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农商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探索

合集下载

关于农商银行转型后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商银行转型后发展的几点思考

农村·农业·农民2019.7BJingji guancha 经济观察随着农信社体制机制改革的快速推进,河南绝大部分县级农信社都实现了农商银行组建。

组建后的农商银行如何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跻身“标杆银行、一流银行”的行列?笔者对此进行了思考。

一、农商银行发展现状及问题作为县域网点分布最广、经营规模最大、涉农信贷投放最多、农村普惠金融贡献度最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农商银行(农信社)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成为农村金融机构中存贷款业务规模的龙头。

然而,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员工思想转变不及时,心态调整未到位。

改革后,农商银行部分员工思想观念未得到根本转变,“坐门等客”“铁饭碗”思想仍然存在,“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没能入脑入心化行,具体表现为主动服务意识差,客户关系维护欠缺,全业务营销意识淡薄,干事创业的激情欠缺。

体制机制转换不到位,良好习惯未建立。

农信社虽然改制成农商银行,公司治理、薪酬考核、资本管理、风险防控等体制机制也得到进一步健全,但是一些员工学习意识淡薄、执行力不够,仍然沿用旧的管理理念和粗放式管理模式,缺乏解决新问题的本领,在竞争中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个别农商银行甚至出现监管评级下滑的现象。

内外形象未兼顾,总体形象有点“土”。

农商银行普遍存在员工工装穿着不到位、部分网点破旧老化、企业标识不规范等现象。

整体人员形象专业程度不高,营业配套设施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发展需要,整体的职业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具体体现为旗舰网点、智能网点建设迟缓,国家级、省级标杆银行数量少。

二、农商银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面对金融互联网化不断加速、其他商业银行纷纷布局抢滩农村市场和银行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农商银行如何继续保持县域金融主力军地位不动摇?笔者认为,必须从人员思想管理、良好习惯建立、树立崭新形象三个方面着手,统筹兼顾,建立企业运转长效机制。

关于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建议摘要:科技的变革,不断推动经济的发展,改变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和效率效能。

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来临之际,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中介,无论是提升其自身运营效率还是对接企业和个人客户做好金融服务,都需要借助科技化、数字化技术进行转型和变革。

为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进实施数字化转型,人民银行和原中国银保监会分别于2021年、2022年印发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和《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旨在深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在此背景下,国内银行纷纷启动数字化转型工作。

农村商业银行只有尽快抓住机遇,更好更精准地推进数字化转型,才能跟上这一轮金融改革浪潮,在“金融圈”站稳脚跟。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转型变革;一、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背景概述当前,我国金融业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四五规划”对我国金融发展做出了若干部署,明确指出: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构,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这些要求本质上都是要利用科技为产业赋能,充分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支持作用的同时,以科技创新推动金融业的变革,实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有机结合。

在商业银行经营同质化和互联网金融发展双重影响下,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定位于支农支小的区域性特色银行,正面临着金融“食物链”上下游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企业的全方位竞争和挑战,其经营理念、服务方式、管理模式、支付渠道等都需要改革和提升。

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规模以上金融企业和IT金融公司已经先行先试形成了领先优势的情况下,农村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势在必行且等不得、拖不得。

乡村振兴 信用社 农商行 案例

乡村振兴 信用社 农商行 案例

乡村振兴信用社农商行案例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大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信用社和农商行作为乡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机构,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分别从信用社和农商行两个方面,列举具体案例,展示它们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一、信用社在乡村振兴中的案例1. 农村信用社的创新产品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积极推出创新的金融产品,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例如,某农村信用社推出了“农村小额贷款”产品,给予农民小额贷款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农资购买、农机购置等资金短缺问题,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 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扶贫信用社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精准扶贫工作。

例如,某农村信用社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展“金融扶贫”项目,为贫困户提供低息贷款,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通过金融扶贫,信用社为贫困群众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帮助方式。

3. 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拓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农村信用社不断拓展金融服务领域。

例如,某信用社积极引入互联网金融技术,推出“信用卡”产品,方便农民在农村和城市之间进行消费和支付,提升农民的金融便利性。

二、农商行在乡村振兴中的案例1. 农商行的农业保险服务农商行积极开展农业保险服务,为农民提供农作物保险、养殖保险等保险产品。

例如,某农商行与农业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天灾保险”产品,为农民提供保险保障,减轻农民因天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2. 农商行的金融扶贫工作农商行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开展金融扶贫工作。

例如,某农商行与当地政府合作,设立“农民专项贷款”项目,为贫困户提供低息贷款支持,帮助他们开展农业生产、发展农村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3. 农商行的金融创新农商行不断推进金融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金融服务。

例如,某农商行积极发展微小金融,推出“农村小额贷款”、“农民养老保险”等产品,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金融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商行的发展历程

农商行的发展历程

农商行的发展历程
农商行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代。

在此之前,中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缺乏,农民难以获得贷款和其他金融支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开始探索发展农村金融机构的途径。

1987年,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筹备处成立,这标志着农村信
用社的建立和运营正式起步。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村金融领域的一种新型金融机构,以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为主要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和农民的发展,中国政府于2003年开始试点设立农村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的设立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这些银行主要从事各类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存贷款、支付结算、个人理财等。

农村商业银行的成立大大拓宽了农村金融服务的范围和渠道,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互联网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渠道。

农商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如风险管理、营销策略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农商行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总的来说,农商行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从农村信用合作社到农村商业银行,再到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推出,都为农村经济和农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农商行将继续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为农村经济和农民的发展贡献力量。

福建农信新一代电子银行服务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福建农信新一代电子银行服务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福建农信新一代电子银行服务平台的探索与实践作者:邓丽萍来源:《中国金融电脑》 2018年第11期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福建农信”)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管理的两家金融机构之一,由福建农信对全省农信社、农商行履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下辖47 家农信联社和20 家农商行,全省农信社、农商行拥有营业网点1900 多个。

近年来,福建农信高度重视电子银行建设,电子银行渠道取得不断发展。

目前已经建立了电话银行、短信银行、居家银行、小额便民点、网上银行、客户端手机银行、贴膜版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渠道系统。

从服务渠道的种类看,与四大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已基本相同,且电子银行各渠道拥有的客户量正在迅速增长,当前电子交易占比已经突破80%。

多渠道策略成为福建农信提高电子银行业务竞争力的关键。

但是,当前的多渠道共同发展的方式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从客户体验的角度来说,每个电子渠道系统基本是各自为政,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困难,因操作方法不同、操作界面不同、信息反馈不同,导致签约信息难以共享。

本文结合福建农信电子渠道系统建设的现状,针对渠道整合、系统改造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系统改造存在的风险,提出了新一代电子银行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进一步为福建农信业务发展,全面提升福建农信电子渠道的服务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平台。

一、福建农信电子银行渠道服务系统的现状福建农信现有电子银行渠道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系统、业务及开发维护上。

从系统架构上看(如图1 所示),各个服务渠道的数据自成体系,各渠道系统独立建设的体系结构,必然会形成渠道级的客户信息孤岛,无法实现有效的跨渠道数据分享,更无法实现有效的数据分析及挖掘。

缺少统一的客户体验,与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服务战略有较大冲突。

客户信息的离散,阻碍了全面的客户行为分析,使得交叉营销、差别化服务等很难实施,客户信息和业务数据得不到充分利用,客户画像一直难以实现。

从业务管理层面上看,缺乏统一的安全体系、风险控制体系以及统一的营销管理及绩效考核体系。

农商行金融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商行金融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农商行金融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1. 技术水平滞后农商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技术水平滞后,导致金融创新能力不足。

2. 创新意识不强传统的经营模式导致农商行员工创新意识不强,缺乏积极主动的创新动力。

3. 风险预防能力不足金融创新往往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而农商行在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短板,难以有效规避风险可能对资金安全构成威胁。

4. 缺乏市场竞争力农商行在金融创新方面面临着来自大型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强大竞争,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二、应对策略1. 增加技术投入农商行应该增加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加强金融创新能力。

2.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农商行应该建立激励机制,激励员工参与金融创新,提升创新意识和积极性。

3.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农商行需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风险预防能力,保障资金安全。

4. 加强品牌建设农商行应该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结语农商行金融创新是应对金融市场变化,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但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农商行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通过增加技术投入、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加强品牌建设,农商行可以有效应对金融创新带来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农商行能够重视金融创新,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合作,更好地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四、拓展金融科技应用领域1. 数据分析和风险控制农商行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客户画像分析,加强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及时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风险,及时发现和控制可能存在的风险,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

2. 金融科技与农村金融农商行可结合金融科技,拓展农村金融服务,利用移动支付、小额贷款等金融科技工具,满足农村居民、农民和农村企业的金融需求,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 互联网金融及金融科技创新农商行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创新,积极开展网络借贷、众筹、智能投顾等业务,拓宽融资渠道,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2021年7期总第940期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分析1.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农村商业银行由原来的农村商业银行和本地注册银行从民营企业、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自然人在原有的基础上,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从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成立开始,中国农村商业银行开始了在金融舞台上的艰难历程。

中国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国内农村金融机构的代表,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

2.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农村商业银行通常是在当地金融机构的参与下,由农民、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等共同形成的,是一种具有地方性质的股份制金融机构。

(1)农商行数量波动情况自2011年以来,新的农村商业银行数量以每年120家以上的速度在增长,2011年年底,中国农村商业银行的数量达到了212家,比上年增加127家,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2012年这一年充分利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使得在不同的地区建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步伐明显加快。

图12006年-2017年农村商业银行数量波动情况(单位:家)2017年底,中国的农村商业银行网点数量已经达到49307家,同比2014年增长近17000家。

农村商业银行网点数量可以覆盖每个乡镇,每个乡镇平均达到1.25个网点,下沉到村。

(2)农商行资产规模变化情况①农村商业银行的存贷能力表1全国10强农商银行名单表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现状调查分析报告截至2018年2月,农村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其他新的农村金融机构)为335742亿元,同比增长了7.7%;负债总额310683亿元,增长了7.3%。

②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图22014年-2017年不同种类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变化情况总的来说,农村商业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相对于股份、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是比较高的。

从变化趋势分析,农村商业银行自2014年以来利率急剧下降,为了减少压力,农村商业银行发起了一波上市热潮,2016年至2017年期间共5个农村商业银行成功上市。

“数字+”模式打造“秒贷”服务新样板

“数字+”模式打造“秒贷”服务新样板

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103“数字+”模式打造“秒货”服务新样板富阳农商银行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探索出一条“数字+营销”“数字+服务”“数字+管理”的发展新模式,推动普惠金融和“秒贷”服务向纵深发展近年来,立足浙江省数字经济高地,如何打造全新普 惠金融线上平台,加快线上贷款发展步伐,成为浙江农信亟 需解决的问题。

浙江富阳农商银行作为数字化转型和“浙里 贷”业务试点行社,从生搬硬套到因地制宜、从盲目试点 到结合实际、从不断模仿到特色创新,在不断优化调整中 找到了自己的坐标定位和发展路径,探索出一条“数字+营 销”“数字+服务”“数字+管理”的发展新模式,从而推 动普惠金融和“秒贷”服务向纵深发展。

数字+营销:探索“秒贷”模式的发展之路富阳农商银行积极借力“最多跑一次”和“放管服”改革东风,深化数字化转型和零售银行转型,与政府部门联 动,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数据支撑、丰富产品体系,实 现批量获客,为“秒贷”发展奠定信息基础。

大数据对接,拓宽信息共享渠道。

目前,各家银行都搭 建了自己的信息共享渠道,信息呈现多、杂、粗的状态,只 有选择正确、有效、真实的数据才能助推业务的发展。

富阳 农商银行积极对接区农业农村局,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创建农户小额普惠贷款信息库,将区农村农业局、乡镇、村 级信息全面融入富阳农商银行核心数据库,形成户籍信息、资产信息、负面信息、荣誉信息、中间业务信息、存贷款信 息等不同维度的信息库。

同时,着力打造一支“内部员工+ 客户经理+普惠金融联络员”的多层次营销梯队,以客户经 理为中心,连接内部其他员工和外部普惠金融联络员,由内到外、由点到面拓宽农村市场渠道。

配套上线普惠金融联络 员线上服务平台、贷款线上预约平台,助力“普惠贷”增户扩面,累计招募特约联络员19名、特邀联络员781名,由普 惠联络员推介贷款3846户。

大数据赋能,不断丰富产品体系。

近年来,随着市场 竞争加剧、大型银行服务下沉,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在不 断“蚕食”农信机构现有客群的同时,也在“侵蚀”着农信 机构未来的目标客户——年轻客户。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

Financial View金融视线 | 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57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李冰云齐河农商银行 山东德州 253100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理财形式促使人们的理财观念、理财方式和消费习惯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传统的现金支付转变成电子支付,人们甚至习惯了使用电子银行进行汇款、转账等业务;以往的实体购物也转变成网络购物,使人们享受到方便与快捷。

传统银行因此而受到较大冲击。

农村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遍布城乡,为了积极应对这一变化,持续扩大原有客户群体,为新老客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必须要全面分析自身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积极探索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策略,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与相互促进,从而维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互联网金融不仅可以实现实体金融的所有功能,例如投资、存汇、兑现、理财等等,而且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平台优势和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优势,使实体金融的运营模式变得更加完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大幅提升。

顾客无需亲临银行网点或柜台,即可在移动终端上自动完成多项金融业务。

在享受金融服务的同时,享受到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便捷。

(二)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在我国,互联网金融虽然起步时间相对较晚,但却呈现出非常惊人的发展速度,其功能应用也已经非常广泛。

目前,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支付功能。

互联网金融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支付模式,比如,阿里巴巴、腾讯等诸多知名的互联网企业都开创了自己的互联网支付方式。

具体而言,互联网支付就是互联网企业在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允许进行第三方支持的许可之后,客户便可以使用移动终端完成电子支付。

近些年来,伴随着电子支付便利性的大幅提升,各大商业银行也开始在互联网电子支付方面有所涉猎。

二是P2P网络借贷业务,这项功能在互联网金融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国内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与改进措施

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国内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与改进措施

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国内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与改进措施作者:汤永杰来源:《时代金融》2021年第21期自普惠金融纳入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之后,此概念逐步成为我国金融领域发展的重要目标。

我国农村金融基础相对薄弱,农村普惠金融也是我国金融事业发展的重点,但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因此具体工作的落实举步维艰。

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迅速崛起,给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农村金融发展的风险。

[1]本文以互联网金融发展为主要写作背景,重点介绍了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需要做出的一些改进措施。

一、前言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最早在联合国的小额信贷推广过程中得以呈现,之后逐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自这一概念传入国内以来,政府一直都保持着对其相关事业的高度重视。

目前,普惠金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农村金融是“三农”问题得以改进和发展的重要突破点,其市场规模较大,有着较为长远的发展潜力,农业贷款也常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同比增長率。

[2]但是,农村金融市场的整体规模存在着不小的缺口,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农村信用环境尚不健全,相关的法律法制体系也未能得以完善,这使得涉农贷款出现了较高的不良率,严重阻碍了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

当下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以移动支付、大数据分析为依托的互联网金融为传统金融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现代互联网金融科技不仅使得农村的金融生态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金融对于农村的地域歧视,令城市的富余资金得以回流农村,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

有了互联网金融的应用,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识别相关农户的信息,对信用有更为直观的把控,从而控制好银行贷款整体不良率。

二、农村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逻辑分析(一)农村惠普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金融机构覆盖率相对较低。

农信社向农商行转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农信社向农商行转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农信社向农商行转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以“农信社向农商行转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金融业越来越受到重视。

同时,金融机构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国家和政府也在不断推进金融业变革和改革。

在新一轮金融改革中,农信社向农商行转型无疑将成为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农信社向农商行转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在本文中,将分析农信社向农商行转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农信社向农商行的转型。

首先,农信社向农商行转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变化。

由于农商行作为金融机构至今不断向市场化的轨道发展,其机构和管理体制会面临变化,例如法人架构、股东管理、经营管理等都会有所转变,而农信社本身就存在着历史性的不足,急需通过更新换代顺应市场发展。

因此,农信社在转型期间需要权衡制度合理性和有效性,重组机构架构和改善管理体系,使其能够适应市场化发展。

其次,农信社向农商行转型可能遇到的问题还包括风险控制能力的变化。

受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风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农信社在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风险管理挑战。

特别是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而言,由于来源不可靠、数据把握不到位、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原因,其风险防范能力非常弱,容易出现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等问题。

因此,在转型期间,农信社应该重点提升风险控制能力,提高系统的完善性,建立完善的审查机制,制定合理的政策和制度,加强三类资本的管理和储备,以期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

再次,农信社向农商行转型过程中也会面临财务状况调整的挑战。

由于农信社存在太多的投资股权、担保等,另外由于历史和传统原因,农信社内部资产结构和财务状况比农商行更为复杂,因此财务调整将是转型过程中的难点。

在财务调整过程中,农信社需要重新组织和完善内部财务状况,加强资产质量控制,以及建立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以保证其在转型过程中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互联网贷款对金融结构的影响浅析

互联网贷款对金融结构的影响浅析

互联网贷款对金融结构的影响浅析李红霞(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宁夏银川750001)摘要:近年来,我国金融发展与互联网科技不断融合,推动商业银行大量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对金融机构发展、金融结构、区域金融运行等的影响日渐凸显。

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的三种模式,梳理了监管部门关于互联网贷款的监管思路和要求,深入分析了互联网贷款对金融结构产生的六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建立互联网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建立互联网贷款宏观审慎监管制度、鼓励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互联网直贷业务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贷款监管金融结构[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1X-2020(11)-0047-042020年7月,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对外发布了《商业银行 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金融监管部门首次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进行全面规范。

暂行办法对互联网贷款进行了定义,是指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基于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和风险管理,线上自动受理贷款申请及开展风险评估,并完成授信审批、合同签订、贷款支付、贷后管理等核心业务环节操作,为符合条件的贷款人提供的用于消费、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的个人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近年来,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互联网贷款,据有关部门统计,互联网贷款规模超过了2万亿元,不仅参与互联网贷款的商业银行,其自身的经营管理发生明显改变,而且对整体的金融运行形成冲击,本文对互联网贷款的深远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互联网贷款的主要模式目前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贷款,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联合贷款模式。

主要是城商行、农商行、农信 社等传统的小型银行,与前海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等新型民营银行合作,前者提供资金,后者提供贷款平台,二者联合针对同一贷款客户发放的贷款。

联合贷款双方均是持牌机构,具有放贷资格,传统银行具有资金优势,新型民营银行具有大数据平台的客户、风控、贷后管理等优势,二者优势互补,具有较强的合作意愿和基础。

互联网金融模式对农村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金融模式对农村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金融模式对农村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金融模式逐渐成为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传统金融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农村商业银行。

互联网金融模式给农村商业银行带来了一系列机遇和挑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分析。

农村商业银行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村居民和农村小微企业。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使更多的农村居民和小微企业能够获得更便捷、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风控手段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为农村商业银行拓展市场和提升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但与此互联网金融模式也给农村商业银行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比如面临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竞争压力、客户流失和资金外流等问题。

农村商业银行需要认真研究和分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对自身的影响,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服务模式,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

互联网金融模式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第一个影响是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普惠性。

传统金融机构由于受限于地域和资源,往往难以为农村地区的居民和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客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金融交易和查询,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互联网金融模式也为农村商业银行拓展服务对象和市场空间提供了新的机遇,使得更多的农村居民和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的红利。

互联网金融模式提升了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传统金融机构依靠传统的人工服务模式,服务效率低下,往往需要客户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互联网金融模式采用了自助服务和智能化风控技术,可以帮助农村商业银行提高服务效率和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风控技术,农村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客户粘性,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新形势下农信社服务三农面临困境解决思路

新形势下农信社服务三农面临困境解决思路

-新形势下农信社效劳三农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思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的开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改善农村金融效劳,增加涉农资金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

特别是农信社的支持,更是尤为重要。

但受制于经营环境及农信社自身经营能力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农信社在效劳三农和地方经济开展方面存在着一些"心有余而力缺乏〞的困境,亟需加以解决。

一、当前农信社经营面临的困境〔一〕农村金融市场固有的高风险。

一是农信社以"三农〞为主要效劳对象,但随着农民大量进城,"有农村无农民,有农地无农业〞的现象日趋普遍,农信社的市场主体发生变化。

二是农业是弱势产业,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制约,在农业保险机制及补偿机制未建立健全的情况下,农户的还贷能力难以保证,信贷风险较大。

三是农村交通、经济开展相对滞后,信用体系及法制建立不尽完善,农信社经营管理本钱普遍较高,经营较脆弱。

〔二〕新型农村经济模式酝酿新的风险。

当前,农村经济环境和条件已发生显著变化,农业专合组织、订单农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共同开展,这一方面为农信社的经营绩效提高创造了条件,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些新的信贷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复杂多变,如果市场预测不准、经营管理不善、缺乏长远规划,或遭遇自然灾害,或舆论影响,就会造成产品减产或滞销积压,甚至亏损破产,例如前两年的绿豆、大蒜等过山车一样的价格变化,就有可能使曾经作为信贷支持的亮点演变为风险点。

〔三〕同业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竞争压缩开展空间。

近年来,为破解农村金融竞争不充分问题,国家以积极的政策引导,农村金融生态发生重大变化,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丛林竞争法则直接拷问农信社的生存能力、市场份额和可持续开展能力。

一是国有银行从"集体撤离〞到"集体返乡〞。

在这场浪潮中,邮政储蓄银行定位"为城市社区和广阔农村地区居民提供根底性金融效劳〞,并改变只存不贷的传统,以及"爱富不嫌贫〞、"抓大不放小〞的市场理念及小额贷款业务的推出,与农信社"短兵相接〞,直接影响着农信社的业务经营和市场份额;农业银行高举着"效劳三农〞的大旗,成立"三农事业部〞,义正言辞地回归农村金融市场"掘金〞。

论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路径分析及对策——以珠三角某农商银行为例

论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路径分析及对策——以珠三角某农商银行为例

摘要:“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准确方向,健全合适农业农村特色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根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从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本文立足农村金融领域,从现状及问题出发,以农村金融发展为切入点,以珠三角某农商银行为例,分析其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方面的举措,并对下阶段该行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提出建议对策,为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金融;存在问题;路径分析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农业优惠政策,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课题。

十八大期间,“三农”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农民收入持续提升、民生全面改善、脱贫攻坚获得关键性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党十九大报告指出的重要论断。

换句话说,“三农”问题虽然在努力下取得一定成效,但当前城市与乡村发展不均衡、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些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更大成就,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

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农村金融服务是其支柱力量和有力支撑。

要不断加强农村金融创新,充分利用金融科学技术给“三农”提供“源头活水”,让优质金融服务和产品成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力量之源,适应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乡村振兴目标实现,本文在剖析当前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珠三角某农商银行在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实践为出发点,提出下一阶段该行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策略建议,以期在促进农村振兴工作中农村金融力量如何参与推动提供参考。

湖南省农商银行应用金融科技服务 “三农”的问题研究

湖南省农商银行应用金融科技服务 “三农”的问题研究

湖南省农商银行应用金融科技服务 “三农”的问题研究肖雅文(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摘 要:依据湖南省农商银行运用金融科技针对“三农”领域提供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典型案例,研究湖南省农商银行应用金融科技服务“三农”的现状,结合湖南省农商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的实现条件和外部环境,剖析湖南省农商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支农存在的局限性,探寻湖南省农商银行有效运用金融科技支农的路径,有针对性地提出湖南省农商银行支农效率提升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升湖南省农商银行支农能力、帮助农户获得融资,进而更好地开展农户生产经营活动,发展农业,不断地提高农户收入水平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农商银行;金融科技;“三农”服务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积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聚焦“三农”领域,多次强调要积极拓展金融支农空间,加大金融服务“三农”力度,进行金融创新,“三农”金融领域相关的政策也愈发具体和精准,而如何在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助推金融支农全面开展更是提出了新的课题。

湖南省一直坚持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的系列部署,湖南省各农商银行都深入持续开展金融支农服务,为农村金融注入活力,农商银行网点分布广、涉农投放大、有天然获客优势、普惠金融服务贡献突出,是支农金融主力军。

而在外部竞争加剧,内部又存在单体小、业务单、风控弱、基础薄等劣势的情况下,农商银行正以金融科技作为新的发展动力引擎,借助互联技术、物联技术、安全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金融科技底层技术变革传统金融服务固有思维,实现服务流程业务产品的开拓创新,有利于推进金融支农服务的信息化,对“三农”金融服务进行赋能,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国外对于金融科技驱动银行发展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且体系较为成熟,主要集中在金融科技对银行的影响、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两个方面。

一方面研究了金融科技与银行发展变革的关系,Julapa J ,Catharine L认为金融科技在塑造银行业的格局方面越来越重要,金融科技技术进步、大数据的使用就促进了银行线上贷款的发展,使得消费者获取融资更为便利;另一方面探讨了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在突破技术约束方面的优势,Bömer和Maxin对德国14个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案例进行了研究,发现银行与新兴科技公司合作更能补齐自身金融科技研发能力不足的短板,提高金融服务能力,而国内学者对于农商银行应用金融科技服务“三农”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影响机制、发展路径、风险防范三个视角展开的,一是围绕金融科技对农商银行“三农”服务积极作用的解读,孟娜娜,粟勤认为金融科技会通过技术溢出机制影响银行业竞争,进而给传统银行金融带来“鲶鱼效应”,有利于农商银行突破“现实困境”,发展金融服务“三农”;二是关于农商银行如何运用金融科技开展“三农”服务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路径,任军远认为金融科技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农商银行要积极利用金融科技改变、优化传统技术架构,促进业务创新升级,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支农效率;三是针对农商银行应用金融科技服务“三农”所面临风险的对策建议,於勇成,赵阳认为金融科技的“数字化、网络化”等特性也扩展了风险传导的路径,提高了风险扩散的速度,农商银行要规范互联网金融平台、建立完善的风险保障体系,加强金融科技的风险防范。

县域农商行移动金融发展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

县域农商行移动金融发展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

县域农商行移动金融发展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刘晓明【摘要】移动金融技术发展对于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促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盐城县域农商行移动金融发展为样本,从移动金融业务开通、客户规模、要素投入和业务创新的角度刻画了县域农商行移动金融快速发展的现状,同时也剖析了农村移动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农村覆盖面较低、个性化移动创新尚未真正起步、资金投入不足、盈利模式不清晰和人员队伍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拓展农村市场、加大移动金融创新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和实施科技人才战略等政策建议.【期刊名称】《金融科技时代》【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3页(P52-54)【关键词】移动金融;创新;农商行【作者】刘晓明【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盐城市中心支行【正文语种】中文一、县域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特点截至2014年末,盐城农村人口约303.7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7.4%;其中外出农民工19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4.4%。

长期以来盐城市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据初步统计,截至2014年末,盐城市农村地区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66 997户,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135.70万户;农村地区共发行各类银行卡49.97万张;布放转账电话(即电话POS)5 417台;助农取款服务点合计超过1 272个,覆盖行政村超过992个;全市共为148万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并对其中103万农户进行了信用评定,已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中获得信货支持的近85.24万户,货款余额1 372.83亿元。

盐城市县域农商行移动金融业务起始于2013年,由江苏省联社统一推广应用。

经过2年的快速发展,各农商行的移动金融业务已吸引了一定客户群,使用习惯和使用文化也在逐步形成。

2015年1-6月,盐城市县域农商行签约客户71.75万户,累计实现交易量1 018.98万笔、交易金额566.92亿元,分别较2014年同期增长207.8%,342.4%和173.2%。

互联网金融模式对农村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金融模式对农村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金融模式对农村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分析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利用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业务活动的一种模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它对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商业银行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分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推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

1.促进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加速了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为农村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

传统金融产品多以存贷为主,而互联网金融则将金融服务拓展到了更广泛的领域,包括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等多种形式。

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模式,推出更多符合农村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村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2.改善金融服务体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农村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先进的金融科技支持,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农村居民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金融服务,无需到柜台排队办理业务,大大方便了客户体验。

互联网金融还为农村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多数字化服务和智能化工具,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扩大业务范围传统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局限在当地乡村,难以拓展到更广泛的地域。

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使得农村商业银行能够通过互联网渠道开展更广泛的业务。

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打破地域的限制,拓展业务范围,实现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如何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推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1.加强金融科技投入农村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性,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

通过引进先进的互联网金融技术和平台,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提升客户体验。

还要加强对员工的金融科技培训,提高技术应用能力,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需要。

2.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农村商业银行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出符合农村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有效策略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有效策略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有效策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了金融业的新趋势。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服务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在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将互联网金融业务与农村金融业务相结合,以满足广大农村客户的金融需求,已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等多种服务渠道。

通过互联网渠道,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为广大农村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例如网上开户、网上支付、网上理财等服务。

这不仅可以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还能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二、加强互联网金融安全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伴随着风险和挑战,比如网络安全问题、信息泄漏等。

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时,必须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安全的保障。

这包括加强技术投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客户信息保护等方面。

只有保障了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三、拓展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需要不断拓展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比如推出线上贷款、线上理财、线上支付等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还可以结合当地的优势产业,推出农业金融、乡村旅游金融等特色产品,满足农村客户的特定需求。

四、加强互联网金融营销和推广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时,需要加强互联网金融营销和推广,提高农村客户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和接受度。

可以通过宣传推广、客户教育、活动营销等多种方式,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粘性。

也需要加强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客户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意愿和使用率。

五、加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需要加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发展,实现线上线下的互补和共赢。

探索智慧银行建设开启金融服务新模式

探索智慧银行建设开启金融服务新模式

探索智慧银行建设开启金融服务新模式近几年,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网、人脸识别、大数据、AR/VR 等各种创新技术高速发展,全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由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构成的高度数字化时代。

而数字化浪潮则将金融机构带入到了由线上支付、互联网巨头以及其他金融科技创新企业共同竞争的新金融生态圈中。

伴随着数字化成长起来的80、90、00后等年轻人,已经习惯了“可以不带钱包,但一定要带手机”的移动生活方式,这些人正逐步成为社会消费的主力,以现金为支付手段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少,以电子化手段完成支付的应用场景则越来越多;通过传统媒介营销的场景越来越少,建立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智能营销场景越来越多。

在这种大背景下,四川农信在2018年的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合规银行、智慧银行、主力军银行建设目标,将智慧银行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省联社党委基于当前形势,对四川农信未来发展方向所做出的科学判断和重要决策。

而就农商银行而言,如何适应这场“智慧改革”,抓住发展机遇,围绕“智慧网点+智慧金融+智慧管理”等战略主题,打造农商银行的专属“智慧银行”,发展农商银行的个性金融服务,是我们目前急需思考的问题,在此,作者以隆昌农商银行为例,浅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智慧银行的概念及其具有的优势智慧银行是指运用信息和通信等创新技术和人类智慧,打造的具有“智商”的银行,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通俗来讲,智慧银行就是指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对传统金融服务体系包括产品、流程、渠道、运营、营销、风控等进行智能化改造,重塑银行在信息和信用中介方面的主导地位,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金融生态圈。

其具有的优势:与传统银行网点相比,智慧银行在商业模式、业务模式、运营模式、盈利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转型创新,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设计,专注于改善客户的整体体验。

一是通过使用智能终端等科技手段,广泛提升服务的可触达率和覆盖率,实现智慧交互、智能感知,增强银行与客户的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信社农商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探索——摘自《农村金融》颠覆与焦虑,我们注定要在互联网N.0时代中忧虑前行。

我们在思考,我们在前行,正像2014年初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各行各业的企业家对互联网的思考,在开放互联的时代比的是谁更开放更灵活更快速!快一步且一直快才能吃肉,一时快喝汤,慢一步汤都没得喝。

如今拥有数亿网民的互联网就已经形成一种由无数信息组成的新型生态环境,由其孕育产生的诸多创新服务和经济形态,对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产生着巨大而有持续的冲击,尤其是零售、物流、通讯以及金融等行业。

随着互联网公司推出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市场上的野蛮生长,各家商业银行都在不断创新和优化自己的金融产品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在不同的领域推出了相应互联网金融产品,然而针对农信社、农商行尚未有可借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为此下面就如何建设符合农信社、农商行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探讨。

银行的互联网试水当前各家银行都在不停的试水互联网金融,大家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和定义也不一样。

下面通过分析比较典型的几类互联网金融模式,以便为后续的模式探讨提供基础。

一是电商平台,银行通过建立电商平台来获取商户和消费者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并通过“三流”进行分析并向商户和消费者提供金融产品及服务,如工行的“融e购”电商平台、建行的“善融商务”平台、交行的“交博汇”网上商城等。

二是投融资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信息见证服务,实现资金供给和需求者间对称的信息、资金交互,如招行的“小企业e家”金融服务平台。

三是直销银行,不依托实体网点,不发放实体银行卡,通过电子渠道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打破时间、地域、物理网点、行业间的限制,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存贷款价格及更低的手续费率,如民生银行的直销银行。

四是银银平台,通过银银合作平台来实现和扩大自己的互联网金融,来提供自身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种模式的基础是双向共赢,比如兴业银行加载了理财门户的银银平台、平安银行的“金橙•行E通俱乐部”。

小型银行之窘而在这一波潮流中,小型银行是受影响较大的群体。

2013年很多的小型城商行利润都大幅下滑。

农信社、农商行虽然由于其扎根农村的特色暂时没有收到很大的冲击,但也有一种“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感觉。

农信社、农商行一般都是采取小法人大系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在省级法人下设置二级法人,二级法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县域经济为主要经营活动的农信社,以区域特色为根基,为提供区域支柱和特色产业的金融服务,由产业特色决定业务发展方向,其目标是以区域特色产业为基础面向围绕企业链全方位的客户和供应商,其特点是与本地客户合作相对紧密,认可度高;第二种就是以中小城市为主要经营活动的农商银,以本城市为基础,服务于本地的财政、税务、大企业(多半有大企业控股)及上下游企业,面向于本地市民和核心企业对应的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面对大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区域性城商行的激烈竞争,这些地区客户可选择余地大、粘性相对较差。

前者主要在县域相对经济发达程度较低,面对其他大行、股份制银行及互联网企业的竞争比较少,政策优势明显,更加注重本地化,而后者来自各个方面的竞争压力更充分、无政策优势、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

农信农商如何融入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对金融行业的冲击已经是共识了。

原先银行并不在意的第三方支付已经挑战了银联,侵入了银行的存贷核心领域。

虽然3月13日人行叫停了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但创新不会止步。

面对这样的趋势,农信社、农商行应该如何应对呢?总体来讲可以分为:数据信贷、平台和合作。

数据信贷构建地头优势如上所述,银行在搭建电商平台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商家和消费者的数据,而农信社、农商行又不可能像大行那样通过建立电商平台来获取数据。

那么还有通过哪些渠道可以获取到信贷数据,通过信贷数据向企业提供金融服务:1. 与成熟的电商平台合作农信社、农商行通过与成熟的电商平台进行合作,然后由电商平台来提供数据。

农信社、农商行来提供金融信贷服务,这样做的优点是能够快速的获得数据,但是缺点是成熟的电商平台已经建立了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并且随时有停止供给数据的可能,同时与农信社、农商行合作意愿不高,由于县域的客户可能无法为电商平台提供优质客户。

因此,我们需要挑选一些恰当的电商平台,成为客户和电商平台间的中介者。

以农信社、农商行的特点,C2B平台就是一个好的选择,如2013年风头正劲的本来生活网带火了C2B。

而农信社、农商行则有大量的优质农户资源。

类似的如生鲜平台、农场合作经营、作物委托种植,这些都是农信社、农商行的优势领域。

2. 与专业的数据提供商合作农信社、农商行通过与专业的数据提供商进行合作,数据的来源、风险控制、准确性由数据提供商来保证,银行通过提供金融服务作为切入口。

随后努力成为数据提供商的资金托管行,以及提供类金融服务。

通过对专业的数据提供商合作可以快速的切入数据信贷领域,但也需要根据自身的能力适时介入数据信贷业务,其中包括:商户POS信贷、个人储蓄账户的信用贷等业务。

缺点是:专业的数据提供商的整体营销及资金投入相对较落、技术及风险把控能力较差、影响力度不够。

3. 与本地核心企业或商品交易平台合作通过与本地的核心企业合作,从核心企业中的ERP中获取交易数据。

从上下游企业的金融服务入手,然后通过向上下游企业提供理财、会计等综合服务。

这样做的优点是能够为核心企业培育更优质的商圈,同时提升上下游企业的综合能力。

缺点是需要得到核心企业的支持,同时需要平衡好与核心企业或交易平台的利益。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农信社、农商行应该主动找好定位,敢当企业的金融解决供应商,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存贷业务,更要把支付、卡、结算、资金管理等各种工具用好用活。

4. 以网点为中心建立半径综合服务圈农信社、农商行,特别是服务县域经济的的农信社、农商行,有着天然的客户资源优势和网点优势,有地缘人缘优势,占有地利人和的优势,如果能够准确定位市场,发展的空间很大。

可以考虑网点为中心建立半径综合服务圈,开展移动服务。

由于一般同类的商户都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和认知类似。

贴近客户的网点对客户比较熟悉、风险洞察成本相对较低,开展精准营销也更容易。

如能针对特定商户,通过共性金融需求的识别,把他们引导到线上,提供端到端的线上线下闭环服务,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控制风险。

如针对专业市场,部署结算使用的POS机具,有利于资金流信息的收集。

针对合作社,提供股金托管和结算。

针对土地流转,提供土地账户和法律咨询,这些都可能是切入的领域。

平台建设推动合作共赢1.与成熟的销售平台合作农信社、农商行通过与成熟的销售平台,例如:淘宝理财平台、银银平台等,然后通过成熟销售平台的高流量来带动本行的直销银行信贷成品的销售;这种合作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发挥成熟销售的导流优势,实现金融产品的高销售量。

缺点在于中间的销售提成过高,且没有得到相应的沉淀资金。

同时没有自身的技术积累,为后续的客户及业务拓展提供技术保障。

农信社、农商行通过与成熟的销售平台,例如:淘宝理财平台、银银平台等,然后通过成熟销售平台的高流量来带动本行的直销银行信贷成品的销售;这种合作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发挥成熟销售的导流优势,实现金融产品的高销售量。

缺点在于中间的销售提成过高,且没有得到相应的沉淀资金。

同时没有自身的技术积累,为后续的客户及业务拓展提供技术保障。

农信社、农商行通过与成熟的销售平台,例如:淘宝理财平台、银银平台等,然后通过成熟销售平台的高流量来带动本行的直销银行信贷成品的销售;这种合作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发挥成熟销售的导流优势,实现金融产品的高销售量。

缺点在于中间的销售提成过高,且没有得到相应的沉淀资金。

同时没有自身的技术积累,为后续的客户及业务拓展提供技术保障。

2.发展直销银行,代理后台各类产品农信社、农商行通过自己的科技力量建立直销银行体系,建立电子账户面向全网客户提供服务。

然后通过直销银行的电子账户体系,带动全行的公司业务发展。

突破商行物理网点的局限性,来实现行内业务的快速发展。

同时,积极合作,快速引入各类业务,如黄金代销、证券零佣金业务、农产品期货、代销理财产品等。

3.建立小型垂直电商建立小型的垂直电商平台,上面的商品和服务主要以当地的特色为主。

发挥本地产业链的优势,以特色电商平台为突破口实现小平台大数据的商圈设想,通过搭建垂直电商平台为获取当地商户和居民的消费数据。

为商户和居民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为开展社区银行奠定基础。

4.金融超市和社区银行建立以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金融超市和社区银行,结合综合服务提供商的优势。

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其中包括:金融、会计、法律、人事等服务。

使得中小微企业在该平台上能够获得企业经营时所需的所有服务,通过综合服务掌握企业的数据。

反过来为平台的客户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当下的思考农信社、农商行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时的准备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首先,知己知彼,建立学习研究小组,定期汇报和总结,把握市场动态,收集研究市面上已经有的方案的收集,早做准备,适机快速介入。

其次,重点突破,选择条件成熟的地区进行调研,找出区域性优势,结合和分析运营数据,对风险、困难进行评估选定业务模式,从特定的具体的业务模式入手逐步落实相应的业务准备;第三,完善我行基础平台,并推动架构整合。

注重银行的架构简洁性,并积极规范外部接口以便更易与第三方对接,开展数据治理,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来推动平台建设;第四,可以选择与其他银行进行银银合作的方式;同时,可以发挥小法人大系统的优势,区域互补,以点带面小额流动分散的特点在其他行无法或不能切入的点进行定位和精准服务。

其他方面,完成业务规程和落地行的确定,通过与落地行落实业务规程中的信贷政策(若有)制定,人员的储备等;最后,制定市场推广计划,在不同的阶段完成市场推广的策略。

思维转变了,劣势就会成为优势。

互联网的营销和运营模式中,农信社、农商行要以农户、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和城乡居民为基础客户群,以小微企业为成长客户群,以规模以上成熟客户为黄金客户群,以平台化的营销模式提升竞争能力。

农信社、农商银行可借鉴他行并建立自己的网上平台化销售模式,销售理财产品、开展约期存款,授理贷款申请。

同时,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到生态系统中的数据开放和共享,建立客户贷款业务的数据模型,由客户的实际数据来测算资金需求、还款能力和风险状况,提高业务质量和办理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