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初高中衔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被动句
•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 • ——“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 ——“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2、用“为”、“为……所……”或“……为所……”表被 动。 •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①句中的“域”是名词(疆域)用作动词,意思是“限制”; ②句中的“劳”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劳 累”(使形之劳)
词类活用
为王 陈胜王 (《陈涉世家》) 请广于君 (《唐雎不辱使命》) 扩大 吾妻之美我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以……为美;认为……美
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认为……有利可图
(5)双音词
• 一般来说,古代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现代双 音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一个显著的不同。 •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 无论:更不用说.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交通:动词,交错 相通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牺牲:祭祀 用的牲畜
• 3、用“见”、“见……于……”表被动。 •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4、用介词“被”表被动。 •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5、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 •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文 言 句 式
省略句
(6)兼词
• 古代汉语中,有的字代表了两个词的结合。这种字兼有互 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这样的字便成为兼词 。 • 常见的兼词有"诸","焉","叵","曷","盍",这种字的读音有的 是它代表的两个词的声音的拼合,如"诸"是代词"之"和介 词"于"("于"古音"wū")的合音,"叵"是否定副词"不"和动 词"可"的合音 • 焉:于是、于此——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诸:之于——“投诸渤海之尾”

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
<三>、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
1.文言句式理解
判断句: „者,„也;„者,„;„,„也。
翻译时加“是”
被动句: 为„„所,翻译时加“被”
倒装句: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省略句:
谓语前置…翻译时要理清顺序 缺句子成分,翻译时需补充
文 言 句 式
文 言 实 词
一词多义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辨析
在古今语言中,一词多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文言文以单音词为 主,多义现象更为明显。掌握词语的不同意义并能根据语言环境确 定词语的意义,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 【学习方法】 ①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 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一定要打破课与课的界 限。 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能结合一般的语言习惯,掌握一 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如,因词性不同,感情色彩的不同,所形容或 所表现的对象性质的不同都可能形成词义的差别,或者同一个字读 音不同意义也会不同等。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 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 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 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 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而 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 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 D.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 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 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 解析:可根据年号、官职名、句意、标志来断句。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D )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 经考试合格后录政成为进士。 •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 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 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 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 解析: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 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不能指其他儿子。
一词多义
例如:期
君与家中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 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约定 期望 期限 满
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期年之后(《邹忌讽齐王讷谏》)
通假字辨析
通假字是通用字和假借字的简称。通俗地说,古字 通假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使 用的现象。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
动词:相当于“去”、“到”。如:辍耕之垄上。
(口诀:去你的这不译)
(四)、文言语法知识
• 3、文言句式 • (1)判断句 • (2)疑问句 • (3)被动句 •

• • •
主谓倒装 (5)倒装句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6)固定句式
(4)省略句
文言文中有哪些常见的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一.倒装句 二.判断句 三.省略句 四被动句
判断句
古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判 断词,在翻译时要加上判断 动词“是”。 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判断句:
1.句中用“者”,句末用“也”, 即用“……者……也”表示(有 的句中不用“者”,句末用 “也”;或者句中用“者”,句 末不用“也”。 2.句中不用“者”,句末也不用 “也”。 3.用“为”、“乃”、“则”等
(四)、文言语法知识
• 2、文言虚词 (18个)
• • • 而、何、乎、乃、其、且、 若、所、为、焉、也、以、 因、于、与、则、者、之、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二、文 言 虚 词
之 而 以 其 于
“之”字的用法
代词:代人、事、物,指示代词。 如:“徐公来,孰视之。”、“暮寝而思之。” 助词:(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句末,凑足音节,不译。 如:怅恨久之。 (4)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何陋之有。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 之。 • 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 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 • 解析:“帝”、“苟”、“死”各1分,句意2 分。 •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 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 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 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
(8)偏义复词
•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 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 另一个作陪衬,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 •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 ——“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 • 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 非攻》) •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 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 • 公姥:偏于“姥” • 作息:偏于“作”
古今异义
例如:
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偏爱;今义:个人的。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古义: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今义:品质卑劣。
词类活用辨析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 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的主要有:名词、动词、 形容词活用现象; 其中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 法、动词的使动用法难度较大。
古汉语中为了用最少的词语表 达最多的意义,通常会把某些成 分省去。省去主语的情况比较多, 省略介词或介宾结构的短语也常 见,翻译时要补充出来。 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或异(于)二者之为。
(4)省略句
• • • • • • • • 1、省略主语。 ——“()黑质而白章。” 2、省略谓语动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省略宾语。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4、介词的省略。 ——“今以钟罄置()水中。”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 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的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经 发生了变化,词义或者扩大、缩小、转移或感情色彩等 都发生了变化等,复习时应该特别注意。如:“江”在 古代专指长江,现在则泛指一切大河。如“涕”古代专 指眼泪,今义则为鼻涕。 【学习方法】教材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大部分有注释, 复习时着重从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古今对照即可。
【学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小 注中有解释,复习时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的 基础上识记。
通假字-举例
为天下唱 倡 (《陈涉世家》) 亲戚畔之 叛 (《〈孟子〉二章》) 故患有所不辟也 避(《鱼我所欲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
无(《愚公移山》)
规律:通假字读音按本字读 通假字字义按本字解释
古今异义辨析
走进文言文的殿堂
高中文言文导言
一、心中有考纲,学习不迷茫
• • • • • • • • • • 《高考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 1、理解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C ) •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 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 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 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 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 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 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 D. 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 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 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 解析:“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 遣”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上皇徽宗,不是太子。“别
二、怎样学习文言文
• 补充:
• 1、充分预习,及时复习 • 2、做好笔记,坚持积累 • 3、自主学习,不过度依赖参考 书
三、文言文阅读鉴赏必备知识
(一)、文体常识 (二)、文学常识 (三)、文化常识 (四)、文言语法 知识
重点内容: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句式
文言翻译
(四)、文言语法知识
• 1、文言实词 • (1)古今异义词 • (2)实词活用 • (3)一词多义 • (4)通假字 • (5)双音词 • (6)兼词 • (7)同义复词 • (8)偏义复词
翻译下列判断句 1.环滁皆山也。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3.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5.臣本布衣。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8.乃太公兵法也。
文 言 句 式
被动句
古代汉语一般不用介词 “被”,而是借其他的介词 来表示被动。 如:士卒多为所用。
(7)同义复词
• 同义复词指的是意思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词连用,表示同一个意思的复合词。 •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 讽齐王纳谏》) • “谤”和“讥”连用,都是指责别人的过错或短 处的意思 • “李白乘舟将欲行。”《赠汪伦》“将”和“欲” 都是副词“将要”的意思。 • 仓廪:仓库 • 仇雠:仇人
【学习方法】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 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 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 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
【例题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 词: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 做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例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②无案牍之劳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