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目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为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以及1个“口语交际”、1个“习作”、1个“语文园地”。
本单元旨在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精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后题和略读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找关键句,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意见不同怎么办”,在生活中遇到意见不同的事情时,能换位思考,态度平和、简洁明了地表达意见,准确地把握别人的观点。
“习作”的任务是学写倡议书,能用正确的格式就自己关心的、与环保相关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
学情分析经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同学已具备了初步地认字、识字能力、口语交际、写作能力、预习新课文的能力和一定的自学能力,但阅读能力还应有所提高。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14个字,会写20个词语。
2.能结合注释,借助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背诵3首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生活中听到不同意见时,能换位思考,积极沟通。
5.能就自己关心的、希望得到大家支持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
能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并发布在合适的地方。
6.能交流在朗读和感悟古诗词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时可运用的学习方法。
7.能结合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学习说明方法。
8.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感受农民重新得到土地后的喜悦之情。
单元教学重点:1.能结合注释,借助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作和语文园地)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两篇精读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两篇篇略读课文组成。
《浪淘沙》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诗篇;《江南春》为我们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书湖阴先生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青山不老》写的是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
有限的森林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茫茫青山中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三黑和土地》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三黑这一获得自己的土地而勤劳耕作,憧憬美好生活的农民形象,表达了翻身的农民的无比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感情。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要求根据文中提供的素材确定主题与角色,阐述出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看法,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同时学会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惯。
作《学写倡议书》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
《研究园地》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主要观点。
学会识别公交路线图,选出最佳方案。
积累中国文化常识中的内容:五行、五金、五谷、五音、五彩。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教案设计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
《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
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2024统编新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新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为核心主题,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多维度的学习活动,深植学生的环保理念,并培养其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
本单元整合了多篇富有深意与美感的课文,如《古诗三首》中的《浪淘沙(其一)》、《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这些古典诗词不仅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间接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现代文方面,《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以及《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课文,则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资源稀缺、环境退化等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除了文本学习,本单元还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安排了《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这一活动,鼓励学生就环保话题展开讨论,学会在意见分歧中寻找共识,培养沟通与协作的能力。
而《习作:学写倡议书》则提供了一个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的平台,引导学生学习撰写倡议书,倡导身边的人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实践绿色生活。
《语文园地六》作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板块,不仅提供了语言文字的运用练习,还融入了环保主题的听说读写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其在实践中加深对环保重要性的理解,同时提升语文素养。
本单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主题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环保热情,培养了他们的环保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设计精巧,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文本类型和实践活动,全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环保主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首先,单元以《古诗三首》为开篇,精选的古诗词不仅让学生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更通过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田园生活的深情向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后续的环保主题学习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作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
《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
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学写倡议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学写倡议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习作:学写倡议书【教学目标】1.能就自己关心的、希望得到大家支持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
2.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
3.注重训练学生理清思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
【教学难点】写出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可行性强、语言准确、短小精悍的倡议,所提倡议要合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如果你有一个想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并一起去实施,我们就可以写一份倡议书。
如号召同学节约用水、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倡议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再根据倡议对象,在合适的地方发布出去。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写倡议书。
板书:学写倡议书。
二、明确概念,把握特点。
1.倡议书的概念。
课件出示:倡议书是个人或集体提出建议并公开发起,希望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或开展某项公益活动所运用的一种专用书信。
2.倡议书的特点:明确:广泛的群众性、公开性、响应者的不确定性。
3.学生自由读习作内容,概括本次习作提出的要求,并归纳要点。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按规范格式写倡议书,写清楚倡议内容。
要想让大家清楚、支持你的想法,就要从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一个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把自己的主要观点说明白。
(1)倡议书的格式要正确。
(2)倡议书要写清楚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办法。
三、掌握格式,技法点拨。
1.学习例子,清楚格式。
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和落款五部分组成。
(1)标题:“倡议内容+倡议书",“倡议对象十倡议书”,或“倡议书”;(2)称呼:一般顶格写在第二行开头,并加冒号。
倡议书的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选用适当的称呼。
(3)正文:倡议的背景、理由或条件,指出完成的意义+后写倡议的具体内容。
(4)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6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六单元)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精读),《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略读)。
《浪淘沙》(其一)描绘了黄河气势雄伟的壮观景象,表现出逆流而上、直冲云霄的豪迈气概。
《江南春》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与神往。
《书湖阴先生壁》描写了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居所主人品性、情趣的赞赏。
《只有一个地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个山野老农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的事,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三黑和土地》描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新获得土地的事情,体现了农民在土地失而复得后的喜悦以及对土地诚挚的热爱。
本单元旨在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动。
二、语文要素1.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这是本单元的阅读要素。
“关键句”指能提示文章主旨、集中体现文章段落的主要意思及文章中心的句子。
2.学写倡议书。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能用正确的格式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
单元语文要素分解单元任务群设计教法策略建议1.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读、积累优美的语句,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及美丽的环境对人情感的影响。
比如:三首古诗分别生动地描写了黄河、江南和庭院内外的美丽景色,表达出作者对美好景色的赞美。
《只有一个地球》围绕“保护地球”这个中心意思,分别从“地球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三个方面讲了人类破坏地球的严重后果,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2.略读课文主要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习作和语文园地)第六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两篇精读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两篇篇略读课文组成。
《浪淘沙》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诗篇;《江南春》为我们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书湖阴先生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青山不老》写的是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
有限的森林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茫茫青山中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三黑和土地》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三黑这一获得自己的土地而勤劳耕作,憧憬美好生活的农民形象,表达了翻身的农民的无比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感情。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要求根据文中提供的素材确定主题与角色,阐述出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看法,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同时学会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习作《学写倡议书》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
《学习园地》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主要观点。
学会识别公交路线图,选出最佳方案。
积累中国文化常识中的内容:五行、五金、五谷、五音、五彩。
2.单元重点:(1)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我们知道在每篇课文中,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或表达观点时往往会使用一些关键句,能突出表现文章的内涵。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是“意见不同怎么办”。
这个主题的选取符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因为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
教材通过具体的事例,如“春节到底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和“要路还是要树?”等,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立场、利益、关注点等不同,人们对同一件事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本次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面对不同意见时的应对和表达能力,包括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尊重不同意见、采用协商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强行要求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
通过本次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交际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次教学设计遵循以下整体思路:谈话导入,明确任务:通过提问学生是否遇到过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任务。
教材事例分析:详细分析教材中的两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不同立场下的观点。
角色扮演与小组讨论: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练习表达不同意见的技巧,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情境模拟与互动探究:设计不同的情境卡片,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情境模拟,练习协商解决问题的技巧。
总结反馈与拓展延伸:总结本次学习的要点,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推荐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了解面对意见不同时应冷静理智,掌握口语交际技巧,提高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并能尊重不同意见。
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在讨论问题时态度平和,以理服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与小组合作,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协商解决问题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在交际中观察他人、反思自我,改进口语交际行为。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书湖阴先生壁》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
这首诗是王安石罢相后隐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所作,题写在湖阴先生(杨德逢)家的墙壁上。
全诗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家庭院及其周边环境的清幽雅致,表达了诗人对湖阴先生高洁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寄托了诗人退居田园后的愉悦心境。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反复诵读、情境教学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歌意境,感受诗人情感,并学习拟人与对偶等修辞手法。
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理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如“苔”“畦”“闼”等的含义,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习古诗的写作手法,如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插图以及生活实际理解古诗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想象力。
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湖阴先生庭院的喜爱之情,感受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融合的意境。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抒发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拟人与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并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五、教学策略诵读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安排不同形式的诵读,如自由读、齐读、点名读、范读等,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诗句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如播放山水环绕田园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绿水环绕农田、青山推门而入的画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诗句中拟人手法所描绘的意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18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涯、莺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浪淘沙》(其一)。
3能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析题浪淘沙:唐代曲名,由刘禹锡、白居易创造,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用作词牌名。
2.了解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其诗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快,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教师用书)二、初读古诗,读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1.把诗句读正确流利。
相机指导多音字读音:歌曲q ǔ 弯曲q ū , 簸b ò 簸箕 (动词时读簸b ǒ)(教师用书)2.读出节奏。
(多种形式读)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三、品析字词悟诗情,想象画面读出韵味。
1.了解诗意。
(1)自由读诗,借助注释和联系已学过描写黄河的诗句了解诗歌大意①说一说诗句中这些词语的意思。
“九曲”指九曲十八弯,这里是一种概数的说法,用来形容黄河曲折蜿蜒。
“万里沙”指黄河水里挟带着大量泥沙,“万里”也不是实指,而是夸张说法。
“浪淘风簸”:“淘”是水流冲刷,淘洗;“簸”是颠簸,写出黄河上的险恶风波,河水的汹涌澎湃。
②交流诗句的意思。
(教师用书)诗的大意是: 九曲黄河挟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
2.体会诗人情感,想象画面,读出情感。
(1)前两句诗描写的是什么画面?你从哪里体会到黄河的磅礴气势?(课后习题2)前两句诗歌咏黄河,既写出黄河九曲的姿态又写出其裹挟黄沙奔腾而来的气势,从“九曲”“万里”“浪淘风簸”等词,感受黄河奔腾汹涌的姿态,体会到黄河的磅礴气势。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 优质版教案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归纳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2.能通过抓住关键句,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入:学习了本单元的文章,我们了解了中国人民对土地的热爱。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语文园地,一起来采撷新的知识。(出示课件3)(板书:语文园地)
课 题
语文园地六
主备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大致内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言运用:掌握梳理、归纳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借助注释理解难懂的词语。
思维能力:通过抓关键句,理解所表达的主要观点。
审美创造:能借助注释,通过想象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课前解析】
本次语文园地一共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意在引导学生梳理、归纳古诗词的学习方法,进而掌握学习古诗词的一些方法。“词句段运用”第一项内容给出一段话,要求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把握所表达的主要观点,这部分也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进一步练习和巩固。第二项内容要求能够依据实际需要,准确提取公交站牌的重要标示信息,并制订出合适的乘车方案。“日积月累”要求学生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的大致内容。
方案三:乘坐763路公交车在温泉镇上车,宋家洼站下车,共经过5个站点。
763路公交车的首班车时间为早上9点,因为小林同学要早上9点前到达宋家洼,所以方案三不合适。综上考虑,选择方案二最合适。(出示课件18)
(设计意图: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二、学习“日积月累”
1.了解文化常识不仅对我们读懂诗歌很有帮助,对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也非常有帮助,你知道哪些与“五”有关的文化常识?(出示课件19)(板书:日积月累:积累传统文化常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理解作者的意图和呼吁,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
3.第三篇略读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老鹰和一只乌鸦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理解“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的意义,明白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尽一份力量。
在教学时,可以通过阅读故事,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和意义。
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4.第四篇略读课《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是一篇民间故事,讲述了三个黑人如何通过勤劳努力,使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收获了丰收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环境与人的关系,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努力工作的意义。
在教学时,可以通过阅读故事,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和意义。
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口语交际部分口语交际部分是一个“意见不同怎么办”的话题。
通过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理解不同意见之间的冲突和解决方法。
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作部分作部分是一个“学写倡议书”的话题。
通过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学会写倡议书,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呼吁大家共同行动,保护环境。
在教学时,可以通过教授写作技巧、范文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四)语文园地部分语文园地部分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涵盖了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课内表演、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本单元的教学要点是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语文能力。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2.理解内容。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上古时期的五金指金、银、铜、铅、锡五色。
五谷:稻、黍、稷、麦、菽五种谷物。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五谷文化举足轻重,可谓人类文明之起源。据权威资料显示,人类在数十万年前的石器上观察到高粱的痕迹,说明五谷孕育了人类十多万年。人类将野生杂草培育成五谷杂粮,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壮举,五谷孕育了人类文明。同时告诉世人,人类与五谷的不解情缘。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大庚岭、骑田岭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
(3)
(4)
(5)
(6—7)
(8)
3.我拓展,我积累。
公交车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因此选择最佳路线能够节省时间。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对学生今后独自乘坐公交车有一定的帮助。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内容。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谷:稻、麦、黍、菽、稷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彩:黄、青、赤、白、黑。
(1)师范读,学跟读。
(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读一读下面这段话,抓住关键词语句子,把握主要观点的方法,说说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一次性饭盒是发泡塑料餐具,所盛食物如果超过六十五度,会析出本身带有的毒素,侵入到食物之中,就像塑料袋不能遇高温一样,而且要是加工过程中工艺控制不好,毒害将会更大,用这样的饭盒吃饭就相当于慢性服毒,虽然毒性微弱,但长期使用,还是会对肝脏、肾脏造成伤害。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涯、莺”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4.入情入境地学习古诗,培养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典诗词感受祖国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1.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浪淘沙(其一)【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
2.感受诗歌中描写的黄河的磅礴气势。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从我们刚上学开始,《春晓》《静夜思》就一直伴我们成长,现在,请同学们来背一首自己积累的古诗。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浪淘沙》(其一),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3.出示课件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
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
后复用,至礼部尚书。
《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
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
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广为传唱。
4.出示课件2:诗题解析。
浪淘沙:唐代曲名。
设计意图:通过在课上自由展现背诵积累的古诗能有效的调动课堂气氛,令学生顺利走进学古诗的意境。
二、读通古诗。
1.出示课件3:《浪淘沙》(其一)。
学生读古诗,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2.同时学习生字“涯”,注意多音字“曲”是读一声。
三、理解古诗。
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目标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簸”等3个字,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借助注释、插图和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了解《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的意思,能说说诗歌是怎样写出黄河雄伟气势的。
4.借助注释、插图和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了解《江南春》的意思,能说出诗歌抓住哪些景物写出江南春天特点的。
5.借助注释、插图和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了解《书湖阴先生壁》的意思,能说说自己通过后两句诗在写法、修辞和表达情感上的发现,以及想起的类似的诗句。
主要语文要素:
1.正确读写“簸”等3个字,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能借助注释、插图和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了解描写景物景象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表现的意境。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莹”等11个字和“晶莹”等20个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默读课文,梳理课文条理,把握内容要点,能找出关键句,把握课文的主要观点,说说课文课文根据关键句的观点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
4.能针对题目指定句子所说的生活现象,设计一两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与同学交流。
主要语文要素:
1.正确读写“莹”等11个字和“晶莹”等20个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默读课文课文,能梳理课文条理,把握内容要点,知道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
3.能通过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知道围绕主要观点写了哪些内容。
4.能针对有关生活现象撰写宣传语。
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文中的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体会“青山是不会老的”含义,说说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主要语文要素:
1.能提取有关的语言文字信息,复述有关内容。
2.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知道给文章起恰当的题目的要求。
三黑和土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内容,能找出有关诗句,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2.能谈谈读了课文后自己对脚下的土地新的感受。
主要语文要素:
1.能提取有关的语言文字信息,复述有关内容。
2.能谈谈读后感。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教学目标:
1.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分小组选择一则进行讨论,小组成员分别选择一个角色发表意见看法。
2.在讨论中,认真听别人发言,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
3.尊重不同意见,换位思考,积极沟通,态度平和,音量合适,以理服人。
习作《学写倡议书》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