬、伴周围组织肿胀。
表面皮肤平滑、色红但不发热。
病人多有烦躁、谵妄、神志不清、共济失调。
医生查体时易于触到肿大的肝和脾。
淋巴结可以充满脓液,在第二周内溃破流脓。
如不治疗,60%以上的病人死亡,死亡多发生在发病的第3和第5天之间二、消毒灭鼠灭蚤(一)1、消毒:消毒是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措施。
县、乡疾控人员在接到鼠疫疫情报告后,应立即赶到现场开展消毒工作。
首先喷洒500ppm二氧化氯或过氧乙酸消毒一条宽通往患者家里的通道。
对腺鼠疫病人住处的地面、墙面及陈列品用%过氧乙酸或2%二氯异氰尿酸钠喷洒,药量为100~300毫升/平方米。
肺鼠疫病人污染的小隔离圈应全面消毒,患者住处可用过氧乙酸~1克/立方米熏蒸(相对湿度达80%以上)消毒空气,密闭缝隙熏2小时后通风。
;患者污染的床单、棉被、内衣或布类先喷洒%过氧乙酸,然后用%过氧乙酸浸泡2小时再清洗或高温灭菌。
廉价物品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进行焚烧。
贵重仪器、家用电器、手表等用75%酒精擦洗表面。
病人的排泄物或分泌物加入倍量的10%次氯酸钠放置3小时,或用倍量20%漂白粉澄清液浸泡消毒24小时后掩埋处理。
鼠疫疑似病例诊断标准
![鼠疫疑似病例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b2ff238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e.png)
鼠疫疑似病例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患者出现突发高热、淋巴结肿胀、出血倾向等症状,怀疑为鼠疫感染。
二、流行病学史
1.患者发病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有过接触或在疫情区域生活或旅行过。
三、实验室检查
1.患者的病原体检测结果呈阳性,如鼠疫菌培养、基因检测等。
2.患者血清中抗鼠疫抗体呈阳性,但需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交叉反应。
四、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符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但实验室检查未确诊。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中任何一项阳性
结果。
3.确诊病例:符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中至少两项阳性结果。
五、注意事项
1.对于疑似病例,应采取隔离措施,并进行严格的医学观察。
2.对于确诊病例,应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对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并对可能
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3.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排除其他发热性疾病,如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性出血热等。
4.在实验室检查中,应采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方法,如PCR技术、免疫
荧光等方法。
同时,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防止交叉感染。
鼠疫问诊十条内容
![鼠疫问诊十条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dabcc4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4.png)
鼠疫问诊十条内容1. 鼠疫的病因和传播途径鼠疫是由鼠疫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被感染鼠类的跳蚤传播给人类。
通过了解鼠疫的病因和传播途径,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
2. 早期症状及发展过程鼠疫的早期症状类似于感冒,包括发热、头痛、乏力等。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和化脓,以及出血症状等。
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可以帮助及早发现和诊断鼠疫。
3. 诊断方法及标准鼠疫的诊断主要依靠病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包括病原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方法。
了解诊断方法和标准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速度。
4. 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鼠疫的治疗主要是抗生素治疗,一旦被诊断出患有鼠疫,应立即进行治疗。
同时,患者需要休息、保持营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等。
了解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可以提高疗效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5. 疫情监测和报告鼠疫是一种法定传染病,任何疑似病例都应及时报告,并进行疫情监测。
及时准确地进行疫情监测和报告可以帮助有效控制鼠疫的传播和蔓延。
6. 预防措施及个人防护鼠疫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饲养环境卫生、控制鼠类、个人防护等。
了解预防措施及个人防护方法可以帮助降低感染的风险。
7. 如何应对疫情爆发一旦鼠疫爆发,应当迅速采取措施进行疫情应对,包括病例的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的观察和管理、疫情的监测与报告等。
了解如何应对疫情爆发可以更好地应对和控制鼠疫的蔓延。
8. 鼠疫疫苗的研发进展目前,鼠疫疫苗的研发仍在进行中,了解鼠疫疫苗的研发进展可以了解最新的预防措施和防护手段。
9. 全球范围内的鼠疫情况不同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鼠疫情况,了解全球范围内的鼠疫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这种疾病。
10. 鼠疫相关知识科普通过广泛传播鼠疫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可以促进疫情的预防和控制。
以上是关于鼠疫问诊十条内容的详细介绍,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提高对鼠疫的认知和理解,进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传播。
鼠疫诊断标准GB15991—1995.pdf
![鼠疫诊断标准GB15991—1995.pdf](https://img.taocdn.com/s3/m/bf2558b1172ded630a1cb638.png)
鼠疫诊断标准GB 15991—1995前言根据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鼠疫是首位烈性传染病,同时它又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据专家的估计,鼠疫自第三次世界大流行之后,其自然疫源地在全世界的分布面积至今并没有减少。
由于它的流行有一定的间歇期,往往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鼠疫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今后不会再对人类构成巨大的威胁。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但历年来世界各有鼠疫疫源地的国家(包括我国,特别是云南)不时发生局部地区的暴发流行。
而1994年印度鼠疫大流行更提醒人们,如果忽视了对鼠疫的监测控制,它仍然能给人类造成巨大的危险。
b5E2RGbCAP 目前,鼠疫能不能在人间造成大流行,首先取决于对首发病例的准确诊断。
只有早期确诊早期控制,才不致于使它在人间流行。
为此,目前我国急需一个科学的,文字准确的,由国家颁发的,具有法令效力的《鼠疫诊断标准》。
p1EanqFDPw本标准在撰写过程中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同时参考了前苏联保健部的《鼠疫防治手册》,WHO《鼠疫手册》及美国的《鼠疫诊断》。
主要参考的资料还是我国多年行之有效的有关规定。
DXDiTa9E3d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曾经过了卫生部鼠疫专家咨询组三次讨论,全国有关专家的书面评审,最后由卫生部传染病消毒标准分委会全体委员评审通过。
RTCrpUDGiT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广东湛江鼠疫防治研究所、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5PCzVD7HxA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云鹏、朱锦沁、汪闻绍、俞东征、曾标成、黄坚华。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标准。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七种类型疫源地内由宿主、媒介和其他染疫动物、动物制品感染的,或与鼠疫实验室及其实验用品接触而感染的鼠疫病例,以及由国外鼠疫流行区进入我国的检疫留验病例,确定诊断之标准。
鼠疫的诊疗标准
![鼠疫的诊疗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763138f910ef12d2bf9e756.png)
鼠疫的临床表现:
其他类型鼠疫
• 包括肠鼠疫、脑膜炎型鼠疫、 眼鼠疫和皮肤鼠疫等,均较 为少见。
• 此外,尚有轻型鼠疫,临床 症状轻微,发热程度不高, 淋巴结肿大,但疼痛不严重。
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
• 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多升高,常达(20 - 30)*109/L以上,以中性粒细 胞为主,可见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
• 尿常规:可见蛋白尿及血尿,尿沉渣中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和细胞管型。 • 大便常规:大便潜血可阳性。 • 凝血功能: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患者在短期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DIC ),纤
维蛋白原减少(小于200mg/dl ), 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明显延长,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明显增加。 • 脑脊液:脑膜炎型病例可表现为压力升高,外观混浊, 白细胞常大于4000/mm3,中 性粒细胞为主,蛋白明显增加, 葡萄糖和氯化物明显下降。 • 常规和生化特点:血白细胞升高,可达30*109L以 上,中性粒细胞为主,继发 DIC时血小板减少、PT延长等。
治疗:
其他可选用药物
1、庆大霉素(GM):链霉素过敏或妊娠情况下使用。用法用量:成人5mg/kg, qd, 肌注或静脉滴注,疗程至少10 天;儿童2. 5mg/kg, q8h,肌注或静脉滴注,疗程 至少10天。
2、氟喹诺酮类:喹诺酮类该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属于浓度依赖性抗 生素,目前主要用于联合用药。肺鼠疫和鼠疫败血症患者可采取氟喹诺酮类作为 联合用药。 • 环丙沙星:成人400〜600mg/d,静脉滴注,或500mg/d, 口服,ql2h,疗程至少
病原学特异性检查所需标本类型及检测项目: -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或眼分泌物等标本培养分离、F1抗原和核酸 (PCR)检测; -血清F1抗原的抗体检测。
鼠疫防控指南与防控措施
![鼠疫防控指南与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2f7a472770bf78a64295458.png)
鼠疫防控指南与防控措施一、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腺鼠疫:潜伏期2-8天,病人应隔离至症状痊愈后一月;腺鼠疫、皮肤鼠疫、败血症型鼠疫痊愈后经菌检3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后解除隔离。
肺鼠疫:潜伏期1-3天,病人隔离至症状痊愈后并经痰检菌6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后解除隔离。
(1)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或仅使用青霉素族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在4Sh 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的状态。
(2)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3)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综合征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4)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咯血。
(5)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6)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综合征。
(7)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
水泡破溃后创面也呈灰黑色。
(8)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瞻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浑浊。
2、接触史(1)患者发病前10天内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
(2)在10天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进人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3)患者发病前10天内接触过具有临床表现(1)及(4)特征的患者并发生具有类似表现的疾病。
3、实验室检验结果(1)患者的淋巴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或眼分泌物,或尸体脏器、管状骨髓端骨髓标本中分离到鼠疫菌。
(2)上述标本中针对鼠疫菌caf1及pla基因的PCR扩增阳性,同时各项对照成立。
(3)上述标本中使用胶体金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反相血凝试验中任何一种方法,检出鼠疫菌F1抗原。
(4)患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被动|血凝试验检测,针对鼠疫F1抗原的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
二、诊断原则1、具有临床表现(1),或具有接触史(1),同时出现临床表现(2)至(8)中任何一项者为急热待查.2、发现急热待查患者具有接触史(2)或(3)项,或实验室检查结果(3)项,应作出疑似鼠疫诊断。
目前使用的鼠疫诊断标准
![目前使用的鼠疫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8a72e69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6.png)
目前使用的鼠疫诊断标准目前使用的鼠疫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项:1. 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鼠疫的临床表现可分为鼠疫疫鼠型和鼠疫肺型。
鼠疫疫鼠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等,一般伴有肺炎和淋巴结肿大。
鼠疫肺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可有咳血和呕血。
在流行病学特征上,患者可能与鼠类接触过或生活在有鼠疫流行的地区。
2.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鼠疫通常采用下述几种方法。
首先是采集患者的生物样本,包括血液、病灶分泌物等。
然后通过鼠疫杆菌培养和鉴定来确认病原体的存在,这可以通过将样本接种到含有血琼脂平板上,然后观察是否产生平板上的典型鼠疫杆菌的菌落来实现。
此外,PCR方法也可以用来检测鼠疫病原体DNA的存在,该方法对于早期诊断和病原体鉴定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诊断鼠疫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抗体水平,可以确定是否已经感染了鼠疫病原体。
鼠疫血清学检测常用的方法包括鼠疫杆菌血凝抑制试验(F1-CF反应)和免疫荧光抗体法(IFA)。
这些方法可以检测特异性抗体,但在早期感染阶段可能不够敏感。
因此,常常需要对怀疑患者进行多次血清标本的采集和检测。
4. 分子学检测: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分子学检测方法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对于鼠疫的分子学检测,常用的方法包括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这些方法可以直接检测鼠疫病原体的DNA/RNA,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用来快速诊断鼠疫感染。
综上所述,目前使用的鼠疫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分子学检测。
通过对患者的症状、生物样本、血清抗体和病原体核酸的检测,可以确诊鼠疫感染,并指导后续的治疗和防控措施的制定。
及早诊断和治疗鼠疫对于控制疫情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鼠疫预防与控制
![鼠疫预防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a0d004e3856a561253d36f07.png)
鼠疫的预防与控制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理及临床症状 四、临床诊断依据及诊断标准 五、治疗原则 六、感染控制 七、预防与控制
一、病原学
鼠疫耶尔森菌
鼠疫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
最适pH值为6.9-7.1,对高温和常
用化学消毒剂敏感。
二、流行病学
鼠疫是一种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在特定的地 理和生态环境中鼠疫菌通过媒介蚤在啮齿动物中流行。 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染疫动物或媒介蚤将鼠疫传给人, 可造成人类鼠疫流行。 存在鼠疫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区称为鼠疫自然疫源地。
鼠疫患者治愈出院要求
体温恢复正常,一般症状消失,可考虑出院。不同 病型者还需达到下列要求: 1.腺鼠疫患者,肿大的淋巴结仅残留小块能够移动 的硬结,或完全触碰不到,全身症状消失后,观察 3-5天,病情无复发。 2.肺鼠疫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一般症状消失,血、 痰及咽部分泌物连续3次以上鼠疫菌检验阴性(每 隔3天做鼠疫菌检验1次)。 3.败血型和其他类型鼠疫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一 般症状消失,血液连续3次以上鼠疫菌检验阴性 (每隔3天做鼠疫菌检验1次)。
临床诊断依据
(5)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上下眼睑水肿。
(6)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综合征。
(7)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 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 溃后创面呈灰黑色。 (8)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 高、脑脊液浑浊。
临床诊断依据
3.实验室检查 (1)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或眼分泌物, 或尸体脏器、管状骨骨髓标本中分离到鼠疫菌。 (2)上述样本中针对鼠疫菌cafl及pla基因的PCR扩增 阳性,同时各项对照成立。 (3)上述标本中使用胶体金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或反相血凝试验中任何一种方法,检出鼠疫FI抗 原。 (4)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被 动血凝实验检测,针对鼠疫FI抗原的抗体滴度呈4倍 以上增长。
鼠疫诊断标准
![鼠疫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71f2ddd4028915f804dc240.png)
鼠疫诊断标准鼠疫诊断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鼠疫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鼠疫的诊断、报告。
2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鼠疫患者人类受到鼠疫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称为人类鼠疫;发生人类鼠疫的个体,称为鼠疫患者。
鼠疫患者可在鼠疫疫源地内由宿主或媒介感染;或与其他有传染性的鼠疫患者接触感染;或接触染疫动物、动物制品、鼠疫实验室及其实验用品感染。
2.2急热(急性热病)待查急性发热的患者,包括需要将鼠疫作为诊断考虑之一的患者。
对这种类型的患者,应当按照本标准采取适当的标本,进行针对鼠疫的各种检验。
2.3疑似鼠疫怀疑为鼠疫的患者。
对疑似鼠疫的患者应予以隔离治疗,并开始对其接触者进行调查。
2.4确诊鼠疫确定为鼠疫的患者。
患者确诊为鼠疫时,应当按照鼠疫控制应急预案,采取鼠疫控制措施。
3诊断依据3.1临床表现3.1.1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或仅使用青霉素族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在48h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的状态。
3.1.2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3.1.3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综合征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3.1.4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咯血。
3.1.5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3.1.6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综合征。
3.1.7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
水泡破溃后创面也呈灰黑色。
3.1.8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浑浊。
3.2接触史3.2.1患者发病前l0d内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
3.2.2在10d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3.2.3患者发病前10d内接触过具有3.1.1及3.1.4特征的患者并发生具有类似表现的疾病。
3.3实验室检验结果3.3.1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或眼分泌物,或尸体脏器、管状骨骺端骨髓标本中分离到鼠疫菌。
鼠疫 - 鼠疫诊断和防治
![鼠疫 - 鼠疫诊断和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b7144236964bcf84b9d57b8d.png)
12
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发病机制
持续更新●▂●欢迎收藏 学而不
13
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临床表现
潜伏期:1-8日,肺鼠疫为几小时至3日 突然起病 临床表现与感染类型相关
持续更新●▂●欢迎收藏 学而不
14
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临床分型
1.腺鼠疫 2.肺鼠疫 3.败血型鼠疫 4.皮肤型鼠疫 5.肠鼠疫
持续更新●▂●欢迎收藏 学而不
42
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鉴别诊断
败血型鼠疫
炭疽败血症:可有皮肤黑痂溃疡及其周围广泛 的无痛性凹陷性水肿,血培养炭疽杆菌生长 有助鉴别。
流行性出血热:以发热休克肾损害为主要表现, 临床上有三红三痛、充血出血渗出改变及五 期临床经过、血出血热抗体阳性有助鉴别。
鉴别诊断
肺鼠疫
大叶性肺炎:突起寒战、高热,咳嗽、胸痛、铁锈色 痰,呼吸音减低,有湿罗音,痰涂片可见大量革兰 氏阳性球菌 ,胸部X线检查显示段或叶性均匀一致 的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
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型:有疫水接触史,腓肠肌握痛, 淋巴结肿痛较轻,最终需病原学和血清学鉴别。
肺炭疽:临床表现极为相似,痰涂片及培养查到G+竹 节状炭疽杆菌可资鉴别。
人类警示,“瘟疫”依然存在。
我国鼠疫流行史
最早于14世纪世界大流行传入;
1991-2019年发生人间鼠疫640人,死亡54人。
病人主要是农牧民,大都因猎捕或剥食旱獭所 感染,多见于西北牧区和青藏高原
我国有11类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于19个省
区,不断有动物鼠疫流行,近十年人间鼠疫病 例数逐年增多。
30
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败血症型鼠疫转归
轻型鼠疫的诊治及护理
![轻型鼠疫的诊治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61f01f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1e.png)
01
抗生素:首选链霉素,其 次为庆大霉素、四环素等
02
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 奥司他韦等
03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 对乙酰氨基酚等
04
抗过敏药物:扑尔敏、 苯海拉明等
05
止咳化痰药:氨溴索、 乙酰半胱氨酸等
06
补液治疗:根据病情,适 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体 温、脉搏、 呼吸、血压 等生命体征
06
综合分析:根据临 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影像学检查和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进行综合分析,确 定诊断。
治疗方案
抗生素治疗:首选链霉素, 也可选用四环素、氯霉素等
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保护易感人群
辅助治疗:补充水分、电解 质,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病 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选择
保持室内空气 流通,避免交
叉感染
2019
饮食清淡,避 免油腻、辛辣
食物
2021
保持良好的心 态,避免焦虑
和紧张情绪
心理护理
01 倾听患者心声,了解
其心理需求
03 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
病,减轻心理压力
02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
患者建立信心
04 鼓励患者参与康复活
动,增强自我价值感
05 关注患者家属心理需求,
谢谢
汇报人:刀客特万
轻型鼠疫的诊治及护 理
汇报人:刀客特万
目录
01
诊治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护理措施
03
预防措施
诊治方法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发热、 头痛、淋巴结肿大、 皮疹等
鼠疫的诊断和治疗
![鼠疫的诊断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a74ef63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0.png)
➢临床分型: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其他如肠鼠 疫、脑膜炎型鼠疫、眼鼠疫和皮肤鼠疫等较为少见。
腺鼠疫
临床特征:起病急骤,突然恶寒、寒战,体温迅速升到39~40℃,伴有明
显头昏头痛、全身及四肢酸痛、颜面潮红、结合膜充血等。淋巴结迅速弥漫 性肿胀,以腹股沟淋巴结最为多见(约70%),其次为腋下、颌下,淋巴结 大小不等,质地坚硬,疼痛剧烈,与皮下组织粘连,失去移动性,周围组织 亦充血、出血;
继发性肺鼠疫
致病原理:在原发性肺鼠疫基础上,淋巴结里大量繁殖的病菌及毒素
入血,引起全身感染、败血症和严重中毒症状,病菌播及肺部,发生继 发性肺鼠疫。病菌侵入血流,又形成败血症,称继发性败血型鼠疫。
临床特点:常表现为病势突然增剧,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鲜
红色泡沫样血痰; ➢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肺鼠疫病人多于发病2-3天内死亡。
3.防护
✓ 凡接触鼠疫或疑似鼠疫患者的人员,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采取加强防护,主要包括防护眼 镜、防护服、N95口罩、手套、鞋套等。
✓ 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时,将N95口罩、防护眼镜升级为呼吸头罩或全面型呼吸防 护器(符合N95或FFP2级标准的滤料)。严格个人防护装备的穿脱顺序,注意手卫生。
预防
③ 败血型和其他类型鼠疫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一般症状消失,血液连续3次
以上鼠疫菌检验阴性(每隔3天做鼠疫菌检验1次)。
医院感染控制
1.报告
我国人间鼠疫监测和救治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发现疑似或确诊鼠疫患者,应在2小时内进行 网络直报。
2.隔离
坚持就地、就近原则,对疑似或确诊病例分别予以单间隔离,有条件收入负压病房。
2024版鼠疫诊疗与防控方案
![2024版鼠疫诊疗与防控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d9199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e.png)
2024版鼠疫诊疗与防控方案2024年版鼠疫诊疗与防控方案是中国卫生部于2024年发布的鼠疫诊疗和防控的指导方针。
该方案主要包括鼠疫的疾病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和预防控制措施等内容。
以下是该方案的详细介绍。
一、疾病特征1.鼠疫是一种由鼠疫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以急性发热、淋巴结肿胀和出血性病变为主要特征。
2.鼠疫可分为鼠源性鼠疫、黏膜鼠疫、肺鼠疫三种类型,其中以肺鼠疫最为严重,病死率较高。
二、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对鼠疫进行诊断。
具体的诊断标准包括:1.病例定义:符合临床表现的患者,如有鼠疫嫌疑,则应进行详细检查。
2.临床诊断:鼠疫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淋巴结肿胀、出血性病变等,具备这些表现的患者可能是鼠疫的疑似病例。
3.实验室检测:通过血清、培养、PCR等方法,检测鼠疫菌的存在。
三、治疗措施鼠疫的治疗主要通过抗生素治疗,具体的治疗措施如下:1.病例治疗:对于疑似或确诊的鼠疫患者,应立即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如链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等。
2.防治病源:对于鼠疫疫源地,应采取灭鼠、隔离患者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3.密切接触者治疗:鼠疫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及时的预防性治疗,包括接种鼠疫疫苗、使用抗生素等措施。
四、预防与控制措施鼠疫的预防与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防止鼠类侵入:加强卫生环境管理,防止鼠类侵入人类居住区,减少传播机会。
2.早期发现和报告:通过提升医院、卫生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
3.做好个人防护:在疫情高发地区或从事可能接触鼠类的职业中,应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4.鼠疫疫苗接种:对于高危人群,如常接触鼠类的人员,应进行鼠疫疫苗接种,提高抵抗力。
5.教育宣传: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总结起来,2024年版鼠疫诊疗与防控方案详细介绍了鼠疫的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和预防控制措施。
该方案的发布对于鼠疫的防控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鼠疫的传播和暴发。
鼠疫PPT课件
![鼠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54fd5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7.png)
接种疫苗后可产生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和减轻病情严重程度 。同时,接种疫苗也有助于控制疫情的传播和流行。
05 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地区与时间分布
流行地区
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一些 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印度、非洲西 部和南美洲等。
时间分布
疫情爆发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冲击
鼠疫作为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爆发会对当地乃至全球的公共卫生体系造成巨大冲击,导致 医疗资源紧张、防控措施不足等问题。
公共卫生体系的应对措施
面对鼠疫疫情,公共卫生体系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加强疫情监测、提高应急响 应能力、加强医疗救治和防控措施等。
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启示
历史与现状
历史
鼠疫历史悠久,曾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多次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随着卫 生条件的改善和疫苗的出现,鼠疫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显著降低。
现状
目前,鼠疫主要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行,如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的部分 地区。虽然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行已经得到控制,但局部地区的疫情仍时有 发生。
危害及影响
04 治疗与预防控制
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01
治疗方法
02
抗生素治疗:首选药物为链霉素、庆大霉素等,需根据病 情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03
对症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如发热、疼痛等,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解热镇痛、局部处理等。
04
效果评估
05
治愈率:经过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能够治愈,治愈率较 高。
病原菌特点
鼠疫耶尔森菌为革兰 氏阴性小杆菌,无鞭 毛,无芽孢,有荚膜
鼠疫的诊断标准、治疗及预防
![鼠疫的诊断标准、治疗及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2fd6402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0.png)
鼠疫的诊断标准、治疗及预防一、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原则鼠疫的诊断需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二)诊断条件1.流行病学线索患者发病前10天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2.临床表现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情况下,病情在24h内迅速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1)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2)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3)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或咳血。
(4)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5)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
(6)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
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
(7)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浊浑。
3.细菌培养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和眼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管状骨骨骺取材标本,分离到鼠疫耶尔森杆菌。
4.被动血凝试验患者2次(间隔10天)采集血清,用PHA法检测F1抗体呈现4倍以上增长。
(三)诊断标准1.疑似病例具备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诊断疑似病例。
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细菌培养分离到鼠疫耶尔森杆菌或被动血凝试验抗体检测呈4倍以上增长。
3.隐性感染者有鼠疫流行病学线索,没有明显的鼠疫临床表现,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有PHA检测其血清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4.追溯诊断病例在有过鼠疫流行病学线索的人群中,曾出现过鼠疫临床表现,没接种过鼠疫菌苗,其血清经PHA检测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5.病型疑似或确诊病例,根据其临床上的特殊表现,确定鼠疫的具体类型。
有临床表现(1)者,为腺型鼠疫。
有临床表现(2)者,为败血型鼠疫。
有临床表现(3)者,为肺型鼠疫。
有临床表现(4)者,为眼型鼠疫。
目前使用的鼠疫诊断标准
![目前使用的鼠疫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afaeae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b.png)
目前使用的鼠疫诊断标准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分为鼠源性鼠疫、蚤源性鼠疫和呼吸道鼠疫三种类型。
为了指导医生对鼠疫进行诊断,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鼠疫控制中心(IPCC)制定了一系列诊断标准。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目前使用的鼠疫诊断标准,并提供一些参考内容。
1. 临床表现标准:鼠疫的临床表现可以根据感染部位分为鼠疫淋巴结炎、鼠疫败血症和鼠疫肺炎。
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是否可能是鼠疫。
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头痛、乏力等。
参考内容示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鼠疫淋巴结炎表现为肿大的淋巴结,通常伴有皮肤红肿和疼痛。
鼠疫败血症表现为发热、寒战、肌肉疼痛和全身不适等。
鼠疫肺炎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和呼吸困难等。
2. 实验室检测标准:为了确诊鼠疫,实验室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鼠疫的诊断通常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淋巴结组织或呼吸道标本中的鼠疫杆菌。
参考内容示例:实验室诊断通常通过培养鼠疫杆菌并进行形态学鉴定来确认。
此外,目前还可以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来检测鼠疫杆菌的DNA。
血清学检测也是常用的方法,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来确定是否感染了鼠疫杆菌。
3. 流行病学标准:鼠疫的流行病学调查对于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至关重要。
根据流行病学数据,可以确定是否存在鼠疫的流行性传播。
参考内容示例: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对病例的调查和对接触者的追踪。
通过询问患者和他们的接触者,了解疫区、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信息,可以帮助确定鼠疫的暴发和传播情况。
此外,对鼠疫疫区的鼠类和蚤类进行监测也是重要的流行病学调查内容。
4. 影像学标准:鼠疫肺炎患者通常可以通过胸部X线或CT扫描来观察相关影像学改变,以帮助诊断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参考内容示例:鼠疫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常包括肺实变、肺炎、胸腔积液等。
通过观察胸部X线或CT扫描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有鼠疫肺炎的病变。
总结:目前使用的鼠疫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影像学观察。
鼠疫诊断标准
![鼠疫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c7f202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d.png)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严重传染病。
以下是鼠疫的常见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鼠疫通常表现为急性发热、寒战、头痛、肌肉或关节疼痛等症状。
病程较短,通常在发病后几天内出现严重的淋巴结肿大,并形成疼痛、有脓液的丘疹(鼠疫瘤)。
2. 疫情暴发:鼠疫常以疫情暴发形式出现,尤其是通过饲养啮齿类动物的骚动引起的鼠疫流行。
3. 实验室检测:
-细菌培养:鼠疫耶尔森氏菌可以从患者的血液、淋巴结、病灶分泌物等样本中进行培养。
- PCR 检测:多聚酶链反应(PCR)可以检测鼠疫耶尔森氏菌的特定基因序列。
-血清学检测: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特异性抗体来诊断鼠疫。
包括鼠疫抗体平板凝集试验、鼠疫荧光抗体测定等。
4. 影像学检查:在肺鼠疫的情况下,胸部X线或CT扫描可以显示肺组织的改变,如肺炎、胸腔积液等。
鼠疫的确诊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疫情暴发情况综合判断。
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鼠疫的传播至关重要。
如果你怀疑自己或他人患有鼠疫,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鼠疫
![鼠疫](https://img.taocdn.com/s3/m/95e39499680203d8ce2f2411.png)
临床表现
(3)肠炎型 除全身中毒症状外,有腹泻及 黏液血样便或有呕吐、腹痛、里急后重等, 粪便可检出病菌。 (4)轻型 又称小鼠疫,有低热,患者局部 淋巴结可肿大,轻度压痛。血培养有时阳 性。多见于流行初、末期。
诊断
• 及时发现与确诊第1例患者,对鼠疫的控制 与预防极为重要。 • 1• • • • • 发病前10天内曾否去过鼠疫疫区。 曾否与鼠疫病人或尸体接触 有无剥食或猎捕啮齿类及其它动物 有无被跳蚤叮咬的可能 发病当时是否为当地鼠疫流行季节 当地曾否发现病死啮齿类或其它动物 当地是否有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 是否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 用品
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2)病原治疗 原则是早期、足量、联合选用 敏感的抗生素。 1)首选链霉素,大剂量突击疗法。 2)庆大霉素24~32万∪/天,分次稀释后静 脉滴注,持续7~10天。 3)对链霉素耐药者可使用四环素类或氯霉素 4)多种广谱抗菌药物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消毒隔离与防护
1.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时应 脱去工作服。 2)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 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 程。 3)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 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 消毒液浸泡。 4)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 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 毒。
流行病学特点 三次世界人间鼠疫大流行
首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世纪,疫情持 续了五六十年,流行高峰期每天死亡万人, 死亡总数近一亿人。
三次世界人间鼠疫大流行
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14世纪,持续 近 300年。这次大流行仅在欧洲就造成 2500万人死亡,占当时欧洲人口的四分之 一;意大利和英国死者达其人口的半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鼠疫的诊断标准、治疗及预防
一、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原则
鼠疫的诊断需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二)诊断条件
1.流行病学线索
患者发病前10天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2.临床表现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情况下,病情在24h内迅速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
(1)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2)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3)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或咳血。
(4)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5)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
(6)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
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
(7)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浊浑。
3.细菌培养
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和眼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管状骨骨骺取材标本,分离到鼠疫耶尔森杆菌。
4.被动血凝试验
患者2次(间隔10天)采集血清,用PHA法检测F1抗体呈现4倍以上增长。
(三)诊断标准
1 .疑似病例
具备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诊断疑似病例。
2.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细菌培养分离到鼠疫耶尔森杆菌或被动血凝试验抗体检测呈4倍以上增长。
3.隐性感染者
有鼠疫流行病学线索,没有明显的鼠疫临床表现,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有PHA检测其血清出现1 : 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4.追溯诊断病例
在有过鼠疫流行病学线索的人群中,曾出现过鼠疫临床表现,没接种过鼠疫菌苗,其血清经PHA佥测出现1 : 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5.病型
疑似或确诊病例,根据其临床上的特殊表现,确定鼠疫的具体类型。
有临床表现(1)者,为腺型鼠疫。
有临床表现(2)者,为败血型鼠疫。
有临床表现(3)者,为肺型鼠疫。
有临床表现(4)者,为眼型鼠疫。
有临床表现(5)者,为肠型鼠疫。
有临床表现(6)者,为皮肤型鼠疫。
有临床表现(7)者,为脑膜炎型鼠疫。
(四)鉴别诊断
肺型要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型炭疽等鉴别;腺型应与急性淋巴结炎、丝虫病的淋巴结肿等鉴别;败血症型需
与其它原因所致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鉴别。
1.腺鼠疫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急性淋巴结炎此病有明显的外伤,常有淋巴管炎、全身症状轻。
(2)丝虫病的淋巴结肿本病急性期,淋巴结炎与淋巴管炎常同时
发生,数天后可自行消退,全身症状轻微,晚上血片检查可找到微丝蚴。
2.败血型鼠疫需与其它原因所致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相鉴别。
应及时检测相应疾病的病原或抗体,并根据流行病学、症状体征鉴别。
3.肺鼠疫须与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型炭疽等鉴别。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痰的病原学检查鉴别。
二、鼠疫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及护理
1.严格的隔离消毒
凡确诊或疑似鼠疫患者,均应迅速组织严密的隔离,就地治疗,不宜转送。
病区内必须做到无鼠无蚤。
入院时对病人做好卫生处理(更衣、灭蚤及消毒)。
病区、室内定期进行消毒,病人排泄物和分泌物应用漂白粉或
来苏液彻底消毒。
隔离到症状消失、血液、局部分泌物或痰培养(每3日1次)3次阴性,肺鼠疫6次阴性。
工作人员在护理和诊治病人时应穿连衣裤的“五紧”防护服,戴棉花沙布口罩,穿第筒胶鞋,戴薄胶手套及防护眼镜。
2.饮食与补液
急性期应给患者流质易消化饮食,并供应根据情况静脉补液,保证水、维生素、能量供应,维持酸碱、电解质平衡。
(二)病原治疗
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热退后继续用药4~ 5天。
1.单药用法
(1)链霉素:为治疗各型鼠疫首选药物。
腺鼠疫的治疗:成人首剂量1g,以后每次0.5g,每4小时1次,肌注,1~2天后改为每6小时1次。
小儿20~40mg/kg/日,新生儿10~20mg/kg/ 日,分2〜4次肌注。
疗程一般7〜10天。
肺鼠疫、鼠疫败血症的治疗:成人首日用量5〜7g,首次可以肌注2g, 以后每4〜6小时1g。
由于大剂量链霉素副作用较大,体温下降、症状好转后,需要迅速减量。
体温正常后剂量减至每日2g,持续3〜5天,最长疗程可至15日。
其它型鼠疫的治疗:可参考腺鼠疫治疗方法。
(2)庆大霉素
成人每日16〜32万单位,肌肉注射,也可以稀释后静滴,疗程7〜10日。
肺鼠疫首剂16万单位,随后每6小时8万单位静滴。
(3)四环素
对链霉素耐药时可使用。
轻症者第一、二日,每日2〜4g,分次口服,
以后每日2g;严重者宜静脉滴注,首剂0.75〜1g,每日2〜3g,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
疗程7~ 10天。
(4)氯霉素
每日3~4g,分次静脉滴入或口服,退热后减半,疗程5~6天。
对小儿及孕妇慎用。
(5)磺胺嘧啶
首剂5g, 4小时后2g,以后每4小时1g,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用至体温正常3日为止。
不能口服者,可静脉注射。
磺胺嘧啶不宜单独使用。
磺胺类药物还可以用来预防性投药。
(6)三代头孢菌素
已经有药敏试验证明,鼠疫耶尔森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敏感,其敏感性甚至高于链霉素及庆大霉素等药物,但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治疗鼠疫的资料还很少。
对不适于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的患者,或者对脑膜炎型鼠疫患者,
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三嗪等,可能是一个好的选择。
(7)氟喹诺酮类药物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鼠疫耶尔森杆菌也有良好的敏感性,而且此类药物的组织浓度高,也是治疗鼠疫可选择的药物之一,但目前临床资料较少。
2 .联合用药
肺型、败血症型和其它严重病例宜联合用药,首选链霉素加氯霉素或四环素,次选庆大霉素加氯霉素或四环素。
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也是可选择的合并使用药物。
(三)对症治疗
1.烦躁不安或疼痛者用镇静止痛剂。
2.中毒症状严重者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对腺鼠疫淋巴结肿,可用湿热敷或红外线照射,未化脓切勿切开, 以免引起全身播散。
4.皮肤鼠疫按一般外科疗法处置皮肤溃荡,必要时局部敷磺胺软膏。
5.眼鼠疫可用金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眼药水点眼,1日数次,点后用生理盐水冲洗。
6.合并心衰的患者,及时给予强心治疗。
7.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者,按照感染中毒性休克治疗方案进行抗休克治疗;
三、预防
(一)严格控制传染源
1.管理患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按紧急电话和网络报告疫情,城市不得超过2小时,农村不得超过6小时。
同时将患者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病人互相往来。
病人排泄物应彻底消毒,病人死亡应火葬或深埋。
对于肺鼠疫病人要进行严格的隔离以防空气传播。
各型鼠疫病人应分别隔离,肺鼠疫病人应单独一室。
不能与其他鼠疫病人同住一室。
腺鼠疫隔离至淋巴
结肿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天,肺鼠疫要隔离至痰培养6次阴性。
鼠疫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
2.消灭动物传染源:对自然疫源地鼠间鼠疫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
(二)切断传播途径
1.消灭跳蚤:病人的身上及衣物都要喷撒安全有效的杀虫剂杀灭跳蚤,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
2.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
(三)保护易感者
1.保护接触者:在流行时应避免接触蚤,腺鼠疫病人的接触者应用适当的杀虫剂进行灭蚤,所有的接触者是否需要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服药都要
进行评估,与疑似或确诊的肺鼠疫病人的接触者后要用四环素(15 ~30mg/kg)或氯霉素(30mg/kg),分4次服用,从最后接触的时间起连服一周。
也可口服磺胺嘧啶,每次1g,每天人2次;另外,环丙沙星对鼠疫杆菌也是敏感的。
2.预防接种:自鼠间开始流行时,对疫区及其周围的居民、进入疫
区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
常用为EV无毒株干燥活菌苗,皮肤划痕法接种,即2滴菌液,相距3~4 cm。
2周后可获免疫。
目前的疫苗仍不能对腺鼠疫和肺鼠疫产生长久的免疫保护,因此,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
我国新研制的06173菌苗免疫动物后产生F1抗体较EV 株效果高1倍。
2.个人防护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接种菌苗,两周后方能进入疫区。
工作时必须着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镜、穿胶鞋及隔离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