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实验-guan
最新渔业资源专业实习报告
最新渔业资源专业实习报告最新渔业资源专业实习报告范例一、实习目的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用人单位对渔业资源专业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渔业资源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渔业资源专业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参加渔业资源专业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通过渔业资源专业毕业实习,能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渔业资源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提高调查研究、文献检索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渔业资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协同合作及组织工作的能力,同时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渔业资源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时间201×年02月01日~201×年03月15日(修改成自己渔业资源专业实习时间)三、实习地点杭州市滨江经济开发区江南大道(修改成自己渔业资源专业实习地点)四、实习单位杭州市振石教育集团(修改成自己渔业资源专业实习单位)此处可以继续添加具体你渔业资源专业实习单位的详细介绍五、实习主要内容我很荣幸进入杭州市振石教育集团(修改成自己渔业资源专业实习单位)开展毕业实习。
为了更好地适应从学生到一个具备完善职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实习单位主管领导首先给我们分发渔业资源专业相关岗位从业相关知识材料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并安排专门的老同事对岗位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专项培训。
在实习过程,单位安排的了杜老师作为技术指导,杜老师是位非常和蔼亲切的人,他也是渔业资源专业毕业的,从事渔业资源领域工作已经有十年。
他先带领我们熟悉工作环境和渔业资源专业岗位的相关业务,之后他亲切的和我们交谈关于实习工作性质以及渔业资源专业课堂上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容易遇到的问题。
杜老师带领我们认识实习单位的其他工作人员,并让我们虚心地向这些辛勤地在渔业资源专业工作岗位上的前辈学习,在遇到不懂得问题后要积极请教前辈。
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篇一:渔政渔港监督实习报告实习目的:通过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实习,熟悉并掌握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渔政监督检查和对违规案件处理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方法,在实践中具体运用所学习的渔业法规和渔政管理等理论知识,进一步强化和加深所学知识,培养实际工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方式:1.到渔政渔港监督管理部门参观学习,听取渔政执法工作人员的工作实践报告。
2.随渔政船出湖巡航检查,参加湖上渔政检查,观摩对渔业违法案件的处理和渔业行政处罚。
地点:上海市青浦区渔政管理检查站淀山湖分站时间:实习内容:1.在青浦区渔政管理检查站淀山湖分站参观学习,听取渔政执法工作人员的工作实践报告,通过座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淀山湖渔政管理各项措施。
实习记录:淀山湖地处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交界地带,分属江苏昆山市和上海青浦区管辖,距上海市中心65公里。
在多年平均水位2.60m下,湖泊面积为62km2,其中,上海境内47km2,是上海市最大的湖泊,也是上海市最大的一块内陆湿地,是上海最大的淡水渔业资源湖泊。
2005年青浦区政府成立了淀山湖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于5月15日开始正式对淀山湖水域进行了整治,渔政管理部门出动大量人力物力,对鱼簖、地笼网等传统长年捕捞作业和传统围网养殖进行整治,共拆除鱼簖、地笼网等网具7万多条,围网、网箱3000多亩,使淀山湖水域环境得到了改善。
严禁在淀山湖水域再利用鱼簖、地笼网等方式进行掠夺式经营。
目前有200户左右渔民进行捕鱼作业,其中符合规定的淀山湖水域捕捞的方式有:铁钓、扒螺蚬、扒蚌、船笼、踏网、丝网、虾笼、拖虾网、扎网、麦钓等。
每种捕捞方式规定了作业时限和作业船只数量限止。
对鱼簖、地笼网、电捕等掠夺式作业方式已明令禁止。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内陆水域禁渔期制度,保护自然水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规定每年的2月15日到5月16日为禁捕期,这段时期正是内陆水域各种渔业资源繁衍生息、生长的时期。
第十一章海洋渔业资源科学管理课件
如果捕捞量超过种群本身的自然增长能力,将导致资源 量不断下降,表现在总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随捕捞 力量的增加而减少,同时捕捞对象的自然补充量也不断下降, 引起资源衰退(甚至最终形成不了渔汛) 。 生物学捕捞过度:
①生长型捕捞过度:过度捕捞小个体 ②补充型捕捞过度:过度捕捞亲体 经济学捕捞过度
F = q f ( q :可捕系数)
dB/dt=rB(B∞-B)/ B∞- q f B q f B =rB-rB2/ B∞时, dB/dt=0,种群生物量不变, 达
持f q B = r B - rB2/ B∞(表示平衡状态下渔获量与种 群生物量呈抛物线关系,此外 Y 有多个 )
现在大海洋生态系的概念有所扩展,不再强调20万km2 的面积,事实上有少数大海洋生态系的面积不到
10万km2 。
目前全球已确定诸如波罗的海、地中海、我国东海、黄海等50个大海洋生 态系,大多数大海洋生态系面临捕捞过度、环境污染严重、海洋系质量的因素
B 为种群生物量,B∞为最大种群生物量
(文引库自 Pitcher & Hart 1982)
2
在每一生物量水平上(低于环境最大负载量)都 有一个持续产量
最大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 MS小与持续产量的关系
捕捞力量或称捕捞努力量(fishing effect)通常是指特定时间 内投入渔业的捕捞生产工具设备的数量和强度,网目大小则 与种群中被捕捞的年龄有关。
c p
a
n
平衡渔获量 Y 平衡渔获量 Y
b
0
捕捞力量 f
图 11.2 不同种类的总渔获量
和捕捞力量的关系
m
0
渔场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渔场作为渔业生产的重要载体,对于保障国家水产品供应、促进渔民增收、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渔场生产管理、渔政执法、渔业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7月至9月在XX渔场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单位简介XX渔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总面积约5000亩,主要从事海水鱼类养殖、增殖放流和海洋捕捞等工作。
渔场拥有先进的养殖设施和设备,养殖品种包括大黄鱼、鲈鱼、梭子蟹等。
同时,渔场还积极开展渔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为当地渔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实习内容及收获(一)渔场生产管理1. 养殖管理:在实习期间,我跟随养殖技术人员学习了鱼类养殖的基本知识,包括鱼苗选择、养殖池建设、饲料投喂、病害防治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养殖技术要领,了解了渔场生产管理的流程。
2. 投放增殖放流: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渔场的增殖放流活动。
通过投放鱼苗,我了解了增殖放流的意义和操作方法,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3. 海洋捕捞:在渔场的捕捞实习中,我学习了海洋捕捞的基本知识,包括渔船操作、渔网制作、捕捞技术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提高了自己的捕捞技能。
(二)渔政执法1. 渔政执法知识学习:在渔政执法部门的实习中,我学习了渔政法律法规、执法程序、执法技巧等知识。
通过案例分析,我了解了渔政执法的重要性。
2. 实地执法:在渔政执法部门的指导下,我参与了实地执法活动。
通过参与执法,我提高了自己的执法能力和法律意识。
(三)渔业科技1. 渔业科技知识学习:在渔场科研部门的实习中,我学习了渔业科技知识,包括鱼类育种、病害防治、饲料研究等。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渔业科技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
2. 科研项目参与: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渔场的一个科研项目。
通过实际操作,我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习体会与建议(一)实习体会1. 增强了实践能力:通过实习,我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鱼类学与海水鱼类养殖渔业资源与渔场学
《鱼类学与海水鱼类养殖》,《渔业资源与渔场学》1.鳐鱼体呈圆或菱形,胸鳍宽大,由吻端扩伸到细长的尾根部;有些种类具有尖吻,它们的身子扁平,尾巴细长,有些种类的鳐鱼的尾巴上长着一条或几条边缘生出锯齿的毒刺。
2.鲅鱼,又称蓝点马鲛(学名),属于硬骨鱼纲、鲈形目、鲅科。
这一物种种类繁多,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有“中华马鲛”、“斑点马鲛”以及。
除了这些常见的种类外,鲅鱼还有其他俗称,如燕鱼、板鲅、竹鲛、尖头马加和青箭等。
其牙齿锋利,游泳速度快,性格凶猛。
一般体长介于0.26至0.之间,最长可达重量可达鲅鱼主要分布在北西部,我国渤海、均有分布。
作为一种暖性上层鱼,鲅鱼主要以中上层小鱼为食。
在夏秋季节,它们会结群洄游。
部分鲅鱼会进入渤海产卵,而秋季汛期时,它们常成群索饵于沿岸岛屿及岩礁附近。
因此,鲅鱼是北方经济鱼类之一。
3.为雌雄同体,具有性别转换特征。
首次性成熟时全系雌性,次年再转换成雄性,因此,雄性明显少于雌性。
4.盾鳞是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棘突和基板两部分组成,它们以对角线的方式排列。
这些棘突从皮肤后面伸出,当用手抚摸鱼的皮肤时,就像在砂纸上摩擦一样,棘突外覆盖着一层釉质。
而基板则隐藏在真皮中,内部有一个髓腔,里面充满了神经和血管。
在形成过程中,釉质来源于外胚层,由表皮细胞分泌;而内层的齿质则来自中胚层,由真皮乳突的细胞生成。
值得注意的是,盾鳞和牙齿是同源器官,它们都由釉质和齿质构成,并且同样拥有一个髓腔。
5.鱼类,大多数都有鳔。
鱼鳔的体积约占身体的5%左右。
其形状有卵圆形、圆锥形、等等。
鱼鳔里充填的气体主要是氧、氨和二氧化碳,氧气的含量最多。
所以,在缺氧的环境中,鱼鳔可以作为辅助呼吸器官,为鱼提供氧气。
但鱼鳔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鱼鳔的收缩和膨胀可以使鱼调节身体的密度,在水中上升或下沉。
6.鱼类的产卵习性展现出了极大的多样性。
为了寻找适宜的产卵环境,确保鱼卵和幼鱼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很多鱼类会选择进行洄游。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电子教材—绪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基本概念一、渔业资源的概念渔业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食物的一个重要来源,它为从事捕鱼活动的人们提供了就业、经济利益和社会福利。
在许多国家,鱼类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2/3的世界人口提供了40%的蛋白质,在亚洲有近10亿人依靠鱼类和海洋食物作为他们主要的动物蛋白质来源。
在我国,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据统计,1978年我国渔业总产值仅占大农业总产值的1.6%,到1997年提高到10.6%。
根据2002年农业部渔业局的统计,2002年全国水产品总量达到4565.18万吨,连续1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海洋捕捞产量为1433.49万吨,全社会渔业总产值达到3109.93亿元(当年价格),渔业劳动力达到1312.87万人,对外贸易总量为457.6万吨,对外贸易额达到69.0亿美元。
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到36.05公斤。
因此,渔业资源在食物安全、渔民就业、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渔业资源是发展水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渔业资源状况不仅受其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栖息环境条件的变化和人类开发利用状况而变动。
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日益进步,渔业资源的开发种类也在不断扩大。
《辞海》中认为:“水产资源是指水域中蕴藏的各种经济动植物(鱼类、贝类、甲壳类、海兽类、藻类)的数量。
渔业上对经济动植物的数量通常称为渔业资源。
包括已成熟可供捕捞的部分和未成熟的预备捕捞的部分。
”《农业大词典》和《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产业卷)中将水产资源定义为:“水产资源是指天然水域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的总称,又称为渔业资源。
”在上海水产学院主编的内部教材中,将水产资源和渔业资源分别定义为“水产资源为水域中蕴藏着的经济动、植物(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海兽类和藻类等)的群体数量”,“渔业资源是指水产资源中可供捕捞的经济鱼类和其他经济动植物的群体蕴藏量”。
【水产课件】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授课教案
【水产课件】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授课教案《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授课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渔业资源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一、基本概念1、水产资源:水域中繁殖生长着的各种有经济价值的动植物的总称。
2、渔业资源:水域中可供捕捞的有经济价值的动物群体。
(1)、渔获资源(或称可捕资源):水域中已经达到性成熟或已达到捕捞规格的有经济价值的动物群体。
(2)、预备资源:水域中性未成熟,而将来可供捕捞的有经济价值的动物群体。
3、渔业(或称水产业):是开发利用和人工培养水生经济动植物以取得水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生产工业。
4、渔业资源学:或称水产资源学、渔业生物学,是研究可捕种群的自然生活史(繁殖、摄食、生长和洄游)和资源数量估算方法,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和可能渔获量的预报方法以及渔业资源繁殖保护措施等,从而为合理的渔业生产、科学的管理渔业资源提供依据的科学。
二、研究内容1、种群自然生活史的研究。
2、群体数量变动规律的研究。
3、渔业管理措施方面的研究。
三、研究的核心种群数量变动的基本规律。
四、研究目的为合理安排渔业生产和进行渔业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便使我们人类能充分利用水域,并通过科学管理,增殖放流等,可持续地获取最大渔获产量。
五、相关学科1、鱼类学2、海洋生物学3、海洋学4、数理统计学5、生态学6、生理学、行为学、水产增殖学等。
第二节渔业资源学研究简史一、国外研究简史(一)渔业资源调查研究简史1、开展渔业资源调查研究的原因19世纪中期起,欧洲(主要是苏联)的一些湖泊、河流里的鱼类产量出现下降现象;19世纪末,由于人类的捕捞活动,海洋鱼类资源也出现下降现象。
其中,开发最早的北海渔业。
产量开始明显下降。
北欧国家加强对海洋渔业资源及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的研究,希望提出使渔获量保持稳定的措施。
2、渔业资源调查研究史1902年,在丹麦首都成立了“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theExplortion of the sea)”,缩写为ICES。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渔业资源与渔场学重点
2015渔业资源与渔场学重点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第二章鱼类的种群及其研究方法1.种群(必须掌握):在一个种的分布区内,有一群或若干群体中的个体,其形态特征相似,生态、生理特征相同,特别是具有共同的繁殖习性,即相同的遗传属性——同一基因库的种内个体群。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基因型集合。
3.群体(渔业管理的基本单元):可认为群体是种群之下的一个研究单位,指能够满足一个渔业管理模式的那部分鱼,可定义为一个群体。
(由随机交配的个体组成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生殖隔离,在遗传离散性上保持群体的形态、生理和生态性状的相对稳定。
)4.量度特征:量度特征又叫体型特征,主要是测量鱼体各有关部位的长度和高度,计算它们之间的比值, 主要项目有:全长与体长、头长与体长、体高与体长、吻长与头长、眼径与头长、尾柄高与尾柄长之比等。
第三章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1.鱼类的生命周期(掌握):指鱼类个体从受精卵发育到成语,直至衰老的整个一生的生活过程,又称之为生活史或个体发育。
(了解)早期发育:鱼类生命周期中的早期阶段,从鱼卵到幼鱼的几个时期。
是鱼类数量最大、死亡最多,数量变化率最高的敏感时期。
2.鱼卵基本结构(必须掌握):(1)卵膜:位于卵的最外层,保护卵细胞免受外界因素的伤害,并使卵细胞保持一定形状,对外界环境起隔离的作用,以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
1(2)卵黄: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由卵细胞质的液泡酿造而成,是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卵黄的大小和胚胎发育时间的长短有关。
(3)油球:是许多种硬骨鱼类卵子的特殊组成部分,它是含有脂肪的,表面围有原生质薄膜的小球状体。
油球对于浮性卵不仅是营养的贮藏,还起到了“浮子”的作用,使卵子能经常保持在一定的水层;但对沉性卵只是营养的贮藏。
(4)卵质:就是卵子的细胞质,是构成卵细胞体的主要部分,是卵细胞营养和生命活动的中心。
卵质的多少决定了细胞的大小。
(5)卵核:又称生殖核或细胞核,卵裂、生长、新陈代谢都和核有直接关系。
业资源学与渔场学参考答案
2005 - 2006年度第一学期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期末考试试卷(A )、名称解释(20分)每题4分1,剩余群体:对于产卵群体,即性腺已经成熟,在将到来的生殖季节中参加繁殖活动的 个体群,包括两大部分,即过去已产过卵的群体,称为剩余群体。
2, 渔场:经济鱼类及其他海产经济动物比较集中分布,可以利用捕捞工具进行作业的,具 有一定开发价值一定面积的海域。
3, 种群:种群是指特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种有机体的集合群。
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 征:一定的分布区、一定的密度或大小和一定的遗传特性。
4,生态效率:鱼类的成长量(生产量)与摄食的饵料量的比值。
5,鱼类的繁殖力可以分为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两类。
前者是指每一个雌体在一个生殖 季节中怀卵的总数,而相对繁殖力是指雌体在一个生殖季节中, 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的相对卵子数量。
二、填空题(30分)每题3分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拥有 38万平方公里面积的领海,所管辖的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
影响东黄海的主要水系有中国沿岸水、黄海冷水团和黑潮分支。
2, 西部边界流是从 赤道流向 极地,其特征 流域狭窄,流速强,高温高盐 ■:东部边界 流是从 极地 流向 赤道 ,其特征为 流域广阔,流速慢,低温低盐4,通常硬骨鱼类的鳞片类型可以分为 _鲑鱒型_ _鯛型_ _鲱型_、_鳕型 四类。
班级姓名 学号3,世界上著名的四大上升流海域分 格拉海域。
加利福尼亚海域秘鲁海域、力口那利海域 禾口 _本5, 温跃层是指水温在垂直方向急剧变化的水层 。
浅海温跃层强度的划分标准是0.2 C7,上升流渔场的类型有 风形成的上升流 、辐散上升流 和 反时针环流诱发的上升流 (北/m ;深海的温跃层划分标准为0.05 C /m O 6,在众多渔场类型中,优良渔场主要有 礁堆渔场 和涡流渔场。
大陆架渔场流隔渔场卜升流渔场半球)。
涡流渔场按涡流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力学涡流系、地型涡流系和复合涡流系 。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第1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975-1978年开展了闽南一台湾浅滩渔场调查。
这是台湾海峡水域的综合渔业资源调查,第一次揭示了该地区的渔场 海洋学特征与一些经济种类的渔业生物学特性,对区域渔业开发和保护 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近年来的“908”专项调查; 其它各种区域性资源调查。
东方红2号船
东方红2号海上实验室
第一章 绪论
复习思考题 1.渔业资源的基本概念。 2.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 3.研究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 绪论
5·环境生物学(Environmental Biology ) : 从生物学、生态学角度出发,侧重研究保护生物学
(conservation biology)、生物学多样性(biodivers ity)和大海洋生态系(largemarine ecosystem)等为 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利用生物资源从而关系到人类 文明和幸福未来的重大命题。
和合理利用我国近海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64一1965年南海海洋水产研究所开展了“南 海北部(海南岛以东)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在南海水域系统地进行渔业资源生物 学的调查,取得了大量丰富的资料,对南海水域的渔业生 产和管理有十分重要意义。
第一章 绪论
1973-1978年进行的北自济州岛外海、南至钓鱼 岛附近水域的东海大陆架调查。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参考文献: 1. 陈大刚. 渔业资源生物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2. 陈大刚. 黄渤海渔业生态学. 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1 3. 邓景耀, 叶昌臣. 渔业资源学. 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1 4. 邓景耀等. 海洋渔业生物学.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1 5. 胡杰. 渔场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6. 陈新军.渔业资源与渔场学.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4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教案之十一
第次课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第六章渔情预报基本原理及其方法第一节渔情预报概述一、渔情预报的基本概念渔情预报也可称渔况预报,是指对未来一定时期和一定水域范围内水产资源状况各要素,如渔期、渔场、鱼群数量和质量以及可能达到的渔获量等所作出的预报。
其预报的基础就是鱼类行动和生物学状况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以及各种实时的汛前调查所获得的渔获量、资源状况等各种渔海况资料。
渔情预报的主要任务就是预测渔场、渔期和可能渔获量,即回答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捕捞什么鱼,作业时间能持续多长,渔汛始末和旺汛的时间、中心渔场位置以及整个渔汛可能渔获量等问题。
在我国近海,主要以追捕洄游过程中的主要经济鱼类为主,如带鱼、小黄鱼等。
随着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以及远洋渔业的发展,我国一些水产研究工作者也开始了远洋渔业鱼种的渔情预报研究工作。
二、渔情预报的种类和内容渔情预报的种类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主要是根据预报的时效性来划分,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划分标准。
如费鸿年等(1990)在《水产资源学》中将渔情预报分为展望型渔情预报、长期渔情预报、中期渔情预报或半长期渔情预报和短期渔情预报。
日本渔情预报服务中心将渔情预报分为两类,即长期预报和短期预报(即渔海况速报)。
根据我国海洋渔业生产的特点和需要,我们将渔情预报一般分为全汛预报、汛期阶段预报和现场预报(渔海况速报)三种。
1,全汛预报。
2,汛期阶段预报。
3,现场预报(渔况速报)。
三、渔情预报的基本原理及其流程1.基本原理鱼类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2.渔情的流程第二节掌握中心渔场的基本方法海洋鱼类是变温性动物,在它的一生中,为了生存、发育、生殖而觅食。
为了生存,为了适应海况的变迁,在一年四季中,从某一海域朝着另一海域一定方向有周期性有规律性的进行产卵、索饵、越冬洄游。
鱼类洄游均是有规律有秩序的进行,有一定的时间和地点,这就形成渔期、渔场。
但是由于海况(水温、盐度、海流、潮流等)的变化,导致渔场、渔期的变化,为此在渔业生产中必须准确掌握各种鱼类生活习性和它的洄游规律.洄游路线,以及海况的变化,造成鱼类渔期、渔场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掌握中心渔场,才能达到捕捞高效率。
渔业实习报告
渔业实习报告第1篇:新版渔业资源专业实习报告最新渔业资源专业实习报告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
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渔业综合技术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渔业综合技术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
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
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
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渔业综合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渔业综合技术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
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渔业综合技术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
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渔业综合技术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
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渔业综合技术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第一章测试1.渔业资源状况不仅受其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栖息环境条件的变化和人类开发利用状况而变动()。
参考答案:对2.我国远洋渔业起步于1986年()。
参考答案:错3.1892年日本渔业学者松原新之助等汇编了《水产考察调查报告》。
该书汇集了当时渔业生产者对渔场和渔场生物学方面的知识,是一部极其珍贵的古典文献,是日本海洋渔场学研究的经典著作。
()参考答案:对4.水产资源或渔业资源:天然水域中可供捕捞的经济动、植物(鱼类、贝类、甲壳类、海兽类、藻类)种类和数量的总称。
()参考答案:对5.渔场学:研究渔业生物资源的行动状态(集群、分布和洄游运动等)及其与周围环境(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查明渔况变动规律和渔场形成原理的科学()。
参考答案:对6.水产资源或渔业资源是指天然水域中可供捕捞的经济动、植物(鱼类、贝类、甲壳类、海兽类、藻类)种类和数量的总称。
()参考答案:对7.第一本正式出版《水产资源学》于1962年由我国著名水产资源学家、留日学者王贻观教授主编。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种群是物种存在、生物遗传、进化、种间关系的基本单元,是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的基本结构单元,同时也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具体对象。
()参考答案:对2.鱼类种群年龄结构同其寿命的长短有关。
寿命长的鱼类,种群年龄组组数多,结构复杂,属多年龄结构类型。
寿命短的鱼类,种群年龄组组数少,结构相对地就较简单,属年龄结构简单的类型。
()对3.多年龄结构的种群,其饵料对象相对较广泛,饵料基础较稳定,成鱼对敌害的防御能力较强,所以凶猛动物对种群中性成熟个体的危害较弱。
增殖节奏缓慢、年龄结构较简单的鱼类,则适应于饵料基础相对地较不稳定,凶猛动物对其影响较强烈,自然死亡的数量较高。
()参考答案:对4.除世代发生量的变动对种群年龄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外,食物保障的变化和种群内鱼体的生长,对种群年龄组成也产生很大影响。
第十一章渔业资源与渔场学实验-guan
第⼗⼀章渔业资源与渔场学实验-guan第⼗⼀章渔业资源⽣物学与渔场学实验实验⼀鱼类⽣物学测定⼀、⽬的要求通过对⼏种主要经济鱼类的⽣物学测定,了解和掌握渔业资源⽣物学调查的⼏项测定技术标准,为渔业资源⽣物学的研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材料⼩黄鱼,⽩姑鱼,带鱼,海鳗,鲐鱼,兰圆鯵,鲳鱼等。
三、实验⼯具量鱼板、两脚规、刺孔蜡纸、刺孔针、镊⼦、剪⼑等。
四、实验内容1、取样(1)由于调查的⽬的和要求不同,取样分随机取样和选择取样两种。
我们通常采⽤随机取样进⾏测定⼯作。
(2)研究群体组成的样品,⼀般每次取样数量为100尾。
由于研究对象和研究项⽬的不同,取样数量可适当增加或减少,以能反映整个群体的特征为原则。
(3)做好野外采样记录,包括样品的捕捞⽇期、地点、使⽤的渔具和⽹获量等。
(4)在进⾏⽣物学测定之前,先把样品进⾏编号和登记,并做好测定项⽬的记录⼯作。
(5)样品以取⾃拖⽹、围⽹、定置⽹、钓具等对鱼体⼤⼩⽆选择性的渔具为宜。
(6)样品应保持新鲜完整,不宜选择腐烂、残损或严重变型的鱼体作为样品。
2、测量鱼体的长度(单位:毫⽶)(图11-1、图11-2、11-3)(1)全长—⾃吻⾄尾鳍末端(2)体长—⾃吻端⾄尾椎⾻末端(3)叉长-⾃吻端⾄尾叉(4)肛长—⾃吻端⾄肛门前缘对不同鱼类,其测量鱼体长度的⽅法不同。
对某些下腭稍突出的鱼类,如鳓鱼、海鳗、带鱼等,测量长度⾃下腭前端开始,记录时应注明。
全长⼀般⽤在辅助观测,不作统计分析之⽤,唯鳎鱼以全长为鱼体长度代表。
凡尾椎⾻末端易于观察的鱼类,如⽯⾸鱼科的⼤黄鱼、⽩姑鱼、黄姑鱼和鲷类、鲽类等应以体长为鱼体长度代表。
凡尾叉明显的鱼类,如太平洋鲱、沙丁鱼、鳓、青鳞鱼、鯷、黄鲫、⽵筴鱼、兰圆鯵、鮐、马鲛鱼、鲳鱼、舵、鰹等,应以叉长为鱼体长度代表。
凡尾鳍、尾椎⾻不易测量的鱼类,如鲨鱼、海鳗、带鱼等应以肛长为鱼体长度代表。
⾄于鱈、魟类等以体盘长为鱼体长度代表。
进⾏鱼体长度测量时,应使鱼体及尾鳍⾃然伸直,平置于量鱼板上,将⼝闭合,吻(或下腭前端)紧贴垂直档板,然后测量。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课件-渔业资源与渔场学重点(专业知识模板)
2015渔业资源与渔场学重点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第二章鱼类的种群及其研究方法1.种群(必须掌握):在一个种的分布区内,有一群或若干群体中的个体,其形态特征相似,生态、生理特征相同,特别是具有共同的繁殖习性,即相同的遗传属性——同一基因库的种内个体群。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基因型集合。
3.群体(渔业管理的基本单元):可认为群体是种群之下的一个研究单位,指能够满足一个渔业管理模式的那部分鱼,可定义为一个群体。
(由随机交配的个体组成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生殖隔离,在遗传离散性上保持群体的形态、生理和生态性状的相对稳定。
)4.量度特征:量度特征又叫体型特征,主要是测量鱼体各有关部位的长度和高度,计算它们之间的比值, 主要项目有:全长与体长、头长与体长、体高与体长、吻长与头长、眼径与头长、尾柄高与尾柄长之比等。
第三章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1.鱼类的生命周期(掌握):指鱼类个体从受精卵发育到成语,直至衰老的整个一生的生活过程,又称之为生活史或个体发育。
(了解)早期发育:鱼类生命周期中的早期阶段,从鱼卵到幼鱼的几个时期。
是鱼类数量最大、死亡最多,数量变化率最高的敏感时期。
2.鱼卵基本结构(必须掌握):(1)卵膜:位于卵的最外层,保护卵细胞免受外界因素的伤害,并使卵细胞保持一定形状,对外界环境起隔离的作用,以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
(2)卵黄: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由卵细胞质的液泡酿造而成,是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卵黄的大小和胚胎发育时间的长短有关。
(3)油球:是许多种硬骨鱼类卵子的特殊组成部分,它是含有脂肪的,表面围有原生质薄膜的小球状体。
油球对于浮性卵不仅是营养的贮藏,还起到了“浮子”的作用,使卵子能经常保持在一定的水层;但对沉性卵只是营养的贮藏。
(4)卵质:就是卵子的细胞质,是构成卵细胞体的主要部分,是卵细胞营养和生命活动的中心。
卵质的多少决定了细胞的大小。
(5)卵核:又称生殖核或细胞核,卵裂、生长、新陈代谢都和核有直接关系。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习题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习题※<习题一>1.渔业资源、渔场的基本概念。
2.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
3.国内外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研究概况。
4.研究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重要意义。
※<习题二>1.1.种群的概念及其研究种群的意义。
2.种群、群体、种族的区别。
3.种群结构及其变化规律。
4.种群的坚定方法。
5.检验种群特征显著性的数学方法。
6.鱼类种群数量的调节方式。
7.鱼类年龄与生长研究在渔业上的意义。
8.鱼类年龄形成的一般原理及其鉴定材料。
9.硬骨鱼类中鳞片上的年轮标记有哪些。
10.鳞片类型及其鳞片的年轮特征。
11.鳞片和耳石鉴定方法的比较。
12.影响鱼类生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3.性别的鉴定方法有哪些。
14.生殖群体有哪几种类型,并举例说明。
15.绝对生殖力和相对生殖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16.性成熟系数和性腺指数的概念。
17.产卵群体的概念及其类型。
18.研究繁殖力主要有哪些方法。
19.研究鱼类摄食习性的意义。
20.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21.食物保障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2.饵料选择指数的概念。
23.鱼类摄食研究方法有哪些。
24.影响鱼类摄食的主要因素。
25.性腺成熟度的划分标准的具体内容。
26.目测胃含物等级的划分标准。
※<习题三>1.集群的概念及其类型。
2.集群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
3.鱼类洄游的概念及其类型。
4.产卵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的概念及其特点。
5.生殖洄游的类型。
6.影响鱼类洄游的因素。
7.试从产卵、越冬和索饵洄游来说明产生洄游的原因。
8.基本种群的概念。
9.研究鱼类洄游的方法。
※<习题四>1.渔业资源种群数量变动的原因与规律。
2.人类干扰对渔业资源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机制。
3.繁殖论、稀疏论、世代波动论的观点和主张各是什么。
※<习题五>1.渔业资源繁殖保护与渔业管理的意义。
2.渔业资源繁殖保护与渔业管理的内容。
3.渔业资源繁殖保护与渔业管理的具体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渔业资源生物学与渔场学实验实验一鱼类生物学测定一、目的要求通过对几种主要经济鱼类的生物学测定,了解和掌握渔业资源生物学调查的几项测定技术标准,为渔业资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材料小黄鱼,白姑鱼,带鱼,海鳗,鲐鱼,兰圆鯵,鲳鱼等。
三、实验工具量鱼板、两脚规、刺孔蜡纸、刺孔针、镊子、剪刀等。
四、实验内容1、取样(1)由于调查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取样分随机取样和选择取样两种。
我们通常采用随机取样进行测定工作。
(2)研究群体组成的样品,一般每次取样数量为100尾。
由于研究对象和研究项目的不同,取样数量可适当增加或减少,以能反映整个群体的特征为原则。
(3)做好野外采样记录,包括样品的捕捞日期、地点、使用的渔具和网获量等。
(4)在进行生物学测定之前,先把样品进行编号和登记,并做好测定项目的记录工作。
(5)样品以取自拖网、围网、定置网、钓具等对鱼体大小无选择性的渔具为宜。
(6)样品应保持新鲜完整,不宜选择腐烂、残损或严重变型的鱼体作为样品。
2、测量鱼体的长度(单位:毫米)(图11-1、图11-2、11-3)(1)全长—自吻至尾鳍末端(2)体长—自吻端至尾椎骨末端(3)叉长-自吻端至尾叉(4)肛长—自吻端至肛门前缘对不同鱼类,其测量鱼体长度的方法不同。
对某些下腭稍突出的鱼类,如鳓鱼、海鳗、带鱼等,测量长度自下腭前端开始,记录时应注明。
全长一般用在辅助观测,不作统计分析之用,唯鳎鱼以全长为鱼体长度代表。
凡尾椎骨末端易于观察的鱼类,如石首鱼科的大黄鱼、白姑鱼、黄姑鱼和鲷类、鲽类等应以体长为鱼体长度代表。
凡尾叉明显的鱼类,如太平洋鲱、沙丁鱼、鳓、青鳞鱼、鯷、黄鲫、竹筴鱼、兰圆鯵、鮐、马鲛鱼、鲳鱼、舵、鰹等,应以叉长为鱼体长度代表。
凡尾鳍、尾椎骨不易测量的鱼类,如鲨鱼、海鳗、带鱼等应以肛长为鱼体长度代表。
至于鱈、魟类等以体盘长为鱼体长度代表。
进行鱼体长度测量时,应使鱼体及尾鳍自然伸直,平置于量鱼板上,将口闭合,吻(或下腭前端)紧贴垂直档板,然后测量。
326图11-1 鳐类形态术语说明图图11-2 鱼类形态术语说明图327图11-3 鲨鱼类形态术语说明图3、测量鱼体的重量(单位:克)(1)体重—在没有除去内脏之前的鱼体总重量。
(2)纯体重(净重)—除去整个内脏(包括性腺、鳔、胃肠和体腔内的脂肪等)的鱼体重量。
4、性别鉴定鉴定性别时应将鱼体剖开,目测鉴别出雌性(♀)和雄性(♂)。
对于性腺尚未发育,目测不能辨认出雌、雄的幼年鱼,则不分雌雄。
5、蜡纸刺孔为了解和掌握鱼类渔获物的长度组成而进行大数量(一般为100尾以上)的长度测定,一般采用蜡纸刺孔方法,以便收集大数量的体长,或叉长(肛长)的长度组成资料。
同时称出其样品的总产量,并求得渔获物的平均重量。
五、作业按测定结果,填写表11-1的内容。
按以下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表11-1 鱼体生物学测定项目编号鱼名全长体长叉长肛长体重纯重性别备注3281,绘制体长和体重组成分布图,计算平均体长和体重,以及优势体长和体重及其比重;2,用W=aL b关系式来建立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并绘制关系图。
329实验二鱼类种群测定一、目的要求通过对鱼体形态特征的量度和分节特征的数量计数,以及资料整理,要求掌握鉴定鱼类种群的形态学鉴定基本工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白姑鱼三、实验工具解剖盘、量鱼板、两脚规、解剖刀、剪刀、镊子、袖珍电子计算器、记录表格等。
四、实验内容首先把白姑鱼按采集日期、渔区、网具以及网获量等进行编号。
在进行量度和计数时力求准确,现将实验顺序叙述如下:1、形态特征的量度(单位:毫米)(1)体长-自吻端至尾椎骨末端。
(2)头长-自吻端到鳃盖骨后缘或鳃孔的前缘。
(3)吻长-自上颚到眼的前缘,如两眼在一平面上者,以上限为准。
(4)眼径-与体轴平行的眼睛的中线距离。
(5)眼后头长-眼睛中线的后缘到鳃盖骨末或鳃孔的前缘。
(6)上颚长-吻端至上颚骨后缘的距离。
(7)体高-背腹间最大的垂直距离。
(8)尾柄高-为尾柄的最小垂直距离。
(9)尾柄长-自臀鳍的基部后缘到最后一节脊椎骨末端。
(10)胸鳍长-胸鳍上缘基部至最长鳍条。
(11)腹鳍长-腹鳍上缘基部至最长鳍条。
(12)背鳍后长-自背鳍基部后缘到最后一节脊椎骨末端。
(13)分别测出自吻至背鳍、胸鳍、腹鳍各起点之间的距离。
(14)背鳍基长和臀鳍基长。
2、分节特征的计数:(1)背鳍鳍棘数和鳍条数(2)臀鳍鳍条数(3)左侧鳍鳍条数(4)左侧上下鳃弓的鳃耙数(5)左侧鳍枝数(6)幽门盲囊数(7)体脊椎骨数和尾脊椎骨数(8)尾鳍鳍条数五、实验要求(1)种群鉴定工作要求较高的准确性,形态量度由于人为的误差实属难免,在条件许可时,量度应由独立2人负责,若测量值相差在5%以内,则计算平均值;若测量值相差在5%以330331上,则重复测量。
(2)量度的误差不得超过2mm ,计数要求98-100%的准确性。
(3)在计数鳍条时,可在每10条处划破鳍膜作为标记,以便复查,在石首鱼科中最后一个鳍条往往基部新开始分叉,计数时很易发生差错,因此在遇到疑问时需要解剖支鳍骨才能决定。
(4)在上鳃耙起点处的鳃耙甚小,故计数对要特别注意。
(5)每三人为一个小组,每组测定10个标本。
六、资料整理经过计数和测量之后,只得到一些彼此分散的数值,因此必须采用统计学的方法,经过归纳整理、比较分析之后,才能看出各个群体的特征。
最常用的统计数值如下: 1,差异系数(C.D )2121.S S M M D C --=式中:M 1和M 2分别表示两个种群特征计量的平均值。
S 1和S 2为标准差。
按照划分亚种75%的法则(Mayret 等,1953)。
若C.D>1.28表示差异达到亚种水平;C.D<1.28属于种群间的差异。
2,均数差异显著性(M diff ) 2112222121m n n m n n M M M diff +-=式中:M 1和M 2表示两个种群特征计量的平均值; m 1、m 2为均数误差;n 1、n 2为两个种群特征的样品数。
根据统计学概率论原理,若平均数差异标准差大于3,则说明两个样品在该指标上差异显著,并判断可能为不同的种群。
若小于3,则说明无显著差异,即是从该指标分析两个样品没有成为不同单位群体的特征。
七、作业每小组作统计表格一份,要求记录正确,演算无误。
表11-2 白姑鱼分节特征统计表表11-3 白姑鱼形态特征的量度统计表要求撰写实验报告一份。
对表11-2和11-3中的分节特征和形态特征进行统计,分别计算不同组间的差异系数(C.D)和均数差异显著性(Mdiff),以确定不同组间是否存在种群差异。
332实验三鳞片的年轮特征一、目的要求在观察硬骨鱼类鳞片的形态、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经济鱼类中常见的年轮类型和环片特征,为研究鱼类的年龄与生长、寿命与初次性成熟群体的年龄组成等打下了基础。
二、实险材料鲚(太平洋鲚),兰园鯵,小黄鱼,白姑鱼,蛇鯔,真鲷,鲈鱼等的鳞片。
三、实验工具放大镜、解剖镜、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等。
四、实验内容1、鳞片的收集。
鱼类的鳞片,一般采自第一背鳍下面,侧线上方10-20片(因为这个部位的鳞片较完整),若这部位的鳞片已脱落,可取胸鳍复盖处的鳞片。
从鳞囊中取下的鳞片,夹放在不带粘性的纸制鳞片袋中,并作好长度、体重、性别、捕捞地点、时间和捕获渔具等记录,以备鉴定年龄时参考。
2、鳞片的处理。
鉴定年龄用的鳞片,可用温水或加入少量氢氧化钠(NaOH)用牙刷或纱布洗涤附着粘液后擦干,便可以观察,并将鳞片封入两片玻璃中间编号保存。
3、鳞片染色。
将洗涤后的鳞片,用鉴定细菌的墨水加甘油揉磨后,渗干鳞片上,盖以玻片,轮绞可清显出,或将鳞片浸入5%的硝酸银(AgNO3)液中,曝于日光然后用水洗涤轮绞处染上褐墨色。
大型鳞片可用焦性没食子酸染色;小型鳞片可用苦味酸、红色素染色,这样就能使环片显示更清晰。
4、年轮的形态和标志研究鱼类的年龄,必须先知道鳞片上年轮的形成和标志。
通常鱼类鳞片上每年形成一个年轮,年轮是测定年龄的重要依据。
由于生长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鳞片上形成宽疏和窄密不同的同心圈环片(轮纹)。
一般认为紧密的环片代表秋冬季生长缓慢期,宽疏的环片代表春夏季生长迅速期。
鳞片轮纹除隆起线和年轮外,尚有产卵轮、付轮、幼轮等。
(1)产卵轮。
由于生殖作用而形成的轮纹,它与其它未成熟时期所形威的年轮在外轮在外形上是不同的。
产卵轮在鲑鱼中很明显,由于生殖期间鳞片外形(边缘)受折断和损伤很厉害,在生殖之后,继续生长出新的鳞片,而在产卵期间却留下痕迹,这种鳞片称为产卵轮。
(2)付轮。
付轮的形成原因是由于生长起了非周期性变化,如生长中偶然发生阻滞,或在迅速的生长过程中,突然被缓慢的生长历代替,一般在淡水鱼类中较常发生。
(3)幼轮。
也是付轮之一,位于第一个年带内离鳞片中心不远的地方,幼轮均出现于当年生的鱼体,即鱼在第一年的生命中,有时也称它为“零轮”。
(4)再生鳞。
由于机械的损伤,影响鱼体上个别鳞片的脱落后,以原来的位置上长出的新鳞片。
我们不采用这种鳞片鉴定年轮,应当弃去(这种鳞片无鳞焦以及中心部环片不清楚)。
(5)鳞片的观察方法①观察不同鱼种的鳞片时,首先应判明鳞片上的基本结构—鳞焦、环片、辐射沟以及前区、后区、侧区的部位,然后自中心开始逐步向四周扩散状的观察环片的疏、密相同排列。
333②查定鱼年龄时,必须认真观察有代表性的鳞片特征,最好还观察采自鱼体其他部位的鳞片,并进行相互比较分析,最后才能确切的判别出年龄来。
最好方法可以直接以饲养的鱼体上判明。
③观察时视野大小须以看到整个鳞相的全貌为准,依据鱼种不同和鳞片大小,其放大倍数一艘采用8-25倍或更高倍数进行观察。
④查定环片的性状或排列式时,必须视鳞片大小、厚薄、环片粗细以及间隔疏密,对光线强弱而作相应调节。
必要时可用不同光源(入射或避射的光照)作比较,以使环片或每轮显示得更清晰。
五、实验步骤观察下列几种常见鱼类的鳞片标本。
1,鲱鱼。
属鲱型鳞,鳞片较薄,近圆形。
辐射沟不是从中心到边缘,而是从居中的那半径(中轴)出发,两边的辐射沟前后平行。
环片依中轴为基线,呈辐射状排列。
年轮以明亮带显示,明亮带与鳞缘平行,其明亮带由于环片的中断而显得突出。
年轮在鳞片前区和侧区处更为显著。
鲱型鳞主要为鲱科鱼类所有,常见的鱼类除太平洋鲱外,还有鲥、鳓、刀鲚、风鲚等。
2,大麻哈鱼。
属鲑、鳟型鳞。
鳞片近圆形。
以鳞焦为中心,由粗的环片形成同心圈。
鳞的前区和后区不甚明显。
环片的间隔有疏有密,两者彼此交替排列。
这种环片排列的粗疏部分就是生长带,狭窄部分为休止带。
鲑鳟型鳞片为鲑科鱼类所具有,其次黄盖鲽等许多鱼类也有。
3,鱈鱼。
属鳕型鳞,鳞片小,呈椭圆形。
每一环片是单个细胞的产物,环片呈“小枕”状,在鳞片上沿着园周排列着,辐射沟极发达,满布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