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件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内容上、形式上)
3.属性
(1)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社会属性 永恒性、历史性、阶级性(反映阶级利益,服务阶级利益)、等级性、 生产性(劳动力、知识)、消费性(教师的精力、物资) 相对独立性
4.功能
1.分类:作用对象、作用方向、作用呈现形式 2.个体功能 促进个体社会化(思想、行为、角色、职业)、促进个体个性化、个体 享用、负向功能
闻之始疑。
个人价 值高于 社会价 值 “无己”
绝对的性恶 以法为教、
论
以吏为师
其一,“不务德而 务法”。 其二,“信赏必 罚”,取信于民。 其三,严刑厉法, 实行惩罚主义教育。
人性
教育目的
董仲舒
(三大 文教政 策)
人性:仁气、贪气。
三等级:圣人之性, 中民之性,斗筲之性
维护统治 阶级的利 益和统治 地位
《政治学》 “身心和谐发展” “灵魂说”
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理性灵魂:思维、理解、判断; 动物灵魂:本能、情感、欲望; 植物灵魂:身体部分,营养、发育、生长 1.身体—体育;2.情感—道德教育 3.理智—智育、美育
《雄辩术原理》 (《论演说家的教 育》)
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 教育家。 2.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教法的著作。
《帕夫雷什中学》
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重视使学生理解学
布鲁纳 美国
《教育过程》
科的基本结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提倡发现学习。
掌握学习理论;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情感 布卢姆 美国 《教育目标分类学》
教育家 国家
著作
教育思想
掌握学习理论;
布卢姆 美国 《教育目标分类学》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
基
教育
教育目的
教育发展规 模与速度
教育结构
教育内容 (课程设置)
方法、手段、 组织形式
权利(教育权、 受教育权)
社会
生产力
政治经 济制度
文化 (学校文 化:类型、 功能)
人口
1.发展不平衡性 2.继承性 3.质的规定性
教育
相对独立性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影响因素 作用表现
动因及代表人物
规律及教育要求
马克思主义教育 学(社会主义教
育学)
批判教育学 制度教育学
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马 卡连柯
美国鲍尔斯、阿普尔、吉 鲁,法国的布厄迪尔等
法国的乌里、洛布罗
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马卡连柯著有《教育诗》和《论共产主义教 育》,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 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
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为现实
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原因?) 1.做出社会性规范;2.开发个体特 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具有 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加速个体发 展的特殊功能。 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生 理、心理、社会实践三个层次的活 动表现出来。
外铄论
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特点,
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 不能“一刀切”,注重阶段
花生(一打健全的婴儿)
衔接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3.不平衡性 (发展速度和水平与时间的
不一致)
抓住关键期
4.互补性
(相互补偿)
培养自信、个性发展
5.个别差异性(个体之间)
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教育学流派
实验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 (精神科学教育
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 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德国教育家狄尔泰、斯普 朗格、利特等人
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
教育思想 重视实验,强调从实验的结果中寻找教育的 途径和方法。 教育过程是一个历史文化过程,目的在于培 养完整人格。
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
1.提出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2.提出“教学的教育性” 原则 标志着规范教育学
3.“四段学习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他的学生席勒 (科学教育学)的建
后来又将其发展成五段教学法。 立
4.提出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
材中心”。
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目标。
瓦·根舍 德国
因
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该教学理论遵循从个 《范例教学原理》 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 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的理论。 皮亚杰 瑞士
学》
保罗·朗 法国
格朗
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引论》
巴班斯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苏联 《教学过程最优化》
1.原始社会 (三个特征)
埃及、印度、古希腊、中世纪的西欧
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教育学
1.定义 2.发展
独立形态阶段的教育思想 科学化阶段的教育思想
现代化阶段教育学理论的 新发展
一、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人性论 内容
目的
功能
方法
道德教育 论教师
孔子 孟子 荀子
性相近, 习相远 上智、中 人、下愚
性善论
性恶论
居敬(专 熟读精思
气质之性(以理与气 质”,发 道德教育“人生八 心致志, 虚心涵泳
杂而言)。
挥“气质 岁,则至王公以下, 谨慎认真) 切己体察;
存天理,灭人欲。 之性”中 至于庶人之子弟, 存养
着紧用力;
所具有的 皆入小学,而教之 省察
居敬持志
“善性”, 以洒扫、应对、进 力行
(读书时
去蔽明善。 退之节,礼乐射御
1.生物前提或物质前提;
内发论
1.顺序性
2.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 孟子(性善论)、弗洛伊德(性 (放心和顺序,不可逆)
遗传素质 其阶段;
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 循阶序渐进做好教育;
3.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 格赛尔(双生子爬梯)
2.阶段性
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量变到质变)
环境
教育
个体主观 能动性
1.明人伦 五对关系: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以孝悌为中心,建立 “五常”(仁义礼智 信) 2.大丈夫的理想人格
扩充“善端” 1.深造自得 “大丈夫”
“恻隐之心, “尽信《书》, 的理想人格
仁也;羞恶之 则不如无
1.持志养气;
心,义也;恭 《书》”
2.动心忍性;
敬之心,礼也; 2.盈科而进 3.存心养性;
5.起源
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核心观点、评价、代表人物)
6.发展史
6.世界教育 改革趋势
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 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5.现代社会 (三个特征)
古代中国 (1)学校产生 (2)各个朝代
教育特征
3.文艺复兴 后的欧洲
4.近代社会 (四个特征)
2.古代 社会
也;下焉者,恶焉而 道”
已矣。”
“读六艺之文。”
五常道德教育。儒 家经典。
因材施教; 作用:古之学者
注意生动 必有师。
活泼。
任务:传道、授
业、解惑;
标准: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
师生关系:闻道
有先后,术业有
专攻
人性:天命之性(禀 “明人伦” “小学”:教事
立志
循序渐进
受天理,完美无缺)、 “变化气 “大学”:教理
六艺 (书乐诗、、、礼易、、有德教才无兼类备君子、贤人 春秋)
庶、富、教 注重德政
1.学、思、行 结合;
3.启发诱导; 3.因材施教; 4.好学与实事 求是的态度;
以“礼”为 道德规范, 以“仁”为 最高道德准 则。
立志、克己、 力行、中庸、 内省、改过
学而不 厌;温 故知新; 诲人不 倦;以 身作则; 爱护学 生;教 学相长。
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 2.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立学科的标志
3.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教学原则体系:直观性、循序渐进、启发性、积极性、巩
固性。
康德 《康德论教育》
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人,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
“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理论的
赫尔巴特
代表人物。 《普通教育学》,第
《教育学》
教育
1.概念 2.构成要素
3.属性 4.功能 5.起源 6.发展史
1.概念
1.中国:孟子《孟子·尽心上》、许慎《说文解字》
2.定义要点:有目的、增进、人、活动 3.外国: (1)斯宾塞:教育是生活的预备 (2)裴斯泰洛奇: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 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3)涂尔干: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社会化。 (4)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
经精神专
书数之文。”
一,注意
力集中);
王守仁
学以去其 昏蔽
静处体悟 事上磨练 省察克治 贵于改过
儿童教育: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昆体良
代表作或思想
历史地位
产婆术(讽刺、助产、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归纳和定义)
《理想国》
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 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 2.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渊源。
(三)科学化阶段
教育家
国家
代表作
教育思想
凯洛夫
苏联
《教育学》
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 学著作。
杨贤江
中国
《新教育大纲》
《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 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及教育思想
教育家
教育思想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 蔡元培 美感教育);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 (被毛泽东 主持了改革北大教育实践(①抱定宗旨,改变校风,②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称为“学界 的办学原则③教授治校,民主管理④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泰斗,人世 提出教育独立思想(教育经费、行政、学术内容、脱离宗教独立); 楷模”) 我国最早主张“以美育代宗教教育”的教育家;
研究制度及制度对人的影响。
(四)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教育家 国家
著作
ຫໍສະໝຸດ Baidu
教育思想
理论核心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
学生的一般发展”。
赞科夫 苏联 《教学与发展》 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是:高难度、
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
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苏霍姆 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提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苏联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1.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
即经验的改造。
杜威
2.教育目的:“教育无目的论”。 《民主主义与教育》
3.论课程与教材:在活动课程中提出了“做中学”的原则
4.提出了“五步探究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
提出种种假设、判断各种假设、验证假设。
5.现代教育的新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老子
韩非 子
人性论
内容
目的
功能
方法
道德 论教师 教育
素丝说
1.政治和道 德教育; 2.科学和技 术教育; 3.文史教育; 4.思维能力 教育
培养“兼 士”“贤士” 三条标准: 厚乎德行, 辩乎言谈, 博乎道术
“有力者疾以 助人,有财者 勉以分人,有 道者劝以教 人”,实现 “简爱社会”
1.主动。“随不叩 必鸣” 2.创造。 3.实践。“合其志 功而观焉。” 4.量力。
晏阳初 黄炎培
平民教育家,“国际平民教育之父”;提出了“四大教育(文艺、生计、卫生、公 民教育),三大方式(学校式、家庭式、社会式)”。 职业教育的先驱,提倡大职业教育主义;“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梁漱溟 陶行知
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 毛泽东称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其为“万世师表”;提倡生活即教 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是非之心,智 3.教亦多术 4.反求诸己。
也。”
4.专心致志
“儒经”培养推行礼法的“贤 最为重 能之士” 视《礼》1.儒者:俗儒、雅儒、
大儒
2.言行标准:国宝、国 器、国用、国妖
化性起伪
外铄,重视教 育的重要。
1.闻见。 2.知。 “兼陈万物中 悬衡焉”
“虚壹而静”
3.行
将教师 视为治 国之本
墨子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
教育家
著作
教育思想
培根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夸美 纽斯
“教育学之父”
指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大教学论》,近代第 1.“泛智教育思想”, 即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体现于《世
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界图解》中。
教育内容
六艺教育。 三纲五常的道德教 育。
道德教育 教学方法 教师
重义轻利; 强勉努力; 善为师者,既美 以仁安人, 节博合宜; 其道,又慎其行。 以义正我; 专心致志; “圣化” 必仁且智。 精思要旨;
韩愈 朱熹
性三品
“明先王
“性之品有上中下三, 之
上焉者,善焉而已矣; 教。”“
中焉者,可善而上下 修先王之
“道大、天 大、地大、 人亦大。域 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 焉。”人是 自然的人, “复归于朴”
培养“上士” 对人应是一个 闭目塞听,涤除玄
或“隐君子” “损之又损” 览;
的过程;
无为贵柔;知足不
对社会的作用 争;
是“虚其心, 不敢为天下先反者
实其腹,弱其 道之动;
志、强其骨。” 其出弥远,其知弥
少。