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分析

市场营销10(2)班:李Y

进入21世纪,中国的纺织服装工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历史任务下,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资源,取得了大发展,有人将这十年称为“黄金十年”。

中国纺织服装在两个市场资源的驱动下,市场活力非常充分,纺织服装的三大地位——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产业有了更加进一步凸显。

一、出口与内销的“黄金十年”

(一)出口:“量”成倍增长、“质”不断飞跃

过去十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对我国的出口创汇、进口能力的增强等都做出了突出贡献。的确,从宏观数据上来看,这十年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用“飞速”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2003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为804.84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8.36%;等到了2011年,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已经达到了2541.23亿美元,实现了成倍增长。

2008年虽然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但我国在纺织服装出口总额上依然保持增长——2008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为1851.65亿美元。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的外贸企业。特别是具有十足活力的民营纺织企业在这十年间如雨后春笋般的大量涌现。我国民营企业纺织服装出口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且呈现大幅增长之势。2010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纺织品服装1008.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8.8%。2011年,民营企业出口地位进一步提升,出口额达1385.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5.9%。

不仅体现在量上,这十年间,更大的变化是内在“质”的飞跃。外贸企业开始越来越向中高端领域进军,改变原有的OEM为主的低成本、低附加值的出口方式,通过无形资产——品牌价值来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二)内销:消费结构不断提升、品牌消费势不可当

纺织服装产业是民生产业,它对国内市场的供给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纤维消费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我们的国内市场销售一直是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支撑。这十年来,我们的内销比重是不断提高的。如果按照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的内销产值来看,已经占有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总产值的80%左右,可以说,越来越多的产品正不断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十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出口市场飞速发展的同时,内销市场也呈现出一片繁荣。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纺织品服装类商品销售额达3627.3亿元;2006年,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与针纺织品批发零售额达到6459亿元。

2006年中国城镇、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分别达到902元和168元,同比增长12.56%和13.08%,尤其是农村居民衣着支出增长自2005年开始首次超越GDP增长率;而到了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已经达到了1674.7元,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也呈大幅上升之势。

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内销市场更是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购买成衣7.7件,农村居民人均2.7件。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衣着类共8564亿元。2008年1-10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达21303.24亿元,占销售产值的比重达76.50%,产销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内需拉动行业经济的作用日趋变强。我们看到:在全球金融海啸、消费需求下降的背景下,中国的纺织服装市场是稳定的,消费是逐步上升的。这一难能可贵的事实说明,纺织服装产业是朝阳产业,满足国内市场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是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

这十年中国内销市场的变化还体现在对家纺和内衣这两大品类的消费激增上,这也是中国居民消费发生结构性变化的一个有力佐证。因为只有当全社会经济水平和消费观念提升到一定水平和阶段时,家纺和内衣的消费需求才会大幅增加。

二、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现状

(一)区域布局优化

根据Kilduff提出的世界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五个阶段,即维生阶段、起飞与快速增长阶段、多样化与整合阶段、向高附加值转化阶段和创意与虚拟整合阶段,中国不同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阶段如下表表格1所示,西部地区处于起飞阶段,中部地区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而东部沿海地区处于多样化与整合阶段,上海和北京等时尚都市则处于向高附加值转化的阶段,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发展特征。

表格1中国不同地区纺织服装业发展阶段

东、中西部地区的差异化特色定位也不断明显。东部地区引导资源向高端领域转移;主要发展高端纺织服装制造、推进中心城市都市产业建设;中部地区逐步完善产业制造体系,主要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新的产业集群、加强生产性服务业;西部地区着重发展特色产业,加快资源优势转化、发展民族艺术和民间工艺特色、发展专业化特色物流服务业、发展边贸加工区;东北地区适度发展优势产业,如麻类产业、碳纤维等化纤产业、服装加工和袜业等。

(二)产业结构分析

伴随着产业结构的积极调整,2009年服装、家纺和产业用3大终端消费比重从2000年的68:19:13提升至50:31:19。2010年1-6月,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出口金额达到26.02亿美元,同比出现较大增长,达到52.34%,出口均价为2.43美元,同比增长8%。总体上呈量价齐升的良好态势。

其次一个显著的发展趋势是,产业用纺织品将成为融合纺织和新材料的新型现代产业,成为纺织工业的新经济增长点。产业融合对于纺织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价值融合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新经济增长点的出现,同时有利于纺织服装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合理化。不断融合的产业边界,将为开拓纺织领域内的新兴消费需求拓展广阔空间。

(三)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全球产业网络中的地位

中国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完善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从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到服装缝制,包括纺机及服装辅料配件的生产,但弱于设计生产研发、服务贸易、品牌营销和零售。在全球商品链中,中国强于生产却弱于流通,强于产品弱于品牌,强于单品加工弱于系列设计和商品策划,缺乏主导权和价格权。在全球价值链中,中国只获得很小部分加工附加值,而服装及终端产品十分之九的附加值被设计师品牌、零售商和服装品牌拥有者占有。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中国是最大的原料、设备和中间产品的进口国,如棉花、羊毛、纺机、染化料,中国还是潜在的终端产品的大市场。

(四)中国纺织服装业的SWOT分析

表格2中国纺织服装业的SWOT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