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在学生的起点上

合集下载

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复制”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出现了“形似神散”、“虎头蛇尾”的现象,往往是教师上课开始很让人激动,课中是云里雾里,课后感叹“学生会这样回答真没想到”。

分析原因,其一是我们的教师已习惯于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毫无准备的学生,牵着学生走,而课堂一旦出现生成,教师就无以应对;其二是教师只注重“搬动”,而不重视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即“学习起点”。

把学生带到哪里,首先应知道学生现在在哪里。

因此,作为教师要正确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以及听的课例作如下阐述:一、教学设计要充分研究学生教师设计时,我们常常会这样:让学生“知道装不知道,懂装不懂”。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起点的分析,所设定的学习起点只是教材的逻辑起点而并非是学生的现实起点。

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

1、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严密的学科,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我们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分析教材,做到真正的理解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要细致研究知识间的种种联系,把握知识的贯通和延伸。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联系,把知识贯穿起来,使它们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以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教师准确寻找教学起点的前提,没有系统的教材体系做支撑,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

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由于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底、高、面积的相等关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分析以上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已经对数学的转化思想有了初步的感知——把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知的知识,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利用转化思想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查人韵:教在儿童“学”的起点上

查人韵:教在儿童“学”的起点上

查人韵:教在儿童“学”的起点上
查人韵
【期刊名称】《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年(卷),期】2014()7
【摘要】查人韵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数学教师,副校长.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2011年、2013年两次在“千课万人”活动上作观摩教学。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关键词】“学”;小学数学教师;儿童;优秀青年教师;韵;教育工作者;学科带头人;观摩教学
【作者】查人韵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92.2
【相关文献】
1.教在“学”的起点上--关注学习起点优化课堂教学 [J], 苏佩瑜
2.教在儿童“学”的起点上 [J], 查人韵
3.儿童作文教学应该教在写的起点上 [J], 徐栋
4.教在儿童"学"的起点上
——我的前拼音教学课程开发 [J], 夏霞
5.教在儿童“学”的起点上——我的前拼音教学课程开发 [J], 夏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引导学生在起点上跳一跳

引导学生在起点上跳一跳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事实上,学生最有效的学习应建立在其现实起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这块基石之上。

然而,一些教师往往首先考虑自己该怎么教,而不是考虑学生会怎么学,在教案中很少涉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即使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了分析,也只是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想当然地以为学生应该具有,也就是只考虑了学生“应该的状态”,而忽视了学生“现实的状态”,导致实际教学行为的偏差,产生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l】一位教师教学。

7的乘法口诀”’冈9揭示了课题,个别学生就开始小声说:。

一七得七,二七十四……。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完成准备题:每次加7,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一些学生边填边轻声地念着:。

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

教师教学例l:摆l条小鱼要用几个三角形7摆2条呢7……摆7条呢?这个时候。

大部分学生说:“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三七二十_..…。

教师引导学生摆完小鱼,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最后概括出乘法口诀。

【案例2】有位教师前往某小学送教,上了一堂题为。

一般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课,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口潘洁萍出示:去年植树节,我校三年级同学植树36棵,四年级同学植树棵数是三年级的3倍。

五年级同学植树棵数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少6棵。

师:根搦塞些信息你能提哪些问题?生l:四年级同学植树多少棵?生2:五年级同学植树多少棵7(师板书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J师: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教室里一片寂静)师:根据这些信息还可以提出很多问题:①三、四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②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多少棵?③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植树多少棵?……(师一一板书l师:第①个问题怎么解决?先列出数量关系,再列出算式并计算,然后想一想还可以怎么解答。

教在孩子“写”的起点上——“记一次家务劳动”作后指导实录及反思

教在孩子“写”的起点上——“记一次家务劳动”作后指导实录及反思

教在孩子“写”的起点上——“记一次家务劳动”作后指导实录及反思作者:徐栋来源:《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8年第10期师:同学们,还记得自己写了一件什么家务劳动吗?生:我写的是洗碗。

师:真棒。

生:我写的是一次拖地。

师:拖地你都会,真有才。

这位女同学,你写了什么?生:洗袜子。

师:女孩子,很勤劳,会洗袜子了。

她给作文取个题目,是“洗袜子”。

(生齐读)这个题目不好,对吗?生:不好。

(师出示:《洗袜子,不简单》——胡芳菲)师:作者在哪里?原来是你,请作者来朗读。

(生甜美地朗读)师:芳菲同学真不简单,题目看上去对称,读上去有节奏感。

再读一遍吧。

(生齐读)师:(出示:《大战鸡蛋饼》——洪妍)作者在哪里?请你读一遍。

(生读)师:(出示:《扫地大作战》——张嘉诚)是男孩子写的吗?请男孩子一起朗读。

(生读)师:张嘉诚真了不起,为男生争光。

这两个题目也非常好,适当夸张一下,感觉不一样。

不像有些同学,要么是“第一次扫地”,要么是“第一次做饭”,没有新鲜的感觉。

老师之前带的班也写过这样的作文,猜猜看,会写什么家务劳动呢?(出示:《厨房交响曲》《玻璃洗“脸”记》《洗衣服也快乐》《小小馄饨工》《厨房小碗响叮当》《拖地也疯狂》《洗衣服的快乐》)师:再给你一次机会,给作文重新取题目,你会取什么呢?如果你觉得自己的题目已经很棒了,也可以不“重考”。

(生用1分钟修改题目。

师巡视)生:我原来的题目是“第一次洗碗”,改成了“洗碗大作战”。

师:真棒。

原来的题目70分,现在100分。

生:我原来的题目是“第一次做饺子”,改成了“做饺子,很快乐”。

师:嗯,读上去有节奏感了。

生:老师,我没有改,我的题目是——“‘绿骑士’大战‘黄圣衣”’。

师:你的题目很有新意,写了青椒炒蛋。

只是,第一次读这个题目,有些不懂。

取题目,很重要,要与众不同。

“题好一半文”就是这个道理。

懂了吗?生:懂了。

捕捉小动作师:取好题目,得50分,还有50分哪里来呢?当然是内容。

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

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

的,除课堂学 习这一重要途径外 , 每

3 ・ 5
林小平 : 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
个 人 都 会 不 自觉 地 通 过 其 他 途 径 接 I 解 和 感 悟 。基 于 学 生 的 现 实 经 验 , 理 想一想 , 学过 哪 些 平 面 图形 ? 让
受信息、 积累知识。 学生走进课堂, 』 师 在 教 学 时 , 接 出示 钟 面 图上 的 学生 画 一 个 长方 形 。 同 教 直 样是带着他们各 自的生活经验走进 } 时刻让学生试读 ,对2 O 、 :5 :0 2 2 等学
} 处 , 学 生释疑解 惑 , 助学生把 点 为 帮
例如, 苏教 版教材 第 四册 “ 认识 } 积累的感性经验上 升为理性思考。 这 方 形 。 如 果要 使 长 方 形 的 面积 增 加 ,
l 的课 堂 才 是 关 注 学 生 经 验 起 点 的 可 以 有哪 些 办法 ?学 生经 过 比 画和 想 样
课堂 ,才是更切合学生 实际的课 堂 , 象, 讨论得 出: 可以把 长增加 ; 以把 可
1 话: . 谈 老师今 天早 上5O 就起 { :0 才是 能够做 到有 的放矢 、 高效低耗的 宽 增加 ; 以把 长 和 宽 同时增 加 。 可
床 了。你 们 呢 ?你 是 怎 么知 道 这 些 时 l 堂 。 课
( )+ = 5 ( ) ( )2 15 4 1+ = + 4 () = 2 =

3变化 : 上 面 两 道 填 空题 改 成 . 把 4深 层 探 讨 : 算 比 值 , 们 的 . 计 它
根 据 学 生 原 有 的 知 识 状 态 去 进 行 教 面 的 两道 填 空题 。
比值 有 什 么关 系? 两 组 比 中 蕴含 什 这

教学起点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的

教学起点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的

教学起点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的。

所谓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活动时,原有的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度。

学习起点分为学习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文本、《课标》的规定应该具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把握学习的逻辑起点,可以使教学更有计划性,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

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实际具有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基础。

把握学习的现实起点,可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克服教学中的浅层性。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找不准教学起点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现象较为普遍。

教师在设计教案前必须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新知所必需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学会,哪些知识的获得需要教师的点拨等。

总之,要以学定教,找准课堂教学起点。

一、对教材进行深度把握,探究文路,做到“胸中有书”
一堂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

由于受传统教材观的影响,有的教师把数学设计变成教材的复制,课堂成了教材的“演绎”,缺乏对文体的深度把握,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叶圣陶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可见,深入把握文本是多么重要。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广大教师像艺术家一样精心设计、尽情投入。

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过程,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巨大挑战。

但我们相信,任何一位教师都不会面对这种挑战而退缩,我们的课堂会越来越精彩。

在教学设计中如何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在教学设计中如何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在教学设计中如何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1.在审视教科书中确定学生的知识起点教科书是我们设计教学目标和判断学生的知识起点的重要依据。

教师在处理教科书时,要认识到教科书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及其作用,预设学生应当掌握的内容,提供学生学习该内容的可能,不能仅以教科书作为教学设计的唯一依据,也不能仅仅对教科书作知识层面的理解与把握,而要从育人的角度,充分解读教学内容所蕴涵的丰富育人价值,教师还必须去关注、了解所任教学科在整个学程中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段呈现上的不同,仔细研读所任教课程各个阶段课程标准,加强对要求呈螺旋上升部分教学内容的研究,做好教学的衔接。

2.细致分析学生的现实起点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是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知识和经验具有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所设定的教学起点,要尽量与实际的教学起点吻合。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课标、文本的具体要求对学生的学习逻辑起点有深人的把握。

只有自己站得高,才会把学生带进有效的学习过程。

但是,不少教师对此往往认识不足,思考不深,功夫下得不够。

就说对具体教科书的理解吧,有时只停留在学生差不多的水平上,甚至有时还没有到学生的水平。

因为自己对教科书理解得不到位,造成了对教学起点的定位低。

我们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多是无效劳动而已。

接着便是对学生现实起点的把握。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把握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途径是形成、确立并保持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学生体验到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内部状态,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脑子的学习活动只会带来疲劳。

“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那么学生已经能站在什么高度跳,这就是个教学起点问题。

因此我们在教学准备中必须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从教科书理解上根据起点确定重点,从学情把握上确定教学难点,才能为学生的发展真正形成生长点。

站在学生未知的起点教语文——以《树之歌》为例

站在学生未知的起点教语文——以《树之歌》为例

语文课堂YuWenKeTang教师·TEACHER2019年1月Jan.2019050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戴维·珀金斯说:“无论你有多少现学现用的机会,只有当你以现学的知识为基础,在多元而不可预测的环境下深入学习,学习投入所产生的回报才有价值。

”语文课如何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站在学生未知的起点而教,学生便能更积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才能真正地学有所获。

笔者将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为例予以阐述。

一、以学生的问题为抓手,有梯度地推进课堂发展学贵有疑。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已经成为湖南省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方红小学思维课堂的特色。

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哪里?选择能突破教学目标的问题,去推动课堂发展。

《树之歌》这堂课上,学生提出了十多个问题,如果逐个解决,显然会影响知识教学的系统性,也很难达到思维训练的良好效果。

因此,将问题分类,让学站在学生未知的起点教语文——以《树之歌》为例刘清平摘 要:语文教师应站在学生未知的起点进行教学。

以学生的问题为抓手,有梯度地推进课堂发展;以小组的合作为手段,有宽度地突破教学难点;以学生的未知为起点,有深度地开拓学生思维;以多元的活动为途径,有力度地提高学生热情,这样的语文课堂才充满生命力。

作者简介:刘清平(1977—),女,湖南浏阳人,湖南省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方红小学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本科。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1-1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1-0050-02关键词:教学起点;教语文;学生发展(湖南省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方红小学,湖南 长沙 410205)演讲。

根据课前学案的布置,同学们已在四篇演讲词中任选一段自己深有感触的片段,揣摩了作者的观点、情感以及语言的魅力,录制了自认为精彩的演讲片段,同时加上了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希望能展现原演讲者的风采。

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明明都是优秀的教学活动设计,有的实施得很成功,有的实施到半路就夭折了。

细细分析主要原因,除教师个人因素之外,大多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点的确定不当:或是忽视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或是忽视学生的现实起点。

因为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的不同、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寻找起点,以把握好方向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心理需求不一致,知识储备差异总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

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在进入新课之际,学生学习环境,心情,需求和兴趣起点等等,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不论教学设计多么完美,学生不可能对教学感兴趣,更不可能实现与你的交流与共研。

所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了解:1、课前:做到整体把握有效而实在的课余时间与学生谈话不仅是拉近师生距离,创建和谐课堂的重要途经,也是了解学生已有数学知识储备、又是寻找学生学习起点的重要方法。

说到课前准备,总离不开备课。

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整体把握合适的目标: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笼统的,这就必须与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过程相联系;教学目标分层化,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差异,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确定知识点的不同能力要求,设置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低起点、多层次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层次教学设计。

以学定教 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

以学定教 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

2017.01山西教育·教学教研园地JIAOYAN YUANDI林志芳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这就是说,不管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他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影响其学习的重要因素。

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是学习新知识的起点。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进行充分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总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使教学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活,思维积极活跃,知识技能掌握良好,整个课堂呈现曲折而流畅。

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我们有时将学生看得过于聪颖,容易将问题设计得过难,学生难以进入可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使大部分学生陷入困境,思维受到阻碍,表现出沉默不语,课堂顿时出现冷场。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货比三家》“小数的大小比较”时,针对活动一:判断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我是这样设计的: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教材第4页)。

师:三个文具店各有什么商品,价钱怎么样?(复习小数的意义与读法)哪个文具店的铅笔盒便宜呢?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小数的意义与读法,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后续比较小数的大小作准备。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小组交流。

师:把你想出的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办法。

3.请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有的学生说:“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5.1元。

”有的说:“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所以,4.9元<5.1元。

”有的说:“整数4比5小,所以4.9元<5.1元。

”……在讨论过程中,只要学生的说法是对的,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整个过程,我先让学生根据情境来引出比较小数大小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比较方法。

关注学生起点,提高教学实效

关注学生起点,提高教学实效
认识不足 , 重读 轻 写 . 堂 只进 行 阅读 训练 。 们 错 误 地 课 他
这样既培养 了学生 良好的学 习习・ 又强化 了学生课外 质, 技能的训练 ,还能在课 堂上有重点地开展读 写训练 , 使
课 程 资 源 得 到 挖 掘 , 生 智 力 和技 能得 到 发展 , 堂教 学 课 学 时效得 到 提 高。 2创 新 阅读 教 学 模式 , . 注重 课 堂 技 能 训 练 课本 中的文章都是 经过精心编辑的名 家作品。 它不 但 是 进 行 阅读 训 练 的 好 教 材 ,也 是 习作 训 练 的 最佳 范 文 , 语 文课 堂 开展 读 写 训 练 的 最好 的课 程 资 源。 我 们 是
③你认 为文章运用 了哪些好词好 句。 ( ) 中学 写 ( 3读 主体 活动 ) 。 仿 照 文 章 的 顺 序 ( 写 法 )写 一段 话 ( 者 一 篇 文 或 , 或 章 ) 。 这仅 仅 是 一 个 大致 的过 程 , 并不 是 一 成 不 变的 。训 练 时要充分关注学生技 能的起点 ,追求学生原有知识 、 生活经验和课程 内容的结合 , 有时需要根据 多种情况调 整 。这 个 过程 体 现 了突 出学 生主 体 、 重 实践 的新 课 程 注 理 念 , 习作 训 练 摆 在 了 重要 的位 置上 , 一 种 经 过 整 把 是 合 、 写 结合 的 语 文教 学 的新课 程 。 读 阅读过程 中, 通过师生、 生生互动交流, 阅读欣 赏, 分析理解等实践 活动 ,学生体验和理解 了课文 内容 , 充 分感悟到课文词语的得 '使 用, 3 - 也懂得 了文章的写法结 构。 这时学生有 了短时记忆信息。 我们运用“ 信息处理的 学习理论” 即时激 活“ 时记忆信息” 让“ 时记忆信 , 短 , 短

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城关回小周丽芬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复制”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出现了“形似神散”、“虎头蛇尾”的现象,往往是教师上课开始很让人激动,课中是云里雾里,课后感叹“学生会这样回答真没想到”。

分析原因,其一是我们的教师已习惯于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毫无准备的学生,牵着学生走,而课堂一旦出现生成,教师就无以应对;其二是教师只注重“搬动”,而不重视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即“学习起点”。

把学生带到哪里,首先应知道学生现在在哪里。

因此,作为教师要正确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一、教学设计要充分研究学生教师设计时,我们常常会这样:让学生“知道装不知道,懂装不懂”。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起点的分析,所设定的学习起点只是教材的逻辑起点而并非是学生的现实起点。

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

1、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严密的学科,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我们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分析教材,做到真正的理解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要细致研究知识间的种种联系,把握知识的贯通和延伸。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联系,把知识贯穿起来,使它们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以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教师准确寻找教学起点的前提,没有系统的教材体系做支撑,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

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由于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底、高、面积的相等关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分析以上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已经对数学的转化思想有了初步的感知——把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知的知识,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利用转化思想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估计猜测学生的认知基础。

教在儿童“学”的起点上

教在儿童“学”的起点上

龙源期刊网
教在儿童“学”的起点上
作者:
来源:《江苏教育》2013年第05期
主持人语
“教”最终要落实到“学”,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

不管我们追寻什么样的教育,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选择什么样的教学资源,关注儿童的发展总是我们永恒的价值追求。

教在儿童“学”的起点上,就是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改变以往固定的思维方式,从儿童的角度审视教材,设计学习活动。

设计教学,备教材与备学生,两者不可偏废。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研究教材成为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因为研究教材可感、可知、可凭借,因为研究教材能展示教师的学识。

教材因此被开掘得愈加深入,而学生不知不觉地被放到了一边。

我们发现,当前很多小学的课堂教学并没有真正地教在学生“学”的起点上,而是教在教师自己的兴奋点上,教在自我经验上,教在教案上,教在习题上,甚至教在考点上……教学一旦建立在教师“视点”之上,离开了对学生的研究,最好的设计也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如何在教学之前合理研制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如何从学生原有基础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教学研究与实践必须面对的问题。

研究教学起点给我们找到了一条解决某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围绕“教在儿童…学‟的起点上”,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研讨和实践,希望能引发您的进一步思考。

教在学生“学”的起点上

教在学生“学”的起点上




“学 " 的
张 瑜
Hale Waihona Puke 起点上 ( 太 仓 市 陆 渡 中心 小 学 , 江苏 太仓 《 新课 标》 指出 : 教 学 要 从 学 生 已有 的 知 识 经 验 和 认 知 水 平出发 . 给 学 生 提 供 充 分 从 事 英 语 活 动 的 机会 。 学 习 不是 简单 的知识积累 . 是 新 旧知 识 、 生 活 经 验 的 相 互 作 用 而 引发 的认 知 结构的重组。 笔 者 以3 B U n i t 5 H o w o l d t T J - e y o u ? 第 一课 时 的 教学 为例 , 谈谈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 教前思考 : 关 注 学 生 生活 经 验 。 灵 活 处 理教 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资源 , 但绝不是 唯一的教学资源 , 它 只是 为 教 学 提 供 了 基 本 的 素 材 及 线 索 。这 就 要 求 教 师在 教学 时根 据学生 实际 . 以 学 生 的发 展 为 本 . 对 教 学 内容 进 行 科 学 、 合 理 的开 发 , 活用 教 材 。 本 单元 的话 题 是 询 问 年 龄 , 主要 涉 及 句 型 : H o w o l d a r e y o u ? 和1 0 个 数 字 。要 求 学 生 在 模 拟 和 真 实 的情 境 下 询 问年 龄 , 并 运 用 所 学 数 字 进 行 回答 。 教 材 要 求 学 生 掌 握 数 字l ~ 1 O 。 但 根 据 学 生 的实 际 情 况 , 三 年 级 有 部 分 学 生 已 超 过 十 岁, 并 且 二 年 级 教 材 中已 经 涉 及 1 1 和1 2。 因此 有 必 要 将 1 1 、 1 2 列 入 本 课 时 的教 学 内容 . 以便 于 学 生 根 据 实 际情 况 回答 自己 的年 龄 , 让 教学 内容 更 贴 近学 生 生 活 实 际 。 为 了 将 句 型 、 单 词 有效 结合 , 教师必须从学 生生活中所见 、 所闻、 所 想 这 一 直 观 层 面 科 学 地 分 析 教 材 .超 越 教 材 .合 理 选 取 最 适 宜 的 教 学 素 材, 进 行重组 , 让教学更加真实。 在本课时中 , 为 了 更 好 地 教 学 数字 和句型 , 将s t o r y t i me 和c a r t o o n t i me 结合 。 创 设 生 日情 境 无 疑是 最 恰 当的 选 择 。 二、 课堂实录: 重 视 学 生 知识 基础 。 优 化 教 学 环 节 美 国著 名 心 理 学 家 奥 苏 贝 尔 曾说 : “ 影 响学 习 的 最 重 要 因 素 是 学 生 已经 知 道 了什 么 .我 们 应 根 据 学 生 的 原有 知识 状 况 进行教学 。 ” 这 表 明 教 师 了解 学 生 学 习现 状 。 把握 教学 起 点 . 将 新 旧知 识 融 会 贯 通 , 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1 . 旧知 热 身 , 让 学 生h h 起 来。 德 国教 育学 家第斯 多惠 说 : “ 教学 的 艺术 不在 于传 播 的本 领 . 而在 于激励 、 唤醒 、 鼓舞 。激发 学生 思想 、 情感 和 行为 。 给 以动 力 。 唤起愿 望 。 ” 为 了让学 生一 开始 上课 就能感 受 到浓浓 的英 语氛 围 . 有 开 口说 英语 的强 烈愿 望 , 笔 者设 计 了“ F i v e l i t t l e m o n k e y s ” 的 诵 读, 这 是 一 首 非 常具 有 童 趣 的 小 诗 , 篇 幅很 长 。 但 由 于它 富 有 童 趣, 学生 非常喜 欢 , 再 配上 动作表 演 , 学生诵 读时 情绪 高涨 。 2 . C h a n t 游戏贯穿, 使 学 习快 乐起 来 。 小学英语 教学应把培 养学生学 习英语 的兴趣放在首 位 . 寓教于乐 。 课 堂 教 学 中教 师 一 定 要 关 注 学生 的情 绪 , 能 够 随 时 调控教学节奏 , 营 造 良好 的课 堂氛 围 。 在组 织 教 学 时 . 要 注 意 结合学生好动 、 爱说 、 爱唱 、 爱 表 演 的特 点 , 克 服 他 们 注 意 不 能 持久 的缺点 , 适 当 地 穿 插 一 些 趣 味 性 的东 西 , 让 学 生 唱一 唱 , 动一动。 儿歌朗朗上 口, 易学易唱 , 把 教 学 内容 编 成 儿 歌 , 配上 节 奏 较 强 的音 乐让 学生 拍 手 并 进 行 说 唱 , 学生 便 容 易投 入 。 在 教学中 , 将l 2 个 数 字 创 编 在 两 首c h a n t 中, 学 生 乐 于说 、 乐于动 。 操 练 在 无 形 中展 开 。 数 香 蕉 的 环 节 运 用 : O n e b a n na a . t w o b a . n a n a s , t h r e e b a n a n a s , f o u r . 对数字l ~ 4 进行复习巩 固。“ 考考你” 的 数 学 游 戏 环 节 ,通 过 数 字 加 法 学 习5 ~ 7 ,阅 读 韵 律 诗 : F i v e b a n a n a s , s i x b na a n a s , s e v e n b a n na a s 。 mo r e . 最 后 将 它 们 结 合 成 一 首完 整 的韵 律 诗 进 行 诵 读 。 “ 找规律 ” 是 学 生 擅 长 的游 戏 之 一 。 单 数 和 双 数 是 学 生 数 学学 习 中 常涉 及 的 内容 , 用 找 数 字 规 律 的形 式 学 习8 — 1 2 . 过 渡 自然 , 学得容易 , 学得快 乐。学完l 2 个 数 字 后 运 用 小 诗 进 行 巩 固, 朗朗上 口:

教学,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

教学,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

知识的产生 ,形成与发展过程, 更 好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 三, 适度调整与梳理学习内容 在练习课 , 复习课 教学过 程 中, 由于要面对学生原有的学习情 况,如果赋予新颖多样的形式, 通 过包装加工, 那么课堂将变得生动 有趣,学生的 求索欲望将更 加强
长度 (面积) � 烈.如复习质量单位, 单位的内容时, 教师通常从先复习 相关质量单位 和长度单位之 间的 进率等入手.可以安排为以帮老师 批改错误日记的形式进入: 小强的日记 ����年 �� 月 �日 星期三
教学, 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
福建省厦门市东渡第二小学 李银岚
学 科 专 题
建构主义理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为,学生的学习是学
二, 适度重组与改造教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
� 数 字母表示的场景 .在教学 "用字 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 学 母表示数 " 时, 可适度重组与改 专 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 造教材, 将单纯的图形 , 符号生 题 的主动 建构过 程, 因 活化,让学习多一层趣味性与 � 此, 在教学过程中, 立 � 思考性: 足学生的学习起点展 谈 一辆公共汽车上有38 人, � 开教学就显得极为重 1. 学 � 到站后下车 人,车上还 有几 要和必要 . 生 人? 一 ,适度选择与 会 如果购买 , 应付多 了 � � 变换教学内容 � � � � � 2. 超市有一种大米, 3 元/ , � 老 师 教 州, 用了3 小时, 求汽车速度? 次一一呈现, 适度变换教学内容, 不断设置认知冲突, 把 什 学生马上列出算式: 学生现场生成的学习资源转化为引出新知的背景,学生 � � � 38- ; 3 ; �3 .教师适时引导: 么 到现在为止, 你对 "用字母来表示数 " 已明白了些什么? 还 � 在观察, 思考, 分析 , 讨论中, 最终获取新知 . 想知道什么? 学生分别阐述了对 "用字母表示数" 的理解, � 如教学 �时 , 分的认识� 时, 学生对时间已有一定的认

教在“学”的起点:儿童立场上的出发

教在“学”的起点:儿童立场上的出发

我 特意把 “ 关爱 ” 之 类 具 有 外 力 强 制 作 用 嫌 疑 的 词 排 除 在外 , 便 是 希 望 我 们 的 孩 子 能 真 正 去 享 受 自然 的 “ 阳 光 雨露 ” , 同 时 应 该 且 必 须 去 承 受 自然 的 “ 风吹雨打 ” 。
二、 为何要教在“ 学” 的起点上? 教在儿童“ 学” 的起 点 上 . 我们 首 先 要 明晰 教 与 学 之
个体存在 。我们认 为 。 每一位教师首先应该 进入儿童 的
内心 去 发 现 , 并 以 此 持续 改 进 自 己的 教 学 理 念 及 行 为 。 太仓市实验小学关 于学生“ 学 习起 点 ” 的研究 , 便 是
从学 生“ 学” 的起 点 出发 , 去逐 步改进 教师 “ 教” 的行为 ,
子 的 两行 热 泪 夺 眶 而 出 , 于是 林 克 莱特 问他 : “ 为 什 么你
的 自主发现与 自主建构 。
教在儿童 “ 学” 的起 点 上 , 我 们 已然 有 了一 定 的 研 究 基础 。 学 习起 点研 究 的 理论 基 础 最 早 可 以追 溯 到 孔 老 夫
子 的“ 因材 施 教 ” 和 维果 茨 基 的“ 最 近发 展 区 ” 理论 . 儿 童
展为 中心 ; 二 是 课 堂 教 学 的研 究 视 角 发 生 了 转 变 , 逐 步
克 莱特 接 着 问 : “ 如 果有一天 , 你 的 飞机 飞 到 太平 洋 上 空
所有 的引擎都熄 火了. 你会怎么办?” 孩子想 了想说 : “ 我会
先告 诉 坐在 飞机 上 的人 绑好 安 全 带 , 然后 我挂 上 降 落伞 跳
间 的辩 证 关 系 。教 与 学 是 不 可分 割 的 一 对 矛 盾 体 , 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

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

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1.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切入教学内容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

”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都知道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但往往只在备课时去“备学生”,这时候的“备学生”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种主观臆测,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确是千变万化的,他们的真实水平也无法准确估计到,这样,教师的主观猜测和学生的“客观”水平之间便存在了一定的距离。

因此我们教师需进行调查,去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经验。

可以通过课前谈话,课始、课中提问:如“关于这些内容,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等方式,听一听不同层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一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万以内数的接触还是比较多的,并不陌生。

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会读万以内的数,个别学生的读数问题也主要集中在数中间有两个零的数上。

在处理教材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用数字自由组数—将数分类—学生充分读数—讨论、小结读数方法”这样一种主动建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的起点建立在学生的起点上,让学生在读数中感悟读法。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

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做到“以学定教”。

2.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调整教材的呈现次序一般来说,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多地关注知识的逻辑起点,这涉及到教材本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也是教材编写的局限性之一。

当学生的现实起点远远高于逻辑起点时,我们有必要对教材的教学顺序进行适度的调整。

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中,教材提供了这样一条教学路径:1、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积累感知;2、看着得数想乘法算式;3、看着乘法算式编乘法口诀。

教在儿童“学”的起点上

教在儿童“学”的起点上

材分析 中不 已经 告诉 我们 儿 童 的起 点 了吗?
教了那么多年的书 , 还不清楚儿童的起点吗? 专家在教 材分 析 中确 实有 儿 童 , 但 针 对
当前很 多课 堂教学并没 有真正 教在儿 童 的起点上 , 而是教在 教师 自己的兴奋 点上 , 教
在 教师 的 自我经 验 中 , 教在 教案 上 、 习题 上 ,

要: 教 学的起点 不只在 教材 , 更在儿 童。随 着社 会 的发展
和家庭教 育的重视 , 儿 童 的学 习起点越 来越个 性化 , 学 习起 点的研
究越显必要。在“ 以人 为本” 的核心教 育理念 下 , 我们 的教 学更应重
视从儿童 出发 , 深入探寻 儿童 的学 习起 点 , 把儿童 的 已有经验 作 为 教 学起点 , 把儿童 的问题 、 困惑 、 经验 、 感受等作 为教 学的生长点 , 把 儿 童发展 的可能性作为增长点 , 实现儿 童的全 面发展 。 关键词 : 儿童 教学起 点 学习起 点 生长的起 点
2 0 1 4 年第 1 2 期
教育研究与评论 ・ 小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育教学
3 ) , 给课堂带来 了一个新 的生长点 。可见 , 开
( 二) 核心方 法探 索
放 的活动设计 , 能够 有效 地 发现 认识 提 升 和
思维发展的起点 。
面对学生普遍用计算 方法 来解决 问题 的
状况 , 我重点 引 导学 生经 历 该知 识 点 的核心 方法——转化法 。 引导 : 邵继莹 同学在 图 4 所 示 的四边形 、 五边形 中加 了几条 线 , 求 出了多 边形 的内角
例如 , 教学“ 多边 形 的内角和” , 教 师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在学生的起点上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

”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握住学生的学习起点。

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学习新内容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储备,包括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教材的学习进度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积累,而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有的知识、经验。

下面我就结合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第一课时来谈谈。

一、注重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准学习起点
数学教材有它独特的教学体系和逻辑结构,很多知识领域的呈现都是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帮助学生实现认知迁移。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之前认识的这些平面图像只要求学生能够辨认出,并没有设计对其特征的了解,而本节课“认识角”是要认识角的特征,从真正意义上来认识平面图像了。

那么学生对于角特征的认识,在他们的逻辑概念中是没有的。

于是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师:请你们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图像?
生:正方形。

师:可能吗?
生:可能。

师:那么我们用手指来画一画正方形。

(师生共同比划)还有没有其他可能?
生:长方形。

师:可能吗?可能的,我们也用手指来画一画。

还有其他可能吗?生:三角形。

师:可能吗?可能的,我们也用手指来画一画。

还有其他可能吗?生默然
师:你们为什么不猜是圆呢?
生:圆的边线是弯曲的,而这个是直的。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这样一个新的平面图像,它的名字叫角。

这样设计的目的一:唤起学生对于已经认识的几个平面图像的认识。

目的二:让学生感受角不像我们之前学习的那些图像一样是可以围起来的,角只是这些图像的一部分;这也为以后四年级时再次学习“认识角”做好铺垫。

目的三:通过追问为什么不是圆,为接下来探讨角的边的特征做铺垫。

目的四:通过猜一猜的方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学习,又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认识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握认知起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学生在生活中常用到角,但是数学中的角和生活中的角是有区别的,为了能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起点,课前我让学生去生活中找“角”。

通过学生找到的一些角,我发现学生对于角还是有一定的认识,如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我们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

在学生的生活中,最常见的角应该是直角。

但还有些学生认为以下这些也是角。

1.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上的角混淆。

2.认为这样的一个点就是一个角。

3.认为整个三角形就是一个角。

4.角的顶点不一定是要尖的。

5.认为边是弯曲的,也可以称为角。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和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

根据前测,大部分学生认为顶点处是一个角,没有领会到角要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为此,引发了我的思考:学生的认知起点就是在这,我如何处理。

于是,我承认学生的起点,把学生认知到的“一个点”就是“一个角”放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自己产生冲突,自己解决。

生活中,学生对于一些数学知识肯定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有些感性认识可能对于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是有帮助的,而有些感性认识,却和所要学习的知识有相悖的地方。

所以在教学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正确把握认知起点。

三、抓住课堂的生成资源,推进学习起点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过程。

无论教师的课前准备有多么充分,在课前把握的学习起点仍然只能算是可能性起点。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我们在课堂教学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

当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不相同时,我们应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把问题还给学生,让学生来解决学生的问题,时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推进学生的学习起点。

四、整理归纳,完善认知起点
整理知识是学生一项主要的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知识,由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原因,往往分若干层次逐渐完成。

所以数学课堂中的归纳整理是对数学知识的归纳概括系统化,可以使一个阶段、一个单元、一本书甚至几本书的教学内容,浓缩成”板块”,得到系统概括和深化,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升华。

通过归纳整理构建知识网络,能使学生体验知识从凌乱到系统的过程,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所以在课的最后,教师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把角归纳到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中。

再比较角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帮助学生整体建构,也为四年级再学习角打
下基础,完善学生的认知起点。

记得成尚荣先生在一次主题沙龙点评时说:“起点是从哪里开始的呢?”找到起点是为了走向终点,找到起点是此岸,要到知识的彼岸。

要用终点关注起点,达到课程的要求。

找到起点,不同起点的学生肯定会在同一终点相遇,但是这个相遇是短暂的,因为马上他们又要出发了,又开始有新的起点了。

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为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找到学生的起点。

【责编田彩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