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群体行为分析
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课件
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课件第一章:群体行为概述1.1 群体与群体行为定义群体群体行为的特点群体行为的重要性1.2 群体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1.3 群体行为的类型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功能性群体与过程性群体垂直群体与水平群体第二章:群体结构与过程2.1 群体结构群体成员的角色与地位群体规范与价值观群体内部的关系网络2.2 群体过程沟通与信息传递决策与冲突处理群体动力与群体气氛第三章:群体动力与群体心理3.1 群体动力群体内部的力量与影响群体成员的互动与相互影响领导与群体动力3.2 群体心理群体心理的特点与影响群体心理的形成与变化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第四章:群体行为与管理4.1 群体行为与管理原理群体行为与管理的关系群体行为与管理的原则群体行为与管理的方法4.2 群体行为与组织效能群体行为对组织效能的影响提高群体行为效能的策略应对群体行为问题的方法第五章:群体行为与组织文化5.1 组织文化与群体行为组织文化的定义与特点组织文化与群体行为的关系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5.2 组织文化的作用与意义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的影响组织文化对组织效能的作用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的关系第六章:群体决策与创造力6.1 群体决策过程群体决策的阶段与步骤信息搜集与分析决策制定与执行6.2 群体创造力与创新群体创造力的概念与特点群体创新的过程与方法促进群体创造力的策略第七章:团队建设与团队效能7.1 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团队与团队的定义团队建设对团队效能的影响团队建设的方法与技巧7.2 提高团队效能的策略团队成员的相互信任与协作明确的团队目标与角色分工有效的团队沟通与领导第八章:组织结构与组织变革8.1 组织结构设计与优化组织结构的类型与特点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组织结构优化的策略8.2 组织变革与管理组织变革的原因与过程组织变革的管理与实施应对组织变革的挑战与策略第九章:组织冲突与管理9.1 组织冲突的原因与类型组织冲突的来源与影响组织冲突的类型与特点组织冲突的管理与解决9.2 组织冲突的处理策略冲突识别与评估冲突调解与协调建立冲突管理机制第十章:组织效能与绩效评估10.1 组织效能的评估指标组织效能的定义与衡量组织效能评估的关键指标组织效能评估的方法与工具10.2 组织绩效改进策略组织绩效评估与改进的重要性组织绩效改进的方法与步骤组织绩效评估与改进的实践案例第十一章:组织沟通与信息传递11.1 组织沟通的概念与过程组织沟通的定义与重要性组织沟通的过程与要素组织沟通的类型与方式11.2 有效组织沟通的策略沟通技巧与沟通障碍提高组织沟通效果的方法电子沟通与社交媒体在组织沟通中的应用第十二章:组织领导与领导力12.1 组织领导的原理与理论组织领导的定义与重要性领导理论的发展与主要观点领导风格与领导行为12.2 领导力的发展与提升领导力的核心素质与能力领导力发展的途径与方法领导力培养与培训实践案例第十三章:组织人力资源管理13.1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与过程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与策略13.2 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环节员工招聘与选拔员工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与人际关系第十四章:组织伦理与社会责任14.1 组织伦理的基本理论组织伦理的定义与重要性组织伦理的理论基础与原则组织伦理的挑战与决策14.2 组织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组织社会责任的定义与内容组织社会责任的实践与挑战组织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第十五章:组织行为学的应用与实践15.1 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组织行为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组织行为学在组织变革中的应用组织行为学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应用15.2 组织行为学的实践与案例分析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组织行为学实践案例解析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群体行为的基本概念、特征和类型。
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群体行为分析
免费早餐仅限于 20 元以内,超出部分请自付 你可以免费享用 20 元以内的早餐 如果您对我们的服务不满意的话,可终止续约 (废话,完全可以省略) 外派工作本身就是不确定的,困难比较多 外派工作非常有利于你的职业生涯,但 也的确需要克服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
案例:某县举行开发大会
(2)非语言沟通
借助非正式语言符号进行的沟通, 包括身体语言沟通(如身体姿 势、衣着打扮)、副语言沟通 (如声调、哭笑、重音)和物 体的操纵等三个方面。
副语言
通过非语词的声音 重音、声调的变化 哭、笑 停顿来实现
心理学研究发现,低音频是与愉快、烦恼、悲 伤的情绪相联系的,而高音频则表示恐惧、惊 奇或气愤。 副语言研究者迪保罗的研究发现,鉴别别人说谎 的最可靠线索就是声调。 测谎仪可以通过分析人们说话的节奏,声音的频 率、波长等信息来判断当事人是否在说谎。
2)改变个别成员的不良行为 羊群效应
从众的消极意义
1)扼杀了群体成员的创造性 2)决策失误
积极从众要强化,消极从众 要弱化,中性从众不干预
启示:一般在管理中 应避免采取群体压力 的方式压制群体的独 创精神,但也不能认 为群体压力只有消极 作用,对于群体成员 的不良行为给予适当 的压力是必要的。
第二节 竞争与合作
一、竞争的概念 指组织、群体或个体为达到一定目标而争夺可利用的资源 的过程中互相争夺、力求胜过或压倒对方而获得利益优势 地位的心理状态。
竞争的要素:共同目标、对手、成败
竞争策略:不能安排两个能人一起去做同一件事情( 分槽合槽)
二、合作的概念 是指群体或群体中的个体与其他群体或个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 的目标,分工配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完成目标的 心理状态和过程行为。
第六讲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资料
(一)集合行为
1.定义: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2.集合现象发生的条件
(1)结构性压力; (2)触发性事件; (3)正常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
(二)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
1.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2.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Page ▪ 5Biblioteka 传播学教程三、组织传播
Page ▪ 3
传播学教程
(四)群体规范及作用
1.群体规范:群体规范就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2.群体规范的功能: (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2)通过规范来保证群体的合作; (3)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服务。 3.作用 (1)排除偏离性的意见,以保证群体活动的效率; (2)群体规范可以推动成员对观点的接受,加强说服效果; (3)唤起“自卫”行为,以保护群体利益。
Page ▪ 6
传播学教程
(二)组织传播的过程与机制
1.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 (1)下行传播 (2)上行传播 (3)横向传播 2.组织内传播的非正式渠道 (1)传播形式:
a 组织内的人际传播 b 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 (2)特点:
a 交流的信息广泛 b 交流的双向平等性 c 本意交流与感情交流。 3.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 书面媒体 会议 电话 组织内公共媒体 计算机通信系统
(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1.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 生的压力。
2.信息压力,指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 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态度。
Page ▪ 4
传播学教程
3.趋同心理:指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 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2021优选ppt
高 标群 的体 一与 致组 性织
目 低
高生产率 低生产率
高
生产率水平中等 生产率水平低到中等
低
内聚力
群体内聚力的影响因素: ●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 ●加入群体的难度 ●群体规模 ●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 ●外部威胁 ●以前成功的经验
群体行为特征: 1、群体压力与从众 2、社会助长 3、社会致弱 4、社会懒惰行为
由计算机网络联系在一起,为了共同的 目标和任务一起工作。
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
规模 成员的能力 角色互补 对目标的认同 公平的绩效评估 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团队角色与作用
创造者-革新者 产生创新作用
探索者-倡导者倡导和拥护所产生的新思想
评价者-开发者 分析决策方案
推动者-组织者 提供结构
(1)群体拥有一定的行为规范 (2)成员在行为上相互作用,彼此影响 (3)成员有“我们属于一群”的感受 (4) 成员扮演一定的角色,具有组织性
二、类型
1、正式群体 命令型群体;任务型群体
2、非正式群体 友谊型群体;利益型群体;
正式群体具有以下系统: 职能化系统,实现专业分工 有效的激励机制 权力系统 决策系统,为组织发展指引方向
● 团队成员潜力是否充分发挥。
团队的构成要素(5P)
1、purpose 2、people 3、place 4、power 5、plan
团队的类型
1、问题解决型团队 2、自我管理型团队 3、多功能型团队
问题解决型团队(QC)
自我管理型团队
多功能型团队
A部门 B部门
C部门
虚拟团队
正式地位 非正式地位 美国职业排序:
1\内科医生 2\外科医生 3\大学校长 4\宇航员 5\大城市的市长 6\律师 7\大学教授 8\建筑师
管理心理学06群体心理与行为
群体规范的类型
绩效方面 形象方面 社会交往方面 资源分配方面
21
21
(二)群体规范的作用
❖维系群体的作用 ❖认知的标准化作用 ❖行为的矫正作用 ❖惰性作用
22
22
二、群体压力
(一)群体压力的概念 群体都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
(二)群体压力的作用 (1)群体一致的行为,有助于组织目标的达成和群
正式群体是组织精心设计与规划的有明确目的和 规章,成员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清楚并 有稳定、正式结构的群体。
2
2
1. 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第一,自发性 第二,成员的交叉性 第三,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任务 第四,排他性和不稳定性
3
3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区别
4
4
2.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5
5
3.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18
18
小资料:V字群型体的动雁力群的三种模式
19
19
一、群体规范
(一)群体规范的概念
❖群体规范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或标准。 这些标准为群体每个成员所公认,而且是每个成员必须遵 守的。
❖小资料:群体规范的形成
20
20
群体规范的四种类型
A.绩效方面的规 范
B.形象方面的规 范
C.社会交往方面 的规范
个人的责任 随机的或不同的
工作团队 分享领导角色
依存型 积极
个人或共同的责任 相互补充的
34
34
团队类型
1. 问题解决型团队 小资料:美国Transtech公司的团队活动
2. 自我管理型团队 小资料:哈尼威尔的自我管理团队
3. 多功能型 4. 虚拟团队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组织具有以下结构特点:
第一,专业化的部门分工。组织的部门一 般可分成决策部门、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 等。
第二,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职务是按 照组织目标的需要而设定并由成员个人承 担的角色位置,通常称为岗位。
后来这个公式几经修正,成为: R=IxAxU(流言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x 社会成员的不安感x环境的不确定性)
3、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在集合行为中,信息的流动也呈现出一种 异常状态,即“循环反应”:一方的刺激 成为另一方的反应,另一方的反应又反过 来成为这一方的刺激的循环往复过程。
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 二是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现象。 三是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
经过群体感染过程,一种情绪、一种观点 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迅速引发整个人 群的激烈行动。
案例:
传销
邪教如法轮功等
保险培训等
2、群体模仿与“匿名性”原理
模仿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提出的概 念,他认为,社会上的一切事物不是发明 就是模仿,而“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 象”。
不仅如此,在群体归属意识较强的成员那 里,还会产生逆反效果。
3、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 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 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什在 50 年代进行 的小群体内趋同行为实验:
阿什设计了没有群体压力(个人独立判断) 和有群体压力(与他人一起判断)的两种 实验环境。
第三步,再次就野外登山实施态度测验, 以比较态度的前后变化。
群体行为案例分析
群体行为案例分析摘要:群体行为是指群体成员在特定上下文中共同采取的行为表现。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了不同情境下的群体行为现象,并揭示了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可能的后果。
通过对群体行为的深入理解,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为管理者和决策者制定相应策略和措施提供借鉴。
1. 简介群体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主要关注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群体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并揭示群体行为对社会的重要影响。
在本文中,将通过分析不同情境下的群体行为案例,探讨群体行为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后果。
2. 实例一:抢购行为近年来,抢购成为了一种群体行为的典型案例。
在一些特定时间点和场合,如双11购物节、打折促销等,大批消费者会集中涌入商场或线上购物平台,进行商品的抢购。
这种抢购行为显示了明显的群体行为特征,即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产生了集中抢购的行为模式。
群体行为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社会认同:消费者将自己的身份认同与群体联系起来,通过参与抢购活动来满足自己的社会认同需求。
- 从众心理:面对他人的行为模式和激励,个体会效仿和从众,加入抢购行为。
- 资源稀缺性:抢购商品常常具有短时间内供不应求的特点,群体行为加剧了资源的稀缺性,进一步促使更多的个体参与抢购。
然而,这种抢购行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负面后果:- 社会秩序问题:抢购过程中出现的排队冲突、拥挤踩踏等事件,对社会秩序造成威胁。
- 心理压力:抢购行为常常伴随着紧张和压力,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 财务损失:一些个体为了参与抢购行为,可能会购买一些非必要的商品,导致财务损失。
3. 实例二:示威抗议行为示威抗议行为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行为案例。
在一些社会和政治事件中,人们通过示威抗议表达对某个问题的不满和诉求。
这种群体行为为个体提供了一种集体行动的方式,显示了人们对特定社会问题的共同关切。
示威抗议行为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社会认同和价值观:个体对特定社会问题的看法和价值观使他们选择加入示威抗议行为,以支持自己认同的社会观点。
组织行为学-第六单元 群体行为
2、群体的分类 、
(1)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
假设群体或统计群体: 假设群体或统计群体 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的需要 而划分出来的群体。 实际群体: 实际群体: 指实际存在的群体,这类群体成员之间有实际的 直接或间接联系。
4
(2)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小型群体: 小型群体: 凡是群体成员之间有直接的、个人间的、面对面的接触 和联系的群体,就是小型群体。 大型群体: 大型群体: 指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方式(通过群体的目标、各层组 织机构等)联系在一起的群体。
29
群体思维和群体转移
群体思维或小集团思想( 群体思维或小集团思想(groupthink) ) 美国心理学家杰尼斯(J. Janis)分析了美国历史上若 干重大决策成败的案例后,发现了一种“groupthink” 现象,指“参与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的一种思想作 风,在这个群体中,人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 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重要”。
34
名义群体法
指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的讨论或人际沟通加以限制。 (1)讨论之前,每个人先写下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2)每人逐次向群体说明自己的观点,一次一个。 (3)群体讨论和评价这些观点。 (4)每人对所有观点进行排序。
35
德尔斐法
这种方法最初由美国兰德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提出, 是一种集中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预测未来事件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
30
群体思维的表现:
(1)决策中出现不同意见时,试图文饰自己的错误坚持自己的观点。 )决策中出现不同意见时,试图文饰自己的错误坚持自己的观点。 (2)对怀疑多数人共同意见的人施加压力; )对怀疑多数人共同意见的人施加压力; (3)持不同意见者为了与多数人一致而保持沉默,避免意见交锋 )持不同意见者为了与多数人一致而保持沉默, (4)造成一致通过的错觉,认为弃权就是赞成。 )造成一致通过的错觉,认为弃权就是赞成。
《群体行为分析》PPT课件
低凝聚力的 结果
目标达成困难 增加了群体解散的可 能 成员间更少的交流 个人主义
第三节 群体决策
一、群体决策的利与弊 二、群体思维和群体转移 三、群体决策技术
一、群体决策的利与弊
(一)群体决策的优点 1、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2、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3、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 4、增加合法性
《群体行为分析》PPT课件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学习完毕请自行删除
本章内容与结构
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群体动力理论 第三节 群体决策
第四节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与分类
一、什么是群体
指组织中由两人以上组成、为了达到共同 的目标相互作用、并相互依赖而形成的集 体。 群体的特征: – 相互意识到对方的存在; – 相互作用; – 共同目标。
心理学家阿希(S.ASCH)对从众行为
进行过长时间的研究,如著名的卡片式 实验,如图:
x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BC
对于 x=A的错误判断(实际上x=B)
由于群体压力竟然有37%的人产生了从 众行为。
(二)从众行为的不同表现
1、表面从众,内心接纳。“表里如一”、 “口服心服”。 2、表面从众,内心拒绝。“表里不一”、 “口服心不服”。 3、表面不从,内心接纳。 4、表面不从,内心拒绝。“表里如一”、 “口不服心也不服”
(二)规范的形成
1、规章制度 2、领导者或某个有影响力的人物所做的 明确规定 3、群体历史上的关键事件 4、私人友谊 5、过去历史中的保留行为
(三)群体规范的功能
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群体行为分析共73页文档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群体行为分析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合作的条件
?目标的共同性 ?利益的互惠性 ?行为的协调性 ?分工的明确性
五、合作策略
在三方斗争中,第二名和第三名联合起来打第一名, 这是最明智的选择。
? 弱者吸引力
蜀汉立国的基本国策:
“我手里就这最后一件了,明天还有没有我就不确定了。”
“还有位客人说要回来买这件东西。”
三、从众
1、原理:对偏离的恐惧 陌生情境下,他人的行为为个体提供了参照
阿希实验
x
a bc
单独判断: 错误概率<1%
实验条件下:错误概率=37%
2、群体压力的影响:社会从众行为
当一个人发觉自己与群体 中多数人不一致时 , 心 理会上产生一种压力 , 这就是群体压力。这种 压力促使人与群体主流 的行为和意见趋于一致。
? 实力接近,联盟稳定Leabharlann 联合东吴,北拒曹操? 英雄寂寞
案 时间:公元 222年(章武二年)
例 事件:刘备起兵征讨东吴
: 结果:火烧连营七百里,败走白帝城
夷 陵 之
刘备伐吴动机:感情因素 政治因素 策略分析
战
第三节 群体沟通
我们希望人们 勇于表达反对意见 , 呈现出所有的事实面,并 尊重不同 观点。这是我们 化解矛盾的方法。 良好的沟通 就是让每个人对事实都 有相同的意见,其目的在于 创造一 致性。-----杰克·韦尔奇
人们拒绝了一个较大的要求后,对较小要求接受 的可能性增加。 为了更好地使人接受要求,提高 人的接受可能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先提出一个较 大的要求,这种方法被称为“留面子技术”。
应用:同样受期未考试困扰的不只小张同学一人, 小李同学也正患得患失:虽然从未缺勤,但上 《社会心理学》课时常常心不在焉,突击复习也 来不及了,及格也成了问题,他的要求不算太高, 及格就行,再帮他想想办法吧。
沟通: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一、沟通的概念及职能
为了设定的 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 体间传递,并 达成共同协议 的过程。
所谓沟通,就是信息的传递与理解。
沟通具有 4项职能: 控制、激励、情绪表达和信息传递
4、示范效应
? 人们一旦从众,就会采纳参照群体的行为,因此人 们可以通过示范所期望的行为来促成改变。
? 示范节水: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 告示栏贴告示( 6%)—显眼的位置贴告示 (19%)—一人示范( 49%)—二人示范( 67%)
5、稀缺
人们讨厌他们得不到某种东西的感觉(从另一个角 度说,人们喜欢获得其他人得不到的东西)。
二、诱导人们依从的社会影响技术
1、登门槛效应the foot-in-the-door technique
? 原指推销员只要能把脚踏进客户的大门,最后就有 可能成功地让客户购买商品,实现推销目的。
? 社会心理学:用 “登门槛效应”泛指一切在提出一 个较大要求之前,先提出一个较小要求,从而诱使 他人对较大要求接受性增大的现象。
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第二篇 群体心理与行为] 为什么有些群体比另一些群体更容易成功?为什么对同 样的实务运作,这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的行为截然不同?
第六讲 群体行为分析
[学习目的 ] 深刻了解影响群体之间行为的主要因素,懂
得群体之间竞争特点。
第一节 从众、服从与依从
个体行为并非完全是个体意志的产物。群体对个体行为而言, 包含很多方面,但其中最重要的有从众、服从和依从。
竞争的要素:共同目标、对手、成败
竞争策略: 不能安排两个能人一起去做同一件事情( 分槽合槽)
二、合作的概念 是指群体或群体中的个体与其他群体或个体之间为了
达到共同的目标,分工配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共同完成目标的心理状态和过程行为。
三、群体内的竞争合作
?工作较为简单,竞争优于合作;工作较为复杂, 合作优于竞争
一、从众、服从与依从的概念
从众:个体力求与大多数人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保持 一致的现象。 服从:按照他人命令行动的行为。 依从:个体接受他人的请求,使他人请求得到满足 的行为。
依从是个体之间发生相互影响的基本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影响的关系, 大多不是命令-服从模式,而是 请求-依从模式。
3、从众行为的类型
接 行受 为
上
的
从 众拒
绝
心理上的从众
接受
拒绝
Ⅰ
Ⅱ
Ⅲ
Ⅳ
4、产生从众的原因
群体的原因 ? 群体规模 ? 群体吸引力 ? 群体领导者 ? 群体中相似成员的影响 ? 群体中他人的反从众
个体的原因 ?智力 ?自尊 ?年龄 ?性别 ?性格 ?地位
5、从众的意义
从众的积极意义 1)整合群体的行为 2)改变个别成员的不良行为
从众的消极意义 1)扼杀了群体成员的创造性 2)决策失误
积极从众要强化,消极从众 要弱化,中性从众不干预
羊群效应
启示:一般在管理中 应避免采取群体压力 的方式压制群体的独 创精神,但也不能认 为群体压力只有消极 作用,对于群体成员 的不良行为给予适当 的压力是必要的。
第二节 竞争与合作
一、竞争的概念 指组织、群体或个体为达到一定目标而争夺可利 用的资源的过程中互相争夺、力求胜过或压倒对 方而获得利益优势地位的心理状态。
3、过度理由效应
过度理由效应是从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中衍 生出来的概念。 指的是外在的理由取代人们原有 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 部控制转为外部控制的现象。
应用:高考将近,范进正在家进行考前冲刺,每分 每秒都十分宝贵。但他家小区有一群十分顽皮的 孩子,整天在院子里吵吵闹闹,玩的很尽兴,却 使他受到很大影响。范进也曾找过孩子们的父母、 找过物业、还吓唬过他们,都无济于事,给他们 糖吃,有点效果,但他们吃完了,喊的更欢 了……能想的办法都试过了,还有什么办法呢? 考了这么多年,范进今年可是真想考中啊!
应用:期未考试要到了,小张同学是公认的品学兼优 的好学生,并是入党积极分子,但最近一段时间由 于做兼职,学业难免有所荒废,不敢保证每门功课 都80分以上。而学校有规定,如果学生单科成绩 80 分以下,将不发展其成为预备党员。这种情况下, 请你帮张同学想想办法。
2、留面子技术the door-in-the-face techniq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