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全解)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三章 声的世界综合检测题(含解析) 沪科版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十四个无声世界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用一个“啊”字唱出了“整个春天”。

如图1所示是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

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并发出“啊”的声音,这是利用了 ()图1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固体传声比气体快D.声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觉2.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 m/s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消失C.利用回声测距原理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D.只要物体振动发声,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尖锐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高B.“引吭高歌”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大D.“闻其声知其人”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4.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D.晚八点半以后禁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5.同学们在操场上用嘹亮的歌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

演唱过程中涉及的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B.唱歌时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大,歌声传得越远C.“歌声嘹亮”指的是音调高D.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名同学在唱歌6.下列实例中,利用了次声的是 ()A.蝙蝠利用声波定位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B超做体检D.预测地震和台风7.如图2所示,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所示,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2A.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B.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乙每秒的振动次数C.甲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8.关于如图3所示四个情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图3A.图甲: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图乙: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响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图丙: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图丁:8个相同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9.如图4所示,用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

精品试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专题测试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精品试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专题测试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专题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

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5s、0.12s、0.185s、0.13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A.B.C.D.2、“女高音”和“引吭高歌”的“高”分别指的是声音的()A.都是音调高B.都是音调低C.音调高,响度大D.音调低,响度小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中超声波清洗机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B.乙中烛焰摆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丙中可以利用超声波确定火山爆发强度D.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给汽车定位4、如图所示,这是把两种声音输入同一示波器后,所显示的波型,有关这两种声音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这两种声音的音调不同B.这两种声音的响度不同C.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D.这两种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都相同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击鼓时,力度不同,纸屑被弹起的高度不同,说明响度与频率有关B.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使乒乓球反复弹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丙图: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丁图:改变钢尺伸出桌边长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振幅有关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能传递能量B.“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7、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曲高和寡”中的“曲高”是指音调高B.声呐是利用次声波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的C.“超声波”的速度总是大于“次声波”的速度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不能传播声音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所有人都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9、下表列出了一些音阶的频率,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7个音阶()A.音色不同B.响度不同C.音调不同D.声速不同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考期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_____m/s;温度越低时,声音的传播速度越 _____;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_____不能传播声音。

【最新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9~10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序12345678910答案1.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A.明亮的篝火B.点燃的蜡烛C.电影院的幕布D.耀眼的太阳2.首钢滑雪大跳台从侧面看去犹如一只灵动的“水晶鞋”。

在平静的水面,首钢滑雪大跳台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下列现象与倒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3.关于甲、乙两图表示的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第3题)A.图甲是镜面反射,图乙是漫反射B.图甲和图乙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光污染”的形成与图甲有关D.黑板反光看不清字与图乙有关4.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使蜡烛的像成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就能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燃烧”(如图甲)。

若蜡烛的像位置如图乙所示,要使像移到烧杯中,仅移动玻璃板,则移动的方向应是()(第4题)A.①B.②C.③D.④5.小明去武夷山旅行时观看了《印象大红袍》演出,舞台上的舞者的衣服随着舞台灯光的变换,时而变成绿色,时而变成红色,美轮美奂。

小明立刻判断舞者的衣服在阳光下应该呈()A.红色B.绿色C.白色D.黑色6.如图是一个人拿着倒置的扫把照镜子的情景。

下列关于人和像的说法符合事实的是()(第6题)A.人把扫把拿在身前B.像变瘦了C.像变矮了D.像中扫把杆变长了7.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

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了硬币。

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A B C D8.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镜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镜面应()(第8题)A.顺时针转动30°B.逆时针转动30°C.顺时针转动15°D.逆时针转动15°9.关于下图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第9题) A.图甲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的路径,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曲线传播B.图乙中光发生漫反射时的光线看起来杂乱无章,因此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图丙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因此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D.图丁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0.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 cm 处,以5 cm/s的水平速度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0题)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保持不变B.经过2 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 cm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 cm/s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1.一幅画中配有“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的诗句,这是因为桃树经水面成________(填“实”或“虚”)像;岸边人能从各个角度看到岸边的桃树,是因为光发生了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单元检测(带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单元检测(带答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将要上钩的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C.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D.小溪流水的“哗哗”声2. 如图所示的是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

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正确的是()(第2题)A.声音变成了超声波B.圜丘上装有扩音器C.建筑师利用了声音的折射原理D.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得到了加强3. 声音在均匀的空气里传播的过程中()A.声速逐渐减小B.频率逐渐减小C.响度逐渐减小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4. 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弓毛和弦摩擦发出声音,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B.将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为摩擦外弦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张紧度5. 音乐课上,音乐老师播放一段音乐后,请同学们说出该音乐是由哪一种乐器演奏的。

这主要是在训练同学们对乐器的鉴别能力,其依据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6. 下列声音波形图中,与其他图形表示的响度不同的是()7. 如图所示的是楼梯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第7题)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色和响度8. 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是控制噪声的三种措施,下列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A.摩托车的消声器B.高架桥两侧的塑料板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9. 如图所示的是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选手在鼓声指引下整齐地划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9题)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选手通过响度来辨别鼓声C.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鼓声的音调高D.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0. 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检测卷第三章 声的世界(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检测卷第三章 声的世界(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的世界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1. 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小的是A. 钢轨B. 纯水C. 木材D. 空气2. 如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

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 声音变成了超声波B. 圜丘上装有扩音器C. 建筑师利用了声音的折射原理D.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3. 下面的几句话中,不正确的是A. 在桌面的一端放一块表,把耳朵贴在桌面的另一端,可以听到表的嘀嗒声,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 人潜没在水里,可以听到岸上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C. 在月球上,宇航员通过无线电进行交流,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 敲击钢管听到两次声音,说明声音在不同的物质里传播的速度不同4. 在电影院里,为了更好地体现影片的效果,人们往往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都装有大大小小的音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A.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响一些B. 使电影院里各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听到声音C.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更清楚些D. 利用双耳效应,让观众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产生立体声的效果5. “达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 音色音调B. 音色响度C. 音调响度D. 音色音调响度6. 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A. 声波传到鼓内去了B. 鼓面停止了振动C. 鼓的振动变快了D. 以上说法都不对7.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能听清B. 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C. 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D. 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水远也听不见。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三章 声的世界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三章 声的世界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满分100 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共30分,1—10题为单选题)1。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答案】C【解析】A、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故B错误;C、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故C正确;D、振动的物体能够发声,但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都能听到,如没有介质,响度太小,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

故D错误.故选:C。

2.(2018•菏泽)下列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吹一细管,并将细管不断剪短,听其声音的变化B.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近面颊,感到发麻C.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接着慢慢向外抽气D.瓶口对着点燃的蜡烛,敲击瓶上的橡皮膜,火焰向左摆动【答案】C【解析】A、用力吹细管空气振动产生声音,不断剪短细管,空气柱减小,频率增大,音调变高。

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故A不符合题意。

B、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近面颊,感到发麻,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B不符合题意.C、抽出罩内空气,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研究的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符合题意.D、瓶口对着点燃的蜡烛敲击瓶上的橡皮膜,火焰向左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19•长沙模拟)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生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生的嗡嗡声()A.响度大B.音调低C.音调高D.响度小【答案】C【解析】已知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因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所以不带花蜜的蜜蜂发生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的音调高.故选:C。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卷-沪科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卷-沪科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卷-沪科版(含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在一些闹市区,常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监测设备,显示屏上的数据(65.7分贝)反映的是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人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是因为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太慢,发出的声音低于人的听觉范围,属于___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3.在皖北地区很流行传统儿童游戏“摸瞎”,如图所示,蒙着眼的小朋友根据声音判断是哪位小朋友以及他的位置。

蒙着眼睛的小明同学能根据声音的________(填声音的特性)判断出其他小朋友与他距离的远近。

4.进入21世纪,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汽车也悄然进入了千家万户。

我们听见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是通过________传来的。

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等单位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禁止鸣笛是在________处控制噪声的。

5.为做好新冠肺炎及其病毒变异防疫工作,某学校利用晨会时间开展了防疫知识的宣传,提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讲卫生、勤洗手、少聚集”。

同学们听到领导讲话的声音是由于人的声带发生____________产生的,且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填“能量”或“信息”)。

6.在2021年央视春晚上,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通过云传播的方式为中国观众演唱了歌曲《我的太阳》,其中“男高音”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填声音特性名称)。

7.多普勒效应指出,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

我们日常所说的声音就是一种波。

若火车的鸣笛离我们越来越远时,听到的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_(填“高”或“低”)。

8.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

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______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这里声音加强的是________(填“响度”或“音调”)。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单元检测 (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单元检测 (含答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同学的发言,就温馨提醒:“请再大声些”。

此时的“大声”主要是为了使声音的()A.音调变高B.音色变好C.响度变大D.速度变大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成语“声如洪钟”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色B.声音传播的速度一定是340 m/s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是相同的3.如图所示,在小棍儿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第3题)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4.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第4题)A.轻质小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发声时在振动B.用手握住音叉,音叉振动停止,发声停止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5.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的过程中()A.声速逐渐减小B.频率逐渐减小C.响度逐渐减小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6.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

根据该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6题) A.钢琴与长笛的音调不同,音色相同B.钢琴与长笛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C.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D.钢琴与长笛的响度不同,音色不同7.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第7题)声音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甲50 2 000乙100 500AB.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C.甲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8.2021年11月8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第一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世界》质量检测练习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世界》质量检测练习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世界》质量检测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18 题;共 36 分)1.对于声音的产生与流传,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声音是因为物体振动产生的B. 声音不可以在固体中流传C. 声音能够在真空中流传D. 发声体只好是固体2.中国城堡室内乐团在福州于山九日台音乐厅举办音乐会.台下的听众能够鉴别出不一样乐器发出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A. 响度B.音色C.音调 D.振幅3.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抵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畅,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可以在空气中流传B.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因此人听不到D. 超声波能传达能量4.吉他手在演奏时右手不断地往返拉动琴弦,左手在琴弦上上下下滑动并用手指按压琴弦,他的左手不断在琴弦上滑动目的是为了改变()A. 响度B. 音调C.音色 D. 流传方向5.我们很简单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主要依据声音的()A. 响度B. 音色C.音调 D. 流传速度A. 只有房东自己说出暗语时才能翻开的“声纹门锁”,是依照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B.声和电磁波都能传达信息且都能够在真空中流传C.鼓乐声主假如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D.中考时期学校路段严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7.以下利用声音传达信息的是()A. 西瓜能否成熟能够用手轻敲B. 利用超声波除掉人体内的结石C. 用超声波加湿器润湿空气D.用超声波来洁净牙齿8.以下对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全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不一样介质中的流传速度相同C. 声音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为340m/sD. 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9.以下研究方法与研究经过乒乓球跳动的高度反应出振幅的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是()A.研究光时将它分红可见光和不行见光B.研究光的直线流传时引入光芒C.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纳控制钢尺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D.经过蜡烛火焰的状况来判断声音能否能够传达能量10.以下描绘最靠近实质的是()A. 声音在水中的流传速度约为340m/sB. 夏季,沈阳的气温可达30℃C. 中学生正常行走时一步的长度约为0.5dmD. 播放一遍中学生眼保健操音乐的时间约为0.5h11.在以下图的图文对应关系中正确的选项是()A.声呐探测鱼群,超声波在水中流传的速度比光波、无线电波的速度大B.用听诊器看病,减小声音分别,可增大响度C.男女声二重唱,声音大小不一样是因为音调不一样D.用冲击钻在墙上打洞,捂住耳朵能够减小噪声的频次12.老师用相同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 音调与吸管资料的关系C.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 音色与吸管资料的关系13.发生地震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采纳的自救举措中最确实可行的是:A. 大声呼救B. 静等营救人员来营救C. 用硬物敲击墙壁或水管求救D. 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14.“神六”飞船的成功发射,令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关注。

精品试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综合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

精品试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综合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综合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 B.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C.超声波总是比次声波传播得快D.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2、图的四个情景中,说法正确的是()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B.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C.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玻璃瓶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3、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增大音量提高了声音的音调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大约为1.1km/hD.人耳能够听到0dB的声音4、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禁止鸣笛的标志。

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A.减小噪声传播速度B.在空气中阻断噪声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D.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5、小明把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用塑料袋包好没入水中(如图),发现仍能听到音乐芯片发出的声音,于是他认为液体是可以传播声音的,对于“他认为液体是可以传播声音的”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A.猜想假设B.设计实验C.进行试验D.分析论证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②“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③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否有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④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会不同;⑤一些城市春节期间实施“禁鞭令”,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⑥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A.2个B.3个C.4个D.5个7、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B.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C.邮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D.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会使泡沫屑不停地跳动8、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太空授课以天地互动的方式,在中国空间站和地面课堂同步进行。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含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含答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36分)1. 能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介质2.将耳朵贴在足够长铁水管(管中有水)的一端, 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水管的另一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听到一次敲打的声音B. 听到二次敲打的声音C. 听到三次敲打的声音D. 听到最后一次敲打的声音是水中传播的声音3.一个同学站在原地不动并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 1.5 s后听到回声, 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 m/s, 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 A. 510 m B. 255 m C. 340 m D. 1 020 m4.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师生合唱《我的祖国》, 歌声响彻礼堂。

“响彻礼堂”描述的是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5.常州民乐团合奏江苏名曲《茉莉花》时, 观众能分辨出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 主要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A. 声速B. 响度C. 音调D. 音色6.如图所示, 排箫又叫“参差”, 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真空中可以听见箫声B. 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C. 我们能区别排箫的声音是依靠声音的音调D. 排箫发出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7. 如图展示的是智能机器人和主持人的互动情况。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B.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 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 m/sD.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8.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在空气中声速跟光速相等C. “高音”和“低音”是指音色不同D. 声呐是利用次声波来定位的9.如图是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 选手在鼓声指引下, 整齐地划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 选手通过响度来辨别鼓声C. 鼓声震耳欲聋, 说明鼓声的音调高D. 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 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0.关于声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超声波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图所示, 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的B. 城市快速路方便快捷, 如图是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 目的是使声在声源处减弱C. 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 可看出下面的音叉发声音调高D. 地震、台风、海啸、泥石流发生前, 会发出超声波, 利用超声检测仪进行监测, 可以预报灾害, 减少损失11.科学家在研究大象之间的交流时, 发现大象会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第三章 声的世界一、选择题1.妈妈买瓷碗经常把两只瓷碗轻轻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瓷碗利害主假如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音.量2.环保型住所多半使用双层中空玻璃代替传统玻璃窗中的单层玻璃,这样做的利处是( ) A.拥有更强的安全性 B.拥有更强的拉伸性 C.拥有更强的透光性 D.拥有更优秀的隔音性3.因为部分中国旅客就餐时大声说话,影响其余人,一些欧洲国家辟出特意餐厅供中国人就餐 .这里大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哪一特点?( )A.音调B 振.幅C 响.度D 频.率4.诗句“不敢大声语,惊恐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A.频次高B.音色好C.速度快D.响度大5.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方法中可行的是()经过科学研究,使全部声源都不发生振动将全部噪声源都隔绝在真空容器中,以防止噪声传出在穿过住所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两旁植种树木花草 规定建筑工地上不一样意使用大型机械6.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荒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色B 响.度C 音.调D 频.率7.广场舞是中国大妈特别喜爱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所楼歇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两方的利益都获得尊敬,和睦相处,你以为采纳下边哪一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住所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B.严禁广场舞活动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 D.住所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8.以下对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在真空中声音流传得最快B.声源振动的频次影响声音的响度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假如依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植树造林可减弱噪声9.(2015?常州)如下图,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一样.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研究()A.声音产生的原由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C.音调解频次的关系D.声音的流传能否需要时间10.对于如下图的四个情形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达能量不可以听到真空罩中闹铃声,说明声波的流传需要介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8个同样玻璃瓶装不一样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作声音的音色不一样11.医生用的听诊器是因为()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次,使音调变高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别,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12.北岳恒山是我国有名的五岳之一,位与山西浑源县境内.小明暑期旅游到了这里,对着远处的高峰大叫“”)一声我来了,不久山谷中传来了回声,对于小明的原声和回声,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原声和回声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原.声和回声不需要介质也能流传C.原声和回声的振动频次不一样D.原声和回声的流传速度同样二、填空题13.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念书声,声声动听”表示声音能够在________中流传;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能够依据声音的________不一样来加以鉴别.14.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如下图的现象,这现象说了然声音是因为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能听见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能够在________中流传。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图 1 第三章 声的世界 检测题(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

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D.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2.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玻璃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说明( )A.空气不能传声B.液体不能传声C.真空不能传声D.固体不能传声3. 以下关于发声和发声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在的空气中的传播速是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最大C.被敲响的音叉停止振动后:不再发声D.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比空气中的快 4. (·济南中考)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

这里的“声音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 )A.音调B.响C.音色D.频率5. 如图1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可演示( )A.敲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音调越高B.敲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越大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6. (·)如图2所示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图2 A.音调不同 B.响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音色均不同7. 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8. 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较大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9. 人们把频率低于的声波叫次声波:频率高于的声波叫超声波。

2022年精品解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综合训练练习题(精选含解析)

2022年精品解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综合训练练习题(精选含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综合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们给门窗安装上玻璃,是因为玻璃不能传播声音B.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D.种草种树是在声的传播途径中减小噪声2、小明在钢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小白在另一端听到3下声音,这三下声音按听到的顺序先后依次是由下列物质传播的()A.钢,水,空气B.钢,空气,水C.水,空气,钢D.空气,水,钢3、下列是课本插图的几个实验,能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B.听见放在水中的音乐芯片发出的声音C.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变小D.齿轮齿数越多,纸片振动的频率越高4、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理解错误的是()A.“声无小而不闻”——任何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B.“响鼓也要重锤敲”——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C.“不敢高声语”——此处的“高”指说话声音响度大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回声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B.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道路上汽车产生的噪声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上的污渍,主要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6、下列四幅图中描述正确的是()A.如图,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用相同的力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B.如图,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铃声听起来不变C.如图,发声喇叭外的烛焰晃动,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D.图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次声波回声定位7、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阳江城区“禁放烟花爆竹”,这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D.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8、2021年11月25日开州区第五届诗词大赛网络答题通道开启,中小学学生、18-45周岁的成年人均可报名参与诗词大赛,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2022年精品解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专题测评练习题(精选含解析)

2022年精品解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专题测评练习题(精选含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专题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蝴蝶从身边飞过,我们听不到它的声音,却能听见从身边飞过的蚊子声。

这是因为()A.蝴蝶发出的声音很小,蚊子发出的声音很大B.蝴蝶翅膀每秒只振动几次,振动的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C.蚊子翅膀振动的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D.蝴蝶飞行时不发出声波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不能传播声音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所有人都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B.“响鼓也要重锤敲”表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音调发生了改变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们给门窗安装上玻璃,是因为玻璃不能传播声音B.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D.种草种树是在声的传播途径中减小噪声5、吉他是一种常见的乐器,拨动粗细不同的弦是为了得到不同的()A.音调B.响度C.振幅D.音色6、如图所示是同学们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时的电视画面,青少年代表正在集体献词:“奋斗正青春,青春献给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朗诵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声音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朵C.依据响度能区分男声和女声D.音量调大改变了声音的音色7、随着“互联网+5G”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

难点详解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综合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

难点详解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综合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综合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考期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2、学校艺术节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在乐队的伴奏下放声高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观众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3、下列措施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A.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B.靠近居民区的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墙C.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D.汽车进入居民小区后,禁止鸣笛4、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

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D.城市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器5、如图所示,这是把两种声音输入同一示波器后,所显示的波型,有关这两种声音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这两种声音的音调不同B.这两种声音的响度不同C.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D.这两种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都相同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戴防噪声耳罩可以有效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耳能够接收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HzB.适于人们学习工作的声音强度应该不超过70dBC.超声波是传播速度超过次声波传播速度的声波D.在刮强台风时,我们听到的风声是超声波8、2020年12月底枣庄地区的雪来得特别大,大地披上了银装,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好不热闹(如图所示),同时明显感觉到欢笑声比平时要小,下面关于雪地里的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地里孩子们的欢笑声主要是由鞋的振动产生的B.我们能区分不同孩子的声音,主要是他们音调不同C.松散雪地增强了声波的反射D.根据雪地的声音现象,剧院的四壁应做得粗糙些9、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太空授课以天地互动的方式,在中国空间站和地面课堂同步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第三章 声的世界 检测题(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

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B.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D.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2.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玻璃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说明( )A.空气不能传声B.液体不能传声C.真空不能传声D.固体不能传声 3. 以下关于发声和发声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在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被敲响的音叉停止振动后,不再发声D.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快4. 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上下移动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5. 如图1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可演示( )A.敲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音调就越高B.敲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大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6. 用钢琴和手风琴演奏同一首曲子,听起来感觉不同,其原因是( )A.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B.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C.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D.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7. 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8. 一般来说,大会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是为了( )A.增强声音的响度B.减弱声波的反射C.利用回声增强原声D.降低声波的传播速度9. 人们把频率低于的声波叫次声波,频率高于的声波叫超声波。

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波的有( )A.用声呐探测海底的深度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D.用仪器监听海啸10.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2 图3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11. 要想使人们在剧场里听到立体声效果( )A.至少要安装一个扬声器B.至少要安装两个扬声器C.至少要安装三个扬声器D.至少要安装四个扬声器12. 如图2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是为了控制城市中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A.在人耳处B.在传播途中C.在声源处D.以上方式都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3. 如图3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中传播;还可以观察到紧挨音叉的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是由_____产生的。

14. 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

“柳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由_______振动产生的。

用力吹柳笛发出的声音响度________;相比较细而短的“柳笛”发出的声音音调________。

15. 小明在听音乐时,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妈妈告诉他将音量调小些。

从乐音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使声音的______降低;从环保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同时依据声音的_______小明还可以分辨出是哪位歌手在演唱。

16. 六月的潜山森林公园,到处都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1)我们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中传播;我们还能分辨出黄鹂的歌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种类的小鸟发出声音的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2)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这是花粉分子的_______现象。

17.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可听到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到最后就听不到了。

重新向玻璃罩内注入空气又听到了闹钟的铃声。

这说明,声音要靠______传播,日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传来的,实际上______和______也能传声,______不能传声。

18. 小玲的读书笔记不完整,请你帮她填完整。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2)上体育课时,老师吹的哨声是由空气的______产生的。

(3)“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

19. 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

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

如果经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海水中的声速是)。

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测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悠扬的琴声由琴弦的______而产生的。

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表明______能传声。

真空______传声(选填“能”或“不能”)。

21. 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判断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_____,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22. 在医院场所,常有“请勿高声谈话”的警示牌,这种写法科学吗?23. 在一次校园歌咏比赛时,小鹏同学发现女生的声音尖而细,男生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你能告诉他这是为什么吗?24. 蜜蜂带着花蜜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振动频率是,而不带花蜜飞的时候,翅膀平均振动频率是,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蜂房。

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四、计算、探究题(25题9分,26题12分,共21分)25. 小伟所在的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了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于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烧瓶,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中的响声比原来小得多。

实验三:把自行车支起来,一只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拿着硬纸片,让纸片的一头伸到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

先慢慢转,这时可以听到纸片的“轧轧”声;再加快转速,纸片发出的声调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纸片就会尖叫起来了。

(要特别注意安全,不要把手伸到辐条中)以上三个实验中,能表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汽车沿一平直公路以的速度行驶,其正前方有一座山崖,当汽车经过某处时,驾驶员按响喇叭,后听到回声,求按喇叭时距山崖有多远?()第三章声的世界检测题参考答案1. D 解析: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选项A正确。

船上的人是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而不是根据音调,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

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的,选项C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选项,所以选D。

2. C 解析: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说明空气能够传声,选项A错误。

此实验中未涉及液体,故不能说明液体的传声情况,选项B错误。

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说明空气介质在减少时,声音变小直到消失,充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选项C正确。

此实验中未涉及固体,不能说明固体的传声情况,选项D错误。

3. B 解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在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选项A不符合题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选项B符合题意。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故被敲响的音叉停止振动后,不再发声,选项C不符合题意。

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选项D不符合题意。

4. A 解析:二胡发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琴弦的长度不同,则振动的快慢就会不同,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所以可以不断用手指上下移动去控制琴弦。

这样做是为了改变二胡发出声音的音调,从而会有美妙的音乐,故选项A正确。

5. B 解析:音叉的振动不易觉察,用乒乓球被弹起来的高度转换成音叉的振幅的大小。

敲击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越高,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此装置是探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选项B正确。

6. C 解析: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

所以我们是根据音色来分辨出钢琴和手风琴发出的声音,故选项C正确。

7. B 解析: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交流的声音,选项A不符合题意。

蝙蝠能发射超声波,并利用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大小、距离等信息,选项B符合题意。

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能量,选项C不符合题意。

站在天坛中的圜丘坛最上层中央的圆石上面说话,因为坛面光滑,声波得以快速地向四面八方传播,碰到周围的石栏,反射回来,与原声汇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洪亮。

人的说话声不属于超声波,选项D不符合题意。

8. B 解析:大会礼堂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像蜂窝状似的,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也可以说是防止声音的反射干扰。

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9. D 解析:声呐又称超声雷达,利用超声波来探测海底的深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

蝙蝠发出超声波来定位,选项B不符合题意。

海豚也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超声波来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选项C不符合题意。

海啸可以发出次声波,用仪器监测次声波,可以为海啸预警,降低海啸带来的灾害,选项D符合题意。

10. A 解析:“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指的是响度,生活中把“高低”和“大小”说混了,故选项A错误;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登月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故选项B正确;喇叭发声时在振动,这种振动具有能量,使烛焰摇动,故选项C正确;不同的乐器演奏,即使音调和响度都相同,也能分辨出来,这就是音色不同分辨出的,故选项D正确。

11. B 解析:如果在剧场里安装一个扬声器,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虽有差异,但传播的时间间隔很短,人耳分辨不出、强弱差别不大,达不到理想的音响效果;如果在剧场里安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扬声器,不同位置的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传到人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就会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正是由于双耳效应,所以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